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反思第3次

2024-05-20

雷雨教学反思第3次(精选12篇)

篇1:雷雨教学反思第3次

第二章 实数 7.二次根式(第3课时)

一、学生情况分析

前面学习了实数,实数的运算法则,最简二次根式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已能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但熟练程度不高,同时对根号内含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比较生疏..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扫清了计算方面的障碍.

二、教学任务分析

二次根式(第3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7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3个课时,本课时是第3课时.继续巩固二次根式的概念,熟练二次根式的化简,进而完善实数的运算.

二次根式化简掌握以后,初中阶段实数的运算基本完成,本节课就是进一步完善二次根式的运算。若能够在含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方面再深化一下,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实数的计算问题基本解决了.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实数的运算,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进一步学会应用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用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掌握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应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难点: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知识巩固; 第三环节:问题解决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课堂检测;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如果不是请将它化简为最简二 次根式。11,18,50,1,3,3

2232、在上面二次根式化简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如何化简)? 意图:借助复习,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知识巩固 例6 计算:(1)32121;(2)188;(3)(24)3. 386说明: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核对答案,发现问题,给出一个统一 的意见.1.交流

收集第(3)小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让学生说说想法. 2.反思

以上过程每位同学都是怎样化简的,方法好不好,能做到快而准确吗? 3.巩固提高: 计算:(1)

1211)8.;(2)123;(3)(18 51032(先独学再对学)

第三环节:问题解决

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 的面积,你有哪些方法,与同伴交流.

1.合作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学生代表展示: 3.教师总结:(1)直接求法.

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都是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2,CD=2,DE=32,面积梯形ABCD的面积是 1(522)32=18.2(2)间接求法.

1)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个小三角形

111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57554211=18.

2222)分割法: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求面积和。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你有哪些体会与收获?(知识、方法、思想方面)

第五环节:课堂检测

计算:(1)

(3)32(21241348)(4)(232)(362); 832;(2)25032 239说明: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公布答案,小组长批阅,并汇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就存在问题提问,老师解答.第六环节:课后作业习题 2.11 1,3 课后拓展:

(1)(xy

2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继续熟练二次根式的计算,要求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同学们需通过练习认真体会各类方法,做到能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yxx)xy(x0,y0); y

篇2:雷雨教学反思第3次

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1.探索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和步骤。2.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体会数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整节课围绕二次根式这个中心设计了八个活动。活动1复习导入,复习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同类二次根式做铺垫。活动2探究概念,让学生化简两组二次根式,然后观察每组二次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过渡自然,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水到渠成。活动3应用概念,设计了三道题目,第1、2题是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第3题是一个提高题,主要是深化对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的理解。活动4探究法则,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得到一个同类二次根式相加的式子,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合并,为后面归纳法则奠定基础。活动5归纳法则,经过活动4的探究,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出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活动6应用法则,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二次根式加减的例题,巩固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活动7达标检测,通过一组题目进行自我检测,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活动8课堂小结,通过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形成知识链,同时也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八个活动层层推进,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了学生小组学习模式和“15+30”的限时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贯穿了“问题导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课堂四要素,较好的体现了我校的“124”健康课堂模式。

回头观看教学视频,发现整堂课的观赏性有些不足。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不足。这些孩子都来自农村,课堂上总是显得有些腼腆,不够大胆,要想让他们真正的活起来,就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二是整堂课看起来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但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设计,缺乏激励机制和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趣味性的活动。如:对做得快、回答得好的给予奖励分,或是给予积极的评价,设计一些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等等。三是教师可能是年纪大(46岁)的原故,有些活泼不足。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篇3:雷雨教学反思第3次

本案例源于浙教版九 (上) 《二次函数图象 (3) 》。本节课的目标是:会根据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能用配方法将一般形式y=ax2+bx+c化成顶点式;会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完成预习。课堂上, 在完成学生预习问题交流并进行一定量的变式练习后, 我们重点交流了预习提纲中的如下问题 (课本“课内练习”3改编) :

你能求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图象吗? (如果可以, 请尝试用不同方法)

[教学片段]

问题一展出, 学生纷纷举手。

我请一位成绩偏下的小A同学回答:

“老师, 我觉得这个二次函数可设成y=a (x-2) 2+4, 再把 (0, 1) 代进去, 就可以求出a的值。”

“你是怎么想到设成y=a (x-2) 2+4的呢?”我紧跟着问。

“从图形中, 我注意到 (2, 4) 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知道了顶点坐标就可以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非常好, 你能把你的解题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好。”小A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了他非常清晰的解题过程。

“肯定没错, 我旁边几个同学答案跟我一样的。”临下讲台之前, 小A自信地说。

“老师, 我觉得还可以设成y=ax2+bx+c。”小B同学马上抢着站起来说。

“我觉得图形中虽然没有三个点, 但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再把 (0, 1) 代入, 就得到三个方程, 可求出a, b, c的值。”

很多同学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少部分只想到一种解法的组的同学在专注地整理自己的思路, 教室里很安静。大部分同学在准备进入下一个练习的交流。

“老师, 我还有不同的解法。”突然小C的声音打破了沉静。

“还有?好, 请讲。”我有些意外, 但更多的是惊喜。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齐刷刷盯向了小C。

“我们还是设成y=ax2+bx+c, 我是这样想的:顶点坐标是 (2, 4) , 对称轴就是直线x=2, 在图象中可以写出点 (0, 1)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 (4, 2) , 把这三个点分别代入y=ax2+bx+c, 就可以求出a, b, c。”

“是的, 我怎么就没想到。”教室里不由得掌声响起。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对后续的学习意义非同一般。何况, 我一直认为学生不会有第三种解法了。

“简直太了不起了。你刚才用了‘我们’, 看来是小组讨论完成的。你能给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吗?”

小C很干脆地说:“好的。我们想把函数设成y=ax2+bx+c, 但题目中只有两个点, 肯定不够, 于是我们试着找第三个点, 刚开始也不知道找什么点, 后来小D提到了图形中的对称轴, 小E马上想起抛物线上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 (4, 2) 这个点。”

“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这组了不起的同学。”教室里的掌声更响了。

……

[教学反思]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是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目标的体现。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教育因素, 结合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 组织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开展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通过适当的变式而把问题的解决延伸到课堂以外, 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 引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恰当的课前预习, 提供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现在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堂的知识密度比较大, 节奏快, 而且数学的逻辑性强, 再加上九年级时间紧任务重, 若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将直接会导致整节课都无法理解, 甚至会影响到下一节的学习, 从而严重伤害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恰当的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 教师应淡化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 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 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 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预习障碍, 设置一定量的预习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查资料、询问探讨等方式, 在有较充足时间保证的前提下, 先进行一系列的热身, 还有不能解决的或不够完善的问题留到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这样, 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还把课本知识当工具去启迪学生的心智和“发现”的能力,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尤为重要。这是授人以渔, 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3. 良好的课外合作学习, 能让学生碰撞出独特的思维火花

我们平时讲的合作学习, 一般都是在课内开展的, 但很多时候因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任务, 往往草草了事, 不能深入地开展, 甚至有些时候纯粹是一种作秀,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实, 学习小组的课外作用更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课外的合作学习较课堂环境更为宽松的, 时间相对更充足, 更适合同伴之间的深入交流探讨, 更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篇4:《雷雨》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 记者导入,激发兴趣

记者(教师):道德电视台,道德电视台,各位观众,我是记者良心,我现在是在道德法院,今天将在这里公开审判大家关心的周朴园一案。到底结果怎么样,我们将拭目以待。下面请导播把信号切入现场。

二、 历史再现,寻找证据

法官(学生):现在开庭。为了便于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本法庭通过时空技术追寻历史。下面当庭再现。(学生表演话剧《雷雨》)

三、 法庭辩论,各执一词

法官(学生):现在是法庭辩论阶段,请控方发言。

控方(学生):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员,各位观众,今天站在这里,我心情很激动。刚才法庭再现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被告人性最丑陋、最阴暗的一面。如果这样的人不受到惩罚,那么,天理何在,情理何在,法理何在?

辩方(学生):我反对,法官大人。我反对控方对我的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法律讲究的是证据,而不是无端的攻击。

法官(学生):反对有效,请控方注意措词。

控方(学生):是,法官大人,我只是太激动了。我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告罪行的确令人发指。

请大家来思考一下30年前,我的当事人为什么会在大年三十风雪交加之夜离开周公馆?这是被迫的,完全是拜被告所赐。被告引诱欺骗在前,抛弃在后,而被告为了金钱、地位而视血浓于水的亲情于不顾。仅从这一点看,被告难道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德败坏、无情无义之徒吗?

辩方(学生):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员,各位观众,我不得不佩服控方声情并茂的陈述,但我很遗憾,控方的认识有失偏颇,认为我的当事人无情无义,这是不公道的。

在这里,我也想向在场的观众朋友提个问题:30年前,我的当事人和原告是真心相爱的。我的当事人虽然出身封建家庭,但他出洋留学,受过新式教育,和一个下人丫鬟相爱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是我的当事人纯洁的初恋,岂是控方所说的“引诱欺骗在前”? 恰恰相反,我的当事人对被告却是真心的,30年前的两位小公子即是最好的证明!

控方(学生):请问辩方,如果如你所言,那么,被告为什么会在大年三十之夜、风雪之中将原告无情地赶出公馆,逼迫我的当事人无奈之下投河自尽?

辩方(学生):问得好!其实这是世人对我的当事人的误解。究竟是谁将原告赶出去的?让我们来看一个证据:“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诸位,请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原告说是“你们”而不是“你”?这说明连原告也承认不是我的当事人赶她出去的。其实我的当事人并非同意这样做,只是家教严厉,父母之命不敢违抗,这说明了我的当事人也是被逼迫的,被告和原告同是天涯沦落人!

其实我的当事人一直没有忘记原告。30年来,派人寻找原告的坟墓,当年房间的摆设没有改变,仍然摆着原告的照片,就连原告的生日也铭记在心。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不是有极深的感情,一个人能30年、一万多天如一日吗?

控方(学生):精彩,巧舌如簧!是否真如辩方所讲的被告对原告是真情实意的?让我们再来见识一下被告30年后的种种情态。

控方(学生)出示投影仪。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责问)

周: 谁指使你来的?

周:(冷冷地) 30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稳住)

周: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哄骗)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习惯关窗。

拿出支票(平息)

由此可见,周朴园的怀念是虚假的,他只是怀念过去那个跟他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鲁侍萍,因为原告活着的事实本身潜伏着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的危险。怀念带来的欣慰,毕竟远远比不上切身利益的分量。于是,他又一次斩情绝爱,想用钱来打发侍萍,并规定“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回到周家来”。怀念之所以能转化为绝情,动力就在于他内心极端的自私。

法官(学生):法庭辩论阶段结束,下面请控辩双方作总结陈词。

控方(学生):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员,今天,我们心情沉重,因为在被告身上折射出我们人性中不该有的东西:残忍、冷酷、虚伪、极端自私。为了还我当事人一个公道,我请求法庭判被告罪名成立。谢谢。

辩方(学生):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员,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对我的当事人存在误解,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深义重的周朴园。希望法庭能还我的当事人一个清白。谢谢。

四、 休庭合议,随机采访

法官(学生):下面请陪审员退席合议!

(趁合议时间,记者进行随机采访)

法官(学生):各位陪审员有结果了吗?

陪审员代表:对不起,法官大人,我们还没有结果。

法官(学生):鉴于陪审团没有结果,本法官宣布,周朴园一案择日再审。退庭。

记者(教师):各位观众朋友,今天的“道德在线”就为您直播到这里,我们会继续关注周朴园一案,谢谢您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五、 作业布置:深入探讨

试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剖析周朴园人物形象。要求:1. 观点新颖;2. 论证有理有据;3. 不少于1000字。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省级公开课,同学们在“历史再现”这块,能够把握戏剧人物身份和性格,精彩的表演让人宛若走进了那个时代;当进入“法庭辩论”时段,小辩手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让所有的听课老师交口称赞。

1.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而不充当“饲养员”,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角色能否扮演得好,是决定课堂能否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不敢完全彻底地让学生放开手脚,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也无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习型组织的威力。只有将“学权”还给学生,才能从“自主、合作、探究”中收获更多启迪,才能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只有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表演课本剧和法庭辩论是课堂的重要形式,首先,课本剧表演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无形中促使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其次,为了在辩论赛中取胜,辩论双方还必须从文本中挖掘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些都建立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这样就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把课堂的任务延伸到课外,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 以教师为主导,灵动地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不代表“放羊式”教学,没有教师的参与整个课堂将会乱成一锅粥,将会毫无秩序可言。以教师为主导,就要求教师扮演好课堂“导演”这个重要角色,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我扮演善识良驹的“伯乐”,寻找在戏剧表演和法庭辩论方面有兴趣和专长的学生,并聘请他们担任戏剧表演的策划者和法庭辩论的“顾问”。准备阶段,我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和辩论智慧,只在关键的时候对表演技巧和辩论的注意点进行必要的点拨。课中,我巧妙地扮演电视台记者这个角色, 就如一根红线灵动地贯穿课堂的始终。在休庭时段,我和学生进行深入对话,引导学生从情感、道德的角度,一分为二地认识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课后,我邀请参加表演和辩论的选手畅谈个人体会,并组织全班学生对整堂课的组织及个别细节的处理进行总结,既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认知大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又有利于教学相长。

3. 教学形式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而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是在课堂。如果教师不注意改革课堂教学形式,那么他的课堂就如吃腻的菜肴,很难吊起学生听的“胃口”,更不用说打造高效课堂。但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是为教学这个中心服务的,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而忽视了教学实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戏剧《雷雨》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为通过表演课本剧和法庭辩论,来实现辩证认识周朴园人物形象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辩论能力,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意识。实践证明,这堂课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怎样深入、辩证地认识事物。虽然在戏剧表演和法庭辩论方面仍有瑕疵,但是,我相信这将是学生不断追求完美的动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经常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发言只是课堂的点缀,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渐渐地被扼杀。本堂课一改传统教学的模式,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作了有益尝试。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艺术地处理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中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拳脚”的擂台。

篇5: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也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伏安法是电学综合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阻,通过对比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他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几处成功之处:

一、本节课的引入利用了多媒体的呈现性,将学生课下研究问题的小片段录制下来,录像中的同学遇到了难题“没有电阻表怎么才能测量出电阻的大小呢?”同学们通过观看录像直接引入新课。这样做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调动了起来。由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由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种生硬的感觉,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二、本节课力图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着引导作用,把问题的解决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观测能力、分析、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课件的设计能有效的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视频引入新课,既生动又形象,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模拟电路的连接环节有效地展示了实验电路的连接过程,解决了学生连接电路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因为连接电路环节出现问题而无法完成实验。直观,形象,生动,省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这节课中反映出个别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到;有的组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也有的同学依赖性强,自己不愿动手。这些迹象表明在实验课中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等问题还有待我深入的思考想出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到位,学生发言的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个别同学没有主动地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的思考,而是冷眼旁观,随大流,等着其他同学的答案。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继续加强学习,拟补自己的不足,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篇6: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反思

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关于这一课,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新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组织教学。从上课的效果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以为和过去上的课比较而言较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一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和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这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就本课而言,“情”主要凝结于“中国情”和“民族情”。通过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祖先的传说,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同根同族同源。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同时,又在远古的传说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到以黄帝、炎帝、尧舜禹为代表的中华先祖们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使学生感受到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和优秀品质。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继承发扬中华辉煌文明以及创造灿烂现代文明的“责任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贯穿教学始终,并不断加强、层层推进,在《祭黄帝文》的朗诵中将这样的情感体验推进到了最高峰。这条“情感线”是本课的“魂”之所在。同时,我个人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魂”。

其次,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简明,自然流畅,将教学三目标自然和谐地构建于教学设计中,紧密生成。

从新课导入,到教授新课中的“学生讲述传说”、“学生再现传说”、“学生观看传说”,再到师生一起课堂小结,到最后的尾声升华课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贯穿教学始终,落实识记与理解目标,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合作、历史情景再现、启发学生分析思考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再次,本课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发现的引领者、学生学习活动的顾问、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发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学中展开了经常性的、良性的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一种开放的课堂氛围。

第四,本课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新课导入时播放的《黄帝颂》,渲染了课堂的现场氛围,营造了本课的情感基调;讲述完华夏族的形成之后播放的“华夏儿女对黄帝陵的祭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人文始祖的敬仰感恩之情和民族认同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认祖归根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大禹治水”的动画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史传说。最后播放的《祭黄帝》,将整堂课的情感体验推到最高峰。本课较为适时适度地将图、文、声、动画等综合信息穿插于教学中,较好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去服务和优化历史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有比较好的效果是与我课前学习历史课程标准,体会新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分不开的。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特点,我把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禅让”的含义和实质,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学生识记与理解的目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对远古时代历史面貌进行合理想象以及培养学生从传说中提取有效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华夏族的形成”作为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将“禅让制”的含义和特征作为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政治文明的起源。

在上这一课和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每一课都是需要自身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别人的长处,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由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功底还不够扎实,所以在教学中也反应出了相关的问题,比如说:

1、我的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上课前叫学生将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拿出来时,并未逐一检查。上课时,有名学生在讲述阪泉之战的时候实则讲述的是涿鹿之战,我并没有及时的打断学生的讲述,没有及时的做出更正和强调。在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我的点评还不够到位。

2、我的语言表达的生动丰富性不够。在本课的讲述中,我的形体语言、表情不够丰富,虽然教学设计中用多媒体在声音、图像、音乐等方面来进行了弥补,但是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的修养。

篇7:初一英语下学期第二次教学反思

初一英语下学期第二次教学反思在英语教学中,单词的学习一直困扰着我们,我认为以下方法较好: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教师自己应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渡。

2.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犹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

篇8:本刊举办第3次特约编委座谈会

M·消急.本刊举办第3次特约编委座谈会本刊讯 (记者李军) 为提升本刊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 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于10月23日举办第3次特约编委座谈会。会上, 特约编委对本刊2014年改版升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杂志始终坚持“为企业发展服务, 与企业发展同行”的宗旨, 积极满足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的文化需求, 在促进我国企业文化繁荣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受到了企业界、理论界的广泛好评。针对2015年的杂志工作, 与会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明确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 下大力量调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新需求, 进而增强杂志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记者采写的力度, 更多地深入企业、深入基层, 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多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好稿件。三是要进一步做好编辑工作, 优化栏目设置, 突出报道重点, 压缩稿件篇幅, 加大每期的信息量。四是进一步搞好版式设计, 讲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努力适应读者的审美需求。五是进一步发挥好杂志社的地缘优势, 加强与全国各地各行业企业文化社团和相关理论研究机构的联系, 开发好、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 为提升杂志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特约编委们还提出, 要进一步扩大通讯员队伍, 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 通过与通讯员的紧密联系, 及时了解企业文化发展的真实情况, 更多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努力使杂志更接地气。与会者还希望加大对国外企业文化的报道, 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座谈会由北京市政研会副秘书长、中外文化杂志社编委会主任王维广主持。記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畅si:!匕京铁路局丰台车辆段宣传助理段学军中国医药政研会常务副会长韩标天津芾国资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韩之腾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干部卢沒举浙江省政研会秘书长乌玲·纲党委宣mm副部长黴元智专宣疙部对外宣传科科长沈正翔9.建行m芦岛分行办公室主任苏m w.北京铁路局政研会副秘书长孙生会1 r.北京市瑕食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霞12.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党办觀/处调邢金刚13..承纲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元m op一aw i苏

篇9: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4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重点句、段读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裳、翩、蹈、蜓”。教学难点 :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几种姿态。

教具准备 :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导课

1.导语: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2.板书课题(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出示多音字。

三、解读荷花的美,“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课文,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姿态的,多读几遍。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 么?)e.指名读、齐读。

四、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

2、生书写,师指导纠正。

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每个环节导语设计还不够流畅。

2、课件制作有一处小失误。

3、对课文关于荷花姿态美学生朗读指导时间过长,对课的任

务完成有点偏离。

4、下课还有两个生字为没讲完。

5、课的设计容量不大,但对于读的时间过长,使时间分配不

够合理。

6、本课没有生成的东西。

7、对第一课时安排的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好。

总之,“学无止境”是我教学的理念,越挫越勇,没有失败就不知道自己差到道哪里。今天的课更加的激发我对教学的研读,汲取同事的意见,充实自我,使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提高。

篇10:雷雨教学反思第3次

本课时是单词和语音教学,通过学习panda, piano, queen, question, rabbit,rice等六个单词,使学生掌握字母p,q,和r的读音规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一、通过歌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通过英语歌曲教学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字母的读音规则,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一大亮点。

二、利用猜一猜游戏复习单词和句型,课堂气氛更活跃

小学生天生爱玩游戏,这节课让学生看图的一小部分,猜猜这是什么,直到学生猜出图片的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使学生养成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这节课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通过听说、模仿,说唱歌谣等活动,巩固字母学习,并进一步学习与字母有关的音素和单词。

篇11:雷雨教学反思第3次

——“结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有效策略的研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次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6页例3及第99页练习二十相关习题。

【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1.利用情境学会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设计理念】 充分地利用情境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以最快地速度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直观性、更深层的理解。情境更使学生有一种亲历亲为的切肤感受,是一种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经验情景再现在心理上能得到充分地自由与放松。利用优化了的情境进行辅助教学,以期能有效地达成“优质资源,高效利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问题情境:

2、激发课堂双向互动。

3、出示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师导: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1、利用操作学具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通过主题图,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学生列出算式:180+340=

教师:一张大圆片表示100,一张小圆片表示10,先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摆完、算完的同学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操作,一部分学生摆,一部分学生在观看,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分析】课例中,学生操作不积极、主动,关键是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教师对学生操作指导较少,而且操作时间太短。不能体现利用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目的,使操作流于形式。我们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第二次授课教师要明确操作要求,操作时间应5-6分钟,学生操作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1:用圆片边摆边算。因为100+300=400 80+40=120 400+120=520

学生2:用口算。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学生3: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教师:同学们能想到那么多好的方法来计算,请仔细观察,那些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回答:摆圆片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书 写的行式不一样。

【分析】课例中,教师只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并将教师想要到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忽略引导学生理解从摆图形到心算再到竖式计算之间的联系,没有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目的。经我们小组讨论认为,教师应该充分的引导学生交流摆图形、展示不同摆法,再引导学生结合摆图形的方法,说其它的方法。教师及时的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重点观察竖式,找出摆图形、口算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4.展示计算方法。

(①用口算。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②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5.小结: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师再次设疑: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让学生回答:①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②口算180+340时,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

三、反馈练习。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2.课堂作业: ⑴ 用竖式计算

360 + 240 = 420 + 390 = 650 + 280 = ⑵ 解决问题

我校少先队员去年植树350棵,今年植树270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学后记】

篇12:万安县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1 天气实况

2013年4月17日万安县出现中到大雷阵雨, 罗塘镇出现暴雨 (1 h降水量43.9 mm, 日降水量51.2 mm) 天气。雷雨来时大部分乡镇伴有强雷电, 五丰镇、枧头镇出现了20 m/s的短时大风强对流天气。4月17日15:40左右万安县芙蓉镇龙溪村塘下村小组发生雷灾, 一农户被强雷电直接击中身亡。18日万安县出现中到大雷阵雨, 潞田镇出现小时最大雨量42.6 mm、高陂镇小时最大雨量37.3 mm, 百嘉镇出现18.2 m/s的大风, 万安县站出现20 m/s的大风。雷雨来时部分地区伴有强雷电。

2 雷雨大风天气的成因分析

2.1 天气形势

此次雷雨大风过程是受西南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影响所致。4月17—18日欧亚高空中高纬度500 h Pa为两槽一脊形势, 高压脊位于贝加尔湖西侧附近,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又持续偏南偏东, 东北地区有一冷涡, 槽低位于江西北部, 江西境内处于西南气流中, 风速达到20 m/s, 暖湿气流不断向江西境内输送, 与江西北面的西北气流强烈交汇, 不断抬升 (图1) 。为此次雷雨大风过程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750 h Pa高空图上存在着明显的切变线, 有明显的辐合区, 而地面实况图上, 17、18日有地面倒槽存在, 这些天气形势场是造成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

2.2 物理量场分析

2.2.1 大气热力条件分析。

①K指数分析。K指数是综合垂直温度梯度、低层水汽含量和湿层厚度的一个气团属性量。4月17、18日江西南部中低层都有一个高能舌, 万安县一直处于K指数的高能区, 维持在36℃以上, 表明江西省南部大气处于强的层结不稳定状态, 已经具备产生强对流天气所需的不稳定能量。②假相当位温 (θse) 分析。从θse分析, 17、18日江西南部500 h Pa以下属于高值区, 深厚且强劲的高温、高湿气团控制江西南部上空, 都在325 K以上, 通过对万安站△θse (500~850) 的计算, 发现从17、18日20:00都维持在-15 K, 存在非常强的位势不稳定, 并最终发展为对流不稳定。

2.2.2 水汽条件分析。

从4月17、18日20:00温度露点差图上看, 700、850 h Pa图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都是位于3℃的湿区。从相当湿度场图上看, 17、18日江西省南部850 h Pa以下普遍在90%以上, 万安地区850 h Pa较好的水汽条件, 有利于强对流回波的发展。从500 h Pa温度露点图上分布情况看, 江西省南部、广东、广西以及安徽省北部都是干区, 所以此次强对流过程的湿层不深厚, 以雷雨大风为主。

2.2.3 大气动力条件分析。

分析4月17、18日20:00 850h Pa的散度场, 江西省南部为大片的负散度区, 江西省为辐合中心, 与低层850 h Pa辐合中心相对应, 850~700 h Pa为一致的上升运动。200 h Pa散度场, 江西南部为大片的正散度区, 其中江西省南部为一正中心。万安县气象站附近这一带上空处于垂直运动区并逐渐向上发展, 其中中层最大上升运动区不断向高层发展, 最大强度维持。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 必然会引起强上升运动, 为降水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3]。

2.3 地形的影响

对吉安地区各站雷雨大风出现频率和地点的资料统计分析发现, 雷雨大风的产生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 赣江流经万安县, 而临近江河地区是雷雨大风多发地带, 此次雷雨大风过程与万安的地形有着一定的关系。

2.4 多普勒雷达分析

吉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4月17、18日万安出现的雷雨大风是由多单体风暴及伴随出现的阵风锋造成的。阵风锋是由于对流风暴前后风速、风向、温、压、湿突变形成的大气折射率的突变造成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而形成的回波[4,5]。这种雷达回波在屏幕上呈浅条状或窄带状, 它一般出现在近地层, 利用窄带回波可以预报大风, 其本身是大风的风头所在地。如图2所示, 17、18日15:00左右的回波面积明显增大, 17日15:00左右雷达图上, 多条回波带合并形成的人字型回波带使对流增强, 雷雨大风的最大风速一般出现在“人”字型回波顶端以其移动途径上, 而此时万安正好在回波顶端的移动途径上。18日回波图具有明显带状回波特征, 万安县境内回波强度出现大于50 d Bz的强回波, 强回波的出现时间与雷雨大风出现的时间正好吻合。

3 结论

(1) 此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是受西南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影响所致, 暖湿气流不断向江西境内输送, 750 h Pa高空图上存在着明显的切变线, 地面图上有地面倒槽存在。

(2) 此次过程的物理量场上, 大气热力、水汽、动力条件都有利于此次雷雨大风的发生。

(3) 万安特有的地形也是触发此次雷雨大风的因素之一, 赣江流经万安, 并且万安地处吉泰盆地, 非常有利于雷雨大风的形成。

(4) 雷雨大风过程具有明显的回波特征, 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对雷雨大风短时临近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摘要:对2013年4月17—18日吉安市万安县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多普勒雷达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是产生这次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系统;各物理量场上物理量分布有利于雷雨大风的产生, 加之万安县特有的地形影响, 导致了这次雷雨大风的形成。而雷达图上, 17日的人型回波和18日的带状回波的强回波的出现与雷雨大风出现时间相对吻合。

关键词:雷雨大风,物理量场,多普勒雷达,江西万安

参考文献

[1]寿绍文, 励申申, 寿亦萱.中尺度大气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73-283.

[2]龙余良, 刘建文.江西冰雹与雷雨大风气候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J].气象, 2010, 36 (12) :62-67.

[3]何云燕, 林确略, 杨礼林, 等.2010年后汛期一次东风波雷雨大风天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 :2264-2267, 2317.

[4]张伟红, 范其平, 何宽科.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海洋预报, 2009 (2) :57-62.

上一篇:转科转床及转院制度下一篇:国家安全教育课观后感心得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