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中的感悟

2024-05-24

蜕变中的感悟(共9篇)

篇1:蜕变中的感悟

蜕变中的感悟

——兴隆司法所项华元

大家好,我是来自兴隆司法所的一名司法助理员。首先感谢县司法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沟通心得、展示风采的平台,也对各位评委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的感谢。

转眼间,我进入司法系统已近三个月,在这近三个月的工作过程中,我成功实现了由青涩幼稚、天马行空向成熟稳重、脚踏实地的蜕变。三个月的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我的思想、性格和能力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和提升;收获到了事业和人生又一份宝贵的体会和感悟,简言之就是“坚定一种信念、明确两个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做好四有“心”人。

坚定一种信念:全心全意干工作,近三个月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奉献”二字。结合工作实际,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必须坚定一种信念,一种对工作全心全意耐心细致且善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基层司法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群众 ,在为群众办事的过程中容不得我们有丝毫大意,全心全意投入是得到群众认可的唯一方式。

明确两个重点:法律法规是依据、深入群众是关键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业务都与法律法规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要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必须对法律法规驾轻就熟,它是我们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依据。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的司法行政工作者,我的专业决定了我必须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充电,及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自身工作能力。

要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深入群众是关键。乡镇司法工作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群众中的问题必须在群众中解决,而要更好地解决群众中的问题,必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熟悉他们的生活环境,视群众为家人,把纠纷当家事。

实现三个转变:角色的转变、性格的转变、做事态度的转变 作为司法系统的一名新人,在近三个月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带着感想做事,对自己所经手的工作适时反思,及时总结,成功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对于性格的转变,对我来说是个比较困难的过程,我的性格偏内向,平时不善于跟别人进行交流,但是我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我必须多跟他人交流,为此,在工作中我努力克服性格中的这一弱点。平时我经常找机会跟乡里同事聊天、交流日常工作经验;向村里老前辈请教调解矛盾的方法、做群众工作的技巧等;我还时常找机会下队,深入群众,跟他们聊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性格上不善说话的方面有所改变,在之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善于说话、善于做事、善于处理问题的基层司法工作者。

在做事态度方面,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身上有着许多年轻人所共有的不足:易冲动、爱抱怨、做事浮躁、天马行空。而作为一名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那些不足又是我必须得克制和改掉的,为此我给自己制定了“八字”方针,也是自己的座右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作为刚进入工作的“新手”,多学多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少抱怨也是十分必要的。村里工作的人他们年龄比我大,工作阅历也比我多,对于我而言,他们就是一部珍贵的“活字典”,在他们面前低调做人是一种必须,帮他们做事我心里开心,向他们请教更使我受益匪浅。

做好四有“心”人:耐心、细心、用心、有心

待人接物要耐心。特别是在调解矛盾处理问题时,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对人多一点耐心,可以沟通的更加充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对事多一分耐心,可以尽量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不留遗憾。

对待工作要细心。司法工作接触的对象决定了我们在工作时必须要细心,如对待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时,一时的马虎大意、疏于管理可能就会成为他们二次犯罪的契机。想事要细、做事要稳,要尽力把工作做精细,因为错误往往出现在疏于对细节的把握上。

日常工作要用心。进入工作之后,听领导和同事讲的最多的就是“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我也一直坚信并努力实践着这句话。我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时一直坚持“走在先”的原则,尽量做到高于上级的期望,而不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上,这就需要用心,用心把握好每一个步骤,用心赢得服务对象的满意。

处世做事要有心。对于刚进入司法行政工作的我而言,司法的各项工作我都是第一次接触,如何做到尽快进入角色、熟悉业务?在近三个月的工作中,我不断探索。在转变自身角色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坚持“周反思、月计划、季总结”,即在每周周末对上周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对下周工作做具体调整、安排,并将反思总结的结果上墙,以示提醒;每月初对下一月的工作做一个总体安排,形成当月工作计划;每季度末对整个上季度工作进行总的反思和总结,对下季度工作做出安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累累硕果是在汗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的,坚定信仰是在不懈的努力中锤炼的。我们愿意在司法所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坚守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守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坚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悔誓言,共同谱写司法行政工作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篇2:蜕变中的感悟

---大学成长之我见

谁不想破茧成蝶,振翅于各色花朵之上,尽情地享受花蕊中的那一缕动人心魄的幽香。

谁不愿蜕变成蝶,挥翅于蔚蓝苍穹之中,自由地吮吸高空中的那一阵沁人心脾的清气。

大学正是一个蜕变的时期,在这里,每一个毛毛虫都有机会振翅飞舞,都有机会化作一只美丽的蝴蝶。当然,这个过程需要量的积累,需要时间的磨砺,需要各方面的成长,才能形成质的飞跃。

一、知识上的成长

大学作为知识积累的时期,是我们学习专业知识、决定日后我们成为何种人才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的知识面在地步步地拓展,我们的知识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尽管我现在还只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但几个月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

高等数学,更不仅是我们专业学科的基础,更教会了我如何以严密、严谨的态度对待问题;大学英语,不仅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为我打开了一扇洞察西方风情文化的窗子。物理、化学,揭开了科学界中神秘的面纱,带领我进入另一个世界;思修、马哲,点亮了人生道路上级那盏明灯,引导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可以说知识装点了我和生活。

闲来无事之时,去图书馆坐坐,那里有各方面的书刊,遨游在这样的一片知识海洋,我们可以一睹古今中外名家大师的迷人风采;可以倾听千年之外那声声铿锵的心灵对白。在那里我们可以体味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可以了解家国世事的起落沉浮。畅游其中,知识如点点繁星闪烁,真有“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之感。

回首为半年多来的学习,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增长,更带给我莫大的快乐。正如刘墉先生鼓励其女刘倚帆时所说的“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只有快乐地学习,才能真下地品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所在。

二、能力上的成长

进入大学,我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凭自己所好参加各种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就我自身而言,上学期参加了文学社开展的一次拓展训练,令我深有启发。几小时的测试,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未被发掘贩潜能,接下来几个小游戏,在带给大家快乐的同时更教会了我人如何发扬团队精神合作互助。另外,通过在学生会的工作,我渐渐学会了如何在人面前演讲,如何组织同学工作,尽管我学的并不很好,但在与过去的相比较之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学,正如老师们所说的,是个磨砺人的平台。在这里不过学习短短几人月,可是我能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提高。另外不少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勤工助学这,这不仅锻炼了同学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还是帮助同学建立正确消费观念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同学们将来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三、思想上的成长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的确,有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会思考、有思想。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可以说,在思想上的成长是最易明显的。

回想起在高三的日子,成天埋头于书本,闲暇时不过看看电视、上上网,无论是国事、家事、天下事,均不在乎。而来到大学,我渐渐地学会看看时政,关心国际、国家大事。就3.14的藏独恐怖事件而言,当不幸的消息传入校园,全国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我们是青年,有青春热血的青年,面对藏独分子的罪恶行径,面对圣火在异国所遭遇的耻辱,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感。于是不少同学打出了“反法货、反家乐福”的口号,可是许多同学没意识到,我们行为或许不会令那些诽谤者改变对中国的诬陷,或许会使一些居心不良者从中谋求私利,甚至或许会令自己陷入泥潭。面对耻辱,我们何不理性爱国,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理性思维付诸于实际行动,以大学生特有的力量,关怀我们的祖国。

当然短短的几个月的成长还不足以完全地蜕变,但我相信,只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机遇,蜕变成蝶将不是梦想。

大学是个很好的蜕变场所,在这四年学习时间里,你当然可以可以选择虚度年华,心满意足地停留在原地,作为一只平凡的毛毛虫;你更可以选择惜时用功,克服万难地冲破旧茧,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蜕变

----大学成长之我见

“阳光心态,健康成长”论文

学院:水利与建筑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 07-1班

姓名: 蔡倩雯

篇3:蜕变中的感悟

1. 听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前三年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 接受新鲜事物快、善于模仿, 但专业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 再加上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 因此在如何适应并完成常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时会碰到较多的困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看多记总能起到作用, 于是随堂听课成了我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走到哪儿听到哪儿记到哪儿, 教师们的课堂驾驭能力、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文化气息、理论功底、洞察能力、问题意识都成了我看、听、记的对象。当时我也成了最谦虚的“孩子”, 反复听老教师上课, 感叹遥不可及的同时, 更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浅薄, 但也促使我开始揣摩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体会其间的意味, 试图将其内化, 为我所用。

2. 问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股闯劲, 有一种敢于参与的精神, 教师也不能闭门造车、故步自封。为了练就教学基本功, 不知多少个傍晚, 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 面对着空无一人的桌椅, 一遍遍地操练、模拟。然而, 技能终究是外在的, 要能在活的课堂中灵活驾驭、应对自如, 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实践能力。为此, 我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习, 力求“以内养外”, 用综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另一方面虚心询问, 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怀着一份执着和坚韧, 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利用晚上、休息日亲自跑到优秀教师家中, 缠着他们帮我提意见、出主意, 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一次次备课, 一遍遍试教, 一次次修改, 我仿佛一只蚕在经历着人生的蜕变, 痛苦并快乐着!

3. 思

反思促人成长。看到有经验的教师们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我总不能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当我兴冲冲地去寻找自身价值的时候, 却发现前进的道路原来是那么的艰难。我的第一次公开活动, 《小老鼠扫落叶》, 尽管我自以为设计得周密巧妙, 但孩子们的表现全然没有生机, 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 几个孩子居然在听课老师面前你推我挤, 玩闹起来。课后的我开始迷茫起来, 难道是自己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没有把握好?还是各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或是没有掌握好关键的教学技能?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要注意些什么呢?

“没有问题, 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开始寻找自身的不足, 主动到听课老师那里, 听取他们给我的建议,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针对如何设计目标的重点, 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预设关键问题, 指导语的巧妙运用等, 寻求突破难题的出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反思已获得的教学经验, 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最多只能是肤浅的。

二含苞待放争艳时

1. 比

幼儿园教师只有“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才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更好地结合, 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深刻体会到教育的丰富性, 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深化对教学知识的认识,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可以说,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立足于教学活动, 又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在一个集体的工作中, 只有在一种你追我赶、互帮互助、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氛围里才能提高。

第一, 同课异构, 促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要改变课堂教学, 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同课异构”研究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 贴近教师教学实际, 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在工作中我发现教师对活动的分析也有不同的理念, 所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于是我找跟自己教龄相仿的教师, 一起来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首先我们确定了同一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标志》, 经历了钻研教材——独立备课——上公开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过程, 由于是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的开放活动, 因此充分发挥了教师自身的不同优势, 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也展现了几个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在评课的过程中, 大家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 分析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 更让我关注到了自身在教学目标落实方面的缺陷, 也能洞察到他人课堂的不足, 当然更多的是发现他们教学的亮点, 取长补短, 让我从“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中, 大大地提高了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第二, 一课多磨, 促完善。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探讨,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激发教师主体生长性、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作用。和老师们聚在一起时不讨论时下最热门的娱乐、服饰、购物, 而是谈谈在平衡班中, 相同活动的开展所出现的不同效果, 思考教师实施的手段和策略。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说, 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情况。

“水本无华, 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 相激而生灵光”。我们组成了一个小集体, 以“一课多磨”的形式, 凭借集体的力量,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实施, 最终落实方案, 通过我来上、大家评的方式, 在每个平衡班中都进行了活动, 第一次开放——反思修改——第二次开放——再反思再修改——第三次开放——总结反思, 从中我收获了自身课堂教学的经验, 更让我们看到了每个班孩子的不同表现, 促使我去思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集体环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智慧特长, 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 其效能是有限的, 通过这样的形式, 促使我们进行智慧碰撞、取长补短, 它还创造了分享、合作与支持的条件, 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 使大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了解自己, 分享各自的经验, 共同讨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2. 超

第一, 勇于献丑, 自由飞翔。有人说, 教师不是“教”出来的, 真正高水平的教师也是难以“培训”的, 那种脱离教师成长实际和发展需求的“被培训”“被发展”, 某种程度上不仅无助于教师的成长, 反倒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和对自主发展的干扰, 所以我们要从被动、忙碌中解放出来, 在身心自由、自主的状态中去发展, 不断拓展自己的疆界。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为之崇拜、为之模仿的人, 我们称他们为“师傅”, 有些是师徒结对的师傅, 有些虽无师傅之名, 确是我们心中期许的“重要他人”。要从他们身上获取自己成长的资源, 好学乐比, 才能“青出于蓝”。

记得一位名师说过“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 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凝练。”我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的, 给自己一点压力和动力, 主动承担、历练, 促使自己尽早成熟、更快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 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运用特长。于是当我设计好活动方案以后, 会找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 听取他们的意见, 并汲取他们的优点, 再融合自身特点, 实现超越他人的梦想。在艺术活动《水果歌》中, 我利用瓶盖、报纸做成简单的打击乐器, 让活动出现了一个个亮点;利用可操作的模拟水果娃、正确清唱哼唱、适时让位等策略, 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充分感受到了艺术活动的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 一次次地“毛遂自荐”, 一次次地跌倒爬起, 为我铺了捷径, 让我“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 立意高远, 超越自我。教师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要清楚地认识自我, 挖掘自己的优势。我充分利用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些许特长, 以此为切入点, 拿着课例去请教优秀教师, 超越自我, 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 他们也非常乐意接受, 每次都热情专注地参与, 从评课老师的评价中, 我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通过一段时间的打磨, 我在专业发展上收获颇丰, 对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活动结构的分析、与幼儿的回应互动能力、幼儿新旧经验和知识的衔接的把握等方面均有所增强。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 也会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需求, 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与整合, 构建起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成效的教育行动理论, 使自己不断地实现教学上的突破。

三瓜香蒂落寻觅时

1. 破茧而出

每个人发展到一定阶段, 都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但是在专业发展上也容易陷入瓶颈、陷入茫然当中。

为了让自己成功突破教学瓶颈, 我又回到教育实践中, 依靠自身力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将在发展期已经获得的各种经验及积累作为载体,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更新, 在与同伴的相互切磋中再次树立自信, 主要目的在于反思、梳理、总结、提高、突破。因此我也有了第二次做《春雨》语言活动的计划, 借助这个平台, 让我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 旨在探求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并让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2. 超越梦想

当我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又有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后, 虽然摆脱了教学初期的困窘状态, 但又面临着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 而且表现出一种特色不明显但各方面发展水平比较整齐均衡的混合型时期, 于是我开始冷静下来, 重新认识自己, 思考自己以后的发展。

我记得一个名师这么说过:“把所有的家常课都当成公开课”, 平时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我希望我的每一个活动都是体验式的游戏课堂, 在我的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活起来, 让每个环节都轻松、有效, 让孩子们无时无刻都能吸收有效的信息, 并使其贯穿在每一个活动当中。

我希望我的语言能更多一分智慧、灵动和诗意, 评价能真诚、大方和激励。我希望在教学中刻意牵引的痕迹渐渐淡出, 让自由对话、个性张扬、互动生成, 成为我活动的主旋律, 或许有一天我能“把每一次公开课都变成家常课”。

教师的成长不是抽象的, 而是扎根于现实生活, 与教师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的。古德森认为, “教师的行动与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 教师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 都会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动的‘影响史’, 对教师后续的检验选择与重组有无所不在的影响作用。”过程是留给自己的, 结果是留给别人的, 只有重视自身课堂成长的过程, 才能得到收获的喜悦。

摘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要着手于课堂教学, 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提升专业技能, 提高教学能力。本文将从教师课堂成长的三个不同阶段——新手期、发展期、成熟期, 阐述教师成长的经历。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教学活动,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编.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教学感悟之一个人的蜕变

他就是去年转到我校的学生,来自烟台体校,个人素质很好,但有疑问,那么好的前途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后来得知,小小年纪谈恋爱,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和社会青年鬼混,经常破坏纪律等。是被开除才到我校的。后来分班,分到我班,回想他以前的所作所为,真是有种说不出的痛!

各科成绩一般,英语最差,而我是英语老师,有种想哭的感觉!起初表现还行,可后来本性显出,一忍再忍就先做朋友吧,什么事尽力站在他的立场想,消除逆反心理,和他进行真诚沟通,可起色不大,鼓励自己要有耐心,后来了解到父母很宠惯加上自制力差,容易走歪路,通过和父母沟通,改变教育方式,他明显听话了许多,加上老师平时的鼓励和奖励,同学们越来越喜欢他,犯错误就多给他机会改正,后来他也知道脸红,而且错误立马改正,后来发现责任心还挺强,就让他主管生炉子,干得很棒,班级有苦力活他都抢着干,不怕脏和累,拔河比赛,他是我班的英雄,每次拿全年级第一,只要有点滴进步,全班同学都会给他点赞,他还是个热心肠、有爱心的人,炉盖坏了主动带回家给焊好,组织买助残卡他买得最多,这不学校组织写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比赛,同学们都推荐他,他好高兴,或许是因为好久没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对他算是最大的肯定,他在各方面表现都不赖,已经蜕变。

同事说这是我的功劳,其实不然。是他骨子里有向善东西,一个人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关键在自己。走好关键的这几步,人生将是一片坦途,他是一个聪明孩子,将来会有好的发展前途,但处在人生十字路口,也需要有人拉他一把,现在的他是一个充满阳光和朝气的学生,他的点滴进步,都令我感动和欣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教育祖国希望的光荣使命,教书育人是师者的天职,不仅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将来能光明磊落地立足社会,而且也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担,每当看到自己的一批批学子,功成名就踏上社会或者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桃李满天下的时候,内心深处充满了幸福感,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今生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真是“为生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啊”,更何况人之初性本善,老师们能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有耐心,在你的手里就可能有陈景润、华罗庚等优秀的国之栋梁。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要用爱生和对教育事业炙热的红心,微笑着、真诚着走进学生的心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收获很多一生当中最宝贵的东西,此生足矣。唯愿所有为师者桃李满园,青春永驻,荣幸成为学生记忆深处的那位“难忘恩师”!

篇5:人生感悟句子:一生都要蜕变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

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

如果没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时间没有让我忘了你,而是让我习惯了想你。

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

一世欢颜,只为你一人绽放。辗转红尘,愿与你同唱一曲地久天长。

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想得太多只会毁了你,让你陷入忐忑,让实际上本不糟糕的事情,变得糟糕。阳光这么好,何必自寻烦恼。

生命的完整,在于宽恕容忍等待与爱,如果没有这一切,拥有了所有,也是虚无。

爱我,不是因为我美好,这世间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爱我,不是因为我的智慧,这世间自有数不清的智者。爱我,只因为我是我,有一点好有一点坏有一点痴的我,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我,爱我,只因为我们相遇。--张晓风

人生并非都是选择题,而是应用题,要我们一点一滴的论证,取舍的过程,做错了也没关系。

爱你自己,意指接受现在的你。这没有例外,它是你同意要欣赏确认接受和支持此刻的你,要活在当下。许多人带着悔恨回忆过去,思考着本可以更高明的方式处理一个情况,想象只要曾做过这个或那个,会有较好结果。有些人则放眼将来,总觉现在的你似乎不够好。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你转身的一瞬,我萧条的一生,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生老病死,而是生命的旅程虽短,却充斥着永恒的孤寂。世上最痛苦的 事,不是永恒的孤寂,而是明明看见温暖与生机,我却无能为力。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我无能为力,而是当一切都触手可及,我却不愿伸出手去。

在你最冷的时候,有人不顾自己寒冷抱着你,这就是幸福。

没必要和命运争吵,顺其自然才彼此相安。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不要循规蹈矩,更不要冥顽不化,此路不通,不妨换条路试一试。

可不可以和我约定,就算忙碌,就算焦虑,也要在空闲之余说一声我想你;就算疲惫,就算郁闷,也要在临睡的时候道一声晚安;就算生气,就算吵 架,也要在第二天阳光依稀的早晨眯眼微笑;就算无趣,就算平淡,也要在黄昏的街道上坚定地握着彼此的手。我们约定,一辈子就已足够。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叶芝

我们常 关注那些脸上痛苦的人,毫不吝啬地怜悯和慷慨;而对那里心里痛苦的人,我们又会忽视甚至冷漠。这个世上最难的,不是你伸出援手,而是走进他人心里。

世界上最应该约束而又最难约束的是自己,如果你善于控制自己,那么约束别人就太容易了。

生命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没什么家庭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 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改变自己的惰性。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和荣誉。--马云

花开一春,人活一世,有许多东西你可能说不太清楚为什么与到底怎么了,人不是因为弄清了一切的奥秘与原委才生活的,人是因为询问着体察着感受着与且信且疑着才享受了生活的滋味的。不知,不尽知,有所期待,有所失望,所以一切才这样迷人。

有些苦,可以挂在脸上让人知晓;有些痛,只能埋在心底独自承受。有时,刻在心上的比写在脸上的更痛苦,因为它损伤了你的骨髓和精神。

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

现实总是有许多无奈,往往你爱的人不爱你,爱你的人你又不爱。但不管怎样,相信爱情必定存在的信念不能动摇,要相信总有一天,那个对的人会踩着七色云彩出现在你的生命中,而你要做的,就是在那一刻努力地抓住他。

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

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若此生,得不到,护不了,吾宁愿此生孤独到老。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世界不同于想象。我知道自己满身缺点和瑕疵,却仍有人愿意爱我包容我,使我更有勇气面对那些冷酷的时刻。这世界确实不同于我们的想象,我们因此学会了珍惜与感谢。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

有些东西如鸡肋,放弃了心灵反而轻松些;有些人似嚼蜡,放手了幸福反而自由些。有时到最后才发觉,勒住你的脖项,让你窒息的,原来只是你自 己。没有过不去的坎,但如果你是自己的坎,你就陷入一个人的争斗。一切都会过去,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只有善待自我,你才能和自己的灵魂合二为一。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在为另一个人等待的那刻起,她已不再真正年轻,人生开始了它的苍老。

不要去等谁,不期而遇正在路上等你。

篇6:蜕变中的感悟

月,在摸爬滚打中的我,经历了层层选拔,终于正式来到保安镇工作。在这之前,我从未到过保安镇,对它仅有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史册记载里的它。据了解,保安这个地方最早是“汉字故里”,它和“仓颉造字”颇有渊源。也许是我所学专业(美术学相关)的原因,使我对保安这个地方更加充满了好奇之心。

来此之前,我曾在西安高新工作,主要从事影视后期制作与特效合成工作,那是毕业时在学校签约的,也是我毕业之后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虽然每天都是反复不停地制图,但企业还算正规,待遇也不错。但后来考虑到父母的心愿和家庭长远问题,最后我不得不毅然决然的辞掉了那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初来镇上,我被安排在民政办坐班,因与所学专业跨度过大,每天面对形色各异的群众,竟不大太习惯这样的工作环境。但在办公室主任、同事的帮助下,和业余时间主动与有经验的老同志的学习交流中,使我对乡镇工作有了新的了解,工作也慢慢步入了正轨。我用一位基层乡镇机关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来为每一名群众解疑答惑。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给群众讲政策、解释业务流程等,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透明业务,随时监督,随时批评指正。

依然清楚的记得,在一个飘雪的傍晚,镇领导看到我刚来,房子还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就不假思索的把自己的小太阳取暖器拿给了我,还对我说:“你刚参加工作,有啥困难就说,别还不好意思,在咱们这里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有啥事相互帮忙。”对于一个刚刚走上陌生工作岗位的我来说,领导的那番话,深深的触动了我,就如那冬日的小太阳散发出的热量,温暖着我,给了我努力工作的勇气和愿望。

次年年初经济工作会上,我被调到了精准脱贫办公室,负责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洛南本地人,上学走出去,工作又回来,能帮助家乡群众脱贫致富,为家乡的群众做点事,心里满是喜悦和自豪。

这一年来,在众多的搬迁户中,有一户让我记忆尤为深刻。他就是八道河村八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满堂,其家有4口人,但仅有三间土坯茅房,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靠打零工。儿子已经成年但尚未成家,在西安当协警,勉强能够自己开销,女儿还在镇中心小学读书。每次走访到他家中,都见周满堂一筹莫展,手里紧紧的攥着一根烟头,吸了又吸,半天才会说出那句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这穷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没法过了……”然后便低头沉默不语,思绪万千。每每看到如此景象,我的心里都是一阵阵酸楚,暗自下定决心:“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领导给了我发挥自我价值的机会,我就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挣扎在生活边缘的贫困群众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一年里,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下,在镇党委、政府对移民搬迁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周满堂通过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彻底改变了人居环境,从原本来的三间土坯茅房移居到了镇元扈小区。其家4口人,按照国家易地搬迁人均不小于20平方米,不大于25平方米,人均自筹资金0.25万元,国家补助人均2.5万元的政策,分到了90平方米的房子。自此,结束了“破旧住房”和“交通不便”的生活。与此同时,周满堂还通过向镇扶贫办申请国家扶贫产业贴息贷款资金5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在村“四支力量”的帮助下,结合村“三变改革”发展食用菌袋料香菇,办起了食用菌袋料香菇大棚,解决了就业和经济问题。一年来,纯收入达50000余元。在忙的时候,还可以解决村里二三十人就业,当起了私人小老板,同时带领本村贫困户共同致富。据说,下一步,他还将扩大生产规模,把在西安务工的儿子也叫回来帮忙,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增加收入。想到了这些,周满堂便自豪地说:“我马上就可以脱贫了,这才是我想过的生活,生活有奔头了,干起活来也有劲了”。这一年来,像周满堂这样的,通过搬迁脱贫致富的不在少数,这些变化,都是我工作中最为自豪的,他们的变化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基层扶贫干部,这一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不知什么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竟悄悄地喜欢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如今,全镇的脱贫攻坚扶贫工作依然在继续,保安镇也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摸索前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挖掘仓颉造字文化,建设仓颉旅游特色小镇,是我更加坚信保安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我也会继续不惜余力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保持初参加工作的激情,为这里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者:刘伟

篇7:行走中的蜕变作文

——白落梅

缠绵的雨丝是春的情人,点点滴滴地踏过青草,掠过山林,叩开大自然的门扉。行走江南,宛如行走在一幅水墨画间,山野村庄淡妆浓抹。山前白鹭飞,流水鳜鱼肥,斜风细雨青箬笠。

凭栏依伴,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行走在这样的美景之中无疑是一种享受,如诗如画,使人流连忘返,赞叹不绝;无忧无虑,使人悠闲自得,枕稳衾温。可我不知为何总感觉心中缺了份什么,所以我决定继续行走,去填补心中的缺漏。

炎炎的夏日灼烤着大地,走到上海黄浦江畔,东方明珠塔卓然秀立于陆家嘴地区。现代化建筑楼群,与隔江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交相辉映,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东方明珠十一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球体晶莹夺目,从蔚蓝的天空串联到如茵的草地上,而两颗红宝石般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浑然一体,描绘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

望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矗立的高楼大厦,看着人们觥筹交错,行走在繁华的都市之间却不经意间迷失了自我,人生变得毫无意义。这也不是我行走的目的,所以我的脚步仍未停息。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秋风把我一路送到了北方,只见空旷的大地上伫立着一棵挺拔硕大的胡杨树,旁边有一棵已完成千年使命而折断倒下的胡杨树干。它们的身躯虽然斑斑驳驳,道道伤痕,却粗壮有力。那挺立着的胡杨树叶子,黄得干脆,黄得一尘不染,黄得光彩照人。叶子空隙间伸出许多干枯的枝条,那些枝条努力地向天空中伸展着,像要抓住什么。在干旱的季节里,它以自己强大的根系吸收着土壤的水分,然后流出红色的液体来滋养大地;在飓风狂沙侵袭的日子,它挺直傲岸身躯,钢干铁枝,抵挡着风沙的袭击,任岁月和风沙剥光了皮,掏空了心,依然倔强地、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它似乎在向人类诉说:“这领地是我的家园,我要誓死保卫它!”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我从它们身上看到了一股震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动!

这时我看见了一列整齐的士兵站立在不远方,他们的衣着如同胡杨的外皮,早已缝满了补丁;他们的皮肤如同胡杨的树干,早已留下了岁月路过时的痕迹,饱经沧桑却格外精神。他们站得那样倔强,那样笔直,与那胡杨毫无二致,一样使人敬佩和感动!看着他们,我忽然觉得心中的缺失被填满了,因而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我想也许我的脚步可以停止了,因为我行走的目的达到了。我就像在大海上漂泊了许久的货船,当初肩上包袱很重,货物很满时,我甚至一度迷失了方向。直至放下包袱卸下货物,才找到了正确停靠的码头。

这次行走使我看到了很多,也懂得了不少:游山玩水,悠闲自得固然使人向往,但缺了一份充实感;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虽让人羡慕,但自身的价值又在何处得以彰显?

篇8:PE中国:泡沫中的蜕变

如果撰写一段海外私人股权投资产业的简史,它该像翻滚过山车一样缓慢地积累势能,然后在短时间内冲下一段急坡——仿佛就要冲入地狱——不久后,再来一次。而后便是泡沫破碎,金融体系崩溃。以至于,2009年初投资业内流行着一个猜谜游戏:谁会成为下一家破产者?凯雷?KKR?甚至,权极一时的黑石?似乎,一个兴盛一时的产业即将被时代埋葬。

但在中国,正发生着一个截然不同版本的故事。2009年上半年,华尔街忐忑不安之际,中国却在接二连三发生引人瞩目的私人股权投资:中国最著名的银行家方风雷治下的厚朴基金先是以6.5亿美元接下苏格兰皇家银行减持的中国银行股票,再参与到建行高达73亿美元的股权交易中,然后它又与中粮集团作价61亿港元成为品牌受损的蒙牛乳业的最大股东;在此期间,另一桩极受瞩目的交易是美国贝恩资本以32亿港元注资资金链一度紧张的国美电器,这让另一家PE公司华平顺势退出。但这仍算不上过去半年里最惊人的交易:当TPG退出深发展,它不仅获得了115亿元现金的获利可能,还让外界看到了买家中国平安离金融控股集团之梦究竟还有多远。这一系列教益甚至让TPG、弘毅资本和联想控股携手投资于物美,以及红杉资本投资于飞鹤乳业都显得不够激动人心。

从建行到国美、蒙牛再到物美,如果说正式进入中国不足十年的PE产业与以往有何不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它正迅速介入到中国经济最主流的层面中推波助澜。据说,近期不止有一家PE公司在与中国公司探讨共赴海外展开收购的计划。

如果说在此之前,风险投资在中国扮演着主要角色,现在PE已经当之无愧地冲上了前台——如联想投资、IDG、红杉资本等此前专注于风险投资的机构亦融得了自己的成长基金,参与到其中。据咨询机构Chinaventure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21起,环比增加75.0%,投资金额为15.25亿美元,环比大幅增加276.5%。

这个金融史上最晦暗不明的时期,为何反而成为了中国PE业上台阶的时机?

这是一个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让我们从并不乐观的一面开始。

不可否认,过去的两年堪称这一代人从未遇到过的糟糕情形。而且,没有人敢低估其对经济的彻骨打击。事实上,在人们因一系列大项目而目眩神迷时,其实并非所有数字都足够让人乐观。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表示,今年第二季度,PE的募资额与去年相比下降84%,新成立基金的数量也下降58%,可见整个筹资还是步履艰难。甚至大交易的参与者之一,代表贝恩资本投资于国美的竺稼也表示,他并不认为这个行业重新热闹了起来,只是人们恰好在短时间内看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交易。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与美国用大约四年时间鼓起巨大泡沫不同,2008年之前,中国PE业仍只处于一个缓慢成长的过程中——期间的确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但经济危机的从天而降很快将泡沫点破,并由此将这个行业推入了一个新的轨道。也许多年之后人们再次回顾历史时,会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转折点。

泡沫,泡沫

到2007年,中国的投资界已经被卷入了一个庞大的泡沫。

因为之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A股涨了五倍,所有投资项目中的企业估值都由此变得玄妙。“以前用的‘可比’企业以纳斯达克为主,一般用5到7倍市盈率可以做成。后来有了A股40倍(市盈率)做基准,没有15倍预期市盈率(的价格)连谈也不用谈。”英特尔投资亚太区总监张仲回忆说。

而泡沫的另一个表现,是一些并不够好的交易反而备受追捧。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服装销售连锁公司ITAT:这家公司用了4年时间开办了超过800家连锁店,并宣称在自己创立的第三年实现10亿元的利润。这让它给自己一个惊人的1600亿港元估值,而参与其两轮投资的蓝山中国资本合伙人唐越则一度对外乐观表示,他有望在这个项目中获益达10亿美元。

但正如事后人们所看到的,这种热气球般鼓吹起来的商业模式并不可持久,到2009年3月,ITAT旗下700多家连锁店被抵押给供应商经营,公司创始人欧通国亦低调出局。

一次令人错愕的惨败?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ITAT投资案中没有受益者。明眼人不难看出,唐越及其蓝山资本已经从中得到足够多的利益:因为ITAT在短期内估值飙升,蓝山资本在其中的投资同样获得了大幅度的升值。

没有错失机会,2008年2月,资本市场仍未变色前,唐越已借此“成就”迅速为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蓝山资本融到了14.5亿美元的二期基金。这样,仅其管理费就可达3000万美元。

如果类似的事情不停衍生,中国的PE业最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幸或不幸,人们所说的“真相时刻”及时到来了:当资本市场沦陷,投资者们必须逐一去面对其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于自己的人们,所有的吹嘘和谎言在那时都异常脆弱。

分水岭

正如一切投资行为都需要谈及的一个问题:时机。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中,除了那些本就享有全球品牌、且在中国已经有所作为的基金,太早或太迟入场都会降低基金存续的可能:在2005年即入场,很可能太早以偏贵的价格耗尽弹药,而在2008年下半年才开始筹备,几乎已经没有可能融到资本。

在这些入场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的人中,方风雷无疑是最独特的一个。

这个过去十年里中国最富权势的银行家,在将高盛引入中国之后,于2007年开始勾勒自己的基金:淡马锡、高盛、壳牌退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短短半年内投给了他25亿美元的资金。而在当年年底,厚朴又与苏州工业园区银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各占50%股份的方式构建了一个50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基金,中新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不难想象,以方风雷之声望、人脉,组建一只基金并非难事,但辨证地说,也只有在2007年初资本市场仍在狂飙突进时,他才可能在六个月里获得25亿美元。

而在不久之后,他们就获得了可观的机会。

二级市场的争夺

在其他机会尚不明朗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在许多公司的股价被拦腰斩断时,二级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投资对象。

这种名为PIPE(私人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股份)的投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但在中国却并不太多:上一轮经济危机中,当新浪、搜狐和网易的股价纷纷跌破一美元,极少投资者适时买进,成为后来令人艳羡的经历。

而在这轮市场低迷中,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异常敏锐地将关注点投向于此。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是IDG在2008年底对于空中网的投资。当时,空中网刚刚经历了一轮管理层变换:创始人周云帆退出,熟悉无线互联网业务的前Tom在线CEO王雷雷买下了周的股份。但因为常年业绩平淡,空中网的股价已经跌至3美元左右。

据说,当时正在美国出差的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专程改变了行程,回到国内与王雷雷吃了一顿饭,不久之后,便以每股不足4美元的价格购得空中网大约6.7%的股权。仅半年后,空中网的业绩已经提升至13美元。即使在私募市场,想在如此短时间内获得超过两倍的回报,显然也并不容易。

价格被低估、在可见的未来内可能获得可观回报,这让许多PE不可避免地加入到这种竞争中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PE的中国投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调时期:建行、国美、蒙牛、物美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公司纷纷成为被投资对象。

但进行PIPE交易具有两重风险。根本而言,机构投资者们之所以将资金交由PE投资者管理,是为了分散自己在公开市场交易中的风险,由PE投资者们寻找那些隐藏在私人持有公司中的钻石。但PIPE交易就将双方拉到了同样的舞台上,或者说,“将鸡蛋都放到了一个篮子里”。

一个更大的挑战是,投资于一家私人持有的公司,投资者发挥作用要容易得多,但对于上市公司,一切就难得多。如果不能影响管理层,这就变成了非常被动的投资。

篇9:沉默中的蜕变

而在生物质能这个行当中,燃料乙醇又算得上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当生物质发电项目陆续上马,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与政府出台补贴政策交相辉映之时,因商业化过程中存在技术性障碍、经济性风险以及原材料“与民争粮”的桎梏,燃料乙醇被迫沉寂了多年。

而今,跨越技术性和经济性这两道鸿沟后,新一代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技术粉墨登场。与第一代燃料乙醇(粮食乙醇)相比,除了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能锦上添花,纤维素乙醇更解决了原料来源难题,其生产成本也将有更强的竞争力。

燃料乙醇递变史

作为燃料,乙醇(俗称酒精)历史悠久当仁不让。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896年,亨利·福特HenryFord便制造了第一辆使用纯乙醇作为燃料的汽车“Quadricycle”,并在其后的第12年即1908年制造了著名的T型轿车,该车实际上可使用乙醇、汽油以及用两者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燃料,是名副其实的最早的灵活燃料汽车FFC(Flex-FuelCar)。现在的美国硬地赛车也是100%使用乙醇燃料。在中国,乙醇作为车用燃料同样历史悠久:解放前,在汽油匮乏的时候,乙醇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替代品。

世界乙醇燃料行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结束以后,由于乙醇燃料的生产成本大大超出来自石油的燃料,应用大幅度下滑,直到七十年代由于OPEC石油禁运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后,以巴西、美国为首的燃料乙醇工业开始复苏,尤其是巴西开始大规模地使用乙醇作为车用燃料,并将发展燃料乙醇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在地表水中发现MTBE,而且MTBE开始被认为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地表水中潜在的致癌物,美国的一些州开始禁止使用MTBE。200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建议禁止使用MTBE。2003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康涅的格州等开始使用乙醇替代MTBE作为抗爆剂,进一步促进了乙醇的需求和生产。

同期,由于公众对空气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关注,世界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日益渐高。美国的汽油和柴油消耗占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1%,燃料乙醇作为迄今为止惟一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替代交通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再一次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2004年,美国就业机会法案推出联邦营业税减免办法,乙醇的混配可得到乙醇营业税减免。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8月签署了新的能源政策法案(EPACT05),制订了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要求使用乙醇和其它生物燃料,并且对E85加油的基础设施给予税收鼓励。从法律高度激励可更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该法案规定到2007年,美国总供给可再生燃料的供应量应达到47亿加仑/年(约1400万吨/年);到2012年应达到75亿加仑(2200万吨/年)。这几项政策的出台给美国的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燃料乙醇发展的又一次高潮。

尽管乙醇作为燃料的大发展是美国带动的,但中国同样不落其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对原油进口依赖的担心越来越深入人心,利用可再生能源又上升为国家战略。因为关系到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成为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而基本与美国在同一时期,中国开始关注燃料乙醇产业,并且中国与西方国家也是基本相同的出发点:一方面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另外一方面来探索低碳,减少污染。但在当时,中国还有一个特殊性。因为当时乙醇都是从粮食生产而来,中国通过使用燃料乙醇,增加农民收入,将农业与工业很好地衔接起来。

2000年9月,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由原国家计委为组长单位,牵头组建了原国家经贸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副组长单位以及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参加的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遵循“定点生产、定向流通”的原则按系统工程推进燃料乙醇的生产和应用。

“十五”期间,国家批准建设了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形成生产能力102万吨/年,其中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现为中粮生化肇东有限公司)10万吨/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30万吨/年、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30万吨/年和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32万吨/年。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个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此举被评价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中国也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

2006年1月,国家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颁布。《方案》决定优先发展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又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要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这是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量化目标。根据此规划,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在2010年要达到200万吨/年,到2020年将达到1000万吨/年。

跌跌撞撞的产业化

然而,发展燃料乙醇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前后,因为气候变化等种种原因,粮食价格一度飞涨,尤其是东南亚出现的粮食危机更加举世瞩目。粮价的上涨,造成了乙醇的价格飙升,更引起了大家的担心: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会不会出现问题?

据了解,除了巴西的乙醇使用甘蔗作为原料之外,世界上主要的燃料乙醇生产国,美国、中国、加拿大均使用粮食作为主要原料。美国90%以上的燃料乙醇装置都是使用玉米作为原料;加拿大主要使用玉米和小麦。中国与加拿大相同,在第一批试点的四个燃料乙醇项目中,有三个(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生化)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而河南天冠则是用小麦作为主要原料。尽管按照国家当时的规划,考虑到利用部分陈化粮,因为陈化粮每年都需要轮转,但在粮食危机的重压之下,利好已被大大削弱。

粮食乙醇的叫停,却使以纤维素乙醇(第2代乙醇)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实际上,利用纤维素来转化乙醇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1898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套纤维素乙醇生产装置,该装置以废木料为原料,稀酸水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糖发酵生产乙醇。

中国早期也进行过纤维素乙醇的生产,20世纪50年代,林业部门从前苏联引进植物纤维水解技术及设备,开展了木材稀酸、浓硫酸水解以及机械化学法水解等多种工艺研究。本世纪初以美国带动的二次乙醇燃料建设掀起高潮后,纤维素乙醇技术的开发又重新被提上紧迫的议事日程。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清楚地认识到:燃料乙醇的将来是纤维素乙醇。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发纤维素乙醇技术,采用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以及能源作物生产纤维素乙醇逐渐替代粮食乙醇。美国政府制定了专门针对纤维素乙醇的政策,并大量投入资金支持该产业的发展。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能源独立和安全法》,以立法形式规定了纤维素乙醇的使用目标,2022年可再生燃料的使用量要达到360亿加仑(1.1亿吨),其中纤维素乙醇160亿加仑(4800万吨)。

欧盟要求到2020年生物燃料要占全欧洲的运输能源的10%。同时,作为哥本哈根大会的签约方,欧洲各成员国政府也有义务实现大会提出的新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减排10%。欧洲在其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指导(renewableenergydirective,RED)中虽然没有制定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使用目标,但规定到2013年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中相比于化石燃料温室气体减排35%,2017年减排50%,2018年减排60%,并且规定生物燃料原料不能来源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地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同时要求生物燃料发展不能对环境产生新的影响。要达到这些目标,利用粮食基生物燃料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也是欧盟的必然选择。

2005年前后,全世界掀起了纤维素乙醇开发的高潮。一时间仅在美国,就有2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进行纤维素质生物材料转化的研究。美国政府2007年投资10余亿美元,其中3.75亿美元用于建立3个生物能源研究中心,吸引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相关的基础研究,另外利用3.85亿美元吸引企业参与此项产业发展,并建立6个万吨级以上的纤维素生物炼制厂建设。包括Shell,BP等在内的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公司也纷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2008年美国粮食、资源、能源法案(Food,ConservationandEnergyActof2008)中规定将提供10亿美元资助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项目,专门针对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条款,其中包括对纤维素生物燃料提供0.27美元/升的税务补贴,为生物燃料项目提供贷款等优惠政策。

2009年以来,尽管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仍宣布从经济复苏计划中追加近8000万美元用于先进生物燃料研发和产业化。

西方的其他发达国家也不甘落美国之后,加拿大提供4.3亿美元建立Next Gen Biofuel基金以促进新技术的开发。澳大利亚拿出1200万美元资助第二代生物燃料开发。欧盟在其FP7(Seventh Research Framework Programmeof Europen Commission)建立了25亿美元的专项资金以资助包括纤维素乙醇的10个第二代生物燃料项目。

福岛“核震”后的机遇

中国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也先后开始了对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的开发。产业界看到的首先是纤维素乙醇的广阔前景。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年底,燃料乙醇的生产和利用要达到200万吨,2020年要达到1000万吨。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中国还需要生产800万吨燃料乙醇。结合2007年的乙醇产业新政,这800万吨的纤维素乙醇都必须用非粮作物生产,而中国恰又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行业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可用来转化成燃料乙醇的农业废弃物可达到2亿吨,可以支持500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如此,纤维素乙醇的出现不仅对于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非常有利,对农民增收也大有裨益。

然而,行业内公认,目前生化法制备纤维素乙醇技术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瓶颈:缺乏高效的预处理技术与手段,纤维素水解酶成本偏高和有效利用C5单糖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而利用生物质合成气微生物转化制备乙醇,则存在着投资大、转化率低、反应体系传质难等问题。这些因素造成了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过高。尽管一些国家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有利于纤维素乙醇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但大多数投资者担心,仅依靠碳排放费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与石化能源乃至第一代生物乙醇相比缺乏经济竞争力,实现商业化可能遥遥无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蜕变中的感悟】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逆境中的蜕变05-05

《蜕变》04-27

蜕变作文范文05-17

美丽的蜕变04-28

成长蜕变作文05-08

青春的蜕变06-13

蜕变600字作文05-26

观蜕变有感范文05-19

蜕变满分作文范文06-01

设计传奇蜕变神话07-15

上一篇:观风海镇沙子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方案下一篇:2016-2017上学期学校环境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