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

2024-04-29

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共6篇)

篇1: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

工伤认定材料告知单存根

申请人:————————————————————

根据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申请工伤认定还需要提供“√”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伤亡人员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初诊病历及后续治疗的相关病历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居民死亡证明书); 4.伤亡人员本人身份证明材料;

5.申请人与伤亡人员关系的证明材料(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 6.公安交警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结论证明材料; 7.企业营业执照,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 8.市区县综合治理委员会(包括民政、公安部门)出具的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活动证明材料;9.革命军人伤残证件;10.指定医院的旧伤复发证明材料;11.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证明材料;12.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出具的遭致人身伤害的证明材料;13.职工工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14.单位所在地证明;15.证人证词(两人);16.单位授权委托书;17.意外受伤者陈述;18.直系家属对伤亡人发生事故的书面意见;19.其他————————

请在法定时间内,带齐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并同工伤人员一起前来办理。

申请人签收:————————

——— 年——— 月———日 —————————————————————————————————————————————

工伤认定材料告知单

根据工伤保险办法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30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提出申请。申请工伤认定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1. 工伤认定申请表;

2. 伤亡人员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3. 初诊病历及后续治疗的相关病历或《居民死亡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原件和复印件); 4. 伤亡人员本人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5. 申请人与伤亡人员关系的证明材料[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6. 公安交警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结论证明材料 7. 企业营业执照,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复印件加盖公章);

8. 市区县综合治理委员会或有关机关部门(包括民政、公安部门)出具的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活动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9. 革命军人伤残证件(原件和复印件);

10.指定医院的旧伤复发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11.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12.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出具的遭致人身伤害的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13.职工工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如系上下班途中的需写明居住地址及单位地址,并写明上下班路线)14.单位所在地证明; 15.证人证词(两人);(分别写一份证词,并附上证人身份证复印件)16.单位授权委托书(加盖单位公章)17.意外受伤者陈述;

18.直系家属对伤亡人发生事故的书面意见; 19.其他————————

请在法定时间内,带齐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并同工伤人员一起前来办理。

★ 注:所有手写材料及签收请用钢笔或水笔书写,提供的复印件统一用A4纸

联系电话:64077766转2021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1:30

下午1:30至4:30 上海市徐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综合管理科

篇2: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

——2010年4月7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 郭伟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在市高院和区委的有力领导下,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逐步发展完善,为更好的化解社会纠纷,维护区域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汇报一下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推进情况。

一、诉调对接中心的基本情况

1.关于诉调对接的内涵。诉调对接是指“诉讼”和“非诉”这两种纠纷解决途径和方法之间的沟通、衔接与互动,是一种以法院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参加构建的诉讼与调解互相作用、司法调解和综合性的社会大调解有机衔接的机制。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纠纷化解能力;二是建立诉讼和大调解的全面对接;三是法院协助指导、规范人民调解工作。

2.“诉调对接中心”概念提出的背景。当前,大量的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呈现的是一个数量多发、主体多元、诉求多样的诉讼爆炸时期。由于司法的有限性,仅仅依靠有限的司法资源和传统的诉讼解决机制,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为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多元、有序化解,在今年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将社会矛盾化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工作必须深入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上海法院系统也积极探索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并提出要着力推进“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参与、优势互补、调解优先、司法终局”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从而在指导人民调解,把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的背景、诉的引导、诉的保障和诉的管理、指导下的诉调对接功能。同时,根据市委政法委提出的构建大调解体系的要求,为更好地完善诉讼内与诉讼外纠纷化解衔接机制,高院于2009年提出了在全市各基层法院统一建立“诉调对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工作设想,并要求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对接机制、调解质量、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中心建设。

3.诉调对接中心的地位和功能。市高院在《上海法院推进诉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诉调对接中心是基层法院诉调对接机制推进的重要工作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诉讼与各类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支持与指导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等组织工作;二是有序引导当事人通过中心以非讼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三是组织、委派、委托及邀请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人员进行调解;四是对各类非讼调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确认,充分发挥审判的规范、引导和审查监督作用。通过上述功能,让中心实现“四个更多”的目标,即:让更多的纠纷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让更多的案件分流到诉调对接中心;让更多的人民调解协议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以确认效率;让更多的退休法官和法律工作者到诉调对接中心工作。

4.我院诉调对接中心的基本状况。(1)成立情况。我院“诉调对接中心”于2009年8月挂牌成立,办案地设置于宜山路区法院本部一楼。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心办案场所仅有5间调解室,面积为70.8平方米。(2)人员情况。目前,中心共有23名调解员,包括10名由我院聘用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和13名相关机关、行业协会推荐的兼职调解员。(3)组织结构。中心的结构框架大致分两个部分:一块是位于法院本部的5个诉调联动工作室,分别是民事综合、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赔偿、物业欠费、信贷合同纠纷工作室,负责将涉诉民商事纠纷引导、委托进行人民调解;第二块主要是面向基层社区,包括在全市政法系统率先推出的全国十大杰出女法官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下称秦玲妹工作室),以及设立在全区13个街道、镇的“诉调对接工作站”(下称工作站),负责社区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培训、巡回审判等工作,以构建与社区定点联系、送法上门、就地解决纠纷的长效机制,这些工作均受到了市、区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徐汇特色的司法服务品牌。(4)制度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区情实际,我院制定了《能动司法的十条实施意见》,将“积极拓展诉调对接渠道”和“建立完善多方联动调解机制”作为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制定了《关于成立诉调联动工作室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民商事案件速裁的规定》等制度,并与区司法局联合制定了《调解室工作规章》、《人民调解流程》,以及《关于深化“知名法官、知名律师进社区”活动,推进基层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分别对“诉”与“调”的机构、程序、管理、指导和培训等多方面的衔接一一作了明确规定,以保障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

二、诉调对接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诉调对接中心自2009年8月设立以来,通过努力完善诉调对接的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优势,优化诉讼调解功能,为维护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共委托调解3597件,占同期民商事收案总数48.6%,调解成功1998件,成功率55.5%。无一例调解强制执行,也没有引发一起上访或投诉。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两大部分:

(一)对外,在诉的背景下,把诉调对接工作推进到基层和社区 1.指导培训基层人民调解员。加强对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的业务指导,帮助调解人员提高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是中心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在工作中,我们以“一室”(秦玲妹工作室)、“一站”(诉调对接工作站)为平台,通过以前者为中心的“点”,辐射带动起后者遍布全区13个街镇的“面”,努力构建起一张法院与基层社区之间的司法联动服务网络。中心和秦玲妹工作室根据社区工作站需求,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到实地参与疑难纠纷的调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咨询或宣传活动。截至今年4月,共组织开展业务指导52次,举办各类业务培训24次,接受法律咨询79人次。在世博会即将召开之际,工作室又以“切实服务平安世博”为契机,深入到各街镇的工作站和经济园区进行普法送法活动,一个月内连续举办了商事、社区纠纷、婚姻家庭等三场大型法律专项讲座,累计参加人数584人次,在社区和企业中引起较好反响。这些做法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调解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受到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在近日区司法局和区人民调解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针对全区13个街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室和居委会调委会的问卷调查中,对我院诉调对接工作和秦玲妹工作室的认知度、满意度均达到了100%。

2.协助化解社区重大纠纷隐患。中心和秦玲妹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或社区巡访中,对接触、了解到的可能矛盾激化或重大群体性纠纷,除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和领导外,还努力协助社区或人民调解员做好化解、疏导等工作。至今,已协助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57起,为解决社区内重大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如今年初,某小区发生一起意外死亡事件引发的民事纠纷,因纠纷双方对死亡赔偿款支付等问题争执不休,多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矛盾渐有激化趋势。公安机关已将该案列入世博维稳案件。秦玲妹工作室接到人民调解员求助后,认真分析了案情,并从“法、理、情”三方面指导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最终于当天成功达成调解协议,维护了社区安定。

3.创新联合调解模式。一是尝试交通事故赔偿三调联动。为适应新形势下交通事故审判工作的需要,2008年2月在区公安局交警支队设立了“徐汇法院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室”,开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诉讼调解”三结合的联动机制,为当事人建立了一条“调解、诉讼、赔付、执行”的绿色通道。截至今年4月,调解室共审结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1935件,在简化诉讼程序、缩短审限、及时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得到公安部和市委政法委领导的肯定。二是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领域引入行业调解。根据市高院关于“以行业为主导、司法支持协助的联动化解纠纷机制”的要求,自2009年7月起,我院就在诉调联动工作室委托人民调解的基础上,与区劳动行业协会和区房管局合作,在劳动争议和物业欠费纠纷领域引入行业调解,房管局人民调解员和我区劳动协会下属会员单位中的13名人事、劳资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兼职仲裁员,以我院兼职人民调解员的身份,在法官指导下进行调解。行业调解可弥补人民调解员专业化不足的缺陷,与人民调解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纠纷的及时有效解决。

(二)对内,在诉的引导下,使诉调对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与确认。调解在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调解协议不具有当然的强制执行力,因此需要运用司法的力量、发挥司法的特性,通过法院的“诉”与人民调解的“调”的效力对接,赋予其强制执行力,确保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效。也就是说,坚持调解优先,就要做到既有效发挥非诉调解的功能和作用,又切实体现司法的终局和保障。为此,我院对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对于由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提出司法确认申请的,由速裁法官进行司法确认(实践中,除当场一次性履行完毕的调解协议外,当事人都选择申请司法确认);由街镇人民调解员调解的,则由秦玲妹工作室负责进行司法确认(据统计,截至4月底,秦玲妹工作室共依申请审结48起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案件)。

2.加强速裁与委托人民调解的衔接。坚持调解优先和自愿、合法原则,做好纠纷引导的释明工作,是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心一方面积极发挥调解分流、引导和化解纠纷的作用,对于尚未立案的纠纷,根据职责或经当事人申请后,根据具体纠纷类型,分别移送中心下属的劳动争议等5个诉调联动工作室,由人民调解员在速裁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对于已经立案的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或中心认为确有必要的,委托诉调联动工作室进行调解。另一方面,专门制订了《关于民商事案件速裁的规定》,进一步拓宽中心调解纠纷的类型,并确定由民事速裁法官兼任诉调联动工作室的成员法官,参与诉前、诉中的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将调解工作贯穿诉讼的全过程,从而在指导人民调解中了解案情,将速裁与审前准备程序合二为一,建立“在准备中调解,在调解中准备”的合理机制,真正实现人民调解和速裁的有序衔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紧硬件达标建设。2009年年初,市委政法委、市高院提出要在全市各基层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并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对接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委政法委吴志明书记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强调要“拓宽诉调对接的空间、加强诉调对接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并明确要求诉调对接中心的场地面积应在1500-2000平方米。在11月17日全市诉调对接工作推进大会上,志明书记再次要求各区的诉调对接中心要尽快达标。鉴于我院原有的诉调对接中心面积与要求相差过大,新的中心已在区领导和区委政法委的关心重视下,租用文定路209号的办公用房,面积约为1620平方米。预计在年内装修完成投入使用,并拥有引导服务台、诉调对接窗口(15个)、调解室(12个)和调解人员工作室(12个)等功能设施,从而实现整合力量、诉调对接、分流案件、平息纠纷、化解矛盾等各项重要功能。

2.实行集约化办公和管理。中心投入使用后,将把我院现有的立案部门和窗口、诉调联动工作室、各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组和秦玲妹工作室集中迁入办公,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诉调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从而更科学地提高诉调对接的管理和工作水平。同时,要逐步建立起与各街镇诉调对接工作站的信息网络联结,尽快实现“手工”向“电子化”、“网络化”、“实时化”、“互动化”和“资源共享化”的转变,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对全区人民调解资源的整合与协调。

3.拓展诉调对接领域。一是逐步扩大委托调解的受理范围,凡法律法规不禁止的,都可以引导当事人至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二是拓宽行业调解领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专业调解优势,建立多方联动调解机制。目前我院正探索在医疗、民政纠纷等领域引入行业调解,其他诸如仲裁等领域也将加快研讨,及时推进。4.探索菜单式选择调解员模式。通过在中心建立调解员信息库,将调解员的姓名、性别、专业特长、调解案件数量等各项信息输入电脑,并在大厅设置电脑触摸屏,让当事人实现自主菜单式选择,使人民调解工作能更好地体现当事人意愿,更好地发挥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

篇3: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

医疗志愿服务的产生从自发到有组织,从偶发活动到稳定机制,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在我国,志愿服务从志愿行动起步,志愿精神逐步凝炼,志愿群体逐步壮大起来。志愿服务从青年群体中发动,到社区行动中夯实基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志愿者组织从党团组织推动、分类组织推广,到逐步社会化管理、多层次发展、成体系建设。在医疗服务领域,志愿服务也走过了以医疗行业职工志愿者为引领、以社会志愿者融入医疗机构参与志愿服务为补充的发展路程。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 做好事服务社会机制建设阶段

从1963年学雷锋活动开始,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最初与医疗卫生行业“学雷锋、做好事”结合在一起,医务人员走出医院来到社区、学校、福利院,开展医疗咨询服务,到患者、老人、残疾人家庭走访。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医疗专业志愿者成为社区养老助残公益服务的主力军。徐汇区中心医院与上海市董里凤美康健学校的结对服务坚持了20年,医务志愿者每年为特教孩子体检、卫生指导,为特教老师开展健康科普培训,成为常态化的医疗志愿服务项目。由医疗机构党组织、文明办牵头的志愿服务在各个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并且在中央倡导基层党组织“双结对”活动中形成了稳定有效的机制。

1.2 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机制建设阶段

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医疗专业志愿者在第一时间组队奔赴灾区,有的在灾区一线参与现场抢救,有的负责震区后续医疗和震后疫情预防,有的开展心理疏导和残疾康复,医疗专业志愿者成为重大灾情、突发事件处置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有社会志愿者在震区现场协助医务志愿者抢救伤员。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绵阳市中心医院每天报到并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多达600名,承担了大量后勤保障和伤员、家属心理抚慰工作。灾后,经过政府倡导和推动,依托红十字医院的一支支高素质、精装备、专业能力有效配置的红十字救灾专业志愿者队伍成为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力量。

1.3 保障社会健康安全机制建设阶段

2000年以来,大型赛事、大型活动志愿者中,医疗专业志愿者也是中坚力量。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难以数计的医务志愿者发挥了稳定和保障作用,对参赛、参会人员的健康保健和现场医疗救助起到了积极作用。多年大型活动保障服务的经验,促使由医疗专业志愿者组成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护队成为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建立了完善的平战结合的管理机制、演练机制和实战机制。医疗专业志愿者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打得响,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1.4 回馈社会的常态服务机制建设阶段

2010年以来,上海市卫生系统在市卫生局、市志愿者协会的积极倡导下,志愿者服务的基地、组织、岗位、项目、队伍建设纳入了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与医务社会工作同步推进,互动发展,拓展了医务志愿服务的内涵,扩大了医务志愿服务的领域,加强了对医务志愿服务的理性思考,完善了医疗机构社会责任建设机制,把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纳入了上海市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之中。两年多来,各医疗机构的志愿行动全面推进,志愿者组织逐步健全,志愿者队伍取得了较大发展。

2 医疗专业服务领域志愿者行动的新格局

2.1 医疗专业志愿者进入社会福利服务领域

近年来,随着社会城市文明环境的不断完善,志愿行动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志愿服务的发动机制和动力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精神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遵从,志愿服务的自愿性、公益性和参与性成为主流,社会公民自主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逐步建成。公益性的福利机构、特教机构、医疗机构由于弱势人群聚集,成为志愿者参与的焦点。

2.2 社会爱心志愿者进入医疗机构

在医疗机构中,医务志愿者服务社区病患、老人、残疾人和社会志愿者服务在院治疗的癌症患者、白血病儿童、精神科病友成为双轨运行的志愿服务项目。社会志愿者来到医院参与服务,有的是曾经的患者亲历了治疗而康复,回馈社会;有的是医务人员退休后发挥一技之长,贡献余热;还有的是普通人以“向善之心”服务社会,来做“义工”。他们在医院参与门诊导医、病友慰问、捐助救济等活动,打破了医院文明创建工作的围墙,成为医患共建精神文明的桥梁和纽带,扩大了医院文明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影响力。

2.3 社会志愿者的融入给医疗机构全面规范管理带来了挑战

一是需要精细化界定医疗行为和志愿行动的边界,确保非执业人员不参与专业的诊疗服务;二是需要向社会志愿者适当普及健康知识和医疗机构的基本工作规律,使他们真正融入并发挥作用;三是需要指导社会志愿者运用社会工作技巧帮助患者解决医疗以外的社会问题,通过志愿者的社会支持和沟通协调,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四是需要为社会志愿者建立自我防护机制,确保志愿者在服务中正确应对问题,使自己身心健康不受侵害。

3 医务社会工作者对医疗志愿服务的介入与指导

3.1 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领域的介入

进入20世纪,社会工作在我国逐步兴起,国际医务社会工作理念与服务方法逐步对上海的医疗机构产生影响。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先后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推广医务社会工作,探索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项目联动,提高了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工作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活动。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与患病有关的社会问题,助其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

3.2 医务社会工作对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的指导

医务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化的介入医疗领域的社会服务,从业人员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并需要有经过认证的从业资格。从国际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助人自助”、“以人为本”,与志愿服务的理念是一致的,志愿服务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先导,也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也正在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推进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志愿服务正在尝试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具体技巧。

3.3 医务社会工作推动医疗专业志愿服务规范化

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推动下,医疗专业志愿服务开始认识到,在医疗专业领域开展志愿行动,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的规范。志愿服务从追求单纯施与到逐步开展与受助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工作中的“接纳”、“保密”和“案主自决”等实务原则也贯穿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包括徐汇区中心医院在内的许多医疗机构建立了社会工作部,有专职的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给予意见或为志愿者做培训,使志愿者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使之在服务中减少自发和盲目,同时提高服务效率、使服务可持续。

3.4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项目的融合

3.4.1 医务社会工作和医疗志愿服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首先,两者的服务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协助有健康问题的患者及其家属解决社会、心理问题为目的;第二,两者的助人理念和方法正逐步趋于一致,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当前社会文明所倡导的公民意识有其共同性;第三,医疗机构出于管理需要,往往把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整合在一个公益服务项目之中,使两者在具体项目中资源互补、力量互补。

3.4.2 医务社会工作和医疗志愿服务的方式具有互补性。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开展与医疗相关的公益服务,医务社会工作者由于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更多地发挥社会功能评估、社会资源协调、个案的技巧性辅导等作用,医疗志愿服务则更多的是在团体辅导、小组活动、病房探访中发挥与病友互动的作用,两者可以互补、不可替代。同时,由于现阶段医务社会工作人才不足,医务志愿者的参与较好地满足了公益服务“体现社会公平”、“实现服务普惠”等基本要求,适应了广大患者的需求,避免了医疗机构中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成为为少数人服务的特惠项目。

4 医疗服务志愿者的专业化趋势

4.1 项目的专业化

4.1.1 医疗专业化服务项目是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

从我国志愿服务体系来看,专业性志愿服务是由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志愿者作为服务主体参与。但是,在医疗服务行业内,医疗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医疗志愿服务项目必须全面体现专业化。一是从患者安全角度出发,所有与医疗相关的志愿服务必须具有专业性;二是从服务效果角度出发,所有与医疗相关的志愿服务必须通过专业能力获得成效和效率;三是从有效沟通角度出发,所有与医疗相关的志愿服务中,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必然成为受助人信任的基础。因此,医疗专业志愿服务必须兼顾专业化服务项目和志愿者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两个要素。

4.1.2 医疗专业化服务项目是志愿服务依托领域的要求。

正是由于医疗志愿服务环境的特殊性和受助人的特殊性,医疗志愿服务项目必须兼具医疗的专业性、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医疗志愿服务的成效是医疗服务的社会化拓展,也是医疗效果的巩固和扩大,其专业化程度应该与医疗服务相配称。虽然目前对于医疗服务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还无法标准化认定,但是医疗志愿服务项目应该体现医疗专业的特征,并符合医疗行业的一般规律。

4.2 能力的专业化

4.2.1 志愿者个体能力的专业适配性。

医务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加盟医疗专业志愿服务,都必须接受专业能力和相应的技巧培训。培训中可以发现志愿者的能力特长,能够挖掘志愿者的潜力,这是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的适配性要求,也是适应性要求。医疗专业能力、心理咨询专业能力、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是医疗专业志愿者的核心能力,聆听、沟通、团体辅导、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等技巧,构成医疗专业志愿者的基本技巧,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医疗机构中的志愿者组织,要发挥医疗专业志愿者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同时定向地培养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运用医护工作技巧、社会工作技巧、心理辅导技巧,使其更好地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与医疗相关社会问题开展帮助。目前,医务职工志愿者应该更多地学习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社会志愿者在学习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医学常识,深入医院的临床科室,了解服务对象患病及治疗的感受,使志愿服务取得更好的效果。

4.2.2 志愿者团队能力的专业适配性。

医疗专业志愿服务能力,可以是志愿者的能力,也可以是志愿服务团队的能力。我们把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看成一个正在形成和壮大的体系,就不必对医疗专业志愿者的个体能力提出全面的要求。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开展服务的志愿者,可以仅具有一种能力,也可以兼具多种能力,甚至可以是正在学习这些能力。

4.2.3 对医疗专业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

我们提出医疗志愿服务能力和技巧,并提出专业化方向,是为了进一步界定能力目标,提出医疗专业志愿者的成长方向,培育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医疗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

5 构建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5.1 建立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意义

医疗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上海志愿服务体系的一个分支,在专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志愿服务功能。当前,在社会管理中培育志愿服务功能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社会志愿服务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领域把志愿行动进一步专业化推进,这是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专业志愿者队伍的培育,将使社会志愿者更直接地体现自主参与,使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更好地体现服务价值。各行业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基地、项目、岗位、队伍培育起来,将对推动社会各行各业文明和谐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徐汇区中心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把建立和完善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医院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列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对医疗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和医疗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指导、扶持和宣传力度。医院把志愿者服务项目列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实事项目,把医疗专业志愿服务活动深化为医患共建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医务职工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促进了医院与患者、医院与社会、患者与社会的互动沟通,丰富了医疗环境文明的内涵,提高了医院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不少志愿者也成为市、区志愿行动先进典型。

5.2 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以徐汇区中心医院为例,医疗专业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图1)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医疗机构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为基础,以医疗机构志愿服务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会应急救护服务志愿者队伍、患者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区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为基本分支,以组织与医疗保健公共服务有关的社会公益无偿服务项目和培育医疗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着力点,全面覆盖、统筹协调、有序组织与医疗专业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医疗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图2)由组织体系、项目体系、知识体系和支持体系构成,明确把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定位为社群组织,医院党政工团要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支持社群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医务社会工作部要对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工作指导和项目协调,促进志愿行动有序开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带头参与到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用业余时间参加非职业行为的公益志愿行动。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非行政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将更大程度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

5.3 医疗专业服务志愿活动的组织方式

依附于医疗机构而建立的志愿者组织,一般为非正式组织,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但管理独立的志愿者社群组织。志愿者组织建设,需要外部推动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内部建设是志愿者组织生命力和行动能力的核心。医院为医疗专业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形成了管理、激励、支持机制,但是不宜把志愿服务行政化。医疗专业志愿者组织的建设目标是依托医疗机构,为有专业能力或定向服务意愿的志愿者提供一个归属性社群,而不是一个医院的内设行政机构。

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应该是志愿者“志愿无偿”价值观的支持者,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在医院这个志愿服务基地,不管是医务职工志愿者还是社会志愿者,都必须具有“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都必须遵从志愿者组织的内部原则和管理程序,都享有《上海市志愿者服务条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医疗机构内的医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应该明确其独立性,确立组织自我发展目标,在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在医务社会工作的指导下,完善在医疗领域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公益性、长期性、规范性的医疗专业服务项目,并对自愿加入的志愿者实施统一管理。

6 结论

篇4: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

【关键词】居家养老多元化;体系;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确定了“9073”的养老格局和模式,“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徐汇在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本报告将对此做一调研,以期对“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借鉴。

一、徐汇区养老服务多元化主体建设新探索

1、居家养老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近年来,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了“六位一体”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服务探索,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徐汇区现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7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了56个全科服务团队,共有近400名医务人员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站式”服务模式。

2010年底在斜土街道、康健街道等中心试点的基础上,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行“全程诊疗一次收费”改革,减少了病人就医反复排队,大大方便了患者。2010年已建家床约4571张左右,家庭病床上门诊疗92417人次,出诊37568人次,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2011年,试点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由家庭医师团队为签约者提供24小时免费咨询、普通门诊、预约门诊、出诊及家庭病床、定向转诊等服务。

第二、不断创新服务项目。从2005年徐汇区卫生局开始为老服务实事项目,为社会救济孤老、80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等老年人群免费提供社区保健服务。2008年更是主动走进托老机构,为高龄及特殊老人配备家庭医生,并提供健康咨询、家庭保健、慢性病管理、“五优先”等服务。

2005年起,徐汇区卫生局邀请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专业院所和三级甲等医院的50余位医学专家组建起区健康教育讲师团,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组织高级别、高年资的医生组建了13个社区健康教育讲师团。每年讲师团都深入社区开展大量的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2008年初康健、枫林和长桥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慢病关爱家园工作,“慢性病关爱家园”为患者服务。经过2年多的努力,已开展专家咨询门诊539次,接受患者诊治咨询6629人次,向上级医院转诊614人次。开展专家讲课417次,志愿者培训活动46次,发放管理手册3417本。对此,区卫生局决定此项工作将在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受益面将更广。

第三、不断创新服务载体。2010年起,徐汇区卫生局和区老龄办对区内65岁以上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当年经康健、徐家汇两街道试点成功后,两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65岁以上居民健康体检服务的通知》(徐卫局〔2010〕73号)并向全区推开。截止2010年11月底,全区共为12614名老人提供了免费体检。

2、居家养老 +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随着国际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日益提升,对此,徐汇区尝试了以社区文化中心为养老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务的新实践。

第一、不断创新服务时空。区文化局继续盘活存量,指导社区文化中心广泛开展为老年人服务的文化工作。其中,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设的读书、看报、戏剧、音乐、合唱、舞蹈、书画、摄影、手工艺等许多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项目,要继续提升品质。同时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拓展为老文化服务的新领域。区文化局通过进一步办好文艺团队进社区、流动图书进社区、公益电影进社区、戏曲名家进社区、文化讲座进社区、艺术展览进社区、文艺辅导进社区等文化“七进”社区活动。

目前,徐汇区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放时间都达到了国家和上海市的要求,其中徐家汇街道、田林街道等有条件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超过了上级规定的开放时间。

第二、不断创新服务特色。目前,徐汇区有1500余支业余团队,有多支老年团队在国家、市级重大文化活动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老年人的风采。如2008年区“乐滋滋”老年舞蹈队的舞蹈《留守妈妈》荣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六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2008、2010年区金秋合唱团代表上海市参演的节目荣获文化部第十届、十二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最高奖(第十一届未参加)。

第三、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文化部、上海市及《徐汇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办法》均明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具有管理和指导职责。徐汇区结合《徐汇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考核,支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功能和服务进一步向居委活动室延伸,持续丰富居委文化活动室的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品味。

3、居家养老 + 居家养老互助组

实践证明,在养老服务领域组建居家养老互助组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一种居家养老的新模式,适应上海养老服务的实践要求。

徐汇区针对目前上海养老服务硬件约束的现状提出:提倡和鼓励一部分老年人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自由组建居家養老互助组,每个组的人数可以从五人到十几人不等,其集中活动地点可以选择在房子比较宽敞又好客的老人家里,也可选择几户老人轮流接待。成员一般以本居住小区为主,也可以跨小区组合。有些养老互助组,还可以在社区内参与公益活动,如绿化种养管理、黑板报宣传等,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的成就感。

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组应本着自愿参加、自由组合、民主管理、费用自理、政府支持、社会关心、财政贴补、企业服务、团结互助、共享晚年的原则运行。

关于“积极组建居家养老互助组”。徐汇区已在凌云街道试点“夕阳互帮”项目。建立独居、纯老家庭电子档案,进行老年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工作,实行一人一表,建立老年志愿者电子档案。逐步建立八种形式相结合的助老志愿服务模式,即连锁助老、重点助老、活动助老、公益助老、市场助老、夫妻助老、分类助老和技术助老。

4、居家养老 + 养老机构合作

目前,上海城区内的养老机构从各个方面的考虑方面,绝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自我独立,与周边的居民(包括老年人)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资源的使用效率效益不高。对此,徐汇区建议部分养老机构可辟出一部分场地为周边的老年人服务,如有的养老机构的食堂办得比较好,可为周边的老年人供餐或提供餐饮服务。

目前,徐汇区有相当数量的老年助餐点、日间照料中心是依托周边敬老院资源设立。通过互动,拓展和创新社区服务功能,巩固居家养老基础地位;延伸和辐射机构专业力量,提高居家养老整体水平。

5、居家养老 + 服务志愿者队伍

目前,上海世博志愿者服务精神,已经成为上海乃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标志和品牌。居家养老服务也应倡导志愿精神,徐汇区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大力倡导志愿者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可由在职人员、青年学生甚至老年人组成,使他们各尽所能、各施所长,开展全方位的关怀和服务。当然,政府部门和志愿者的所在单位也应关怀和爱抚志愿者,尤其是为其他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老年人,更加值得社会尊敬,特别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目前,本区登记在册(50-70周岁)的老年志愿者共有29377人。本区除设有“五个员”即:安全巡查员、义务讲解员、环境保护员、社区接待员、义务讲解员之外,各分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如:“夕阳互帮工程——健康低龄老人志愿者特需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各类活动,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第二、编制志愿者服务网。徐汇区积极动员社区单位和志愿者参与到养老服务中,逐步编织起了三个网络,即三级结对网络(主要由子女、志愿者、居委干部组成)、爱心助老网络(由区域内的企业、爱心助老基地等组成)、预备队网络(主要由在校学生、团员青年组成),以这三个网络为基础向老人提供关爱服务,积极营造“我为人人服务,人人为我服务”的社区助老氛围。现有2900余支位志愿者队伍,5万余人与8366 名独居老人结对。由医院、学校、工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组成的101家愛心助老特色基地和爱心助老之星,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二、徐汇区在养老服务多元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徐汇区相关部门按照上海市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要求,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方面:

1、在养老设施建设上和养老服务管理上,着力于社会化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一方面,但是仅仅依靠一些不太稳定的自愿的资源来进行拾遗补缺,现在来看依然是一种临时措施,对服务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都缺乏长期有效的基础,还是建议引入相关的政策措施,比如“以房养老”,从根本上解决设施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化管理团队实施规范的管理,达到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

2、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上,着重于老年人急难愁问题的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一些难题。但是随着大众化、普及型的养老问题解决之后,已经显现出养老服务在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上流于表面,而且政府所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对个性化方面的需求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让这部分需求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达到和谐满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3、在在社区家庭自我照顾上,着眼于与社区服务的结合,努力构建起老年人生活照料、卫生保健、安全保障、慈善救助、权益维护和文体教育六个网络。这方面的成效尤其突出,但是他们提供的服务如何规范、评价,政府还应当在政策、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总之,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徐汇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会对上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本调查报告特别感谢徐汇区卫生局、文化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

作者简介

篇5: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

上海申厚建设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部

18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受徐汇区教育局委托就徐汇职业高级中学烹饪开放实训中心展示系统等设备政府采购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

一、项目概况

采购编号:CG2008-001

采购项目:徐汇职业高级中学烹饪开放实训中心展示系统等设备采购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

1、徐汇职业高级中学冷盆烹饪展示系统。

2、徐汇职业高级中学大堂资讯展示系统。

采购范围:

1、包括上述设备在内的设备供货、运输、保险、卸货、安装到位、调试、验收合格、培训及保修等。

(供应商必须投报以上所有采购内容。具体技术要求详见谈判文件第三部分。)

2、交货地点:徐汇区天等路208号。

3、交货及安装调试日期:合同签订后16个日工作日内。

二、合格的供应商除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注册资金在200万元及以上;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在本市内有固定的售后服务点;

2、投标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投标产品必须具备国家强制3C认证;

3、根据《上海市政府采购供应商信息库及诚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已进行登记。未在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网址:)登记的供应商,必须到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按规定完成登记手续,否则其报价文件将被拒绝接收。

三、购买竞争性谈判文件需提交资料

1、报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税务登记证原件;

2、以上证照原件经采购方核对后即刻发还,另供应商需提交以上证照复印件一套(加盖企业公章)。

四、对上述采购信息感兴趣的供应商可于2008年 1 月4 日-1月10日上午9:30-11:30,下午1:30-4:00(双休日除外)持上述证照的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到上海市长宁区可

乐东路168号二楼报名,符合上述条件并且证照核实通过的供应商可购买竞争性谈判文件。

竞争性谈判文件售价150元/份,一经售出恕不退还。

联系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可乐东路168号2楼

电话:62616117×2098传真:62610057

联系人: 冯晓明邮编:200336

五、报价单位对竞争性谈判文件有疑问的可在2008年1 月8日上午11点整前以书面传真的形式向上海申厚建设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提出,代理单位将于2008年 1 月8日下午2

点负责统一解答(传真形式发布)。

六、报价截止时间:2008年1 月 11日(周五)上午10时整(北京时间),代理机构将于

报价截止时间前半小时开始接收报价文件,逾期收到或不符合规定的报价文件恕不接受。

七、报价文件送达地点:上海市长宁区可乐东路168号2楼(请携带企业法人代表证明书和

法人代表委托书。)

八、2008年1月 11 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整于上海市长宁区可乐东路168号2楼举行

报价文件递交仪式,本项目不举行公开开标仪式,届时请报价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进场签到,报价单位其他人员将被拒绝入场。谈判顺序将按照报价文件递交先后顺

序确定,先到后谈,后到先谈。谈判时间将另行通知。

九、代理机构联系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可乐东路168号二楼

电话:62616117×2098传真:62610057

联系人: 冯晓明邮编:200336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

上海申厚建设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篇6:徐汇区语文

资源无忧

一、阅 读 80分(一)文本来源:关于“田子坊”的信息拼接。(15分)1.(2分)答案:田子坊街区是上海弄堂工厂和城市生活的历史遗存。(或:田子坊街区是具有上海文化开发价值的资源。)补充答案: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田子坊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历史遗存,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和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浓缩了近百年上海城市生活的场景,折射出海派市民生活的特点。”也给了2分。这道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案开头用到“田子坊”三个字。

2.(2分)A(“唯一选择”在文章中没有这么说,太绝对。)3.(2分)答案:因为括号内是解释插入的内容(1分),交待取名“田子坊”的缘由(1分)。

补充知识点:标点符号包括标号和点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这些点号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错误:(1)括号的作用理解为“烘托、强调、引述……”;(2)将题目理解为括号内字的由来和意思的解释。

第一题和第三题均分2.9分。

4.(4分)田子坊位于卢湾区泰康路210弄(1分),是上海保护历史遗存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要有标题意识)(1分)。这儿有上海老城厢的温暖,有最前沿的视觉艺术,是你在上海休闲、观光的好去处(2分)。

(第七段“上海市井生活的亲切、温暖和嘈杂”)(“旅游推介词”,语言形式)考察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均分2分。

这道题目可以结合黄浦区一模试卷 重庆杨济舟《山阴道上访徐渭》第八题“根据文中内容,为青藤书屋写一份简介。”--“位于绍兴前观巷大乘弄10号;明代“青藤画派”的发源地,书画家、文学家徐渭的出生地和读书处;书屋小,墙上有青藤,厅有徐渭像,藏有《黑葡萄藤》摹本。”

http://jsbpzx.net.cn

版权所有@蒲中资源网

http://jsbpzx.net.cn 蒲中资源网

资源无忧

5.(5分)具备文化开发价值的历史遗存;“修旧如旧”保护式的改造;受艺术人士青睐并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出“视觉”产业特色;上海老城厢的“烟火气”成为吸引怀旧或好奇游客的观光资源。(一个要点1分)补充一个答案点:第四段--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错误:(1)不断重复某一个信息;(2)不能分点回答。

均分3.4分

(二)(21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示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被收录在小说集《彷徨》当中,本文有删改。(《祝福》(祥林嫂)也选自《彷徨》中)钱理群不止一次地说:“鲁迅有两篇小说是代表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艺术最高水平的,其一就是《示众》。”

《示众》采取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叙事,最大限度地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用时间流程和因果逻辑所编制的情节,整篇小说基本上是不同人物的行为片段在空间关系上的连缀和并置。在同一时间平台上,集聚了难以数计的人物,就其着墨的18个人物而言,他(她)们有年老年少的大致区别,有高矮胖瘦之类的粗略的形象描写,大多可以分辨出男女性别来,但是无一例外的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身份,没有性格刻画,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我们不知道他们从何处来,将到何处去;我们不知道他们是道德高尚的君子,还是人格卑下的小人;我们更不会知道他们任何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因为作者的笔触从来没有伸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读者所熟悉的中外小说中的大多数要素被省略了。小说的整篇叙述正是在“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展开的,而中国人的看客心态也正是通过这独特的二元结构得到艺术的显现。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三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二十二期。

〔2〕首善之区指首都。《汉书·儒林传》载:“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这里指北洋军阀时代的首都北京。

http://jsbpzx.net.cn

版权所有@蒲中资源网

http://jsbpzx.net.cn 蒲中资源网

资源无忧

〔3〕铜盏一种杯状小铜器(文本第四行):旧时北京卖酸梅汤的商贩,常用两个铜盏相击,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以招引顾客。

6.(2分)酷热,寂静错误:(1)审题偏差:描写环境,引出下文。(2)1分:两个特点重合或者侧重一点。

均分1.9分。

7.(3分)第⑹段有意模糊文字内容,淡化“犯事”的具体情节(1分),以此悬念引出下文第⑽段“粗人”好奇的“请教”(必须要有具体内容的展开)(1分),情节发展前呼后应(1分)。

8.(3分)强化看“示众”成了“被示众”,扣题(要有标题意识“示众”)(2分);也强调了“看”的威力:让“被看”者感到无形的精神压力(1分)。

修辞手法可以是反复、借代、夸张,很多同学只是单一从被看的角度理解,只能得1分。

9.(6分)C、E(C,小说主人公是“看客”们;E,小说的线索是“看”,即“示众”。)10.(3分)“该”字揭示了看客对新看点的期待(1分),“惘惘然”是因为车夫“拉了车就走”无戏可看,“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后的失望(2分)。

这道题目回答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加点字词(该和惘惘然)(心理上的)均分2.1分。

11.(4分)①生活单调、沉闷、没有变化(1分)懒散、不思进取、安于现状(1分);②批判连孩子都习惯了瞒骗的社会现实;批判冷心肠看“热闹”的看客之麻木。(答对其中一点给1分)这道题要抓住关键词:①“重复的叫卖声”、“生存” ②“社会现实”。很多同学两题答案是一样的。

现代文的答题心得:

1、文章难懂,题目易做。不要困惑于文章意思的理解。

2、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2010年徐汇二模《谁正与你擦肩而过》

(三)(6分)(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⑴小人穷斯滥矣; ⑵锦江春色来天地;⑶为伊消得人憔悴;⑷所欲有甚于生者;⑸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⑹等闲识得东风面;http://jsbpzx.net.cn

版权所有@蒲中资源网

http://jsbpzx.net.cn 蒲中资源网

资源无忧

⑺安知鱼之乐?⑻人生得意须尽欢。(错字少字添字均不给分)均分4.1分,6分全区277人,0分全区16人。

(四)(8分)均分3.2分词人介绍:宋祁(998~1062)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子京。湖北安陆人。工部尚书。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

13.(2分)年长才发现年少时蹉跎岁月,不懂得珍惜时光。(文意理解错误,有学生理解为“不服管”,0分)均分1.4分14.(2分)B(宋祁的词不是写年少时的别绪。)15.(4分)此句承接上阕最后一句:如今懂得了珍惜时光,顾惜亲友(1分),过渡到具体描写对亲友离别的不舍(2分)。在结构上,从说理过渡到写景从写景过渡到抒情,似断又连,层层翻出新意(1分)。

这是一道新题型,题干中有提示语,承上--懂得惜时,接下--惜别,新意--从理到景到情,与《雨霖铃》比较,未走时的不舍,或者回答虚实结合也行。

均分1.8分

(五)(18分)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16.(4分)①山的南面(南面);②对着,向着,面对着(朝见,朝拜);③杂,错杂,交错(交杂);④遗留,留下均分 3.9分

17.(2分)C(均是连词,表顺承,不译。)A、因为 认为 B、于是,就 竟然 D、他 一定

18.(6分)①大自然秀美之景聚集在这,不被地处边远而阻隔。(采分点:钟,于是,遐裔,限,被动句1分)②兰亭,如果没有遇到王羲之,那么它清澈的急流和长长的竹子,也将荒芜和隐没在空山之中。(采分点:遭,湍,修,芜,没,一个分句最多扣1分。)均分3.2分

http://jsbpzx.net.cn

版权所有@蒲中资源网

http://jsbpzx.net.cn 蒲中资源网

资源无忧

19.(3分)马退山风景秀丽却连好游历的人也未曾关注,为下文提出“美因人而彰”观点提供依据,间接揭示仲兄建亭和自己创作的意义。

20.(3分)王羲之及“群贤”们能欣赏兰亭之美; 王写了《兰亭集序》传扬“兰亭”之美;写《兰》文的人是书圣;《兰》文中生死命题引发后人的思考与共鸣;《兰亭集序》书法之美;(后三个要点酌答题情况采分)全区20位同学得3分,得2分的也很少。

〔参考译文〕冬天的十月,在马退山的南面建造了一座新的亭子。因为地处高山峻岭阻隔的环境中,(建造时)没有房梁斗拱的华丽雕饰。没有砍木做屋椽,不修剪(亭子)周边的茅草,不设围墙,把白云当作篱笆,青山当作屏风,彰显它的俭朴。

这座山高耸于群山原野中,奔驰耸立,绵延几十近百里,山尾盘伏于边远偏僻之地,山头伸入大河,周边小山朝向着它,形势就像众星拱月,(山上)树木青绿茂密形状怪异,彼此缠绕错杂。大自然秀美之景聚集在这,不被地处边远而阻隔。但因为这儿与荒僻之地接壤,风俗与东部边界之地夹杂,周穆王的远游之马未曾来过,谢灵运的足迹也没到过这,山路寂寥冷落,登山探寻的人也因此而慨叹。

辛卯年,我仲兄获命担任当地长官,来到这个地方试任。因为他实施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得到信任就政通人和,政通人和就有更多闲暇时间。因此他常常流连于马退山,寄怀于这里的美景。(他)就筑围墙涂泥浆,建造自己安适的房屋,因此在很短时间内就建造完成了。每当风停雨驻,空气清新的时候,(他)就戴上头巾穿上便服,带领兄弟朋友弟子五六人,爬上山顶登上茅亭。(他们)就手弹着琴,眼望着环绕身边的流云,日落时的美妙景象,在我胸怀之中,远处的自然万物,收揽过来还放不满手心。

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本身美丽而闻名,而要借助人(的欣赏与活动)才得以扬名。(比如)兰亭,如果没有遇到王羲之,那么它清澈的急流和修长的竹子,也将荒芜和隐没在空山之中了。这座亭子,僻身于岭南偏远之地,是美景但少有人来,(如果我)不写下(我仲兄)在这座山上建造的亭子,会使美好的景观湮没,这将留下愧对山林溪水的遗憾。所以写下这篇记。

(六)(12分)作者介绍:汪琬,清初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熹宗天启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卒於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年),年六十七http://jsbpzx.net.cn

版权所有@蒲中资源网

http://jsbpzx.net.cn 蒲中资源网

资源无忧

岁.汪氏性情急躁冲动,坦率直言,不能容人过错,以是人多嫉之.然坦率无城府,光明磊落,立志自重,耿介有守.顺治十二年(西元一六二四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六十余日,撰史稿一百七十五篇,后乞病归.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学者称尧峰先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於南宋诸家.汪琬亦能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其文.本文引用《易经》阴阳相生,刚柔互居的道理来阐扬人世间改过迁善,趋吉避凶的道理。

21.(1分)防过(对过错要防微杜渐)补充答案:言行谨慎;改过;知错就改。

答题关键词:“慎”、“节”

22.(3分)论证“不重犯错误是改过原则”(2分),以名人言行作引证更具说服力(1分)。

答案要点:(1)引用名人名言,(有同学将引用误作对比论证)(2)内容(照抄第二段最后一句),(3)作用(效果)23.(2分)等日后再改;以为小错不改不影响大节。(错误:第三段第二行)24.(2分)A25.(4分)廉颇负荆向蔺相如请罪,泯“私仇”而将相和,共同辅国,赵国无恙(2分)。表明知错就改,能和谐人际关系,“人和”则国兴(2分)。

错误:(1)张冠李戴,《秦晋》或者现代社会现象;(2)没有围绕例子展开;(3)“负”字内容较模糊;(4)缺扣题话语,答非所问。

〔参考译文〕从前,聪明通达的人作《易》,有奇数的阳爻(yáo),有偶数的阴爻,它们各自表示的属性有刚健、有柔顺。刚柔相互配合在一定的位置上,就有吉祥、顺当、有利、无害、灾难、危险、后悔、耻辱等卦象显示出来。这样教人进取或躲避的办法是很周到的了。而且《易》还在颐卦之后,接着设置了大过的卦。它在颐卦象辞上说:“山下有雷,象征着要修养(自己)。有道德的人应当说话慎重、节制饮食。”聪明通达的人认为言语和饮食,不过是生活小事罢了。但如果对这些小事不慎重、不节制,就必定造成大的过失,所以要把大过卦排在颐卦之后。孔子作http://jsbpzx.net.cn

版权所有@蒲中资源网

http://jsbpzx.net.cn 蒲中资源网

资源无忧

《易·系辞》说:“颜路的儿子颜渊,可说大体近道了吧!有了不好的言行没有不认识到的,认识到它没有再犯的。”知道有不好的言行就不做,这就是改正过错的原则呀。

我认为善于改错的人,始于悔悟,而彻底改正在于勇气。白天所做的事,夜间要回想一番;少年、青年时所做的事,壮年、老年要回想一番。所有一切说话的不慎重,饮食的不节制,由此失了身份,招来别人埋怨责备的言行,不能说不多啦。自己如不是傲慢固执的人,想到这些难道能不悔悟吗?可是悔悟了没几天,沿袭旧习、掩饰过错的念头又产生了,不是说姑且等到以后再改,就必定托词说这些(过错)不足以累及我的名节,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发展到败坏名誉品行也不管了。这难道有别的原因么?毛病就在没有勇气改过罢了。我曾经有过譬喻,错误的发展势态,就像江河一样,当它将要决口时,不过倒一竹筐土、修几尺堤,就足以维持原样并防止它决口。放弃这些事不去做,洪水就会泛滥四溢,而没有止息之时了。天下的人,常常忽视了洪水未决口的时候,而要在无可奈何之后才去补救它,哪知(不好的)势态发展到最后,当然就一败而不可收拾了呀。错了而又不改正,和这情况又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我说:“犯了错误,必须乘着悔悟的时候鼓足勇气去改正它,这就是善于改错的人了。”

http://jsbpzx.net.cn

上一篇:人类学和历史学视野中的皇宫乱伦下一篇:私募股权融资是什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