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2024-04-25

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精选9篇)

篇1: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春节前夕,有关贵州茅台酿酒核心原料“假有机”和质量问题的举报就已在市场中流传。后经记者实地调查,贵州茅台对外宣称一神秘酿酒原料“糯高粱”和“小麦”是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认证、产于本地的纯天然有机原料,但事实并非如此,实为来源地造假、数量造假,品质以劣充好。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受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等因素影响,有机食品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这一新闻事件揭露的是食品某一个子行业、某个企业的违规操作,但是在食品行业的有机趋势中,它足以引起广大食品企业的广泛关注和认真思考。

之所以为有机,关键就在于原材料无污染、无化学药物,因此有机食品企业的发展重点在原料基地建设。当前国内食品企业的原料来源多为采购或者“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尤其是大型食品企业凭借强大的议价能力钟情于这两种方式。但殊不知这两种模式风险较大,一旦公司疏于管理或防范,原材料将会“被有机”,东窗事发之后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因此企业应建设自有原料基地,加强对原材料的把控能力,真正以有机长久立足。

当然,并非一切都是原料基地惹得祸,食品企业的逐利本性才是万恶之源。作为食品产业链的加工环节,其应对上游原材料严格把控以对终端消费者负责,但是当前国内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极缺,逐利本性促使其各种违规操作。“包装”有机原料基地的食品企业数不胜数,其旨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有机食品利润空间进而获取更多利润。此次涉事主体在食品界影响甚广,此事件必定会引发对有机食品的广泛热议,各有机食品尽早回归正途。

前瞻网指出,国内有机认证环境差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为数众多但资质较差的有机认证中心是违规操作企业的重要帮凶。不可置疑,有机食品是未来食品行业的趋势所在,同时不乏一些食品厂商致力于有机食品事业。如若放任这些有机认证中心和部分食品企业继续狼狈为奸,未来国内有机食品将发生“劣币驱逐好币”的现象,有机食品甚至食品行业都将陷入不良发展境地。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篇2: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产品(例如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羊奶粉、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

人对食品的需求,第一步是吃饱,第二步是吃好,第三步则会返璞归真,要吃得健康,有机食品能满足这个需求。所以有机食品的未来肯定还会越来越好。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有机食品深加工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始终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绿色有机农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我国有机食品产量达到920万吨。未来几年,随着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品种类的不断扩展,产品加工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我国有机食品产量还将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市场上初级有机产品占80%,加工产品占20%,但仅仅是最简单的加工。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认为,有机产品结构应该80%是加工产品,20%是初级鲜活产品,如蔬菜水果。我国有机农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单调,初级产品多,而在国外,80%都是加工产品。因此,有机食品深加工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综合型有机农业企业

全球有机食品产量占食品总量的3%—5%,而在有机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方面,欧美国家已经达到20%—30%,美国拥有1600万公顷。我国有机耕地面积只有210万公顷左右,有机食品的比重就更小了,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与国际差距是15—20倍,市场占有率差距是30—50倍。在我国,虽然生产有机产品的公司多,但总体上规模都不大。此外,我国有机食品结构不太合理,大部分是原粮、原果等初级产品。

现在很多绿色有机农业企业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农户组织起来,并通过农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管理,使得农户能为公司提供优质农产品,公司能安心地开拓市场,提高产品收益。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这种由企业带动农户生产的模式很好,但目前农业合作社连最基本的服务职能都不具备。我国现在有30多万家农业合作社,但大部分是很初级的,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合作社的支持,加大人才、科技等的投入力度,提高发展水平,不能再走自由发展、自由完善的道路。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绿色农业生产,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持力度,大力发展综合型农业企业,建设农工、农游、农商、农科结合的园区项目,保证农产品安全和供应,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这也是农民工“就近转移”的很好模式。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在生产加工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它是真正的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安全环保生态食品。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一方面,有机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已于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其对对规范有机行业发展、重建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机食品这一高端食品逐渐被市场认可。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中游的食品生产商看中了它背后的消费潜力,掘金有机食品行业渐成商家追逐的方向。

过去几年中,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转基因等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更是对建立有机产品追溯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在有机食品在整个食品行业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为有机食品的发展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据预测,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将达到248亿~594亿元的市场规模,有机食品将以年均15%的增速发展。在中国的食品消费中,乳制品与蔬菜、水果的安全受消费者特别关注。

随着有机食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有机食品机构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有机食品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中国产研智库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是根据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报告一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环境,接着综合分析了全球有机食品行业的现状,再深入浅出地剖析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现状、消费情况、出口市场;通过有机食品市场的全方位分析来了解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情况,然后,报告从有机蔬菜、有机茶、有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机水果、有机大米、有机奶制品、有机水产品等方面具体阐释了有机食品主要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对有机食品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和重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详实系统的分析。最后,科学预测了有机食品行业的未来前景,并对其投资状况进行了重点剖析。

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局、发改委、中国产研智库研究部、各大重点报刊,数据权威、真实、并且经过我研究中心的专业模型预测,对核心发展指标与数据做出准确研判。本报告将帮助有机食品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有机食品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有机食品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把握有机食品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有机食品行业投资风险从而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经济环境

1.1.1 国内经济运行现状

1.1.2 国内经济趋势判断

1.1.3 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2 社会环境

1.2.1 人口环境分析

1.2.2 文化环境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1.2.3 生态环境分析

1.2.4 中国城镇化率

1.3 政策监管环境

1.3.1 管理体制

1.3.2 主要政策法规

1.3.3 政策法规影响

1.4 技术环境

1.4.1 我国食品技术进展分析

1.4.2 主要环境保护技术介绍

1.4.3 食品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 2012-2015年全球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有机食品行业总体分析

2.1.1 发展概况

2.1.2 发展特点

2.1.3 市场消费快速增长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1.4 兴起整合潮

2.2 欧盟

2.2.1 发展回顾

2.2.2 消费模式分析

2.2.3 市场准入条件

2.2.4 实施新规

2.3 德国

2.3.1 发展概况

2.3.2 影响因素

2.3.3 准入政策及进入机会

2.4 美国

2.4.1 发展概况

2.4.2 市场逐渐扩大

2.4.3 消费热潮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4.4 面临压力

2.5 英国

2.5.1 发展态势

2.5.2 进口规定概述

2.5.3 消费需求空间分析

2.6 其他国家

2.6.1 丹麦

2.6.2 法国

2.6.3 意大利

2.6.4 荷兰

第三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分析

3.1 2012-2015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总体分析

3.1.1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历程

3.1.2 中国有机食品产业综述

3.1.3 中国有机食品主要指标统计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3.1.4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优势

3.1.5 中国有机食品企业发展动态

3.1.6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认证情况分析

3.2 2012-2015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分析

3.2.1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现状

3.2.2 实力企业积极引导有机食品消费

3.2.3 国际有机食品巨头看好中国市场

3.2.4 有机食品礼品市场发展状况

3.3 2012-2015中国有机食品消费情况分析

3.3.1 有机食品市场消费现状

3.3.2 有机食品消费群体分析

3.3.3 有机食品消费者调查分析

3.3.4 影响有机食品销售的因素

3.4 2012-2015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市场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3.4.1 有机食品出口欧盟的新政策

3.4.2 中国有机食品出口问题分析

3.4.3 中国有机食品出口潜力分析

3.5 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思考

3.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5.2 高价位制约市场发展

3.5.3 企业缺乏盈利的原因

3.5.4 健康发展的建议

3.5.5 科技创新策略

3.5.6 有机食品营销策略分析

第四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细分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有机蔬菜

4.1.1 全球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4.1.2 中国有机蔬菜发展状况

4.1.3 国内有机蔬菜市场发展特点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4.1.4 中国有机蔬菜区域市场发展分析

4.1.5 中国有机蔬菜行业的出口潜力

4.1.6 风投青睐有机蔬菜行业

4.1.7 有机蔬菜行业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4.2 有机茶

4.2.1 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2.2 发展有机茶行业的有利因素分析

4.2.3 有机茶行业标准解读

4.2.4 中国有机茶产业区域发展分析

4.2.5 部分茶企有机茶发展状况

4.2.6 有机茶市场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4.3 有机水果

4.3.1 中国有机水果行业发展状况

4.3.2 中国有机水果行业区域发展动态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4.3.3 有机水果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4.4 有机大米

4.4.1 国外有机大米行业发展状况

4.4.2 国内有机大米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4.4.3 有机大米加工技术规程解读

4.5 有机奶制品

4.5.1 国内外有机奶发展现状

4.5.2 英国及丹麦奶制品市场发展分析

4.5.3 我国有机奶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4.5.4 中国有机奶区域市场发展分析

4.6 有机水产品

4.6.1 世界有机水产品市场发展状况

4.6.2 中国有机水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4.6.3 中国有机水产品区域市场发展动态

第五章 2012-2015年中国重点区域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5.1 江西省

5.1.1 江西省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优势

5.1.2 江西省有机食品行业运行现状

5.1.3 江西省万载县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动态

5.2 北京市

5.2.1 北京有机食品行业的主要优势

5.2.2 北京有机食品连锁销售现状

5.2.3 首个超有机食品专营市场现身北京

5.2.4 北京有机食品进军欧洲市场

5.3 黑龙江省

5.3.1 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业发展回顾

5.3.2 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对外合作概况

5.3.3 哈尔滨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5.4 新疆自治区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5.4.1 新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成就分析

5.4.2 新疆积极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5.4.3 新疆有机食品产业面临形势分析

5.4.4 新疆有机食品行业的品牌难题

5.5 其他地区有机食品发展状况

5.5.1 辽西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5.5.2 湖北省十堰山地有机食品发展状况分析

5.5.3 天津蓟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5.5.4 牡丹江积极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

5.5.5 四川西充全力构建西部有机食品基地

第六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重点企业分析

6.1 陕西天人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6.1.1 企业简介

6.1.2 企业整体实力

6.1.3 业务运营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1.4 成本费用分析

6.1.5 财务状况分析

6.1.6 经营效益分析

6.1.7 竞争优势分析

6.1.8 未来发展规划

6.2 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

6.2.1 企业简介

6.2.2 企业整体实力

6.2.3 业务运营分析

6.2.4 成本费用分析

6.2.5 财务状况分析

6.2.6 经营效益分析

6.2.7 竞争优势分析

6.2.8 未来发展规划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3 北京欧阁有机农庄科贸发展有限公司

6.3.1 企业简介

6.3.2 企业整体实力

6.3.3 业务运营分析

6.3.4 成本费用分析

6.3.5 财务状况分析

6.3.6 经营效益分析

6.3.7 竞争优势分析

6.3.8 未来发展规划

6.4 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6.4.1 企业简介

6.4.2 企业整体实力

6.4.3 业务运营分析

6.4.4 成本费用分析

6.4.5 财务状况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4.6 经营效益分析

6.4.7 竞争优势分析

6.4.8 未来发展规划

6.5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6.5.1 企业简介

6.5.2 企业整体实力

6.5.3 业务运营分析

6.5.4 成本费用分析

6.5.5 财务状况分析

6.5.6 经营效益分析

6.5.7 竞争优势分析

6.5.8 未来发展规划

6.6 其他有机食品重点企业介绍

6.6.1 黑龙江巨龙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6.2 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6.3 福州超大嘉和茶业有限公司

第七章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分析

7.1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7.1.1 政策扶持力度

7.1.2 技术成熟度

7.1.3 社会综合成本

7.1.4 进入门槛

7.1.5 潜在市场空间

7.2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融资分析

7.2.1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7.2.2 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7.2.3 行业并购重组分析

7.3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总体投资原则

第八章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风险建议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8.1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8.1.1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前景

8.1.2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热点

8.1.3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区域

8.1.4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吸引力分析

8.2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8.2.1 技术风险分析

8.2.2 原材料风险分析

8.2.3 政策/体制风险分析

8.2.4 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8.2.5 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8.3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建议

8.3.1 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建议

8.3.2 企业战略选择建议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8.3.3 区域投资建议

8.3.4 细分领域投资建议

第九章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前景预测

9.1 2015-2020年国际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及趋势

9.1.1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趋势

9.1.2 未来国际有机食品市场消费分析

9.1.3 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9.2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前景预测

9.2.1 有机食品将成朝阳产业

9.2.2 有机食品行业未来发展形势

9.2.3 中国有机食品经销市场未来发展分析

9.2.4 有机食品市场拓展趋势分析

9.2.5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政策标准分析

10.1 有机食品政策标准概况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10.1.1 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移交国家认监委

10.1.2 有机食品配料使用情况规定

10.1.3 《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解读

10.1.4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解读

10.2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及要求

10.2.1 有机食品认证程序

10.2.2 有机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

10.2.3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10.2.4 有机食品认证收费管理细则

10.3 有机食品相关规范要求

10.3.1 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10.3.2 有机(天然)食品运输技术规范

10.3.3 有机(天然)食品贮藏技术规范

10.3.4 有机(天然)食品销售技术规范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10.3.5 有机食品检测技术规范

篇3: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近日, 由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的第7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山东潍坊举行。参会成员围绕“新一轮增长与未来制造业发展”、“德国工业4.0战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 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还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有利于我们提早布局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罗军说:“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智能化的主流。而‘人机一体、智能制造’将是未来制造业新的发展趋势。”

篇4: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AD&S:公司参加上海车展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孙思令:NTN—SNR作为一家专业级的轴承制造商,希望在上海车展这样中国乃至全球关注的展会上展示自己专业性、创造性及环保性。为此,我们带来了采用应用NTN—SNR最新科技的全方位无死角电动概念汽车Q—MO,希望无论专业观众还是业余观众都能充分了解到轴承对于汽车的重要作用,同时希望能让更多的整车厂商和车主了解NTN—SNR的品牌和质量。应该说,这次展会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NTN—SNR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AD&S:通过本届上海车展,可以看出汽车行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孙思令:由于众多汽车品牌参与了此次盛会,同时也带动了几乎所有知名零配件企业的积极参与。众多企业都以环保、节能和创新作为参展主题或主要展示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这几点对于未来各大整车厂商和零配件厂商来说,将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未来,车辆的轻量化、环保节能化将更多地影响传统的汽车制造。

AD&S:本届车展展示的整车中,哪些车型采用了公司的何种产品?

篇5: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实证研究源自哲学中的“实证主义”。19世纪50至70年代, 实证主义哲学起源于法国, 以奥古斯丁·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20世纪4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Friedman) 将实证主义应用到经济科学领域, 首创实证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美国会计学家简·鲍尔 (R.J.Ball) 和P.布朗 (P.Brown) 借鉴实证主义和实证经济学的成果, 首开会计实证研究先河。1968年, 他们在《会计研究杂志》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发表的《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性评价》首先在会计领域使用了经验性研究方法, 即:先提出假设, 然后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加以验证, 从而开创了会计领域实证研究的先河。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 瓦茨和齐默尔曼于1986年出版了《实证会计理论》专著。这部专著的出版, 标志着实证会计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综上所述, 会计研究实证法根源于哲学中实证主义的证伪主义, 思想渊源与具体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实证经济学一脉相承。具体而言, 证伪主义又有波谱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和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之分。朴素证伪主义者波谱尔认为, 经验证伪了旧理论后, 人们才会去寻求新理论;而精致证伪主义者拉卡托斯却强调只有出现了更好的新理论, 它才会真正证伪旧理论。单凭经验事实是否能证伪理论, 这是精致证伪主义和朴素证伪主义的根本分歧。实际上, 会计研究的哲学基础是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 (卢永华, 2002) 。

二、会计实证研究的优势是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一)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界定

会计规范研究是一种传统的会计研究方式, 主要采用规范法, 其基本研究范式是:首先提出问题, 然后搜集并梳理相关文献, 最后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得出用文字描述的研究结论。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研究范式是:首先提出假设, 然后收集样本数据并建立分析模型, 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数量特征的研究结论 (盖地, 吕志明, 2006) 。会计规范研究早于会计实证研究, 但是会计实证研究出现以后, 相应的将原来历史沿用的会计研究冠为会计规范研究。可见, “规范研究”这一词是晚于“实证研究”这一词而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证会计研究成为美国会计界的主流派研究方法, 从而导致了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流派——“实证会计学派”的形成。

(二) 与规范研究相比, 会计实证研究的优势所在

时至今日, 实证会计研究仍然是方兴未艾、如火如荼, 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 为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会计实证研究之所以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青睐, 与规范研究相比肯定有其内在的“过人之处”, 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建立在价值中立、强调可证伪性和可重复性三个基本观点之上的 (葛家澍, 刘峰, 1998) 。我们可从以下来认识会计实证研究的优势:

1.注重于定量研究。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 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可见, 用数学知识对会计科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只注重用文字性资料进行会计问题研究的规范研究也呼唤用数量性资料进行会计问题研究的新方法的出现, 实证研究应运而生。实证研究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中的模型, 通过准确的数学语言和严谨、缜密的数理逻辑, 很容易地把要研究的会计问题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精确的描述, 使人们对会计问题有一个定量的认识, 更好的把握问题的本质, 从而更深入的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还可为政府制定会计政策服务。

2.价值中立。价值主要在两方面影响科学研究:一方面是研究者本人由于个人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因素之间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个人偏好, 这些偏好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研究过程。另一方面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结论之前, 就已经考虑到了研究结论可能被认可的程度、被哪些人认可等因素, 因此, 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尤其是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将影响研究的进程 (陈国辉, 2001) 。

3.可重复性。实证主义起源于自然科学, 因此, 进行会计实证研究必然会像研究物理实验一样是可以重复的。刘峰教授在对实证会计的方法论基础分析时指出, 任何人只要接受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 他就可以重复某一研究过程, 并能得出相近的结论。因此, 实证研究的论文不仅公开其研究过程的设计 (理论依据的选择、假说的提出、模型的构建、数据的收集、分析的结果与解释) , 它们还会说明其数据的来源, 作者一般都在论文的最后附上一句索取数据的方法, 并表明愿意提供重复其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总之, 对会计实证研究的优势进行研究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其为会计服务, 笔者认为, 会计实证研究的优势是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三、会计规范研究呼唤会计实证研究的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规范研究方法在会计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随着实证研究的出现和运用, 规范研究的缺陷逐渐摆在会计理论工作者的面前。

(一) 内在逻辑的缺陷。

规范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所推崇的演绎主义方法论。吴岱明学者指出, 演绎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受到前提制约, 而前提是否正确在演绎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 这又必须依赖归纳法和其他科研方法得出一般原理作为演绎的前提。通俗地讲, 只要前提假设正确, 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正确的。然而, 逻辑之真并不等于事实之真。一旦前提假设错误, 那结论必然错误。

(二) 价值判断的大量运用, 致使研究结论主观性强。

与会计实证研究相比, 规范研究在对会计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工具的选择上, 相对就不能始终保持一种客观、超然物外的态度。规范研究在搜集会计资料时, 研究者会根据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取舍, 从而有利于自己研究结论的形成;正如葛家澍教授 (1998) 指出的一样:“规范研究在提出某一结论时, 尽管具有内在严密、一致的论证过程, 但无论是选题、例证的搜取, 还是最后结论的形成, 都包含有研究者本人的价值判断 (如好的、不好的等) 。比如, 利特尔顿终身坚持历史成本原则、斯特林对历史成本深恶痛绝。这其中, 个人先验的价值观, 占有不少的比重。”

(三) 研究结论无法很好的对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和预测。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如果你要过一条河, 规范研究它无法告诉你以前人们是建造桥梁过去的, 还是摆渡过去的, 只会告诉你应该建造桥梁过去, 还是摆渡过去。因此, 规范会计研究更注重哲学性。蒲柏 (Popper, 1959) 指出:“理论是捕捉所谓‘世界’的罗网, 它用于认识、解释和掌握这个世界。”理论告诉我们哪些事实是相关的, 哪些是非相关的, 也就是说到哪里去捕捉 (瓦茨, 齐默尔曼, 1986) 。规范法研究的结论却无法满足这种需要, 这就必然呼唤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 从而弥补规范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 注重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的会计研究实证法的出现弥补了注重采用定性研究的会计研究规范法的缺陷, 达到了质和量的统一, 使规范研究的结论有了实际经验数据的支撑, 克服了方法论上的缺陷;以“价值中立”著称的实证研究的出现克服了存在大量“价值判断”的规范研究的缺点, 使会计理论更加接近会计实务, 更加符合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的观点;擅长于“解释与预测会计实务”的实证研究的出现纠正了规范研究的“只规范, 不解释, 不预测”的弊端, 使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朝着健康、完善和完美的方向前进。因此, 笔者认为, 规范研究内在的缺陷需要新的会计研究方法的出现, 可以说会计实证研究的出现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现实需要, 会计规范研究呼唤会计实证研究的广泛应用。

四、会计实证研究在我国的现状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988年裘宗舜、王平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会计改革若干问题——一张有意义的社会问卷调查表》的文章, 第一次引入了实证研究方法 (刘玉廷, 2000) 。与西方相比, 我国在会计领域应用实证研究足足晚了20年。虽然起步较晚, 但时至今日, 会计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硕果累累。

(一) 会计实证研究的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1.《实证会计理论》中译版的问世。

1990年, 厦门大学的陈少华教授和黄世忠教授等翻译了瓦茨和齐默尔曼的经典实证名著《实证会计理论》, 并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予以出版, 这给中国会计学术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引起了极大轰动。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纷纷投入精力开始了中国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 并不时有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这期间主要是介绍会计实证方法和探讨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证会计研究步骤, 同时开始尝试运用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有:周忠惠《会计研究方法论》 (1994) , 葛家澍《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1996) 等。

2.六篇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文章的发表。

1997年中国会计主流杂志《会计研究》在第7期集中发表了刘峰、陈小悦等六位学者的关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论文, 展开了对实证研究的大讨论。就如编者按指出的一样:“实证会计研究是近年来在国际会计界比较流行的相对于规范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引起了我国会计界的关注和尝试……希望能加深我国会计界对这个方法的理解, 并能促使我国在发展规范会计研究的同时, 在适当领域应用实证研究。”可见, 《会计研究》杂志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推广和普及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中国会计实证研究的总体现状

为了了解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 有些学者做了有益的统计分析, 如李志学教授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上从1995年至2005年的有关会计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章, 经过整理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1995—2005年中国期刊网上登载的有关实证会计研究方面的文章共计262篇, 逐年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 这表明我国会计学者越来越专注于实证会计的研究, 但是总量仍然很少, 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章只占发表文章总数中很小的一部分。盖地教授和吕志明以我国《会计研究》为例, 统计了从 1997年第 1期至 2006年第 12期各年发表的实证研究论文数量绘制成图。从他们的研究结果可知, 从 1997年到 2006年的10年中, 实证研究论文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低的, 各年总体比例仅为 5.13%。进一步分析, 1996年至2002年实证研究论文比例各年相当, 大约为2%;2002年之后, 实证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且增加幅度较大, 尤其是2005年至2006年。

可以看出, 我国的会计实证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与国外会计主流杂志相比, 还需要加大实证研究的力度。因此, 加强国内会计实证研究有助于提高会计论工作者的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由图1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计实证研究论文数会逐年增加, 实证研究将成为中国会计研究的主流。笔者认为, 正是会计实证研究在我国“遍地开花”的现实直接导致了会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实证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 会计实证研究在我国也将迎来自己的盛世。

摘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会计实证研究产生算起, 至今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了。会计实证研究是伴随着对会计规范研究的批判而出现, 二者是在不断的对立中向前发展的, 自从引入我国以来, 会计学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那么, 未来的会计研究发展方向如何呢?笔者认为, 实证研究是未来会计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试图从会计研究实证法的历史渊源、会计实证研究方法论的优势、会计规范研究方法论的劣势与中国会计研究的现状四个方面来论证我们的观点, 以期会计实证研究的盛世早日来临。

关键词:实证研究,规范研究,证伪主义,价值中立

参考文献

[1]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盖地, 吕志明.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会计研究, 2007, (4) .

[3]陈孟贤.当代会计研究方法:检讨和反思.会计研究, 2007, (4) .

篇6:休闲度假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编者按】

为继续推动《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落实,第二届“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于2012年10月在山东聊城启动,本届“休闲汇”秉承“健康休闲,幸福人生”的主题,旨在满足群众的休闲消费需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在活动期间山东全省将推出包括蓝色休闲、黄河休闲、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绿色餐饮休闲等九大类旅游产品,进一步培育山东旅游的新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亮点。

本届“好客山东休闲汇”共有山东省直属32个部门和17市政府共同承办,目前已经在烟台落下帷幕。据统计在休闲汇期间全省休闲消费总额达2353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旅游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23.9%,游客人数1.65亿人次,同比增长18.1%。虽然本届“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已经结束,为配合下一步将活动做大做强,本刊编辑部对此进行专题征文,以期从学术角度研究休闲活动开展,现将所选部分文章等载。

作者简介:

魏小安(1952-),男,湖南衡阳人,研究员,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

本文主要探讨两部分内容,其一是探讨目前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城市,其二是未来的城市应如何经营,重点关注对未来休闲度假城市的探讨。

一、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一)目前发展状况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促使了城市化运动的突飞猛进,现在已经出现变化,过去城市发展追求的就是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大绿地,但这些年开始转向挖掘城市内涵,如提高人们幸福指数,这是全国各城市发展的普遍转型。之所以产生这种转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城市领导者的变化,现在城市的领导者学历高、见识广、思路开,所以其工作开始就谋划世界高端或者世界一流,这与原先的领导者思路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城市都提出新目标,比如广东省提出建设幸福广东。

第二个变化是城市功能的变化,我国的多数城市都是工业起家,但目前的现实是工业化城市发展很难,我们现在的城市状况大体上相当于英国和美国所经历的年代。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环境城市、宜居城市、旅游城市、休闲城市等系列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逐步形成新的城市类型,如度假城市、文化城市、创意城市、科技城市等,这都属于新的城市发展类型,这些新类型展示了未来城市的发展前景。

(二)城市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总体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所以大家的思路和追求的目标都是工业化的目标。但是就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分析,我们的工业化中期要继续推进到工业化后期,再到后工业化时期。

在1973年有位美国作家的著作《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影响很大,书中介绍摩天大楼是工业化的象征。美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不必再建摩天大楼,那些积累丰富的修建摩天大楼的经验后来推荐到日本,因为当时日本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在此之后的三十多年间,摩天大楼建设继续推广,日本之后是东亚,东亚之后是中国,所有那些追求的所谓现代化目标实际上是美国人已经淘汰了的目标。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以那些摩天大楼作为城市的象征,当然客观的原因是中国人口多,需要追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这是很自然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工业化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强化,而敬畏自然、珍视资源、善待文化、尊重前人才是最根本的。

我国城市现在进入大建设时期,但是不能大破坏,比如说山东省的台儿庄景区,这个项目是非常成功,但是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不同了。比如北京现在有一批新的四合院价值不菲,可是这些新建的这些四合院怎么比也不如那些老四合院,其一是材料,原来的四合院地面都是砖铺,质量非常高,这种青砖可吸潮抗冷,而新建的很多四合院地面铺瓷砖,功能则不行,现在建设的智慧比古人相差太远,古人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就能做出精品,现在需要的是文化传承和手艺积累。

比如北京现在的产业结构已经是典型的后工业化产业模式,北京的第一产业不到1%,第二产业约是23%,第三产业约是76%,这和发达国家类似。下一步北京的目标应该是建设世界一流城市,许多项目出发点就是后工业化的视角,严格的说后工业化的视角都已经落后了。

(三)超越城市发展

1.城市群。现在各地都在提出“城市群”的概念,而且把城市群当作发展的方向,但是城市群要真正想形成,就必须形成其独特的分工体系,这是一个城市群成熟的标准。再深入讨论实际就是异质化,在发展过程如果不强调异质化,一体化就立不住,达不到本质性的城市群作用。我们要培育的是具有特色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发展的约束,也都有发展的优势,首先要研究约束条件和优势所在。

更重要是分析发展约束,如迪斯尼进中国之前,做了十年的前期研究,前期费用若干,最后得的结论就是迪斯尼短期内不能进入中国!这里面包含了到什么程度迪斯尼可以进入,现在迪斯尼落户上海,就因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其在上海项目叫做迪斯尼度假乐园,“度假”两字就是结合了中国的实情。

我们现在往往只看优势却不看约束,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谋求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甚至要超越后工业化阶段,而后工业化阶段的主体是服务和信息,所以后工业化的主体应该是一个创新阶段,是一个智慧阶段,整个的发展要谋求一个创新式的发展和智慧式的发展,这应该是一个新的阶段。

2.未来城市。未来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超越城市,创建和经营未来城市。所谓未来城市就是一切为了人的需求来发展城市,度假城市是其中之一。

首先推荐的未来城市参照系是瑞士日内瓦,日内瓦仿佛是湖边上的村庄,每一个村庄都是花园,当地的人大多也是农民,他们对家乡的非常热爱;所有的房子都有花栏,黑天鹅和白天鹅就在日内瓦湖里游弋,湖边上有小碎石子,男男女女趴在上面晒太阳。日内瓦从来不标榜自己是国际化城市,但好多世界组织的总部都设在日内瓦。

nlc202309020235

第二个参照是德国的海德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军轰炸的时候把德国基本炸平了,只有海德堡没有一颗炸弹,这里有七百八年的历史,这里是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诗意的工作、诗意的创造,是这样一系列的积淀。

二、休闲度假城市是未来发展方向

(一)发展背景

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了休闲度假的时代,在部分地区,城市已经成为休闲度假的主要载体,所以不仅有度假区的发展还有度假城市的发展。国内的度假区在品质上与国际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需要能代表国家品牌的度假旅游产品,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度假产品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在同质化中寻求异质就是一种突破。

(二)城市发展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城市品质维度,现在国内大城市里评价最高的就是杭州,杭州提出要建设生活品质之城,这样的做法也不妨碍工业化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二个是旅游维度,要向高级化发展;第三个是生活维度,仅要考虑外来人的生活,也要考虑本地人的生活,旅游主要是关注外来人,休闲是给当地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但是度假涉及到所有人,创造身边度假和心灵度假,城市也需要这样的发展,最终要强化功能。

(三)休闲度假城市的基本要求

1.对城市的要求。第一是城市的度假旅游资源和功能比较突出,第二是城市间的旅游一体化特征明显,第三是城市间形成合理分工产生聚集效应,第四是城市资源组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度假生活模式。城市的这四个方面之后就是构建城市的度假体系,城市度假体系的基本功能是扩大休闲空间、丰富度假内容、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培育宜居的城市生活和提升城市的总体品牌。这就是以市民的日常休闲为基础,培育社会休闲氛围,挖掘文化底蕴,以增量拉动存量。

2.城市度假产品。从度假产品来说是五个体系,第一是休闲公园,要求布局广、规模小、区位近、绿化好;第二是市民广场,要求亲民、近民、便民、惠民、乐民;第三个是城市休闲体系;第四个是城市的水体体系;第五个是文化体系,打造多种、多样、多元构造城市的度假产品。

3.城市度假区。度假区是集聚要素、系统体验度假生活的区域。要把各类的度假要素汲取汇集,让消费者有一个系统的体验,就需要整合资源、深化内涵、形成品牌。

4.发展系列化要求。项目创新就要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比如城市公园要体现地域文化,市民广场要有广场艺术,中国历史上有广场艺术,比如北京的天桥就是广场艺术,西方的任何一个广场都有这样的广场艺术,我们也要培育这样的广场艺术。再如餐饮体系,要求就是主题吸引不能仅仅依靠农家菜。娱乐体系要求的是特色突出,现在的城市娱乐体系基本上是对应年轻人的,缺乏文化体系是城市的软肋。

三、具体工作的推进措施

第一是开展度假产品创新与市场开发合作,组织交流、研讨和规模;第二是组织开展相关的规划与标准制订,研究普适性;第三是开展度假城市带联合记者采风活动,多媒体联合宣传;第四是城市推出一项高品质的标志性度假产品,通过渠道群进行联合推广;第五是制订发布中国度假行动计划;第六是度假城市开展面向全国的国民度假活动;第七是邀请国外的知名机构加入度假城市发展联盟,扩大合作交流;第八是适时召开中国度假城市发展大会。

四、以旅游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一)全要素

传统的旅游运营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一般认为达到就是大旅游。但达到升级还要增加六个要素:文、深、慢、漫、精、境,即文化内涵、深入体验、缓慢节奏、浪漫气氛、精品设施、一流环境,这十二个要素聚集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运营要素。涉及到资源、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管理和产权九类要素,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成熟市场没有形成,要素作用不足,国际化程度低。需要弥补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严格保护环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现在来说环境要素更重要,城市的发展和项目的进展,如果不把环境要素建设好是很难发展下去的,

(二)全过程

传统的旅游资源就是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现在要研究新的旅游资源,一大类是社会资源,包括环境旅游资源、生活旅游资源和产业旅游资源,从产品来说就是一个新体系,从单一到复合包括观光、商务、城市、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特种等,构造一个新的体系。二要研究旅游主体诉求,原来旅游者追求的是目标性的产品,现在追求的是过程性的产品,追求深化体验。所以传统的旅游讲究线路,现在要研究活动组合。

(三)全产业

从比较单一的旅游产业转向复合型产业。与国际相比较,我国现在的观光旅游不弱,很多观光旅游产品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比如故宫、兵马俑、九寨沟和黄山等景点。其次,我国商务旅游发展不足,和国际比较差距较大;第三是休闲产业发展迅速。下一步是产业融合,借助旅游市场平台,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融合。

篇7: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Neil表示, 云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样也存在安全问题, 但却不是出现了新问题, 而是把现在的问题更加放大了。我们要使用云计算, 就必须以正确、安全的方式来使用, 才能确保它的安全, 这是它的优势所在。比如说如果我们将信息放在云计算上, 将这些信息给予一个可靠的人进行管理, 它的安全性比自己管理要高。但一定要记住, 这里面总是有“人”的因素, 比如可以把服务器和数据库放在云上, 而将与人有关的方面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因为社会工程是针对人的, 在这个方面我们有两件事情要做。首先就是对人们就安全问题进行教育, 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教育, 就像我们以前教育他们如何使用Word或者是E-mail或者是使用浏览器一样的。这不是终点, 我们应该把人本身作为使用的工具。也就是我们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行为准则, 利用他们这种行为准则作为加强安全的手段。比如如果我每天都去同样一个超市, 我只在里面花100欧元, 我在网上进行支付。如果有一天, 我突然在菲律宾又花了10万欧元, 开了一辆劳斯莱斯, 就说明行为上发生了异常的情况。因此, 我们需要把这种异常和正常的情况进行比较, 找出其中的安全隐患。另外,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你一般使用电话的习惯是怎样的, 按键的力度有多大、打字的速度多快、一般什么时候使用电话, 以及通过GPS定位你在什么地方, 这都组成了安全架构, 这些都是社会工程无法轻易复制的。

另外, 在安全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平衡。我们的确需要更加注重用户的友好性。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已经发明了一些新的技术, 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测试。的确, 我们安全行业已经认识到了给市场带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复杂性, 我们的确需要对其进行简化。这好像是一个三角架, 其中一边是成本, 一边是可用性, 一边是安全。我们一般只能顾两个, 而不能兼顾三个方面。如果你想要低成本, 可能安全就没有办法保证, 或者是想要可用性, 安全也没有办法保证。这三者处在不断挣扎斗争的过程。我们作为研究者的工作就是要实现既有安全, 又有可用性, 又有低成本。现在我们的公司正在开发的技术就是将安全责任转到服务器这边, 它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用户不需要再借助很多密码, 所有这些都是透明的, 通过服务器来完成。我们希望进行过培训的客户能够管理好他们的安全问题, 但又不需要在这方面有任何的用户体验, 所有工作都是由服务器来完成的。

篇8: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因此,在对门户网站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上,我们可以将门户网站定位于:

◎信息门户:整合所有政府部门、区县以及行业专业网站的信息,加以重新分类整理,通过专题、栏目、频道等方式展现,提供访问。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访问到所有部门和街道、乡镇网站上的信息。

◎服务门户:整合所有政府部门、区县所提供的网上服务(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等)并加以分类整理,提供给不同用户。

◎查询门户:整合所有政府部门、区县以及行业专业网站的查询服务,加以重新分类整理,提供给不同用户频道查询。

◎受理门户:整合所有政府部门、区县网站受理窗口,重新分类整理,访问者即可以通过统一的市长信箱提交投诉咨询,也可以直接通过市政府网站将问题直接提交给相应部门信箱,而不需要再登录相应部门网站。

◎检索门户:除了实现对主网站的檢索以外,可以实现对整个政府门户网站群内所有网站信息的检索。

以“服务”为主已成为当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主要思路,这就要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全面,资源也越来越多……,随着政府门户“服务”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政府门户的信息量也日益扩大,而最终用户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却变得很繁琐。在实际建设中,原有的政府网站个性化定制模式已经落后,已不能满足现有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必然需要有新的方法与趋势。

——因此“用户自选服务”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将成为是政府门户建设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今后每个政府网站都要有个性化的门户,把网站的所有服务功能都可以拆成一个个面向用户服务的资源,再由最终用户重新选取一些资源,组合成一个全新的网站,这种方式使政府门户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加明了简单。

大汉网络经过两年的技术研发,结合十年在政府门户建设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推出的“JPORTAL资源整合门户平台”, 即基于WEB3.0技术和WIDGE技术的个性化聚合门户展示,把网站变成一块块的资源,重新整合,搭建一个全新的门户网站,使其具有强大的信息聚合功能,不仅能聚合新闻等网站信息内容,还能聚合图片、BBS、博客等,用户根据需求进行“DIY”的一种新模式。

篇9: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

启迪思想睿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文化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时下文化产业内容的不断更新, 直接地挑战了传统的“文化”概念和观点。这种变化凸显了对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内容作深入研究的重要性;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首先要启迪人们的思想睿智。因为只有个人对这种内容特性给予了充分的了解和认同, 才能使人们的动机、行为和社会态度之间建立起健康的关联性或因果性关系。要使内容朝着更高、更新的方向发展, 急切呼唤的是最具原创性的内容。这实际上包含着一个从此内容的不完善到彼内容的尽可能完善的内部质态的不断转化和跃升的过程。文化产业内容的匮乏和滞后根源于文化意识的落后。我们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丰富这一产业的思想内容, 在价值取向上必须符合两方面的诉求:一是就整个社会而言, 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 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能够有益于促进未成年人的成长, 这个群体是祖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启发人们的思想睿智, 必须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社会需求。

现时中国城乡文化产业的内容丰富了“成本-收益”的内涵, 使我们对这种内容的分析由不确定的概念转向针对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积累效应的研究。当然这种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 网络游戏产业当中的色情和暴力, 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说明, 我们在宽带网有了很大的发展之后, 内容生产中的非物质文化与工业生产的物质经济竞争博弈之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究其原因, 还要从当今人类文化所表现的特色说起:“一是心智活动以科技为主, 二是经济生活以工业生产为主, 三是社会一方面趋于高度的组织化, 另一方面高度的个人化。这三个层面, 都强烈呈现工具性的和手段性的理性, 而缺少目的性的关怀”。[2]在这种情形下, 我们必须适应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 不断地增强非物质文化内容的思想内涵, 既要发挥其对公众的教育功能, 又要发挥其统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功能。要以中国城乡文化产业的内容为基本语境, 通过现实的思想教化, 既要进行正规教育、民间教育, 更要注重潜移默化的社会环境的诱导和熏陶, 使人们的思想睿智得到良好的启迪。

更新运作理念

文化产业的发展, 使“文化”这种昔日在政治哲学的视野里仅仅被看作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观念遭到重大修正, 而文化事业和产业应并驾齐驱地发展在当下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这种情形, 要求所有的与这一产业有着各种各样瓜葛的人都要更新运作理念, 即是说, 主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自然权利, 以极大的兴趣促进产业的推展;另一方面, 要在公民社会中积极地发掘新的产业内容的运作方式, 使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这一命题的政策意义实际上非常明显, 主要应解决如下问题:我国文化产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比较低, 只有3%多一点, 要达到5%这个国际上公认的对经济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比率

仍有一定的差距[3];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非常严重, 与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我国冲击国外市场的拳头文化产品寥若晨星。这种严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更新文化产业运作理念, 在内容上狠下功夫。换言之, 必须将这种产业看作是一种以内涵为核心的产业, 在内容生产上下大功夫, 将运作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内容的丰富、更新和发展上。能否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在于知识与信息是否获得正确的选择、诠释、理解、检验、传播”。[4]在以极大的热情发掘文化资源的同时, 不断深化对这一产业特点和运作规律的认识, 促进产业内容的审美和艺术创造并进行成功的市场运作。逐步认识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促进产业内容创新诸要素并注意协调其在发展中的关系。当前, 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原有文化内容的改变, 我们要根据这种发展态势, 不断地拓展文化产业内容的发展空间, 关注数字化技术及其运用的新发展, 研究网络文化内容存在的新方式, 使文化产业运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同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密切地结合起来, 使国家文化产业制度转化为人们普遍认可并积极推展的具体实施方案, 使运作方式成为促进产业内容丰富、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完善规则标准

“人类需要积聚智慧, 通过理性、渐进的利益博弈, 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竞争制度”, [5]规则和标准与文化产业的内容密不可分, 也是文化市场竞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规则和标准, 文化产业的内容也就无法存在, 规则和标准的修正与文化产业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内容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而且就内容而言,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它不仅一如既往地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固, 而且又于当下凸显了其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功能。要发展中国城乡文化产业, 必须在关注其内容生产的全过程中, 密切关注规则和标准这两个关键性因素。要特别注意取消一切不利于国内文化产业市场一体化的各类过时的规则和标准障碍;[6]要在文化资源发掘、文化咨询服务与文化符号交易中确定规范的规则和标准, 使文化产品的制作、文化产业群体间的博弈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以规则化和标准化作为丰富文化产业内容的非物质基础的重要手段。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内容密切相关的组织、装备、生产、销售、分配等重要环节的科学的规则和标准系统。只有实现了关涉文化产业内容诸要素的规则和标准的科学管理, 才能形成产业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品生产和交易的正常的科学运转。从根本上讲, 完善中国城乡文化产业的规则和标准, 就是丰富和创新这一产业的内容。

整合内容资源

如果进行仔细的思考, 我们就能够感到, 中国城乡文化产业的内容问题确实也像事实问题那样, 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真伪对错之分。所以我们在整合内容资源的时候, 必须充分认识这种产业内容繁杂、涉及点多线长、范围广等特点, 而且就农村文化产业而言, 在很多情况下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面对这种情形, 整合文化产业的内容资源, 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了。相比于大众而言, 在城乡文化产业的内容整合方面, 管理者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 他们可以根据内容发展的需要, 进行必要的生产调整和组织整合。然而, 在调整和整合的过程中, 又必须注意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文化产业内容分类和高科技、高密度内容的调整、整合方面, 要“充分借鉴和吸收传统门户成熟的经验和优点”, [7]要注意本地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内容生产诸要素的整合应有利于创新产业内容。要认识和利用文化资本的扩张特征, 认识内容生产诸要素整合的可塑性和科学性, 使文化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较为稳定的资源链、文化内容链与资本链, 密切关注调整和整合后的资本效益。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专家还须注意, 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全新交易模式应是科学的产业组织运营与控制系统。比如, 对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 要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对关涉文化产业发展内容的诸要素和组织进行整合, 就必须注意建立和运用科学的产业组织运营与控制系统。就整个社会而言, 这种基于信息优势而形成的系统归约下的崭新的文化产业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将成为我们整合文化产业内容资源的必然结果。

优化规模结构

文化产业是文化创造与文化交流的产物, 基于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知识诸要素而建立的产业组织是文化产品内容的社会交换的基础, 不断地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内容生产则是这一产业的灵魂。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要求文化产业具有适当的组织、规模和结构, 因为这是文化产业内容传播得以顺畅地进行的基本载体, 是文化资本的扩大效应与内容再生产得以广泛持久地进行的保证。而精神质态的内容的生产与文本的创意、传播, 也必须与科学、技术、工程等制造业发生广泛的联系。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的后制造时代, 已经和正在形成服饰文化制造业、饮食文化制造业、医药文化制造业、礼仪文化制造业、形象文化制造业等, 它们的组织、规模和结构也必须进行优化。“自我必须被另一个同样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承认。自我意识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够被把握”。[8]这说明, 我们在优化与文化产业内容密切相关的规模结构的时候, 必须强调主体之间自我意识的相互理解和支持。通过优化, 激活了内容再生产的新的知识元素与符号元素, 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文化产业内容发展的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自己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本土性, 它也是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存在理据”。[9]而优化产业的组织、规模和结构既是体现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内容特色和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实现产业内容与他国对话和交流的需要, 是促进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内容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以上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内容的表达和论证, 笔者试图从一个有着重要现实发掘价值的维度, 证实本文命题所揭示的中国城乡文化产业内容开掘的基本思路, 可以概述为:要了解当下中国城乡文化产业的最新内容的总体概念, 正确理解和把握它所涵盖的问题域。其中, 尤其是要把握它所包含的需要通过制度安排才能减轻或消除来自自然和社会的消极因素这部分内容。所以必须从体系建构的层面去理解这一产业的内容, 以此为基本路径, 致力于使其内容持续地凭借新的载体和形式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并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孙家正.文化境界[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6.

[2]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李新市.如何看待中国城乡文化产业G D P[J].北京社会科学, 2006 (6) .

[4]毛峰.文明传播的秩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5]钟祥财.对中国古代“自利人”描述和西方“经济人”假设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 2006 (7) .

[6]范剑勇.市场一体化, 地区专业化与产业积聚优势[J].中国社会科学, 2004 (6) .

[7]欧阳友权.2006中国文化品牌报告[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

[8]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有机食品是未来发展趋势,原料基地建设是关键】相关文章:

婺山水有机茶 告诉您什么是有机食品04-30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08-19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09-04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09-04

有机食品标准范文06-04

有机食品品牌范文06-04

有机食品证书范文06-04

有机食品市场范文06-04

有机食品认证知识07-24

有机食品中国市场04-18

上一篇:羞耻反义词下一篇:《乃哟乃》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