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参观观后感

2022-07-19

第一篇:西柏坡参观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参观西柏坡有感

1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参观西柏坡有感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4月26日,在海洋所老师和师兄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圣地。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是实事求是和努力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有助于我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这是一种穿越时空、代代相传的不朽精神。一张张展板、一件件文物,把千万名观众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深深植根心间。这是一次薪火相传的思想接力。西柏坡精神这支熊熊不熄的思想火炬,穿过历史的云烟,照亮了新世纪中国人的壮丽征程。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昨天再次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的伟大。

在西柏坡精神纪念馆前,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我想得很多,但有一点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这样人生的境界才会开阔,对物质的追求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坚信,现在人们观看到的热情,不会是当下的历史情景剧,而是用心灵来感受这永远不会衰竭的精神和新年。现在,我们在克服种种困难热火朝天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庸置疑,我们更需要西柏坡精神,通过观看这次展览,“两个务必”历史的嘱咐将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的更加清晰。

西柏坡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观念,涉及到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弘扬“西柏坡精神”,起到一个内在约束作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从心底里信奉这样的价值观。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只有为人谦虚,处事谨慎,才能在一个团队中不断加强凝聚力,而艰苦奋斗是做任何事业的基础,特别是在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在新形势下,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制度,起到外在约束的作用,要深刻理解这两个字。从外部的强制性来约束我们不能腐败,只能按照我们党员的标准和条件来实现廉洁奉公。而对于个人而言,制度首先是一种习惯上,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即是对自己进行一项基础的制度建设,所谓的个人的职业化进程正是如此。从宏观上,现在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让百姓灰心,但我们伟大的党正在大力抓紧解决,因为这些问题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相融。我们提倡“两个务必”的作风,即是提醒全体党员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提倡并不等于能够解决,所以,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

第二篇:参观西柏坡

参观西柏坡、白洋淀、地道战旧址观后感

五四青年节,我局组织年轻的干部职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及抗日战争根据地白洋淀红色之旅,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接受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

5月3号我们一行28人一路高歌,兴致勃勃来到了西柏坡,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泥砖平房的院落,那就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旧居、中央作战室等,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和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就是在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就是在这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这一历史性转折时刻,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的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西柏坡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同志。全体党员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庄重的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我们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更直观的了解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真实画面。

离开西柏坡,我们来到了抗日战争根据地白洋淀。这里风景秀丽,沿途水域清澈,芦苇翠绿,莲菱蒲苇随风飘曳,游船和快艇在淀泊中穿梭往来。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嘎子村、雁翎队的英雄传奇,《小兵张嘎》立刻浮现在眼前,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这里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利用淀区苇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以弱制胜,痛击了日本侵略军,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威风,真切的感受到白洋淀人民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参观了西柏坡、白洋淀、地道战旧址,身临其境,缅怀历史,感触很深,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体会如下:

一、要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八年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民族英雄像白洋淀人民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与敌人抗争,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建国后6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都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不仅能砸碎一个旧世界,并且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今天我们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坚信这一信念。

二、弘扬一种精神。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柏坡精神、革命老区精神和“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生活作风上要节俭、廉洁,工作上敢于创新,勇于拼搏,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三、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时刻牢记 “两个务必”,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增强事业心、责任心,不浮躁、不张扬、不自满,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三篇:参观西柏坡感想

虽然在电影里、电视上无数次看到过西柏坡,但亲临其境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很多细节也是在参观中才能见得到的。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加深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体会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他们那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和平年代的人们继承和发扬。

参观中,毛泽东同志在从延安向西柏坡转移前“人存地失,人地皆存,人失地存,人地皆失„„”,的一段讲话给我深刻印象。在国民党重兵围攻延安时,我党实现战略转移,暂时失去地盘,保全革命队伍。这一点,对我们今天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启示:企业的科学发展,首先是建立一直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勇于迎接挑战,敢于开拓创新,乐于承担责任的员工队伍。同时有一个运筹帷幄的企业领导核心,我们的企业就会得到发展,永立不败之地。作为个人,那就要积极融入企业中间,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那份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又一次踏上西柏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谁能相信就是在这样一个小角落里,发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决策。

博物馆把我们带入那个战争年代。一件件珍贵的物品陈列其中,一幅幅战斗场面展现其中,把当时的战争场面表现地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战争的艰难与人们的决心;一双双手工纳的千层底,一

辆辆木制的小推车,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支持前线的激情;一杆杆长枪,一门门小炮,那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但它们沾满的更多的是敌人的血。

老区遗址让我们走进了那个战争年代。领导们住过的老房子还依然耸立,领导们用过的桌子、睡过的床、推过的石磨也都保存完好,领导们栽下的象征永不分离的梨树已经长大,更重要的是领导们打下的江山,正在一代代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带领下,向着更强、更富、更美的方向前进。

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没有经历过祖国的困难时期,但我能够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新生活的来之不易。生长在农村,我见到过好多老战士,抚摸过他们身上的疤痕,新中国就是用他们和那些牺牲同志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她、捍卫她、建设她,使她向更强、更富的方向发展。

在校,我知道大学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努力学习,珍惜机会,我将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参观西柏坡体会

2008年10月18日,在学校党总支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西柏坡这片神圣的土地,在碧波荡漾的西柏坡湖畔,满坡翠柏的西柏坡岭间,我们追溯着那段峥嵘的历史岁月,访寻着民族的伟大精魂。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柏坡岭下。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

走进西柏坡,走进这个简陋的小山村,看到一件件过去的用具,缀满补丁的衣物和用石桌,石凳搭起的露天会场时,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革命领导人在煤油灯下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而苦苦思索的身影。在毛泽东的故居,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整齐地叠放在床上,粗大笨重的桌椅等用具如农家的物件。唯一特殊的是小院里多了一盘清纯坚硬的石磨,原是老百姓磨粮食用的,警卫员打算把它拆走。毛主席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的,这些东西不要拆除,将来群众还要用的。”于是,石磨成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露天办公桌。就是这么一间间普通的山村农舍,几张斑驳的桌椅板凳,身着粗布军衣的领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战千里。

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5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战争走向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关头, 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做了著名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地,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走进西柏坡,犹如走进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历史。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我们也要将其牢记心中,以此指导以后的学习工作。

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推进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依依不舍的走出展馆,结束了西柏坡之行。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又重温了历史,重新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史,再次感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谢当总支组织这次活动,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党的发展史,更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向老党员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党支部 于继国

2008.11

第五篇:西柏坡参观有感

西柏坡参观有感 去西柏坡参观,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能有机遇参加这次活动,心情特别激动。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她三面环水,一面依坡,碧波荡漾,松柏苍翠。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举世闻名的七届二中全会。

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我感到至少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骄傲自豪与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0年来,特别是13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懈怠 。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迈向富民强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严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离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谦虚谨慎,越要艰苦奋斗。如果我们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就失去了本色,失掉了根基。二是正确处理好艰苦与奋斗的关系。摆在我们面前的艰苦,但不去改变,穷不思变、苦不思进,艰苦而不奋斗,那么艰苦的环境永远不会得到改变。因此,主导作用是“奋斗”。只有勇于战胜艰苦,自加压力,勇于奋斗,才能改变,才能提高,才能辉煌。正如习近平在西柏坡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我们只有不断地艰苦奋斗,才能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三是正确处理过“紧日子”与“富日子”的关系。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机械地模仿战争年代的做法去过苦日子,而是在目前好的条件下,时时不忘艰苦奋斗的“紧日子”。紧日子不等于苦日子,提倡艰苦奋斗更不是让人搞禁锢主义和安贫乐道,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然,我们还提倡“小康”社会干什么?还提倡现代化干什么?这“紧日子”的最终目

的,正是为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让大家都能尽快地过上富日子。四是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威信不高,“人气不旺”,往往就是因为表里不一,重言轻行,自私自利,处事不公,把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成天训斥群众,而自己则颐指气使,缺乏人格力量。所以,领导干部应该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两个务必”,内修人格,外树形象,拉紧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成为群众信得过的人。

作为我个人,已竟是一名退居二线的支部书记,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二线乃至于将来的退养都不是人生的句号,退下来的天地很广阔,我有自己的优势,时间充裕,可以自由支配,只要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实自己的生活,老有所为又何尝不可。叶帅的“老夫看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展现给我们的老同志就是一腔催人奋进的壮志豪情。

上一篇:下沉干部学习计划下一篇:校车补助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