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gziq长江大学教务处

2024-04-29

xogziq长江大学教务处(精选9篇)

篇1:xogziq长江大学教务处

长江大学教务处
长大教通字[2008]14 长大教通字[2008]14 号 [2008]1
教 务 处 2008 年 4 月 16 日----------------------------

2007 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 学期期中教学检查通知 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通知
各院(系、部): 为了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统一安 排,决定本学期第 11、12 周(5 月 5 日~5 月 16 日)进行期中教学 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和方式 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教学秩序检查和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其中实践教学环节 的检查是本次期中教学检查的重点。检查采取抽查、自查和集中检查 的方式进行,抽查主要是日常教学秩序的检查,自查和集中检查主要 是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

1.抽查。教务处组织教务管理人员根据前半学期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查。教务处对抽查情况将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2.自查。各院(系、部)在第 9、10 周组织专人对本单位的实 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自查。实验课的自 查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基本教学资料、实验教学进度、实验教学大纲的 执行情况、实验开出率、实验课教学质量等。实习教学的自查内容包 括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及执行情况、实习记录和实习总 结、实习报告(作业)、实习的考核和成绩等方面。毕业论文(设计)自查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征题、选题、开题报告或 文献综述、工作进展、教师指导情况、以及三个“工作手册”的填写 情况等。各教学单位应在自查结束后,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 计)填写自查表(见附表 1~3),并于 5 月 5 日前将文本及电子文档 报实践教学科。3.集中检查。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安排在第 11、12 周进行(集中检查日程安排见附表 4),由教务处组织督导员深入各院(系、部),采取与学生座谈、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和质量评估 的方式进行。集中检查期间,各院(系、部)应按自查内容要求,提 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信息,供督导员检查和考核。实验教学的检查安 排在第 9~14 周进行,由教务处组织督导员随堂听课,并进行评估考 核。

2

二、具体要求 1.期中教学检查由主管教学的院(系、部)领导全面负责,并 成立相应的自查小组,切实做好检查的安排和实施工作。各院(系、部)期中教学检查的安排和自查小组名单请于第 9 周星期四(4 月 24 日)下午下班前用电子邮件

发送到 lcc@yangtzeu.edu.cn。2.在检查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时,需要召开学生座谈会,请各院(系、部)根据时间安排和要求落实好会场,并通知学生准时 到会。3.期中教学检查期间,教务处要组织召开教学督导员和学生信 息员会议,收集和反馈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有关信息。各院(系、部)也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适时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及时交流 和反馈有关信息。4.为了提高期中教学检查的效果,各院(系、部)既要总结成 绩,更要查找问题,尤其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反馈,制定切实可行 的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处理。5.期中教学检查结束后,各院(系、部)应进行期中教学检查 小结,小结请于第 13 周星期四(5 月 22 日)以前用电子邮件发送到 lcc@yangtzeu.edu.cn,联系人:郑老师,联系电话:8060606。附表 1: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教学自查表 附表 2: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实习教学自查表

3

附表 3:2008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院(系)教学管理自查表 附表 4: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安排(附表:1~3 请在教务处网页通知栏内下载)

长江大学教务处 二OO八年四月十六日

4


篇2:xogziq长江大学教务处

临大教字„2014‟22号

关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巡视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学院、各分校、有关单位:

为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试质量,根据我校《临沂大学考试、考核及成绩管理规范》和《关于2013—2014学第二学期学生学业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规定,学校成立考试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考试期间分学校、学院两级进行巡视。现将本学期巡视检查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学校考试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亚非

副组长:刘恩允、白金山、任庆大、巩庆毅

成员:邵长全、滕向农、董勤岭、张洪高、林秋华、全先庆、孙绍龙、高进峰、各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

考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高进峰任办公室主任,刘锋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校级巡视工作安排

(一)校级巡视组

为加强考试巡视工作,本学期全校分六个校级巡视组,巡视组在学校考试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1.巡视一组

组长:林秋华、邵长全

成员:毛红旗、顾瑶、杨雪燕、李春举 巡视范围:弘毅(1、2、3、4)楼群 2.巡视二组

组长:孙绍龙、董勤岭

成员:杨诚德、李宝林、魏可媛、刘传文、苗玉青 巡视范围:致远(1、2、3)和艺术中心楼群 3.巡视三组

组长:全先庆、滕向农

成员:刘善言、陈祥安、唐岭田、王晓林 巡视范围:锐思(1、2、3)楼群 4.巡视四组

组长:高进峰、陈国华

成员:林清夫、刘新昌、刘锋、韩凯、江林森 巡视范围: 明义(1、2、3、4、5、6)

沂水分校、费县分校由各分校根据本通知要求分别成立沂水分校、费县分校巡视组,方案及组成成员、巡视结果报送教务处。

(二)主要巡视检查内容

1.考试整体组织情况、考场安排是否合理、考场是否达到“三清”、是否单人单桌、是否有准考证、考生名单及座次安排、学生证件是否齐全、是否进行了考试资格审查、监考教师工作状态(是否佩带监考证、人数是否合理等)、考试时间是否正常等。

2.检查学院巡视工作是否到位。3.考场纪律情况。

(三)巡视要求

1.参加巡视人员一律不准随意请假或换人。若确因临时有要事不能参加,应提前向组长说明并经批准。

2.各组务必高度重视考试巡视工作。组长要认真负责,切实做好对本组巡视人员的召集、考勤工作。巡视人员要认真学习学校《临沂大学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试行)》、《考场规则》、《监考守则》及相关文件,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巡视,保证巡视工作质量。

3.巡视结束后,填写《临沂大学学生学业考试巡视记录》,并及时送交教务处,教务处汇总后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公布。

三、学院巡视工作安排

(一)巡视检查组人员组成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党委成员、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教学办、学工办等工作人员为成员,组成学院巡视检查小组。

(二)主要检查内容

1.考场安排是否合理、考场是否达到“三清”、是否单人单桌、是否有准考证、考生名单及座次安排、学生证件是否齐全、监考教师

是否认真(是否佩带监考证、人数是否合理等)、考试时间是否正常等。

2.考场纪律情况。

(三)巡视要求

1.各学院必须每场考试按要求巡视。

2.巡视检查后必须填写《临沂大学学生学业考试巡视记录》,若有其它情况可形成书面材料;若有重大情况,需及时以书面形式送交教务处103办公室。本学期考试结束后,各学院巡视组对整个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存档。

四、巡视时间安排

各巡视检查组在考试开考10分钟后开始巡视,并直至考试结束。教务处联系电话:8766097 学校举报电话:8767548

教务处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临沂大学学生学业考试

巡 视 记 录

篇3:xogziq长江大学教务处

1. 收集规范化。

教务档案的收集是整个教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务档案的完整程度。广播电视大学由于教学时间长、环节多, 教务档案管理比较复杂。尤其是近几年来广播电视大学连年扩招, 专业种类、师生数量都有很大的增加, 各类教学活动大量增多, 教务档案数量大幅增长, 对教务档案的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收集方式上, 要按照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集中收集与日常收集相结合的原则, 对教务档案信息来源进行定向定时、定内容的多方位收集。在收集内容上, 要打破陈规, 在“新、全、准”字上下功夫, 寻突破, 求发展。

2. 管理制度化。

依据广播电视大学有关教务档案管理规定, 做好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编研和管理工作, 将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常规性工作范畴, 与其他工作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总结、同步验收;保证教务文件材料及时、完整地归档, 及时做好鉴定、销毁工作, 确保教务档案的完整性和齐全性, 保证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制订教务档案管理条例, 严格执行档案归档、借阅等管理制度, 明确教务档案管理的职责, 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责, 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 制订实施奖惩制度, 强化管理职能, 使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管理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3. 手段现代化。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就是面向网络。同样, 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 改变落后状况, 要将“死档案”变成“活档案”, 将“文字档案”变成“电子档案”。一是对已有档案目录数字化, 建成目录查询系统;二是如果尚未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可对学校在教务管理中产生的电子档案进行归档, 并对其中的公开信息加以整理, 建成各类数据库;三是对利用率高的重要纸质档案, 要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 转化为数字化档案信息, 建成各类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 力求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地开发利用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信息资源, 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更好地为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服务。

4. 开发利用社会化。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利用者服务, 档案的价值在利用中才能得以实现。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管理者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 一要发挥其查证咨询作用, 了解教学管理过程, 为改进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要发挥其服务作用, 围绕广播电视大学的中心工作, 总结经验和教训;三要发挥其反馈作用, 帮助师生加强沟通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四要发挥其在教学评估中的直接作用, 提供真实的教学计划及完成情况、课程设置、科研成果、学生成绩等资料, 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与判断, 帮助评估专家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予以客观评价;五要发挥其社会作用, 广播电视大学教务档案对整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以政策法律为依据, 强化广播电视大学馆藏档案的社会化开发利用, 服务社会。

5. 队伍专业化。

篇4:大学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教务秘书 教学管理 作用

引言

教务秘书是位于管理和教学中间位置的,也大学各个单位教学工作运转,教务师资管理的主要支撑[1]。大学教务秘书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各教学活动,为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作为大学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力量,大学教务秘书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也应根据一定的管理原则,在教务处和系领导调控下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可以说,教学秘书不仅仅是教务管理的实施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高校教务处同系院、教师和教师、以及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纽带。因而,在大学教学过程和教务管理中,教务秘书的地位不可小觑。

1.大学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教务处是大学教学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院系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是大学教学质量的间接影响者[2]。关于大学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1 大学各单位的沟通协调者

教务秘书因为工作的需要,同高校的教务处、学生处以及院系部门的联系较多,因此,作为大学教务秘书,应该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作为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沟通是获取信息和获得支持的首要条件。而只有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才能进一步实施协调工作。教务秘书不仅要完成教务处和各个院系领导分配的任务,而且还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协调大学各个院系和其他部门间的关系,使之建立融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大学教务秘书要善于协调师生间的教学事务,在事务处理中摆正自身的位置基础上确保系部集体和院系关系的和谐,确保师生教学事宜的顺利开展。

1.2 教学质量的促进者

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学管理组织中的重要部分,教务秘书不仅要以正确的质量观协调好系部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掌握大学教学情况,还要定期的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另外,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大学教务秘书应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工作,在坚持以评促建的基础上“抓基础、突重点”,确保高校的教学工作同教学管理工作顺利结合,协同发展。

1.3 学校教学信息的管理者

在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要编制很多的教学管理文件和资料,而且要将这些资料立卷归档,方便今后进行查考。教学信息在稳定教学秩序以及在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借鉴作用,是由大学教务秘书专门管理的[3]。高校中的教学主体有一定的流动性,加上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学工作的影响因素也在变化, 有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文件、规定、操作流程等并不十分了解,这就需要由教务秘书对其进行解答,为师生提供服务,确保师生利益不受影响。

2.大学教务秘书队伍建设

基于大学教务秘书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教务秘书队伍加强建设势在必行。大学教务秘书在大学教学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较多,如何做好自身的工作,保障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自身的工作能力结构,还要加强服务意识,尽心尽力为师生服务,为学校服务。

首先,作为学校院系领导的参谋,大学教务秘书要更好的参与领导抉择就需要其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第一,具备较高的统筹能力。大学教务事务繁杂,教学秘书在每个学年、学期的事务进行管理。在处理这些事务的过程中,教务秘书要做好计划,考虑院系和学校整体关系,合理安排;第二,协作能力。同师生和教务处等交流是教务秘书工作中常有的。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能否顺利的完成也需要各个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务秘书应当具备同他人协作的观念,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妥善处理交办和催办等事务;第三,现代管理技能。在当前大学中,现代化管理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务秘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在降低工作强度,提高下效率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师生和教务处等提供服务。

其次, 作为大学教务秘书,应当加强对学校考务工作和学生成绩的管理,组织好学校各期段的考试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做好教学的辅助工作。

最后,大学教务秘书的工作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尽管其工作繁杂,涉及的部门多,甚至有时候要同时完成几项工作。但无论怎样,教务秘书都应以良好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重视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一名教务秘书应有的作用。

3.结论

大学教务秘书是为师生、院系、学校服务的,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是教务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学秘书不仅仅是教务管理的实施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高校教务处同系院、教师和教师、以及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纽带[4]。因而,要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应重视学校的教务秘书队伍,认识其地位和重要性。通过建立更加优秀的教务秘书队伍更好的让其在教学秩序稳定、教学改革和师生服务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贵,杨玉林.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队伍建设[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4:41-44.

[2]王京红. 提高高校教学秘书的能力,发挥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管理、服务作用[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14.

[3]刘军. 高效细致重质量 沟通桥梁育良才——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之我见[J].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73-74.

篇5: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

篇一:关于2014年上海海事大学辅修专业招生的通知

2014年上海海事大学辅修专业招生通知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定于2014年5 月进行辅修专业招生。今年招生的辅修专业分两类:校内辅修专业和跨校辅修专业,请准备参加辅修报名的学生提前学习《上海海事大学辅修制条例(沪海大教〔2013〕

124号)》。

具体招生信息如下: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从2013级全日制本科生中招生,学制二年。

二、各辅修专业及计划招生人数、招生条件

1、校内辅修专业 以上各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简介可在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网站《辅修专栏》的《2014年上海海事大学辅修教学便览》中查询。2

各跨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简介可在“上海市东北片高校教学信息协作网”()上查询。

三、报名及录取 1.报名时间

2014年5月20日~21日8:30--16:00。

2.报名方法

1)登录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主页(htttp://jwc.shmtu.edu.cn),点击“学生服务窗口”的“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登陆用户名为学号,密码为选课密码(初始密码为8888)。

2)每位学生可报一个辅修专业。报名跨校辅修专业的学生,由于跨校招生名额有限,可以填报一个备选校内辅修专业。

3、录取原则

1)根据报名同一辅修专业的学生第一学期的成绩绩点(所有课程成绩都计算在内)排名,择优录取。

2)对于填报了备选校内辅修专业的学生,在跨校辅修专业不录取的情况下,和其它报名校内辅修专业学生一起排名,择优录取。

4、录取名单公布

本学期17周将在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网站公布校内辅修和跨校辅修各专业的录取名单,跨校辅修录取名单也可在上海市东北片高校教学信息协作网()

上查询,请同学认真核对本人信息。

四、其他相关内容

1、辅修学费

辅修学费按学期缴付。被跨校辅修专业录取的学生请留意“上海市东北片高校教学信息协作网”上开设辅修专业学校的辅修注册缴费通知;被校内辅修专业录取的学生,请留意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网站公布的辅修专业缴费注册开学通知。不按时缴纳辅修学费者视为自动放弃辅修资格。

2、上课时间与地点

1)校内辅修:每学期第二周开始,每周六在临港校区上课,具体课程安排在教务处网站公布。

2)跨校辅修:每周六在辅修专业主办学校(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上课,具体时间与教室可通过上海市东北片高校教学信息协作网查询。

3、信息查询

校内辅修可向教务信息管理中心(1A203室,021-38284272)咨询,也可在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网站的“辅修专栏”查询;跨校辅修专业的相关情况可向修读学校教务处咨询,具体联系方式可在“上海市东北片高校教学信息协作网”公告栏中查询。

五、咨询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辅修,教务信息管理中心定于2014年5月16日下午13:00-16:00,在1A203室举行“辅修专业相关问题”咨询活动,欢迎同学们届时光临。

教务处2014年5月7日 篇二:5 上海海事大学会计学第二专业(学位)宣传册

2016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第二学位招生宣传

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持续的热门专业,不断受到人们关注。而理解理财知识,掌握会计技巧,对公司财务数据把握的游刃有余,无一不依赖于会计知识。同时内外资企业、事务所、理财咨询、公务员、教师等大量的职业需求,也催促着学生们进一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本经济管理学院继续以培养跨专业、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会计学第二学位教育。

第二学位全称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是指由学校授予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修读主修专业外的、跨学科门类专业而获得的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会计学第二学位教育主要针对上海海事大学非管理类学生,培养具备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在工商和金融企业、政府机关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会计实务以及相关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会计学、理财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政策、规范和国际会计惯例;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计划学制、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1、计划学制:3年;

2、毕业最低学分:55学分;

3、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授课时间:周末及暑假;

5、授课地点: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教学楼。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学科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管理学、税收学(合计9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国际结算、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软件应用、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专业英语、企业分析与公司估值(合计37学分);

3、毕业论文环节(9学分)。

五、招生录取

1、招生对象:从2015级全日制本科生中招生。凡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平均绩点达到2.30及以上,能认真遵守《学生手册》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考试违纪作弊记录者,均可报名。基本学制三年。

2、招生规模:计划招收100名。

3、报名方法:登录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htttp://jwc.shmtu.edu.cn),进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我的报名。

4、录取原则:学校根据第二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按照成绩绩点(所有课程成绩都计算在内)排名择优录取,绩点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跨学科的申请学生。

六、学习费用

100元/学分,按学期缴纳。

七、联系方式

教学秘书:周淑玲老师(办公室电话:38282455)。

篇三:关于开展上海海事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预通知

关于开展我校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预通知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 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知行合一,融入社会。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5年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本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5年3月—2015年10月(详细日程安排,请见附件一。)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学生处

共青团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大学生科创实践中心

三、活动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四、活动宗旨: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行合一,从实践中继

续学习提高,从实际中得到真知。

五、报名咨询方式:

1.报名方式:所有有关课题项目的申请资料(申报书及实践课题

活动策划一式两份)均交予学院分团委处,由学院分团委进行 审核并初步评定立项队伍。

2.咨询方式:

① 现场咨询,地点:学服109科创办公室,时间:周一至周五

10:30-20:30;

② 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答疑会(出征仪式)。

③ 讲师团咨询会

六、活动流程: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5年5月上旬开始申报,5月

30日前各学院将立项项目汇总表报送至大学生科实践中心。6月,学校举办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暑假期间,各团队按照计划奔赴实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暑假结束后,进行校级、市级优秀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对表现出色的团队予以评奖评优。

七、各学院队伍推荐数量及奖项设置:

1.各学院队伍推荐数不设上限。

2.队伍申请奖项的队员人数上限为15人,参与实践人数不限,但必须参保。如果有特殊情况,经过科创核实后可酌情考虑

增加少许名额(最多5个)。

3.大赛拟设校级“优秀团队”、“优秀指导老师”、“优秀论文”、“优秀报告”、“优秀DV”、“优秀简报”、“优秀摄影”,“中远

级优秀宣传奖”,“中远级优秀项目奖”等奖项。4.经过校级评选后,最终选取优秀实践项目、先进个人和优秀

指导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三下乡”和“知行杯”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评选。

八、资助办法:

各团队自主申报,由各学院团委组织进行初审,予以立

项。然后报送至大学生科创实践中心进行复审,最终确定队

伍立项情况。其中,由校团委根据各学院队伍立项、答辩结

果以及最后的实践成果,向各学院团委下发资金,由学院团

委自行决定学院队伍的资助办法,酌情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九、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扩大宣传。鼓励实践队伍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

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注

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落实三

走的思想!各学院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及相关老

师组织的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学院明确一名暑期社会

实践工作联络人,对学院各项目团队予以指导,关心队员的生活,关注各团队的安全。开始项目立项申报前,举办

一次宣讲会,介绍社会实践的概况和历年学院优秀团队的情况。各学院、各团队需加强社会实践的宣传工作,注重

新媒体的应用,保证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类信息

及时发布,定期制作社会实践工作简报发送至科创实践中

心,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学院在对各项目团队立项时,需 严格把关,确保数量和质量,深入开展“三下乡”和“知

行杯”项目。在各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前,各学院举办一次

答辩会,对各申报团队进行指导和筛选,最终确定立项团

队。出征前,各个学院需对团队就安全教育、内容规划、团队宣传、评优材料撰写开展一次培训会,确保各团队有

内涵、有深度赴各地实践时,展示海大学子风采。

3、联络畅通,确保安全。各立项团队需与学院、科创实践中

心保持联络,信息畅通,明确指导老师1名、队长1名、信息员1名。同时必须设立安全联络员1名,负责团队赴

各地实践时,每日向学院联络人报送队员安全状态。各个

学院明确一名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联络人,并将其姓名和联

系方式发送至科创实践中心(联系人:张嘉炜:

***)。

4、工作扎实,成果显著。对于已建立有“上海海事大学暑期

社会实践共建基地”的项目,学院需督促此类项目深入持

续开展,有困难的,及时反映给大学生科创实践中心,方

便项目在全校开展招标工作。社会实践结束返校后,各个

学院开展一次答辩会,推荐优秀团队申报校级奖项,进而

争取市级奖项。鼓励实践主题相近的社会实践团队跨院系

联合举办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准备举办社会实践成果展 示、交流活动的学院须在活动前一周报送校团委大学生科

创实践中心登记备案。

5、相关资料、申请表下载请登录暑期社会实践专用邮箱

(smusqshsj15@163.com)文件夹“通知”一栏,密码为

kcsjzx(科创实践中心首字母小写);

6、各实践团队成员请关注:

a)加微信公众平台“smutuanwei”或“上海海事大学团委”接

收通知推送信息。

b)大学生科创实践中心人人主页:海大科创实践;

c)新浪微博:上海海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十、联系人

团委:梁亮 联系电话:38284122 科创实践中心:张嘉炜联系电话:***

附件一:2015年上海海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安排

附件二:关于开展2015年上海海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双选会正式通知

附件三: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双选会报名表

附件四: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双选会队伍信息汇总表

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学生处

共青团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

篇6: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姜明华 李德骏 张昌)

3.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姜明华 郑天才

陶学文)

4.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陶学文 李德骏 张昌)

5.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 胡琳琳)6.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 黄少年)7.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 肖乃涛)8.构建“五评”工作体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 李德骏 姜明华 张昌)9.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 张昌)

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 郑天才 张昌)11.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

12.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13.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

14.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15.《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 李强)

16.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 左丹英 顾绍金 王小俊 甘厚磊 王罗新)

17.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18.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

19.“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20.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21.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22.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23.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24.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 陈韵如)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

26.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 黎继子)27.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 计臣)

28.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 李建强 李斌 武继松)

29.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 韦炜 王训该

李建强 武继松 张尚勇 张如全)30.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 马惠芝)31.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 黄承义 袁子厚)32.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 赵光欣 陈飞明

冯存芳)

33.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 朱平姜会钰)34.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35.《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

36.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 丹)37.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38.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39.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 勇)40.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41.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42.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43.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 杨 波)44.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

45.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

46.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 张国琴 田裕康

赵光欣)

47.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 王济平)48.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

49.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 立)

50.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 朱丽霞)51.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 计臣)52.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

53.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

54.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55.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

56.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57.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 董继华)58.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59.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60.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常芳)61.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62.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

63.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 方文波

王丽 刘红玲 李丽 陈晶晶 罗进)

64.“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 黄平

张昌)

65.《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66.《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67.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 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68.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

69.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 李正旺)70.《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的教学探讨(杨亚莉)

71.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72.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73.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74.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75.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76.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77.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78.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

79.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

80.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81.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 熊铮 陈晓林)82.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

83.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84.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

85.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86.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87.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 吕少仿 朱平)88.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 陈佳 马宁 孔维广 苏勇)89.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90.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91.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 刘洪涛

左丹英 王罗新)92.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 杨莉 张大捷 邹先玉)9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

李伟 权衡)

94.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

95.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 倪武帆周灏)

96.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

97.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98.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99.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 张如全 张明 黄菁菁)100.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 钱茂华)101.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102.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10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104.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

赵晖 陈海英)105.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 何小亚

刘杰 欧贵兵)106.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 万文)107.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 辉)108.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

109.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 张如全 李建强 武继松 张雷)110.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111.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11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113.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 王成国)114.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 刘艳 张晓静)115.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 同小军 夏定纯 魏雄)116.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 金璐璐 李琳 王成然 杜利珍)117.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 杨红云 朱萍)118.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

119.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120.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 王罗新 周应山 陶咏真)

121.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

122.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

123.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

124.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125.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126.优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127.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128.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129.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130.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

131.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 辉)132.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 胡晓东)133.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

134.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

——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 刘艳)

篇7:东南大学教务处

校机教„2018‟ 36号

关于举办“东南大学

2018年第二十届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电子设计竞赛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各院系、学生会、学生科协:

内容改革密切结合的一项赛事,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全国性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有24年历史,它为在校生开拓视野、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并有效地推动高校电子信息领域的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

—1—

斐然,连续两届一等奖获奖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一。

为了调动广大学生自主研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丰富和活跃校园科研氛围,促进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高一级别赛事选拨优秀学生,学校决定于2018年5月21日至5月27举办“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电子设计竞赛”。请各院系组织在校本科生积极报名参加。

竞赛报名时间:2018年4月9日----5月6日

竞赛报名网址:http://srtp.seu.edu.cn—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附件:“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东南大学教务处 东南大学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2018年3月20日

(主动公开)

—2—

附件

“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1. 参赛对象:

以吴健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系、机械工程学院等二、三年级学生为主,欢迎其他院系、其它年级的学生参加。2. 报名方式:

每3人组成一个参赛队,以队为单位在报名网站上报名,每人只能参加一个队,不能重复报名,不同院系学生可以混合组队。

竞赛报名时间:2018年4月9日----5月6日

竞赛报名网址:http://srtp.seu.edu.cn—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各院系应对报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每个院系的参赛学生人数限制在二、三年级在校学生数的10%以内(吴健雄学院可以适当增加),报名参赛队先参加一次方案设计形式的初赛(5月15日晚6:30,具体地点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网站通知),根据初赛成绩确定参加复赛资格。获得复赛资格的学生名单将于2018年5月16日在教务处网站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网站(网址http://eae.seu.edu.cn)的通知栏公布。

竞赛不收报名费。复赛场地、仪器由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负责解决,所用器材由参赛队和所在院系自行解决;相关通知通告请关注教务处网站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网站。3. 竞赛内容与方式:

各参赛队在竞赛命题中选择一个题目,在竞赛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电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并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竞赛内容涉及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PLD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参赛队应独立设计与制作,不得依靠教师或其他人员的帮助。4. 评奖方式及获奖比例:

由竞赛专家组根据各参赛队所制作的实物作品和设计报告,评选出一等奖(3%)、二等奖(6%)、三等奖(9%)及优秀奖(12%),并颁发获奖证书。5. 联系方式:

竞赛组委会设在九龙湖校区金智楼(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17室。联系电话:***,52090859 联系人:黄慧春,堵国樑 6. 竞赛日程安排:

(1)各参赛队在2018年5月21日上午8:00~13:00之间,在竞赛专用QQ群下载竞赛试题和要求。

(2)各参赛队于2018年5月21日下午2:00前,将选题、队员信息等按要求上报给竞赛组委会,过时为放弃参赛资格。

(3)各参赛队在2018年5月27日下午2:00前结束竞赛,在实验室外等候测试验收。

—3—

(4)2018年5月27日下午2:00~7:00由竞赛组委会专家前往各参赛队所在实验室验收竞赛作品及评审报告。

(5)2018年5月27日晚上7:00~9:00由竞赛组委会专家组进行综合评比、评审竞赛成绩。(6)2018年5月28日竞赛组委会在教务处网站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网站公示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电子设计竞赛初评结果。

(7)公示期后由教务处发文公布竞赛获奖结果 7. 竞赛专家组构成

各参赛院系委派一名教师,另由教务处委派数名教师共同组成竞赛专家组。

竞赛专家组负责竞赛命题,负责在竞赛期间定期到各参赛队所在地巡视,竞赛后验收各参赛队的竞赛结果并评审竞赛成绩。8. 相关事项

(1)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电子设计竞赛将作为“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预选赛;本届和往届竞赛的优胜队或有院系推荐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培训。

(2)赛前培训期间将采取多轮淘汰制,遴选出参加“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参赛队。

(3)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时间是2018年7月20日至7月23日,7月28日前公示获奖结果。

(4)电子设计竞赛指导团队将以校赛获奖队员为主,开设系列专题研讨课,协助进行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工作。

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电子设计竞赛

组委会名单

主 任:胡仁杰

副主任:沈孝兵 堵国樑

委 员:张在琛 仲雪飞 张凯锋 舒华忠 谢建明 高 山

王立辉 况迎辉 徐春宏

书:黄慧春

抄送:学生处、团委、档案馆

东南大学教务处

2018年3月20日印发

篇8: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的特点及对策

一、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的特点

相比于单校区大学, 多校区大学普遍具有散、全、杂、大等特点, 即校区分散、学科齐全、情况复杂、规模巨大[1], 因此其教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 管理跨度增大。

从单校区变为多校区, 特别是多所学校合并形成的多校区大学, 学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学科数量大幅增加、内部组织增多, 必然导致教务管理的跨度大幅增大, 管理幅度大为增加。如新浙江大学有3800余名正副教授, 在校学生超过4万人, 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大门类, 有122个本科专业、3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士后流动站, 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4个。

2. 管理模式变多。

一方面, 多校区大学除单纯开辟新校区外, 往往由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体制的高校合并而成, 这些有着诸多不同的高校在办学中已经形成自己的办学精神、办学风格、学术传统、管理方式、校园文化, 合并后管理的惯性和思维定势仍在强烈影响着不同校区的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 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校区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 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另一方面, 无论是合并型还是新建校区型多校区大学, 各校区的功能定位都必须重新调整, 通过深入思考、充分调研与科学论证后明确校区定位是“职能型”还是“学院型”, 或者是两种兼而有之, 这就要求不同校区需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3. 复杂程度增加。

首先, 多校区大学, 特别是合并型的, 本身就具有前述诸多不同, 导致合并后的融合过程漫长, 教务管理的复杂程度大为增加。其次, 校区分割多种多样, 如有的大学按照院系进行分割, 不同的完整院系被组合在不同校区, 有的大学按照年级进行分割, 不同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不同校区, 还有的大学两者并存, 这都必将导致教务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超单一校区。最后, 由于多校区大学的地理跨度, 不同校区之间的距离往往较远, 甚至在不同城市, 老师和学生不可能短时间内在两个校区之间往返, 这就导致许多日常的教务管理变得异常复杂, 如日常的课程安排, 就必须考虑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成本, 以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4. 沟通难度加大。

教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教务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学校中与老师和学生联系最密切、沟通最频繁的部门和人员。一方面, 不同校区的老师和学生, 思维方式、沟通习惯不尽相同, 合并型大学师生对合并后大学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欠缺, 新建校区型大学新校区师生的心理落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沟通的态度, 进而影响沟通的效果。另一方面, 学校地理位置的分割, 导致信息传递受阻, 老师和学生花在校区之间奔波的时间变多, 留在各校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变少, 导致沟通难度增加, 沟通效率下降。

二、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的对策

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所具有的上述特点, 势必造成管理成本的上升、管理效率的下降, 从而直接影响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要化解上述不利影响, 我认为要通过加速校区之间的融合、加大教务管理的改革、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 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分权化、规范化、人性化和信息化。

1. 科学化。

大学的教务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其具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双重职能, 这就要求其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又要遵循管理工作规律。多校区大学的教务管理, 要摈弃长期在教务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验管理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 通过认真总结、探索教学规律, 结合多校区教务管理的特点, 加强教务管理工作创新, 改变单一校区教务管理中不再适用的管理思维、方式和手段, 采用新的管理思维、方式和手段, 使教务管理目标无限贴近学校管理、教学实际, 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 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 分权化。

在多校区教务管理的情况下, 一方面, 随着管理跨度增大、复杂程度增加, 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精力有限, 人力、物力等资源和工作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 各教学二级院系的情况各不相同, 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而沟通难度的加大, 使得院系在教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请示和得到答复。为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管理效率, 就必须实行教务管理的分权化, 即通过下移管理重心, 下放管理权限, 扩大院系教务管理的自主权, 让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从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 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 更加注重于宏观指导、整体协调, 以及规章制度的制订、评估和考核的组织等职能, 而将具体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计划管理等职能交由院系负责, 并注意做到责权利相一致, 实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尽其责”。

3. 规范化。

首先, 根据组织发展理论, 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增加, 组织的运行要求必须正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 多校区大学, 特别是在实现分权化后, 要使各校区为社会提供大致相当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 为师生提供基本一致的教学服务和教务管理, 防止发生“水桶效应”, 就必须在教务管理的规范化上下工夫。要实现教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大学教务管理部门就要针对多校区管理的特点, 根据社会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来把握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建立一套严格、规范、完整、科学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 实行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教, 从而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同时, 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4. 人性化。

校区的增多往往导致师生的个性、需求和心态等各方面更加多元和复杂, 且师生的主体和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迫切要求教务管理更加人性化, 以实现和谐教务、和谐校园, 而人性化管理也成为衡量学校管理成效高低的关键。实现教务管理的人性化, 一方面, 要全面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确立教务管理的全员主体化。明确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即管理主体) 都具有管理主体性, 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教学活动, 使教务管理者认真进行管理, 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管理, 以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另一方面, 处在教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心位置的教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以师生的需要作为开展教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在制定制度和计划, 以及组织实施时都要以人为基点, 牢固树立一切管理活动围绕人展开的观念, 积极为教学服务, 为师生服务。

5. 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引发各行各业的巨大变革, 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尤其适合多校区的管理, 而教务管理本身具有业务内容多、业务处理实时性强和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 因此多校区大学在已有单校区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动教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彻底实现教务管理的电子化、无纸化和网络化, 达到电子教务, 就显得势在必行。要通过教务管理信息化, 实现大量复杂教务数据处理和教学信息的动态管理, 大幅度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满足广大师生和各级管理人员对教学信息及时性、全面性的需求, 达到人不动或少动, 而教务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在不同校区的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三者之间高效流动, 让虚拟的网络将不同校区的部门、院系和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人感觉不到校区的地理分割, 从而有效应对多校区给教务带来的诸多挑战。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 电子教务不是传统教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 也不是传统教务管理模式的电子化复制, 而是要在实现教务管理科学化、分权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基础上, 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务管理进行全面改造, 在实现管理改革的基础上推进。

三、结语

多校区大学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 特别是在教务管理方面, 这就要求教务管理研究者和工作者不断克服困难、总结经验、大胆创新, 推动教务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发挥出多校区办学的优势, 实现高校合并和扩展的终极目标。

摘要:本文分析了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的特点, 针对其不利影响, 提出了通过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分权化、规范化、人性化和信息化来化解不利影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特点,对策

参考文献

[1]陈运超, 沈红.浅论多校区大学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 (2) :111-118.

篇9:xogziq长江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理念先行;协调运作;多级联动;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49-03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在“985工程”一期,清华大学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学校机构改革,将管理与数据处理相分离,减少管理层次、缩短工作流程。在综合教务、网络教学等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当时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自1998年开始运行以来,在国内高校率先实现校园网上的学生注册、收费、选课及成绩查询,不仅使清华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高校领先水平,而且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先进理念的支撑条件。[1]

在“985工程”二期,清华大学设立了专题项目“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技术部门进行开发和建设,并于2009年正式上线运行。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规划建设了十一个业务系统,一组公共基础中间件和一个教学综合数据库,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2]其中,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是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核心系统,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庞大、复杂和用户量最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的教务管理系统,已成为承载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承载教务管理各项工作、保障教学管理机制正常运转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理念先行,管理部门主导系统需求

用户需求分析报告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业务需求分析做得是否合理、全面、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系统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清华大学新版综合教务系统的建设,改变了以往由技术部门主导需求分析的模式,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注册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等教学管理部门为主导,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建立各个功能区域的信息模型,制定研发策略。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一方面,组织召开由教学管理部门各级领导参加的方案论证会,对于在需求分析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一些设想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决定;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及技术研发人员一起多次讨论具体的业务管理需求,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完整准确地体现教学管理理念的需求分析报告。在系统测试阶段,教务管理人员充分参与各业务模块的具体功能测试,并邀请任课教师、学生等教学主体参与系统测试,从而保证了系统建设与原始需求的一致性,进一步保障了教学管理理念的有效落实。

二、实现跨部门的协同运作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在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局上,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统一规划、技术架构不统一、业务模型不一致、系统之间条块分割、功能交叉不覆盖等问题,[3]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处理。清华大学在“985工程”二期新版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重视顶层设计、统一规划,通过用户行为和权限模型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的协同运作,进一步提高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

1.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技术平台

通过对全校教务管理业务的综合分析,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打破部门界限,划分出职能区域,建立相应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遵循“大集中”的建设原则,以顶层设计为核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建设,执行统一标准,互通互联,实现教务管理的跨部门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理念的有效落实。[4]

2.建立灵活有效的权限管理体系

教务系统用户众多,不同用户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职权亦不同。在旧版教务系统中,通过给用户直接分配相应的业务模块或菜单来实现权限管理,这种做法不易于管理,操作繁琐,且容易出错。为了给各类用户提供全面、完整、准确、快捷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引入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机制,根据业务规则和安全策略设置不同的角色,再将相应的角色分配给用户,从而实现用户和权限的隔离。[5]

三、完善多学期并行的运行机制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教务运行周期一般只包括春、秋两个学期,同时在暑假期间,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但是暑期的教学活动安排一般不作为正式的学期来组织教学管理。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清华大学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包括春秋两个长学期和夏季一个短学期。在长学期里,主要安排基础课教学,保障基础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夏季短学期里,组织较为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等。[6]当时的教学管理重点是对春、秋两个长学期的串行运行,而夏季学期不完全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意愿安排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和教师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随着“985工程”二期新版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流程按学期串行运作的方式,实现了教学管理的多学期交叉运行。一方面,在教学流程中贯穿学年学期的动态信息,支持夏季学期同春、秋两个学期一样,灵活地进行开课任务书的录入,机动地组织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7]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学年学期,查看教学过程、课表、教学评估结果等。同时,改变了小学期仅仅安排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些理论课、研讨课、讲座课等。另一方面,教务系统的流程由串行改为并行,支持多学期交叉并行的运作方式。例如,在春季学期里,交叉安排夏季学期和下一秋季学期的选课,同时正常进行春季学期的教学活动。多学期交叉并行的运行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灵活性及工作效率。

四、创新多级联动的管理模式

清华大学通过“985工程”二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传统的校级、院系、实验室教学管理相对独立、缺乏联动、缺少统筹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校级、院系、实验室的教学管理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实行多层次、多部门、多用户统筹运行的教学管理机制,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真正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过程。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筹安排

教务系统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统一管理,通过一起下达教学任务、录入开课任务书、排课、选课等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暑期实践课、独立实验课、带有实验学时的课程等,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统一调度和教学时间的协调一致。

2.一级选课与二级选课的协调运行

随着学校教学活动的不断丰富,仅有一级选课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对于实验课、辅导课、讲座课等,需要在一级选课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组、分项目、分班、分时间、录成绩等二次组合安排。教务系统支持一、二级选课学生名单的连带维护,即一级选课名单的增删改,直接连带二级选课系统。学生在一、二级选课时,系统统一进行时间冲突判断,从而减少了学生的课业冲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和灵活性。

3.课上与课下教学管理的优势互补

网络学堂作为校内主要的教学辅助系统,使得课堂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拓展。网络学堂的教师、学生、课程、班级等信息全部来自于教务系统,并不定期地保持与教务系统的同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教学服务。

4.校级管理与系级管理的有机结合

教务系统支持校级管理为主、院系级管理为辅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排课、选课、教室、排考等方面采取校级统一管理的模式;而在新开课申请、培养方案维护、开课任务录入、成绩录入、学位管理、综合审查等环节,采取校级管理与院系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两种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教学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高效性。

5.多层次、多部门、多用户的统筹运行

教务系统涉及教务处、研究生院、注册中心、各院系等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广大的任课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等众多用户;涉及选课、成绩等二十多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支持多层次、多部门、多用户的统筹运行。

6.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趋同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在支持研究生、本科生等学历生教学管理的同时,支持校外旁听生、国际进修生等非学历生的教务管理。非学历生与学历生的教学管理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在共性环节上,将非学历生直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在个性环节上,构建国际进修生管理、旁听生管理等业务系统,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

五、构建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运行体制

教务系统是连接学校与院系、协调教师与学生教学关系的中心纽带,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保障教学计划实施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教学管理者必须明确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本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进一步实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1.构建教务管理与服务的专门机构

清华大学设有负责全校教学管理运行工作的注册中心,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以及任课教师和各院系提供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并主要建设和运行教务管理系统。注册中心负责的主要工作有注册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教学信息的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等。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注册中心在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以及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在系统运行中体现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管理同样离不开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通过各种教学规章制度来体现。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根本。通过运行教务管理系统,将教学运行的管理文件,如选课管理办法、成绩管理办法等纳入到系统运行的相应环节中严格执行,使教务系统成为各种规章制度的运行载体,有效地保障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3.在系统运行中体现人性化服务

首先,建立个性化的用户环境,通过个性化的主动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找人,按需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贴切服务。

其次,构建教学信息服务体系。为全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实时提供教学过程信息查询。例如:任课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培养方案完成情况等;为教学管理人员适时提供准确有效的培养信息、预警信息等;为学校各个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各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例如:为定向办提供所有定向生、国防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为留学生办公室提供所有留学生的学籍、交费、毕业审查等信息;通过对教学状态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各级领导提供深层次的决策支持信息。?

参考文献:

[1]吴敏生,沈培华,王映雪,李学农,赵熊.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2]宣华,郭大勇.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3]宣华,郭大勇.依托信息技术的高校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4]宣华,蒋东兴.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2).

[5]吴海燕,苗春雨,刘启新,孙方成.Web应用系统安全评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4).

[6]宣华,郭大勇,邓伟.构建促进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J].教育科学, 2009(3).

[7]宣华,郭大勇.试论高校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

上一篇:社团建设活动方案下一篇:马英九2012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