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实习报告

2024-04-30

非织造实习报告(精选7篇)

篇1:非织造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一

南通丽洋新材料公司

公司产品主要有纯熔喷超细纤维过滤材料 复合纤维熔喷滤材 生态型保暖棉 口罩及呼吸器过滤材料 液体渗透阻隔性材料 吸附棉吸油棉吸液棉 擦布系列 医疗卫生材料 主要参观内容:此次主要参观了该公司的过滤材料、吸油棉的加工流程,并切身参与了部分加工过程

实习地点二

南通新绿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主要设备及其相关产品:

1、针刺类:

(1)设备:低密度针刺生产线四条;高密度针刺生产线两条;

(2)产品:土工布、脱脂棉空调被、人造革基布、汽车顶棚呢、航空阻燃毯、电热毯、工艺毡和医用吸水垫等。

2、缝编类:

(1)设备:单梳栉缝编生产线三条;双梳栉缝编生产线两条;

(2)产品:拖地布、丽新布、隔音布、床垫布等。

3、复合类:

(1)设备:海绵类复合生产线;膜类复合生产线;环保无胶复合生产线;

(2)产品:环保无胶复合鞋衬、帽衬,海绵类复合产品,PTEE膜复合过滤材料,TPU类 高、中、低透膜类复合服装材料,PVC等其他膜类复合产品。

4、热熔类:

(1)设备:热熔生产线一条;

(2)产品:服装用热熔棉、羽绒复合絮毡。

主要参观内容:主要参观了新绿叶的两条生产线,一条主要用于生产军工产品,一条主要用于生产土工布,深刻认识学习了每条设备的具体加工工艺流程 实习感想:

通过对工厂中的生产设备,生产线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等的参观,我产生了感性的认识,认知了非织造技术加工设备与方法。在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气氛中,着重认识了非织造技术的工艺流程后,我对专业的方向和就业岗位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加深了对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进行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非织造讲座中,老师带领我们先从基本概念理解非织造材料的真正含义,非织造工艺是基于缝编、机织、湿法等传统工艺,采用新生产技术,运用纤维材料,进行机械自动化生产。其基本原理是纤网准备、成网、加固及后整理,其中成网工艺包括干法、聚合物挤压和湿法三种成网方式。生产过程中纤维可作为主体材料、缠结材料、粘合材料或三者相结合的材料。同时,对于纤维的选用原则也基于以下三个标准:性能要求、工艺与设备适用性及价值,其中产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原料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对于纤网质量的评定,纤网结构其杂乱度越高则结果越紧密,并以MD:CM≈1为目标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良优化以达到最好的出产质量。同时对水刺加固纤网、纺丝成网工艺及原理做了初步的了解。此次讲座对将要去实习的南通新绿叶非织造公司的针刺的加固原理、各种针刺机构、性能、应用及工艺特点做了很好的理论铺垫。

都说理论知识是实务的基础,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一定区别的,对于非织造工艺的真正掌握是需要将理论结合于实践的。

本次实习所在的两家企业都是非织造布的加工基地,但所用工艺却存在较大差别,丽洋公司以熔喷技术为主,生产工艺以聚丙烯为原料,通过高温熔融、过滤,经喷丝孔,在高速热气流的喷吹下形成短纤维,被吸附凝聚在成网帘上,加固成网形成熔喷布,再经切片、包装的后道加工完成产品生产的整套工艺。熔喷技术的核心是改变用高温热空气带动熔体从喷空喷出的办法,而是当熔体以纤维状从喷孔中喷出时,经过冷却使纤维在低温条件下成形,具有一定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大大提高纤维的连续长度,且纤网蓬松性、外观和悬垂性好。新绿叶公司以针刺技术为主,结合多种加工工艺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线。在师傅的细致讲解下,我对该厂两条主要生产线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中,一号线以涤纶为原料,经过开松、梳理、锡林、道夫、成网、针刺等工艺流程,主要生产军工产品。二号线以丙纶为原料,经过开包机称量混合、粗开松、精开松、锡林、道夫、成网(交叉铺网)、预针刺、主针刺、热轧及切割等工艺流程,主要生产土工布、汽车顶蓬呢、擦拭布、人造革基布等填充材料。

此次的实习让我对于非织造行业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见习中我观察到非织造产业的关键在于技术,对于丽洋和新绿叶这类中小型非织造加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产线一体化,自动化,所需员工精简,成本低,产销快,产值高,同时非织造技术本身具有诸多加工优势,低污染,产品性能更加优越,无疑会成为当今世界许多材料的替代物。的确符合朝阳产业的称谓。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非织造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完善,较欧美等国家的非织造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加工设备的性能上,当然引进欧美先进的加工设备并非不可,但势必会对成本带来很大的负担,可以看出未来中国非织造市场的一个很大的空洞那就是设备的改进,当然新增能力的设备不能完全依赖设备制造厂,可以采取引进关键部件,然后根据产品要求自行改造完善。

基于对丽洋和新绿叶公司以及国内其他非织造公司的分析及非织造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目前培养的非织造人才去开拓,我认为首先应注重软技术开发、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结合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我国的国情,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达到欧美的先进水平,也绝对不应照搬他们的发展模式、照搬他们的产品。但必须迎头赶上,必须抛弃过去的跟随型、盲动性的发展模式,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努力开发自己的技术,研制适合我国的工艺与设备,中小企业即使使用较差的设备或非进口设备,同样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保持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其次是 纤维原料的开发,特别是新型化纤、超细、双组分及高性能纤维新产品的推出将为非织造布生产提供基础,由此开发出具有崭新性能或者更好地适应最终使用性能要求的非织造布新品种的重要性,注意天然纤维及废次纤维的充分开发利用,为保护我们的地球,“绿色”原料将会更受人们青睐。再次,从非织造技术本身说,应更多地应用组合技术,强调后整理,深加工的重要性,注重应用其他工业部门的新技术及物理、化学方面的新成果,摆脱其传统纺织的烙印,成为生产新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产品更多以复合材料的形态出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更加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生产实际中,为未来非织造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篇2:非织造实习报告

产品名称:环保筷袋

产品材料:经抗菌透气整理过的功能性纺粘非织造布 产品粘合方法:超声波粘合

产品用途:方便环保人士携带环保筷子 产品制作人:贾晓凡、王宝元(非织071班)

产品制作过程:用经抗菌透气整理过的功能性纺粘非织造布安设计尺寸裁剪好,然后用超声波粘合机器粘合成成品 关于产品制作的补充:

一、抗菌后整理

(1)抗菌剂是一类微生物高度敏感、少量添加到其他材料中即可产生抗菌功能的物质抗菌剂的抗菌作用效果与抗菌剂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两个层次。抑菌作用是将细菌的生命活动中的某一过程阻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而杀菌作用是把细菌杀死,降低体系中细菌绝对数量。(2)非织造布抗菌整理的原理:

1、释放机理。经抗菌整理的非织造布在一定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或湿度,会自动释放出抗菌剂,其释放量足以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2、再生模式。再生模式是在非织造布上加加一层化学整理剂,它在一定条件下不断地再生抗菌剂;

3、障碍或阻塞作用。其原理是在非织造布表面施加一层惰性的物理障碍层或涂层,防止微生物穿过织物。达到静态抑菌的效果。(3)非织造布用抗菌整理剂的基本要求:抗菌效率高、抗菌谱广、稳定性好、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相容性好。适于整理加工、价格便宜。

(4)非织造布常用抗菌剂:

1、有机抗菌剂:季铵盐抗菌剂、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双孤抗菌剂;

2、无机抗菌剂:含金属离子的无机抗菌剂、光催化无菌抗菌剂;

3、天然抗菌剂:植物提取物、壳聚糖类抗菌剂。

(5)抗菌性能评价方法与标准:抑菌环法、震荡烧瓶法、奎因法、浸渍法。

二、超声波粘合技术

1、超声波能量只是简单的机械振动能量,确切的说是在极高的振动频率下操作,超出人类正常的听觉范围。超声波粘合是把材料置于超声波发生器“号角”与滚筒之间,由于压力和振动,导致材料分子之间产生机械压力,释放出热量,使结点处材料软化、粘合。

2、超声波发生器主要部件有号角、电源、变压器。发生器把电能变成机械能,产生机械波即超声波,号角把这种超声波聚集到一个单一平面上。电源所提供的能量可使频率实现自动转换并使超声波的振幅保持恒定不变。目前所使用的两种主要的超声波发生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插入式进行单个碰撞粘合(如点粘合)或通过一个旋转滚筒对各种尺寸的纤维网进行连续粘合。当被粘合材料在滚筒上通过时,得以粘合加固,可获得花纹及文字样的各种图案。

3、用超声波粘合时,材料是从里向外熔融。因此,粘合只发生在接点处(在号角和滚筒之间)。只有一个针头那么小的面积就能产生有效的粘合而不会对周围材料产生影响。这为生产高弹、柔软、透气或高吸水的制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超声波粘合法不会消耗物质,且设计简单,易维修。

4、超声波最初用于塑料的熔接,后来在纺织工业上有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国外服装制造者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与服装工业(如裁剪与制作服装),可对织机上的合成纤维织物或非织造布进行切割或切去毛边,将纺织材料切割成带状、丝带状或其他条状产品。在非织造工业中,目前广泛用于纤维的粘合加固,手术衣、口罩的缝制,也可用于切割地毯、各种非织造布等。超声波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三、制作过程感想

篇3:非织造土工布的发展和应用

1 非织造土工布概况

土工布按其加工和生产的方法不同, 分为机织土工布、编织土工布和非织造土工布[2]。其中非织造土工布无需纺和织, 而是利用短纤维或长丝加工成为纤维网, 再经机械、热粘合或化学粘合固结而成的布状材料。

1.1 非织造土工布的发展

在土工布发展初期, 土工布产品基本上是机织型, 这种土工织物的结构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抗拉强度大, 主要用作加固建工材料。但伸长率小, 经纬纱易错动, 水平渗透性差, 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3]。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土工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机织土工布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非织造土工布是通过纤维成网和固结的方法制成, 纤维排列呈三维结构, 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力学性能等。20世纪50年代前后, 欧美国家开始将非织造布应用于土工领域, 20世纪60年代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 并自20世纪70年代后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以美国为例) , 土工布的年需求量在3.6亿m2以上, 其中非织造型土工布所占比例高达85%。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界土工布用量已超过了15亿m2, 非织造土工布占全部土工布的比例达到70%左右。到目前为止, 我国土工布的用量已超过2.5亿m2, 而非织造土工布的比重约占总量的60%。非织造土工布由于性能优异、加工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 已成为当今世界土工布发展的主要方向, 占有68%左右的市场份额。

1.2 非织造土工布的优点

与机织土工布相比, 非织造土工布能够选用不同的原料与工艺流程, 设计成具有广泛结构特征与不同性能的织物, 生产成本低, 价格便宜。其主要特点表现如下。

1.2.1 非织造土工布大多以合成纤维为原料, 其产品具

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延伸性以及耐酸碱、耐生物等化学稳定性能。

1.2.2 非织造土工布的工艺流程简单, 可以在一条连续的生产流水线上完成, 生产周期短, 生产速度高。

1.2.3 非织造土工布可以制成不同的定量和厚度, 保证了良好的膨松性和透水性。

1.2.4 非织造土工布孔隙范围大, 门幅宽。

2 非织造土工布原料的选用

土工布原料的选用要结合实际情况, 既要考虑所使用领域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要求, 又要注意产品成本。目前主要以合成纤维为主, 因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抗老化、耐腐蚀、耐酸碱等优点。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涤纶和丙纶[4]。涤纶强力高、熔点高、具有优良的韧度和蠕变特性, 尤其在抗紫外线、抗老化性能上均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丙纶耐酸碱性好、耐腐蚀、耐霉变, 不易受细菌侵蚀, 具有较好的芯吸效应, 对水的渗透性能好, 且比重轻, 价格便宜。其次是锦纶和维纶, 它们耐碱性好, 耐酸性较差, 锦纶土工布不宜用于p H<5的土壤中, 而维纶用于海岸工程, 耐海水侵蚀。

国外非织造土工布的原料, 除采用涤纶、丙纶、锦纶、维纶外, 还采用黄麻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乳酸 (PLA) 纤维。天然纤维和特种纤维也逐步进入土工领域。有研究者曾报道了天然纤维 (如黄麻、椰子壳纤维、竹浆纤维) 在路基、排水、护岸、控制土壤侵蚀等领域的不同应用[5,6]。Amit Rawal[7]等人对以黄麻和以涤纶为原料的非织造土工布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发现前者的各向异性较小, 且织物紧密。随新材料的不断开发, 非织造土工布原料的选用范围增加, 加之生产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功能型土工布展露市场, 显示出土工布发展的蓬勃生机。

3 非织造土工布的生产技术

按成网和固着方法的不同, 一般将非织造土工布的生产技术分为三大类:纺粘技术、短纤针刺技术和热熔粘合技术。每种技术各有千秋, 往往根据所选原料、制成土工布的性能和成本等不同而选用合适的生产技术。

3.1 纺粘技术

将聚合物的粒子或粉末熔融, 纺成连续的长丝束, 不规则地铺放在传送带上形成纤网, 当长丝束还未完全凝固时, 用热压罗拉加压, 或用针刺法加固, 亦或者用粘合剂粘合而形成连续均匀的土工布。这种技术工艺简单, 产量高, 生产出的土工布在同等规格条件下其抗拉强度、撕裂强度、断裂伸长以及纵横向比等性能均比短纤维针刺土工布优越很多, 适用于增强和加固等工程。但设备投资大, 不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3.2 短纤针刺技术

短纤维 (如聚丙烯、聚酰胺、聚乙烯、黄麻等) 经过开松混合、梳理成网、铺网、牵伸及针刺固结后形成成品。厚度大、密度高、结构蓬松, 吸水和透水性能好, 抗形变能力强, 尤其适合做反过滤材料。但生产工艺长, 成本稍高。这种方法加工的土工布是我国目前用量最大的非织造土工布之一。

3.3 热熔粘合技术

两种熔点不同的合成纤维或同一种纤维, 经开松、梳理、混合、铺网, 使纤网中的低熔点纤维在加热轧辊的作用下熔融粘合在一起形成成品。其关键在于热风烘燥。

3.4 复合化生产技术

随着土工布应用范围的扩大, 单一技术生产的非织造土工布已不能满足需求, 复合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土工布的使用性能, 已成为其最终产品的发展趋势。我国一般都是将非织造布和不透水膜进行复合, 国外有多种芯层复合[8]。土工膜和土工格栅是最常见的两种复合方式。土工膜多采用针刺土工布与PVC、PE以及橡胶等防渗材料通过涂层或热压复合而成, 具有水平向排水、垂直向防渗的功能。

4 非织造土工布的功能和应用

非织造土工布的用途多种多样, 其主要功能包括加强作用、隔离作用、过滤作用和排水作用[9,10]。

4.1 加强作用

非织造土工布的加强作用是利用土工布的拉伸性能改善土壤层的机械性能, 限制土工工程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 起到一定的稳定性作用。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机场等设施, 如铁路建设方面利用非织造土工布解决路基翻浆冒泥等危害, 成功率可达90%以上。

4.2 隔离作用

非织造土工布的隔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阻止不同路线或不同层次材料的彼此混合, 保持和改善两种材料的整体性和运行性能;二是阻止滤层的污染和腐蚀, 保证工程质量, 加快工程进度。主要用于堤坝、软土层上建筑公路或铁路地基等, 要求非织造土工布的孔隙率要小。

4.3 过滤作用

非织造土工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 发挥过滤作用时起着类似过滤器的功效, 能有效地截留土颗粒、细砂及小石料而滤去水流, 防止土体破坏, 保持土石工程的稳定[11]。如在河堤与护砌之间铺设土工布能阻止土壤的冲蚀, 防止河岸塌陷。若土工布放在同一土壤中, 能通过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 或加强土壤承担应力, 起到改良土壤性能的作用。

4.4 排水作用

非织造型土工布是一种良好的导水材料, 织物本身形成排水通道, 将土体结构内部多余的水分汇集在织物之内, 沿着织物缓慢的排出土体[12]。现广泛应用于土石坝排水、地下排水、路基、挡土墙及软土基础排水等方面, 要求非织造土工布具有一定的导水率、滞留泥纱和长期运行能力等。

5 结语

土工布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它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带动纺织工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给纺织工业注入新的活力。非织造土工布则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我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 各种工程的修复及巨大而广泛的新的工程建设都面临着大量土工布的需求, 非织造土工布发展势在必行。未来3~5年, 我国非织造土工织物需求的比例将由目前的55%提高至70%以上, 与世界土工织物需求发展趋势一致。目前, 我国对非织造土工布的技术应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经济合理化;机械设备加工应规范化、标准化;产品应趋向系列型、复合型、综合型发展;不断拓展非织造土工布的应用领域, 增加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参考文献

[1]杨思让, 张家铭.土工布应用技术[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1991.

[2]范晓玲, 郭秉臣.非织造土工布的开发应用[J].非织造布, 2001, (1) :37-40.

[3]李友文.欣欣向荣的非织造型土工布[J].非织造布, 2000, (1) :9-10.

[4]赵永霞.非织造土工布飞发展与应用[J].纺织导报, 2009, (3) :79-80.

[5]Lekha, K.R.Field instru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soil erosion in coir geotextile stabilised slopes-a case study[J].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04, 22:399-413.

[6]Lekha, K.R., Kavitha, V.Coir geotextile reinforcedclay dykes fordr ainage of low-lying areas[J].Geotextilesand Geomembranes, 2006, 24:38-51.

[7]Amit Rawal, Rajesh Anandjiwala.Comparative studybetween needlepunched nonwoven geotextile structuresmade from flax and polyester fibres[J].Geotextiles andGeomembranes.2007, 25:61-65.

[8]蔡永东.土工布的应用与发展[J].棉纺织技术, 1999, (7) :15-18.

[9]Iryo, T., Rowe, R.K.On the hydraulic behavior ofunsaturated nonwoven geotextiles[J].Geotextiles andGeomembrances, 2003, 21:381-404.

[10]Wu, C.-S., Hong, Y.-S., Yan, Y.-W., Chang, B.-S.Soil-nonwoven geotextile filtration behavior undercontact with drainage[J].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ces, 2006, 24 (1) :1-10.

[11]卢士艳, 王丽英.土工布的功能、性能研究及其设计[J].黑龙江纺织, 2007, (2) :27-30.

篇4:非织造实习报告

此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青岛大学、中原工学院、德州学院、嘉兴学院的101件参赛作品。

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赵向东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桂梅担任评审委员会顾问,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华荣和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钱晓明等11名专家组成的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就创新性、实用及可推广性、技术性、功能性和外观形态五项分别打分,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同时大赛还专门设立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次大赛第一名获奖作品分别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张恒、刘永胜、谢皓俊同学设计的《一种可用于高温过滤用玻璃长丝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和来自东华大学的王娅、陈晶晶、彭志鹏同学设计的《蚕丝/ ES复合面层材料》。(陆健)

金春无纺布引进高速水刺生产线

近日,安徽滁州金春无纺布有限公司向德国安德里茨集团引进了一条全新高速水刺生产线。此条生产线专用于生产低克重的卫生材料水刺布,克重从30克/平方米到80克/平方米,年产量可达17000吨。此条生产线预计将于2014年的第一季度投产。

安德里茨高速水刺生产线包括一台Jetlace 3000水刺机,脱水系统和一台Perfodry Avantage烘干机,采用安德里茨先进的非织造布技术。生产线的高质量、高产量和低能耗是安德里茨赢得此订单的关键。

篇5:织造染整实习总结

实习时间:2012-7-4—2012-7-1

4实习内容:织造与染整

实习单位:即发龙山染织厂

实习人:常美媛

实习任务:1.了解织布流程以及各工序主要目的与内容。

2.了解学习染整工艺流程,染色方法,后整理工艺。

任务达成:经过十天工厂实习,我在生产实践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下面我从织造、染整与坯布常见疵点三大方面进行总结。

一、织造

1、织造工序流程:

织造前准备流程: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结—织造

2、各工序内容目的:

①络筒

络筒是将管纱、绞纱络卷成筒的织前准备工序。

络筒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将纱线加工成容量较大、成形良好、有利于后道工序(整经、供纬、卷纬或漂染)加工。二是检查纱线条干均匀度,尽可能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杂质。为提高织物的外观质量,减少整经。浆纱。织造过程中的纱线断头,在络筒工序中对纱线上的有害粗节、细节、双纱。弱捻纱、棉结、杂质等要进行清除。

②整经

整经是将纱线从一定数量的筒子上退绕下来,按照工艺要求的整经长度及幅宽平行德卷绕成经轴供浆纱和穿结经使用。龙山染织织布厂采用的是分批整经。

③浆纱

浆纱是织造前准备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浆纱的目的是为了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

经纱在上浆过程中浆液在经纱表面被覆和向经纱内部浸透。经烘燥后,在经纱表面形成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均匀浆膜,使纱深光滑、毛羽贴伏;在纱线内部,加强了纤维之间的粘结抱合力,改善了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④穿经结

穿经结是穿经和结经的统称,是把织轴上的经纱按织物上机图的规定,依次穿过停经片、综丝和钢筘。

停经片的作用是在纱线断头时,停经片依靠自重落下,通过机械或电气装置,使织机迅速停车。

综丝主要有钢丝综和钢片综。有梭织机通常使用钢丝综,无梭织机都使用钢片综。综丝中间有综眼,纱线就穿在综眼里。综丝被挂在综框上,综框的升降带动经纱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纬纱引入梭口后,与经纱交织成织物。钢筘是由特制的直钢片排列而成,这些直钢片称筘齿,筘齿之间有间隙供经纱通过。钢筘的作用是确定经纱的分布密度和织物幅宽,打纬时把梭口里的纬纱打向织口。

⑤将经纬纱按照织物的组织规律在织机上相互交织构成织物的加工称为

织造。

即发龙山织布厂主要用的是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

二、染整

染整主要分为前处理、染色、后整理三部分

1.前处理

前处理包括烧毛、冷堆、退浆(煮漂)、丝光。

① 烧毛

将布料迅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炽热金属板,以灼除织物表面诵毛。烧毛质量评定:1级:未经烧毛

2级:长毛较少

3级:基本没有长毛

4级:仅有整齐的短毛

5级:烧毛洁净 一般要求4~5级。

② 冷准

打冷堆目的是退浆,是一种节约成本和资源的替代长车退浆,包夜后的织物只需要在水洗就可以,包夜有时候也是活的手感的一种方式。

染色面料中,薄面料不需打冷堆,直接退浆即可。

厚面料及弹力布打冷堆能使染色均匀并染透色,对于弹力布能使幅宽回缩。

③ 退浆

退浆目的:上浆后浆料透入纤维之间,部分附于经纱表面,在提高纱线性能的同时,浆料污染染整加工液阻碍纤维与染色加工料之间的化学作用,使染整加工难以进行。

常用退浆方法有碱退浆和酶退浆。

退浆率=(坯布含浆率-退浆后织物含浆率)/坯布含浆率*100%

生产中一般要求退浆率在80%以上。

煮练与漂白

色织布不用煮练和漂白,④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

丝光常用工艺参数:碱浓Be、针板幅宽、烧碱温度、淋碱温度、落布幅宽。

丝光机分为热碱丝光机和冷碱丝光机,其中热碱丝光机丝光度好,上染率差,冷碱丝光机丝光度差,上染率好。

2.染色

染色部分包括上色和固色。

① 上色

主要采用的是轧烘机,原理是两浸两轧染色法。能够通过调节压辊间压力大小调节色差。

颜色不匀或过浅,可以套色;颜色过深,经过轧蒸机去掉固色剂重染;有稍微色差可以在轧蒸机上调节;颜色差别过大,可在后整理中加涂料。

活性染料不染涤,分散染料不染棉。

轧烘机的控制重点:色差,边中差。

轧烘机质量检查:

a. 布面是否均匀?有无泳移、花色、磨毛条、卷边、折印、玷污、破边、位移、水滴、异纤、擦伤、破洞等异常现象。

b. 边中差、前后差是否可以?

c. 每500米再确定一次边中差

d. 涤棉布特别是交织布,轧烘下机要检测幅宽。

② 固色

主要用轧蒸机与焙烘机。

轧蒸机还可以剥色,有染色不合格的坯布可以在轧蒸机中经过剥色处理后重新进行染色。

常用固色剂有纯碱和元明粉。

轧蒸机的质量控制点:PH值、牢度、色差。其中PH值通过中和酸调节,牢度加皂液调节。

对于T/C坯布,需要用两浴法固色,先对士林分散染料固色(棉固色),再对活性染料固色(涤固色)。

分散染料染色需要焙烘法固色,活性染料需要用薄膜法固色。

使用轧蒸机剥色时,在固色前剥色用水,俗称水剥;在固色后用保险粉剥色。

焙烘机主要原理是高温固色。

3.后整理

后整理的工序主要有拉幅、预缩、磨毛、空柔。

① 拉幅

此工序所用机器是拉幅机,作用是定形、定幅宽。拉幅工序还可修整纬斜和纬弯。

常用烘箱温度是130℃,特殊工艺采用高温190℃。

拉幅分为干拉幅和湿拉幅。干拉幅不进行轧车,只定幅宽。湿拉幅进行轧车,上料(例如柔软剂,免烫剂,防水剂,硬挺剂等),定形,定幅宽。

常用面料温度设定,T/C荧光漂白效果 190℃

C荧光漂白效果 120℃

T/C、C 免烫90℃

T/C有色上料130℃

此工序产生的布面问题有污点和料点,可通过去污剂修理,但有的无法处理。

② 预缩

此工序所用机器是预缩机,作用是最大程度降低织物缩率,使布面光滑有光泽。可纬缩可经缩。通过橡筒和烘筒挤压使面料压缩,可达到预缩效果。预缩机也有修纬斜的作用。

此工序产生的布面问题有预缩折,可通过加大布面张力,减小压辊间的降低疵点。

③ 磨毛

磨毛机分为沙皮磨毛和炭素磨毛。沙皮磨毛的毛较长,炭素磨毛的毛较密。常见问题有毛毛条,在染色后效果明显。解决办法丝光后磨毛。

磨毛过度,进行烧毛;磨毛过轻,重磨。

④ 空柔

此工序采用的机器是空柔机。做手感处理,手感柔软,主要原理是利用空气为介质来回转动,使面料达到柔软效果。

可能出的问题是擦伤,无法修复,很少出现问题。

三、坯布常见疵点

白点、粗纱、细纱、色油纱、纬弯、断疵、密路、横档、油点、双纬、油污、破洞、紧条、散布疵点、色点、粗纱。

①纬向横条或纬档 barre mark or filling band

条纹效果在横穿织物的宽度上间隔地重复形成纬向横条或纬档,这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包括织机的机械故障和纱线在光泽、染料吸收上的改变。

②断经、断纬 broken end or end out, broken pick or missing pick 整条或部分纱线在织物中的缺漏导致织物中的空隙形成的疵点。

③横档 filling bar

横穿织物宽度的稀密不等横条称为横档。这是因在织物的某一部分采用了不同支数的纬线或在某一部分每英寸的纬纱数量不同(通常在织机停止后启动不正确)造成的。

④错经或错纬 mixed and or pick

织物中使用的纱线不同于织物其余部分所使用的纱线形成的织疵。它可能是因为支数、捻度、颜色或甚至合股根数搞错了所致。

⑤筘路 reed marks

在几根经纱之间的空隙或裂缝叫筘路。他们可能是由纱线过于紧密,或穿筘时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经纱张力造成的。

⑥粗节 slub

纱线突然变粗形成的在织疵,可能因纺纱时混入飞花或回丝造成的。⑦紧经或紧纬,松经或松纬 tight end or pick, slack end or pick 一根或多根纱线在过紧张力或过松张力下织造形成的织疵。

⑧紧边 tight selvage

经纱在织边上因异常高的张力产生一个褶裥或波浪形表面叫紧边。

⑨经向条花 warp streak

狭窄的经向条纹,这可能是由粗糙的棕丝或织机的其他部分摩擦经纱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不同染色亲和力的经纱造成的,导致纱线部分有轻微差别的颜色或光泽。

⑩综筘穿错 wrong draw or misdraw

篇6:非织造实习报告

2018织造车间挡车工的辞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您好!今天我正式向您提交我的辞职报告。之所以今天才提交我的是因为我前几天一直在犹豫。我很想找出可以让我留下来的理由!可惜-很少呀!这里的食宿还可以之外,其他的没有可以吸引我的了。除了工资低之外,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生产和管理!生产方面出现问题总是处理不了!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总是要把各级领导都要问候一遍,我不想把精力都浪费在和领导的沟通上!再有就是,我在这里工作总觉得很孤独!总觉得不是在XX县工作!而是在邢台工作!有时候还有一种被歧视或者敌视的感觉。总之心情很压抑!也许只有我自己是这种感觉,我适应不了邢台标准或者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工人。对此我感到很遗憾!我对我旷工的行为感到很抱歉!请领导按照规定给予我处罚。我的工资请按照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给予结算!对此我将非常感谢。我知道领导批准还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希望自我提交辞职报告之日起1各月内解除我与麦迪生巾被有限公司的劳动关系。此致 敬礼!

篇7:非织造产业的简介

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

程与现状

摘要: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近20年来,由于纤维、机械、化学粘合剂以及各项技术的发展,其发展更为显著。

一、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40年代初~50年代中,萌芽期。设备大多利用现成的纺织设备,或适当进行一些改造,使用天然纤维。

第二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末,商业化生产。主要采用干法技术和湿法技术,大量使用化学纤维。

第三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末,发展重要时期。聚合法挤压法成套生产线诞生。使用各种特种化纤。如低熔点纤维、热粘接纤维、双组分纤维、超细纤维等。第四阶段:90年代初~今,全球发展期。非织造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趋势加强,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加精良,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国际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1、西欧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2000年产量为102.55万t,比上年增长12.7%,按重量计,用即弃产品占64.1%,耐用型占35.9%。2000年产量按面积计为257.7亿m2,比上年增长10.8%。增加产量中,主要是水刺法非织造材料(以意大利为主)、短纤气流成网产品(以德国为主)以及揩拭布。2002年产量为120吨(3230万m2),增长率为7.8%,增长率高于北美和日本。

2、北美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2000年产量按面积计为214亿m2,其中用即弃产品占82%,耐用型占18%;按产值计为38亿USD,用即弃产品占60%,耐用型占40%;按重量计为95.28万t,用即弃产品占60%,耐用型占40%。按面积产量排序,用即弃产品中依次为卫生保健材料、抹布、医用材料、过滤材料及防护服等;耐用型产品依次为家具及寝具用、铺地材料、土工布、建筑用、电子业用、衬料、涂层及叠层材料、汽车用、鞋材及农业用等。

3、日本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2000年产量为31.41万t,比上年增长1.57%。按重量计产品排序,依次为产业用、医用卫生保健材料、家用、土工/建筑/农业、服装衬等。

4、韩国非织造材料发展情况

1999年产量为12.8万t。2000年产量为16.17万t,增长26.32%,生产线数减少23条。

(二)、我国非织造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非织造布研究和生产始于1958年,发展至2001年,生产企业已超过1000家,现有纺粘、熔喷、水刺、针刺、热粘合以及化学粘合法等各类非织造布专业生产线接近2100条,年生产能力超过130万吨,2002年非织造材料产量为63.25万吨,2003年达到83.64万吨。

中国台湾地区非织造材料产量1999年产量为12.56万t,2000年产量为11.19万t,比上年增长-10.92%,部分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2001年为10.79吨,2002年为10.77吨,比上年增长-0.18%。产量下降的原因是部分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

三、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

1、传统纺织工艺与设备复杂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人们寻找新技术。

2、纺织工业下脚料越来越多,需要利用。

3、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为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拓宽了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4、很多传统纺织品对最终应用场合,针对性差

四、非织造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国际非织造工业发展现状

现代非织造布工业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获得了飞速发展,1986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约100万吨,1995年超过200万吨,1998年已达到280万吨,非织造布卷材产值达100亿美元,复制加工后产品则达350亿美元,2001年世界非织造布产品已经达到400万吨;从1991-2001年的10年间,非织造布以吨位计年均增长率达到7.5%,以平方米计增长了8.6%。8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0年代前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仍维持在8%,未来10年的平均增长率仍将达6%。

美国、西欧和日本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代表着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主流,三者产量约占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的75%左右。近两年欧洲的发展速度较快,其2000年的产量是1999年产量的127%。亚洲、南美等地区近10年来发展速度加快,产量虽低,但增长率却高达10%-15%。

目前,非织造布应用最大的领域仍然是卫生吸收性产品,其主要增长的地区是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这几年增长最快的是揩布领域,各种性能和用途的揩布层出不穷,如欧洲2000年揩布的年增长率几乎达到50%。另外,土工布、电子电器用品、过滤材料、家具用材料等发展也很快。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这几年生产发展快于市场增长,有供过于求的趋势,产品价格下降较多。但非织造布的用途越来越广,预计今后5年的增长率不会低于前10 年,发展前景仍很乐观。

(二)、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始于六十年代中期,由上海逐步向江、浙、粤扩散,至1980年产量还不足1万吨,自八十年代起中国的非织造布工业进入持续的超常规发展,八十年代的年均增长率达19.6%,九十年代仍维持在18.8%。

迄今为止,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已拥有纺丝成网(纺粘法和熔喷法)、水刺、针刺、缝编、化学粘合、热粘合(热轧、热风粘合)、纺丝成网/熔喷/纺丝成网-SMS复合非织造布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的工艺技术结构比为:纺丝成网法17%、熔喷法1.2%、化学粘合法32%、针刺法30%、水刺法1.2%、热粘合法15.8%、湿法1.3%、缝编法1.5%。

在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中国非织造业近两年来增长最快的是水刺法、纺粘法和浆粕气流成网法等工艺,其次是针刺和热粘合法。

据统计,中国纺粘法在1999年中期的生产能力为12.35万吨,2000年达到20万吨,2001年的生产能力约在23万吨,实际生产量达到13万吨以上。其中聚酯纺粘法的能力为2.5万吨/年,产量约达1.25万吨/年;到2002年6月,其纺粘法生产能力已上升到24万吨,至今仍保持强劲增长趋势,生产量也迅速增至15万吨左右,水刺法在1997年的生产能力仅有1.8万吨,到1999年为2.5万吨,2001年达到3万吨,预计到2003年水刺法工艺生产非织造布的增长将达一个高潮,生产能力会突破7万吨。

浆粕气流成网是中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艺之一。这项工艺在90年代中期以前在中国还属空白,到2002年底中国的浆粕气流成网产品能力已经超过6万吨;针刺法一直是中国非织造布的最主要工艺之一,一直以稳定上升的趋势向前发展,生产能力从1997年的7万多吨增长到2001年的18万吨以上。

中国非织造布生产制造形成了二大基地,即辽宁地区(以纺粘法为主)和江苏地区(以干法为主)。非织造布所用的原料(切片、纤维与胶浆)出现了三大产区,即江浙地区、广东地区、辽宁地区。位于沈阳的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是中国专业从事非织造布工艺、原料及产品开发、生产线及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及工程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经1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最大、国际第三大纺粘非织造布设备制造商和工程承包商,并已经向中国国内提供了21条纺粘生产线。

五、非织造布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非织造布加工技术日臻完善是与高新技术的渗透、应用密切相关的。目前已拥有化学成布或聚合物成布的纺丝成网、短纤成网、湿法成网、针刺、缝编、热熔合、化学粘合、射流喷网等成网以及纤网固结加工技术;迭层、复合、模压、超声或高频焊接等复制加工技术。

近年来,中国的非织造布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自主开发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开发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非织造布专用原料、工艺技术装备和非织造布新产品。

六、非织造布工艺技术发展方向

各工艺之间互相渗透,向混杂化、复合化方向发展是当前非织造布技术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向。几种主要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

1.纺粘非织造布

纺粘法非织造布自50年代末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以来,尤其近20年来发展显著。美国熔纺法非织造布发展最为迅速,其产量已经超过干法非织造布,占非织造布总产量的比重达54%。欧洲非织造布目前产量已达近百万吨,所采用的技术以干法和纺粘法为主,干法产量约占49%,纺粘法占41%。

近年来纺粘法新技术向高速度、多喷丝孔、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纺粘设备制造厂发展多纺丝头设备,生产厂也在作多纺丝头改造。每条生产线带3至6排纺丝箱体,甚至带7个,单线生产能力最多的已超过2万吨/年。纺丝牵伸速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发展SMS等纺粘/熔喷复合及多模头生产线仍是纺粘技术的主流倾向。开发更细的旦数及更多的新品种。

中国的纺粘法技术起步较晚,比国际上纺粘法技术形成工业化晚约25年以上,是于1986年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生产线。到1989年全国只有3条1000吨/年的纺粘线投产,年产量仅占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3%。而近年来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和产量增长迅速,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5%。

中国非织造布的技术水平主要建立在引进设备的基础上,尤其纺粘、水刺、熔喷等生产设备表现突出。近10年国内一些单位在消化吸收国外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发了国产化生产线,近年来这些生产线在生产速度上有所提高以前需花几百万美元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1000万元左右人民币,中国纺粘设备的制造已经转向了批量生产。

2、熔喷非织造布

熔喷非织造布技术也是这几年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资料统计,1991-2001年10年中PP熔喷产品年均增长率达到13%,这是由于熔喷技术迅速发展,不但在过滤、吸油、保暖材料等领域迅速得到应用,而且在电子电气产品、吸尘器内衬、揩布等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用途。据专家预测,今后熔喷布的市场前景仍将看好。

3、水刺非织造布

2001年全球水刺布产量约25万吨,1991-2001年的10 年中年均增长率为13%。2001年全世界水刺布销售额总计约为8亿美元。该技术现正在向世界许多地区扩展。例如,在过去4年之内,中国至少安装了10条水刺布生产线。这些线全是现代化设备,且已投入运行,供应迅速发展的揩布市场、涂层/层压产品市场以及医疗用品市场。委内瑞拉与墨西哥已制造出了数台水刺布生产装置。墨西哥、阿根廷与巴西将投产或计划更多的新生产能力。

中国的水刺非织造布的研究、开发、生产已近十年,无论品种、规模、质量还是工艺技术都有显著的提高,基本上适应了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刺非织材料的应用涉及了轻工、医药卫生、电子、环保等学科领域,拉动了国内化纤和差别化纤维和天然纤维的发展。

中国于1994年安装了第一条水刺非织造生产线,并开始商业化生产,1999年开始拥有自主产权的水刺非织造设备并开始商业化生产。

水刺非织造布是目前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工艺,这类产品已成功地打入到合成革基布、家用和工业揩布以及医疗用品市场中,并不断扩大其份额,医疗卫生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国外。同时这些企业一直在致力于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不断推出拒水布、抗菌布、超细麂皮革基布、印花装饰布等,把产品逐步向产业用、装饰用和服装用市场拓展。一些针刺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开发国际市场需求的汽车装饰材料、特种过滤材料、圣诞绒和玩具呢等,还有的企业不断改造和革新,制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超细合成革,其性能和外观均接近真皮的效果;在服装衬布领域,一些企业已开始自行着手组建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一条龙配套的服装辅料集团,以品牌优势迎接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七、非织造布原料的发展趋势

现代非织造布工业的崛起得益于石油化工以及合成纤维材料的发展。纤维行业是非织造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形形色色纤维的出现,产生了多种新型非织造布原料,这些原料使用在各种非织造布加工技术上,生产出了性能迥异、丰富多彩的非织造布产品,特别是各种高性能的产业用非织造布产品。

1、纤维原料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

2、在非织造布生产领域产生了各种新型非织造布原料

2.1 高性能纤维的应用

高性能化学纤维一般具有高强力、高模量,有的还有特别高的耐高温性能,将其制成复合材料后既可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和汽车工业的耐热部件,也可作为具有特殊用途的产业用品和日用品。其中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这类纤维在生产中应用最广的高性能纤维,近年其生产技术已移植到纺丝成网法中。

2.2、复合纤维技术在非织造布加工技术中的应用

2.3、特殊功能性纤维技术在非织造布加工中的应用

功能性纤维就是通过添加某些特殊材料、开发新的聚合物或采用新的纺丝技术等方法,使纤维具有如导电、阻燃、抗辐射、抗紫外线、杀菌、吸水吸湿等特殊功能。功能性纤维已经在非织造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采用硼和锂化合物粉末与聚乙烯或聚丙烯共混纺丝制成的非织造布,可用于生产防辐射的工作服,或用于原子能反应堆周围的工作人员一次性使用的工作服。

2.4 新型环保纤维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如:聚乳酸纤维、甲壳素纤维。

七、结束语

未来中国非织造布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巨大的发展机遇,唯有及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速中国非织造布生产技术进步的步伐,才能保证中国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中石油九项原则下一篇:乡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