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类散文

2024-05-07

亲情类散文(共8篇)

篇1:亲情类散文

那一次,我流泪了

淋淋沥沥的细雨随放学的铃声齐声到来。空气里笼起一层薄烟,缠缠绕绕向远方氤氲绵延不断。同学们互道“再见”,便陆陆续续离开了偌大的教室,仅留下我一个人静默地对着窗外从浅蓝渐变幻化成深墨色的天空守望。雨下得更不留情了,倾盆一般的倒在蜿蜒的柏油路上,泛起无数精彩的涟漪,高低不一重重叠叠的建筑被大自然披上一层朦胧的纱衣。

眼前的一切,我无意于去欣赏,萦绕于心的是无尽的失落与伤感。厚重的石膏把我的双腿裹得密不透风,我恨自己这双不争气的腿,也同样埋怨妈妈到现在还不来接我。我开始有些急躁,缓缓移动板凳和腿,却不想如此艰难。

突然,我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闻声望去,母亲瘦弱的身板从雨中模糊的映出来,她快步走到我面前,说:“等久了吧?来!”便很自然地转过身,蹲下身子,背对着我,手心向上。当我趴上去的时候,感觉母亲的身体往下一沉。她顿了顿,很吃力地站起来,慢慢的往前挪着步子。我立马打起伞,母亲背着我,一步一个涟漪,打起一片水花。

人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过了一会儿,母亲的脖子里沁出了滴滴汗液,隔着薄薄的衣衫,我能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刹那间,一种深深的愧疚感涌上我的心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我眼前:书桌上,母亲为我冲好的一杯杯温暖的牛奶静默无言;校门外,日落时分,母亲迎着夕阳的余辉,默默等候;医院里,我睁开眼,看到的是她憔悴的面庞,深深浅浅的皱纹爬上了她的眼角„„母亲对我殷切的希望,无尽的挂念,就在这一点一滴默默的付出里,就在我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沉淀。而今,它就像这倾盆似的大雨,纷繁冲刷着我不再幼稚的心灵。

半晌无语。我含泪紧搂住母亲因岁月匆匆流逝而变得松弛粗糙的颈脖,呆滞地凝视母亲不再乌黑亮丽,添了缕缕银丝的头发。两行滚烫清冽的泪从我的眼眶滚落出来,滴在母亲的脖子上。母亲顿了顿,说:“孩子,坚强点,看见你每天都很开心,妈妈再累也值啊!”看见母亲布满皱纹的眼角弯了起来,我默默地将心口贴紧了母亲的背。大雨滂沱中,母亲的背,成了我的天地。那张温暖博大的背,为我撑起一片天空,带我走过人生的风雨。

那一次,我落泪了。雨依然下着,它承载着一个母亲对我多少无私的爱啊。数不清有多少雨水和泪水,数不清的,还有母亲无限的爱。

篇2:亲情类散文

中考记叙文满分作文汇总——亲情类作文

【1】凝聚亲情

无数滴小水珠凝聚起来,欢呼着东流入海;亿万座星辰凝聚起来,撑起夜幕中一片璀璨的星穹。而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则用他们的关怀,为我凝聚了爱的力量。

清晨的一抹阳光仓促地投向墙壁上鲜红的6月24日,而我睁着朦胧的睡眼往笔袋里塞着考试用具。心脏卡在嗓子眼里,窗外焦躁的蝉鸣声合着杂乱的心跳,成为了这幅“兵荒马乱”之画面的配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隘,我渴望能够顺利通过。

妈妈把昨夜就准备好的早餐推到我面前。“不吃了。”我茫然地摇摇头,大脑一片空白。“吃吧,一定要保证在考场上大脑供血正常。”妈妈微笑着看着我说,又加了一句,“而且,这里面还有我放的幸运剂呢。吃了就能考好。”声音轻巧。我没再拒绝。温热的牛奶顺着咽喉缓缓流下,延伸到心底融化开一片淡淡的温暖。

奶奶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站在餐桌旁边看着我吃东西,收拾用具,半天没有说话。自始至终奶奶才说了一句:“别忘带东西,好好考。”她的声音里略带着一些沙哑,我记得昨夜很晚我出来的时候奶奶的房里仍然亮着灯……一丝不知名的感动慢慢涌出来。我从中奶奶的声音里听到了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我点点头,感到自己冰冷的手掌里又多了一分气力。“我爸呢?”我收拾好书包,问。“你爸到停车场开车去了,他过会儿要直接把车停到楼下。”奶奶回答。

餐厅里是一片沉寂,阳光照到餐桌上,妈妈和奶奶都默默地站在我背后看着我。彼此无言,只有凝聚起来的力量和鼓励慢慢酝酿在空气里,渐渐消除了内心里寒冰一样的紧张和不安。站在门口的我向身后望去,她们安静地对我微笑,带着几分鼓励,几分沉着。“用我送你吗?”妈妈轻声问。“不用了,有我爸呢。”我笑着说。然后餐厅里持续着坚定和沉默,我知道她们正在用这种安静而有力的方式为我凝聚起一片爱的力量,以及走向考场的信心。

爸爸已经将车停在了楼下。手指触到门把手的刹那,我听到背后传来妈妈温暖的声音:

“你没问题的,好好考,等着听你的好消息。”那一刻,感动和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涌上了心头,我不禁转过头,对妈妈和奶奶绽开了一个笑容,走出门,同时将餐厅中那凝聚着爱的画面烙在心底,阳光温柔而灿烂。

大海的深沉是因为水滴的凝聚;夜空的璀璨是因为有了星辰的凝聚。而这份凝聚的亲情,则给予我无尽的信心,鼓励着我,感动着我,伴随我勇敢地迈过未来之路,走过那些人生的坎坷。

我走下车,满怀信心地向考场的方向走去,微笑着抬起头。树叶间筛下的金色阳光,照耀着这个充满了爱的世界。而我,则将那份凝聚的亲情,悄悄隽藏在心底。

【2】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3】母爱如丝

明天就要期末考了,我爬在书桌上,拼命赶着堆积如山的作业。母亲坐在一旁的沙发上为我剥栗子。我最爱喝栗子粥了,所谓看花容

易绣花难,这可是个既费精力又耗时间的活儿,算作明早儿为我鼓气的“厚礼”不足为过。她弓着背,左手边放着一个大盆,从书桌斜望过去可以看见堆成小山似的熟栗子那个高高涌起的尖。母亲右手握着水果刀,先用刀柄在栗子上割一个小口,再顺次剥开。她的拇指被压的通红,宽大的手背更加臃肿,只听见“吱吱”的剥皮声与“滴滴”的闹钟声交织在一起,这是世上最婉转优美的小夜曲,但我却不耐烦了:

“妈,小声点,我在学习呢。”

母亲惊愕了一下,急忙收拾起东西进了大厅,回头望见我,小心翼翼地说:“闹钟吵你吗?我拿过去吧。”她在笑。我没应声。

30秒后,母亲轻轻绕过书桌,拿了闹钟,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还是不放心的瞧瞧我,那定是如水般温柔的目光,可我的眼神却没有与其相撞,便不觉什么,门缓缓合上了……

一丝失落划过心头,在这刹,为何觉得酸甜苦辣,心潮这般震撼激射?

时间一分一秒正从指间溜过,万籁俱寂的夜此时似乎更加静谧,若大的房间空空的、人空空的,不久心也空空起来。只感到明月银色的舞衣与丑小鸭般的莹莹灯光在交融……

“孩子,快11点了,睡吧。”门外传来母亲的呼唤。是啊,这么晚了,我的眼皮都打架了。爬上床,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朦胧中感到一个亲切的身影,一双温暖的手为我盖上被子,抚摸我的脸,不久灯灭了,连关门声都没有听到……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乐呵呵地端着腾腾热气的栗子粥。我用汤匙匀匀的搅拌稠稠的粥,呀!母亲连栗子的外衣都剥的干干净净。抬起头,我望见青黑的颜色爬上了她的肌肤,泪很快堆积在泪腺里,晶亮亮……

【4】母亲的纯净水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2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3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上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的运动之后,可以酣畅的解渴。

我也有。我的纯净水是乐百氏的。每到周二和周五下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纯净水拿出来,递给我。接过这瓶水的时候,我总是有些不安,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怎么好,母亲早就下岗了,在街上卖零布,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不过我更多的感觉却是高兴和满足,因为母亲毕竟在这件事上给了她面子,这大概是我跟得上班里那些时髦同学的唯一一点时髦之处了。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我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过去。“喂,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啊。”同桌喝了一口说。

“怎么会?”我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给我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杂。”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咦,像是凉白开呀!”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我忽然想起。每次母亲递给她的纯净水瓶盖都是已经开启过了的,我一直认为这是母亲对自己的一种小小的娇宠,母亲也曾叮嘱过我,要把空瓶子带回来,她认为母亲要卖给收废品的人。然而这一瞬间,这些细节却让我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有可能是凉白开。我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我就问母亲。“是。”母亲说,“外面的纯净水假的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母亲看了我一眼,“有人说你什么了吗?”我不做声。“母亲真虚伪”,我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家里一个月用7吨水,一吨水0.85元,7吨水将近6块钱。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个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6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这么省下去,一年能省六七十块钱能买好多东西呢。”母亲是对的。她知道,作为家纯粹的消费者,她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却有义务为家里省钱。况且,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孩子的身体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可我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母亲又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样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真可怜。三,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我点点头。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我真的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不是一种耻辱,它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我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

我方才明白,自己在物质上的在意有多么小气和低俗。而母亲的精神对她而言又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纯净水。这种精神在历经了世态炎凉之后依然健康,依然纯粹,依然保持了充分的尊严和活力。这,大概就是生活贪穷的人最能升值的财富吧。

后来,我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我:“里面是凉白开吗?”我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呀。”

篇3:哲理类散文阅读教学的对策探究

哲理散文又因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成为高考现代文考查中最受青睐的文体。那么, 如何阅读哲理散文呢?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就上过的一节市级课改公开课《可以预约的雪》一文为蓝本, 来探讨此类文本的阅读策略。

既然哲理散文是通过具体的形象 (寓意物) 传达作者某种感悟, 那么阅读它便要观形入里。

一.观其形, 理清线

(一) 抛出砖块

阅读《可以预约的雪》, 我们首先要看看林清玄先生在文中写了什么?他想表达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而这需要我们在阅读全文时, 能快速理清文章脉络。

阅读指导:阅读时要注意利用文本的一些细节, 抓关键句对文章进行预测性略读。

教师提问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根据文意, 学生能够快速地理清思路:和朋友预约看花——看花人——感悟人生的常与变——在看菅芒花的路上。

显然在结构上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形式, 这样, 我们通过观其形, 就把这篇文章的思路理清了。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思路题目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分析作品结构——思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三) 出示真题

例2009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 (1) 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 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 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四) 思路题答题提示

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 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准确解题的前提。可用两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标序、圈点、抓关键。给自然段标序, 勾画圈点领起、过渡句、抓段落中心句和能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

第二步:分层、归纳、重组。对总分、因果、并列等段落合并归纳, 再提取主体内容, 加以重新组合。

二.明其显, 抓精要

哲理散文的思想深邃, 主旨隐晦, 一般潜藏于文本, 所以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重要词句, 深入分析, 找出答题精要。

阅读指导:一般来说, 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 (句) 就在原文中。很多题目我们在文章里就能比较清晰地找出该题的答题范围。要让学生学会划出答题区域, 会归纳段意, 能分点提取关键词语, 最后还要能归纳重组。

(一) 抛出砖块

在初步理顺了文章的思路, 那我们接着看, 《可以预约的雪》一文重点写了什么?

教师提问可以这样进行: (1) 本文重点写了什么?那些人生的段落有哪些呢?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的? (2) 人生中到底“变” (不可预约) 是正常的还是“常” (预约) 是正常的呢?

根据问题, 学生很快就会做一个归纳:可预约的有菅芒花、来生的会面、同学会、朋友;不可预约有看菅芒花的人、三生石上前世的精魂、参加同学会的人、朋友的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要点概括题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筛选整合信息——概括】概括作品主要指把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核心意思进行归纳并梳理。可以是指全文, 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

(三) 出示真题

例2008高考安徽卷《我与地坛》: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答案: (1) 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 (2) 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 (3) 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

(四) 要点概括题提示

阅读过程中要准确给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 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1) 分点答案要考虑多角度、不同层面。 (2) 答案要有抓中心句意识。

三.认手法, 探隐旨

散文的手法纷繁, 作家们探究创造的手法及凭借其多样手法所构筑的艺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识别这些手法, 透过这些“华丽”外表, 去探索隐藏在内里的旨意。

阅读指导:对此类命题, 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 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内涵。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

(1) 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2) 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含作者情感) 。

(一) 抛出砖块

之前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变”与“不变”, 但是《可以预约的雪》中除了这些语句之外, 还有一些非举例的文字, 比如14段、15段、17段。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哪位同学, 来帮我们理解理解呢?

按要求, 学生们会对以上段落进行分析理解。比如在对14段进行理解时, 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段中“大海”“浮木”“风波”的比喻义, 来理解人生中的“变”与“不变”。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技巧 (内涵) 题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鉴赏评价】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 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1) 词语的意思包括词语的联想意义和情感意义。

(2)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 出示真题

例2011年福建《走进腾格里 (节选) 》:14.文章第 (8) 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 我的童年记忆; (2) 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 (3) 宇宙意识; (4) 生命感受。

(四) 技巧 (内涵) 题答题提示

具体答题提示:一句子若有手法, 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或好处。

具体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 (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 +达到怎样的效果 (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

四.掘意蕴, 探发散

“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揭示了阅读的神奇和探究的多维性。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在不同人眼中, 会具有不同的意蕴。

因此学生在阅读作品时, 能否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和知识积累, 在探寻文本的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 还可以感悟生活的哲学。

阅读指导:探究题主要从历史、哲学、审美、人文、民族及个性化等多角度、不同层面地对作品进行解读。

(一) 抛出砖块

《可以预约的雪》中写到面对着作者内心向往的善良和美好, 和现实中的磨难、无奈, 在这种矛盾中作者是否给我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呢?学生很容易从文本的后几段找出答案。

但是问题来了, 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两个问题:

(1) 文章倒数第二段问题已经解决了, 可作者为何还要写最后一段?

本题设计意图:因为本文不仅内涵蕴藉而且构思相当巧妙,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之后, 我们还要考虑到本文构思巧妙在何处, 一是作者娓娓道来, 由表及里, 二是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此结尾不仅使结构完整而且深化了主旨。

(2) 根据文章内容, 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题目?如无必要, 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 请说出新题。

对此题, 我们可以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 层层设问。

第一问:文题和雪有关系吗?第二问:既然是比喻, 那么“菅芒花”在这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第三问:既然作者将菅芒花比作“雪”?两者必有共同之处, 是什么呢?第四问:“预约”, 本是用于人与人之间, 现在用于植物身上,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这环环相扣的四个小问题, 最终可以解决上面的大问题。第二问能让我们引导学生进一步探寻文本的思路, 因为文章以菅芒花开始阐发哲理, 又将菅芒花比作雪, 所以题目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 既增添了文章的美丽色彩, 又紧扣文章内容。第三问可以引发学生从自然到抽象规律的联想, 从白茫茫的菅芒花和冬天的雪景有几分相似, 进而联想到这两种事物都有内在的必然性, 到了季节性可以重复出现。第四小问中拟人的手法, 可以引发学生对比的联想, 人和花可以预约, 但是看花的人不可预约。通过这样连续的四问, 关于文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个性化深入的解读。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探究题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文本本身) ; (2)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人文背景) ; (3)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特有解读) 。

(三) 【出示真题】

例2012年四川《柴禾》:14.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生活物资, 家力象征, 家的一部分, 传统生活方式, 精神寄托。

(四) 【探究题答题提示】

(1) 设题在重点、疑难处, 如文中的议论、抒情。

(2) 设题植根于文本, 不是随心发挥。

(3) 答案在聚焦一点 (主旨) 的基础上, 多角度、多层面思考。

篇4:亲情类题材作文教学浅谈

一、明确立意,立足亲情

作文是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写亲情类文章,要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学会细腻感悟、真情表达、理性升华。

关于亲情这个话题,涉及“情感”和“成长”两个方面。“情感” 包括“祖孙情” “父(母)子(女)情”等。学生由于和亲人有不少生活体验,因而可供写作的素材也比较多。成长是一个人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会产生一定的感想,才有了“理解” “体悟”等。学生在小时候可能对情感的体验不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情感的体察也上升到了新的阶段,一件事情的触动和启发就可能会激起内心的波澜。学生要有感而发,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好作文的核心思想。

二、选好材料,以情动人

在选材上,应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可写自己与亲人之间的生活小事,写得充实,体现真情,切忌编造子虚乌有的故事。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主要通过文中对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写作首先要选好写作人物,充分了解写作对象,观察细微,这样才容易写真实、写深刻。其次,感情不可能凭空而发,而要建立在具体的事件之上。写作时要尽可能多地回忆、收集与人物相关的材料,从中选取最适宜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例。当然,行文时对材料要有一定的加工,为抒发情感服务。最后,要考虑材料的详略安排,选取多则材料时不能平均用力,要有主次之分。

三、多种手法,写好细节

在文体上,以亲情为题材的作文可尽量选择记叙文、散文等文体,可以记述一段故事,也可以描写几个片段。要学会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同时,还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存在和变化的具体状态等进行详细的描绘,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可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描写亲情类的文章中,更应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做细致的描绘。一篇文章打动读者的往往不是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精彩的细节展现。

四、情景交融,以情驭景

大学者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所谓“情”指感情、思想等作者主观的态度,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见的人、事、物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现,是承载主旨的形象。

我们强调文章要以情感人,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文中得以呈现。抒情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先抒情后叙事,也可以先叙事而后抒情,还可以在叙事中兼顾抒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词写作如此,文章亦如此。我们既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以通过景物描写进行侧面烘托。景物描写的加入,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画面感,也能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切,引起读者的共鸣。

亲情类题材的文章写作,只要是发乎情,选好素材,做到情景交融,落实细节的描写,那就如同苏东坡笔下的西湖一般,淡妆浓抹总相宜了。

篇5:亲情类作文

父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却最真挚的感情,是外表清淡却内里深邃的感情;父爱是一杯淡淡的茶,只有用心去品,才能体会其中滋味;父爱是一碗浓烈的酒,愈久弥醇,让人陶醉。

记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夕阳西下,天色逐渐变暗,我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望着其他同学在父母的接送下,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我父亲呢?却只忙于自己的事业。心中不禁泛起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

回到家后,看到家里的灯暖洋洋的映在母亲微笑的脸上,和蔼地说:“女儿,快点一起吃饭吧。”而我却没有这个心情。“我不饿!”一句生硬的话从我口中吐出,话音刚落“砰”地关上了自己的房门。不久,母亲询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告诉母亲学校老师让我们画一幅画,而对我期待特别的大,可我却不擅长画画,正为此事发愁。母亲了解后让我告诉父亲,寻求它的帮助,我鼓起勇气来到父亲面前把情况告诉了他,去换来父亲严厉地回答:“为什么什么事情都依赖我,不学会自己处理事情,将来能做什么呀!”父亲的这句话伤透了我的心,我无可奈何地回到了房间,坐在书桌前,想到同学的父亲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一切为孩子做主,而我的父亲却对我不屑一顾,就感到十分委屈,想着 想着泪水划过脸庞„„

半夜,我从床上爬起来上卫生间,突然发现父母房间的灯还亮着,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父母那虚掩的门前,听到母亲在问父亲:“快睡吧,我已经让她明天与老师讲了。”“你先睡吧,这次活动对她来说挺重要的,我很快就画完了。”我的心顿时一颤,原来父亲并不是我想象中哪么无情。望着父亲“伛偻”的背,和他那黑中夹杂着几丝白色地头发,好像又苍老了许多,我的眼睛当时就湿润了······

第二天早晨,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床头柜上放着一幅画和一张纸,上面写着,“女儿,希望这幅画你能喜欢,不会让你在老师面前尴尬了,但也要记住我昨天和你讲的话。”这时我再也忍不住内心已久的感动,热泪夺眶而出。

过了不久,这幅画被评为优秀作品,我感到很激动,因为这幅画不仅仅代表着成功,更意味着我和父亲之间深深的情意。

篇6:亲情类作文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命题作文

一。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鸟儿羽毛丰满,便欲展翅高飞,不再依靠大鸟;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始终是您,我亲爱的母亲。

您常说我长大了,要自立自强,以后万不可做“啃老族”、“月光族”,一辈子依靠爸妈。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不屑地昂起头,撇撇嘴,骄傲地说:“我才不靠你们呢!“而心里却总是一阵阵不舒服,这是心口不一的感觉。

您可知道,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不过并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您的目光,您的举止,您的话语。

小时候,您踩着脚踏车带我上幼儿园,您爱教我背唐诗,《静夜思》便是那时学会的。犹记得您将我抱下车,听完我背诗,温柔满足的目光便落在我的身上,如网般将我围裹,无知的我尚不明白目光里透着赞赏与鼓励,只觉得像得到了最爱的糖果,会高兴激动一整天,心里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上小学,您拿起筷子第一次打了我。从小到大,只此一回,我记忆犹新:”快去烧两瓶开水,妈妈给你泡茶喝!”我以为妈妈要为我泡我最爱的奶茶,为了奶茶我飞一般烧来开水,谁知妈妈却泡了杯难喝的绿茶,我一肚子委屈、愤怒,全都迁怒于刚打来的水,“哗啦啦”一下泻进了下水道。您愤怒了,于是紧握着一根筷子,拉着我的手,一下一下打在我的身上,泛起条条红痕。“叫你脾气臭,叫你任性,就是要教训你!”一顿痛打,一场痛哭,我终于收敛了我的戾气。

上初中,竞选班干部,自幼做惯了劳动委员的我没选上,心中有丝丝失落,再加上同学一些话语的催化,好强的我军训第二天回家便泪流满面,了解我的您猜到其中原因,生气地对我说:“不当就不当,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的就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回来。”一语惊醒梦中人,劳动委员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服输的我在一次次地为同学服务以后,终于赢得了职位。

我怕是离不开您了,母亲。您的目光赐与我勇气、动力;您的严厉教会我乖巧,收敛;您的话语带给我警醒、方向。

无论飞鸟何去何从,无论果实是否落地,蓝天白云下,人生旅途中,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母亲。

点评:文章的亮点,一是开头的精心设置,作者制造悬念,令人沉思,引起注意,以“冰冷的石碑”与“温暖的心跳”形成感觉上的鲜明对比,暗示外婆已故的事实,起篇便将文章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度。二是情感表达的真切细致,作者将外婆对自己的呵护与爱通过回忆的方式娓娓道来,尽展作者对外婆的思念,并且前后对照,凸显“依靠”这一主题。三是结尾的深刻,全文感情推向高潮。绵长而深刻的怀念,机智而隽永的文笔,将本文升格为考场佳作。

我把脸抵在冰冷的石碑上,如同多年前将它抵在爷爷的胸口。如今,回应我的却不再是熟悉温暖的心跳。

最初的时候,我依靠在爷爷的背上,他背着我经走过我人生的第一段路。爷爷的背软软的,我就像伏在北方的暖炕上,温暖而踏实。

妈妈说,爷爷的脊梁就是给我压弯的。当我长大到能够从爷爷的背上下来时,爷爷的背已经再也直不起来了。

然而爷爷对我的庇护,转到了臂膀里。夏天有知了的晚上,爷爷牵着我到蝉鸣嘤嘤的树下。“那是北斗七星,像勺子。”“不,像爷爷的耳朵。”我钻进爷爷的臂膀里捏他厚厚的耳垂。“对对对,像耳朵。”爷爷哈哈地摇着蒲扇。我乘势靠在爷爷的臂膀上,“那个星星像眼睛,因为它在眨。”„„依靠在爷爷的臂膀里,蝉鸣、蒲扇、星星,织成了我的仲夏夜之梦。

如今我居住的城市,早已寻不见夜空的繁星。即使有,也寻不见数星星的人。

然后我随父母去了另一个城市。然后我回来的越来越少。可是我每次回老家都会跳起来扑向爷爷,把脸依靠在他的肩头。直到有一年,我发觉我已经找不到儿时的那种绵软的感觉了。瘦瘦的肩骨硌得我生疼。我惶恐地抬头,发现爷爷满头皆是银发。“你,老了吗?”我明知道答案却还要问这样残忍的问题。“爷爷老了,你长大了。”爷爷说。

“爷爷老了,你长大了。”这句话,很轻易地打动了我。我只记得我的眼睛因为强忍着眼泪而憋的生疼。

再过一些时光,我还没从初中繁忙的学业中抽身,“爷爷去世了。”有一天妈妈红着眼睛告诉我。我的世界猛然间地动山摇,我的心顿时被遗弃在风中,摇摇欲坠。原来十多年来我的心一直依靠着爷爷,与爷爷的心依偎着取暖。

而今孙子的泪滴落,能达到黄泉下您的身边么?如果可以,请您一定接住它们,那是孙子想要依靠您的心。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过去曾先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虚的叫虚词。现在以功能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当然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篇7:有关亲情类美文

有关亲情类美文

1人常说:“母女情,比山高,比海深。”这句话一点不假,我那善良而伟大的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今生今世也忘不了。

金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有人视这为生命,也有人认为没有钱就办不了事,还有人……我深深地感触到:亲情比金钱更重要,更可贵,它是金钱买不到的。

再有几天就期末考试了,夜里两点突如其来的肚子把我从睡梦中疼醒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打滚,妈妈平时睡觉很轻,听到后马上起床,看到我疼成这个样子,穿上衣服拿了钱扶着我下楼打车直奔最近的医院急诊室,等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五点了。没过两个小时我又疼的坚持不住了,我们再次去医院做了内科、外科的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大毛病,打了针,开了药回家了。可是几天总是时好时坏,不分白天夜里总在跑医院。妈妈在一旁细心的问着:“孩子好点了吗?还那么难受吗?”我一会摇头,一会点头,弄的妈妈紧张的不得了。过了好一会儿,妈妈也不见我有所好,便自言自语:吃药半天了也不见效,可怎么办?妈妈时不时地用手摸摸我的头,问我喝不喝水?好点不?那几天,妈妈就守在我的身旁照顾我。3天过去了,由于妈妈对我的细心照料,使我的病渐渐好了,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妈妈却显得憔悴了很多,脸色也有些发黄了,原来那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也暗淡了许多。看到妈妈为我忙碌的背影,我心中一阵阵酸苦。我在内心呼唤:妈妈,我的好妈妈,您辛苦了!

为了我的学习,妈妈也没少操心。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操心我的学习。为了这事,妈妈也发过几次脾气,可我一点也不记恨她。我知道,妈妈那是关心我,为了我好。记得那回数学考试,我没有考及格,我不敢对妈妈说,怕妈妈对我发脾气,惩罚我。于是,我找了几个好朋友一同回家,告诉妈妈成绩的事情。妈妈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尤其喜欢我的同学到家里来玩。当我们几个进屋后,其中一个同学说“阿姨,她没这次没考好您就别惩罚她了。”另一个同学说“是啊,阿姨,您别对她发脾气好吗?”我妈在一旁听着,说“那好吧,我答应你们了。”于是几个同学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同学们走了,我觉得有些奇怪,妈妈今天真的不发脾气了?妈妈叫我做在她身旁,我小心地做下来,妈妈说“孩子,妈妈正处在更年期,有时脾气不好把握,对你发了脾气,妈以后一定改正,你可要监督妈妈呀?你这会考得不好,要好好找找原因,看看问题出在哪?”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阵欣喜,我想我的好朋友肯定既羡慕又嫉妒吧?通过这件事情,我跟妈妈的关系升华到了知心朋友。我在内心呼唤:妈妈,我的好妈妈,您为我操心了!

9月24日是我的生日,妈妈比我记的更牢,总是别出心裁的为我准备年的那个生日,让我记忆忧心。我们一起吹蜡烛,吃蛋糕,讲笑话,谈人生。而在妈妈的生日,我只花了几元钱买了一支眉笔送给了妈妈。妈妈对我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啪嗒”,晶莹的泪珠滑落脸颊,也割断了飘然的思绪。我不禁清醒过来。于是,我提笔写道:时光如水,冲去了许多浮在忆河上的往事,然而也有无论流水怎样冲击都无法消去,而沉淀河底的东西,那便是亲情。

有关亲情类美文

2今年暑假,不知是天太热还是奶奶上了年纪,她终于病倒了,住进了医院。这可急坏了我们一家人,爸爸还特别在单位里请了几天假,专门来照顾奶奶。我和妈妈没事就去看奶奶。

和奶奶一个病房的还有一位老婆婆,大约60多岁,干瘦干瘦的,稀疏的头发,蜡黄的脸,营养不良的样子。一看就是从乡下来的。听说奶奶病了,亲戚朋友们每天都来看望奶奶,大包小包带着营养品。妈妈常常带着我到医院陪奶奶聊天。在我们细心的照料下,奶奶的病情有所好了,我们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下了。这才又关注起了奶奶身边26床的那个老婆婆。自从她住进病房,我就没看见一个人来看望过她,平时打水、打饭,都是护士帮着做的。有时看着奶奶床边热闹的景象,她会过身对我们牵强的笑笑,然后又身背对着我们静静地睡上一下午。有时她也会支起身坐在床上,呆呆地望着窗外看上半天不说话……

这天,妈妈又带着我来看望奶奶。妈妈帮奶奶削着苹果,爸爸坐在床沿边,我则一边给奶奶讲着笑话,一边在病房里蹦跳玩闹着。大概是我的声音吸引了26床的老奶奶,她吃力的坐了起来,“老姐姐,你可真好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儿媳,还有个可爱的孙子,这辈子你就知足吧!”“是哦,哎,大妹子,怎么没见你们家儿子来看你呀?”“哦……哦……他呀,忙,每天部(bu)队上都有任务,也许过几天他就来看我了,你们不知道,我这儿子可孝顺了,每回部(bu)队上一有假期,他就回家把家活全包了,还帮我捶背洗脚呢!”这样说着,她的眼里充满了亮光,人也整个生活起来了。我心中愤愤地想:“这儿子也太不像话了,老妈都住院好些日子了,就是再忙,也得过来看一眼呀,他倒好,连个人影也没有

由于奶奶还不能下床活动,爸爸单位里又恰好有事。这天晚上只有我和妈妈值夜班了。半夜,突然觉得小便急得很,就迷迷糊糊在起了床,朝洗手间走去。经过护士值班室门口时,突然里面传来值班护士的闲聊声:“喂,你知道26床的那个老太太是谁吗?”“谁呀?不就是个农村老太太吗?”“你不知道她是谁?那你该知道她儿子是谁吧?”“她儿子?不认识,谁呀?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她儿子说是去年在抗洪中英勇抢救出被困的学生而自己被洪水冲走的抗洪英雄张伟。”“哦,真的吗?”“哎,那位老太太可真可怜,年轻时死了老公,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了,不到二十就牺牲了。自己呢,又患了癌症,还是晚期,一个人没人照顾,孤苦伶仃地,没几天活头了。”“怪不得,这几天这老太太总是念叨着她儿子要来看她了,真是可怜……”两个护士沉默了,我突然睡意全消,返回了病房。

篇8: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技巧例谈

在作家笔下, 松树为何会那样坚强挺拔呢?也许蕴涵其中的正是作者顽强向上的个性;荷花为何会如此孤傲高洁呢?也许倾注其中的正是作者追求圣洁的情操。这种借他山之石言我肺腑意的方法, 称之为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托”:借、假托的意思) 类文章, 常把作者自己的“志” (志向、情趣、理想、追求) 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 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 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 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整体把握文本, 揣摩表现手法。

同学们在阅读时, 往往分不清是用了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 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物”“景”和“志”“情”两对概念分不清, 而这也正是二者的区别所在。首先, 要分清文中所描写的对象是“物”还是“景”。“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 所以这里的“物”通常是指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描写, 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 咏物不是写景。而“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 或景中含情, 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 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比如《白杨礼赞》中屹立在北方平原的挺拔的白杨树, 《松树的风格》中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松树, 《病梅馆记》中被残害、被扭曲成病态的梅树等, 都是具体的“物”——植物。而《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 《春》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的春景, 《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花那生机盎然的景色等, 都是写风景, 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其次, 要分清文章通过描写对象, 是在表达某些“志”还是在抒发某种“情”, 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志, 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托物言志”中的“志”, 含义很广, 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比如《白杨礼赞》表达的是对北方农民乃至中国农民的坚强品格的赞扬;《病梅馆记》表达的是作者要挽救人才, 遏止残害压制人才现象的一种愿望;而《荷塘月色》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愁闷与无奈;《紫藤萝瀑布》表达的是对顽强生命的一种赞叹与欣赏。

2.个性感悟文本, 分析形象特点。

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独特风采。抓住特征, 细腻描绘, 只有形似, 才有可能神似, 因此我们要全面地分析所托之物的形态、色泽与特征。如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里的这段描写便是典范: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它的干呢, 通常是丈把高, 像是加以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 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 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 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 成为一束, 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犟挺立的一种树!为了展示白杨树的风采, 文章抓住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四方面全面刻画, 形象地展示了其“顽强向上”的精神品质。白杨树的精神品质挖掘出来了, 文章所要赞美的北方农民“朴质坚强的精神”也就表达出来了。

3.筛选整合信息, 注意答题规范。

筛选整合信息, 是散文阅读解题的第三个重要步骤。有效组织答题语言, 准确答题, 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落脚点。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当然是要准确把握题意。为了避免答非所问, 最好把答案带进试题中进行检验, 看其是否符合题意。托物言志类散文: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紧紧抓住______的______的特点,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的理想 (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例如《白杨礼赞》, 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紧紧抓住白杨树挺拔、枝枝向上的特点, 借此赞扬了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倔犟、力争上游的精神。第二, 主观性简答题一般是分点给分, 答题时要根据题意, 分点或分层解答。第三, 答题时要尽量利用原文的词语, 或从原文中的关键性语句中去提取整合答题语言。对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 应该有自己答题的语言模式, 一般模式是“题意复述+文本 (或题干) 引用 (或分析) +自己的观点”。答题模式为答好主观题提供了解题思路, 它可以帮助我们严密思维, 有层次地组织语言, 答题时既简洁流畅、不枝不蔓, 又避免漏掉答题点。

【典例解析】

(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散文, 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 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 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 由晨至昏, 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 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 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 我还没出生的时候, 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 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 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 很是满足, 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 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 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 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 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 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 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 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 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循着这馥郁走上阳台, 你的精神为之一振, 你的眼前为之一亮, 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 袅袅低垂, 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 花气熏人, 人也陶醉。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 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 如一个圣洁的吻, 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 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 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 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 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 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 巍巍然郁郁葱葱, 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 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 暴雨如注时, 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 它翻滚, 它旋转, 它颤栗, 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 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 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 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 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 饱含着水分, 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 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 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 到秋天, 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 不几日, 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 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 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 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 是一个必然, 一种整合, 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 安然地沉入泥土, 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 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 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 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 它活得孤独, 却也活得自信, 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 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 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 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 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 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 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 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 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 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 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 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 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 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 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 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 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 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 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选自《读者》2007年第23期)

【阅读训练】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 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 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 作者写夏日的洋槐, 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4. 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5. 从洋槐的身上, 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 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作家张抗抗的这篇散文, 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紧紧抓住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强可贵的品质。从洋槐的身上, 我们获得了生活的启示: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1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观全文, 把握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洋槐的什么特点, 即把握托物言志中“物”的特点。通过全文, 不难找出特点。答案: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 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在秋风乍起时, 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 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第2题考查对文中洋槐形象的把握, 即考查托物言志的“志”的内容。可结合文中“洋槐在春天, 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夏日的洋槐, 巍巍然郁郁葱葱, 一派的生机勃发”“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 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 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等语句来概括。答案: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第3题考查对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要扣住洋槐的品质特点来分析, 意思对即可。答案: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 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第4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品析。可从不同的角度赏析, 如修辞、词语运用、写法等, 答案不唯一, 意思对即可。答案: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 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第5题考查我们读文的感悟, 是本文的延伸和拓展, 考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谈人生启示要联系洋槐的品质, 后一问答案不唯一, 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言之成理, 符合要求即可。这道开放题, 练习对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答案: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松树傲雪挺立, 永葆绿色 (杨柳柔软飘逸, 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

【能力提升】

心中的芦苇

张弛

(1) 记忆中, 有一片茂密的芦苇。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 独守江畔一方瘠土, 筛风弄月, 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 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 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 醉倒了金风, 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 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 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 还有一分清高, 一分落寞, 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 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2) 芊芊芦苇, 滩涂上扎根, 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 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 渐渐化作凝重的墨色, 却依旧亭亭玉立, 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 静候白霜降临, 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 绵延至月光不能及的地方, 也依旧洁白光泽, 充满蓬松的张力, 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用广阔的背景来衬托芦苇的美丽。抓住“摇曳的身影”与“蓬松的张力”, 突出了芦苇独特的形象特征)

(3)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 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 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 从古代, 从《诗经》。“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 意气风发的少年水手, 采兰撷芷, 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 映衬着茂密的芦苇, 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倘若寄身木筏, 去溯芦苇之源, 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 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4) 易水之滨, 高渐离击筑, 悲凉的旋律中, 荆轲告别燕太子丹, 踏上刺秦的不归路, 他身后的芦花, 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汨罗江边, 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 掩涕叹息, 仰天长问。佞臣专权, 楚王昏庸。居庙堂, 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 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 奔突于胸, 使诗人纵身大江, 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 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 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5) 真正拥有芦苇, 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 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 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 像云, 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 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 还有几声蝉鸣, 几声虫唱。宁静, 温和, 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 (描写细腻逼真, 芦苇的形象跃然纸上) 倘是周日, 阳光暖暖的流泻, 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 轻轻放入江中, 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 我一卷在握, 于芦花下, 和屈子同愤, 跟太白同醉, 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 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 犹如滴血的利刃, 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 咽下, 宁可肝肠寸断, 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 轻轻地说, 往事如烟啊!

(6) 人是孱弱的, 就像一根芦苇, 但人又是坚强的, 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 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 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作者在挖掘芦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抒发情感, 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认识, 也表明了自己顽强向前的美好追求)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根能思想的芦苇, 就是你, 就是我……

(摘自《中国当代散文经典阅读》)

【赏析】

人们常常提及竹子的高风亮节, 却很少有人想到芦苇的柔韧与坚强。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将情与景、事与理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将现实与历史熔于一炉, 刻画了芦苇非凡的品性与气节。表面上句句写芦苇, 实际上字字写人, 字里行间洋溢的正是作者对芦苇品性的赞美与崇尚。

【阅读训练】

1.从全文看,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心中的芦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 (1) 段中“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 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 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 醉倒了金风, 醉倒了诗人”。这句话表达上有何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3.第 (4) 段中, 作者说屈原“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 奔突于胸, 使诗人纵身大江, 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 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请简要说说你对“大寂寞”和“湿湿”的理解。

4.结合本文, 说说“心中的芦苇”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技巧例谈》参考答案:

上一篇:第一次漂流下一篇:四川省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