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一制管理制度

2024-05-04

三规一制管理制度(精选4篇)

篇1:三规一制管理制度

炼钢厂三规一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科室和主管领导的职责,使各项规程和制度的管理工作落实在生产过程中,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三规一制是技术规程、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安全规程和交接班制度的总称。

第三条 三规一制管理内容包括:

(一)对规程文本内容的有效性及贯彻执行的符合性进行检查确认;

(二)根据生产工艺变化,组织制、修订规程;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方针,组织制、修订规程管理制度;(三)对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设备、人身安全的重点部位、工艺环节和危险源进行研究确认,制订管理办法和措施;

(四)定期检查规程、专业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违规违制,对发生的故障、事故组织专业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制订事故防范措施,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五)对规程及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规程管理工作目标和措施。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三规一制的各主管厂长负责炼钢厂三规一制贯彻执行和管理。有关专业科室按管理权限具体分工是:(一)厂技术科负责<<技术规程>>管理;

(二)机动科负责<<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管理;(三)生产科负责<<安全规程>>与<<交接班制度>>的管

理;

第五条 在专业科室按分工对本专业规程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技术科负责三规一制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三规一制联合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发布;组织有关专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在涉及多个专业责任的事故分析中,提出分析处理建议;适应公司生产经营要求,组织对三规一制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定期对三规一制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第六条 生产科、机动科、技术科要明确本专业规程管理职责、内容、规程制修订、规程检查方法及评价、专业记录台帐和事故标准及分析处理等工作。

第三章

规程的制定与修订

第七条 重大设备改造、工艺和产品结构调整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产前,有关专业要及时组织制订、修改、补充和完善三规一制,并组织相关专业会审,履行审批程序,于投产前下发到有关岗位,学习贯彻执行。

第八条 各有关专业要及时组织把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新经验、新技术成果、最佳操作法及防止事故措施纳入规程中。

第九条 新制、修订的规程实施后、生产工艺稳定前,规程可试行一段时间。生产工艺稳定后,要颁布正式规程。规程试行期一般不超过半年。

第十条 设备单体试车和空负荷联动试车前,机动科或工程筹备组组织施工单位制定试车方案,技术科编制工艺热试车方案,分别经设备厂长、技术厂长审批后执行,并报主管专业部处审核备案。新工艺、新设备投产后,各专业要组织人员跟班护航。

第十一条 设备检修投产前试车或临时性工作或生产 经营特殊时期,为确保生产顺稳,厂相关专业科室要组织制订相关规定或措施,并规定执行期限,经厂主管领导审批后下发执行,并报公司专业部处备案。

第十二条 三规一制内容不能相互矛盾。在三规一制审批前,生产、机动、安全、技术、环保、能源、保卫等相关专业,要对规程内容是否满足本专业管理规定提出会审意见。

第十三条 各单位根据各生产岗位工作性质和岗位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执行三规一制的内容,并将相关规程发放到执行岗位,收回并销毁作废规程,确保规程文本现行有效。同时,持有规程人员要按照公司和厂保密制度要求做好规程内容的保密工

第四章

规程的贯彻执行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领导和三规一制管理、执行人员,要熟悉和掌握三规一制内容,严格执行三规一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 各级三规一制管理部门要对所管专业规程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法定节假日前和经营生产重要时期,要加大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研究,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限期整改。

第十六条 技术厂长每月听取三规一制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十七条 技术科、机动科、生产科科长组织对规程执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日常检查,指导车间及生产岗位解决规程贯彻中出现的问题,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并向主管厂长和公司主管专业部处反馈,每月底对本科专业员规程检查记录进行检查签认。

第十八条 车间(工段)主任每周组织一次三规一制执行情况检查,每月对专业员规程检查记录进行检查签认。车间(工段)专业员每天要检查三规一制执行情况。专业员通过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事故隐患,并

对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留有记录(日志、记事本、专业记录等)。

第十九条 班组长要结合每天生产任务至少组织一项规程的学习和抽考。对临时性措施和当班生产新产品的操作规定,要重点进行学习抽考。

第二十条 新工程、新设备、新工艺投产前或规程修订后实施之前,人事科与专业管理科室及时组织对新颁发规程进行学习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新

工人上岗或在职职工换岗或下岗人员上岗前,需经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两者均合格后方可上岗。各类休假满一个月的人员返岗前,需经车间组织的三规一制考 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每年对有关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至少组织一次三规一制系统学习和考试。各主管厂长对三规一制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第二十二条 凡违反三规一制的职工,不论是否造成事故和损失,均按违规违制处理。

第五章

基础工作

第二十三条 技术科每年年底要结合本本单位三规一制贯彻执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重点生产经营任务,制订下本单位三规一制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贯彻落实。

第二十四条 每年二月底以前技术科、机动科、生产科对现行三规一制进行确认,发布规程清单,并报总公司专业部、处备案。每年二月底前技术科将工艺过程控制点研

究结果上报技术研究院审批。

第二十五条 技术科、生产科(含安全专业)、机动科每月25日将本单位分管的专业规程执行和管理情况的总结分析材料及报表报技术科,技术科于每月30日将三规一制、分管专业规程执行和管理情况的总结分析材料及报表报技术管理处。总结分析内容包括:

规程制、修订情况;学习、考问和检查情况;规程执行与管理工作情况;违规违制及各级事故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及下步重点工作等。

第二十六条 技术科每月组织召开三规一制管理专业会议,研究三规一制贯彻执行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级规程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下列各种台账、记录,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做到基础工作符合动态管理要求。

(一)班组:三规一制学习考问记录。

(二)车间(工段):文件发放记录;规程培训教育记录;规程检查抽考记录;违规违制报表;事故分析记录;车间规程清单;车间工艺过程控制点。

(三)厂规程管理专业科:文件发放记录;规程制、修订记录;厂规程清单;厂工艺过程控制点、危险源目录;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目录;规程检查抽考记录;违规违制报表;事故分析记录;三规一制教育培训记录。

第六章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颁发之日起执行。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适用于炼钢厂。第三十条 本制度由厂技术科负责解释。

篇2:三规一制管理制度

为了夯实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销售处的日常工作平稳运行,适应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各项规程和制度充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我处结合《三规一制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特成立了“三规一制”领导小组:

组长:刘珍宇

成员:赵冠鹏、李彩霞、任俊杰、秦雄、刘继海、付浩、张雷 我处分别于7月31号、8月3号对83名操作工进行了“三规一制”的考试,其中涉及了3种岗位:行车工、挂料工和料场管理岗位。考试总人数83人,合格人数83,不合格人数无。新上岗人员全为管理岗人员,并不涉及此次培训考试。

《岗位作业规程》涉及行车工和挂料工岗位,已按照实际工作情况,拟定了相关工作规程,下发各单位进行讨论,并征求具体实施细则。

销售处

篇3:三规一制管理制度

“三规合一”是在全面分析、统筹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规划目标和重点、实施管理机制等基础上[1~5],完成一套技术标准( 数据标准和技术指引) 、“一张图”数据库、一个信息联动平台、一个运行实施方案、一套管理规定等内容; 作为研究探索市县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手段,“三规合一”已成为我国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北京、广州、重庆、武汉、太原、云浮、河源等城市相继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文献[1] 主要从规划编制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广州市的有关经验,文献[2] 则从职能机构整合、实施手段( 包括技术和制度) 创新的角度介绍了云浮等城市的相关成果,文献[3] 主要从编制技术、成果标准等角度介绍了太原市 “三规合一”的相关工作等。然而,现有文献虽然都已意识到信息平台在 “三规合一”中的重要性,但系统地介绍信息平台数据内容、总体框架、功能模块的相关成果还比较少。

事实上,搭建 “三规合一”空间数据库,研究并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 “三规”的统一编制、审批、实施、评价、调整、修改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① “三规合一” “一张图”成果,需要利用平台的数据管理功能进行建库、维护与动态更新; ②基于面向SOA、服务式GIS等技术,平台可将 “一张图” 成果以服务的方式在 “三规合一”相关参与部门间互联互通与共享交换; ③用户通过平台可实时查阅重点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浏览与查看任意地块同时在两规( 城规与土规) 中的用地性质等; ④基于平台的控制线检测、两规冲突检测、辅助项目选址等功能,并通过与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现有业务审批系统的集成,可为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优化、提高政府行政审批效率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1 平台目标与总体框架

1. 1 平台建设目标

平台建设目标: ①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的管理,建立一个 “三规”成果信息互通、联动的机制,实现国土、规划、发改等 “三规” 部门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②将“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叠加,显现各规划存在矛盾,及时协调消除,从而促进重大项目科学选址、顺利落地; ③为 “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修改、调整以及建设项目审批、落地提供技术支撑平台;④建立 “三规合一”成果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加强平台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平台高效、持久运行。

1. 2 平台总体框架

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架构,以Arc GIS Server10 作为数据和功能服务的发布端[6],业务应用层基于XML、Web Service等技术实现,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软件平台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如图1 所示。其中,基础设施层主要由网络设备、服务器、存贮设备等组成; 软件平台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GIS平台软件等;数据层包括 “三规合一”或 “多规合一”数据中心、以及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的业务工作库; 平台层包括数据管理共享、冲突智能检测、协同工作管理、年度实施评价与辅助决策等系统; 应用层包括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基于平台提供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接口而搭建的各业务子系统。

2 平台数据库内容

“三规合一”数据中心数据库采用Oracle11g进行海量数据的存贮和管理,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7],空间数据库引擎为Arc SDE,内容上主要包括编制成果( 核心) 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审批管理数据、其它相关数据等。

( 1) 编制成果( 核心) 数据

包括土地规划期末地类图斑、土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规划拼合图、 “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图、建设项目布局图、2020 /2030 年 “三规合一”用地图、2020 /2030 年 “三规合一” 控制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调入/调出图等,是“一张图”的核心数据。

( 2) 基础地理数据

包括地形图、行政区域、卫星影像图、政务版电子地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等。

( 3) 审批管理数据

主要包括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的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储备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集体所有证、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等数据。

( 4) 其它相关数据

包括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其它专项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储备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数据。

3 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平台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共享交换、冲突智能检测、协同工作管理、辅助决策与年度实施评价等系统模块,如图2 所示。其中,数据管理共享系统模块将“三规合一”的成果数据( 如核心的编制成果数据等)和相关功能( 如两规冲突检测、控制线检测分析等)以服务的形式进行注册、共享、交换与管理,是整个平台的核心: 一方面,本平台的其它系统模块需要通过调用有关数据和功能服务接口开发,另一方面,发改、规划、国土等 “三规”部门的业务审批系统也可以直接调用相关接口进行业务集成。

3. 1 数据管理共享系统

数据管理共享系统包括: ① “三规合一”资源管理: 支持目录( 按三规合一数据来源目录或主题目录分类) 管理与注册、图层定制、数据配置、数据检索、上传管理、下载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 “三规合一”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② “三规合一”服务管理:包括服务查询、服务检索、服务注册、服务授权、服务申请与审批管理等,实现服务的共享与互操作; ③“三规合一”运维管理: 提供 “三规合一”部门管理、用户管理、业务授权、访问统计、服务分类管理、日志管理等; ④数据和功能服务接口: 平台将 “三规合一”编制成果数据以Map Service ( 制图) 和WMS方式的发布,便于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业务系统在线调用,如图3 所示; 此外,平台将两规冲突检测、控制线检测等分析功能也以服务的方式进行封装,便于 “三规”部门业务审批时的在线调用,以两规冲突检测接口( http: / /192. 168. 10. 12: 8088/rest/Two Conflict Check) 为例,该接口根据传入的城规用地性质、土规用地性质以及待分析的地块范围( 用户自定义范围或导入shape文件范围等) ,接口以JSON格式自动返回该地块范围内的两规冲突信息: “土规建设用地、城规非建设用地”,“城规建设用地、土规非建设用地”,“‘两规’均为建设用地”,“‘两规’均为非建设用地”的图斑及面积。

3. 2 冲突智能检测系统

冲突智能检测系统包括: ①成果报送管理: 在三规合一具体编制实施过程中,一般以区、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的编制、提交和报送,成果报送管理提供编制过程数据的提交、管理和查看; ②成果审查管理: 主要根据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 “两规”) 之间的关系,在系统中建立两规分类衔接关系,实现分类衔接标准管理,并依据分类衔接标准,实现 “两规”冲突检测( 如图4所示) 、专项冲突检测、审查意见的管理等; ③冲突统计分析: 提供按任意范围、行政区划范围等条件对两规建设用地、三规规差异图斑数量、涉及面积等进行统计,以表格、柱状图、饼图、专题图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差异情况; ④冲突协调处理: 针对各冲突分区和冲突类型特征,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用地协调台账,进行差异情况初步处理意见,得出: 增加规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两规”) 、核减规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两规”) 、修改用途(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两规”) 、暂不处理等统一的处理措施。

3. 3 协同工作管理系统

协同工作管理系统包括: ①控制线检测与管控: “三规合一”控制线图层是 “三规”统筹协调的核心成果数据,是各类规划编制、修改、审批的依据,是发展与改革、规划、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是重点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可以根据外部导入或用户自定义的项目空间范围,平台自动给出项目建设规模与指标是否符合控制线管控的规定,并提供符合和不符合/冲突的面积统计功能,如图5 所示; ②部门联动信息查看: 平台支持 “三规合一”成果图与规划部门的城乡规划拼合图、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进行多屏联动对比、主窗口切换浏览等功能,方便用户实时查看鼠标所在位置的用地情况,如图6 所示; ③协调会议管理: 用户在进行两规冲突检测、建设项目智能选址和控制线管控检测时,如需要多方协调讨论时,可以把协调问题上传到协调会议系统,通过主动发起会议申请,召集多方相关人员通过系统进行会议研究、协调处理。

3. 4 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包括: ①信息查询浏览: 包括基础地图数据查询( 如按道路名、地名、行政区划、坐标查询等) 和专题数据查询( 如按建设项目、审批信息、控制线信息查询等) ; ②规划成果查看:提供规划项目分布及进度( 如处于初审状态、终审状态、验收状态等) 查看、规划成果管理及查看、行政审批数据查看、重点项目分布及查看功能;③建设项目选址: 针对规划实践中建设项目难以落地的现象,平台提供建设项目选址主要指标( 如用地面积、用地性质、选址的大致范围等) 设置的界面,对指定范围内的用地建设分析,给出满足要求的候选地块; ④信息统计分析: 平台提供城乡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及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专题、建设用地发展趋势、公建配套设施等按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统计报告,如图7 所示。

3. 5 年度实施评价系统

编制 “三规合一”成果的最终目的是实施,因此需要建立年度实施评价系统,包括: ①城乡规划专题实施评价: 如从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城市绿地规模、生态控制等进行专题评价,以城市绿地规模专题评价为例,平台从城市人均绿地指标、500m见绿指标、建成区绿地率指标等进行分析,评估规划实施对城市规划的落实情况; ②城乡规划组合实施评价: 包括对审批地块、重点项目、差异分区、农村居民点等进行拟合分析,以审批地块拟合分析为例,该分析就是通过审批信息关联的地块或建成区变化范围与 “两规” 协调一致区( 即 “两规”中均为建设用地的用地范围) 的吻合程度。

4 结语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并展市县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 ( 发改规划[2014] 1971 号) ,该通知在全国选取了28 个试点市县开展 “三规合一” 工作,可以说 “三规合一”已成为当前城市深化改革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而 “三规合一”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本文采用面向服务式GIS ( Service GIS) 的Arc GIS Server10,将 “三规合一” 编制成果数据和两规冲突检测、控制线检测、用地预审检测等分析功能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共享和发布,该平台可为发改、规划、国土等 “三规”部门的业务协同、审批系统提供在线的数据和功能服务,从而为规划编制和修改、项目科学选址、建设项目审批与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为了实现“三规合一”编制成果数据的入库、共享、交换、应用与管理,采用Arc GIS Server10,基于SOA架构开发了三规合一信息联动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具有数据管理共享交换、冲突智能检测、协同工作管理、辅助决策与年度实施评价等功能模块,平台为“三规”的编制与调整、项目选址与落地、建设项目审批等业务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三规合一,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与交换,冲突检测,ArcGIS Server10

参考文献

[1]潘安,吴超,朱江.“三规合一”:把握城乡空间发展的总体趋势—广州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土地,2014,(7):6~10.Pan An,Wu Chao,Zhu Jiang.‘Three-plan-coordination’:Hold overall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Guangzhou city's exploration andpractice.[J].China Land,2014,(7):6~10.(in Chinese)

[2]赖寿华,黄慧明,陈嘉平等.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河源、云浮、广州“三规合一”实践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5):63~68.Lai Shouhua,Huang Huiming,Cheng Jiaping et al.From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Three-plancoordination’practices in Heyuan,Yunfu and Guangzhou[J].Urban Planning Forum,2013,(5):63~68.(in Chinese)

[3]丰晓棠.“三规合一”的技术标准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6):133~136.Feng Xiaotang.Study on technical standard of the‘integration of three plans in one’-Taking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J].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3,23(16):133~136.(in Chinese)

[4]尹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路径[J].工业建筑,2014,44(8):167~170.Yin Ming.The path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land use and urban master plans[J].Industrial Construction,2014,44(8):167~170.(in Chinese)

[5]齐清文,方创琳,党安荣等.城市“多规协同”工程中的决策支持技术[J].测绘科学,2014,39(8):11~15.Qi Qingwen,Fang Chuanglin,Dang Anrong et al.Decision support technologies in urban multi-planning coordination project[J].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4,39(8):11~15.(in Chinese)

[6]陈立,冯锦霞.基于Arc GIS Server的“三旧”改造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程勘察,2014,(10):69~72.Chen Li,Feng Jinxia.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three old”reform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Arc GIS Server[J].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2014,(10):69~72.(in Chinese)

篇4: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

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

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三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一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上一篇:喷刷花儿托班教案下一篇: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