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柏坡精神

2024-04-30

谈西柏坡精神(共8篇)

篇1:谈西柏坡精神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西柏坡精神传人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愈显醇厚。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大转折期所培育、形成的一种精神风尚,它的特质和内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概括的那样: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在考察这一精神风尚时,必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革命胜利在即,但胜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诸如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等等,引起党的高度关注,必须及时敲响警钟;同时也应当看到,提倡这一精神风尚,决非用于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良德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厚德载物”亦出于《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人要效法地道的厚重沉毅,以深厚的德行承载、发育万物。这个四字成语后来亦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大标识。中国文化历来注重以德服人,鄙弃巧取豪夺的霸道作风。中国文化声名远播靠的不是血与火的征服,而是无与伦比的优良德行。尊道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重德则首重“反求诸己”——修身。

西柏坡精神,表现为一种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精神.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遭遇坎坷,挫折时,也要坦然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拨开乌云,走想成功.在历史的轨道上,正式由于无数满怀希望的自信者,才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没有自信,大禹有怎能治水,诸葛亮的空城计又怎能胜利,魏征的谏书又怎能交到太宗手里,神州飞船又怎能发射成功?自信,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自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民族精神,也是一种忠,真诚,知恩的精神.这种精神代代流传,辈辈传颂.我们记得仲卿与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记得元稹在听到白居易被贬后的“垂死病中惊坐起”,记得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比桃花潭水......这种精神,使的我们更懂得做人的道理.西柏坡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凝聚和体现着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永不停顿的建功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坚信,现在人们观看到的热情,不会是当下的历史情景剧,而是用心灵来感受这永远不会衰竭的精神和新年。现在,我们在克服种种困难热火朝天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庸置疑,我们更需要西柏坡精神,通过观看这次展览,“两个务必”历史的嘱咐将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的更加清晰。

西柏坡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观念,涉及到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弘扬“西柏坡精神”,起到一个内在约束作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从心底里信奉这样的价值观。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只有为人谦虚,处事谨慎,才能在一个团队中不断加强凝聚力,而艰苦奋斗是做任何事业的基础,特别是在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在新形势下,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砺精神,“抓住机遇,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严明纪律,团结统一”的精神等等。西柏坡精神不仅对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西柏坡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观念,涉及到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弘扬“西柏坡精神”,起到一个内在约束作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从心底里信奉这样的价值观。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只有为人谦虚,处事谨慎,才能在一个团队中不断加强凝聚力,而艰苦奋斗是做任何事业的基础,特别是在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在新形势下,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分析“两个务必”所集中体现的西柏坡精神,是在回归历史文化的正途。在现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决心、鲜血和生命,一洗中华民族百多年来的屈辱,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

篇2:谈西柏坡精神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

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

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篇3:谈西柏坡精神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上面临的问题

当代的大学生多是90后, 他们又多是独身子女, 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过多关注, 一旦上了大学,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离开自己的家乡, 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陌生的校园。因为从小受到家长的过分宠爱, 很少碰到困难和挫折, 即使有这样的经历也多是在父母的帮助下解决的, 而现在面对独立的生活, 远离父母的照顾, 他们中一部分同学能够很快的成熟起来, 适应大学生活, 而其中还有一部分同学会在思想上、心理上很难的适应当下的生活, 这样容易形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影响生活和学习。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 比起刚入校门时候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在真正进入大学生活后, 他们才发现同学之间很多都不是来自一个城市, 甚至不是来自一个省的, 全国各地的人都有,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 那么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人生观都不同。同时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 经济条件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发现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会越来越自卑, 不愿和其他人交流, 这样时间长了, 逐渐就会形成心理上的问题和社交的恐惧。经济条件好的同学, 在没有父母约束的情况下, 大手大脚, 吃喝玩乐, 不顾学习, 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 大学生多数已经是成年人, 对感情的追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而感情道路上的不顺利, 不仅仅是影响学习, 甚至可能引起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样的事情我们从媒体上已经能够了解到很多了。

当代大学生还面临着不可逃避的就业难的问题, 等到大四的时候即使你一降再降自己的薪资要求, 也没有一个合适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可以就业。到底是留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也是个问题。尤其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一没背景二没经济上的优势, 在大城市挣钱少而消费高, 在小城市就业机会又会很少, 这些社会问题, 导致大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又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而这些竞争和矛盾也会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

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作为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同志也是在这次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 也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也就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思想。在西柏坡精神中包含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舟共济, 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谦虚、自律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等。其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多年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革命精神, 没有这种精神, 我们不会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在这一次次的困难面前, 我们都能够同舟共济, 互相帮助, 舍小家为大家, 为了同志的生命, 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 正是有着这样的一种精神我们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同舟共济的不仅仅是共产党人自己, 同时也能够团结群众, 走群众路线, 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的理论, 而也正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共产党人的一致团结、同舟共济我们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也是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 我党有着同舟共济、顾全大局、坦诚无私的优良传统。在西柏坡时期, 我党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在胜利面前我党依然能够戒骄戒躁、谦虚自律,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精神, 在之后我们社会经济、政治建设中同样取得了更多的成果和胜利。在西柏坡时期, 就如何建设新中国这一重大问题上, 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在实事求是充分认识和了解我们国情的基础上, 坚持独立自主地走发展自身的一条道路, 与时俱进地提出我们新中国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远见, 也为探索新中国的发展和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对河北大学生进行西柏坡思想教育的特殊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 外来文化、思想不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这些文化中有我们需要的学习和借鉴的精华, 但同时也包含一部分文化垃圾。我国当代大学生虽然大多数也是成年人, 但还正处于青春期, 而青春期是我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大学生还是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 很容易受这些文化垃圾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 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西柏坡精神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有着它丰富的内涵, 既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坦诚无私的协作净胜, 突显出先进文化具有的巨大的感召力, 能够让大学生从抽象到具体, 从感性到理性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先进文化的本质, 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正确的理想信念,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与同学与老师相处, 这是身为一名远离自己长期成长环境的大学生不可逃避的问题, 运用西柏坡精神中的同舟共济、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协作精神, 一定能够实现和他人的和谐相处。面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们也应该学习西柏坡精神中的谦虚、自律, 不论家庭条件如何, 都要不骄不躁、积极进取, 互相帮助。

就业问题也是我们大学生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部分同学会认为, 毕业之后一定要找一个工作环境好待遇优厚的单位才符合自己的要求, 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现实是严酷的,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逐渐使得一些大学生觉得勤奋学习是没用的, 在大学阶段还不如轻轻松松的, 对学习得过且过, 甚至流行起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发挥作用, 可以给大学生介绍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峥嵘岁月, 着重展现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 坚定崇高的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还可以通过开展西柏坡精神对大学生成才的启示的主题班会等方式,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西柏坡时期, 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西柏坡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以西柏坡精神为切入点, 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积极进取、团结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

摘要: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两个务必”, 本文在深入探究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思想的基础上, 强调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西柏坡精神的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大学生思想教育,两个务必

参考文献

[1]齐文辉.西柏坡精神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 (6) .

[2]刘青琬, 杨惠欣.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

[3]刘冠群, 谢正宇.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7) .

篇4:谈西柏坡精神的奉献性

关键词:选址西柏坡;抗战;子弟兵的母亲;奉献;西柏坡精神

一种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种积淀。说起西柏坡精神还得从党中央选址西柏坡说起。首先说西柏坡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从战略位置上讲,它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平山境内。西柏坡正处在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结合处,是进可以席卷华北平原,退可以隐入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中,是进退自如的地方。其次,西柏坡周围的黄泥滩上土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的乌克兰。但最为重要的就是平山县革命基础较好。1931年就创建了党组织,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到1937年全县就已经拥有共产党员700多人,建立党支部70余个。在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又是著名的抗日模范县。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的时候通过“白毛女”的故事就知道了平山。所以,党中央毛主席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选址于西柏坡不只是历史的偶然,更应该说是历史必然的青睐。同时也为西柏坡精神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从而也使平山人民的奉献精神,西柏坡人民的奉献精神融进了党的血统之中。

谈奉献,平山人不敢独专!西柏坡人也不敢独专!因为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但我只是想从平山人,更进一步说是以西柏坡人的角度去诠释西柏坡精神的奉献性而已。

西柏坡精神她不仅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而且也是平山老区人民特别是西柏坡人民思想精神的体现。

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形成于党中央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西柏坡时期,因此平山人特别是西柏坡人的奉献精神从她的身上能够很明显地看到。

在抗日战争期间,平山人民积极支前,光公粮就缴纳了4533.16万斤,制作军鞋157.16万双。当人们饱含感情地唱起《南泥湾》时,会为陕北的江南所赞叹,更会为建设南泥湾的359旅生出无限的敬佩!可又有几个人知道359旅的718团是由1500名平山子弟一次参军组成的呢?曾经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可作为一个山区县的平山怎么一次参军就能组成一个团呢?这是血与泪的迸发——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在平山县制造了33起惨案,屠杀无辜平民14000多人啊!还是这首歌唱出了老区平山人的心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哪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哪个妻子不留恋自己的丈夫?国难当头,舍我其谁!

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就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为大家所牢记,她就是戎冠秀。她为了营救八路军伤员邓世军甘冒杀身的危险!被晋察冀边区誉为“子弟兵的母亲”!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在一次扩军大会上,她说:“我有两个儿子,验上哪个就让哪个去,都验上了都去。要是不嫌俺老伴老,让他给咱部队喂马去。”她的小儿子后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当噩耗传来时,戎妈妈哭了!孩子是当娘的心头肉啊!可她对部队的领导说:“孩子是我生的,但他是党培养的,干革命哪能不死人啊,他保家卫国而死,值得!”伟大的母亲!奉献的母亲!民族的脊梁!

1956年8月乌云笼罩了滹沱河。一场大雨一直持续了十几天。滹沱河疯狂了!它像脱缰的野马将下游的几百里堤岸撕开了一个又一个的裂口。京广线断了!石太线断了!石家庄被浸入水中……到9日,决口243处,仅石家庄被冲毁的农田就有830万亩!为了根治滹沱河,河北省决定在滹沱河上修建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并报中央批准。毛泽东主席曾拍着请示件对周恩来总理说:“人民大众乐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我毛泽东有什么权力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呢?根治水患,造福后代,其乐无穷嘛!就在平山县西岗南村筑坝建水库。”

建水库就要搬家!库区的平山人特别是西柏坡的人就想不通!这里不仅是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而且还是我们中共中央占过的地方啊!要修了水库就会被淹掉的!那是平山人特别是西柏坡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恋恋不舍的情结所依托的地方啊!西柏坡派人去了北京,去听毛主席是怎么说的。毛泽东主席说:“中央旧址淹了,以后保证给你们再建一个,你们要是不愿意搬,就往后靠靠,到山上去,以后地没了,水库建起来,可以发展渔业嘛。”西柏坡人琢磨着主席的话,终于明白了要胸怀天下啊!库区的人们行动了起来,有的搬到了山西,有的搬到了鹿泉……西柏坡一个小小的山村也是搬了个七零八落——像洒芝麻一样搬了好几个地方!就是有那么十几户硬是往后靠了靠,搬到了山上!一切从头再来!

后来,搬走的柏坡人得知还有乡亲扎根在故乡的山坡上,就又不约而同地回来了!地图上不能没有西柏坡。现在的柏坡岭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西柏坡的乡村更是生机盎然!柏坡人脸上洋溢的是无限的自豪感!因为他们的自豪是有底气的!因为在危机的时刻总有他们在做着奉献。1996年大水的时候,眼看着水库里的水是嗖嗖地往起涨,库区人这些年辛苦修出的梯田没于汪洋,困难又摆在了柏坡人乃至于整个库区的移民们的面前,可他们却共同地喊出了一个口号:“一保平津,二保石家庄。”

这就是西柏坡人,这就是西柏坡精神所彰显的奉献性。

参考文献:

[1]梁陆鸿.著.西柏坡传奇[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9.

[2]张志平主编.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石家庄城乡街44号).

[3]范美平主编.西柏坡100个为什么[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10.

篇5:西柏坡之旅感受西柏坡精神

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心领导为让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发扬革命革命传统,继承红色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投入到各项工作中来。特组织员工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国人民宝贵的、独特的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继承西柏坡精神,就要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篇6:西柏坡红色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主题活动

为了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3月29日,集团组织副科段级以上干部到红色革命根据地——西柏坡进行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主题活动。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历史的名字,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1949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此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题词:“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今天我 学习归来后,感受非常深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它能持久发展吗?我深刻体会了毛主席的“两个务必”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题词。敬业集团取得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公司上下坚持勤俭节约办企业的方针不动摇,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贯彻“事事降低成本办,一切围着效益转”,在物资采购中降低成本,在工程建设中节约费用,在日常工作中节约开支,把经济调整,节支降耗,修旧利废等节约活动有效的贯穿在各项工作当中。勿以节俭小而不为,勿以浪费小而为之。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传统。西柏坡精神无论对中国革命,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乃至我们集团的经营发展都是必要的、现实的、不能丢弃的。()年来,通过敬业人的共同努力,公司的生产经营一年一个大台阶,现在已经达到1000万产能,逐步走向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于是有些同志思想上就出现了松懈,诸如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心气浮躁,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要求不高等现象。这些迹象不利于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与公司历来推行的勤俭节约办企业的传统和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是相违背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思想、作风、行动上出现的这些倾向,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坚决遏制住这种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苗头。

当前公司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的胜利,但当前钢铁整体形势不好,许多企业亏损,我们从长远看,必须清醒认识到公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目前我们同行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钢铁市场面临多元化竞争等困难和挑战。内外形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放松懈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在具体生产还是在管理中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做强做优我们的热卷板市场。“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才能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胜利,才能不被奢华思想所侵蚀,才能经得起风雨,扛得住风险。体会董事长的谆谆教导,公司每一位员工都要摆正心态,找准位置,强化节约意识,从勤俭节约的细节入手,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团结拼搏。在工作中、在岗位上用脑用心去思考,站在为公司节约增效益的立场,找准切入点,发挥好主人翁的作用。贪图安逸必然不思进取,耽于享乐势必养尊处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问题所在,找关键,查不足,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从而为全面实现公司良性循环经济,实现利润最大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3-3-29

篇7:西柏坡精神学习心得

孙姝娟 ***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农业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两个务必”的核心是鞭策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949年初,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大阶段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进行着清醒的思索: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深谙中国国情的毛泽东同志预见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如果任其泛滥,我们队伍中的某些人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其亡也忽”就可能成为现实。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两个务必”的警钟。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毫无疑问,“两个务必”是中国革命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三年后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枪声,再次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务必”的坚强决心,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取得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三十年后,中国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如果说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是巩固革命胜利成果,走向社会主义;那么,第二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较之第一次历史转折,第二次历史转折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其一,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且极不平衡的大国里,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其艰巨性、复杂性是空前的。其二,为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和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必将引起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动,使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其三,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也正以“西化”、“分化”的各种手段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范“西化”、“分化”,将长期成为党必须面对的艰巨课题。显然,历史条件虽然变化了,但西柏坡精神并没有过时。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89年邓小平同志又一次号召全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3年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全党必须继承、发扬、深化和发展“两个务必”的“64字创业精神”。可见,“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实现新的历史转折,完成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任务,经受执政考验和国际斗争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科技、教育乃至社会各个领域,正成为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改革开放十七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与坚持“两个务必”分不开的。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其一,以正确态度对待成就与挫折。我们没有理由为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与需要完成的宏伟目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也没有理由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悲观失望,因为完成如此艰巨的事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十分正常的:任何骄傲自满和悲观失望的情绪都将延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应当在成就与进步面前谦虚谨慎,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乐观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稳步扎实地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其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情况、新问题。伴随现代化建设的发

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无数前所未有、难以预测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纷至沓来,需要我们认识和解决;许多新课题、新领域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党的各级干部只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虚心学习各种新知识,努力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尽量减少因意气用事、盲目决策而导致的失误。其三,以正确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我们既要虚心学习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又要克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倾向,避免因盲目引进、决策失误引起我国政治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警惕国外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既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和有关人士的友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益,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气节和风貌。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其一,胆子大,步子稳。胆子大,就是克服僵化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敢为人先、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在探索创新中走出社会主义新路;步子稳,就是充分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性,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制定各项重大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对的坚持,不对的赶快改”。其二,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当前,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变,人民生活水平还较低,7000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社会财富丰富了,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丢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其三,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建成,只能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如果我们贪图享乐安逸,懒于探索创造,现代化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的海市蜃楼。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将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精神柱石。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遇到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这对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从总体上看,当今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与前辈相比,具有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和

篇8:谈西柏坡精神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思想政治,育人模式

一、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和国民党的军事配备的困难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导人民取得全国的胜利, 第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敢于捉住机会在关键时期发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第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人民群众, 依靠人民群众, 依靠严明的纪律, 建立了一个团结统一的集, 。人民群众为全国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人员的支持;第三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阶段性胜利后, 能够居安思危, 认真分析当前的战争形势;第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西柏坡的困难时期的坚定信念对胜利的不断追求。在取得全国胜利的过程中, 形成了西柏坡精神。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敢于斗争, 为胜利不断努力的坚定品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将革命进行到底, 敢于斗争的坚定性。西柏坡时期, 面对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由局部胜利引向全国胜利这个重要历史转折关头, 我党我军对革命胜利始终充满坚定的信念, 并适时发动战略决战, 取得了全国胜利;二是为人民前途命运, 敢于胜利的彻底性。面对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 中国共产党人以敢于全胜、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将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进行到底;三是为建立新中国, 勇于探索的进取性。在全国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期, 党中央在部署全国战役的过程中, 不断思想新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继续建设新中国。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依靠群众、为民谋利的行为准则。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广泛依靠和发动群众, 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制订了一系列政策, 积极团结工农和革命知识分子,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顾全大局、坦诚无私的高贵品质。在西柏坡, 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 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裕发展而奋斗, 确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顾全大局、坦诚无私高贵品质。三是同舟共济、团结统一的博大胸怀。西柏坡时期军民空前团结, 党的领导人之间相互体贴、相互尊重、团结一心,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四是加强纪律、发扬民主的优良作风。

3、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在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解放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全国的根本性胜利,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面对胜利的谦虚态度, 能够客观的分析当时国际国内的战争形势, 能够谦虚的向人民群众学习, 以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的态度不断地向各级人民学习;二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时期, 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降低,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不足, 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是全国胜利的关键之一。三是保廉戒奢的自律精神。廉洁自律, 艰苦朴素是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四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4、面对形势、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

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善于破坏旧世界, 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宏伟气魄。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面临如何将革命进行到底、如何建设新中国的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为此, 我们党制定了在战争、整党、土地改革、建设新中国等方面的政策和策略, 并对各方面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二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三是事实求实、缜密决策的科学态度。四是继往开来、立国兴邦的光辉典范。

二、西柏坡精神对建立育人模式的现实意义

1、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

“两个敢于”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品质。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要以西柏坡时期共产党对取得全国胜利的坚定信念, 以共产党不畏艰险敢于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坚强行动教育和鼓舞年轻一代, 鼓励广大高校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 坚定自己的理想, 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在实践中勇于实践, 勇于创新, 在为祖国奋斗中实现自我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价值。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 理想的实现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的, 要坚定理想的彻底性, 用于克服理想道路中的困难, 珍惜自己的黄金时光, 积极学习科学知识, 培养自己能力,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品质

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是依靠人民群众, 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在战争中顾全大局, 以民主和无私的精神联系党和人民。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要以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民族管理和无私的精神教育和鼓励当代大学生团结互助, 顾全大局, 在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自身利益发生矛盾时, 能够放弃自我的理想, 培养学生为了整体利益能够适当放弃个人局部利益的大局观念。同时, 在大学生活中要团结同学, 以无私的精神服务同学, 建立合作互助的集体。21世纪是个需要竞争的时代, 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在教育当代年轻人要努力奋斗, 不断超越别人, 只有超越别人, 才能取得胜利。但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合作和竞争是一个同生体, 要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合作在提高自我, 发展个人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习西柏坡精神, 团结同学老师, 无私为同伴服务,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顾全大局, 不斤斤计较。

3、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西柏坡时期, 全国胜利的取得依靠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畏艰险, 艰苦奋斗, 依靠的是锲而不舍的品质。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要以全党和全民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保廉戒奢的自律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教育和鼓励当代大学生, 培养学生在取得阶段性胜利时保持谦虚的品质, 在集体中要严格要求自我遵守纪律,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艰苦奋斗, 在安静的环境中不断思考可能出现的困难。中国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已经去得了显著性的成就, 中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文化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小康社会的建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人均发展水平都需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在国家已取得的成就中不思进取, 要不断充实自我, 不畏惧困难, 吃苦耐劳, 顽强奋斗, 为祖国的不断进步贡献力量。具体到实践中, 大学生在大学的教育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在用于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为祖国的基层建设贡献力量, 在基层环境中脚踏实地地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育给基层人民。

4、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要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品质

西柏坡时期, 面对国民党优良的军事装备和坚固的军事防御, 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不断创新军事部署和军事战略才以小米加步枪取得了全国的胜利。以西柏坡精神育人, 就是以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 面对新形势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创新军事战略, 不断创新政治策略的精神教育和鼓舞当代大学生,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于创新, 不断突破,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不断突破, 只有运用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政策, 新的科技才能推动国家突飞猛进的发展, 取得不断的进步。当代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者, 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 要敢于突破常规, 在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中不断创新, 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先进理念, 创新地方的教育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管理理念等, 发现或者改进新的产品, 为祖国的发展注入新的灵魂。

三、构建西柏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

课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西柏坡精神育人, 必须将西柏坡精神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让西柏坡精神走进学生的课堂, 融入到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中, 通过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西柏坡精神, 用西柏坡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是河北省西柏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构建的首要步骤和关键之举。除此之外, 我省还从以下三方面构建西柏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1、建立西柏坡精神校外教育基地, 促进西柏坡精神的实践化。

马克思主义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思想,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学习西柏坡精神,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西柏坡时期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压力和国民党的强大军事力量, 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全国胜利的, 让学生动态的了解西柏坡精神, 设身处地的领会西柏坡精神。同时, 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践行西柏坡精神。河北省在西柏坡精神的学习和践行过程中, 联系基层的学校、医院、村庄以及养老院、孤儿院等作为西柏坡的校外学习基地, 周末安排不同班级和学生到城市附近的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实践西柏坡精神, 在帮助弱势群体中发展学生关心他人, 团结同学的品质, 在暑假和寒假学校安排到基层的学校、医院和村长进行支教、支医和实习村官的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 不断创新的品质。课内关于西柏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校外各种基地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促进了西柏坡精神的内化。

2、以西柏坡精神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 促进西柏坡精神的生活化

社团是大学生的重要活动组织, 大学生通过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西柏坡精神指导社团活动, 引导社团活动开展的目的, 以此促进西柏坡精神的学习。河北省在开展西柏坡精神学习活动中, 在各学院的社团组织中设置一个社团活动开展指导教师, 学院社团的指导教师参与社团活动内容的设计, 不定期参与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社团的评审活动, 并引导每个社团在每一学期中开展一次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社团活动。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和全程的监控, 促进西柏坡精神在社团活动中的发展, 促进学生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化。在我省一个学校在开展西柏坡精神的学习过程中, 学校组织社团开展西柏坡精神学习社团活动, 社团组织的活动有西柏坡精神知识竞赛,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辩论会, 到聋哑学校进行支援型助教活动, 西柏坡精神实践交流活动等,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西柏坡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了发展。

3、开展西柏坡精神学习讲座, 促进西柏坡精神学习的交流

西柏坡精神学习讲座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和暑期实践中, 在具体的哪些活动中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 在具体的活动中如何锻炼了西柏坡精神的品质, 这些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讲座的形式将自己西柏坡精神实践的动态过程与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学生间不断地交流, 提高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可度和用于在实践中奉行西柏坡精神的坚定信念。学生关于西柏坡精神的交流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指导, 学生在交流实践经验的过程中, 交流自己实践西柏坡精神过程, 交流西柏坡精神如何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同时,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传授西柏坡精神的理论讲解, 以及自己践行西柏坡精神的过程, 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习西柏坡精神。国内外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知识内涵较学生而言都比较丰富, 在于国内外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和精神内涵, 在学者践行西柏坡精神取得的成就中得到鼓励和鼓舞。

总之, 西柏坡精神的学习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 在实践中实现用西柏坡精神指导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 促进实践活动更好的发展。最后, 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 要加入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考核, 实行一票否决制, 道德品质成绩不及格, 其他成就一切归零。同时, 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入西柏坡精神的考察, 把西柏坡精神作为道德品质考核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9.

[2]田炜明.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体系的研究与建构[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 :46-49.

[3]孟根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论——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教育看[A].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 2011:10.

上一篇:四川普通高中下一篇:4外国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