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室与多部门协调机制

2024-04-13

病案室与多部门协调机制(精选4篇)

篇1:病案室与多部门协调机制

****人民医院

病案室与多部门协调机制

为促进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解决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临床检验科、影像学科、信息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专家组成员,解决电子病历系统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需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的工作。1.由主任委员主持会议,如主任委员不能参会,可由主任委员指定副主任委员主持,会前各副主任委员根据所在医院分管的工作范围,布置安排相应委员收集资料,归纳分析后做出议题。2.参会委员尽可能全部参加,部分议题范围确实局限,可按相关成员选择参会人员。

3.医务科负责审核通过各科临床所需的各种记录模版、标准医嘱套餐,定期检查病历模版使用情况,分析统计电子病历的质控指标,临床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的原因及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质控临床病案的质量。

4.护理部负责审核通过各科护理表单、三级表单、告知表单,定期检查、质控各科临床电子病历的质量。

5.临床检验科、影像学科确保临床临床上完成的各项检查在电子病历中能及时看到结果,并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整改。

6.信息科负责对完成的临床电子病历进行收集、整理、存档,并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信息维护,优化系统。

7.凡电子病历执行中遇到需多学科协调的问题,报请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院办公会形成决议后执行,由医务部、护理部具体安排落实,各部门服从安排完成协调。

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务科

篇2:病案室与多部门协调机制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处方管理办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整医院药品收入结构,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用药机制,指导临床用药,增强与临床工作的互动,及

时反馈临床药物功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和药物安全

有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药剂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制度。

一、药剂科每月到临床各科室至少一次,征求临床科室用药需求

及对药剂科工作改进的意见。

二、药剂科每月组织一次到临床各科室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麻醉

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等的使用、管理及药品的有效欺、存放是否符合规定等。

三、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整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四、临床药师与科室沟通内容:

1、对不合理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

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2、合理用药方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病人

药物使用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分析中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及时与临

床医师及科主任沟通、整改。

3、临床科室需要药物咨询服务等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沟通方式:

1、与各科室主任面对面沟通;

2、与临床各科室医生面对面沟通;

3、与各科护士长面对面沟通;

4、与个别护士和患者面对面沟通。

六、沟通原则:

篇3:病案室与多部门协调机制

一、行政管理协同机制不完善

对物业管理种种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往往需要规土、房管、城管、公安和工商等众多职能部门以及各街道(镇)和村(居)组织的协调配合。但由于各部门、各组织职责交叉,部分区(县)在执法过程中相互推诿,效果不够理想。

在小区管理中,物业企业是为业主提供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公用部分管理服务的市场主体,有些政府部门却把很多社会管理的责任强加在物业企业身上,对其指导少、批评多、要求高。有些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委会在业主委员会组建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组建工作中众多要求、过程和环节缺少基层群众工作组织适时引领等不足之处,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难以平衡。

目前,仍有一些部门的行政管理止步于小区之外,综合管理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尤其是违法搭建、“群租”、“居改非”等难点问题只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将矛盾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彻底化解。

以“居改非”为例,“居改非”审批和相关经营证照审批分属规划、工商、劳动、卫生、公安等部门,但是,由于管理衔接不够,对擅自“居改非”执法没有形成合力,难以从源头上予以控制。另外,执法成本较高,违法成本较低,流动性大,取缔后的“回潮率”较高。

对违法建筑的管理同样涉及多部门和组织,然而目前大量存在的现实情况是,各职能部门在社区层面的协同机制尚未能有效运作,基层管理力量难以整合。有的部门只审批不进行事后监管,有的执法部门又由于从审批部门那里得不到任何信息资料而无法实施有效监管,而有的部门根本不与综合执法部门配合,造成工作脱节,各自为阵,协同作战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给违法搭建行为留下了大量的管理真空区。

二、健全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1.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条块结合的协作机制

物业纠纷的综合性较强,除涉及到房管、规划、市政、城管、工商、公安、环卫、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外,还与属地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以及居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相关。上海市已于2011年4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结合总结近两年的实践经验,应进一步明晰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物业管理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基层力量建设,夯实物业管理工作基础,既为依法处理物业事务提供职能保障,又有利于从源头上避免因公权力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的矛盾。

一是依法理顺“条与条”间的差别管理权限、构建有效联动的工作机制。针对经常发生的用水、用电、用气物业服务纠纷,依法明确市政公共服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与房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公用设施产权界定清晰、物业纠纷预防到位、部门间沟通高效、依法稳妥处置的良性局面。

二是依法加强“条块结合”的沟通、协调,落实既分工明确又配合顺畅的职责权限。建议上海市房管局加强与区(县)政府、区(县)房管局,与街镇之间的沟通、协调力度,明确各方对住宅物业工作的监督、指导与管理的分工、协作内容与方式。

三是工作层面上进一步发挥“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综合优势,及时、妥善地化解物业矛盾。建议区(县)房管部门、街镇、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之间要在工作层面上形成有效的属地协调与管理机制,加大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的指导、监督力度。建议居民委员会,在街镇和区(县)房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居民区内的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及社区民间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引导业主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增强自治功能、化解自我管理中的矛盾。

2.明确具体主管部门,健全联动执法机制

一是在治理“群租”的工作中,由市政府明确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赋予具体的执法权,建立专业的执法队伍、执法力量,使规范和治理“群租”问题既有法律法规支撑,又有具体的主管部门,还有专业的执法力量。特别要防止以“属地管理”为名推诿、失职和不作为,严肃查处失职行为。规范和治理“群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履行职责。

二是在整治“居改非”问题上,主要责任部门在区(县)房管部门,但单靠区房管主管部门显然力量比较单薄,而且工商、规划等部门又是平级部门,再加上职责互相交叉,响应速度显然不够,有时还会出现互相推诿现象,所以建议各区(县)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层面组建联合执法小组,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区领导统一指挥,明确房管、规划、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做到对物业及时报告发现的“居改非”行为及时查处。

三是在整治违法建筑中,进一步加强市、区(县)政府对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专项工作经费、专门执法装备和专有工作场所,实现“拆违办”实体运作。明确街道(镇)为区域内违法建筑整治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违法建筑的日常巡查、发现和举报;负责拆违中帮困安置、居民就业、矛盾化解、宣传教育等托底工作;负责重点、难点拆违案件联动整治的牵头协调工作。建议各区(县)政府逐步建立拆违工作“联网、联勤、联审、联动”四联机制。建立拆违工作信息平台,在违法建筑查处过程中,与相关协同配合部门进行及时、准确的沟通,实现平台联网。落实规土、房管、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派驻专职人员充实各区(县)“拆违办”,进行合署办公,实现部门联勤。区(县)“拆违办”应介入工商、环保、消防、卫生、文化、烟草、食品药品监督等管理部门审核(验收)环节,对利用违法建筑从事经营活动的,不予办理相关经营证照,实现证照联审。对正在搭建的违法建筑,由三大主体同时到场,进行现场认定、取证并发出“当场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进行快速处置,实现执法联动。

3.整合管理模式,完善物业纠纷处理机制

一是整合纠纷来源渠道,提高处理效率。当前,市房屋局收到的物业纠纷主要通过信访、962121物业服务热线、媒体等不同途径反映。三者并行处置的模式,极可能造成处理程序上的重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三种纠纷来源途径进行整合,共享不同渠道信息,建立统一的处理平台,即:收到通过信访、962121热线、媒体不同途径反映的物业纠纷后,由统一的处理平台合并派单、处置、回访、督办、统计,再分别反馈,以减少重复处理,达到行业监督和行政监督效果。

二是坚持分类处理,充分发挥962121热线的快速服务与处置作用。应发挥行政程序、司法程序等的优势,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厘清物业信访事项的受理范围。对物业服务类事项纳入962121热线平台处理程序,按照快速处置原则进行办理,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对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中产生的民事争议,协调不成,通过协商、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对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的行为,通过行政处罚或刑事程序处理。

篇4: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

为简化患者办理出入院及转科、转院手续,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我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解决患者留观、出入院、转科转院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保证相关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参与协调的主要部门:医教部、护理部及财务部下属各部门。

一、具体协调机制如下:

1.因病情需要收治入院的病人,如遇收入某科有困难,且病情危急一时不能确诊,急诊科室医师或值班医师经请示医教部或夜间总值班同意后,有权根据病情决定收治有关科室,各科不得拒收,凡拒收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由拒收科室和当事人承担责任。

2.如遇大批抢救病员住院,需各科室立即准备应急床位进行收治,如所收治的科室还存在问题时,由医教部、护理部组织协调安排。

3.科室如遇病情危重病人,而急救室床位已满时,首先由科室向急救室内病情较稳定的患者进行协商,待患者同意后,可将危重患者转至急救室,若科室无法自行调整,应及时报告医教部、护理部协调相关科室解决。

4.因某种原因致患者入院证入住科室填写错误时,由误收科室联系应收科室及出入院办理处,将病人转至应收科室,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若应收科室拒收病人,应报告医教部协调解决。

5.患者因病情需要转住其他科室时,转出科室应按相关要求协助病人办理转科手续,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若转入科室拒收病人,应及时报告医教部、护理部协调处理。

6.患者因特殊情况需夜间办理出院时,临床科室应电话通知收费室(值班电话71421958)、医保办公室(值班电话71427775)等相关部门,及时为患者办理出院,若因出院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患者经济损失,应由相关科室或部门承担责任。

二、协调形式与方法:

1.凡由医教部做出的裁决,相关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执行,不得相互推诿。

2.医教部、护理部及财务部下属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相关服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与反馈。

上一篇:线下旅游创新创业计划书下一篇:损失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