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柏坡有感

2024-05-18

游西柏坡有感(精选6篇)

篇1:游西柏坡有感

游西柏坡有感

徐腾飞 20072800681100

12008年4月26日,我们海洋所的同学们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去往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大巴。经过6个小时的旅途,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这就是当年我们英明的领袖们指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的指挥所啊。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

西柏坡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思想就是1949年3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对个人而言,西柏坡精神代表着

1.抓住机遇,敢于胜利的精神。机遇是事物在运动和展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转瞬即逝的现象和条件,要敏锐地捕捉和利用机遇,科学大胆地作出抉择和行动。

2.不骄不躁,毫不松懈的精神。骄做自满、不求进取历来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敌。西柏坡精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断地反骄破满,一鼓作气,一往无前。我们必须树立信心,勇往直前,决不能为暂时的成绩所陶醉,被一时的困难所吓退,要努力克服怀疑观望、犹豫不决、无所作为等倾向。

3.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表面上看来,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似乎渐渐被享乐主义、彰显自我所代替。报纸、杂志,变着法的教人们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将吃喝玩乐的奢侈享受发挥到极致。艰苦奋斗被部分人视为过时的理论而抛诸脑后。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艰苦奋斗”虽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但艰苦风斗精神队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艰苦奋斗不只代表着在物质上的节约,它更加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努力进取。每个年代、每个青年人都需要的精神。即便是从物质的角度讲,奢侈风刮过之后,人们才发现,简约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节约是永远不过时的理论,而对物质的过度消耗只能使人变成废物,变成浪费社会财富的垃圾。要知道,人类的进步是因为人类能够创造财富而不是消费财富。

4.善于学习,迎接挑战的精神。一个人要想站在时代和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

5.团结互助的精神,目前团队精神成为评判以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蕴含的意义是和西柏坡精神一致的,那就是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

对社会的建设而言,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性。坚持西柏坡精神对实践“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是行动的指南、前进的方向;西柏坡精神所弘扬和倡导的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前进的精神动力。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我们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三个代表”要解决的是方向问题,西柏坡精神要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有了方向和动力,宏伟目标才能实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两个务必”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结果。坚持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是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之魂。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务必”。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坚持“两个务必”,就要把艰苦创业、百折不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重要内容;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对奢靡腐化,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本质要求;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根本价值取向。同时,“两个务必”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法宝,对我们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有坚持用“两个务必”教育全党,才能使全体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当我们满怀着感慨走出西柏坡纪念馆的大门时,我觉得我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思想更加牢固地扎根在我心里。

篇2:游西柏坡有感

联络部 朱丽萍

“西柏坡”这个地名最早是在中学的时候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当时我觉得它特别遥远与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国革命成功的逐步认识,越来越感受到西柏坡在当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011年3月27日,我们在河北科技大学读者委员会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去西柏坡参观学习。27日早晨,我们全班同学怀着无限的崇敬与向往踏上了奔赴西柏坡的汽车,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区西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就在这个太行山区普通小山村里,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1976年,在中共中央旧址东部山坡上修建了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展出的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所起的作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5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3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为了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时会主义,我们仍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在新形势下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提供了根本保证;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全面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体现和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并坚持把它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历史经验,结合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认真探索和回答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新课题,就一定能够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全面推向前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务必”必须贯穿始终,使全国人民能一心一意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回过头来,看一看现今的西柏坡,背靠青山,面对碧水,不仅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而且是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她记录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时刻,也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它能使参观者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对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想到这些,我越来越感受到读委会组织我们参观西柏坡的意义深远。

篇3:游曲阜有感

下午,我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孔庙、孔府,在他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孔子及家族许多有趣的故事,儒家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地位的抬升和红卫兵的不懂得保护、珍惜文物。

刚开始,我们经过了一座桥,导游介绍说古时候想要在曲阜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都要迈过这座桥。随后来到了一座高大的牌坊前,看到了“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搞笑的是“玉”是错别字,其字和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出自同一人之手,其寓意就是高不可攀,居中思想,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我们即将迈过门槛时,导游又说到:“男左女右,男人先迈左脚,女人先迈右脚。”门槛越高,代表这户人家的地位就越高。看着面前这高高的铁门槛,心想:孔子的地位可真高啊!

从孔庙的树可知儒家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寿命最长的是一棵柏树,现在活了两千多年了,到现在还是郁郁葱葱的。从各种殿门上贴的对联和匾可以看出古代皇帝对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推崇,特别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从导游讲述的各种规矩中也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和对礼仪的苛刻要求。

在这次出行里,最令我感慨和愤怒的就是红卫兵的恶劣行迹了。据导游讲,孔庙在文革前有一千五百块石碑,上面记载的都是些珍贵的文字,文革时,红卫兵来了,仅仅三天,就砸了一千四百八十块,剩下的有的是被老百姓藏去了,有的是红卫兵对它心存敬畏。不但这些石碑,而且所有带字的,有匾、对联等,几乎全部被毁,这未尝不是一场莫大的损失啊!

篇4:游西柏坡心得体会

2011年7月9日,我们集团39名党员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白洋淀等老革命根据地,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

我们凌晨从集团出发,一路上伴着红歌、红诗、答红题的欢乐气氛开始了旅程,大家都神采飞扬,不知疲倦。经过8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走进了西柏坡,走进54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就是走进了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我们首先瞻仰了西柏坡纪念碑,这个标志性建筑记载了西柏坡众多的红色回忆与革命历程,昭示着巍巍的西柏坡精神。在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了西柏坡的自然风情及革命人文的历史情怀,瞻仰了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留下的伟大业绩,回顾了西柏坡人民为解放新中国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在西柏坡纪念馆前,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并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并且在这里情不自禁的拍照留念。

10日清晨我们从宾馆出发,经过2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冉庄地道战进行参观,通过实物教材和文献记录,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地道站的精神。它是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残酷扫荡,人民没有被强敌屈服,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以无坚不摧的勇气,英勇抗击,保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下午我们到达了白洋淀的文化苑参观了雁翎纪念馆、小兵张嘎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亲身体验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俗。

雁翎队纪念馆馆名由曾率部驰骋冀中战场的开国上将吕正操时亲笔题写,其时吕正操将军已99岁高龄。馆内展示了全面抗战的爆发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侵华日军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队与水上游击战、端岗楼拔据点、惩处汉奸民为除害、喜迎抗日战争的胜利、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雁翎精神等18个抗日爱国主题,生动再现了闻名中外的白洋淀雁翎队。随着

“雁翎队”英雄事迹的传颂和以白洋淀军民抗日为题材的几部小说及电影的发放和放映,白洋淀已驰名中外。

小兵张嘎展览馆,展现了以赵波同志为原型,为核心的一系列白洋淀人民抗击日伪的英雄事迹,栩栩如生的塑像仿佛把我们拉回到硝烟弥漫的白洋淀,没有革命先抛撒热血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美丽、富饶的白洋淀。

篇5:游西柏坡有感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参观学习革命精神是我多年的夙愿和向往。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公司的号召下去西柏坡参观学习了中国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及当年西柏坡精神。

这是一种穿越时空、代代相传的不朽精神。一张张展板、一件件文物,把千万名观众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深深植根心间。这是一次薪火相传的思想接力。西柏坡精神这支熊熊不熄的思想火炬,穿过历史的云烟,照亮了新世纪中国人的壮丽征程。“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

在西柏坡精神纪念馆前,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有一点让我激动不已,那就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 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这样人生的境界才会开阔,对物质的追求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两 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实践中,锻炼磨练自己,从思想上加强党性修养,在行动上自觉体现,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篇6:西柏坡参观有感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她三面环水,一面依坡,碧波荡漾,松柏苍翠。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举世闻名的七届二中全会。

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我感到至少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骄傲自豪与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0年来,特别是13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懈怠。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迈向富民强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严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离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谦虚谨慎,越要艰苦奋斗。如果我们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就失去了本色,失掉了根基。二是正确处理好艰苦与奋斗的关系。摆在我们面前的艰苦,但不去改变,穷不思变、苦不思进,艰苦而不奋斗,那么艰苦的环境永远不会得到改变。因此,主导作用是“奋斗”。只有勇于战胜艰苦,自加压力,勇于奋斗,才能改变,才能提高,才能辉煌。正如习近平在西柏坡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我们只有不断地艰苦奋斗,才能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三是正确处理过“紧日子”与“富日子”的关系。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机械地模仿战争年代的做法去过苦日子,而是在目前好的条件下,时时不忘艰苦奋斗的“紧日子”。紧日子不等于苦日子,提倡艰苦奋斗更不是让人搞禁锢主义和安贫乐道,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然,我们还提倡“小康”社会干什么?还提倡现代化干什么?这“紧日子”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让大家都能尽快地过上富日子。四是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威信不高,“人气不旺”,往往就是因为表里不一,重言轻行,自私自利,处事不公,把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成天训斥群众,而自己则颐指气使,缺乏人格力量。所以,领导干部应该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两个务必”,内修人格,外树形象,拉紧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成为群众信得过的人。

上一篇:行政部工作体会下一篇:5月工作总结及6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