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24-05-16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精选8篇)

篇1: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浅析大运河法治文化建设

【摘要】近年来,大运河沿线城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运河沿线城市积极探索建立法治文化阵地或通过立法保护运河形式向群众宣传十九大精神、宣传大运河文化内涵遗迹保护、宣传中华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环保法等,充分体现“民主、道德、法治”等思想精髓,让运河延边居民在娱乐中轻松学习法律常识,逐步提高基层民主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全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法治卫士

【关键词】大运河

法治文化

建设

法治文化是一种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类型的文化,包括法律制度结构和法律观念结构,以及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法治文化是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权利保障为目标,在一定的治国理念和与此相适应的制度模式确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具体和京杭大运河相联系而言,大运河法治文化就是在当今法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模式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的确立,以及在此理念支配下相应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运行。大运河法治文化改变了传统文化中不重视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作用的社会心理倾向,逐渐形成人人遵从法律的意识,创造出有利于法律实施的社会氛围。本文就是笔者以江苏、扬州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带为主线,结合运河沿岸各地优秀做法谈谈大运河法治文化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概况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长27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今天,大运河仍在发挥着璀璨的光芒: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1年4月,在扬州召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直辖市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被列入申遗项目的8个重点河段、15个重要遗产点保护项目已全部完成,重点河段保护展示整治工程已完成80%以上,且顺利通过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的现场评估。2012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54号公布《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共15条,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将突出保护优先的理念,切实保护大运河生态系统、各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人文景观风貌的原真性、完整性。留住原真、完整的自然人文风貌、打造好大运河绿色生态带、推进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促进公众对大运河文化认知、为保护“活态”文化遗产提供保障是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方抓紧落实的具体举措。

二、沿河各地采取的法治文化措施及现状

近年来,大运河沿线城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项目化地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示范区。从打造“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开放之河、经济之河”出发,认真研究大运河的地位和价值,全面梳理大运河的历史、自然、人文、生态、旅游等资源,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科学规划布局流域内旅游发展和产业发展,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大运河造就了无数的珍

贵遗产,沿线城市有23座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运河水利水运工程遗存、附属和相关遗存58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27段总长度高达1011公里,大运河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陆续列入我国各级非遗名录,可以说,大运河文化带也是大运河文化遗产带,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过程中,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将是基本原则。而保护则以“立法保护”为首推,不少地方均有所建树。

江苏省司法厅日前开展首批“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申报工作。申报范围包括新建的或2011年以来建成的、近年来提档升级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法治文化景观,以及运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立的大运河法治文化实践基地或城乡旅游胜地等大运河沿线固定法治文化阵地或法治文化体验项目。申报条件为除符合《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考核命名标准》外,必须突出“千年运河

德法相伴”主题,将法治元素、生态保护、民主法治建设有机融入大运河沿岸的文化旅游开发,实现法治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嫁接、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整合,展现大运河散发的浓郁法治韵味。2019年4月26日,江苏省司法厅召开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研讨会,共同谋划如何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为大运河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高质量发展打牢法治基础……江苏省近年来围绕大运河法治文化建设作出了一些成绩,可以总结为:一是探索推动法治文化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地域文化、基层社会治理、群众生产生活、现代传媒等“六个融合”,促进法治意识、法治价值、法治理念在群众日常生活中落细落小。二是以法治文化为引领,贯穿科学民主的行政立法工作体系、严密规范的行政执法监督指导体系、精准有效的法治宣传体系、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一体运行的刑事执行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统筹推进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四大职能”,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三是通过抓法治文化阵地、载体、品牌创建,紧密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契机,积极打造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突出“千年运河

德法相伴”主题,建设法治景观集群段、法治惠民样板段、基层治理示范段,更好地带动全省法治文化提质增效,打造我省法治文化建设新品牌。

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全长125公里的大运河扬州段是整个大运河中最古老、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点最多的遗产区,也是大运河全线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下辖高邮市,是大运河沿线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存的城市,在大运河沿线58处遗产点中,高邮有3处,其中盂城驿、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高邮独有的,淮扬运河主线纵贯高邮南北共43.6公里。这三处遗产包含了从车逻到界首运河沿线几乎所有文化遗产。车逻坝、南门大街、镇国寺塔、镇国寺、平津堰、杨家坞、万家塘、御码头、马棚湾铁牛、界首大码头都在其中 扬州市委、市政府也抓出契机,在大运河文化名城与法治名城融合。2018年11月初,第四届区域法治文化发展论坛暨“区域法治文化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运河第一城”扬州成功举行。同时,扬州市委政法委、市依法治市办、市法学会主动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召开座谈会、法学重点课题研究、实地考察论证等方式调研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总体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把扬州大运河段法治文化带打造成法治景观集群带、公平正义彰显带、生态治理示范带、多样文化辉映带、遗存保护样本带,建成独具特色、眩目光辉的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向总书记交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扬州答卷,向世界人民呈现“万里长江云水阔,千里运河法治美”的扬州图景。主要举措:一是统一规划设计。根据《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旅游发展规划》和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3-5年行动计划,统一规划设计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地域标识等。二是立法保护先行。结合运河沿岸绿色廊道建设,对重点生态敏感区和永久性绿地实行立法保护。加强对淮河入江水道城区段实施“四控一禁”立法管控。以立法形式对公园建设、生态中心建设建章立制。三是强化生态治理。结合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263”专项行动、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头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执法的法治手段作用,持续推进大运河生态治理。四是打造法治景观。结合沿线法治景观建设,发布统一标识,打造建设一批场馆、公园等法治阵地,让群众直观感受、感知大运河法治文化带。

在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的起点玉祁,惠山启动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按照规划,惠山坚持在融入乡土、人文、时代气息中抓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挖掘古迹、文物、名人内涵中,汲取法治精髓和道德元素,在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中,打造法治文化名镇名村,以“桃娃春播”为品牌,致力深化拓展新时代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的形式和内涵。无锡市惠山区通过部门联动、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梳理确定大运河法治文化带“融合共建”思路,并明确提出了将大运河惠山段打造成为“法治文化景观集群带、文物遗址保护样板带、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带、社会和谐稳定幸福带、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带”的工作目标。惠山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浦明锋告诉记者,大运河惠山段全长14.9公里,流经洛社、玉祁、钱桥3个镇(街道),是江南运河文化浸润、经济哺育的核心区域,也是全省大运河文化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法治文化建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形成工作合力,该局积极谋划“四融合”举措,统筹推进大运河惠山段法治文化带建设。

淮阴区洪泽湖边上的洪泽湖古堰是大运河58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淮阴区司法局结合当地独有的洪湖文化于洪泽湖古大堤边的多个村落建设法治文化文化阵地,着力打造水生态法治文化地标,讲好水文化故事,展示水风景魅力,传播水生态价值,为淮阴大运河水文化长廊保驾护航。建成于古村高家堰的文化阵地包含法治文体广场、道德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道德法治讲堂、人民调解室等。该阵地突出法治与德治并举,向群众宣传十九大精神、宣传大运河文化内涵、宣传中华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民主、道德、法治”等思想精髓,让运河延边居民在娱乐中轻松学习法律常识,逐步提高基层民主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全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法治卫士。

北京市通州区已经完成制定了2018年工作计划和《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全面启动《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设立一系列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着力打造通州大运河文化这一国际化的名片。此外,通州区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研究会首批共11个研究方向,其中之一就是运河法治文化发展研究。

江苏省始终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作为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基础先导,不断强化理论研究、政策支持、工作合力,不断强化阵地建设、作品创作、活动开展,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与法治江苏建设进程相呼应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大运河周边法治文化阵地的打造让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增加新的法治元素,使各地有了新的法治文化,让法治接地气、善民生,为“法治运河”聚力,齐力向更优更好的法治社会共进。

扬州市在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一是注重发掘与传承。2017年扬州制定《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在全省率先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点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详细梳理挖掘大运河扬州段悠久深厚的法治文化资源,修复和展示遗存文化,先后打造江都邵伯法治文化传承馆、阮元家风馆、“双东”法治历史街区等十余个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对谢安、蒲松龄、于成龙等与扬州运河法治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格言警句、经典作品等进行梳理,通过微信、微博、电视等媒体进行系统宣传。搜集整理大运河有关的规范文本,如吴王刘濞的创设性立法,盐商的商业惯例等,展现扬州千年运河之城法治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二是注重创新与发展。先后召开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座谈会、学术研讨会、实地考察论证会等方式探索研究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创新,形成了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拟定法治小镇、法治景区、法治市场、法治河道、法治长廊等大运河系列法治创建评比细则,以评促建,推动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的发展。借助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创作运河主题法治微视频9部;借助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打造运河主题法治旅游线路3条;借助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研发运河法治文化特色产品和纪念品十余类近百种。通过系统展示最新运河法治建设成效,推动运河法治文化创新发展。

三是注重延伸与运用。近年来,扬州围绕服务三大攻坚战,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加大大运河生态环境依法整治力度,增强市民环保、绿色、法治理念。把大运河法治文化带作为扬州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推动运河文化、法治文化、道德文化、传统文化、党建文化融为一体,为运河沿线企业参与产业分工和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民众需求、生态环保相适应,实现运河法治文化与扬州城市发展战略的完美融合。

三、大运河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江苏省司法厅召开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研讨会指出:到2025年,与文化运河、绿色运河、经济运河、共享运河相适应,串连吴越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和江海文化,沟通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三大重点功能区的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基本建成。

为此笔者根据省厅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目标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增强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的责任担当。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是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法治文化建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运河全线及周边地区司法行政部门要提高思想站位,推动运河沿线地区一体联动、融合发展,要深入挖掘“有形”“无形”的法治元素、道德规范、人文精神,运用多种途径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借助法治文化的持久浸润,进一步增强沿线居民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形成以线连点、由点串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新格局,更好带动全省法治文化强筋健骨、提质增效,持久巩固扩大江苏法治文化的影响和优势。

二是进一步统筹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的规划布局。统筹制定法治文化带建设专项规划,优化完善法治文化带建设空间布局,系统推进运河法治文脉整理研究,艺术再现运河法治文化底蕴,研发统一的大运河法治文化带logo标识,联动建设一批法治景观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法治人文旅游线路,创作一批具有鲜明运河特点、风格、气派的法治文化精品,推出一批凸显运河法治文化特色的活动品牌,串连法治景观形成集群效应,推进基层治理形成示范效应,实施法治惠民形成样板效应,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进一步强化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的法治保障。发挥司法行政部门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围绕运河沿线河道管理、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大事项,有序推进省级和设区市相关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积极服务地方立法,抓好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水利等综合执法队伍组建,依法查处违法事件,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着力提升大运河立法保护和大运河依法治理水平,也为法治文化培育夯实实践基础。

四是进一步强化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的联动融合。围绕实现规划共商、设施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目标,以强化内部融合、外部融合、手段融合等“三个融合”来提高工作实效,增强工作合力,形成南北联动、各展所长、齐头并进的工作态势。

五是探索建立沿线城市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发展联盟,开发以智能终端平台或现场展示平台为承载的大运河法治文化数字化系列产品,依托江苏网络普法联盟等平台载体,培育法治文化线上与线下结合发展新模式。

把扬州市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成法治景观集群带、公平正义彰显带、多样文化辉映带、遗存保护样板带、生态治理示范带“五带”目标。

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带建设,注重谋划“四融合”。与绿色发展相融合,提升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的“生态颜值”。深入实施大运河(江苏段)保护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以打造绿色发展生态区为引领,综合运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等手段,大力推进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德法涵养文明

共建绿色生活”专项行动,开展绿色法治宣传、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环境保护重大法律风险建议提示等系列活动。

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丰富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的历史底蕴。充分挖掘古迹遗址、传承工艺、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底蕴,汲取法治精髓和道德元素,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历经百年的非遗基地,与各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宪法学习体验馆、融媒体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禁毒戒毒教育基地等串点成线,全方位打造集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等“四位一体”的法治文化建设新高地。

与法治惠民相融合,践行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的服务宗旨。围绕江苏省及各地级市建设目标,推出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普法惠民项目,推进落实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生活需求。

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创建大运河法治文化带的“幸福阵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网格化社会治理要求,开展新时代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活动,在运河沿线全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融合式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等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高标准打造运河法治文化茶馆、法治文化公园、流动法治书吧等法治文化景点,使大运河法治文化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和幸福产业。

通过大运河使法治文化带“串珠成链”,将法治文化与运河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借助运河两岸法治景观建设,发布统一标识,打造建设一批场馆、公园等法治阵地,将法治文化和运河非遗文化、运河市井文化、运河旅游文化有机融合,扩大普法的辐射效应,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直观感受、感知大运河法治文化带。深入挖掘大运河蕴含的“有形”“无形”的法治元素、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展现“千年运河”独具魅力、深厚悠远的文化价值,有利于浓厚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

篇2: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办公室及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召开的“北京通州区运河文化产业建设推介会”于2003年3月5日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参加人员:

1.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

2.区委办、政府办、宣传部、团委、建委、农委、商委、财政局、档案局、广电中心、外经委、市政管委、工商局、卫生局、文化委、体育局、规划局、房地局、房地产开发公司、交通局、环保局、建筑集团公司、公路局等单位主要领导。3.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工委)书记。

4.通州区内部分中、市属企业主要领导及房地产开发商经理。5.首都部分新闻单位。二.会议内容 1.介绍通州区概况

通州区位于北京东南部,距天安门2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23公里,距天津新港120公里。通州区面积912.34平方公里,全区下辖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68万。

通州区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京沈高速、京哈高速、京津塘高速、五环路、六环路等道路为通州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朝阳北路的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将建成6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通州区内共有大小河流13条,可谓“多河富水”,全区绿化率接近80%。

通州区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以“运河文化”而著称。2.运河产业带总体布局规划

长城挥出一撇横贯北国东西,运河展出一捺纵连大江南北,长城已经得到了合理的开发,运河的开发工作将在通州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通州区的三大规划主题为:人居城、文化河、生态港。为了更好的挖掘运河文化,通州区政府现推介10个项目:(1)(2)(3)(4)(5)(6)(7)(8)(9)西海子公园改扩建工程 西海子商业步行街工程 东关码头公园工程 通州燃灯塔亮灯工程 学宫修复工程 古运河风情一日游 首届通州文化节 外国艺术博物馆 张家湾古城文化景区

(10)北京东方文化艺术产业园区

篇3: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1 镇江市运河沿岸现状调查

1.1 调查区域概况

镇江古运河由长江入口平政桥至谏壁三叉河口段, 全长16.69公里, 汇水面积80.81平方公里, 分为上、中、下三段, 平政桥至周家河口主城区段为上段, 长5.6公里;周家河至丹徒闸段为中段, 长6.87公里, 下段为丹徒闸至谏壁三叉河口, 长4.22公里。运河两岸的土地利用状况相对单一, 商业区、居民区、交通主次干道是运河由江滨路至丁卯桥以西、以北地段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休闲区和闲置区是丁卯桥以东两岸土地利用类型。

1.2 政府对运河治理和规划的诸多方案

到2007年平政桥至周家河口主城区段已经整治完成, 2007年周家河至丹徒闸段为中段整治初步启动, 此次古运河 (中段) 综合整治工程范围包括周家河口至经十二路4.2公里段及主要支流周家河、四明河。市水利部门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 水工、污水截流、景观工程一并实施, 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 2009年完成周家河口至谷阳桥段, 2010年完成谷阳桥至经十二路段;两条支流周家河、四明河的整治同步进行。

2 古运河镇江段旅游功能开发设计

2.1 宣传功能

古运河使得镇江城市风貌具有个性, 市政府要对古运河投入大量的环保和规划力度, 使得运河日渐恢复生机, 还应加大运河的宣传力度, 教育市民保护和爱护运河, 通过对外宣传古运河, 来提高镇江城市知名度。高曾伟先生曾提出在长江和运河“黄金水道”交汇处立碑亭。这种能够代表镇江城市历史、形象、性质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很好的外界宣传作用。

2.2 历史文化功能

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的底蕴。历史文化的差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前景, 例:城市发展理念、公众情感、民风民俗等。古运河承载着镇江2500年发展的财富与文明, 是镇江城市景观中的历史遗产和瑰宝。在运河沿岸构筑历史文化的追忆空间, 再现古运河历史风貌, 必将大大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2.3 旅游功能

古运河沿岸景观带以河流为载体, 包括水、草、港、桥、路、堤、塔、庙、古建筑遗迹等诸多要素, 密度较高, 旅游功能开发潜力较大。将沿岸人文和自然景观串起来, 构成古运河风光带, 将古运河游作为旅游产品来开发, 可填补城中旅游线路的空白, 有利于形成城内城外传统景点与新开发景点联动的旅游格局。从远期看, 古运河可发展成沟通扬州古运河、长江、江南水乡的旅游干道, 成为一条水上黄金旅游线。

3 沿岸景观带开发的战略定位

3.1 总体目标

古运河沿岸景观带的建设应看作为镇江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 应参照同类型、同规模国际、国内河流景观带来确定目标定位, 还要根据沿岸文化底蕴的质量、各河段特色,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创新。沿岸景观带开发的目标为:将古运河沿岸建设成历史文脉清晰, 古商市井文化聚集, 河、桥、路浑然一体, 点、线、面协调发展, 绿化、美化、生态化的城市景观带。

3.2 规划原则

古运河沿岸景观带建设的基本原则为:整体特色与区段特色相结合;历史文化主导与体现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注意沿岸地段与周围街区的整合关系;突出高潮景观区段的开发。

4 古运河沿岸景观带分段开发设计

4.1 怀旧及古商市井段

该段从平政桥至西门桥, 为古运河景观带的精品段, 该段着重弘扬古运河的古代风情文化, 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长江与运河交汇处设立标志性建筑。以明清风格改造京口闸、迎江桥和西门桥。整修新河街区, 对安仁堂、同善堂、米业公所、经太公所、龙亭会馆等古建筑进行修缮, 开发遗址旅游区。在运河东岸弯道处建设临水型建筑, 如茶馆、书场、餐馆等, 西岸主要景观为文化长堤, 内容以怀旧为基调, 包括诗刻、镇江历史人物浮雕等, 展示镇江的风雨沧桑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4.2 现代休闲娱乐段

该段从西门桥至南水桥, 贯穿市中心。在设计上追求现代风格, 体现都市文化, 与上游段形成反差, 使游客差生跨世纪的感觉。该段可看作是个开放性的沿河公园, 为市民提供充分的游憩空间。东岸建亲水型阶梯式河岸、游船码头、阳光沙滩。水面可开发划艇、皮艇等参与性水上运动项目。西岸突出沿岸绿化氛围, 建瀑布、风雨长廊等景观, 改变目前石驳岸墙的单调感觉, 增加东岸游人的视觉美。还可在该段 (或解放桥至南门桥段) 发展餐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娱乐一条街、旅游一条街 (旅行社集中营业的街道) 等特色街区。东西两岸晚间灯光通明, 这无疑会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3 高级住宅区段

该段从解放桥至宝塔山公园, 主要强调富庶、安祥的小康生活氛围创造最佳居民环境。设计上基本维持目前状况, 为居民晨练和饭后“百步”提供方便。可再增加一些广场、票友俱乐部等, 为社区活动提供场所。

4.4 城东绿色环保住宅段

该段从宝塔山向南延伸, 在设计上体现发挥沿岸生态功能和人本思想的原则。拆除东岸50米之内的建筑, 150米之内不再建高层建筑;两岸建生态护堤, 以景观树护堤, 形成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水上花园、观观农业园等, 在地势较低易受水浸渍地段, 可建立河漫滩式的湿地生态系统。

5 要促进大运河旅游商贸业的发展

近年来, 从北京到杭州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旅游全线升温, 运河沿线已成为我国旅游热点地区之一。大运河又是江苏旅游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品牌。镇江市运河两岸历史遗存丰富, 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源, 沿河古商市井区文化特色鲜明。展望未来, 镇江建设古运河风光带, 发展古运河经济, 可以形成点轴发展的格局, 把古运河风光带作为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的南北中轴线, 以古商市井区为点, 发展商贸、旅游、服务业, 为镇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活力。

摘要:古运河是镇江的母亲河, 运河旅游日渐成为旅游热点, 在调查古运河沿岸景观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 并对古运河沿岸景观带进行了初步设计开发。

关键词:镇江市,古运河,风景旅游带,开发与规划

参考文献

[1]张硼.镇江与扬州——京杭大运河上的两颗明珠[J].旅游天地, 2008, 5 (55)

[2]朱年龙.京杭运河镇江段升级改造势在必行[J].中国水运, 2004, 11 (42)

[3]蔡晓伟, 裴伟.发挥运河文化功能发展镇江旅游业[J].镇江高专学报, 2004, 4 (17)

篇4:承载运河文化 建设魅力通州

近两年,通州投资百亿元加强了以道路交通、供热、燃气、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电力供应、生态环境等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城基本框架初步形成。通州的优势已日益显现:境内水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28.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1%,人均绿地达到75.6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4.04平方米。随着“三环绿水绕京城”河湖治理措施的实施,通州将成为北京最具竞争力的新区之一。

现代化新通州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公共和生活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宽裕的城乡统筹作为支撑。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政府职能部门之一,通州区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薄立军就如何以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迎接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以及如何增强城市运行力和保障力,如何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巩固成果形成合力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以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迎接60年大庆是市政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请谈谈你们的工作思路与做法。

薄立军主任(以下简称薄主任):我们很快就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了。今年年初我们制定的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进一步巩固奥运成果,加快推进市政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完成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任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具体包括三项主要工作:

第一,全力以赴,确保完成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这里包括折子工程和重点工程9项,主要有道路工程、三河热电向新城供热项目、老城区5号燃煤锅炉房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环卫方面主要是完成梨园垃圾中转站和西田阳垃圾填埋场二期收尾工作;完成填埋场一期封场和西田阳垃圾填埋场除臭工程。结合通州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工作,要完成城区108座旱厕改造,对现有垃圾楼、垃圾收集站和环卫黄标车进行改造,购置果皮箱2000套。另外,今年还将改造城区旱厕24座,垃圾收集站20个;完成对城区部分街巷胡同20世纪50、60年代照明设施的更换。

第二,统筹安排,加快市政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围绕通州区“两个创建”工作,重点加大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对全区480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地区“净、绿、美、亮”档次;协调各乡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乡镇非正规垃圾场治理工作;协调推进250座村庄公厕和“四镇”垃圾转运站建设,完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生活垃圾运行机制;协调、指导和组织1个“环境优美乡镇”和5个“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继续发展居民生活用气,满足居民用气需求。对新建的居民小区,做到100%安装天然气;对有用气需求的旧楼小区,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实施入户工程;对距市政管线较远的乡镇,继续发展压缩天然气,方便群众需要,满足环保要求。

第三,巩固成果,全力做好国庆60周年服务保障工作。在环境保障方面按照市区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用保障奥运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完成服务庆典环境保障工作,做到环境整治标准不降低,环境建设步伐不歇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奥运环境建设成果。围绕服务保障工作,制定了建国60周年庆典摆花方案以及庆典期间夜景照明保障方案,对道路照明设施进行维护,保障庆典期间夜景照明正常运行。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安全运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建设,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各类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增强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援实战能力。加强区内战略性管线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协调管线所在乡镇政府及管线产权单位,确保辖区战略性管线运行安全。

着眼长效务实创新

记者:通州这两年发展很快,我们这次过来采访就感受到滨河新城的魅力,这也是奥运留给北京的真正遗产。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已一周年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奥运经验对于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有哪些启示呢?

薄主任:奥运留给北京丰富的遗产,其中环境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部份。随着通州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对高品质的环境渴求进一步提升。坦率说,奥运之后部分地区的城市环境痼疾顽症又有所反弹,继续保持奥运后良好的环境秩序使工作面临很大压力。我认为这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理念,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完善机制,以适应环境建设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另外,当前如何切实把人文关怀体现在每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大城市管理前瞩性研究,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统筹能力,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具体来讲,创新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应从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革体制,制定规范,使城市管理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

今年,主要要做这样几件事:一是加快推进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性、多功能、专业化分工的道路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作业组织系统,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进程。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提高作业标准,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二是推行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目前,我们制定了《关于城市道路和绿地清扫保洁工作意见(试行)》,对道路路面清扫保洁和绿地内的保洁工作进行了责任分工,细化了各部门职责。通过制定城市管理专项规范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推动城市管理标准化。同时,通过编制《通州新城环境规划设计导则》,构建规范化的城市户外空间管理模式。《通州新城环境规划设计导则》以通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对城市景观(包括街道景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景观围挡、立交桥、夜景照明等组成要素)分别建立具体的设计导则。5月完成规划大纲编制,10月前完成规划方案初稿,提交区政府审议。另外,为规范管理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根据市市政市容委工作要求,年内,我们将在《通州区新城环境规划设计导则》的基础上,完成通惠南北路、通朝大街、通顺路、滨河路、京榆旧路、壁富路、京津二通道等7条道路两侧的户外广告及牌匾标识规划编制工作。至此基本完成城区各主要路段的详细户外广告规划,为今后规范我区的户外广告,实施广告拍卖及牌匾标识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是创新城市照明管理体制。坚持建设改造与维护管理并重,进一步理顺完善管理体制,积极将城市照明建设和维护管理统一起来,集中行使管理职能,建立完善联动协调的工作机制,保障城市夜景灯光亮化的正常运行。

四是尽快研究制定旧城燃煤锅炉房整合替代政策,建立新的供热运行管理体制和取暖费用计价执行办法,保障整合工作顺利进行。

五是完成市政设计所改制工作,使其按照新机制顺畅运行。

第二,完善机制,健全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应健全以下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市容环境管理机制。采取增加清扫保洁人员、延长巡回保洁时间等措施,加大对重点路段、重点责任区域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力度。对城区133座公共厕所采取24小时全天候保洁作业,做到随脏随打扫。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收集站点实行日产日清试点,全力保障了我区市容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

二是完善绿化美化管护机制。建立例行绿地检查制度、养护例会制度,开展经常性抽查,发现问题随时通知养护单位整改。采取群防群治的方式,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社会监督。

三是健全市政设施巡查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管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同时将市政设施巡查人员进行编组,明确各组责任范围,加大对城市道路、桥梁以及井盖、路灯等市政设施的巡查力度,确保巡查高效到位,不留死角。

四是健全供热保障机制。成立供热领导小组,完善供热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抢修、抢险队伍,落实设备检修、普查工作,排查影响供热的各种因素,切实做好冬季供热保障工作。

五是完善燃气行业管理机制。组织燃气企业操作人员上岗培训,对辖区内85家燃气企业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监管职能,确保燃气安全运行。

(责任编辑:黄荔)

相关链接:

通州新城规划

2004年,通州区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通州建设北京新城区的发展任务,即“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打造基本框架,十年基本建成北京新城区”。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通州区定位为“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在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指出“要引导发展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会展等功能,是首都中心城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

篇5: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作文

岸边绿树荫下,一位摇着蒲扇乘凉的白发老人,正声情并茂地给一群孩子讲着关于运河船和运河水的故事……

“曾经以落日风浪为伴,与鱼虾飞鸟为友,三面朝水,一面朝天的生活真的让我难忘!夏天,阳光刺目,能把人晒掉好几层皮;冬天,寒风凛冽,直刺骨头,令人瑟瑟发抖。每到夜晚一家七口人都只能挤在狭小的船头,听着运河水拍打船身的声音入眠。这呀,就是我小时候的生活。”与新中国同龄的舅爷指着眼前的运河缓缓地给我们讲述着。

自舅爷的祖父那辈起,这千里京杭大运河便是他们赖以谋生的地方,更是舅爷出生成长的家园。一家七口靠着这条古老的河道生活,一条载重20吨的老式驳船终日在河上奔波。船只满载煤炭、食盐等大件货物,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更是要在船上守着,确保货物不受损失。但如此辛劳地付出也只能挣得微薄报酬,舅爷他们从前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成立了合作社,将运河船工统一收编,我们才算找到了组织和依靠,与朝不保夕的生活告别。同时国家开始建设大大小小的码头和水利设施,原本运输一趟需要3天的航程如今10个小时即可到达,运河的运输量至少提高十倍。”此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舅爷的自豪。

“现在我的生活早已衣食无忧啦,退休金年年在涨。之前杭州还启动‘五水共治’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接着运河又申遗成功,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平时我经常会来运河边走走。如果有人乱丢垃圾就过去劝导,这么美丽的风景一定要好好保护,一切都来之不易啊!”舅爷的语气平和但透着坚定。

篇6: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本项目为新建xx政务、文化服务中心,规划建筑面积2500㎡,作为政务服务窗口、群众体育赛事、会议、展览、文艺表演等场所。

主体建筑:为单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580㎡,设计为椭圆形,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活动室、棋牌室及其附属设施,观众座位800座。

1、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净高15m以上,场地尺寸为760㎡(38m×20m)以上。

2、乒乓球室:1间,120㎡以上。

3、观众席:座宽0.48,排距0.85,330㎡以上。

4、健身活动室:1间,100㎡以上。

5、棋牌室:1间,70㎡以上。

6、管理室(休息、办公、广播、技术设备用房):8间,160㎡以上。

7、卫生间:40㎡以上。

附属设施:拟建设连体2层框架式楼房1栋,总建筑面积920㎡。

一楼(420㎡)设置政务大厅、文化活动交流室、办公室、档案室、卫生间。

1、服务大厅:面积180㎡以上,提供社会保障、民政

救助、文化、残疾人服务。

2、文化活动交流室:面积60㎡以上,卫星接收系统1套,投影机1台、有源音箱1套,5台微机,能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享受文化信息资源,容纳50人以上的桌椅。

3、办公室:4间,面积120㎡以上。

4、档案室:1间,面积40㎡以上。

5、卫生间:1间,面积20㎡以上。

二楼(420㎡)

图书室:面积60㎡以上,藏书4000册以上,报刊5种以上,配置阅读桌椅和书架,能够满足30人以上同时阅读。

展厅:面积70㎡以上,展示十字绣、刺绣、绣球、剪纸、鞋垫等精致美观的手工艺品。

舞蹈室:面积100㎡以上,安装镜子,配备电视机1台、DVD播放机1台、室内音响等文娱演出器材,能够满足小型舞蹈等文艺节目的排练演出需要。

电子阅览室:面积60㎡以上,配置电子阅读桌椅,30台微机,能够满足30人以上同时阅读。

书画写作室:2间,面积50㎡以上,配备配备相应的书法、绘画活动设施工具,能够满足书画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展览和书法绘画活动需求。

管理室:2间,面积60㎡以上。

篇7: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访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李让

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提交了有关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建议。单霁翔呼吁,尽快确定大运河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特质与地位,认识了解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现状,中央政府应尽快协调统筹解决大运河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3年11月以后南水北调工程陆续新开28个项目,与大运河相关的文物调查、保护勘察、考古发掘、规划设计等工作变得异常紧迫起来。为了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第一期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单霁翔亲赴七省市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针对东线工程主要利用古运河故道整修后进行调水,但对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一状况,单霁翔再次强调,大运河是与长城并重的我国古代大型工程项目,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应该将大运河及其沿线相关古迹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单霁翔建议,以《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有关通知为依据,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大运河文物保护工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以大运河区域为重点的文物全面调查研究,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拟定大运河河道及相关文物保护措施与方案,纳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设计规划,为国家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一项战略性的抉择。

将大运河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加以整体保护,这是一项何等宏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记者不久前专程采访了提出大运河整体保护研究初步理论框架的著名青年学者俞孔坚教授。

对俞孔坚记者早有耳闻,他的《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严厉批评了近年来以建设所谓纪念性和展示性的宽马路、大广场,互相攀比,追求所谓“能在全国叫得响”乃至“世界著名”为特征的中国“城市化妆”运动,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最近,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名发文明确提出暂停城市宽马路、大广场建设。

俞孔坚1980年考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199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专业。199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创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在国际上开创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作为杰出青年科学家,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喝足了洋墨水、看遍了外面世界的俞孔坚自称“土人”,在离开养育他的家乡时,母亲特地从家乡风水林采来一捧土,精心用红纸包好交他带上,这捧土随俞孔坚到北京、到哈佛,到世界各地又再回到祖国。俞孔坚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但反对崇洋,他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特殊的眷恋,这种感情在他的设计中随处可见,他强调要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地方文脉,强调天、地、人、神的和谐统一,这些恰恰是他作品中最受重视和肯定的华彩之处。

谈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思路,俞孔坚首先介绍了近几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趋势,其一是由保护单体文物,发展到保护成片村落、保护景观整体;其二是由保护单体文物,发展到保护包含独特文化资源的线形景观,欧美一些国家提出了“文化线路”或“遗产廊道”的概念。

遗产廊道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化和绿色通道概念发展成熟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绿色通道牗 Greenway牘在美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概念由W hyte 于上个世纪50年

代首先提出,1987年在美国户外空间总统委员会上官方首次使用这一概念,保护基金会在同一年发起了美国绿色通道计划,现已经发展了或正在修建的绿色通道加起来有600条之多。绿色通道根据功能分为三类:生态绿道,休闲绿道和历史遗产廊道。经过长期发展,绿色通道已经由最初的美化、休闲等单一目标规划发展成为包括栖息地保护、历史文物保护、教育、解释等在内的多目标规划。

遗产廊道首先是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或文化景观,在这些区域或景观中,人与自然共存,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可以是河流、峡谷、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也可以指能够把单个的遗产点串联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线性廊道。遗产廊道“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遗产廊道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其目标是包括遗产保护、休闲、教育、生态功能在内的多赢战略。它对于遗产保护采取的是综合保护措施,自然、经济、历史文化三者并举,是一种多目标、区域(而非局部点)性的保护体系。

在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比如,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大运河、玉石之路、茶马古道、剑门蜀道、太行古道等。但是,由于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现在还没有被突出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重要的遗产种类目前在我国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尚不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而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产生的弊端,已经凸现在包括大运河在内的一些重要线形文化遗产保护中。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俞孔坚认为,重视遗产廊道的保护和建设,可以为大运河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加以整体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京杭大运河跨京、津、冀、鲁、皖、苏、浙七个省市,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壮举,它和长城一样成为中国人所创造的两大古代工程奇迹。大运河也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构成联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南北大动脉,对中国古代的全国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而且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大运河南北纵贯数千里,修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完全通航也有七百多年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遗产廊道。在南水北调重大工程、遗产保护以及区域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保护和建设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廊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俞孔坚介绍说,城市美化在西方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在今天的中国仍然阴魂不散,已经对中国大地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从目前的36%达到65%。快速城市化给中国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人口负重与土地资源的贫乏,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危机四伏,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严重威胁着中国东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这些都已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空前重视。

大运河穿越中国两个最富活力的经济带牗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牘和经济圈牗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牘,在中国“开”字形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规划建设,运河廊道区域正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和挑战。一方面运河区域的各个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运河遗产廊道作为一个人类与自然结合的工程遗产整体上受到严重威胁,在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架构下没有得到适宜的保护,其

真实性和完体性都受到了损害。

俞孔坚分析造成目前大运河的保护基本处于失控状态的本质原因,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法规依据是《文物保护法》和一些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和一些地方性法规。在这些法规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涉及三个层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文物保护单位。后者针对单体文化遗产,前两者针对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这种体系实际上没有涉及区域性的遗产保护。像大运河这样长达上千公里且价值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待显然是不适宜的,更不可能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来对待。现行文化遗产保护的正式架构中实际上没有此类遗产的地位。

俞孔坚说,目前针对大运河的保护仅仅是区段性的,这样的保护,对大运河这样的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引入遗产廊道式的区域保护体系,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改革相关的保护架构,最终实现多目标的多赢保护。

应该看到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在给大运河保护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保护的机遇。大规模调水使得建设高效和具有前瞻性的遗产廊道成为可能,不仅能够有机会对断流和生态功能瘫痪区域进行系统的生态修复,而且有可能对作为遗产廊道的大运河进行系统的保护。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必要的历史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运河整体保护战略对策,并在以下两个层次上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战略与实施导则。

第一个层次是制定遗产廊道宏观尺度上的保护战略,包括遗产廊道范围的划定、廊道区域内诸遗产元素的判别、廊道遗产元素空间关系的重建等。同时制定所涉及的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战略,包括已列入或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产、历史街区与历史文化名城等。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运河文化线路的价值认识和评价,以此为基础进行运河诸遗产要素历史空间关系的重建。

第二个层次是制定遗产元素的保护设计导则,包括直接涉及的单体和群体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导则,并结合具体运河道提出断面保护设计导则、护岸设计导则、游道设计导则等。

——四Z先生•BOB•璋瓒玛魁司

篇8: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一、地域文化与品牌建设

(一) 地域文化与品牌。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要宏扬, 要为经济发展服务, 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不能人为地制造和杜撰历史。在漫长的积淀过程中, 形成了以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为文化基石, 接受流经地古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融汇了诸如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品牌是指“意在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服务, 并将其与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来的名称、术语、标识、象征、设计或其总和”。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 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 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品牌内容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当一家企业、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拥有自己的名称、术语、标识、象征、设计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时, 它就拥有了品牌。一个品牌往往包含六个属性: ( 1) 属性。一个品牌首先给人带来特定的属性。 ( 2) 利益。一个品牌绝不仅仅限于一组属性, 消费者购买利益而不是购买属性。属性需要转换成功能和情感利益。 ( 3) 价值。品牌能提供一定的价值。 ( 4) 文化。品牌可能附加和象征了一种文化。 ( 5) 个性。品牌还能代表一定的个性, 如海尔广告词:真诚到永远。 ( 6) 使用者。品牌还体现了购买或使用这种产品是哪一类消费者, 这一类消费者也代表一定的文化、个性, 这对于公司细分市场、市场定位有很大帮助。

(二) 品牌代表着生产者对产品特征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 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物质基础, 而凝结着产品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品牌带给消费者的超值享受, 正是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付出的超额价值。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 可以通过品牌策划重新赋予品牌新的文化内涵, 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 获得自身品牌文化的渗透力, 从而可以使品牌所代表的产品被充分认识和认同。

文化是竞争之魂, 文化是承载产品的血液。文化营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营销, 概念营销只是在围绕产品炒作;而文化营销则是跳出了行业与产品的限制, 借文化的“沃土”将产品轻松地“植入”到消费者的心中, 并最终让品牌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三) 特色是品牌之魂, 文化乃品牌之基。

品牌具有一定的个性。在创造品牌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品牌个性的塑造。赋予品牌一定文化内涵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需求。全面挖掘文化资源加以整合, 凸显文化蕴涵的无穷魅力是品牌营销的根本所在。品牌营销就是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以顾客的文化体验为诉求, 针对产品 (服务) 和顾客的消费心理, 利用传统文化或现代文化, 有效影响顾客消费观念, 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 进而形成一种消费传统。千百年来, 运河文化极大地影响着济宁, 有力地塑造着济宁。特别是京杭大运河济宁段贯通之后, 济宁凭借融南汇北、东西兼容的特殊地理优势, 得以“水陆通衢, 商贾云集”。在此情况下, 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本土文化受到了以江浙文化为主的南北文化的冲击, 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 观念不断更新。经过数百年的社会实践, 人们以智慧和勤劳创造并形成了济宁运河文化。

二、地域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不够。

一些地方传承至今的文化景观未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整体效应不佳;多数地方缺乏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点的建筑、道路、公园、雕塑, 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地域文化氛围。

(二) 知识性与参与性结合不够。

许多地方传承至今的地域文化景观多数为静态的陈列和展览, 少有现代化的设施和互动型的项目, 慕名而来的游客很难亲身参与、互动体验地域文化, 这无疑大大缩短了游客逗留的时间, 同时弱化了地域文化与游客沟通、寓教于乐的功能。

(三) 有形的地域文化与无形的地域文化结合不够。

前者指以实物存在的、比较具体的遗迹或遗物, 后者是学术思想、风俗习惯等比较抽象的东西。许多地方在发展地域文化旅游时, 片面重视有形的地域文化, 而对无形的地域文化重视不够。

(四) 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发不够。

不论到哪里旅游, 纪念品几乎一样。单调或重复, 层次低档。

因此, 繁荣和发展地域文化研究, 必须坚持二条原则:首先, 坚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为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其次, 坚持与时俱进, 加强理论创新。

三、济宁运河文化品牌建设与开发战略

(一) 济宁运河文化内涵。一是济宁运河文化是指运河文化在京杭运河济宁区段的显现, 为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宁运河文化内涵丰富, 多姿多彩。就物质文化而言, 济宁地区一向是属于黄河文化, 而黄河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农业文化;而运河文化则是在农业文化之中融进了商业文化。就精神文化而言, 济宁沿河地区尽为齐鲁之邦, 齐鲁文化是济宁运河文化的基因;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运河文化则吸纳了燕赵、秦晋、京津、江浙等各地的文化使得济宁运河文化具有多样性、兼容性之特点。济宁运河文化渊源流长, 内涵丰富, 其中包括商业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环境文化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等。二是济宁名胜古迹众多, 是全国人文景观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截止到2008年6月, 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 省级95处, 市级167处, 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座, 5A级景区1处, 4A级景区3处, 3A级景区3处, 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3处。济宁市形成了孔孟文化旅游区、水浒文化旅游区、微山湖休闲度假区、佛教文化旅游区、运河文化旅游区“东文西武, 南水北佛, 中古运河”五大旅游区格局。孔孟文化旅游区以圣人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 在南北约25公里的空间地域, 集中了“八大圣人” (元圣周公、至圣孔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复圣颜回、和圣柳下惠、巧圣鲁班) 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文化古迹, 有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庞大的古建筑群, 古朴的圣人故里风情和浓郁的古文化气息, 是孔孟文化旅游区的突出特色。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

(二) 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从文化产业的视角, 塑造运河文化品牌, 尽快开发步伐。好品牌的三要素是专注于你的不同点;对你的承诺始终贯彻;信息传递简单化, 让企业内部员工、消费者、全球市场都了解这些信息。具备这三要素后, 余下的工作就是寻找你的营销战场、关注品牌建设的每一个关键点。品牌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 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团队风格的体现。因此, 当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 不断创新的文化品牌, 加快文化产品开发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标识, 而且是反映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水平的无形资产, 在商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以及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 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 开展品牌营销。文化品牌是提高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强化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开发, 必须树立文化品牌意识特别是名牌意识。“文化品牌”离不开“品牌文化”, 所以实施品牌战略必须深化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提炼, 以实现品牌文化向文化品牌的转换。

1.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文化品味。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积极努力, 对旅游资源作深层次的挖掘, 提升文化品味。一是开发名人别墅游, 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开发景点文化建设, 增加旅游内涵。突出地域特色, 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 打造景区文化, 在为众多游客带来视觉新享受和互动参与的乐趣, 成为丰富旅游生活的一个新亮点。

2.借鉴成功经验。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 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 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 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 特许经营出去, 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 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 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 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 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 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 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运河文化开发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特别是好的运河文化产品和创意, 要加快开发速度, 迅速占领市场。

参考文献

[1].安作璋.山东通史.明清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

[2].刘玉平, 贾传宇, 高建军.中国运河之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8

[3].黄松.齐鲁文化[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上一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的通知下一篇:汽车专业面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