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2024-04-10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精选8篇)

篇1: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题目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性质

基本实验

实验学时

教师

冷雪松

教学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重点

消除副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怎样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教 学 过 程 的 设 计

课前的准备:

仪器设备的检查,注意要校准砝码。

实验的预做(采集三组以上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数据表格设计的参考。课上教学的设计:

一、课上的常规检查(预习报告、数据表格的设计等)。

(5 分钟)

二、讲解的设计

(30分钟)

1、引言

德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任何导体通以电流时,若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则导体内部产生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的电场,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它是一种磁电效应(磁能转换为电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先后制成了多种有显著霍尔效应的材料,这一效应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霍尔效应已在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测量技术中,典型的应用是测量磁场。

测量磁场方法不少,但其中以霍尔效应为机理的测磁方法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本实验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掌握用磁电传感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的基本方法,学习用异号法消除不等位电压产生的系统误差。

2、提出本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讲授为完成本实验设计思想和设计 原则 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

3、实验的拓展:(由本实验的完成深化和延伸所学的知识,启发学

生利用现有的设备拓展出新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要求用做图法处理数据.5.介绍主要仪器设备与使用 6.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1)、霍尔片又薄又脆,切勿用手摸。2)、霍尔片允许通过电流很小,切勿与励磁电流接错!3)、电磁铁通电时间不要过长,以防电磁铁线圈过热影响测量结果。

三、学生的实验开始

(100分钟)

四、指导实验

实验前30分钟不解答问题,给学生自己理解消化的时间,30分钟后边指导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解答.重点辅导:

五、检查实验的结果,签字

六、实验小结(实验结束前的10分钟)

1、验中有哪些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2、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时,是如何利用多次测量来减小测量不确定度的?

3、拓展题目完成的意义。

时间的掌握:留由5分钟机动的时间。讲作图法

课 后 思 考 题

1.分析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计算磁场B的合成不确定度。2.以简图示意,用霍尔效应法判断霍尔片上磁场方向。3.如何测量交变磁场,写出主要步骤。

参 考 文 献

1.《大学物理实验》,李学慧、高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年6月 2.《大学物理实验》,高峰等编,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4年3月

板 书 内 容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的题目,在黑板的中央。第一板 实验的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2、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实验原理(将原理部分与原理图分成两块)1.原理部分(左侧)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实验的原理图

2.实验的过程设计(1)拟好实验步骤。

(2)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确定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实验的拓展 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表格:略

5、实验报告的要求: 1.数据处理的要求。

2.误差分析与问题的讨论

6、黑板右边的空白备用

1.括号内的解释用语言叙述。

2.寻找几名优秀的学生在课外开放时间内完成拓展实验的题目

《物理实验》教案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冷雪松

辽宁科技大学——理学院实验中心

篇2: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一、目的要求

通过偏光显微镜直接观察,了解聚合物的结晶结构或无定形结构

二、基本原理

聚合物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它的结构。高分子聚集在一起有两种主要方式,即结晶态和无定形态。如果高分子链在空间三个方向上形成有序排列,这种有规律的排列结构称为聚合物的结晶态结构;若高分子链成为无序排列,则称为非晶相或称为无定形结构。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聚合物的外观结构,如均匀性、粒子的大小及分布等。不含填料和杂质的多数无定形聚合物,在显微镜下都是无色清澈透明的。但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聚合物中的粒子形态,不能鉴别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而偏光显微镜利用晶体与非晶体对偏振光有不同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粒子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三、试样与仪器

1.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主要有目镜和物镜组成,所产生的图象是样品放大的倒像。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不同的是偏光显微镜比普通光学显微镜多加了两块偏振镜。

下偏振镜位于光源与聚光镜之间,它的作用是使通过样品前的自然光变成偏振光,而上偏振镜位于目镜与物镜之间,它的物理作用与下偏振镜相同。当光线通过上偏振镜时,如果是具有一定振动方向的偏振光,旋转上偏振镜则视场有明暗之别;如果是没有确定方向的自然光,旋转上偏振镜,光都能通过,则视场始终是明亮的,故上偏振镜又称检偏振镜。

上、下两偏振镜的偏振轴相互平行时,光线能全部通过上偏振镜,视场最亮。上、下两偏振镜的偏振轴相互垂直时,光线完全不能通过上偏振镜,视场最暗。因此,当固定其中一个偏振镜,把另一个偏振镜转动180º,就看到视场有明暗交替出现的现象。

上、下两偏振镜的偏振轴相互垂直,便组成所谓“正交偏光镜”,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聚合物结晶状态时,通常是在正交偏光镜下观察。

在正交偏光镜下观察非晶态聚合物时,视场是暗的,这种现象叫消光。把载物台旋转360º,消光现象不变,这叫永久消光或全消光(见图 1 所示),永久消光是非晶态聚合物的固有特征,是区分结晶聚合物和非晶态聚合物的重要依据。

在非晶态聚合物中,光在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这是因为非晶态聚合物的分子链呈无序排列属于均匀体,它对于来自于下偏振镜的偏振光不会改变入射偏光的振动方向,传至上偏振镜时,光的振动方向仍然与上偏振镜允许通过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光不能通过,故视场呈黑暗。又因非晶体各向同性,故转动载物台也不会改变入射光的性质,所以消光现象不变。

在正交偏光镜下观察结晶态聚合物时,当转动载物台360º,视场出现明暗交替四次(见图2所示)。四次消光是结晶聚合物的特征。因为结晶聚合物的分子链有规律排列,它对来自下偏光镜的偏光能产生双折射现象,分解形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偏光,以不同的速度通过结晶聚合物,传至上偏振镜时,其中一个偏光与上偏振镜中允许通过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光不能通过,而另一个则与上偏振镜允许通过的振动方向平行,光能通过,则视场明亮,可以看到晶体状态。当转动载物台360º时,由于双折射而形成的偏振光与上下偏光镜的振动面有四次平行与垂直,故出现明暗交替四次。

图1.自然光通过正交偏光

图2.自然光通过正交偏光 镜之间非晶态聚合物示意图

镜之间晶态聚合物示意图

2.试样 PP薄膜。

四、实验步骤

1.聚合物样品制备:

制备聚合物薄膜样品的方法,常用熔融法或溶液法。本实验采用熔融法,即将少量聚合物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施加一定的压力,放在加热箱内,逐渐升温到聚合物的熔点(或熔限)温度以上,然后自然降温,降温速度不要太快,以使晶体长大,直径达到数百微米,用偏光显微镜便可以观察。

2.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聚合物的形状结构:

① 把盛有聚合物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只用一个偏光镜进行观察(把下偏振片拖出,只用上偏振镜),对准焦点,便可观察到聚合物样品内部结构的一些特点,例如均匀性、粒子大小及分布情况。

②把下偏振镜旋入,使上下偏振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即处于正交位置),这样就能在正交偏光镜下观察,如果试样是非晶态聚合物,则整个视场是黑暗的;如果试样是结晶聚合物,则可看到聚合物晶态的形态,把载物台选转360º,则可看到四明四暗的现象。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偏光显微镜观察聚合物结晶结构的实验原理。

2、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现象产生原因

六、预习要求

1、弄清实验原理;

2、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3、写好预习报告。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集中精神听指导讲解,操作时,认真细致,注意安全。

篇3: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99年, 是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中心现有10个实验室、2个学生实践创新基地, 两校区实验室总面积5600平方米, 累计建设总投入1600余万元。中心目前在职教师33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3人;中心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9人、硕士学位16人, 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76%。

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针对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的特点, 正确处理中心、学科与团队建设的辩证关系, 始终贯彻“学科建设促进团队建设、团队建设保障中心建设、中心建设支撑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的核心目标, 科学地制定了“一个核心, 四个层面”的实验教学体系, 即以培养学生初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认知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实验”4个层面渐进展开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以团队建设为根本, 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中心发展的第一要素。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将学科建在中心, 吸引留住人才;坚持“两个不脱离”的建设原则, 即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不脱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离, 保证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团队建设中坚持“三个建立, 一个坚持”的原则:建立团队使命感: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科学研究为辅助, 勇于肩负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的使命;建立团队文化:建设和实践“以学生为本”的团队文化, 致力于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人才;建立团队精神:弘扬“厚德载物、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坚持创新为发展动力:坚持教学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更新, 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把改革创新作为团队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年来的团队建设结出硕果, 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北京市“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先后涌现出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先进个人, 中心的“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团队”2010年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参加的全国、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有165队获奖, 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1队、二等奖9队、三等奖4队;获北京市一等奖53队、二等奖45队, 三等奖43队。

在2003年以来的学科建设中, 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3篇 (SCI收录3篇、EI收录32篇) 。近5年承担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在内的16项科研, 总经费579万元。

在未来发展中, 我们将依托实验教学和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平台加强内涵建设步伐, 努力推进学科建设, 培养出更多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合格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主任简介

篇4: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活动简介

“光电子及自动化探索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启明学院的科技教育资源,通过安排营员们分组参与5类探索项目,让营员们分别在启明学院各创新团队体验科研与实践,加深营员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营员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热情,鼓励他们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 启明学院副院长刘玉教授作了主题为《华中大的创新人才培养——让大学生活过得不一样》的专题讲座。她以“什么是人才”、“在座各位是人才吗”等问题引导营员们深入思考。然后指出,启明学院需要的是有好奇心,能主动走向困难,愿意为改变他人命运而奋斗、不服输的人才。

第二阶段 分5个团队分别开展活动。由各团队辅导教师先为营员们讲解本项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各团队营员们进行分组研讨、自主设计、动手制作并完成实验样品组装与调试;之后各团队内部进行成果展示或比赛,选出本团队的优秀实验作品。

第三阶段 优秀作品展示与表彰会。各团队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大会上进行成果展示,团队成员代表在会上介绍本团队实验的原理与创新实验过程,并交流参与特色活动的经验、体会与收获。主办单位为优秀实验作品创作组成员颁发奖品。

活动内容

“光电子及自动化探索实验”活动设计了5类创新探索实验项目,内容涉及机械制造、光电子科学、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等。

萝卜头机器人

由机械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导师指导同学们将机械结构、传感器模块等进行手动搭建,组合成机器人本体,并通过图形化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任务。让营员了解、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营员良好的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项目导师首先用生动的PPT讲解机器人分类。人形机器人组的任务是组装大白机器人,组装好的大白机器人可以随着指令跳舞、讲故事,很是有趣;乐高积木组是组装一辆会随指令向前移动的小车,由马达驱动,因为小车连接有光敏材料,营员们用灯光一照,小车就会迅速自动停下来。

Wi-Fi智能小车

由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导师结合目前火热的智能硬件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各组成员在完成小车组装的基础上,使之能用手机通过Wi-Fi进行控制避障。

40名营员首先参观了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基地。随后分为8组动手组装Wi-Fi智能小车。创新基地人员从电路的广泛应用价值、开源电子原型平台Arduino、电路安装及组装时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讲解。营员们制作与调试过程中,创新基地人员及科学营志愿者为营员们提供悉心指导和出谋划策。为了检测8个小组的小车性能,调试完成后营员们还开展了主题为“奔跑吧,旋风冲锋号!”的比赛。

LED显示屏的秘密

由Dian团队项目导师指导。营员通过参与该项目,学习、掌握LED点阵的基本原理,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辨识、测量LED阵列的方法;学习LED阵列的显示原理,利用小引脚数单片机在一块8×8 LED阵列上完成图案的显示。

辅导教师先介绍了LED显示屏原理、电路与应用、LED技术的优缺点、数码管与LED阵列等。然后指导营员们观察元器件,利用导线测试出每一坐标的二极管所对应的两个引脚、记录编号。之后辅导教师继续讲解有关控制二极管发光的编程,并具体指导营员们设计出自己的LED显示画面。营员们利用自己学过的物理、数学知识,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最后各组成功亮起了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美妙图案。

趣味电子小制作

由电子电工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导师指导营员通过手工制作一个带有蓝牙输入的音频功放电路,实现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声音通过蓝牙功能播放。其中蓝牙接收部分采用现成的模块,功放部分则需手工设计制作完成。

导师先是向营员介绍电工基地,然后带领营员认识各种电子元件,当经历手工绘制电路图、洗板、打孔等多道工序后,悠扬的歌声从喇叭里响起时,大家脸上都有了掩饰不住的欣喜。

基于Unity的移动开发

由GNG团队项目导师指导营员利用Unity 3D开发工具开发一款可以运行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的游戏,使营员们熟悉Unity开发工具的安装、基本使用和游戏部署。

上午,导师首先介绍了关于Unity软件的知识,营员们了解了Unity界面和基本操作,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游戏场景。下午的重点就是设计制作一款完整的游戏,有“绿色沼泽”、“飞机大战”、“Flappy Bird”、“对对碰”4款游戏可供选择,当然也鼓励大家完全创新独立的操作。建立游戏项目基础构架、添加角色、添加脚本都是完成游戏制作必不可少的步骤。大部分营员都对这个接地气的项目充满兴趣,极个别对游戏操作不太熟悉的女生也在助教的帮助下完成了游戏制作。

活动总结

本次“光电子及自动化探索实验”活动,通过各项目组成员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探索与动手实验,磨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增强了营员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热情,初步培养了营员们严谨求实与团队协作的精神。通过打破区域界线、根据营员兴趣进行实验分组,使营员们有更多与外校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看到营员们兴奋地用手机拍下实验过程还有自己参与完成的作品,相信这必是他们宝贵而又难忘的科学创新体验。

“LED的编程更是让我觉得成就感剧增,刘玉教授的Dian团队不用过多介绍,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而我们要完成的LED的编程正是Dian团队的主导课程。在经历了用掉脑细胞和草稿纸之后,终于成功地将二进制数字转化成十六进制数字,又将十六进制的数字转化成二进制数字,编好了一大长串的程序,让我们的LED显示屏上出现了我们想要得到的滚动字幕。我和张诗贺最终做成的字幕是“Bliss HUST”。Bliss是“天赐的幸福”,HUST是华科大的英语简称,合在一起就是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华科大和华科大的所有营员及志愿者们。”

篇5:电子实验基础教案

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使用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课程的总体介绍。

2.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原理简介及正确使用方法。3.直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4.万用表的度数。5.色环电阻的识别。

(二)教学要求:

了解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并熟悉上述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2.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量程,正确的读数。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

3.色环电阻的识别与测试。

(二)教学难点

1.直流稳压电源的串并联连接方式。2.万用表的读数。3.色环电阻的识别。

三、实验报告

撰写相关实验原理,描述课堂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数字万用表进行相关测试的实验步骤,整理数据,并作出小结,回答思考题。

四、本章参考资料

器件的识别(百度)。

五、教学后记

大多数学生初次使用这两种电子仪器,经过课堂上的讲解与测试练习,对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调节及测试掌握较好。万用表的度数要多联系才能熟练掌握。实验名称

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工作原理框图以及基本性能指标。

3.掌握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上述仪器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含有直流分量交流正弦信号的测量方法。正弦电压有效值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2.介绍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原理框图和性能指标。

3.重点讲解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面板旋钮以及正确地使用方法。

4.交流电压信号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面板旋钮以及正确地使用方法。

2、交流电压信号的定量测量。

(二)、教学难点

1、示波器显示原理、示波器上稳定波形的显示、波形的定量测试方法、定量绘制波形的方法;

2、晶体管毫伏表的读数;

3、实验过程中小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实验报告

详细讲解实验报告的写法及要求,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原理与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维修手册》。

五、教学后记

有的学生已修过大学物理实验接触过示波器,对示波器有一点认识;在已开始讲解时,需先提出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示波器的功能,简单的显示原理等,给与回答学生以口头上的鼓励和肯定,调动起课堂气氛。

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时,要避免将“什么样的旋钮应置于哪个档位”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实际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如何样操作,从而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名称

叠加定理的验证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简单回顾叠加定理。

2.如何在面包板上搭建电子电路。

3.按照教材提供的参考电路,自己搭建电路,并进行叠加定理的验证。

(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压、电流的技术;

2.理解叠加定理中,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余源的处理方式。3.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及验证中如何正确处理数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验证叠加定理时,掌握用数字万用表进行直流电压、电流测试的方法。

2.各电源单独作用时,电路中其它电压、电流源置零的方式。3.确认电路中的电流实际方向及其与参考方向的关系,并正确记录数据。

(二)教学难点

1.验证叠加定理时,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余源的处理方式。2.确定所测电路的参考电流方向,并在测试中确认实际的电流方向,能从记录的数据看出测试结果是否正确。

三、实验报告

撰写相关实验原理,描述进行叠加定理验证的实验步骤,整理数据,并作出小结,回答思考题。

四、本章参考资料

高教出版社出版、胡翔骏主编《电路分析》

五、教学后记

验证叠加定理时,部分学生未确定参考电流方向,不能利用所测数据进行正确的验证。这需要多次的练习来纠正。电流表容易烧。

实验名称

一阶电路时域响应的测量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进一步掌握一阶RC电路的三种状态响应。2.掌握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3.研究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输入阶跃信号的频率与能否观察到所需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电路参数——时间常数的关系。

2.正确地在函数发生器上调出所需的信号,并正确地用示波器进行时域信号的测试,且采用双踪观测方式。

3.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针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总结造成主要测试误差的原因。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能不能加直流激励用手动开关实现三种状态响应波形的观测?如果不行用什么样的激励信号实现?

2、激励信号的周期、电路的时间常数以及三种状态响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1.不同的响应,需要输入的信号频率是不同的。有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理解较好,能给出正确范围的频率。

2.由于在操作本实验前没有单独开出仪器使用的培训,学生初次使用示波器,调节波形比较困难,费时较多。

实验名称

串联RLC电路时域响应的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进一步掌握二阶RLC串联电路暂态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研究二阶RLC串联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示波器在电路的输出端观测阶跃响应,改变电路中R的值,观察波形从过阻尼到欠阻尼的变化过程,或反之。

2.观测欠阻尼响应时,测试衰减振荡频率和衰减系数,注意与谐振频率的区别。

3.非正弦电压信号的观测。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对于RLC串联电路,当元件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时,可实现欠阻尼、过阻尼暂态波形的观测。

2、为了用示波器观测欠阻尼和过阻尼响应,给RLC串联电路什么样的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的周期对响应有没有影响。

3、自拟电路实现欠阻尼和过阻尼的响应波形的观测;并自拟表格记录数据。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由于在上次实验中强调了仪器使用,要求学生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测试方法,学生有了一阶阶跃响应的观测经验,对二阶阶跃响应的测试较顺利。

实验名称

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2.掌握网络频率特性测试的一般方法; 3.测量一阶RC低通滤波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试均采用点测法。

2.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是从0~fc是通带,fc~ ∞是阻带;输出相对输入的相移是0˚~-90˚。从较低的某个频率开始测试输出电压,升高频率后若连续两个点的输出变化很小,可记为最大输出,以此为标准找出截止频率点的频率。同步的,在每个频率点测试输入与输出的相位差。

3.掌握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方法,测试的输入信号是正弦信号,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试,采用有效值读数。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如何用电阻和电容构成低通滤波器? 2.低通滤波器的转折频率与RC的关系? 3.截至频率是多少?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教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的幅频特性的测试采用电压有效值描述方式,通过讲解,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都能找到正确的截止频率点,并进一步掌握了毫伏表和示波器两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名称

正弦稳态时R、L、C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进一步掌握正弦稳态电路中R、L、C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掌握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3.进一步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双踪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根据电路原理图用面包板正确连接电路。2.掌握怎么用示波器测量电流的方法。3.掌握用示波器的双踪测量相位差方法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稳态.正弦电路中L、C 的电压、电流超前滞后关系? 2.正弦稳态电路中,如何测量流过某个元件的电流??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测量元件电流、电压关系及相位差时,使用示波器的双踪测试方法掌握的还不太熟练,个别同学测量出的数据误差较大,需要反复在测试中加强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尽快掌握本测量方法。

实验名称

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掌握二阶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熟悉高通滤波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2.进一步掌握网络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要求

测量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用点测法测试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点的确定,对应频率输入、输出相位差的测定。

(二)教学难点

由于测试点有限,因此应该将测试点选得合适一些,为此,可先大体测量上下截止频率的大约数值,然后可以在它们附近多测几个点,而在曲线变化比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少取测试点。

测量时通常用毫伏表或示波器监测输入信号,并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如果改变频率后输入信号有所变化,必须调节信号发生器使输入信号维持原来的大小。注重强调改变频率时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这一幅频特性测试的要领。

三、实验报告

1.根据测试数据画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2.思考题:

(1)如何确定一个滤波器电路的截止频率?

(2)测电路的幅频特性时,逐点测试的两种方法对输入电压的大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试分析一阶滤波电路与二阶滤波电路的优缺点。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多个元件电路的搭建还掌握不够,特别是公共端,后续应该多强调。

对于仪器的频率响应范围的性能指标的记忆不深或者没有概念,会超范围使用,要多强调。实验名称

RLC串联谐振电路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讲解谐振电路的谐振特点

2.讲解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的测试方法。3.讲解串联谐振电路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谐振电路谐振频率的测试方法。2.掌握谐振电路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RLC串联谐振频率如何确定是本实验的重点内容。再次应用点测法测试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

(二)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可以通过电路的不同连接形式等多种方法来测试,比如用毫伏表检测以电阻为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当输出幅值为最大值以确定谐振频率;或者用测相位的方法测试输入输出同相位时对应的频率为谐振频率等方法。

三、实验报告

1.根据测试数据画出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2.思考题:(1)如何确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2)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使电路发生谐振?(3)电阻的阻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对于这部分的很多指标的理解不够,导致结果易错。实验名称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讲解实验室中各种仪器面板旋钮。

2.以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测试为载体,熟悉新的实验室的仪器面板,回顾测试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熟悉复习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2.复习上学期所讲解的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如何确定带通滤波器的通频带是本实验的重点内容。重点在于再次应用点测法测试电路的幅频特性,加强和巩固本门课程要求掌握的主要测试方法。

(二)教学难点

应用点测法测量幅频特性的方法已经练习了多次,本实验中测试截止频率点时要注意的是先测试出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值,然后还要分别将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两个点求出,如何把握方法正确找到这两个点是非常关键的。

三、实验报告 1.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2.思考题:

(1)如何用电阻和电容构成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功能电路?(2)滤波电路的通频带和电路参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属于复习内容,进展比较顺利。实验名称

晶体管图示仪的原理与使用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复习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课堂中所讲述的电阻、二极管、晶体管的元件特性。

2.讲解晶体管图示仪的显示原理。3.讲解晶体管图示仪的目标旋钮。

(二)教学要求

掌握半导体器件电压电流关系特性曲线的图测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半导体器件电压电流关系特性曲线的图测方法。2.进一步理解二极管单向导通特性,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二)教学难点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原理学习和正确使用。图示仪是示波器功能的扩展,它可以模拟显示二端电阻、半导体等器件在运用条件下的特性,并对这些特性进行测量。晶体管图示仪的开关、旋钮比较多,使用也比较复杂,学生在了解通用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学习图示仪的原理和使用更提高了对示波器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报告

1.根据图示仪上显示的波形,定量的绘出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曲线。

2.思考题:

(1)图示仪测试中造成损坏二极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晶体二极管的伏案特性曲线的特点及其主要参数定义。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原理与使用》、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学生对晶体管的特性曲线理解的不够透彻。但实验内容基本能够按时测完。强调功耗限流电阻的作用。实验名称

14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教学要求

1.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

2.掌握单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的估测。

3.了解偏置电阻、旁路电容、负载等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和电压增益的影响。

4.进一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单管放大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

2.放大电路的各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共射级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搭建与测试。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设置取决于电路中的哪些参数。

(二)教学难点

共射级单管放大器的原理。

三、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刘光祜、饶妮妮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很多同学4个学时的时间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要求,需要再开放实验再测试。部分同学根本不是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完成搭建并测试都比较困难,需区别对待。实验名称

两极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两极放大器的设计原理。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简单复习模拟电路中有关参数的设计原理与思路。

2.复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输出电阻、带宽的测试方法。

2.放大电路性能指标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电路中各种元件参数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设计要求大部分同学比较困难,能够给定原理图搭建并测试,已经比较吃力。实验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会识别负反馈电路的类型。

4.进一步熟悉和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回顾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四种反馈类型的判断,提问让学生判断该实验电路的反馈类型,再引出该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的变化。

2.开环、闭环增益的测试方法;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通频带的测试方法。强调开环时要考虑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不能简单地断开反馈网络。

三、作业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内容要求画出相应波形和曲线。2.对所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设计要求大部分同学比较困难,能够给定原理图搭建并测试,已经比较吃力。

实验名称

运放的放大应用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及其管脚分布;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特点;

3.理解集成运放构成的比例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集成运放构成的基本框图;理想运放的基本特点,及其分析方法。

2.理解反相比例放大、同相比例放大、加法器、减法器的电路原理,并能根据运算需要设计与测试相应的放大电路,教学中注意实验原理的讲解,具体电路要依据实验任务的要求。

(二)教学难点

1.减法器和加法器中直流电压信号的实现。2.双电源的原理与实现。

三、作业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内容要求画出相应波形和曲线。2.对所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对于直流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理解不够,应强调。双电源的连接也需要加强。公地的概念要建立。实验名称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文氏桥振荡电路的电路特点以及基本原理; 2.掌握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应元器件对所产生波形参数的影响。

2.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选取器件搭建文氏电桥振荡电路。3.通过搭建实验电路并改变相应元器件,要求学生比较输出波形与相应元器件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内容要求画出相应波形。

2.对所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特点,得出相应结论。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的第八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五、教学后记

篇6:实验二 电子教案的制作

一、学习目标

1、能够使用字处理软件(word)中的样式、目录、批注、修订、模板等功能

2、提高子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的技能

二、训练任务

利用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电子教案,掌握word的样式、目录、批注、修订、以及模板功能

三、操作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XP/2003 工具软件:Microsoft office word XP/2003

四、训练步骤

1、训练准备

(1)选定电子教案的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2)准备电子教案中将用到的多媒体素材(3)建立“我的教案”文件夹

2、新建文档(1)启动字处理软件(2)输入教学设计方案

3、样式(1)创建新样式(2)应用样式

4、目录

(1)自动生成目录(2)更新目录

5、批注(1)加入批注(2)阅读批准(3)删除批注

6、修订

(1)进入/退出修订状态(2)接受/拒绝修订

7、模板

篇7: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实验内容】

在PC机虚拟机下的Linux系统中建立基于ARM 的嵌入式Linux 开发环境。

1.学会网口的配置 2.Minicom端口的使用

【预备知识】

1.了解ARM9处理器结构 2.了解Linux 系统结构

3.了解ARM开发板使用常识

【实验设备和工具】

硬件:PC机Pentium100以上,ARM嵌入式开发平台

软件:PC机Linux 操作系统+MINICOM+AMRLINUX开发环境

【实验原理】

1.交叉编译器在一种计算机环境中运行的编译程序,能编译出在另外一种环境下运行的代码,我们就称这种编译器支持交叉编译,这个编译过程就叫交叉编译。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平台,实际上包含两个概念: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同一个体系结构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样,同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举例来说,我们常说的x86 Linux平台实际上是Intelx86体系结构和Linuxforx86操作系统的统称;而x86WinNT平台 实际上是Intelx86体系结构和Windows NTforx86操作系统的简称。交叉编译这个概念的出现和流行是和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发展同步的。我们常用的计算机软

件,都需要通过编译的方式,把使用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代码(比如C代码)编译(compile)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比如,我们在Windows平台上,可使用Visual C++ 开发环境,编写程序并编译成可执行程序。这种方式下,我们使用PC平台上的Windows工具开发针对Windows本身的可执行程序,这种编译过程称为nativecompilation,中文可理解

为本机编译。然而,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时,运行程序的目标平台通常具有有限的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比如常见的ARM平台,其一般的静态存储空间大概是16到32MB,而CPU 的主频大概在100MHz到500MHz之间。这种情况下,在ARM平台上进行本机编译就不太可能了,这是因为一般的编译工具链(compilationtoolchain)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并需要很强 的CPU运算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交叉编译工具就应运而生了。通过交叉编译工具,我们就可以在CPU能力很强、存储空间足够的主机平台上(比如PC上)编译出针对其他平台的可执行程序。

要进行交叉编译,我们需要在主机平台上安装对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crosscompilation tool-chain),然后用这个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我们的源代码,最终生成可在目标平台上运行的代码。常见的交叉编译例子如下:

1、在WindowsPC上,利用RVDS(ARM开发环境),使用armcc编译器,则可编译出针对ARMCPU的可执行代码。

2、在LinuxPC上,利用arm-linux-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LinuxARM平台的可执行代码。

3、在Windows PC上,利用cygwin环境,运行arm-elf-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ARMCPU的可执行代码。

2.NFS服务

NFS是Net FileSystem的简写,即网络文件系统.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也被称为NFS.NFS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它人共享目录和文件。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

统上的文件。

NFS至少有两个主要部分:一台服务器和一台(或者更多)客户机。客户机远程访问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为了正常工作,一些进程需要被配置并运行。

在本实验中就是将PC机作为服务器,而将ARM开发板作为客户机,这样ARM开发板就可以远程

访问存放在在PC机上的数据,这样可以缩短研发周期,更方便的调试程序。

【实验步骤】

1.双击桌面上VMWARE,打开Linux 虚拟机 2.点击启动虚拟机,启动虚拟机 3.以root身份登陆虚拟机,密码123456

4.其他步骤详见实验指导书

【实验结果和程序】

基于ARM 的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建立完毕。

【思考题】

1.如何验证交叉编译器已安装成功? 答:在终端输入命令:cd/arm/rootfs/home/driver(文件夹里已有test_led.c文件)arm-linux-gcc–o test_ledtest_led.c

若有可执行文件test_led生成则表示交叉编译器已安装成功

2.如果我们需要变更根文件系统的目录,该如何设置使得ARM开发板可以成功挂载?答:修改/etc/exports 文件的内容,将/arm/rootfs*(rw,sync,no_root_squash)改为/XX/XXX

*(rw,sync,no_root_squash)(/XX/XXX为变更后点的文件目录)

3.怎么在u-boot命令行下修改ARM 开发板的IP?

答:输入setenvip=x.x.x.x:192.168.0.1:192.168.0.1:255.255.255.0:uestc:eth0:off

Saveenv

x,x,x,x为ARM开发板的新IP。

【实验结论】

篇8: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 地方院校更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本文结合地方院校转型发展需要和教学要求, 对物理学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3个方面进行探索。

1 教学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普遍有概念抽象知识难以掌握的现象, 对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不例外, 学校物理学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仅安排5个实验项目。为了让有限的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选定如下5个实验项目开展实验教学[3,4]。

实验项目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该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示波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用法, 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同时通过测量数据和波形的观测, 理解实验仪器和电子元件的相关特征。

实验项目2:晶体管共射放大器。该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让学生尝试连接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 仔细检查相应连接线路, 并熟练电路连接。通过测量和调试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和放大器的动态指标, 引导学生思考, 逐步建立单个电子元件、电路、电子系统的整体观念。

实验项目3:负反馈放大电路。负反馈是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感到较复杂的内容, 该实验设置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通过改变所加负载的阻值以及控制基本负反馈的开关, 应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让学生了解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的等效电阻的概念。由于实验项目2的铺垫, 学生已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老师无需重复讲述, 学生能从中收获更多的实验乐趣。

实验项目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该实验设置了反相比例、反相加法、同相比例、差动放大、积分和微分等基本运算电路, 要求学生熟悉各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正确理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处于理想状态时虚短和虚断的概念, 而不是机械地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得出数据。

实验项目5:晶体管稳压电源。让学生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 通过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 分析并理解稳压电路实现稳压的原理。测试串联稳压电源的性能指标, 如各级静态工作点、稳压系数、输出电阻以及纹波电压等。综合分析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的误差来源, 以及如何减小稳压系数和负载来提高稳压管的性能指标。

上述实验项目均是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知识点, 如放大电路的3种基本组态只要求学生完成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分了解—熟悉—掌握应用3个层次, 不应在短时间内给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扩充教学内容, 而是考虑如何更熟练地完成实验。

2 教学过程

实验操作前, 讲解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自主实验、敢于动手。在实验过程中, 老师不再进行灌输式教学, 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具体实验操作研究如下:

2.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对常用电子仪器有更直观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常用电子仪器有直观认识。在实验前对实验仪器和重要电路运用PPT课件进行图文展示, 让学生对仪器使用和电路实验有初步了解,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2.2 通过课前预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实验讲义, 提前发给学生预习, 要求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 以免出现过度依赖老师甚至不知从何动手的情况。上述实施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索的乐趣。

2.3 讲解实验重点难点和演示重要步骤

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跟学生共同讨论预习中存在的疑惑, 对重点和难点需进行分析, 老师只需稍作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独立分析和操作, 在必要时候才和同学们商讨,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机会。

2.4 培养学生自行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采用不直接回答的方式, 而是引导他们自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仍需密切监督并及时指出学生常犯的错误和易忽视的细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思考, 充分发挥本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

2.5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增进友谊

学生能力存在差异, 对率先较好完成实验的学生, 鼓励他们去协助还未完成的同学, 但强调不能代替他人操作。上述操作方式既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还能使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 增强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加深同学友情。

3 教学总结

3.1 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 , 学生不太懂实验原理, 更不会主动通过选择不同的电子元件或新的电路来自主设计实验, 从而导致学生仅是满足实验数据达到老师的要求状况。经过学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探索, 学生敢于并乐于自主操作, 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考核方式

大部分高校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 以学生实验测试结果为准, 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平时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不仅削减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甚至很容易造成学生靠编造数据蒙混过关, 让实验课程显得毫无意义。学校在进行教学探索时, 不是用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 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验问题的分析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培养学生不怕出错, 敢于实践的信心。

3.3 问题解决

(1) 初次连接电路, 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电路的连接, 会出现一些忘记开电源、调错档位等问题, 由于学生缺少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检查电路, 一遇问题就向老师求助或者直接将电路全部拆除重新连, 比如在做晶体管放大器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异常, 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查得知静态工作点基极电压正常, 发射极的电压很低, 表明晶体管未导通, 可能是发射极部分的电路连接有问题, 此时应督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原理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2) 由于学校物理学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开设对象大多为大三学生, 学生习惯传统的实验模式, 实验开始还存在学生不理解不配合等情况, 通过前期培养学生兴趣和对实验内容进行由易到难的设计,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 切身体会整个过程, 最终认可并乐于主动操作。

(3) 实验过程须加强安全意识,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比如测量晶体管电压时, 容易用表笔把两个电极短接;若不切断电源进行连线, 易使电路产生短路, 损坏电子元器件;若将电解电容正负极性接反, 其漏电电流增大, 电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热, 可能发生爆炸, 造成伤害。老师应注意在实验进展的过程中提醒学生。

4 结语

通过对学校2014级物理学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探索实践, 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实践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登玉, 陈列尊, 王文炜, 等.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物理专业电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教师, 2015 (23) :111-112.

[2]刘艳, 朱昌平, 宋凤琴, 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 :110-112.

[3]陈列尊.电子技术实验与制作实训[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4.

上一篇:招聘管理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