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

2024-05-09

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精选8篇)

篇1: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武汉大学“微生物学”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本学期的教学安排

三、微生物与我们

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微生物的发现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1.巴斯德 2.柯赫

(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

(五)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 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 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

(六)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五、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思考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2.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 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一、无菌技术

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2.接种操作

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1.稀释倒平板法 2.涂布平板法 3.平板划线法 4.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四、单细胞(孢子)分离

五、选择培养分离

1.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 2.富集培养 六、二元培养物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 2.暗视野显微镜 3.相差显微镜 4.荧光显微镜 5.透射电子显微镜 6.扫描电子显微镜 7.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略)

思考题:

1、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 显微镜进行观察。试列举在显微观察(光镜和电镜)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3、试利用表格形式对各类显微镜在原理、样品制备和观察方面的异、同进行概括、比较。

4、试找到一篇使用微生物照片的文献,分析该文为什么要使用微生物照片,采用的是何种显微观察技术?依你之见,该文作者的这张照片还可以用哪些技术获得?

第三章 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第一节 真细菌 一、一般形态及细胞结构

(一)个体形态与排列

(二)大小

(三)细胞的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质膜

3、细胞质和内含物 1)概念 2)贮藏物 3)磁小体

4)羧酶体 5)气泡 6)载色体 7)核糖体 8)质粒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5、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1)概念

2)细菌芽孢的特点 3)芽孢的形成与芽孢的萌发过程 4)芽孢的耐热机制

5)芽孢杆菌(Bacillus)芽孢形成的生理调控 6)伴孢晶体

7)细菌的其他休眠构造

6、糖被 1)概念 2)特点

7、鞭毛 1)概念

2)观察和判断细菌鞭毛的方法 3)鞭毛的结构及其运动机制 4)鞭毛推动细菌运动的特点

8、菌毛

9、性毛

二、放线菌

(一)概念

(二)形态与结构

1、营养菌丝

2、气生菌丝

3、孢子丝

(三)生长与繁殖

(四)菌落形态

(五)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一)立克次氏体

1、概念:

2、特性

(二)支原体

1、概念

2、特性

(三)衣原体

1、概念

2、特性

四、粘细菌(myxobacteria)

(一)概念

(二)生活史

1、营养细胞

2、子实体

五、蛭弧菌(Bdellovibrio)

(一)概念

(二)特点

(三)寄生方式

六、蓝细菌(Cyanobacteria)

(一)概念

(二)特点

第二节 古生菌

一、概念的提出

二、细胞形态

三、细胞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细胞质和内含物

(四)细胞核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

一、霉菌

(一)概念

(二)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形态结构

1、菌丝

2、菌丝的特化

3、细胞结构

(四)菌落

(五)霉菌繁殖方式及生活史

1、繁殖方式

2、生活史

二、酵母菌

(一)概念

(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形态结构

1、个体形态

2、细胞结构

(四)菌落特征

(五)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无性繁殖

2、有性繁殖

3、生活史

思考题:

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 什么特点?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nutritional types)1.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自养型)2.光能有机异养型(光能异养型)3.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自养型)4.化能有机异养型(化能异养型)5.营养缺陷型

第二节 培养基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1)pH 2)水活度 3)氧化还原电位 4.经济节约

5.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1、按成份不同划分 1)天然培养基 2)合成培养基

2、根据物理状态划分 1)固体培养基 2)半固体培养基 3)液体培养基

3、按用途划分 1)基础培养基 2)完全培养基

3)加富培养基和富集培养 4)鉴别培养基 5)选择培养基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一、扩散

二、促进扩散

三、主动运输

1.初级主动运输 2.次级主动运输 3.基团转位

4.Na+,K+-ATP酶系统

四、膜泡运输

思考题: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代谢概论 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一、生物氧化

二、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发酵 2.呼吸作用(1)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

三.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氨的氧化 2.硫的氧化 3.铁的氧化 4.氢的氧化

四.能量转换

1.底物水平磷酸化 2.氧化磷酸化 3.光合磷酸化 1)环式光合磷酸化 2)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3)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耗能代谢(自学)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自学)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一.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二.次级代谢的调节(自学)

思考题:

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

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1、培养平板计数法

2、膜过滤法

3、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液体稀释法)

4、显微镜直接计数

二、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1、比浊法

2、重量法 3.生理指标法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一、生长曲线

二、同步培养 三.连续培养

1.恒浊连续培养 2.恒化连续培养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一、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一)消毒剂(Disinfectant)和防腐剂(Antisepsis)

(二)抗代谢物

(三)抗生素

1、概念

2、作用机制

3、抗药性的产生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

(一)温度 1.干热灭菌

2、湿热灭菌

(二)辐射作用

(三)过滤作用

(四)高渗作用、干燥、超声波等

思考题: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其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第七章 病毒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特点

2、定义

三、病毒的宿主范围

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1、病毒的培养 2. 病毒纯化

第二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大小和形状 2.毒粒的壳体结构 3.病毒的包膜结构 4.毒粒的结构类型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1.病毒的核酸

2、病毒的蛋白质

3、病毒的其它成分

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1、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 2.隐蔽期(eclipse period) 3.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1.吸附 2.侵入 3.脱壳

三、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四节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一、概念

二、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

思 考 题

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作为遗传物质

二、RNA作为遗传物质

三、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一、概念:

二、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1、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基因组

2、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一、质粒的分子结构

1、结构

2、质粒的检测

二、质粒的主要类型

三、质粒的不亲和性(自学)

四、转座因子的类型和分子结构(自学)

五、转座的遗传学效应(自学)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

一、基因突变的特点

1、特点

2、实验证据

二、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

三、诱变剂与致癌物质--Ames试验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

一、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1.实验证据 2.机制

二、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1.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2.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三、细菌的遗传转化(genetic transformation) 1.自然遗传转化(简称自然转化) 2.人工转化

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

1.中断杂交(interrupted mating)技术 2.基因连锁 3.遗传图谱 4.基因组测序

5.基因组序列的注释和意义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性(自学)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自学)第八节 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二、防止衰退的措施

三、菌种保藏

思 考 题:

1、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c + d + 和 a + b + c)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2、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转化质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别?

第9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

二、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第二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 命名与分类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3. 同裂酶 4. 同尾酶

二、DNA连接酶(DNA ligase)

三、其它

第三节 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一、质粒克隆载体

二、λ噬菌体克隆载体

三、柯斯质粒载体

四、M13噬菌体载体

五、噬菌粒载体

六、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

1.酵母质粒载体 2.真核生物病毒载体

七、人工染色体

第四节 微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

一、宿主的基本要求与性质

二、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

第五节 基因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一、PCR的原理和应用

1. 原理

2. PCR技术的关键酶------DNA聚合酶

思 考 题:

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其中哪些需涉及到微生物的参与?

2、为什么说微生物学不仅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技术?

第10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征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1.生物大分子作为进化标尺依据

2.作为进化标尺的生物大分子的选择原则

二、RNA作为进化的指征

三、rRNA和系统发育树

1.rRNA的顺序和进化 2.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 3.系统发育树

第二节 细菌分类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二、微生物的命名

第三节、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一、形态学特征

二、生理生化特征

三、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1.DNA的碱基组成(G+Cmol%) 2.核酸的分子杂交 3.电子杂交

四、其它

第四节 伯杰氏手册

思考题

1、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2、为什么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你知道有哪些项目已被用于细菌学分类和鉴定?

第11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一、空气中的微生物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1.江河水 2.海水

3.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和“水花”、“赤潮”

三、土壤中的微生物

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1.微生物引起的工业产品的霉腐 2.食品、农副产品上的微生物

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1、嗜热微生物

2、嗜冷微生物

3、嗜酸微生物

4、嗜碱微生物

5、嗜盐微生物

6、嗜压微生物

六、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一、互生

(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二)人体肠道正常菌群

二、共生

(一)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一)微生物和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三)微生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1. 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2. 与反刍动物的共生关系

三、寄生

(一)微生物间的寄生

(二)微生物与动植物

四、拮抗

五、竞争

六、捕食

第三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思考题:

1、试从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其分布比动植物更广泛的原因,为什么无菌操作技术是一切微生物学工作的基础?

2、试论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你认为对此类污染该如何进行防治?

3、试用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4、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怎样?

第12章 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感染的一般概念

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

1.感染的途径

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的致病性: 1)侵袭力

2)毒素(toxin)2.病毒的致病性 3.真菌的致病性:

三、传染的类型

1. 隐性传染 2. 带菌状态 3. 显性传染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免疫

一、生理屏障 1.皮肤与粘膜: 2.生理上的屏障结构

二、细胞因素 

1.吞噬细胞(phagocytes)的种类: 2.吞噬过程: 3.自然杀伤细胞

三、体液因素

1.补体系统 2.干扰素 3.溶菌酶

四、炎症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

1.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2.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

二、抗原和抗体

1.抗原(Antigen,Ag) 2.抗体

三、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1.抗体的免疫作用 2.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1.细胞免疫效应的机理 2.细胞免疫的特点(四)联合抗感染免疫 

(五)克隆选择和免疫耐受性

思考题

1.对细菌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2.吞噬细胞的功能可因哪些体液因子的作用而增强?

3.补体激活后可能产生对机体有利的免疫也可能造成自身损伤,试举例说明。

4.试举例说明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并无截然界限。

篇2: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

开课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 李云海 职称: 副教授 专业班级: 校级公选课,文理各科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应写清楚:课程的性质、地位及通过教学活动须达到的基本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又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我国于1986年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就把生物技术列于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首位,并组织力量进行跟踪研究和联合攻关,足见国家对生物技术的重视程度。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世界各国如此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粮食短缺、食品安全、生命健康、环境资源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还因为它与理、工、农、医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基础条件。在日益重视和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高科技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主要针对高等院校本科非生物技术专业的文、理各科学生而开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及其对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影响;提高学生对人类生产、生活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12讲,共36学时。

1.生物技术总论(2学时)

概述生物技术的概念、含义和发展简史。如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等。

2.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学时)

生物技术是如何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制造工业原料和生产贵重金属的;生命科学(特别是高新生物技术)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和蛋白质组时代,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其意义和应用前景如何;生物技术的安全及其对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影响等等。

3.基因工程技术概述(4学时)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的概述;包括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目的基因克隆方法、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和重组子的鉴定筛选等内容的介绍;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前景等。

4.细胞工程技术及应用(4学时)

介绍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和微生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植物细胞培养在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育种和人工种子的研制方面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珍稀植物资源(包括野生花卉、珍贵药材、稀有树种等)保护、种苗快速繁殖和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动物细胞、组织培养,在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动物克隆和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等。

5.发酵工程及酶工程(3学时)

介绍发酵工程及酶工程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等;微生物发酵的工艺、过程及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典型产品的发酵生产;酶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酶分子的改造,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和生物传感器,酶的应用等。

6.蛋白质工程及蛋白质组学(3学时)

介绍蛋白质工程的研究方法;简介蛋白质结构的基本结构和高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的关系等;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实例,蛋白质组学的最新进展等等。

7.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学时)

介绍上述生物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中的应用情况,如植物新品种选育、种子快速繁殖、丰产栽培技术、抗逆性研究、生物农药研制、分子标记育种、水稻基因组计划等;动物转基因育种技术,动物繁殖新技术,动物反应器等;生物技术在动物饲料工业、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概况等。

8.生物技术与人类食品(3学时)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质量检测和转基因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如食品和饮料的发酵生产、食品加工中的酶、新型甜味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制备;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常规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血清学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生物芯片技术在转基因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性认证中的作用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制造业上的应用方向,新时代食品工业呈现的新特点等。

9.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3学时)

介绍生物技术在人类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生物制药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人体病毒、细菌、寄生虫、DNA和避孕疫苗的研制;单克隆抗体和DNA诊断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基因工程药物、抗生素及其他天然药物的制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的利用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产生的背景、研究任务、研究进展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我国的HGP计划和人类基因资源的保护等内容。

10.生物技术与能源(3学时)

生物技术在能源开采和未来新能源建设中的应用,如微生物勘探石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未来石油的替代物——乙醇燃料的意义和生化机制,乙醇代替石油所面临的困难和乙醇的发酵生产技术;被称为“植物石油”的灌木、油料植物和藻类的开发利用;生产甲烷的生化机制与燃料源;未来的新能源——氢能和生物燃料电池的可行性。

11.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3学时)介绍污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的生物技术处理方法及其先进性,如稳定塘法、人工湿地、生物膜、生物净气塔、固体垃圾和矿渣的生物淋溶处理等。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指示生物、核酸探针、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及PCR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等。

12.生物技术发明创新的保护和生物技术安全性(3学时)

对生物技术发明实施保护的紧迫性;对生物技术发明实施保护的途径和方法,各保护途径、方法的优点和缺陷;生物技术保护的负面影响;世界转基因作物贸易的安全性管理,微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食品、动物克隆、生物武器等的安全性及其影响;人类基因的研究、应用及其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等。

三、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为生物高新技术的普及型教育课程。而高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是学科的横向渗透、纵向加深、综合交错和发展迅速;而且与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课程的讲解采用讲座和研讨的形式,力求内容全面而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事例较接近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既能反映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又非单纯技术或理论的研究探讨。要使非生物类的文理科学生也易于了解和掌握。讲座,讲解,资料阅读,研讨等多种课型并用,鼓励学生参与和以交互的形式,进行知识问答和问题探讨等,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上述教与学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在了解、掌握课程相关内容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并联系本专业知识,对当前涉及生物技术的重大事件或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

为校级公选课,暂时不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五、考核评价方式及评分要求

期末总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核成绩占70%计算。

平时成绩评定,以按时来听课和按时完成作业计满分30分。然后,无故缺课1次扣3分,请事假1次扣1.5分,请病假1次扣1分,实习或写生(必须有学院证明)等不能来听课1次扣0.5分;不交作业1次扣3分。另外,无故缺课超过4次或请假及缺课合计超过6次的,则取消参加期末考核的资格。

期末考核一般以完成小论文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论文的要求为,论述有理有据,条理清楚;2500字以上,用方格稿纸工整誊写;叶眉写明学院班级、姓名和学号,结尾写清完成日期等。课程论文的成绩,主要以完成的论文的质量来评定。严格按要求完成、论述充分或有独特见解,可在61—70分范围内酌情打分;达到相关要求,论述有理有据,可在51—60分范围内酌情打分;达到一般要求,论述有一定层次,可在41—50分范围内酌情打分;大部分达到要求,论述尚可,可在31—40分范围内酌情打分;达不到多数要求,但言之有物或说清楚了课程的一些内容,可在21—30分范围内酌情打分;其余(即达不到要求,偏题、跑题或不知所云的)只能在20分以下打分,直至以0分计。

若闭卷考试,则考试时量为90分钟,总分值为70分;考题形式为填空、名词解释和简答等。

六、课程教材准备要求

教材: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高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

(侧重于课程框架及技术体系内容的介绍,适合非生物类文、理科及生物类非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研读)

七、课程教学参考书

1、罗琛主编,《生物工程与生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2003,第3次印刷)。

(侧重于自然知识、技术应用和科学家及科学发现过程的介绍,适合非生物类文、理、工各科本科学生研读)

2、岑沛霖主编,《生物工程导论》(2004)。

(侧重工程技术,适合理科及工程技术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研读)

八、课程教学阅读材料安排

(指定阅读著作或论文篇目,并要求学生完成阅读报告等)。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资源学》、《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林果花菜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兰花栽培与鉴赏》、《礼仪花卉》、《植物与人类的故事》、《人与生态学》等。

九、课后答疑安排、课程测验、作业要求

(包括专用测验本、作业本准备)。

每一次课缺课或请假的同学,就从下述思考题中选做两道题作为作业。

生物技术课程思考题:

2、生物技术总论复习思考题(第一、二次课)

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技术,它具有高技术的“六高”特征是指哪“六高”?  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 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 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基础是什么? 3-

4、基因工程及应用复习思考题(第三、四次课)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3.阐述基因工程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发展前景。

4.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疫苗与传统方法生产的疫苗相比,有哪些优点? 5.目前基因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哪些疾病类型的治疗?

6.人类基因组计划任务是什么?将解决什么问题?它对医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

6、细胞工程及应用复习思考题(第五、六次课)

 如何从一片嫩叶经组织培养培育出众多的完整植株?  什么叫植物原生质体?如何进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 人工种子包括哪几部分?如何制备人工种子?  怎样才能在体外大量培养哺乳动物细胞?

 如何用体细胞克隆出一只哺乳动物?克隆动物有什么积极意义?  开展干细胞研究对人类有何积极的意义?

7、发酵工程复习思考题(第七次课)

 微生物发酵产物有哪几种类型?

 比较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下游处理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相应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8、酶及蛋白质工程复习思考题(第八次课)1.酶有何特性?何谓酶工程?

2.酶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3.简单叙述蛋白质结构的基本组件。

9、生物技术与农业复习思考题(第九次课)

1.现代植物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比有何突出优越性?试举例说明。2..动物胚胎工程的主要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3.核移植技术将来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上有哪些主要方面?

10、生物技术与现代食品复习思考题(第10次课)

1.什么是单细胞蛋白?简述它的几种来源。2.举例说明食品发酵的用途。3.你对转基因食品有什么看法?

11、生物技术与能源和环保复习思考题(第十一次课)1.简述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2.简述乙醇燃料能替代石油的依据。

3.生物法处理污水或废水有哪几种常见方法?污水治理的意义何在?

12、生物技术发明创新及安全性复习思考题(第十二次课)

1.简述对生物技术发明进行保护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优缺点。2.人们对生物技术安全性的担心来自哪些方面? 3.谈谈现阶段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性。

篇3: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

关键词:大学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 无线网络逐渐在大学校园内普及, 特别是一些大学校园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包括爱课网在内的网络视频中的生物教育课程走入了普通大学生的生活, 使得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大学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物教师亟需攻克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建议采取以下多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本, 提高授课教师职业素养

授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求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流、熟练掌握教学技巧。

(一) 加强大学生物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研究。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传授给学生很好的专业知识, 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研究, 就如同要给学生一碗水, 作为老师自身应该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花大量时间认真备课。例如在《分子生物学》的讲授中, 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反复推敲重点和难点内容, 必要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更能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融入课堂, 课堂气氛也就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其次, 要站在生物专业研究的前沿, 讲授的知识要常讲常新, 切忌固步自封, 讲的都是老一套, 出现教师讲台无精打采, 学生课堂昏昏欲睡。同时, 要注意用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 枯燥的知识很难让学生去主动接受, 课堂效率不会很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校兴趣并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在备课时考虑到如何能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和吸收知识, 如何把课讲得生动,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知识,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以保证课堂质量。

(二) 增强大学生物教师教学感染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启发我们,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上的感染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重要源泉,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好的老师, 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其次是一个有修养的学者。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要做到声情并茂, 将口语语言与肢体语言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收知识, 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教学有劲头, 学习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氛围。

二、以网络为手段, 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多媒体计算机也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 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利用文字、声音、音像资料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课本知识大多枯燥无味, 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呈现的是生动的画面, 不仅有文字, 还配有图片甚至动画, 这使得一些抽象的知识立体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这种形象生动的动画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给学生自由学习权利的同时, 利用相关教学技术引导学生朝正确的语言学习方向发展。对于老师而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是学习的动力, 所以二者之间一定要形成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学习合作关系。

(二) 利用网络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运用, 信息传播速度飞快, 几乎没有地域限制, 信息的时效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网络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 很多资源可以用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污染生态学》时可以将一些环境污染的记录片拿来使用, 这样的视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 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进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气氛自然会提高。

三、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 打破框框,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品质

创造思维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主要目标, 它引导学生去对日常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追根究底式的研究, 通过怀疑-分析-批判的模式, 最终达到创新。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课本知识不同的观点, 给予学生更大限度的自由, 使学生交流, 争辨, 集思广议得出结论。例如在讲述人体能量代谢时, 人在病理条件下, 体温升高的现象叫发烧。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既然发烧能使病人出现功能障碍, 为什么说它却又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与人有利?这种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矛盾, 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不平衡, 反向思考, 打破思维定势, 打破框框, 来解答此问题, 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二) 加强实验实践,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造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 它的创立和发展, 离不开对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的实验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操作、观察,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并且尝试去解决问题。

提高大学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也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学习的乐趣,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物教师都能够向建立高效、充满乐趣的课堂教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传宇.浅议活跃大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3) .

[2]李新伟, 李慧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 2009 (3) .

[3]高佳.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教育探索, 2010 (4) .

[4]李玉珍.分组讨论式教学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 2012.

篇4:民办大学医学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科目,②是医学影像、临床等专业的必修课。由本教研室承担的医学微生物是长沙医学院院级精品课程,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笔者针对民办大学医学微生物的理论教学,谈一些改革意见。

1 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1)讲好绪论是前提 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来自绪论的讲解,所以这是重要的一环。笔者在吸取多位老师的成功经验后,对李凡主编的《医学微生物》第七版绪论加以整理,形成了如下思路。首先阐述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由此引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内容,通过联系生活中熟知的病原微生物,让学生有个整体把握;随后提出微生物概念并分类,继而提出微生物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原核、真核细胞型,引出微生物的特点和人类的相互关系;最后介绍微生物的发展历史,先是经验期的发展,如酿酒、烧开水等,像历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学生充满浓厚的兴趣;再是实验期,主要讲述列文虎克、巴斯德、郭霍、琴纳和费来明5位科学家对微生物的巨大贡献,大大激起学生的斗志和兴趣;现代期则相对简略,举例介绍了新发现的部分病原微生物,以及全基因组的研究等成果,鼓励大家在新的时期,敢于突破和尝试,开创新的历史。

(2)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前后联系是基础。医学微生物内容较为庞杂,如果没有一条主线,容易给人混乱之感。医学微生物包括3大部分:细菌篇、病毒篇、真菌篇,每一篇采用总分模式编写,先是总的概括,然后介绍具体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学中,1~8章是总论,主要介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遗传变异、耐药性、感染与变异等知识,其实质就是对细菌做全方位概括;9~12章是各论,分别介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每一章分成若干节,每节介绍一个属,每个属主要介绍一种具体微生物,每种微生物则按照一条非常清晰的思路来介绍。如第8章第一节:葡萄球菌属,具体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从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五个方面来介绍。事实上,在细菌和病毒的各论中都按此顺序编排,所以明确这个思路,学生就很清晰明白地掌握了整本教材的内容架构和思维路线,不会产生杂乱无章、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3)提问式讨论,启发式解说是核心。如果一味地直接灌输,学生难免出现开小差、讲话、打瞌睡甚至逃课等现象。所以互动交流,循循善诱,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促进师生交流,增进感情。如33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首先明确HIV是艾滋病原体,简要介绍其发现,发展历史,指出现阶段全球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四个问题:一是HIV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二是其结构导致何种致病机制?三是HIV感染具有何种临床表现?最后是如何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每10个学生一组讨论一个问题,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其核心观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同时大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发言,简要评述其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完成对问题的完整阐述。发言中部分学生见解独到,不但增强了大家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从学生的反馈中可发现,此种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PBL教学基础上,探索以病例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选择微生物学各论中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章节,如某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80/60mmHg。应首先进行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什么?该病原体结构有哪些特征?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如何控制感染?

通过学生讨论,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主动学习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

3 以教材为核心,不断更新知识

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异常迅速,李凡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部分内容已经有突破和更新。如绪论提到的“目前已有150种细菌完成测序,有180余种完成但为提交或正在测序”。③事实上,截止到2007年,已经完成测序的微生物就有303种,正在测序的有550种,并且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测序完成。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因而对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及时查找文献资料,及时、准确地掌握科学发展前沿,不仅让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基本原理,还能了解科学发展动态。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新的知识、技能、手段不断涌现,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紧随教材,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知识发展的需求。

4 學生自作教学课件,上台讲解

选择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让学生自制PPT并预讲。如选择36章—真菌学总论,由于缺乏经验,教师需要从字体、版面设置、字数要求、背景选择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通过PPT制作,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辛苦,更加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由于学生对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所以老师必须指出并纠正其预讲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同时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感觉。预讲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切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上台讲课自然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严加把关,在学生讲完后要及时纠正错误,对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医学微生物知识能够学有所用,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敢于发言、敢于创新。对于民办学校的学生,更要注意增强学生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医学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加强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医学微生物理论、实验教学体系,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临床微生物专业人才。

注释

① 通讯作者:裴瑞青,长沙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② 文历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6):1-4.

③ 李凡.医学微生物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

篇5: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

(河西中学杨文才751300)

一、综述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及社会地位;

二、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和重视程度;

(一)、社会、家庭对生物学教学的态度;

(二)、学校对生物教学中的认识及作用;

(三)、学校及有关部门对生物学的认识不够;

三、初中生物教学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生物学的认识;

(一)、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提高得不到学校、家庭的重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社会评价方式对生物学教学的限制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社会现状对受“副课”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造成了学习“副课”是一种多余的负担,缺乏对实施素质教育和生物学本身对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

四、本人对生物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或思考:

(一)、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他们在任何方面的进步都会受到老师、学校的认可和肯定;

(二)、学校也要制定适应学校教学现状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三)、从而影响社会对一些所谓的“副课”的不重视程度,最终改变生物及一些“副课”在初等教育尴尬的现状;

(四)、各相关的教育和行政部门制定适应课改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6: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

提纲

(1)综述引用胡的发言来说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2)阐述大学物理教学在现阶段缺乏个性化教育(3)如何在大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4)总结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好处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并就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具体做法作了分析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物理,个性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教育改革发展方略。这表明我国教育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作为其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在此方针的指引下,教育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可喜的进步。但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相比,与国际化进程中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需求相比,在推进个性化教育中,仍然需要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教育阶段,探讨如何在此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通常将学生按统一标准进行培养,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忽视学生对物理学不同领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冷漠与消极,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学是单向性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上,探索一般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差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人才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一、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转变教学设计思路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方法、自我需要及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倾听意识,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方法,制定适合他们的不同目标和内容,善待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差异教学,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找出适合他们成功的途径。首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如机械类专业对量子物理部分要求较低,在教学时可删减该部分内容;其次,在讲授方法上,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专业课程对基础物理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对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尽量选取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象的视频影像资料,删减理论计算推理;而对于电子技术类专业学生,将讲授重点放在实验操作上。总之,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辅以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教学组织形式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就必须构建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个性发展阶段的教学,主要以“自主互助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为主。当然,这并不是“放羊式”的随意学习,而是在教师支持和帮助下进行的撒得开、收得拢的学习。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渴望自学、摆脱束缚,不迷信权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适时通过小组形式加以指导,学生既可以独立学习又可以互相讨论,拓展思路,互相启发。比如,在学习《热机效率》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形成个体自学、小组合作的学习组织。按学生的不同专长和专业分为理论分析小组、生活实际小组、应用拓展小组等。让理论分析小组从课本结合网络资料严谨推导出热机效率的公式,并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生活实际根据理论小组的公式,计算生活中各种热机的效率,并解释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应用小组可以根据其他两组的结果提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并设计出方案,加以实验。这样,一节课下来,既有了理论支持又有了生活实际;既满足了理科学生对严谨推理的要求,有满足了工科学生对实际应用的要求。各小组学生发挥其个性特长,围绕同一学习材料,按教学目标的要求,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通过自主互助学习让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使用统一的考试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程就是为了不挂科,60分万岁”的消极情绪,既违背了开设这门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初衷,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应对学生个人的突出表现及其在集体中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树立自信。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考核评价时刻设置不同的考查内容,喜欢动手的学生可以考察实际的设计动手能力,喜欢推理计算的可给以开放性题目让以论文形式推出自己的结论,喜欢收集总结归纳的,可以让其归纳本学期所学内容以及收集整理相关理论实例,等等。学期评价时,要根据个性发展要求,采取个别考核为主的形式进行,学生的成绩档次按其完成情况,结合小组互助学习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以“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档次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把评价作为手段。真正使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前提下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7: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和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能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常见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牡丹、刺槐、槟榔、玫瑰、菊、杏、苹果等

4、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种子的传播方式:借助风力、水力、动物等传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籽粒饱满、具有完整的胚、储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和抽样检测

4、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开花和结果

1、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2、花的结构:花瓣、花蕊【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花托、萼片

3、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受精:花粉粒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7、人工辅助授粉

目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2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3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7、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31、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32、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3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4、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3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7、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38、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9、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40、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

4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2、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43、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4、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4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46、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47.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48、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49、维生素A:夜盲症,补肝脏、胡萝卜;维生素C:牙龈出血、坏血病;D:佝偻病、骨质疏松,补肝脏、鱼肝油;B1:脚气病,粗粮;B2:口角炎,粗粮;缺铁:贫血

50、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135编辑器

51、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

5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人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53、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向扩张,胸廓的左右径增大;膈顶端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从外界吸入气体。

54、.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55、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56、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这个部位被利用。

5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8、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59、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60、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61、心脏的肌肉组织发达,因而能够有力地收缩。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将血液泵至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至肺。

62、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给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并带走废物;肺循环过中程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3、人类ABO血型将血液分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有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6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5、尿的形成过程: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形成尿液。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66、排尿的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7、近视眼成因: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光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其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

68、预防近视眼的“三要”是: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69、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70、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或: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71、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7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73、垂体: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量:巨人症);甲状腺激素(不足: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胰岛素(不足:糖尿)

74、温室效应:CO2排放过量酸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氟利昂使用

75、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脊柱。

76、节肢动物: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77、先天性行为:膝跳反射、鸟类迁徙、、蚂蚁做巢、学习行为:大山雀偷喝牛奶、小鸡模仿母鸡扒地索食

78、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河蚌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

节肢动物:1、甲壳动物:虾、蟹、水蚤;2、昆虫:蝗虫、蜻蜓、金龟子、蝇3、蜘蛛、蜈蚣

79、家兔的牙齿有门齿、臼齿,没有犬齿,它的盲肠发达,与其植食性相适应;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这是与它们的肉食性相适应。

80、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会飞的动物。

8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82、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鳃呼吸;海豚用肺呼吸;鸟类用肺进行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

83、人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84、关节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

85、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86、动物能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8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8、仿生:飞机(模仿鸟的飞翔),薄壳建筑(乌龟的背甲),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生物反应器:乳房生物反应器。

89、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0、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三种:腐生、寄生和共生。足癣(真菌寄生);牛的胃肠中的细菌与牛共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的过程叫腐生。

9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于空气中的细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有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92、蒸熟的馒头松软多孔,是因为和面时加入了酵母菌,使面粉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的缘故。

95、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方法: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_;培养。

96、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有的具有鞭毛和荚膜;分裂生殖;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寄生、共生)真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但有成形的细胞核);孢子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异养(腐生、寄生、共生)

97、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98、.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99、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

100、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_生殖_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135编辑器

101、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02、列表比较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103、无性生殖的应用:(1)嫁接(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才能成活,开花结果与接穗保持一致)(2)扦插(3)压条以上都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注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06、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蚊、菜粉蝶、蜜蜂;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蝗虫、螳螂、蟋蟀

107、两栖动物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08、鸟卵:卵黄是主要营养成分,卵中的胚盘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109、.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间或子代个间的差异

110、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形式。111、性状的遗传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子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12、人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只有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如人的精子有23条染色体,而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为23对。

113.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传递。

114.科学研究表明:生男生女由_男_方决定。

115、.染色体:DNA+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位于DNA上)

116、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状之分

117、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aa;表现为显性的有两种,即AA、Aa

118、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但d仍然会遗传下去

119、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15隐性基因的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120、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来决定的;.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123、亲代将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124、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而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125、一对直发夫妇生了一个卷发的孩子,则直发由显性基因控制,卷发由隐性基因控制,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卷发的可能性是1/4

126、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叫做常染体

127、人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1对,常染色体22对;

128、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由-染色体和Y染色体组成的,女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由-染色体组成的;

129、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30、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是随着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131、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132.羊的毛色白色是显性(用B表示),黑色是隐性(用b表示)。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是白羊。请问公羊的基因组成是BB,母羊的基因组成是bb。

13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134.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Y为男性,--为女性。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可写成:44+-Y或44+--,则精子中的染色体可以写成22+-或22+Y。

135.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组合为AA和Aa的为红花,基因组合为aa的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组合为AA、Aa的也为白花,这个事实说明了:

⑴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合相同,表现性状不同。

(三)生物进化

136、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变异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__适者生存__,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__定向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方向_-.

(3)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138、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139、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40、生命起源的历程:无机物、有机物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体系、生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141、动物的进化次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注意顺序的先后)

142.达尔文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四)传染病、预防与免疫

14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144.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位病原体,例如: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引起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引起蛔虫病的蛔虫。

145.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不同,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

14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147.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有效成分、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148.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149.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到或溺水等情况时,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150.如果病人在停止呼吸的同时心跳也停止,则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15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篇8:浅谈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在科学研究及专业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也就成为了生物化学专业学习的研究重点。目前的生物化学的教学中确实存在不少的弊端, 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一、从考试制度改革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课改, 就要从学生最关心的考试说起。我认为不管教学怎样改变, 只要考试制度还在, 那么考试就如同一辆车的马达。如果制度不改革, 那么我下面所要说的另外两个方面就没有改革的动力, 车子不能启动就不能到达目的地。现在大学都是学分制度, 作为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来说, 考察内容遍布整本书, 我不否认能够将这些内容按照标准答案写在考卷上的同学很有能力,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所锻炼的恐怕最突出的就是记忆力了, 而除此之外大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等其他能力则在这种考试体制下难以培养。所以, 我们的考试也可以从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 考试题目可以只有一道问答题, 但是绝对不是那种具有标准答案的问答, 这样就使得学生必须要学在平时, 思在平时。

二、课堂改革

就目前我所感受到的大学教育来说, 我们往往喜欢所谓的“调理教学”, 即按照课本目录一章一章进行授课。但是,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无视所谓的顺序。对于大学课堂来说, 每一节课都有海量的内容, 每学期往往只有区区几十个课时, 这么短的时间要领悟一本书的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使用普通方法授课其效果往往不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一整本厚厚的书, 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全部感兴趣, 更何况是一本其他人编著的课本, 学生又怎能在很短时间内领悟课本的内部线性关系及其整本书的精华之处呢?诚然, 每一个学科可能都有大众认为的精华之处, 但是对于一个学生个人而言, 从最初接触一门学科到课程结束, 其本身最感兴趣的章节才应该是这门学科的精华之处。学习知识就是一个由点到线, 由线到辐射状线, 最后再到面的过程。这里可以举现在常提的一个问题———滥用抗生素给现代医学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例, 在学习生物化学的时候, 有同学可能对抗生素这一章节很感兴趣, 想要深入了解其中奥妙。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学习很容易让一个人着迷, 那么他在面对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的时候, 就会发现还需要学习核酸的形成、肽链的延伸、氨基酸的活化、蛋白质的形成等基本问题, 那么在解决大问题之前就要弄清楚这些基本的知识点, 此时学习就更具有实际意义。性学生更有动力, 印象就更为深刻, 理解也会更为透彻一些。所以学习知识没有必要纠结所谓的先后顺序。从兴趣点出发,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有兴趣, 就会主动学习, 而主动学习所带来的收获才是最大化的, 这种成就感又会带给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信心, 信心进一步让人更有动力去深究其因, 最后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在这里, 我想要举一个时下很火的例子, 有关这次伦敦奥运。我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发现只要是中国的优势体育项目, 往往就会引得全民高度关注, 而诸如自行车赛、马术赛等中国处于比较劣势的项目, 民众就没有多少热情去关注。学习也一样, 兴趣至上, 如果在某一学科有一些小成就, 就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热情, 从而更有动力学习和思考。

三、实验改革

众所周知, 对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而言, 实验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一般而言, 生化实验的目的即为以下几点: (1) 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 (2) 了解生物体内基本物质成分的分离、分析和鉴定常用方法以及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3) 通过实验技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就我所知, 目前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大部分高校生化实验采取的步骤是这样的:教师向学生布置课本之中某实验, 而课本上详细阐述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大部分学生所做的工作便是按时到达实验室, 照着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最后将课本上的内容抄到实验报告上就算完成。作为在校学生, 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 这样做实验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但是没有思考的实验, 却只能让自己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而无法达到上述所列出的四个实验目的。因此,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有如下措施:首先, 教师在实验的选取上要尽量新颖, 最好能够使大部分同学感兴趣, 即实验题目首先要“吸睛”。比如大二第一学期, 老师选取了一个叫“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提前两周知道要做, 大家都很期盼, 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见过咖啡因, 更不要说茶叶中提取出来。现在半年过去了, 我们做过许许多多关于生物的、电子的实验, 但是, 那一次生化试验我依然记忆犹新, 大家最后提取出来咖啡因之后的心情可以称得上是欣喜若狂, 那种小小的成就感会让我们一下子喜欢上这门学科, 从而思考更多的“为什么”。其次, 如果时间有限, 实验宁可精少不能滥多。大学教学往往有很多硬性要求, 比如某一门学科必须要在几节课中做多少实验, 但是我的观点是, 我们宁可一个学期只做一个实验, 但是这个实验一定要精, 要能够锻炼学生能力。而恰恰这个“精”是最难做到的。比如按照老的教学方法, 一定是拿着课本按照详细步骤“抄”一遍实验, 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无非就是实验需要的时间外加抄实验报告的时间, 对于整个实验的思考却很少;但是如果要达到“精”, 那么首先教师应该在学期初就布置实验课题。课题可以很精简, 比如上述所举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例子, 完全可以只告诉学生, 这个实验要求从茶叶中提取出来咖啡因, 然后再告诉学生实验时间安排。剩下的从实验原理、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到实验设计, 都应该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是学生在实验课之前应该自己搞清楚的。一旦进了实验室, 老师所做的事情就是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剩下的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成败并不重要, 甚至失败的实验分析原因之后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我们所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查资料、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以及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如果一味照搬课本上所提供的所谓的最优设计方案, 那么学生学到的又怎能如设想当中的那么多?

上一篇: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技术团队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