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扬州段规划

2022-06-27

第一篇:大运河扬州段规划

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

摘 要:大运河天津段作为重要的河流生态廊道,其生态环境质量对天津市整体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从实际出发,对大运河天津段重要的生态战略点及功能点进行了详细调研,通过水质检测分析,分析各地污染物产生的可能性,寻求适宜的生态修复方法,改善运河的水环境质量,对运河的保护规划进行思考。

关键词:天津 大运河 水环境 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54-02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中国东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南北的重要水系,其本身在长期参与和影响河域的生态演化进程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中国东部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运河的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约174 km,包括北运河和南运河两个区段。天津境内北运河长度为87.8 km,南运河长度为86.3 km。中心城区(外环以内)27 km,其余147 km,涉及武清、北辰、西青、静海4个区县。

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定位,大运河位于西部城镇发展带和城市发展主轴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运河途经中国东部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城市建设,沿运城市及周边的水网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开放空间缺乏,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良好环境和休憩空间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大运河因此将成为连接城市和区域生态网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建立市民休憩空间的战略性资源。

1 运河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生态安全格局被认为是实现区域或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因为它维护着区域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健康与完整,维护着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地获得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保障。

京杭大运河是天津市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廊道,通过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判读及现状研究,大运河天津段沿线的土门楼、筐儿港、武清县城、屈家店、三岔河口、杨柳青中北镇、独流减河、静海城南、九宣闸这9处点位作为主要生态廊道交汇且生态资源较好的点,应划为生态战略点,采取相应的生态措施进行重点修复及保护。

2 水质调研分析

课题组进行了多次调研,选取重要的生态战略点及重点功能区对运河9个点进行水质取样分析,并对取样点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汞、六价铬、铅、镉、砷离子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发现取样点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严重超标;除九宣闸饮用水源区外,检测点水质指标均超出ⅳ类水标准,甚至为劣ⅴ类水体。其他的重金属离子均低于检出限,说明运河没有此类污染。

3 运河水质评价

南运河九宣闸段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应达到二类水标准,调研发现总氮超过iv类水标准。由于目前农村面源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导致作为农村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池塘、水库等长期遭受污染,危及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同时,农村地区往往是下游城镇的饮用水源地,城镇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独流减河取样点处有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汇集,cod超标严重,其污染来源复杂;从南运河上游土地布局看,村庄紧邻南运河两侧,其生活污水污染运河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分布多处农田,有机污染严重。

西青段除杨柳青城区段外水质都比较差,沿岸植被较为丰茂,人为破坏较少。中北镇段处于发展建设区,现状是该河段生态环境良好,但水质较差,河流两侧护岸为土坡,需要植被缓冲带进行污染物截留与水土保持。

三岔河口市区段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污水的排放,亟待整治。

北运河各个点位的水质表明,北运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具有季节性干涸的特征,部分城区河段为维持水位需靠橡胶坝等水利设施蓄水;水质恶化,氮、磷污染非常严重,支流污染重于干流,为劣ⅴ类水标准,除了含有少量的汞以外基本无重金属污染。北运河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农田化肥流失等,尤其是流域内许多小型排污沟对北运河污染贡献较大。

对于郊区而言,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周边农田、村镇及工业区的布局关系的影响较大。农村面源污染成分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废水、农田排水、化肥农药沉降、垃圾冲刷污水等,往往难以分开处理,而且各种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极大。

4 生态修复策略技术要点

生态修复的主要特点是消除污染与生态重建,根据不同学者的长期研究发现,防止污染的河流生态廊道宽度在30 m左右。因此建议运河两侧至少保留30 m的生态廊道,其农田、村庄尽可能退后分布,同时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在适宜的区段采用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塘、生态浮岛、湿地净化、微生物处理等方式改善运河水质。减少硬制护岸,尽量采用自然护岸,加强河流与动植物的交流。

在市郊土地资源丰富地带修建潜流式人工湿地对运河河流水质进行改善,通过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在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基质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基质的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则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故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等优点,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市内土地资源紧缺的地方采用河岸植被缓冲带净化由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河岸植被缓冲带通过滞缓径流、沉降泥沙、强化过滤和增强吸附等过程来实现其净化水质的功能,为动植物的生存创造栖息空间,提高河流生物与河流景观的多样性,达到保土保水的功能和自然生态群落的形成,并能作为临水开敞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游憩健身、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理想场所。

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对运河的保护与管理,严禁农田侵占河滩地,严格控制污染源,调整用地布局等。

5 结语

运河作为天津市重要的生态走廊,其周边土地利用布局对其自身的环境有重要响应,改善运河水环境质量对维护运河生态系统廊道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意义。

文章旨在通过对运河的实地调研取样,分析其污染物浓度与土地利用布局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生态廊道在土地布局中的重要性,在河流的保护规划中能够考虑其周边用地对河流的作用关系。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用地布局仅仅是一方面。下一步希望能够获取运河区域生态网络长期的历史资料,研究其用地布局的变化与环境质量的相互耦合关系,同时进行多因素的统筹考虑,寻找运河保护发展的最佳途径。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段遗产最多

时事政治:这两天,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像世界杯一样精彩。“运河迷”们像等待球赛的结果一样,期待中国大运河在赛事上成功冲过终点线。

昨天下午3点多,从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经过8年努力,大运河终于圆梦,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加上随后入选的“丝绸之路”(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稳居世界第二。

8年申遗路

2006年12月,大运河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运河申遗正式启动。

2007年9月,“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扬州挂牌成立。

2009年4月,国务院牵头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式建立省部际协商机制,标志着大运河联合申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和行动。

2012年3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2012-2013年行动计划》,重申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倒计时表。

2012年6月,完成申报遗产点段的“四有”基础工作,即有保护标志,有保护区划,有保护管理机构,有遗产档案资料。

2013年1月,正式申报文本送达世界遗产中心。 2013年9月,大运河申遗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评估。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中国大运河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一个大跨度的线性文化遗产项目,其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条河流,涉及沿线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

申遗成功

最长、最古老的大运河终获认可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ishizhengzhi/

电话010-51657188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法国米迪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等共7条运河申遗成功,一大部分是近现代的工业遗产。中国大运河迥异于它们的独特个性符号便是漕运,即财富和文化经由大运河集中、流动、再分配。 我国的遗产专家认为,大运河申遗,是更高层次的保护。

据了解,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活态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最终列入遗产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大运河申遗“点段申报”

大运河以贯通南北、长达1700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为主体,不过,在组织申遗的过程中,国家文物局正式确认大运河申遗不是“全线申遗”,而是“点段申报”,一些城市虽然有大运河流经,但并没有作为直接申遗点进行申报,而是作为后续申遗点来进行。以江苏徐州为例,尽管大运河流经徐州,但目前还不符合申遗条件,所以,这次大运河江苏段没有徐州市。据介绍,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也在努力,作为后续申遗点,按世界遗产的标准加强管理,今后作为扩展项目进行申报。

【辅导】国家公务员考试面授课程|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络课程|一对一课程|国考用书|YY公开课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ishizhengzhi/

电话010-51657188

第三篇: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质管理调研报告22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环境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环境管理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上世纪末,杭州市的运河水环境恶化程度趋于不利,与杭州历史文化名和风景旅游名城不相协调。而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生态杭州”,开展运河综合整治,要为运河“申遗”做好准备,需要运河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自2000年5月起,政府组织开展运河治理活动,通过截污、清淤、配水、驳岸等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当年完成了运河底泥清淤约200万m3, 通过三堡船闸输水通道每天引入钱塘江清洁水源50~100万m3。配水入运河,在当年召开的首届西博会前就实现了消除黑臭现象。以后数年里,旧城改造截污纳管率达到60%左右,减少了污水排入运河总量,并建成了四格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83万m3占总污水量的75%以上。由于城市发展迅猛,旧城改造也不能一蹴而就,城郊结合部污水的排放管理难度较大,引钱塘江水与三堡船闸营运的矛盾突出等原因,仅从三堡船闸现有输水廊道引水,每天进水量不能满足需要,使得进一步改善运河水质符合环境水质的要求,遭遇了“瓶颈”。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办法,打破“瓶颈”,这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调研目的

通过了解运河杭州段存在的水质问题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运用自身所学对环境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调研时间: 2011年11月11日—11月13日

四、调研人员:陈聪,陈卫芳,甄丽婷,虞儒鹏,游伟婷

五、调研方法:文献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电话访谈法。

六、调研过程

阶段一:发现问题,查找相关背景资料,了解运河杭州段水质基本状况。

阶段二:参观运河博物馆,坐水上巴士(从武陵门码头至拱宸桥)实地了解水质状况。 阶段三:拟定访谈内容,拜访市林业水利局和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

阶段四:汇总访谈内容,撰写调研报告。

七、调研结果分析

(一)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概况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杭州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

运河杭州段自三堡船闸起到余杭与桐乡交界处大麻镇,总长约49km,河道面宽平均80m,主航道日常水深4m,平均深2.31~4.77m。两岸汇入运河的支河在城

区段主要有中东河、古新河、上塘河、余杭塘河、西塘河、胜利河、瓦窑头河、登云桥河、电厂河等,在郊区段主要有獐山港、东塘港、德清港、运河(塘栖)、禾丰港、亭趾港等。除上塘河提水流出外,武林头以上支流以流入为主,武林头以下左岸以流出为主,右岸禾丰港、亭趾港以流入为主。

(二)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存在的水质问题

1、城市雨污水的收纳水体。运河先天不足:水系少,地势低(近3年平均水资源量为7亿立方米左右),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它是市区其他河流、地表径流和各类雨污水的主要收纳水体,运河把污水往自己肚子里“吞”,导致了自身水体自净能力得不到提升。

2、钱塘江引的水质量不高。市区河道配水不具有持续性、连续性,影响了运河水质。运河水系主要通过三堡船闸、中河泵站、西湖引水等方式,把钱塘江水引入运河。 其中,三堡船闸引水量占了60%以上。但受到船只过闸、钱塘江潮汐等的影响,引水水质受到干扰。另外,运西河道、余杭临平区域河网等区域引配水还不到位,加剧了大麻段的水质污染。

3、150万人污水哗哗倒运河。生活污染,是运河的大负担。 拱墅、西湖、江干、下城和余杭等区域,大量生活废水未经过处理,经支流进入运河干流。运河边涉及未截污纳管区域内的人口约150万,生活污染源对运河氨氮超标占70%以上。

4、运河淤泥也是污染源。除外来污染外,运河自身卫生也会造成水体污染。如,运河底泥。2000年开始,杭州市对运河干流和部分城市内河疏浚。但受到当时疏浚方式(挖掘式)所限,加上近几年污染物排放和地表径流的影响,河道底泥又重新淤积。 另外,运河干流受到船舶航运搅动,又加速底泥的氮、磷释放,直接影响运河水质。

5、化肥随着雨水进入运河。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也是污染运河的原因。专家们认为,由于城市硬化面积大,降水过程携带空气污染物以及地表径流携带地面污染物直接进入运河水体。根据杭州、北京、宁波等城市雨水监测,市区每年通过地表径流输入氮和磷的量可达几百吨。

6、一半工业污染点未纳管。运河沿岸的工业污水,经过杭州几年的整治,大部分工业点源均完成治理任务。但数据显示,运河沿岸仍有近50%的工业点源没有纳管,污染也直接、间接地进入运河水系。

(三)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

1、启动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仓前、塘栖、良渚组团和崇贤污水处理厂;研究余杭区几个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问题。完成三堡船闸通水廊道应急工程,加大配水量。确保年底完成三堡船闸通水廊道应急工程; 增加东苕溪引水量,最大限度引配水;加快对建设东苕溪引水的论证和引水入城工程建设。已建成投运的项目,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满负荷正常运转;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

2、新增污水截流量6万吨/日尽快开工。 截污纳管,是处理生活污水的最有效方法。杭州已经出台《杭州市区截污纳管工程规划》和截污纳管工作计划。将截污纳管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已经开工新增污水截流量6万吨/日。 对农村地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广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3、将河道整治与改善相结合。即城市环境、道路建设、城中村改造、房地产开发相结合,做到整治一条河道,建设一批景观,使得河道整治工程系统效应最大化。把禁养区范围从绕城高速公路以内,扩大到绕城高速公路以外运河

沿线地区。同时,明确禁养范围的相关问题,比如禁养的内容、落实的主体等。

4、进一步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了COD、氨氮和挥发酚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狠抓工业污染源,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通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来实现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削减,制定运河杭州段沿岸制浆、造纸、酿造、化工和印染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筛选出其中的污染大户。加强治理和监管,加强流域新建工业污染源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对工业企业和餐饮等服务业企业偷排和不达标排放污水的情况采取集中整治、突击检查等方式,确保运河沿岸各类企业达标排放。

5、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对现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定期进行检查,对运行效率不高和不能达标排放的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新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结合城市总规划实施配套网管建设。污水处理厂有脱氮除磷工艺,没有脱氮除磷工艺的按照国家标准对原有设备进行改建扩建。加快城镇垃圾处理厂建设,促进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所有污水处理厂安装自动监控装置。

6、加强了农业面源及养殖业污染治理。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调查,划定了化肥、农药禁施区,制定了农药、化肥使用的减施计划,进一步减少了农药、化肥污染。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纳入规范化,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坚决取缔水冲式养殖和散养式养殖,规范水产养殖行为。在饮用水敏感地,建立了生态隔离带,进一步削减了面源污染。实施污水截流回用、河道清淤、两岸拆迁、绿化等生态建设,改变运河杭州段两岸缺少绿化的状况,实现水环境功能达标。

7、重点保护饮水工程强化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实施严格的工业、农业污染控制和禁磷手段,保证饮水水质清洁。对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地区加以适当限制,对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地下水水质恶化采取罚款措施加以控制。

8、加强水质水量监测。运河干流在顾家桥、铁路桥、义桥、塘栖大桥(宏畔桥)、大同桥、五杭运河大桥和大麻等主要断面进行定期的水质和流量监测,运河支流在中东河坝子桥、古新河景福边、上塘河德胜坝、余杭塘河勤丰桥、西塘河勤丰桥、东塘港五福桥、德清港武林头北、禾丰港、亭趾港等主要出入运河口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水质和流量监测,并按时向社会公布环境现状,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提高了全民环境意识。举办水法知识竞答活动,并在当地电视台以播放专题片的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水法,介绍运河建设与管理情况,动员群众爱河、护河。对群众热切关心的河道整治、水法律法规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组织宣传车,让更多的居民知道水资源贫乏的紧迫性,倡导社会各界树立节水意识和持续利用水资源的观念。

9、建立了节水机制。抓好工业节水,督促运河杭州段周围用水量大且集中的行业,如煤炭、冶金、电力、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等部门落实节水措施,提高工业用水中的重复、循环使用,重视工业用水的净化处理,推广了节水技术,改革节水的工艺设备等。提倡、宣传和推广城市节约用水,推行一水多用。加强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实行以供定需,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和工农业布局,制定节水政策,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等。

10、建立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统筹运河杭州段的所有工作。

(四)政策措施分析

1、政府部门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综合治理,建造污水处理厂是处理污染物改

善水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运河水质污染很大一部分来源是工厂无视法律规定肆意排放生产废水以及生活在运河周边的居民保护运河水质意思不强随意将生活中的垃圾污染物倒入运河中导致运河水体污染,这些生产生活带来的负外部性没有人来买单,政府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这个形式有效的介入市场失灵的状况,实实在在的解决了生产生活带来的负外部性的不良影响,促进运河水质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政府在建造污水处理厂选址问题的考虑,一方面可以在合适的地点进行污水处理直接减少了处理的时间问题,大大提高政府行为的效率,另方面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选址减少政府经费的支出,体现了政府支出的准确性节约性和合理性原则,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用途,增加污染的处理量。

2、截污纳管是一项水污染处理工程,就是通过建设和改造位于河道两侧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宾馆、餐饮、居住小区等污水产生单位内部的污水管道(简称三级管网),并将其就近接入敷设在城镇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系统中(简称二级管网),并转输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简言之,即污染源单位把污水截流纳人污水截污收集管系统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治理的效率,把分散的污染物集中在一起处理比传统的分散治理节约时间成本人力物力等,执行人员可以按一定的流程程序化的处理。但是污染物数量多收集存在一定难度,集中处理方式不当极易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如果采用污染物焚烧焚烧还会对执行人员的安全健康造成威胁,填埋的方式可能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污染物比如塑料不易被降解无法阻止污染的存在。

3、将河道整治与改善城市环境、道路建设、城中村改造、房地产开发相结合,做到整治一条河道,建设一批景观,使得河道整治工程系统效应最大化。这样可以直观的创造一个好的运河观光环境,直接促进运河周围的的经济发展,让周围的居民享受到运河良好环境带来的利益,而来增强居民保护运河水环境的意识,减少生活生产污染物排放数量,同时增加公民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公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建了政府和人民共同保护运河的和谐美好大环境。把禁养区范围从绕城高速公路以内,扩大到绕城高速公路以外运河沿线地区。即扩大禁养区得面积,一步步推进保护范围,对运河的局部保护作用不容。

4、此项政策在宏观层面上运用了环境规制手段。通过污染防治法规这个载体进行规制,规定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制措施,主要有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现场检查制度、企业应当采用清洁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排污申报登记制度、防止污染转嫁制度。政策中的制定了排放总量控制方案;通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来实现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削减;制定运河杭州段沿岸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筛选出其中的污染大户;对工业企业和餐饮等服务业企业偷排和不达标排放污水的情况采取集中整治、突击检查等方式分别体现了政府运用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企业应当采用清洁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制度、现场检查制度。通过以上这些措施逐步实现了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5、此项政策主要是现场检查制度与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制度相结合,通过现场检查制度来发现对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然后限期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也不得转让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这是有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的控制的重要举措。

6、对于农业面源和养殖业的污染治理的加强有利于水资源的质量的改善,对于

运河的水质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同时制定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化学物造成的富营养化污染有一点的抑制作用,同时,讲畜禽的养殖和其废水的处理,有利于减少,一些家禽的排泄物造成的污染,从而导致富营养化等问题,对于一些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了遏制作用,减少了微生物生长的有力因素,对于进行的生态隔离,和污水截流,河道处理等问题,有利于改变运河的状况,利于水流量的增加,从而加强运河的自主调节的能力。

7、此项政策主要采用了产业技术政策和经济手段。政策中“通过实施严格的工业、农业污染控制和禁磷手段,保证饮水水质清洁”运用了产业技术政策中的黄磷行业准入条件、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对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地区加以适当限制,对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地下水水质恶化采取罚款措施加以控制”这采用了经济手段的收费手段。

8、此项政策主要采用了环境规制手段和环境信息公开手段,两者双管齐下,达到了时刻加强水质水量监测。“运河干流在顾家桥、铁路桥等主要断面进行定期的水质和流量监测,运河支流在中东河坝子桥、亭趾港等主要出入运河口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水质和流量监测”运用现场检查制度,得到准确的水质水量。“按时向社会公布环境现状,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提高了全民环境意识。”运用了新闻媒体、舆论、群众等公众监督群体来进行对社会、企业、政府的监督,同时通过他们进行信息的反馈。

9、此项运用了技术、经济、法制手段来建立节水机制。从城市、工业、农业用水等方面进行全面开展,工业方面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业用水中的重复、循环使用,重视工业用水的净化处理,推广了节水技术,改革节水的工艺设备等;城市用水方面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同时提倡、宣传和推广城市节约用水,推行一水多用;农业用水方面运用法制手段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节水管理机构。

10、针对上述九大措施,我们可以看到杭州市政府基本上都使用了环境管理的规制手段,经济手段,环境信息公开手段,而且值得一提的创新手段就是建立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这不仅可以减少环保局与水利局以及别的部门在实际执法中产生的职责交叉、冲突或职责不清,相互推诿扯皮,把有效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是事业部门,与政府脱离却又紧密相连,可以称它是集团也可以叫他委员会,它把市场机制引入了了政府部门,有效配置人力物力财力,使利益最大化。但是事物是两面性的,不过领导不佳,监督不到位,权利很可能被滥用,优势也会变劣势。

(五)建议

1、对运河杭州段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运河杭州段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必须涉及到经济、技术和法制各方面,才能确保运河杭州段水资源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1、经济管理

为充分合理利用运河杭州段水资源,应采取经济措施管理运河杭州段的水资源。水权制度、水市场规则、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开发经营许可制度是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1)水权制度:运河杭州段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并引起开发经营权混乱,导致使用权的不完整和用水无序的问题,水权制度是利用经济手段保

护运河杭州段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2)水市场规则:水市场规则可以使企业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因而维持运河杭州段水市场有序进行和公平交易非常重要,并且水市场规则可作为政府对水资源利用政策导向。

(3)水价格形成机制: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鼓励、限制和约束运河杭州段的水资源的使用类型, 将水资源使用费作为财政专项收入,用于水资源保护和公益性水资源开发管理等特定项目。

(4)水资源开发经营许可证制度:水资源开发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经济主体一旦确定后就具有市场垄断性,这可能导致开发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违背市场规则,因而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水资源开发经营许可证制度是运河杭州段经济管理措施不可或缺的部分。 1.2、技术管理

(1)规程规范体系:为保证运河杭州段水资源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工作规范化开展需要用规程规范来协调和统一各种涉水技术活动,在运河杭州段水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技术工作都要依据相应规程规范进行评价和审查。

(2)规划体系:规划的基本任务是评价运河杭州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分析运河杭州段自然条件及特点,评价其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预测运河杭州段周围经济发展趋势和用水前景,拟定不同阶段运河杭州段采取的解决矛盾的各种措施、实施步骤以及水资源管理的不同意见等。 (3)水资源监测体系:运河杭州段的水资源即时调度、水资源状态遥控和水市场交易测量都要

有监测体系实施监测。 1.3、法制管理

运河杭州段是涉及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和许多部门,要有一个高层次和强有力的行政领导管理机构和组织领导对各方面进行协调。要切实贯彻《水法》的要求,以法律为保障,尽快建立起运河杭州段水量调度管理监督体制,依法调度水资源,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的总量控制,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水资源执法力度,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及时处理水事纠纷,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打击盗窃水资源的不法行为,逐步建立起与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实现依法治水。针对环境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强化法制。一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认真履行执法监督的基本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增加查处数量,加大个案处罚力度,把环保监管中国店行业,重点企业以及群众信访投诉的问题作为检查重点,加大检查独立,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组织执法检查,对重点监管企业的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利用节假日和夜间,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突击检查,节假日和夜间检查。联合检查的企业厂次不少于每月检查企业总数的百分30,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执法装备建设,建立和完善考核和奖惩制度,通过严厉打击,遏制当前环境违法行为的上升趋势,促进突出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加大信访查处力度,努力降低信访总量和越级,重复信访量。二是扎实推进专项行动,深入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环境风险监管制度,切实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

预警,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我市的环境安全。按照国家,省有关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整治,继续推进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治理,集中开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行业专业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挂牌督办,落实责任,做到处理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三事强化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无法稳定正常进行的仪器重新换装,对新建项目需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在羡慕验收时将监控装置安装联网作为污染防治设施的组陈部分进行验收。

2、坚持预防为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重点难点工作上突破,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以生态市建议为载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通,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完成增产污染。以完成减排任务为目标,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各级财政都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拓宽环保投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彩玉环保建设,形成多圆滑的环保投入格局。

3、加强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依靠科技加强环境保护,把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的突破。鼓励对水体污染的防治,一级生态保护的研究和技术开放,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释放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力量。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强发展环境服务业,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加快环保产业国有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

八、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走访,我们小组了解了运河杭州段水质存在的问题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我们在对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杭州”之名,由河而生;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江南名郡,借河而扬;两朝都城,因河而定。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大运河是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维系城市兴衰的“生命河”。所以保护运河水质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小组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质污染为突破口,深入进行水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希望对运河水质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九、调研不足

1、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运河杭州段水环境由多个部门管理,在小组成员谈论下,

我们选了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和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作为访谈对象。出于时间、精力、人脉因素,我们获取的信息数据比较零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的调研结果,这也是我们今后改正努力的方向。

2、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出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政策分析不够全面,是日后需要弥补的地方。

十、附录1

第四篇: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

杭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没有运河杭州最多只能称杭县,杭州之所以称为杭州就是运河。杭州的历史可以说是和运河历史是一样长的,杭州的名字真正出现,真正有实质性意义的话,和运河差不多一样有1400多年的历史。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运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长城,完全可以和长城媲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杭州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正在消失。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是作为杭州市“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十大工程”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六字方针(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以五大工程(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为支撑,实现六大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运河两岸经济价值;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交通资源;致力水环境整治与水质改善,提升环境资源价值;打造沿线景观亮点,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开发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到2006年国庆节初见成效。此外,还有配合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许多举措。

杭州市还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运河保护项目正好配合了“生活品质之城”计划。为此必须保护好运河,更要发展好运河。2006年9月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2008年9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3条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投入16条仿古漕舫船,大推复古旅游,航道总长达60多公里,贯通杭州东、西、北3个方向的水域。2009年2月,杭大运河杭州段整体夜景规划项目全部完工,夜景灯光也基本调试到位。正式的亮灯仪式在2月9日元宵节晚举行。

运河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整个杭州的发展,关系到文化的继承发展。做为大学生,特别是在杭高校大学生,保护大运河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应该为运河保护发展做贡献。然而对于政府的运河保护政策还措施,对于运河的现状,我们真的了解吗,我们真的赞同吗?为保护和发展运河、运河文化,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与发展现状,以及其中的一些问题,了解大学生对于京杭大运河文化的关注情况,让更过大学生特别是在杭高校学生为保护大运河文化做贡献。并试图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我们小组做了这个题为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小组的课题就是考察就在于看杭州大运河保护工作在措施是如何的。而本次我们的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走访调查,采样地点有运河沿线、大学校园,主要是大学校园,对象主要是集中在各高校学生身上。看看作为当今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对运河保护措施的熟知程度,以此来完成我们这次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数据分析。

在关于对运河文化了解程度的问题中,40%的受访学生选择回答“不知道”,这是另我们十分吃惊的结果,也许提起京杭大运河,人人心中都觉得骄傲,因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但是,真正涉及到有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文化知识时,40%的学生和32%的杭州市民则表示不知道运河文化,47%的学生和42%的杭州市民则表示知道但了解不多,13%的学生和26%的杭州市民则表示知道并大

致了解,而没有人表示知道并且非常了解运河文化。此题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对运河文化还是相当陌生的。而作为一个为中国拥有京杭大运河而骄傲的中国人,应该对运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单单知道中国有个京杭大运河,而关于一些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知识一点都不了解,这是很不应该的。

而在主要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运河文化的答案中,大学生主要集中在课堂,有58%,通过报纸杂志的只有11%,通过网络的居然有31%。市民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报纸、杂志了解,46%通过报纸、杂志,24%通过网络,31%通过课本。我们看到,21世纪初作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了,这一点不知道是可惜的还是可忧的。

接着是第二类题目,关于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的调查。题目是“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石祥路至:”事实上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石祥路至秋涛路。但是200位中,只有48位选择正确了,其中可能还包括猜测的情况,由此可见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欠缺。

当被问及运河水质状况怎么样的时候,同学们似乎对与运河水质不怎么了解,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同学没去大运河(杭州段)实地了解过,所以答案比较分散。%的同学选好,%的同学选一般,%的同学选差。市民方面,选一般的比较多。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公众(主要是大学生)对运河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而作为一个为中国拥有京杭大运河而骄傲的中国人,应该对运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单单知道中国有个京杭大运河,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何为运河文化,以及具体的运河文化。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欠缺。关于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有待于提高。大部分的人认为应该做些实际的事情去改善一下当前的状况,例如修缮、保护沿河古迹或者疏通河道。但是很据现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我们应该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来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

通过走访,收到了很多关于保护和发展的建议,其中有不少是有意义、有可行性的。比如:

1、在学校与运河博物馆等单位建立长期联系,以博物馆为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学习大运河文化;

2、学校组织科研小组,调查运河水质,以及运河保护项目;

3、进开发运河旅游,但要做好保护措施,部分重点保护遗址要限制游客人数等等。

我们的资源有限,虽然经过努力有所成果,但调查局限与在行高校学生,成果有限。希望我们的工作对推动运河保护与发展,提高大学生对于大运河的保护意思和关注程度有所益助。

第五篇:关于《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及实施的思考

添加日期:2008-11-25 17:20:41 点击量:404

刘 水

2005年初,市委、市政府在打造“文化扬州”的战略前提下,提出创建文化博览城的初步构想。从当年12月形成《扬州市博物馆城建设专项规划(2005— 2020)》初稿,到2007年1月《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经过两年时间的琢磨完善, 终于制定完成了扬州建设文化博览城的纲领文件。

《规划纲要》明确了扬州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核心目标、指导思想及实现途径,将扬州城市建设纳入了一个整

一、互动、有序、长效的运行轨道;对扬州原有、现有 以及应有历史文化资源作了一次堪称全面系统的盘点,向全社会公开,从而为这些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健康有利的社会环境及良好的生 存发展空间;还对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的项目和步骤作了细致详尽的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运作过程中有利于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 和有效监督。

正是基于对扬州建设文博城的赞同、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动机和出发点,本人在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即以“总则”为纲,谈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下面将要制定的《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有所裨益。

一、关于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命题

《 规划纲要》为扬州建设文博城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完善、提升、利用、新建等手段,对扬州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整合,建成数量不少于100个、惠及全社会的文化博览场所。”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宏伟目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了足够数量的文博场所,是否就可以从此成为或者说称为文博览城了呢?未必。因为决定一个城市能不能成 为一座世人公认的文博城,不仅要看它有多少文博场所,更要看这些文博场所是否具备应有的品质和价值,亦即它们的含金量如何。

我们看到,在累计建成的41个项目中,那些包括何园、个园、史可法纪念馆等在内的扬州原有老文博项目,以及汉墓、双博馆等一些近年新建项目,毫无疑义,都 是拥有独一无二优质资源并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扬州文博精品;在规划拟新建、扩建、完善项目68个项目中,也有许多毋庸置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博项目,如 建设扬州盐文化博物馆、修复阮家祠堂、发掘与保护各大城门遗址,维修开放小盘谷、修复一批名人故居、迁建扬州美术馆等等。但是,在《规划纲要》所列的其它 一些已建、在建、或是将建的项目中,有不少值得商榷。

1、关于拟建的一批博物馆、展览馆和纪念馆

建设一座博物馆、展览馆或纪念馆,其先决条件应该是,建馆者必须具备馆藏资源上的某种特殊优势。一是独特性,即人无我有,独一无二,或是独一无二的人、 事、物,或是独一无二的普世价值;二是丰富性,即人少我多,内容多、种类多、变化多、成果多等等;三是性价比,即根据你所拥有的资源现状来确定所建展馆的 模式和规模,以获得最佳效益。

(1)《规划纲要》提出:在两淮盐运使司衙署旧址建设两淮盐政史料陈列馆;依托扬州水环境博物馆建设扬州运河文化博物馆;新建中国漕运博物馆。

两淮盐政史料是扬州盐文化的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归并到建设中的盐文化博物馆,对于盐运司门楼遗址,挂牌解读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再建“两淮盐政史料展览馆”,既是重复浪费,也造成史料分流。

大运河纵贯古今、横穿南北,涵纳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就应该是一个涵盖整个大运河古今沿岸时空的大文化工程,它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 于此。如果仅仅局限于哪座城市一隅,建造一个以本城市为主体的运河博物馆,它所展示的就成了被生生割裂的零碎,不是真实的运河文化。有鉴于此,如果扬州有 志气、有气魄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就应该放开眼量、出大手笔,借助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的优势,致力于建设一个大型全景式运河博物馆。这对于扬州来说将 是一个伟大而意义深远的工程,值得投入。否则,只是在博物馆的数量上增加一个而已,没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至于中国漕运博物馆,应是运河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单独建馆,同样不必。

(2)《规划纲要》提出:利用逸圃建设扬州钱币博物馆;利用胡公馆创办扬州邮票博物馆;建设扬州建筑艺术博物馆。

在扬州并无相应特别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建设诸如钱币博物馆、邮票博物馆、建筑艺术博物馆,有些令人匪夷所思。试问,扬州有这几方面的特别资源吗?既然没 有,馆一旦建起来之后用什么支撑?难道挂牌之后再等米、找米下锅吗?即使从民间找到了相关收藏可以流动展览,而来自民间的零星资源,则可以归属于已经建成 的准提寺民间收藏馆,无需专门为之建馆。所以,这几个博物馆,似有凑数之嫌。

(3)《规划纲要》提出:新建张若虚纪念馆;吴敬梓纪念馆;扬州名人纪念馆。

关于大唐诗人张若虚,人们除了知道他是扬州人外,生平资料几等于无,年代遥远,在扬州并无故居遗址。他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虽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但毕竟只有这一首诗。据此,是否适宜为他建造一座纪念馆?建成之后放什么?仅仅放置一首诗,或者将所有关于这首诗的评论都放进来,仍然会是空荡而单调。所 以,我认为纪念张若虚最适合的形式,是在瓜州公园或滨江景区内为诗人建一个诗碑亭,请当今书法大家、刻石名工来写刻《春江花月夜》诗碑,融唐诗冠冕、书法 艺术和江天美景于一体,这将是一道最有文化意韵的景观。

凭吴敬梓的生平作品之价值和丰富,完全应该造一座纪念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出生安徽全椒,晚年移居南京,连名字都叫做秦淮寓公,与扬州的关系,仅仅是 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如今安徽、南京都建有他的纪念馆,扬州还有必要再来建馆吗?如果只是陈设一点名人与扬州的蛛丝马迹,那么这样的纪念馆无论是对于先 生、对于扬州、还是对于游客,都是一种不尊重。

至于建立扬州名人馆,也有叠梁架屋之嫌。因为扬州的重要名人,许多已经分流在一批恢复中的名人故居、八怪馆以及其它相关展馆中展示,如果建成一座专门的名 人馆,那么朱自清、罗聘等众多有故居的名人是否进馆,东圈门16号的主人是否进馆,阮家祠堂扬州学派名人是否进馆?如不进,名人馆名不符实,有缺漏重要名 人之嫌,如进了,将势必出现同一名人几处展示的尴尬局面。 《规划纲要》第十条的总体目标部分强调:“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市区建成100个左右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向社会开放的文化博览场所,打造出一批能 充分体现扬州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项目,形成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品牌。”追求“门类齐全”,往往意味着不管有没有独特优势、也不扬长避短,只是追求面面俱到、 形式完备。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做到“内容丰富”以及“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就更不要说成为“精品项目”了。有鉴于上述理由,建议对于一些有可能流于 平淡无奇、空洞无物、缺少可靠支撑的馆所,尽量不建,而改以加强解读功能为最好。

2、关于“复建”、“扩建”、“完善”、“新建”项目

《纲要规划》提出:在吴道台宅第后续工程建设中恢复其历史建筑原貌;复建乾隆行宫;复建康熙行宫;再现文昌阁与文津桥桥上建阁、亭桥结合独特的建筑景观。

经过修缮开放的吴道台第宅,已经成为扬州一个获得人们认可与赞赏的文博佳品项目。但要想“恢复其历史建筑原貌”,恐怕不可能。因为它所处的环境条件已经完 全改变,你能把街边绿地再收回圈起作为吴宅的私家花园吗?你能让吴家的大门重新开到那条已经不复存在的北河下街上吗?因此,除了修缮保护外,是否还有必要 再大动干戈对其进行“后续工程”的“扩建”和改造,就值得商榷了。

古代封建帝王出行,所到之处,地方官吏商贾百般逢迎接驾,劳民伤财不遗余力为皇帝建造行宫。皇帝走了,行宫了就衰败了。所以各地建造的皇帝行宫,没有几座 是可以流传下来的。现在我们却要在扬州一下子“复建”两座皇帝行宫,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理清:一是历史上的皇帝行宫豪华奢侈,如果按照历史真实“复 建”,且不能偷工减料,无疑将是投入巨大的工程,这样的钱能不能投入?二是皇帝行宫本来是摆排场的,当初就不一定具有多少实用功能,今天如果按照旧制复 建,建造好之后干什么用?如果脱离旧制而根据现在旅游休闲需要建,那还叫皇帝行宫吗?三是如果不惜血本打造出焕然一新的皇帝行宫,却引不起当今看惯了假古 董的人们多大兴趣,最终门可罗雀,那怎么办?归根结底一句话,花费巨资打造的、且已经缺失了社会效益的皇帝行宫,究竟能不能如《规划纲要》所愿起到“增强 高旻寺的旅游功能”的作用,从而收获预期的经济效益?恐怕还需要作一次严格论证。投入的成本与后期经营的效益之间的性价比,应该成为唯一的决策依据。

如果说当年填河造路、把文昌楼下面的文津桥埋到地下,是缺乏对古城保护和社会发展远见卓识的短视行为的话,那么今天要将文津桥重新挖出地面,则很可能是更 为不当的盲目之举。第一,破路挖桥,对于已经形成格局的现在文昌商圈的道路交通和建筑景观布局,必然将带来一连串的不适;其次,已经沉睡于地下半个世纪的 文津桥,一旦出土见天,会发生什么情况?会不会因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而坍塌?历史是回不去的。一定要人们记住文津桥、想了解文津桥,那就在文津园竖起一个 漂亮的纪念物,解读它吧。

3、关于“挖掘文化内涵”

《规划纲要》提出:合理利用古木兰院楠木楼,充分挖掘王播“饭后钟”历史故事的文化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也有糟粕,不是什么都值得挖。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事物的哪些内涵可以挖,甚至可以大挖特挖;哪些内涵就不宜挖,也不值得挖。即如古木兰院 王播“饭后钟”的历史故事,其所表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失意受辱、得志忘形的陈旧且丑陋的理念,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作为趣味故事讲述可以,却 不值得充分“挖掘”后再加以强化、扩大、展示、宣扬。

4、关于建设“民俗”、“民艺”馆所和扶持“老字号”

《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扬州传统表演艺术演示广场(含扬州曲艺专题博物馆、扬州戏剧专题博物馆、扬州木偶专题博物馆);新建扬州民俗博物馆;建设扬州民间艺术馆;建设扬州灯彩博物馆;新建扬州工艺文化村、瘦西湖演艺厅。

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的众多民俗、民艺馆所、场地大都处于萧条冷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在扬州民间曲艺和民间艺术本身已经走下坡路、甚至远远退 出了历史舞台、必须仰仗保护和扶持才能化石般存在的今天,是不是大张旗鼓地为其建设馆、村、广场,就能让濒临衰退的民艺起死回生、重新焕发活力?如果不能 得到肯定答案,那我们就应该认真考虑了:在扬州这样一座不大的城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一窝蜂建设这么多的民俗、民艺馆、工艺村和演艺广场,是不是明摆 着的一种冒险,一种不明智?

《规划纲要》还对扬州一大批名店、老字号的建设与发展前景作出了规划。提出要让“名店、老字号,坚持在原址上逐步恢复当年的经营、生产场景,恢复并保持建 筑原貌”,“在有效保持其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扩大经营”。通过整饰、修缮,将代表建国五十余年历史的国庆路打造成风貌统

一、传统商业氛围浓厚的名店、老字号 街。

这些愿望是否行得通,仍需严格论证。诚然,凭借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行政力量,让老字号回到或集中迁到国庆路原址容易,让老字号重现建筑原貌也容易,让老字 号恢复当年原始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可是,如果它们请不到愿意拿不高的薪酬去做这些手工活的雇员,如果因为没有从前的天然原料供应而 做出来的东西变了味,如果消费者对今天显然带有表演和包装意味的老字号没有足够的信任,如果人们并不喜欢消费这些过于原始粗糙的产品,如果老字号的掌门人 自己完全可以找到更好、更赚钱的职业,不想再干这出力不讨好的辛苦买卖„„一句话,如果老字号的衰落与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扬州专为老字号打造的 一条街,会不会最终事与愿违?

为此,我的第一点建议是:在依据《规划纲要》制定《专项规划》以及将来的实施的方案中,应该对《规划纲要》中的所有项目,再做一次严格科学的品质意义上的规划和评估,如果有些项目本身没有含金量或者含金量不足,那就没有必要为之大兴土木。

二、关于时间和生命的辩证命题

《规划纲要》提出用15年时间把扬州建成一个文博城,还相应作出三个建设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如果规划中的所有项目都在相应的时间内百分百 甚至超标完成了,扬州就成为一座文博城了吗?未必。文博城的核心是文化,而文化有一个古怪的性格,那就是需要品质的支撑和时间的打磨。只有无与伦比的精良 品质,才能产生精良的文化;只有经得起时间的长期打磨而存活下来并且光芒依旧的文化,这文化才有生命力。

而我们则是怎样做的呢?举例如下: 从2005年2月开始,扬州市着手打造博物馆群。利用古运河边老麦粉厂的厂楼建工业博物馆;在现有的瘦西湖盆景园的基础上建扬州盆景展示馆;利用明代寺庙 准提寺建筑群建民间收藏展览馆。在何园辟出骑马楼建扬州淮扬菜文化博览馆,在天宁寺建佛教文化博览馆,在康山园建水环境博物馆,利用工艺馆建百艺村,在润 扬公园建大桥纪念馆、在吴道台宅第建中医博物馆。

从2月份开始动议、动工,到了当年的4.18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上述馆所中的许多项目已经建成开放。以本人所熟知的中医博物馆建造过程为例:中 医博物馆,从2005年3月15号开始着手建设,连馆内设计、装修施工、搜集材料、撰写方案、具体布展齐头并进,到4月17号宣告建成开放,总共只用了一 个月零2天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其间任何为建馆所必须的资料征集工作都来不及进行,全部馆展内容,只是根据文史学者顾一平先生撰写的扬州中医史料生 发演绎而成。我所这道的相似项目还有工业展览馆、淮扬菜博物馆、水环境博物馆。

那么,这些急就章方式建设起来的博物馆,开放后情况如何?有没有发挥如《规划纲要》所说的“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促进文化、生态、旅游、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我所知道有两家:一是扬州工业博物馆。该馆在烟花节之后,几乎没正常开门,因为没人参观。后来,麦粉厂的房子腾出来开起了一家名叫观邸的豪华酒楼,而工 业展览馆不知何去何从。另一家是扬州淮扬菜博物馆。按理说,淮扬菜博物馆应该是扬州最有资格建设也最能建设好的一个富有极大魅力潜力的特色博物馆。但由于 也是草草建成,结果在何园骑马楼内几乎无人参观,一幅破败气象,后来被迁移到卢氏盐商老宅内,至今仍没成为一个独立的精彩展馆。

抢时间、赶进度,已经成为扬州历年文博项目建设的通行惯例了。如果《规划纲要》中的项目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方法打造,如果我们仍不改变将项目建设纳入政绩 工程、面子工程轨道的思路和积习,很难想象,我们最终所建设起来的项目能够经得起质量推敲和时间检验,将扬州建设成为文化博览城的伟大而崇高的目标能够得 以实现。

于是,我想提的第二点建议是:从现在开始,对《规划纲要》中所有已建、在建和将建的项目,那些曾经是、仍在是并且准备继续再是赶时间、抢进度打造出来的文 博场所,全部来一次客观求实的生命力意义上的规划和评估;再来论证一下,将用15年打造出来的文博城,有没有生命力?有多大的生命力?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 验?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至少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既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确保扬州文博场所在数量方面的优势,更要本着科学求实的态 度,对所建项目的文化品质和观瞻价值进行严格的评估精选,以确保所建项目全部具有精良无匹的品质。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既要讲求项目建设的时间和进度,更 要保证建成后的项目成为经得起社会、人群挑剔、检验和时间打磨考验的精品,从而得到举世公认。

上一篇:党员榜样心得体会下一篇:导游词创作与讲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