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综述

2024-04-30

雾霾综述(共10篇)

篇1:雾霾综述

雾霾综述

一、我国背景与现状

中国过去 20 多年的快速工业化,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极大地增加了对化石类能源的消耗。巨量的能源消耗及其伴随着的污染物排放,给中国大气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中国部分地区的污染排放,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环境所能承载的上限。与此同时,大气污染防治与环境执法监管的力度,却远远落后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增加速度。[1] 目前,我国空气污染已由传统的总悬浮颗粒物及可吸入颗粒物转向由PM2.5和污染气体(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的跨区域性、复合型污染。并且,我国已成为全球PM2.5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以京津冀、长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关中地区、中原地区等为我国PM2.5污染的重灾区(VanDonkelaar A et al.,2010)。[2]

二、成分与成因

雾是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霾则是因为空气中大量的极细微的灰尘、细沙、细菌、病毒颗粒物等悬浮在空中。雾和霾不同,但一般并用。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等。[3] 其中,雾霾的主要成分PM2.5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主要由火山喷发、海浪泡沫、沙尘暴、地面扬尘、生物质燃烧(如森林大火)和植物排放等自然原因产生。人为源主要是工业及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产生的,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家庭柴薪燃烧、工厂排放、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2] 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成因有: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增多、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空中悬浮颗粒的增多。同时,由于高楼林立导致静风现象更明显,城市温室效应导致逆温现象更易出现,工业发达、机动车数量庞大导致污染物来源更多,所以大城市更容易出现雾霾天气。[3]

三、危害

(一)对人体的危害

雾霾天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会对我们的呼吸系统造成强烈的刺激,容易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反复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若雾霾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物理物质和化学颗粒附着在人的眼睛黏膜上,则可能引起角膜炎、结膜炎,或者加重患者角膜炎、结膜炎的病情。

雾霾中的污染物随着人体呼吸进入人的身体中,这些污染物附着在血管内壁上时会导致血流变缓,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影响心脑供血,引起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甚至导致原有的心脑血管病病情复发或恶化。

长期的雾霾天容易诱发人们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对于肺功能低下的儿童、老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而言,雾霾带来的伤害则更大。[3]

(二)对文物的危害

研究证明,源于室外大气渗入和室内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的PM2.5颗粒能够影响文物保存,会对文物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在我国重霾持续频发、大气污染受到广泛关注的状况下,文物部门更需要警惕在文物保存微环境下PM2.5对文物的潜在危害。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仅强调文物的展陈效果,较少关注文物保存环境,尤其是PM2.5的综合性监测、理化特征以及危害分析。长此以往,不当的保存微环境不仅不能满足文物安全保存的要求,还会加剧文物的风化和破坏。[2]

(三)对酸雨的影响

颗粒物酸碱性和对酸的缓冲能力对降水化学有重要作用。PM2.5影响降水的酸化程度,不仅有颗粒物中H+的贡献,而且颗粒物进入降水会溶解产生碳酸盐等弱酸根离子,导致pH值降低。PM2.5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可能促进降水的酸化,影响植物生长、地表水酸化、水生生态结构以及人体健康等。[2]

四、自我保护

雾霾对人体的侵害主要是在户外,所以出行最有效的防护用具就是口罩。选择口罩时要科学理性,不要相信商品上的伪科学元素,并在选购时注意包装及产品本身上是否标有明确的且认可的口罩执行标准,如“N95”“KN95”“FFP1”,因为雾霾的所有成分都属于非油性颗粒物,因此这类口罩才有效;在佩戴口罩时要注意佩戴方法,否则不仅易导致口罩防尘效果差,还容易出现气闷、眩晕等问题;佩戴一段时间后,要根据指导说明及时更换口罩,才能保证自己的呼吸质量;同时,必须注意,佩戴防尘口罩的时间不宜过长,到室内应及时取下,如有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情况发生,也应及时摘下防尘口罩,并将自己的症状及时告诉身边的人。

雾霾天,呼吸道疾病患者、儿童、体弱的老年人和孕妇最好不要外出。如果在雾霾天需要外出,应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晨练晚练的时间和大型车辆解禁的时间也不宜外出。雾霾天里,正午12—13点,下午15—16点是最适合出行的。这两个时间段里的空气质量相对于其他时间段要好,PM2.5的值也相对比较低。其次,晚间21—22点这个时间段也是比较适合外出的。

空气净化器有多种类型,在选购时要从个人家居环境和经济情况入手,以便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空气净化器。正确地使用空气净化器非常重要,要注意定时清洗空气净化器、正确摆放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要靠墙壁或家具摆放,最好在房屋中间,或在使用时离开墙壁1米以上的距离。不管是什么类别的空气净化器,在使用的时候都要远离人,避免风口正对着人)、安全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儿童触电事件,臭氧消毒净化器不要在有人的房间里开启,活性炭滤芯和高效过滤型的净化器在使用时要远离火源)。

在室内摆放住屋盆栽也可以净化家居空气,提高呼吸质量。吊兰、虎尾兰、芦荟、绿萝、月季等就是净化家居空气效率最高的室内植物。但夜来香、接骨木、夹竹桃、紫荆花、花叶万年青等就不适宜种在室内。[3]

五、国外重污染事件

(一)伦敦烟雾事件

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燃料大量使用,排放的烟尘与雾混合形成典型的燃煤型烟雾。自1850年后的大约一百年间,伦敦发生了约10次大规模的烟雾事件,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年,伦敦位于伦敦盆地底部,面向北海,海风带来的湿气经常造成大雾。1952年12月5日到10日,高气压团覆盖英国全境,寒冷和大雾大范围发生。由于气象原因,大量取暖、热电站和内燃机排放的污染物无法扩散,形成pH值约为2的强酸性浓雾。烟雾期间死亡4000余人,其后数周内又有8000余人死亡。当时仅知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为致死的污染源。[2]

(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0世纪30年代,洛杉矶的石油工业大幅发展,也成为飞机制造和其他军事工业的重镇。适宜的气候和发达的工业吸引了大量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开发进程不断加快。高速公路网的建立和公共交通的投资建设不足使私人汽车的使用更为广泛。洛杉矶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有汽车2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导致空气中烃类化合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等污染物大量增加。地形和气候原因导致污染物在逆温层下积累,难以消除。

最初认为二氧化硫是光化学烟雾的成因,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后效果不明显。20世纪50年代初,Arie Haggen Smit研究认为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来源。[2]

六、污染防治

重污染事件防治应从几个方面同时入手:加大重污染事件形成机理研究力度、建立预报预警平台、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和长期控制策略。

理解重污染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对重污染事件预警和治理至关重要。应提倡多学科背景下的交叉研究,注重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为尽快阐明其机制服务。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排放源调查和污染监测工作,选用合适的模式补充,建立重污染预报预警平台。基于该平台对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浓度水平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实现重污染事件的来源解析,并根据其结果制定相应方案。

我国重污染现状多表现为跨区域污染,针对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以及应急控制应该以区域预报为基点实现跨区联动。建立部门间气象条件与空气质量会商机制,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严重空气污染,应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启动应急预案,采用人工手段干预天气。

长期来看,从根源上控制颗粒物污染,防治重污染事件的发生的本质是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减排,其有效手段包括:优化能源消耗结构;裁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推动环保科技发展;培养公众的绿色环保观念,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同时,从立法层面上应尽快出台相关法案,使环保工作做到有法可依。[2]

七、总结

空气污染问题近年已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为空气质量出了问题,所有人都将为之付出代价。在环境已经恶化的情况下,直面问题并积极应对才是正道。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油品质量„„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多,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环保事业尽力: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避免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如燃烧秫秸杆等)„„空气问题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不得不重视。

成渝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空气污染相对也比较严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统计科学中心发布的《空气质量评估报告

(二):中国五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之统计学分析》表明,北京和成都是空气质量最差的两个城市,身处成都的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对抗雾霾的行动中去。

八、参考资料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统计科学中心。《空气质量评估报告

(二):中国五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之统计学分析》 [2]曹军骥等。《PM2.5与环境》 [3]李祥文。《雾霾防护手册》

篇2:雾霾综述

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但是,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雾霾治理手段研究作简单评述。

一、雾霾现状分析

(一)雾霾及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 PM2.5(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二)雾霾危害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 100 天以上,PM2.5 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 2-4 倍。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1/4,受影响人口约 6 亿人。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雾 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

二、雾霾治理

总结国外大城市的治理经验,不外乎几种手段:一是政治手段,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二是法律手段,通过严格监管强制督促实施环保方案;三是经济手段,如通过排污权交易或者实施相应的财税政策节能减排;四是环境手段,如搞绿化,多种树。

(一)雾霾政治手段治理

2013年1月份以来的雾霾天气引发了政府及社会对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及传统GDP核算的反思。谢琴(2013)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绿色GDP核算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并分析了实施绿色GDP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实施的难点。张婵娟,程晓军(2013)研究认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是形成雾霾天气的第二大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机动车尾气防治措施。叔平(2013)研究认为,控制雾霾的根本途径是改变经济和能源结构、改善城市规划布局、减少污染排放。必须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科学探索新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从当前看,城市排放已经到了临界点,我们应该从“车”做起,将人类的排放降到最低。崔磊(2013)提出雾霾成因,除了重工业生产污染和监管监督不力外,大型城市的机动 车尾气污染亦是主要元凶之一。对于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简单地控制汽车发牌数量无法根治顽症,对刚性需求进行粗放式“一刀切”亦无法体现政策制定的人性化和合理性。所以在调控汽车牌照发放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之外,发展低污染乃至无污染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城市管理者、科技界和工商界的共识。

(二)雾霾法律手段治理

1956年英国出台了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城镇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等。发达

国家通过法律手段治理雾霾的经验值得借鉴。在雾霾的法律治理方面,有如下代表性文献:陈静静(2013)对雾霾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对雾霾等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防治雾霾的合理化建议。王春燕(2013)介绍了雾霾的概念,分析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消除雾霾应采取的措施。国家应颁布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完善执法制度,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管理和监督;扩大环保法的宣传,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政府责任;加强城市卫生保洁工作;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加快油品升级速度,大力开发清洁能源。田红星(2013)研究认为治不胜治的雾霾,促使环境法实现由问题驱动型到预防回应型的转向。问题驱动型环境法重视末端管制的命令控制性管理手段,仅限于在“反应性”或“善后型”的应对中运行环境法律保障规则,显然已不能充分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问题驱动型环境法需要进行反思与重构,实现向预防回应型环境法的转变。

(三)雾霾经济手段治理

王旭光(2013)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认为雾霾治理需要长远规划,并充分利用各种雾霾相关数据,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刘子溪(2013)主要探讨雾霾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局面。研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治理雾霾的对策:一是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发展使用新能源;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四是严格规范工业项目审批和督查,推进节能减排;五是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

胡名威(2013)研究认为中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发展中建筑工地的大量扬尘是造成雾霾现象日趋严重的经济学原因。雾霾诱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负效应,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加以治理。廖祺(2013)研究认为要想治理空气污染,必须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为此,我国需要将经济发展重点从能源密集型产业向更节能的高技术服务行业转变,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韩文科等(2013)研究认为目前一些城市出现的大面积雾霾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长期不合理、机动车排放控制不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以及城市周边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下一步我国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城市能源的清洁化率,通过发展公共交通、提升油品质量等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联防联控措施也必不可少。

燕一松(2013)研究认为降低煤碳利用比例,加快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步伐,已成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而雾霾已成为这种结构调整的“催促鞭”。阮晓东(2013)研究认为我国的油品质量低下与目前的大气污染直接相关,特别是其中的硫元素较高。因此要有效治理雾霾,就要提升油品质量。而林伯强(2013)认为有效缓解雾霾的途径并非在石油产品质量改善上,而是应彻底改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现在看来,水电受到潜能限制,清洁能源如风电太阳能是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基数太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对改变能源结构起很大作用。核电是一个可以大规模替代煤炭的能源品种,没有核电的中国清洁发展是很难想象的。作为排放量很少的天然气近几年可以替代 3 个百分点的煤炭,如果非常规天然气,如煤层气和页岩气有较大的突破,会给我们优化能源结构带来预想不到的好处。陈丹江(2013)提出了治理中国煤都雾霾的三剂药方:一是发展煤化工业,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二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三是用新装备生产焦化产品。

贾康(2013)认为经济发展是造成雾霾的要因,治理雾霾需要运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改革、财政支出与补贴等措施共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褚兵(2013)认为为了治理雾霾,国内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应该针对性的有增有减的来实施调控,从而达到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国人幸福指数的目的。

从以上评述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雾霾治理的研究,大多是从政治手段治理,经济手段治理和法律手段治理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其中,经济手段治理中,又多是从能源结构改善,财税政策等方面展开,政治手段又多是从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展开;大多研究仅仅限于泛泛而谈,实证研究尚未展开,方法多是进行理论分析,数量分析尚不足。这些都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谢琴.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绿色GDP的实施[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3,27(2):49-51.[2]张婵娟,程晓军.强化机动车辆管理,推进大气雾霾治理[J]科技信息,2013,(19):440-441.[3]叔平.应对雾霾,从“车”做起[J].上海质量,2013,(2):42-43.

[4]崔磊.驶出雾霾:新能源汽车发展任重道远[J].上海信息化,2013,(4):10-15.

[5]陈静静.雾霾防治法律问题探究[J].法制与经济,2013,(8):45-46.

[6]王春燕.雾霾天气引发的法律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3,(10):87-93.

[7]田红星.治不胜治的雾霾:问题驱动型到预防回应型环境法的反思[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10):87-93.

[8]王旭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8):24-25.[9]刘子溪.探究雾霾污染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9):122-12

[10]胡名威.雾霾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3-15

[11]廖祺.雾霾天气引发有关新能源产业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3,(9):55-57.

[12]韩文科 朱松丽 高 翔 姜克隽.从大面积雾霾看改善城市能源环境的紧迫性[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4):27-29.

[13]燕一松.雾霾已成能源结构调整的“催促鞭”[J]中国石油企业,2013,Z(1):36-37.[14]阮晓东.雾霾连连,油品提升难在哪?[J].新经济导刊,2013,(4):50-53.

[15]林伯强.能源结构不变,雾霾会再现[J].综合运输,2013,(2):42.

[16]陈丹江.综合利用发展煤化工—驱散中国煤都的雾霾[J].中国石油与化工,2013,(10):29-31.

篇3:雾霾综述

关键词:雾霾,驾驶员特性,行车安全,预防对策

1 雾霾特性

1.1 雾霾的定义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 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 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粒子尺度比较小, 大小为0.001~10.000μm, 平均直径为1~2μm, 且分布较为均匀, 由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造成能见度恶化, 降低空气透明度。

1.2 雾霾的分级

雾霾等级分为四种, 分别为轻微、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 能见度大于5公里且小于10公里;

中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 能见度大于2公里且小于等于5公里;PM2.5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重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 且能见度小于等于2公里。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1.3 雾霾特点分析

(1) 随机性与突发性

雾霾具有随机性与突发性, 其出现往往比较突然, 周围环境能见度急剧下降, 造成驾驶员缺乏适应时间, 从而心理紧张, 疲劳程度增加, 当心理阀值达到一定程度时易导致交通事故。

(2) 区域性

雾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由于雾霾的形成与周围环境有较大联系, 其区域环境变化影响着雾霾的等级, 轻度雾霾对司机可视前方距离影响较小, 重度雾霾严重影响驾驶员对前方距离的预测。

2 雾霾条件下行车安全分析

2.1 交通事故率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 在我国, 雾霾天气下发生交通事故率与死亡率最高, 而且雾霾天气下事故处理时间较长, 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干扰较为严重, 在主要恶劣天气中雾霾对驾驶员的影响最大。

2.2 交通流参数分析

1.行车速度

行车速度往往被作为反应城市道路交通流特征的参数之一, 雾霾天气下, 能见度低, 道路表面潮湿黏滑, 尤其在冬天天气气温较低时, 易形成冰面, 使得路面附着系数降低, 驾驶员为保障自身安全, 往往采取减速措施, 从而引起车速的变化。

2.车头时距

车头时距被作为城市交通流特征的另一参数, 研究发现雾霾条件下与正常条件下车头时距相比, 雾霾天气下的车头时距高于正常天气, 驾驶员由于感知功能受到影响, 不能对前方车辆的行驶状态和安全间距进行准确判断, 期望行驶安全距离增大。

3 驾驶员心理特性

(1) 驾驶行为不同

多血质与胆汁质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反应迅速, 对外界信息判断更准确, 看到前方车辆减速时会迅速采取制动措施, 减少车辆制动时间, 行车安全所需距离缩短。黏液质与抑郁质驾驶员动作比较迟缓, 行车时往往表较谨慎, 制动时所需安全距离较大。

(2) 行驶速度不同

胆汁质的人喜欢挑战自我, 反应迅速, 耐心较差, 这类性格的驾驶员往往略高于平均车速, 容易超车。与胆汁质相比, 多血质的驾驶员会更加注意外界环境, 对信息作出判断, 在选择速度前有所准备。粘液质与抑郁质驾驶员都会选择降低自身速度, 注重交通规章制度。

4 驾驶员生理特性

4.1 疲劳程度

驾驶疲劳是驾驶员连续行车所产生的感知、判断及操作能力下降的现象, 驾驶员疲劳容易导致错误的驾驶行为。据统计, 40%~7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疲劳有关, 由相关数据发现, 其反应时间随着疲劳程度增加逐渐增加, 在驾驶过程中, 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对信息处理有着重要作用, 雾霾天气下行驶需要根据外界环境变化不断对车进行加、减速等操控, 注意力高度集中, 视觉与大脑容易疲劳, 从而使反应时间增加, 易发生交通事故。

4.2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的生理机能开始下降, 通过对不同年龄驾驶人研究表明, 在80分钟以内, 各个年龄段的驾驶人都不会有疲劳现象, 80分钟以后, 50岁以上的驾驶人员比20—30岁之间驾驶人更早出现疲劳现象, 当超过两个半个小时时, 驾驶人的情绪将会出现低落, 暴躁等问题。据调查显示, 随着年龄增大, 其知觉、判断及反应速度逐渐降低, 反应时间增长, 遇到突发情况反应迟钝, 容易惊慌, 引发交通事故。

4.3 视力因素

汽车驾驶员感知外界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取, 动视力与行车安全紧密相关。随着速度提高, 驾驶员动视力会迅速减低。在交通事故中, 肇事驾驶员的动视力显著低于安全驾驶员, 由于雾霾天气下, 外界环境的能见度低, 在目标物一定距离内, 动视力较好的驾驶员会迅速发现并确定目标物, 提前控制车速变化, 动视力较差的驾驶员选择制动点位置离目标物较近, 往往超过安全距离。

4.4 驾驶经验

基于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和新驾驶员数量持续增长。资料显示, 驾龄处于1-5年之间发生的事故率最高, 在雾霾天气下, 能见度低, 视线模糊, 路面滑湿, 这一阶段的驾驶人缺乏恶劣天气下行车经验, 心情急躁紧张, 容易操作失误。随着驾龄增加事故率逐渐降低, 20年以上驾龄的驾驶员所占比例为2%, 事故率最低, 这类驾驶员经验充足, 能较好把握车辆行驶速度, 降低事故率的发生。

5 措施与建议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系统的主要参与者, 对道路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基于雾霾天气下驾驶员特性提出以下几点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1) 加强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及反应速度, 便于较好控制心理状态。

(2) 完善驾驶员选拔制度。对驾驶员个人特征进行严格控制, 对综合评价较差的驾驶员, 建议通过专项训练进行改善。

(3) 加强雾霾天气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雾霾天气特点, 完善相关行车安全设施。

参考文献

[1]马骏.论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及安全管理对策.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交通科技.2000, 17 (5) :89~92

[2]黄荣贵.汽车驾驶员行为差错及其预防.人类工效学.2002, 8 (4) :55~57

篇4:关于雾霾的雾霾

第一是科学。雾霾的成因和机理,找出真正的因果关系,制定真正有效、可行的方案,而不是整出个安慰剂方案。治霾靠义和团式的激情还是靠冷漠的科学?有时候公众需要的只是一个标准答案,而不是真相;需要的是一个罪魁祸首,是两桶油、发电厂、腐败官员来作发泄仇恨的替罪羊。真相是什么?其实真相很无力,以至于科学家根本不敢告诉公众真相,那就是现在还不知道,雾霾的形成机理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我在美国时请教过该领域最权威的地球物理和环境科学专家,回答是:雾霾气候的形成,可能与现代化生活方式有關,可能与北京的地理位置有关,还可能与蒙古草原一带的生态变化有关。按照柴静的说法,农民不许烧秸秆、市民5公里内不开车、油品升级、大家都低碳生活,可万一雾霾还在呢?生活水平下降了,几十万人失业了,让普罗大众为意见领袖的偏见和情绪埋单?

第二是权利。治理雾霾涉及白领和农民工、大企业和小企业、行人和车主等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利冲突。城市白领有享受干净环境的权利,农民工还有就业生存的权利呢,问题是治理污染的成本谁来埋单,如何配置利益,如何补偿损失,如何善后解决。一方面,环保不能限制公民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低碳生活不能强制,如果给开车者、取暖者以道德压力,这就跟动物保护主义者不允许他人吃狗肉一样荒谬。另一方面,环保不能牺牲落后地区民众的工作机会和现代化的权利。工业化的进程必然伴随着污染,从某种意义上说排污权就是落后地区民众的发展权,完全杜绝污染,其实也就是扼杀了后发国家发展的机会。但仔细分析拆解,柴静的支持者主要是城市白领和中产阶级,也就是解决了生存压力想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群人,牢骚满腹并有话语权的一群人,柴静的纪录片搔到了这群人的痒点。但为了满足这一小部分能发声的人群的环保诉求,而不惜一切代价,牺牲农民、工人、农民工等沉默的大多数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未免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人类社会现代化之后,环保主义就应运而生,在西方社会甚至形成绿党这种政治势力。环保主义先驱蕾切尔在1962年出版一本名著《寂静的春天》,该书出版后引起轰动。为了保护环境和鸟类,世界各国开始禁用滴滴涕(DDT)杀虫剂,但与此同时,因为DDT被禁,非洲有至少2000万儿童死于蚊虫传播的疟疾。历史学家说,“她杀的人比斯大林还多……”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重新启用DDT。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是巨型超复杂系统,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关于瞎折腾的结果是不可测的,在环保议题上,我们需要的是小心翼翼的科学论证,是公平合理的分配成本,而不是煽情的道德批判。

与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同时,电视热播《平凡的世界》,一部激励一代人的伟大作品。路遥先生记录了中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因贫穷带来的自卑和羞耻,他们的梦想和挣扎。那时候天很蓝,水很清,没有PM2.5,但人活得和畜生一样。贫穷才是最大的罪恶。有时候想,如果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现在还活着,孙少安作为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家应该是个土豪了,孙少平估计是个煤老板……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开不开心?

篇5:雾霾的:雾霾与梦想

但是雾霾带给我们的一种伤害更大,它污染了环境,会让我们的呼吸系统受到伤害、使交通受到阻塞……该怎么让这个调皮的孩子变乖呢?雾霾有这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工地扬尘、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烧秸秆产生的浓烟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把它们管住,那么雾霾自然就会听话了。那么我梦想就不是梦——题记

连几天的雾霾天气,让人变得懒洋洋的,也让许多同学心生抱怨。为什么不放假呀?我也如他们一样,有过些许的放假期许。

一天早晨,当我站在“云里雾里”的时候,看着四周白茫茫一片,突然心生落寞,感觉世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渺小,脚下的路是那么模糊。或许只有这样的天气才能让我认清了自己,体悟到现实,感悟到未来。就如此时站在此地中的我,未来如此的渺茫,面对未来不知所措。

我的未来在哪里?也许,我早已懂得我的未来渺茫无期,命中注定;或许,在一开始我就选错了路,不该参加中考,不该步入高中的大门,不该浪费那一寸的光阴,不该------也许有太多的不该,但我选择了这条路,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无论如何,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的未来我做主。慢慢的,我喜欢上了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哪怕只有片刻的停留,心中都会产生无限的遐思。也正是这种感觉,让我更加的向往老师这样的`职业。我觉得当了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魅力,传其道解其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呀!无论在哪座城市,哪所学校,哪怕只是当一个小山村的民办教师,面对贫瘠的土地,和孩子们一双双求知明亮眼睛,我的内心该是多么的幸福呀!

那是属于我的讲台梦,这个梦对我来说,虽像雾霾一样渺茫,但我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

篇6:雾霾的初中作文:中国雾霾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题记

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冬天里,大家期待的雪却如被堵车一般迟迟未到,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雾霾。他巨大的身躯挡住了雪的到来,将本来已经到达目的地的鹅毛大雪给带上了天,首都北京如同在棉花中行走,明明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可在雾霾周行走,你也看不清楚自己的手,给人们带来了多少麻烦和灾难。

曾经偶这样一个故事:几个中国人来到了冰岛,却呼吸不适,倒在了路边,一位医生淡定的将一根管子接在汽车废气管上,另一头接在嘴巴上,将几个中国人给救活了。这个故事就是在讽刺雾霾的中国。

雾霾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不适,我曾经望着窗外,看着外面的天气是多么的.糟糕,距离不到十米的楼栋居然什么也看不见,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身边的雾霾仿佛伸手一抓,就可以摸到,明明望着大好山河,却不敢出去,怕被那“白色的怪物吃掉”。在家里,一个个模糊的人影在楼底下穿过,却不知道他是谁,用句话就是这样的:你就在我的身边,我却完全不知道。

谁也不知道这白色的怪物何时来,何时去,但有一点我知道,那就是雾霾的产生,雾霾的产生完全就是我们那些化工厂的“杰作”,东方的雄狮被遮住了眼睛,神州大地飘来了一阵气。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事情:一个小男孩嚷嚷的要吃汉堡,妈妈去给他买,明明就在楼后面,走一两步路就到了,可那位妈妈却毫不犹豫的开上了车,扬长而去。如果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这样,那每天得排除多少二氧化碳。地球还能撑几年?

篇7:雾霾的文章:中国雾霾的背后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在微信流传,大约是说当年伦敦PM2.5达到1600时,上万人因此死去。而今北京的PM2.5峰值也突破了1600,因此中国人命在旦夕。但,实际上这却是一则彻彻底底的谣言,pm2.5是1977年才确立的标准和概念,谁也无法乘坐时光机回到1952年去测量伦敦当年的PM2.5。

那么既然所谓超过伦敦1952雾霾是一则谣言,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搞清楚制造这则谣言的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毕竟面对雾霾,我们都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解答。

一:中国雾霾的严重程度

事实上,我们把前100个人口大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进行一个排名的话,你就会看到:全世界25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3个在印度,兰州是污染最严重的50个城市里唯一的中国城市;北京的污染程度排名仅为

今年这位《纽约时报》驻新德里的记者Gardiner Harris放弃驻外记者优厚的待遇,离开印度回美国工作。临行前他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自己作这个决定的原因——新德里的空气污染极度严重,他的小儿子患了严重的哮喘,肺部功能出现了终生无法恢复的损伤。他描绘的新德里,让人望而生畏,宛如地狱。那里一半的学龄儿童肺部受损;孩子们踢球的场边,人工呼吸器扔满了一地;外籍人士纷纷逃离,甚至让那里的美国学校面临招生不足。他不无悲愤地这样写道:“在北京,PM2.5值超过500就会登上国际媒体的头条;而德里的数值是北京的两倍,却基本上无人在意。”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我就在我的书籍里写过:“越是面临污染,就越要大力发展工业,因为工业越发达,污染就越小。工业越被限制,污染就越严重。”结果当时一大批网络大V对我群起而攻之,说我周小平是指鹿为马,胡说八道。然而根据各个大气数据监测结果,如今都验证了我的判断。越是像美国这样的工业技术发达国家,它的污染反而就越小。越是印度这样崇尚自然,工业落后的国家,现在反而污染更为严重。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在污染和生存面前,生存永远是第一压力。只有吃饱喝足的民族有权利抱怨污染。而那些没有抱怨的国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污染,而是因为他们还在解决更基本的需求:即如何吃饱饭,穿暖衣,赚到钱问题。

中国的空气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了吗?我好奇的查了一下环保监测站数据。数据显示,从到,中国PM2.5平均值,(注意,是历年的平均值)连续9年下跌。这是因为这9年来,中国几乎在所有的发电站安装了排放过滤设备,以及在所有的煤厂上马了脱硫和脱硝的处理环节的原因,以及推行了节能减排政策的因数。

可是为什么有了这么多措施,大家反而觉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心态,以及西方媒体刻意渲染和夸大中国环境污染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

如果我们的记忆没有被刻意消除的话,就不难记得早在八九十年代中国城市的污染是何等的可怕。那时候中国农村兴许还好,但城市污染比现在严重太多太多。当年由于中国贫困落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平时做饭大多采用污染极其可怕的蜂窝煤作为燃料,冬天取暖也是如此。结果就是一到冬天经常马路上伸手不见五指,灰茫茫的一片。但那时候我们没有pm2.5的概念,还经常三五成群地和小伙伴一起到雾霾里去躲猫猫玩,而那时候的雾霾混杂着蜂窝煤燃烧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灰中带黄,蜂窝煤燃烧过后的硫磺味熏人,简直令人不堪忍受。如果今天北京还是家家户户烧蜂窝煤的话,恐怕是大家不敢想象的恐怖。

其实关于这个记忆,习`大`大也两次提起过。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他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用生活的.淡定去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到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一层。到了冬天,加上煤烟子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

但今天,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燃料几乎已经100%使用上了天然气,北京的城市取暖也绝大部分完成了“煤改气”的改造工程。因此,从各个国家科学数据监测长期宏观上来看,中国的空气质量一直都是在不断改善当中的。

二:西方媒体为何要夸大中国的雾霾问题?

其实从数据上看,排名地79位的北京无论如何算不得空气污染的排头兵,但在西方所谓的国际舆论上,中国和北京却永远是众矢之的。这就非常奇怪,100个城市里,排名靠前的无人关注,却偏偏揪着并不靠前的中国不放,一到冬天就疯狂炒作,谣言百出,惹得群情激奋,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西方的目的有两重。1:迫使中国签署丧权辱国的“大气排放框架协议”。2:由于中国发展太快,西方担心自己的优势地位被中国取代,于是希望借环保牌,毁灭中国。

1:迫使中国签署丧权辱国的“大气排放框架协议”。去年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在网上疯狂流传。其中主持人煽情地讲了她小女儿得肺部肿瘤的故事,也拿出了中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是西方发达国家3.8倍的数据,引得全国人民震惊惶恐不已。但那个主持人却是用真实数据向中国网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首先,她女儿是得了肺部肿瘤不假。但她自怀孕后就呆在美国,她的孩子是在美国孕育,美国出生,美国患肿瘤,也是在美国做的手术,与中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其次,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患者确实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不假, 但是她有意引导大家忽略了中国的人口基数。假设,中国每年的癌症病患者是千分之一,英国是千分之五,美国是千分之二,明明英美更容易得癌症,但如果算上人口基数,那么当然中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反而是英美的好几倍。

篇8:科学解析“雾霾”本质

“霾, 也称灰霾, 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 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 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 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产生雾霾的条件是什么?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成因有三: (1)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 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 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 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 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 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 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 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雾霾为何难以准确预报?

雾霾预报除了需要天气要素数据外, 大气成分数据也很重要, 污染源数据不容易获得。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对近地层气象数据的要求精度较高, 而近地层受到地面粗糙度、植被及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左右, 数值预报产品相对偏差较大。

霾和雾一样, 主要发生在大气的浅层, 下垫面条件非常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预报难度非常大。精确预报霾天气, 需要对霾产生的物理化学机制有准确的理解, 更需要获取地面污染源的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很难精确获得。

谨慎采购口罩免受伤害

面对动雾霾锁城, 许多市民外出时纷纷选择佩戴口罩做好防护。雾霾天的确增加了市民对防雾霾口罩的需求。然而, 不法分子也从中看到“商机”, 大肆制造假冒的口罩, 通过网络和实体店铺销售。

据专业公司鉴定, 假口罩的过滤效率和实际防护效果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 防护功能几乎为零。一些假口罩的滤材散发出刺鼻难闻的塑料气味, 不符合国家对滤材“无毒、无味、无过敏”的要求, 危害人体健康。

网上是制假销假的主要渠道, 不仅如此, 很多品牌“防雾霾”口罩还涉嫌虚假宣传, “防雾霾”、“防PM2.5”、“100%安全”等宣传用语夸大了口罩的实际功效, 易误导消费者。

篇9:雾霾综述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霾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

(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据研究,目前在我国存在着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篇10:雾霾综述

雾霾天如何通风?雾霾天能开空调吗?

雾霾天如何通风

控制通风改善空气品质

通风是防止室内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积聚最经济、便捷的方法。在雾霾天气条件下,可通过定制带有微粒过滤功能的通风器、通风窗或进风系统进行通风换气,使经过净化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实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需要提醒的是,为防止过滤网成为污染源,业主也需要经常对新风系统或新风器的滤网和机芯进行更换。一般来说过滤网越细,更换频率就越高、成本越大,常规2-3个月更换一次即可,更换一次的成本约80元。不具备安装通风器的家庭只能在室外空气品质条件稍好的时段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

关闭门窗减少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门窗或外墙缝隙实现的室内外空气交换。开启的门窗或外墙缝隙会成为室外微粒进入室内的通道。因此,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关闭门窗,是防止严重的室外污染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还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专家表示,雾霾天,室内通风很有学问,既不能不开窗,也不能盲目开窗,因为弄不好就会接触更多污染空气。专家建议最好在中午开窗,而早晚雾霾浓度较高时则避免开窗。如果是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尽量少开窗。此外,开车遇上堵车,也尽量别按下车窗。

雾霾天能不能开窗

雾霾天开不开窗的确让人感到纠结。专家建议就是一天至少开两次窗户: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因为雾霾天不开窗,固然可以少受点PM2.5的伤害,但如果空气中氧含量不够,人们就会感觉呼吸不畅。在生命对氧气的基本需求面前,PM2.5的伤害肯定就顾不上了。一般来说,一天中空气质量相对比较好的时段是在晚上睡觉前。而早上的空气一般会比较湿润,人们呼吸起来比较舒服。

另外,人们外出回到家中会携带微生物和细菌,人在室内会呼出二氧化碳,家具、装饰等会释放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抽烟、做饭也会产生污染物。如果不开窗通风,屋内的微生物和细菌含量将逐渐累加,甚至多于室外空气。所以,雾霾天也需要短时开窗通风。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建议,在室外空气污染不是十分严重时,静风条件下可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开窗换气。但要避开早晚交通高峰和风力较大引起扬尘时。若遇到连续污染天,通风换气时可在纱窗附近挂上湿毛巾,这样能够起到过滤、吸附作用。

雾霾天能开空调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雾霾综述】相关文章:

医学综述05-17

综述报告05-10

会议综述05-13

实验综述范文04-07

钢琴综述范文04-08

综述论文题目05-01

中药综述范文05-18

大学精神综述02-11

智能算法综述02-25

网络购物综述04-10

上一篇:深圳市龙岗区新塘围幼儿园招聘英语专业教师信息下一篇:精神科护士节贺词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