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毕玉玺蜕变有感

2024-04-25

观毕玉玺蜕变有感(精选2篇)

篇1:观毕玉玺蜕变有感

观毕玉玺蜕变有感

保定监狱:梁海青

央视《经济半小时》3月27日播出了披露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毕玉玺蜕变之路的节目后,笔者感慨颇多,如今的贪官之多,竞相出炉,到底应由谁来负责呢?

贪官犯的是一个“贪”字,但不等于他们不是人才,没有能力,有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因一个“贪”字下狱,有的官至省部级领导,因为一个“贪”字下马,“贪”固然可恶,侵蚀了人民的财产,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是有的干部在贪之前,也是很有口碑的。毕玉玺在通州梨园镇工作时,老百姓送了俩小猪秧,毕玉玺还批评下属说:“该给人钱给人钱,因为咱们本身是机关干部,咱们不能贪这个,如果你贪了这个,你说话就不硬”。可为什么官至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首都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毕玉玺,官当大了,权力大了,位子高了,却堕落了,一甩手竞给了按摩小姐20万元。是自我要求放松了?抵抗侵蚀的“免疫力”下降了?还是我们的上级部门对下级干部监管少了,教育少了呢?

单位的主要领导,他们在单位听到的多是阿谀奉承,在上级领导那里听到的多是表扬和肯定,却很少听到中肯的批评和指正,长此以往,这些领导就淡化了党性,失掉了原则,飘飘然,在飘飘中违了法。河南省新密市委书记导演了一出盛大的“阅兵典礼”。新密市此次大搞“阅兵式”的“由头”,不过就是召开“巡防队成立点验誓师大会”。以市委书记为首的领导们微笑着向一千六百多名受阅的警察和巡防队员挥手致意。这出“阅兵闹剧”耗资五十万元。前安徽亳州市委书记李兴民,于1997年举行“阅兵仪式”,并因此获得了“阅兵书记”的“美誉”。不久 “阅兵书记”因腐败垮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可谓受党教育多年,受党考察多遍,对政策法规应是了如指掌,为什么官至县市级领导,会干出这种让国人都为之发笑的荒唐事呢?

笔者认为坚持拒腐防变,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党员干部身处各种矛盾关系的中心,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身处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稍有放松、懈怠,就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党员干部在努力加强党性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我的同时,上一级党委坚持好经常性的管理教育工作,对关心爱护下级干部,保证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一是防患于未然。经常性的管理教育工作,能够使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规章,遵守原则,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二是防微杜渐。有了小问题,有了错误倾向,发现了问题苗头,上级领导主动去管,主动去教育,主动去帮助,就能挽救一些干部,使他们不至于身陷囹圄,使其能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十几年部队生活,使笔者切实感受到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教育工作对个人成长进步的巨大作用。人,特别是党员干部,经常接受管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不会偏离正常轨道,灵魂深处就不会萌发邪念,就会减少犯罪。“两个经常”性的工作贵在经常,隔三差五的单位就组织学习一次,讲一讲,多给大家敲敲警钟,个人的思想就会受到振动,就会警觉错误,就会慎独。

党培养一名干部,特别是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培养一名中高级干部,代价是很高的,他们犯了罪,丢了官,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损失,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党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损失,所以,笔者认为在培养和爱护干部中,坚持好经常性的管理教育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党员干部顺利成长,纯洁向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在这过程中,保障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是关键,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政人才作为党的事业骨干和中坚力量,也应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的先进本色,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洁身自好,管好自己。

篇2:观毕玉玺蜕变有感

此次比赛, 笔者有幸代表常州市出赛。经过区赛和市赛的选拔, 笔者克服重重困难脱颖而出, 确定参加省级比赛后, 又在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的指导下苦练三个月, 最终在这次大赛中摘得桂冠。比赛得奖并不是所有内涵, 成功蜕变才是最大的收获:无论是通用技能、专业技能还是课堂教学能力, 都在这次比赛中经受了一次有效检验, 为以后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点亮了明灯, 引导一路前行。

蜕变一:“坐”得下来

相信一线的体育教师经常会被他人冠上“武将”的称号, 这显然概括不了体育教师的能耐。通用技能比赛包含: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与评课,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比赛就像闯关, 而第一关就可能完全击垮笔者。笔者写字向来马马虎虎, 普通话说得不是特别标准, 教学设计亮点不足, 评课关键点常常抓不住……面对这一切, 笔者没有退缩, 必须先“坐”下来:每天对照字帖写50个钢笔字, 再把这50个字写到小黑板上;每天对着镜子讲话3分钟, 再把自己准备的各种内容的演讲表演一遍;每天拿着最新版《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翻阅, 了解每个水平段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情况;每天观看一节体育视频课, 写一份500字的评课稿, 第二天发给教研员修改。这一切的训练内容规定在3个小时内完成, 而起初这么一套练习计划根本完成不了, 偷懒的念头一上来就去洗澡睡觉了。这种状态在夫人的监督下被终止, 每项练习她都只给笔者40分钟 (评课1小时) 时间, 时间一到就检查, 不过关重做, 在这种“高压”下, 笔者只能老实完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笔者都会自主安排好四项练习的时间, 这些本不是习惯的习惯占据了生活, 让笔者能够“坐”得下来。

蜕变二:“动”得起来

肯定有人会有疑问:体育教师不是都会“动”得很吗?笔者曾经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 从小开始就进行田径训练, 期间也参加过正规的篮球训练, 大学期间所有体育项目都有涉猎过, 觉得运动根本不可能成为难题, 可是真的比起来, 仅仅会是远远不够的, 精才是“动”得起来的标准。专业技能比赛包含:武术操和广播操、队列队形、体操 (技巧和支撑跳跃) 、足球 (基本动作组合和技术动作组合) 、自选项目展示。如何才能让这些项目不仅仅停留在会的层面呢?就一个字——练。7~9月正好是暑假期间, 笔者剖析自我, 并认为体操和足球是短板项目, 对此, 每天早上9~11点, 笔者都准时来到体育场, 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专项练习, 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效果不明显。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可取的, 王渺一教授为此牺牲休息的时间, 分别请来常州市的这两个项目的专家对笔者进行指导, 让笔者掌握其中的窍门, 这才逐见成效。短板项目的练习有了起色之后, 笔者便把其他专业技能比赛的内容加入进来一起练习。开学后, 笔者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练习:准备部分教学生做武术操和广播操, 并喊口令带着学生一起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基本部分教体操和足球技术的时候跟着学生一起动一动, 熟练一下动作。这才把这么多的比赛内容充分地融会贯通, 让笔者“动”得起来。

蜕变三:“亮”得出彩

课堂教学是本次大赛的最后一个部分, 12位晋级选手进行现场教学实践。作为一线体育教师, 会上课, 上好课, 才是最最重要的能力。参加本次大赛, 笔者选择了上五年级的篮球课, 还没上就有很多同事建议不要上这个课, 难组织, 容易出差错, 不过笔者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个内容。备好课后, 笔者先请集团内部的体育教师看了课, 课后进行了评课, 结果笔者的课被批得一塌糊涂, 顿时大受打击, 组长也让笔者重新备课, 下个星期再上, 再上又是一顿批, 重来再来, 这样反复了4次, 几乎崩溃;不过, 这还没有结束, 接着区教研室王国斌校长传来通知, 邀请全区体育教师来看课, 给提建议;最后学校又把市教科院王渺一教授请来指导。经过这一番折腾, 笔者是身心疲惫, 不过听了那么多的想法和建议, 也从中找到了一些可用的方法, 在省赛的现场课堂教学中“亮”出了彩。

通过这次大赛, 笔者不断得到蜕变, 更加明确作为体育教师应当有以下三项基本素养:

素养一:刻苦练习的觉悟

比赛项目繁多, 只有刻苦练习才能把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比如说笔者的专业技能, 技巧和足球本是笔者的短板项目, 可是通过不断地练习, 在比赛的时候发挥出了水平;然而自选项目展示, 笔者选择了自己最在行的篮球和跨栏跑, 因为它们是笔者的强项, 所以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不是那么在意, 只是带着练一练, 相信自己肯定没问题的, 可是在比赛的时候恰恰就出现了意外。因此, 无论什么项目, 都必须做足准备。

素养二:强大的内心

足球项目中有一项为技术动作组合, 笔者记得在行进间颠球练习中就失败过上千次, 原地颠完再行进颠;正脚背射门一直射偏, 定点射到脚疼再行进间射;上课被批到头昏脑胀, 重新改完继续再上……准备比赛是痛苦的。比赛每天观看的人数不胜数, 所有比赛都是现场直播, 紧张是在所难免的, 把球运丢了重新调整回来继续运, 把栏架蹬飞了回头重新再跨一次……正式比赛是煎熬的。不过这都不算什么, 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对自己大喊一声“再来”便可。

素养三:文武兼备的才华

比赛的项目中, 粉笔字、即兴演讲暂且不说要达到炉火纯清, 其他比赛项目都是我们日常接触且在做的事情, 只要多用一点心, 就是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比赛也是对日常工作的一个写照, 如果坚持手写教案, 对教材了如指掌, 那么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便不在话下;如果我们看课不只记录流程, 多多添加备注, 标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那么评课稿就会信手拈来;如果我们所有体育项目都认真教学, 自然会关注自身技能的掌握为学生做好榜样, 那么专业技能比赛也不是阻碍……

经过大赛的洗礼, 不仅增长了见识, 也加深了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学基本功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执教之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都要靠提升自身素养来转化为教学行为授予学生。虽然比赛结束了, 但是我们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们应当把磨练出来的教学基本功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用我们强壮的身体、精湛的技能引领学生成长, 提升体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点评:

欧园明老师2009年毕业于扬州大学, 现任职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小欧老师从教8年来, 注重学习, 勤奋努力, 不断提高运动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近年来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论文5篇。先后多次在全国十四城市、常州市、天宁区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5年在江苏省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 沉着稳定迎战多项比赛项目, 力克同行高手, 以最高分勇夺魁首, 荣获一等奖。该篇文章是他参加本次比赛后的有感而发, 提思有力, 对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具有参考意义。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の 第二版】 教育法律法规下一篇:妈妈,别哭——母亲节感恩征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