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鉴定方法

2024-05-03

指纹鉴定方法(共8篇)

篇1: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鉴定技术利用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生理特征,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活的身份证”,更因指纹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通过指纹进行身份鉴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且随着图像处理_模式识别方法的发展和指纹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指纹鉴定方法在金融、公安、门禁、户籍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鉴定是犯罪侦察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识别罪犯最普遍的方法。“指纹鉴定”(源于拉丁语daktylosh——“手指”、skopeo——“看”),这个术语首次出现于1887年的印度。当时,英国官员威廉·赫谢尔在向印度士兵发放薪水时要求他们在付款收据上留下指樱后来,他开始在其辖区的一个监狱中使用同样的方法——命令每一个犯人在花名册上自己名字旁边按下指樱

20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指纹永远也不会与另一个人的相同,而且纹样终生不变,即使手指受伤(比如被开水烫伤),指纹也能完全恢复。赫谢尔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立即致函监狱总监,建议使用这一方法。然而后者将此视为疯人呓语。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一位叫亨利·福尔兹的苏格兰医生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最终确定指纹能绝对准确地鉴别一个人这一事实的,是英国学者弗朗西斯·高尔顿。

1888年伦敦发生了系列谋杀案,令市民恐慌不安。但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所在地)掌握的只是一些对嫌疑犯外表的简单描述、少得可怜的特征和传统的演绎推理法。正好在这时,高尔顿先生连续采集了数千人的指纹并加以分析研究。尽管那个杀人犯终未被捉到,但对数千人指纹的研究使他确信:人的指纹共有四个基本类型,其余的均由此衍生,由此也奠定了指纹分类法的基矗高尔顿得出的十个手指指纹重样的可能性的比例是1:640亿,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两个人有一样的指纹这种情况。当时,这一发现引起轰动。苏格兰场据此破获了数百件悬案。于是从1900年开始指纹鉴定术成为伦敦警-察破案的正式方法。1911年,采用指纹鉴定方法抓获了达·芬奇一幅名画的偷窃者。随后,其他国家的警-察系统也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直至今天。

指纹鉴定技术利用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生理特征,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活的身份证”,更因指纹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通过指纹进行身份鉴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且随着图像处理_模式识别方法的发展和指纹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指纹鉴定方法在金融、公安、门禁、户籍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指纹,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也就是手指上的纹路。德英语里的指纹一词,分别是Fingerprint和Fingerabdruck——拆词来看,print和Abdruck都含有“印下”之意。这便是对指纹鉴定最契合的定义:将手指上的特征印下。

当代刑侦对指纹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仅是五指末端的环状纹路被定义为指纹,包括手掌面的指节纹和掌纹也归在指纹鉴定的范畴。

加尔顿撰写《The Fingerprint》(1892)一书宣扬他的指纹理论,其中首次提到“特征点比照”这个名词,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指纹相同的概率为六百四十亿分之一。

这个数学统计的方法是有缺陷的,他将起始条件理想化了——我们拿到的必须是完整的二维平面指纹拓印,并且必须去验证每一个特征点。但即使如此,在现实中,虽然指纹相同的概率因为种种原因而降低了,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指纹的比对来指认罪犯的——按照目前世界的人口总数和区域差别的限制,我们还是能够相当自信地宣称:

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第一个留意人类个体指纹区别的到底是谁?这点到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在引言中我们提到加尔顿和乌策提齐,这是两个在指纹鉴定史上值得被大家记住的名字。科学史上的许多发现都具有无法解释的巧合性,正如晶体缺陷便是在1930年由欧罗万(Egon Orowan)、泰勒(G.I.Taylor)及珀兰利(Michael polanyi)三人通过各自的独立研究所发现,指纹鉴定则是在1892年由加尔顿和乌策提齐发现。在指纹鉴定法没被发现之前,欧美在人身识别上采用贝迪永人体测量法,此种系统在1879至1880年间由法国人阿尔丰瑟•贝迪永(Alphonse Bertillon)所发明,其依据是来自于一些解剖学上的既成事实:贝迪永将之归结为十一个身体参数,并由其研究得到以下三个引论:

1,人的身体参数在二十岁之后便基本保持不变

2,越多的参数量符合意味着越高的匹配度

3,测量并登记身体参数便可对人类个体进行准确的识别

贝迪永所归结的十一个身体参数为:身高、臂展、坐高、头长、头宽、右耳长、颧骨宽、左脚长、左中指长、左小指长,左下臂长。

贝迪永宣称此法找到两个身体参数完全一样的概率为约二十万分之一,这个误差在当时的人口和交通条件下进行嫌疑人识别是完全可行的,鉴定材料《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终生不变,人各不同,是世界上公认的也是最重要的个体特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探和保密工作之中。我国古代就在文契上使用指印,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印的国家。任何罪犯都有可能在犯罪现场留下指樱手掌上的皮肤不断分泌汗液,即便看起来很干净的手,当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也能留下汗垢指樱为了顺利地取得指纹,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能够增强指纹显影的方法。在日常刑务中最常用到的,则是粉末显影法、碘(烟)熏显影法、502显影法和硝酸银显影法这四种。

指纹鉴定

物理显影法

1、粉末显影法

粉末显影法是由英格兰警方在1905年所研制出来的,它利用了手指分泌物同微小粉末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根据这种机理我们可以得知,此方法对新鲜指纹的显影作用要强于陈旧指纹:手指分泌物经过挥发扩散,其接触面残余量会变得越来越少,到达一个极限值之后,粉末显影法将不再生效。

同理可推知,如果接触面本身易于吸收手指分泌物(如某些特殊的有机质表面),粉末显影法将会更快失效。

常有的粉末显影物质如石墨细粉、磁性粉末、染色粉末、有机粉末、荧光粉末及热塑性粉末等,其最佳颗粒显影直径范围不尽相同,适用的环境也随之不同。

2、碘(烟)熏显影法

碘(烟)熏显影法也在剧集中大量地被采用——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很多时候证物都被放进一只封闭的有机玻璃箱(并不是我知道这个箱子是有机玻璃箱,而是根据剧集里的玻璃表观特征给出的判断:如果这箱子是石英玻璃甚至刚玉玻璃,当然就更好些)里,然后通入一种白色的烟雾,指纹就随之慢慢显现出来。

碘熏法是实际应用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碘单质易低温升华的特点,制造出颗粒气氛,而手指分泌物中的有机油脂成分和汗垢等会与碘蒸气中的微小颗粒产生粘附作用。此方法最常用于纸张、浅色较光滑墙壁、木制或竹制家具等接触面材质上的指纹显影。

在碘熏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烟熏法,所用的显影物质不再是单质碘,而是使用诸如松香、樟脑、硝化纤维、特种蜡烛、煤油、金属镁、四氯化钛等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来显影。

粉末显影法和碘(烟)熏显影法所用的原理相同,是利用了细小颗粒和手指分泌物之间的吸附作用。这两种方法不改变指纹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称之为物理显影法。

化学显影法

1、硝酸银显影法几乎和指纹鉴定法同时产生(1891):一个常识,汗液中含有盐分——这意味着手指分泌物中含有氯离子,其可在水溶液中和一价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这些沉淀在阳光或紫外线等强光的照射之下很快分解为氯气和棕黑色的银粉,并借此显现指纹。在显影过程中,纹线之间的区域也因溶液作用而逐渐变深,对比效果渐渐丧失。因此,必须控制好光照强度和显影时间,以避免过度反应。古德和莫里斯尝试用甲醇来代替水作为溶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硝酸银显影法的致命缺点是:在潮湿接触面上,氯离子极易发生扩散,从而导致显影过程失效。

2、502显影法是化学显影法中的后起之秀,此法在1978年由日本警方首次采纳,八二年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目前流行的熏显法为加湿、加湿加温及真空熏显(加温及加湿的缺点在于,在液态情况下(即使是小液滴),由于扩散等原因,手指分泌物易与接触面分离;加温同样导致扩散速度加快——这就间接降低了鉴定灵敏度)等。502即我们通常所用的502胶,其主要成分是阿尔法氰基丙烯酸乙酯,并有少量苯二酚及二氧化硫等阻聚剂。502胶中的有机单体能够在水及弱碱的作用下发生阴离子型聚合并生成固体聚合物,从而实现指纹显影。其优点为反应易于控制,基本不发生扩散干扰,检验成本低,灵敏度较高;缺点是502胶的挥发物具有毒性,长期在此气氛中进行鉴定工作对警务人员的健康影响很大。

光学显影法

光学显影法主要分为三种:普通光线法、紫外线法以及新兴的激光法。

1、普通光线法,主要是利用日光、镁光灯、蓝光灯甚至可调波长光源来照射可能存在潜在指纹的证物。由于手指分泌物的附着,接触物表面会形成凹凸不平的区域,通过适当调整入射光的属性(光强、波长、入射角等),便可由反射光的回馈情况来确定潜在指纹,并拍照留存以便深入分析。

2、紫外线法,是利用了手指分泌物经过荧光试剂处理(一般是荧光喷雾:其主要成分可以是蒽粉、硫化锌、曙红、8-羟基喹啉、邻氨基苯甲酸等;若非陈旧指纹,甚至直接使用紫外线(或激光)照射即可产生荧光现象)之后,能在紫外线的激发之下发出荧光的特性。该方法应用极为普遍,在各类影视作品或小说中也常被提及——大家所熟悉的一幕:警务人员在对现场的某面墙壁进行喷雾处理之后,光上灯,再拉上房间里的窗帘;然后,打开一盏紫外线灯,原本看不到的指纹,就以荧光的形式显现出来了。

3、激光法,是利用了激光光能强的特点:即使残余的手指分泌物的量十分少,也能够被激光激发并发出荧光。因此,激光法常常被用在针对陈旧指纹的显影上: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利用此法成功对一枚残留了四十余年的潜在指纹进行了显影。激光法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实际应用之后,取得了大量惊人的成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将激光法与化学显影法结合起来使用,以让显影所需的手指分泌物下限大大降低,从而提高现场指纹的采集成功率,针对特殊疑难指纹(过于陈旧的指纹、被“污染”过的指纹、重叠指纹等)的分析也成为了可能。

篇2:指纹鉴定方法

指纹鉴定技术利用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生理特征,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活的身份证”,更因指纹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通过指纹进行身份鉴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且随着图像处理_模式识别方法的发展和指纹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指纹鉴定方法在金融、公安、门禁、户籍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指纹鉴定是犯罪侦察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识别罪犯最普遍的方法。“指纹鉴定”(源于拉丁语daktylosh――“手指”、skopeo――“看”),这个术语首次出现于1887年的印度。当时,英国官员威廉・赫谢尔在向印度士兵发放薪水时要求他们在付款收据上留下指樱后来,他开始在其辖区的一个监狱中使用同样的方法――命令每一个犯人在花名册上自己名字旁边按下指樱

的工作经验使他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指纹永远也不会与另一个人的相同,而且纹样终生不变,即使手指受伤(比如被开水烫伤),指纹也能完全恢复。赫谢尔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立即致函监狱总监,建议使用这一方法。然而后者将此视为疯人呓语。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一位叫亨利・福尔兹的苏格兰医生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最终确定指纹能绝对准确地鉴别一个人这一事实的,是英国学者弗朗西斯・高尔顿。

1888年伦敦发生了系列谋杀案,令市民恐慌不安。但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所在地)掌握的只是一些对嫌疑犯外表的简单描述、少得可怜的特征和传统的演绎推理法。正好在这时,高尔顿先生连续采集了数千人的指纹并加以分析研究。尽管那个杀人犯终未被捉到,但对数千人指纹的研究使他确信:人的指纹共有四个基本类型,其余的均由此衍生,由此也奠定了指纹分类法的基矗高尔顿得出的十个手指指纹重样的可能性的比例是1:640亿,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两个人有一样的指纹这种情况。当时,这一发现引起轰动。苏格兰场据此破获了数百件悬案。于是从19开始指纹鉴定术成为伦敦警-察破案的正式方法。19,采用指纹鉴定方法抓获了达・芬奇一幅名画的偷窃者。随后,其他国家的警-察系统也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直至今天。

指纹鉴定技术利用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生理特征,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活的身份证”,更因指纹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通过指纹进行身份鉴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且随着图像处理_模式识别方法的发展和指纹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指纹鉴定方法在金融、公安、门禁、户籍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

指纹,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也就是手指上的纹路。德英语里的指纹一词,分别是Fingerprint和Fingerabdruck――拆词来看,Print和Abdruck都含有“印下”之意。这便是对指纹鉴定最契合的定义:将手指上的特征印下。

当代刑侦对指纹的定义较为宽泛:不仅是五指末端的环状纹路被定义为指纹,包括手掌面的指节纹和掌纹也归在指纹鉴定的范畴。

加尔顿撰写《The Fingerprint》(1892)一书宣扬他的指纹理论,其中首次提到“特征点比照”这个名词,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指纹相同的概率为六百四十亿分之一。

这个数学统计的方法是有缺陷的,他将起始条件理想化了――我们拿到的必须是完整的二维平面指纹拓印,并且必须去验证每一个特征点。但即使如此,在现实中,虽然指纹相同的概率因为种种原因而降低了,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指纹的比对来指认罪犯的――按照目前世界的人口总数和区域差别的限制,我们还是能够相当自信地宣称:

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第一个留意人类个体指纹区别的到底是谁?这点到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在引言中我们提到加尔顿和乌策提齐,这是两个在指纹鉴定史上值得被大家记住的名字。科学史上的许多发现都具有无法解释的巧合性,正如晶体缺陷便是在1930年由欧罗万(Egon Orowan)、泰勒(G.I.Taylor)及珀兰利(Michael Polanyi)三人通过各自的独立研究所发现,指纹鉴定则是在1892年由加尔顿和乌策提齐发现。在指纹鉴定法没被发现之前,欧美在人身识别上采用贝迪永人体测量法,此种系统在1879至1880年间由法国人阿尔丰瑟贝迪永(Alphonse Bertillon)所发明,其依据是来自于一些解剖学上的既成事实:贝迪永将之归结为十一个身体参数,并由其研究得到以下三个引论:

1, 人的身体参数在二十岁之后便基本保持不变

2, 越多的参数量符合意味着越高的匹配度

3, 测量并登记身体参数便可对人类个体进行准确的识别

贝迪永所归结的十一个身体参数为:身高、臂展、坐高、头长、头宽、右耳长、颧骨宽、左脚长、左中指长、左小指长,左下臂长。

篇3:指纹鉴定方法

一、辨别分析现场指纹形变

(一) 辨别现场指纹有无变形, 分析变形严重程度

依据实际现场提取指纹的承痕客体的形态、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指纹现场遗留位置及留痕指位、大小、作用力方向, 辨别分析现场提取指纹是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二) 分析指纹形态特征和细节特征所反映的非正常现象

现场提取的指纹形态特征表现出扭曲, 纹线不流畅, 细节特征部分重叠, 都有可能表明该指纹是由于变形造成的。

二、结合实际, 做现场实验进行判断验证

(一) 从现场指纹中心花纹形态判断验证。通过实验, 比较指纹中心花纹纹线流向自然程度、粗细大小、两线间距离判断有无变形。

(二) 从现场指纹中心花纹和三角区的位置关系判断验证。通常变形指纹三角区到中心花纹之间的纹线会出现挤压、拉伸, 主要表现为纹线流向交叉重叠, 纹线之间的距离过宽或者过窄等。

(三) 从现场指纹纹线表现出的作用力程度判断验证。由于承痕客体表面弯曲等因素的影响, 遗留现场指纹的作用力程度有所差异。通常现场指纹形变表现为, 不同区域的纹线颜色深浅不同, 外围纹线间隔明显较大, 伴有假特征。

三、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库比对现场变形指纹

(一)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判断指纹纹型、指位, 尽可能的缩小比对查档的范围, 从而提到变形指纹率。

(二) 分析现场指纹各区域纹线变形程度, 多先择变形程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对于指纹纹线扭曲、重叠等情况, 从中选择相对稳定细节特征进行标注。选取区域细节特征点时要集中, 不可分散, 尽可能减少误差, 对于纹线较清晰、变形程度较小的区域, 尽量将可见的细节特征全部标准。变形指纹外围纹线, 不能忽视, 仔细观察纹线流向, 寻找有价值的特征点。变形指纹三角区域纹线及中心花纹纹线相对较为稳定, 选取细节特征点入库比对效果较好。并运用多区域结合比对的方式进行多次比对, 提到现场变形指纹的比中率。

四、鉴定现场提取的变形指纹

(一) 鉴定前确定现场指纹有无变形。通过了解现场情况, 查明承痕客体的形态、表面粗糙程度、材质、大小等特征及现场指纹遗留位置、分布、方向、数量等信息, 从而初步判断嫌疑人作案遗留指纹作用力情况, 并观察送检现场指纹纹线流向、分布等, 确定现场指纹有无变形。剔除畸形特征, 伤疤特征, 分析细节特征是否明显、稳定、可靠, 判断现场变形指纹是否具备鉴定条件。

(二) 判断变形指纹方向。指纹鉴定前, 首先是要确定现场变形指纹指尖方向。尽管嫌疑人作案遗留指纹作用力情况有所不同, 但通过中心花纹纹线的整体形态特征、花纹类型、特征分布和三角区域分布之间的关系还是能够判断现场变形指纹指尖方向。也可结合承痕客体特点及现场指纹遗留位置、分布、方向、数量等信息进行判断指尖的方向。另外, 根据变形指纹擦拖等痕迹, 分析作用力方向, 从而判断指尖方向。

(三) 鉴定过程中, 应当了解现场提取的变形指纹是否受到人为、自然等因素等影响。制作样本指纹, 要结合现场提取指纹所使用的化学液剂、物理粉末及保管运送情况, 尽可能的将形成条件与现场指纹一致。可多次尝试, 确保样本指纹的特质数量、质量与现场变形指纹接近。

(四) 反复论证差异特征点。对于变形较严重的现场指纹, 往往伴有差异特征点, 要与现场实际、现场实验情况相结合, 分析判断形成差异特征点的原因。依据客观事实, 在多次反复论证的前提下作出检验鉴定结论, 避免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杨蔚, 徐同祥.变形手印的检验鉴定[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 (1) .

[2]杨燕如, 付鹏.浅谈变形指纹的比对方法[J].广东公安科技, 2012 (1) .

篇4:“语言指纹”:鉴定新路子

“母本”理论

研究人员说,一位作家的某一部作品其实只是从其“母本”中抽取的一部分。所谓“母本”,可以大致理解为某位作家的语言习惯和词汇量构成的“框架”。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从这一“框架”中来。

英国广播公司援引研究负责人塞巴斯蒂安·伯恩哈德松的話报道:“你正在写的东西就是从‘母本’这本大书中抽出的一部分。”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乔治·齐普夫于1935年发现一部作品中某一单词出现的频率与这一频率高低次序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最高频单词比第二高频单词出现频率高一倍,比第三高频单词出现频率高两倍,以此类推。齐普夫揭示的这一规律为后来许多语言学中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不少学者把它当作英语甚至所有语言中普遍适用的原则。

有所突破

研究人员经过分析托马斯·哈代、赫尔曼·梅尔维尔和戴·赫·劳伦斯三位作家的全部作品后发现,随着作品篇幅加长,文中出现生僻单词的几率呈现下降趋势。他们还发现,这三位作家的“生僻单词出现几率下降曲线”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这种下降趋势在每位作家的全部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研究人员认为,今后在研究作者不详的作品时,可以用这种方法将其与已知的前人作品相比较,对比这种“语言指纹”的相似性。(张钊)

篇5:笔迹.指纹鉴定申请

申请人:王志,男,1960年10月24日出生,汉族,住西市上海花苑11号,身份证号码:35190 联系电话:134802 被申请人:韩,男,1980年日出生,汉族,住西市青岛路1,身份证号码:3519021508。

请求事项:

对被申请人提交的起诉书关于“韩”的手印指纹进行鉴定。事实和理由:

贵院已受理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名义上被申请人提交实际完全是是伪造的,被申请人在起诉书中无本人亲笔签名,仅有手印,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多次沟通其均表示无奈,起诉并非其本意,表示并没有在起诉书上签过字并暗示手印也没按捺过,更何况实际情况是被申请人已经通过陈收回了借给申请人的50万元借款,所谓的“被申请人”为达到非法目的公然伪造被申请人按捺的手印,其行为已严重干扰了本案的司法审判,应追究行为人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为查清本案的客观事实及依法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向贵院提出以上申请,请予以准许!此致 00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6:指纹鉴定价格

随着人们对亲子鉴定了解越来越多,作亲子鉴定的也多起来了,现在作亲子鉴定的不仅仅有婚姻关系的,还有非婚姻关系的;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打工的农民。”根据白求恩遗传医学中心李主任讲,平均每天都会有几个人来本中心进行亲子鉴定,而大部分是父亲自己带着孩子私下来做的。

国内现在做亲子鉴定的地方很多,特别是由于一些民间亲子鉴定机构的出现,各种收费标准也层出不穷,多则几千元少则几百元,更有甚者有人公开在网上出售亲子鉴定服务,只要邮寄毛发、血液或者牙刷,钱汇到马上就可以知道结果,而价格也是十分低廉。

对着这样的鉴定服务,国内比较权威的亲子鉴定机构—白求恩遗传医学中心李主任告诫广大消费者,千万不可盲目相信网上的各种亲子鉴定机构,因为正规的亲子鉴定需要十分昂贵的仪器和很严密的技术操作,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而一般的公司是不能做DNA亲子鉴定的,所以我们竭诚的告诫大家如果要做亲子鉴定一定要到正规的亲子鉴定机构去做,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亲子鉴定可以在小孩出世前做吗?

可以.用DNA鉴定, 亲子测试可以在小孩未出世前进行, DNA测试可通过CVB胎盘素, 常在怀胎10到13个星期, 或用抽羊水方法在怀孕14到24星期内进行.任何一种手术要由一位OB/GYN医生实施, 如果母亲没有OB/GYN医生, 我们可代为介绍.测试过程费时约2周.如怀孕妇女要商讨胎期DNA亲子鉴定问题, 请联络你的OB/GYN接生医生或致电本公司.2009年8月21日上午,离婚案的合议庭两位法官(出于必要尊重,此处暂时不提名字)找我谈话,传达了该院对鉴定问题的意见。我考虑再三,觉得必须将谈话内容公开。

一、关于鉴定范围问题

法官明确告诉我,该院最终将鉴定范围确定在1997年1月27日《结婚申请登记书》“王杰”签名上的指纹,不同意对其他事项进行鉴定。此决定十分微妙,我很觉突然,便问法官:刘娅申请对2001年12月31日《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签收人栏“王杰”签名真伪进行鉴定,而法院却不同意,为何?法院是否采信我方提交的司法鉴定意见?可法官的回答却让我震惊不已:“王杰的签名真实与否与本案没有关联。”对于是否采信我方的司法鉴定意见,法官不予回答。签名真伪果真与本案没有关联?本案争议的焦点不就是指纹和签名是否真实两个问题吗?只鉴定指纹真伪,不鉴定签名真伪,原因在哪里?我心中产生了一个大大的“?”号!可是,本律师从业超过16年,办理案件无数,我当然清楚其中的奥秘!(出于职业道德的考虑,此处不作评价,鉴定材料《指纹鉴定价格》。)

法官明确告诉我,我方申请对所谓婚姻档案的形成日期进行鉴定,因自流井区档案馆、自流井区民政局拒绝提供档案原件,无法进行。如真是无法鉴定,这个问题将成历史悬案。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吗?

二、关于鉴定机构选择问题

法官明确说,他们跟中国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联系了,但该鉴定机构近期没有时间到自贡取样,为了案件快结案,还是选择四川省高级法院鉴定机构名录中的鉴定机构。我代表王杰表达了立场:坚决反对。本案在4月7日第一次开庭,至今长达4个多月连鉴定机构都未确定下来,现在突然强调起案件审限……

三、我方被-迫临时增加一项鉴定申请

鉴于法院突然改变鉴定范围,考虑到全面查清案件事实的需要,我当场代表王杰要求对1997年1月27日《结婚申请登记书》和2001年12月31日《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上三处“王杰”签名真伪进行鉴定。我们的考虑是,如果法院不采纳我方提交的司法鉴定意见(法院不采纳一方当事人的鉴定意见,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的),我方将陷入极大被动,案件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是,法院总不会不采纳自己委托的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意见吧?谁知道呢!

中午,我向王杰转达了法官的意见,王杰立即形成了一份声明,严正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常现将该声明全文发表如下:

关于鉴定问题的严正声明

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本人不服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法院(2008)贡井民一初字第447号《民事判决书》上诉一案,本案审判长和审判员于2009年8月21日上午与我的代理律师谈话,表达了以下意见:

1、在四川省高级法院鉴定机构名录中选择鉴定机构,不从外省选择鉴定机构。

2、仅就1997年1月27日《结婚申请登记书》上“王杰”签名上的指纹进行鉴定,不对刘娅提出的对2001年12月31日《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签收人栏“王杰”的签名进行鉴定,不对本人提出的对保存自贡市自流井区档案馆和自流井区民政局的所谓婚姻档案的形成日期进行鉴定;对此,我严正声明如下:

1、本人已多次表示,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鉴定的影响,我不同意选择本省鉴定机构对本案专门问题进行鉴定。在案件进度和公正性问题上,公正性显然更为重要,而案件进度应为公正性服务。按照二审审限3个月计算,本案显然已严重超期,应已两次延期,你院现在却选择鉴定机构这个关键问题上强调起审限问题,显然没有站在公正立场上处理问题。只要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使案件能得以公正处理,我们愿意等待权威鉴定机构派出专家到自贡取样进行鉴定。

2、你院仅对1997年1月27日《结婚申请登记书》上“王杰”签名上的指纹进行鉴定,不对其本人和刘娅提出的其他申请鉴定事项进行鉴定,会将案件导向错误。每一项鉴定都有自身要求,检材指纹的完整性和清晰度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鉴定的问题,不完整、不清晰的指纹是无法进行指纹比对的,也无法得出鉴定结论。比较而言,笔迹只要基本清晰,则是可以完成鉴定的。故,指纹鉴定的成功性往往低于笔迹鉴定的成功性。你院法官今天解释说,笔迹是否王杰所写与本案没有关联,故不对笔迹进行鉴定,我们大感震惊!按照你院审理案件的思路,假如指纹鉴定无法进行,将如何认定我和刘娅是否办理了结婚证?是不是因指纹鉴定无法进行,就认定我和刘娅办理结婚登记了,而不管签名是否真实呢?我们再次提请你院:本案笔迹完全具备鉴定条件,可你院却不鉴定,显然是一场赤裸裸的司法预谋,案件朝着某些人掌控的方向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3、鉴于上述原因,以及你院不对刘娅提出的笔迹鉴定申请进行鉴定的情况,本人现增加一项鉴定申请,即,要求对1997年1月27日《结婚申请登记书》和2001年12月31日《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上三处“王杰”签名进行鉴定,请你院依法办理。

此声明。

声明人(签名):王 杰

篇7:纸上指纹鉴定条件

可以的话,政府机关是有的,例如公安局、法院、科研机构等,有些城市私人的类似电子科技的公司也有的。就看你在哪里了~

主持人:利用指纹技术来侦破案件,早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可能有很多人还都不知道,其实指纹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在19世纪才传入西方的。一谈起这些和指纹有关的掌故来,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持平就能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刘持平搞了半生的指纹技术,谁也想象不到,在这片方寸大小的指纹天地里,竟然让他钻研出来一个外人无法想像的精彩世界来。

解说: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在30年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刘持平从部队退伍后进入警-察队伍时,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30年后会在某个领域内成为一名专家。当然他那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进入的是一个那么博大精深的神秘领域。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中国的文字的发源起源于常熟,皇帝的这一个常熟,他看到了鸟兽留在地面上的足迹,然后发明了这个中国的文字。

解说:刘持平喜欢探根追源,他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他大胆设问,小心求证,在历史的痕迹中,寻找着前人不曾发现的蛛丝马迹。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我就想,古人对鸟兽的足迹会如此地重视,他不可能不对自己美妙的这个指纹不发生,不详细地观察,而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应该在古代的这个层面上,这个历史时期去找,寻找材料。

解说:刘持平的目光越过了唐,穿过了汉,向历史的更深处探寻。终于,他在内蒙古红山马家窑这个地方停了下来。在一个不起眼的彩陶上停了下来。在这个四五千年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刘持平找到了什么?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结果在红山文化马家窑这个文化,的采头观上面,我们分别发现指纹的指纹化,也就是说古代的西宁在陶官的制作中间,用他形象思维,用他的美妙的画笔,依照人类的指纹在彩陶上面,画出了古代的指纹文化,这个历史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四千年到五千年之间,解说:传统学说认为,中国使用指纹技术的起始时间是在唐代。唐代老百姓中间相互之间买卖,借贷,租赁,订立的契约的时候,已经开始用到指纹。在契约上按下指纹线,以表示诚信的做法,是从唐代开始的。而刘持平在内蒙古红山彩陶上所发现的指纹将中国的指纹技术史又向前提前了两千年。这枚小小的指纹,竟然改变了历史。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一下子我们就是找到了这个中国指纹技术比较的源头,定位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原始社会的末期,是彩陶文化催生了中国的指纹技术。

解说:关于指纹文明属性,我们自豪地说它诞生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是中国的古代的伟大发明、伟大发现之一。

解说:这个身上充满了侦察员味道的警-察,正职是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同时还是江苏省公安厅专家组成员,并应邀担任中国刑警学院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客座教授。但是,这么多头衔并没有妨碍他在指纹领域中的研究,最令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所从事的指纹技术保持着世界领先的水准。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持平:因为指纹技术是中国的发明,在中国成熟地运用了一千多年以后,在1870年到1890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就传到了西方,特别是英国。中国的传统的指纹技术和遗传学,统计学,然后结合起来以后,就上升为现代的指纹科学,从1900年开始,几乎世界各国都开始运用指纹技术,作为鉴定人身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主持人:当指纹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时候,谁也想不到,竟然能和那么多的学问挂上钩。刘持平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常感慨指纹这门学问学上一辈子也学不到尽头。指纹技术除了侦破案件,还与历史、考古、金融、智能识别系统等领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刘持平独特的视野里,指纹与拓扑学也有不寻常的关系呢。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2001年7月12号早晨,附近的群众早晨上班,路过这一条路,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大纸箱。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因为当天早晨刚下过雨,发现一个纸箱淋湿了,他以为什么东西,拉开一看,发现是人的肢解的死块,吓坏了,马上报案。

解说:抛尸现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和镇江市交界处的浦河边上。接到报案,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谈建育立即带人赶到了现常经过现场勘察,死者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被分尸后,装在一个大纸箱里,扔在河边草丛中。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马上有人反映说好像界牌村委的会计是一个女的,四十多岁,胖胖的,昨天没回来,就是说已经失踪了,那么我们马上通过了当地的警方,找到了有关的人员,对尸体一辨认,辨认出来,就是界牌委员的一个会计郭某。

解说:死者的身份很快就被确认出来,警方调查发现,郭某生前人缘较好,没有与人结下过什么怨恨,生活作风也非常严谨,基本可以排除仇杀和情杀的可能。那么,又是谁残忍地将其杀害了呢?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当时就发现一笔巨款,就是他们村委的征地款,一笔医院里面补贴的征地款下落不明,那么我们就先把这一笔款,因为我们从时间上发现,这笔款的失踪时间跟这个案发时间相差的很短,那么我们从这个方面进行着手,进行调查。

解说:是不是谋财害命呢?警方迅速把视线转移,寻找这笔征地款的下落。据民-警了解,知道这笔款的只有村委会里的七个人。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那么我们围绕知情者,知道这一笔款的知情者进行调查,发现那天案发的时候,我们推定的案发时间,五个村委干部在集体活动,那么余下来还有两个,一个是她本人,还有一个就跟她是同伴的治保主任徐建平。

解说:治保主任徐建平有重大嫌疑,是不是他见财起意将会计郭某杀害分尸了呢?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因为他作为治保主任,他的义务跟职责就是配合公安机关对方面的平安负起责任,也有义务配合工作,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调查访问的时候,他应该是来回也蛮起劲的,给我们找人,给我们了解情况。

解说:当专案组民-警把目光对准了治保主任徐建平的时候,都吓了一跳,在破案过程中,徐建平一直鞍前马后地帮助民-警们的工作,对于整个案情和侦破方向他已经了如指掌。这个有重大嫌疑的人却隐藏在专案组里,民-警们于是调整侦察方向,不露声色地向徐建平展开了攻势。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他跟我们讲了他在这段时间他去干什么干什么了,都给我们一一否定掉了,我们通过调查一一否定掉了,知情条件,作案时间,那么身上的伤,手上的伤他根本说不清楚,而且在极力回避这个问题,那么疑点上升。

解说:在民-警们的询问下,徐建平的很多话不能自圆其说,疑点越来越大。虽然,徐建平的疑点很多,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徐建平确实是杀人凶手。因为案发现场并不是第一现场,所留下的痕迹物证非常有限,民-警们只在抛尸的纸箱上提取到几枚指纹。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因为当时抛尸之后,下过两场大雨,发现这个血指纹正好是在那个痕迹面上,雨水还没淋到,所以能看到几条纹线就不错了。

解说:纸箱上遗留下的指纹残缺不全,在没有其它证据的前提下,这也许是破案的唯一希望。民-警最后选定了一枚没有被雨水淋湿的指纹准备进行鉴定。但这一枚指纹面积很小,血迹斑斑,模糊不清,它能具备坚定条件吗?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残缺一个指纹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的面积,一个指纹面积本身就很小,它仅仅清晰的部位只有一个指纹的八分之一,第二个就是特征很少。

解说:这枚残缺不全的指纹能否做指纹坚定?民-警还是设法提取到了徐建平的指纹,准备进行比对。但是好几位鉴定者的意见都是无法认定,因为两枚指纹只有3个特征可供互认。按照常规,3个特征是难以作出结论的。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按照鉴定的常规的经验,常规的经验就是西方欧洲国家,他要十二个特征以上才能够进行鉴定,我们国内一般流行是八个特征进行鉴定,就是说八个细节特征以上,一般鉴定就不会发生错误,鉴定材料《纸上指纹鉴定条件》。

解说:案件进入了焦灼状态。距离案发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难到真的没有办法证实警方的怀疑是否正确。专案组决定寻求当时并不分管刑警支队的副局长刘持平帮忙。这个指纹领域的专家,说不定他能有什么办法破解玄机。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残缺不全的指纹现场是会经常遇到,像这种两三个特征的指纹我们就不用了,由于不具备鉴定条件,很可能发生定硬要鉴定的话,可能发生错误。

解说:当现场提取的指纹和密取嫌疑人的指纹都放到刘持平的案头时,这位指纹专家也感到了头疼。利用三个特征做指纹鉴定,刘持平也是第一次遇到。但看到民-警们渴求的目光,刘持平决定冒一次风险。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残缺不全的指纹现场是会经常遇到,像这种两三个特征的指纹我们就不用了,由于不具备鉴定条件,很可能发生定硬要鉴定的话,可能发生错误。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我就说你们先去休息,让我一个人静下心来,认真地看,心静不下来,鉴定是要发生错误的,鉴定工作跟心不能浮躁,所以就在一个人待在一个办公室里面。

解说: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民-警在门外焦急等待结果。而在办公室里,刘持平却显得很沉着。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很安静,整整看了一下午,两三个小时。

解说:指纹鉴定的结果将会影响着一个案件的整个走向,将会判定一个人是清白还是有罪。眼前这枚残缺不全的指纹让表面平静的刘持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我现在利用三个特征来认定,我的任务也就是认定犯罪嫌疑人。

主持人: 在指纹领域里投入了半生心血的刘持平,参与过2000多起重、特大案件的痕迹鉴定,破获凶杀案超过500起,在30多年里作出的鉴定无一错误。然而,对指纹鉴定的科学性,在大洋彼岸却传来了不同的声音。

解说:2002年1月,美国联邦法院的波拉克法官作出“指纹鉴定不是科学”的裁决,驳回公诉方以指纹作为证据的请求。虽然这一裁决是在大洋对面的美国法庭作出的,但是刘持平还是感受到了这股强大威力的冲击波。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有的是开玩笑,有的是讲真话,说你现在这个东西已经没用了,现在指纹不能作为证据了,我就感觉到这个事情就非同小可了。

解说:做了半生的指纹鉴定难道真的已经过时了,在科技手段日益提高的现代,指纹真的会被其他的刑侦手段所取代。对一个把指纹技术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人来说,这样的论定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你不可能用一些案子来否定整个科学。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医生看病,如果是有的医生看病发生了一个医疗事故,然后就否定医学都是不科学的,那肯定是不符合逻辑的。

解说:这个给指纹技术下死刑的波拉克是何许人呢?原来,他在美国相当有名,当过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院长,不但是资深学者,同时还是联邦大-法官,他所说的话非同小可了。但是刘持平发现,这位大-法官对指纹并没有多深的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指纹技术是中国的发明,中国是指纹技术的发源地,世界所公认,已经是两千多年了,中国的这么一个伟大的发明,就给你波拉克一张裁决就给否定了,作为中国来说也不答应,当然这个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争论的问题,这是学术上的问题。

解说:心情难以平静的刘持平奋笔急书,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写成了反驳波拉克的论文,论文在专业杂志上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虽然它在美国的一个裁决跟我们中国毫无关系,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从科学精神的角度,我感觉到应该把这个事情,把它说清楚他,作为一个指纹工作者,我本人也应该有这个责任,给广大读者,给一个明确的说法。

解说:也许是巧合,也许是自知理亏,时过不久,在大洋彼岸的大-法官就撤回了他的裁决,并且公开认错。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他认错,认错了,那么也就是说,包括我们在内,我们对他原来的裁决的反对意见,应该说还是正确的。我看了他那个撤回裁决的那一个讲话稿,我们从互联网上把它下在以后,翻译过来,仔细看了以后,才知道,他作为一个联邦的大-法官,但是几乎没有接触过指纹科学。但是在这一个案子里面,涉及到指纹的这一个证据。

解说:不过,波拉克的裁决使刘持平对传统指纹鉴定理论的缺陷看得更清楚,完善指纹理论的心情因而更急迫。于是,他创造性地把新理论引入传统指纹学中,解开一个又一个命案难题。

解说:世界各国,无论意识形态和司法制度有多大的差别,指纹作为物证是公认的铁证。

解说:用通常的思路来看这道题,怎么看都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只有另辟蹊径,才会有新的突破,能不能把新学到的拓扑学知识运用到指纹当中?刘持平顿时为之一振。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我要用全新的理论来解释它,用全新的理论来解释它的时候,就凭三个特征,那就能够认定,就能够解释得通。

解说:拓扑学是20世纪数学中间新产生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图形的一种数学理论。用传统的概率论和指纹鉴定理论,只有3个辨认特征的指纹确实无法作出结论。可一旦进入拓扑学的理论视野,这枚指纹就有了全新的意义。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突破学它就不是建立在一个数量关系上面的一个理论,而是建立在整个图形上的一个理论,如果把这个理论基础调整到这一个指纹的所有的纹线,包括特征,都把它看成是图形,都把它看成是特征的时候,它那个特征量就不是三个,就可能是无数个了,因为这一根线条,一根线条它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这一根线条符合,那就是说说明这条线上的无数的点都是符合的。

解说:刘持平认为,用拓扑学的思路来看,一个特征发生错误的概率和很多个特征发生错误的概率是相同的。这就像两张白纸上面的两个点,按照概率论计算,两个点相同的概率相当大,按照拓扑学的理论两个点相同的相当地校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你这个点在这一张纸上,可以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点,无数个点的位置,也就是说你这个点可能出现在这一个纸上无数个位置,对不对,因为它只是空白的嘛,这个点可能是在这张纸上的任何位置,这张纸上一共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点,谁能说得清楚多少个点,无法计算出来,因此两张纸上,都点上一个点,它相同的概率近乎于零,是不是?

解说:虽然指纹模糊残缺,但其中有14条纹线清晰,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明确,可构成一个有限的却是特定的函数定义域。经过与嫌疑人的指纹比对,刘持平认定两者之间在该函数定义域内,每个点都一一对应,没有重复与差异,并据此认定凶手就是该治保主任。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我最后看下来以后,应该说,我还是很自信地认定的这个治保主任他的右手环指指间部位的纹线特征和现场指纹的纹线特征两者是相同的,可以认定现场指纹就是治保主任右手环指所留。

解说:四个小时过去了,刘持平的鉴定报告出来了。认定现场指纹就是治保主任徐建平右手环指所留,这个结果让办案的民-警即喜出望外,又半信半疑。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当然大家听了也是云里雾里,因为大家没接触过,那么为了这个问题,我们感觉到指纹鉴定不能一个人来定啊,就把这个指纹再一次往上送,送给公安部,刑事技术研究物证鉴定中心,进一步进行检验。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谈建育:我们没想到他运用了拓扑学的理论,很快,也很方便地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就是我们感到很容易解决的,很震惊的就是他想到用这个拓扑学的理论,我们确实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

解说:刘持平明白自己报告的分量有多重,他将自己运用新的理论鉴定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向上级汇报。此时,一向谨慎的刘持平显示出平日少见的坚持和肯定。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我定了,我定我负法律责任,然后往上送检的时候,我还加了这么一句话,我不管其他地方检验的结论如何,我的检验结果不改,我还是加重语气,这也是给同志们一个信心。

解说:也许是刘持平的坚定鼓舞了大家,也许是他一贯准确的鉴定技术使人产生信任感。总之,因为刘持平的鉴定报告,警方对治保主任进行了刑事拘留。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在他老的住宅里面,上面的房顶,屋顶,瓦片下面搜查到了抢劫的十多万的现金,死者的手机等一些和案件有密切关系的物品,在他新的住宅搜查以后,发现他卫生间的一个墙面上有微量的血点,这个血点经过DNA的检验,确定是死者留下来的。

解说:赃物和杀人现场都找到了,接下来对犯罪嫌疑人的审查也非常顺利。几个小时以后,徐建平供述了他为了贪图二十万的征地款,到被害人家里,然后乘其不备将其杀死抛尸的犯罪事实。

解说:人类学家说它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历程;社会学家说它是先民崇拜的图腾;文学家说它是千古文明的写照;数学家说它是永不重复的几何图形;侦探专家说它是鬼斧神工的天然印章,指纹上没有谎言。

解说:案件成功告破了。对于刘持平来说,这次的成功并不同于以往,它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意味着刘持平将拓扑学引入指纹鉴定是行得通的做法,同时也对公安痕迹检验的理论系统一次更新的完善。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通常来说都是用数学来解释,凡是能够用数学来进行表达的,他都是科学的。因为用数学公式来进行表达,很多情况下他是公理,很多情况下它就需要再论证,因为什么,公理他就是真理。

解说:事后,有人问刘持平,当时拍案定夺的那份自信源于何处?难道他真的没有担心过自己会因为错误的鉴定而制造出一起错案吗?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在侦查破案方面,我们从来都是承担巨大压力的,每破一个凶杀案子,每对一个凶杀的嫌疑人我们都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这是很正常的,人命关天,我们当这么多年的领导,完全知道人命关天,铁证如山这个含义和分量,我们不会随意地下结论的。

解说:科学的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刘持平身上就有这股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追求真理的勇气完全盖过了计较个人得失的想法。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我当然也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就是说鉴定条件不够,不能下结论,也可以回避,不冒这个风险,在当时来说,在头脑里面,我没有这个我个人风险的这一个概念。

解说:做了30年的指纹鉴定,刘持平本来可以稳稳地坐在指纹专家的交椅上,不去做更多新的尝试,然而,这个案件后,刘持平突然觉得在指纹这个领域,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持平:从这个案例来说,本身对我来说,也体会很深,确实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是需要更多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最新的理论,最新的方法,来充实我们的学术基础工作。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技术大队 副大队长 黄马庆:学到了很多,但是学不完,总觉得他东西太多了,我们是没法学到的了,只能学到他那种精神。

解说:指纹是一枚古老的金币,它的一面是自然之花,另一面则是文明之果,舍弃了任何一面,都不是我们对指纹应持有的科学认识。

篇8:指纹鉴定方法

长期以来,对中药品质的评价标准是建立在其指标成分的含量之上的。如果在此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纯化等繁杂的处理,弄清其各种成分的药理作用,明确构效关系,从而找出一个或两个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活性成分作为药材或复方制剂的指标成分,然后以其含量高低作为中药质量的判定准则。然而,中药是化学组分极其复杂的混合物体系,一种或两种活性成分往往不能正确反映中药的整体疗效。按照传统的研究模式,将每个化学组分与主治功能进行一一对应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整体分析和质量控制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1,2]。

红外光谱法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分子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许多国家药典都采用红外光谱“指纹”特性,即微观特性作为纯药物鉴定基本工具。然而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都是远比单一组分药复杂得多的混合物体系,各种成分谱图叠加在一起,使中药红外光谱解析一直被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不断革新,红外光谱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学科领域。20世纪90年代早期,曾相继出现过红外光谱法鉴别中药的某些报道[3],但由于光谱总体解析知识的贫乏,其进展并不显著。此后10多年来,一系列实验结果令人信服地表明:现代红外光谱技术将中药学与分析化学等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无疑会在中药的宏观质量控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4,5]。针对中药这一复杂体系分析的特殊性,提出“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1,6,7,8]。

1 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

“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的基本思想:根据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对其进行整体成分结构鉴定,使用具有相应分辨能力的谱图解析技术对不同类别的混合物进行鉴别分析。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混合物红外光谱的宏观指纹特征提取、具有更高分辨率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法(这三者构成“红外光谱三级鉴定体系”),以及基于混合物红外光谱的模式识别和多元校正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不仅强调对混合物的整体进行分析与鉴别的同时,也关注于某些特定成分的分析,从而实现整体分析与具体成分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当特定成分在混合物中具有一定的含量时,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借助多元校正的方法实现定量分析。各种模式识别方法的引入,为使用红外光谱对混合物进行鉴别分析提供更为系统有效的途径。

三级鉴定具体分为3个步骤,首先是采集各种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这些样品包括来自不同产区、不同产地、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生长期的中药材;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配方颗粒和中药制剂。在逐步累积红外光谱图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图谱分类数据库。目前已建立包含约25000张谱图的数据库,将被测样本与已知图谱进行比对,按其相关性进行分析与鉴定,被称为一级鉴定。倘若相关性不足以作出确切的判断时,或需进一步进行方法间佐证时,则需要采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进行样本和对应已知图谱的比对分析,按其相关性的量化值加以鉴定。倘若这两级分析仍未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时,则需进行第三级鉴定,即采用二维相关光谱图进行分析与鉴定。对试样施加热微扰(也可以是其它的微扰),在特定的温度区间(一般从室温到120℃),等间隔地顺序升温,将所得到的一系列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经相关分析即得到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宏观指纹光谱鉴定法的特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宏观指纹性。中药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它的红外光谱反映其各个组分中所含相应各种官能团在特定区域呈现的叠加谱。不同中药的光谱峰位、峰形、峰强度及其总貌构成它们自己特有的指纹性,称作为中药光谱的“宏观指纹”。根据宏观指纹的差异性,可以进行中药的分析与鉴定。(2)不失原本性并保持原有配伍性。中药材样品无需分离,所以其每一个组分的质与量不因预处理过程而发生变化。(3)快速简便。红外光谱仪器通用,操作简便,易推广应用,其结果的重复性很好。由于无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对单个样品的分析仅仅花费几分钟即可完成,而且可以避免在其它分析方法中寻找指标化合物的困难。(4)定量分析。利用HPLC、GC等方法给出的定量数据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根据未知样品红外光谱得到其特定组分的含量。

本方法的完善尚需以下两个方面的长期大量的工作。(1)更全面地收集中药样本,获得各种药材的红外光谱图,构建更加完整的中药红外光谱数据库,以便能获得更精细和准确的鉴定识别结果。(2)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由色谱、质谱等方法获取中药组分的微观信息,与红外光谱的整体解析结果相互补充。.

简言之,“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是快速、简便、客观的中药分析方法。近年来,已经利用该方法在中药鉴别与质量控制方面做大量的研究。以下将对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2 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的应用

2.1 中药材的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

2.1.1 中药材主体成分的红外光谱分类

中药材可按其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油脂、蛋白质、蔗糖和淀粉等来分类。图1是几种不同种类中药的红外光谱,它清楚地说明每一种药材呈现具有自己特有的主要化学组分及其特征功能团。脂肪的亚甲基反对称与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2920cm-1与2850cm-1附近,其脂羰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在1745cm-1附近,高油脂类药材(见图1a)在这些区域有很强的吸收峰。蛋白质的特征峰酰胺I带与酰胺Ⅱ带分别出现在1650 cm-1与1550 cm-1附近(见图1b)。糖类的C-O伸缩振动吸收表现为1200~900cm-1范围内的多个吸收峰,不同的糖具有不同的特征吸收。图1c代表含有大量蔗糖的药材,而图1d则代表含大量淀粉的药材。根据药材红外光谱特征,已对280种中药材进行分类与鉴别[1]。

2.1.2 动物类中药材的三级鉴定

动物类药材的主体成分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红外光谱图上都具有较强的蛋白质指纹特征,但不同的动物药材同样具有各自的指纹特征。譬如鹿茸、羚羊角、全蝎、水蛭的红外光谱具有不同的指纹特征,它们的酰胺键吸收峰出现在不同位置[9]:鹿茸在1659cm-1和1546cm-1 (见图2a),羚羊角在1657cm-1和1517cm-1(见图2b),全蝎在1662cm-1和1531cm-1(见图2c),水蛭在1659cm--和1537cm-1 (见图2d)。当药材中某些成分含量较低时,需要使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才能找出特征吸收峰,也就是二级鉴定。如鹿茸的二阶导数谱中可以看到957cm-1,601cm-1和561cm-1有明显的吸收峰(见图3a),此三个峰与Ca3(P04)2的二阶导数谱峰相同(见图3b)。由于鹿茸和全蝎的红外光谱图在酰胺Ⅰ带和Ⅱ带位置相近,不易区分,因此可以采用二维相关光谱法对其进行鉴别。采用热微扰和相关分析,可以看到二者的同步二维相关谱的峰强度是不同的。鹿茸有两个自相关峰,分别位于1562 cm-1和1635 cm-1 (见图4a),而全蝎则只有一个位于1624 cm-1的自相关峰(见图4b)。

2.1.3 不同产地药材的三级鉴定

尽管来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药材谱图的相似度很大,但借助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仍然可以进行有效的区分。李英明等[10]研究来自不同产域的5种西洋参样品,根据在红外谱中~1740cm-1,~1153cm-1,~1050cm-1和~1020 cm-l吸收峰,二阶导数谱中1317cm-1(草酸钙),~1052cm-1和866 cm-1 (淀粉)的谱峰,以及二维相关红外谱上的差异特征,便可对美国、加拿大和中国不同产地的西洋参进行初步的鉴定。

2.1.4 中药材真伪的三级鉴定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可以较容易地进行中药材真伪的分析与鉴定[11,12,13,14,15,16]。许长华等[15]以标本馆的东阿阿胶为标准,与伪品阿胶的谱图相比对。尽管谱图较为相似,峰形不特征,但东阿阿胶酰胺I带峰在1647cm-1,而伪品阿胶的酰胺I带峰则在1657cm-1,两者相差9个波数。另外,伪品阿胶在1026cm-1处的多糖类吸收峰较强,而东阿阿胶几乎观测不到明显的特征峰,说明东阿阿胶和伪品阿胶的蛋白类和糖类化合物有很大的不同。二维相关谱也进一步佐证东阿阿胶与伪品阿胶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

2.2 基于中药材红外光谱的模式识别

2.2.1 相关系数比对法

利用计算机比对软件,将15种不同科属的升麻基源植物红外光谱与正品升麻(兴安升麻为参考标准)进行比对获得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凡是属于不同科药材的图谱相关系数差别较大,低至0.392;同属不同种,相关系数低至0.8617。来自不同产区同种样品或者相同产区不同采集时间光谱差异不明显,相关系数低至0.9281。这个方法提供对药材不经过提取分离的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17,18,19,20]。

2.2.2 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

借助于各种中药材粉末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可视化程序设定语言VB (Visual Basic)设计红外光谱阵列相关系数比对程序,该程序包括库的查询、程序运行基本参数设置和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等三部分。与相关系数比对法比较,此法具有很好的专一性、抗干扰性和高灵活性。譬如,根据黄芩光谱的指纹特征,将阵列相关系数1592~1005 cm-1间的相关阈值均设置为0.998,其它段设为0.7,然后与库中65张不同产地的黄芩样本进行比对,该记录为山西的野生黄芩。实验证明,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可以增强谱图的识别能力[21,22,23,24]。

2.2.3 主成分分析与SIMCA分类法

基于黄芩的红外光谱,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5个产地69个黄芩样品进行分类与鉴定研究。根据红外谱图的宏观指纹特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其区分为6个区域,其中有一个区为栽培类。这种分类结果是与传统和现代的理论的品质评价结果一致的。它紧密地反映对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相关性。因此可成为客观评价黄芩质量的依据[24]。使用SIMCA (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方法,道地药的识别率达70%,其可信度超过60%[2[25,26],26]。利用红外光谱或二阶导数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27],可以区分西洋参、人参的根、胶囊,及其制品人参茶。此方法可用于非分离的,快速(约15min之内)对人参及其产品进行品质监控。根据赤芍的红外光谱同样将18个产区90个样本经主成分分析可分为6类[28],该结果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致的。

2.2.4 人工神经网络法

采用三种不同模式的人工神经网络(ANN),即非线性-线性、线性-线性、非线性-非线性ANN,对栽培黄芩、野生黄芩和粘毛黄芩进行识别,从监督集识别结果来看,隐含层节点数为3的非线性-线性型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能力最强,其识别正确率可达97%[29]。此外,用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45个赤芍样本的产区,识别正确率达到97.8%[30]。

2.2.5 其他方法

K-最近邻法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可以区别来自中国4个省的269个白芷样品和来自6个省380个丹参样品,留一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达到99%与95%[31]。

2.3 基于中药红外光谱的质量控制

2.3.1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中药配方颗粒及其辅料进行鉴别研究。不同生产厂商的配方颗粒中所添加的辅料类型及其用量有较大的差别,不同种的配方颗粒在辅料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有较明显的指纹性,而辅料含量较高时,采用差谱技术可以提高谱图的指纹性,达到中药配方颗粒一一鉴别的目的[32,33,34]。借助于各种药用植物、动物配方颗粒谱图的宏观指纹性:①可容易快速作出分类鉴别;②可根据与原药材谱图之间的相似相关性而很方便地用于配方颗粒的质量分析;③获知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④鉴别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⑤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产品的质量分析;⑥获知制粒工艺过程中所加輔料的成分与用量,从而有效地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别与质控[34]。

2.3.2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材在不同炮制阶段都有其各自的宏观指纹特性[35,36,37]。蔓荆子不同炮制阶段——生鲜原料、微炒、炒黄、炒棕炒焦和最终炒炭的红外光谱研究[35]表明,在炒制过程中脂含量恒定地快速衰减,开始时总黄酮量增高,但随后下降;炒成暗棕色的蔓荆子应该具有最佳的镇痛的效果;乙醇提取不利于蔓荆子的效能以及炒炭是不适宜的。所以蔓荆子炮制过程实质上是烯烃类、多支链油脂类物质逐渐消失和较低热稳定性的黄酮类物质的热解过程。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能用于跟踪和指导蔓荆子的炒制过程,从而对炮制品的质量达到有效的控制。

系统地研究用黄酒来炮制地黄的过程[36]。在红外光谱中,样品吸收峰从770cm-1移到777cm-1表明多糖或低聚糖的分解产生果糖,进一步转化成类黑精。在二阶导数谱中,819 cm-1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增强。在2D-IR相关谱中,当地黄经过20h炮制时,特征峰的强度达到最大。用红外光谱宏观指纹法能解释地黄炮制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还可以检查炮制地黄的最佳终点,对传统的感官经验“黑如漆,甜如饴”做出科学的解释。

2.3.3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由于大量溶剂水的存在,对注射剂的红外光谱测定可以采用衰减全反射附件,直接取溶液样品测定,然后以同条件测得的二次蒸馏水光谱作为背景获得差谱。也可将注射液样品滴加在KRS-5盐片上,在红外灯下轻微加热待溶剂挥发后样品成膜后测定。或者将注射液冷冻干燥成粉后采用压片法测定[38,39]。已测定包括清开灵、复方丹参、核葵、黄芪等20种中药注射剂,同时还考察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结果表明:①各种中药注射剂均具有其特征光谱,可以用来区分鉴别;②某些注射剂的类似性反映碳水化合物类、蛋白质类、淀粉、油脂等是载体和中药材的有效组分的基本材料。③各注射剂具有各自的特征基团。例如,反映在1000~l100cmr1的糖甙类等C-O基团伸缩振动,1560~1640 cm-1的生物碱等芳香骨架伸缩振动,以及1600~1760 cm-1的萜类、黄酮类等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可以用作鉴别的依据[19]。也可以借助于其它多种光谱法如紫外、荧光、拉曼光谱进行直接的测定,以便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达到无损快速鉴别[40]。

2.4 中药的稳定性检验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变温附件可实时原位跟踪物质的热稳定性。在25~250℃温度范围内,芦丁的热变性是芦丁氧化的热分解过程。在较低温度下(75℃),芦丁的分子结构就开始发生变化,说明芦丁的稳定性较差。采用恒温加速老化和拉曼光谱法可以判断药物的稳定性,跟踪药物的分解变质过程。芦丁片恒温在100℃下不同时间的拉曼谱同样表明芦丁的热稳定性较差[4]。

曾对11种中药注射剂进行变温实时红外光谱跟踪研究,说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注射剂中不同成分的热稳定性也明显不同,糖类成分最易分解变化,而生物碱成分较稳定。对清开灵的跟踪表明其羟基峰变化很大,其中甙类成分比萜类黄酮类组分变化要大。加热过程中,核葵注射剂所含糖类成分明显下降而羰基成分明显增高[19]。

注射剂变质往往是一个渐变过程。当强制老化时间不够长或变温范围不够大时,由普通的分析方法来鉴定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可以用热微扰的二维相关分析来跟踪这种变化。对“清开灵”、“复方丹参”等的变温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清开灵”在常温空气中变质的主要化学反应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氧化,以及组成化合物的构象甚至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多与羰基和杂芳环的共轭有关。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为研究中药注射剂变质的机理及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手段[41,42]。

2.5 中药成分的定量分析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可采用玻璃样品池,样品不需预处理,直接快速,测试非破坏性,非污染性,费用低,可同时测定多组分。例如,利用HPLC[43]事先确定20种玄参中2种有效成分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含量。然后将20个样本分成两组,15个样本被选为训练集,其余5个样本作为验证集。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建立校正模型,获得模型决定系数值R2分别为0.998与0.999,而预测标准误差是1.63×10-3和4.88×10-5。类似的方法被用来分析复方芦丁片的主组分芦丁和维生素C[44,45],模型的R2值为0.998与0.999,而预测标准误差是6.7×10-3与7.4×10-3。

尽管根据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以进行快速无损定量分析,但由于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基本只是C-H、N-H和O-H振动的倍频或合频,所给出的指纹特征并不显著。所以,有必要使用特征性更强的中红外光谱对复杂样品进行定量分析。Wu等[46]使用红花油的中红外与近红外光谱分别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对其中水杨酸甲酯、丁香酚与α-蒎烯3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两种光谱分别对3种成分所建立的6个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985~0.999之间。在两个水杨酸甲酯模型中,近红外光谱所建模型的预测标准误差小于中红外光谱模型;但是在对丁香酚与α-蒎烯所建模型中,基于中红外光谱的模型的预测标准误差则小于近红外光谱模型。在基于中红外光谱的双黄连粉针剂成分含量研究中[47],分别使用1700~900cm-l和1600~900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对黄芩苷和绿原酸建立校正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和0.997,验证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4%和3.4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中红外光谱不仅可以对中药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进行快速简便的定量分析。

3 结论

上一篇:拾趣童年忆可乐初二作文下一篇:春天给我天使般的温暖的优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