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法制办部门预算

2024-04-27

泰和法制办部门预算(共3篇)

篇1:泰和法制办部门预算

泰和县委政法委2018年预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泰和县委政法委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责

二、部门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泰和县委政法委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2018年部门预算收支情况说明

二、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

泰和县委政法委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收支预算总表》

二、《部门收入总表》

三、《部门支出总表》

四、《财政拨款收支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泰和县委政法委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责

县委政法委是主管全县政法工作的县委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有关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统一政法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

(二)根据中央、省、市、县总体要求,对一定时期内的政法、综治工作作出全局性部署,并督促贯彻落实。

(三)组织、协调、指导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四)组织、协调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五)检查政法部门执行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情况,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严格、公正执法,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

(六)严格监督和大力支持政法各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指导和协调政法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督促、推动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研究协调有争议的重大、疑难案件。

(七)针对新时期政法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推动政法战线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八)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协助党委组织部门考察、管理政法部门的领导干部。

(九)指导下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工作。

(十)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基本情况

县委政法委共有预算单位1个,即委机关。编制人数1 1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人、差额补助事业编制0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0人;实有人数11人,其中:在职人数11人,包括行政人员9人、全额拨款事业人员2人、差额补助事业人员0人、自收自支事业人员0人;离休人员0人;退休人员2人。

第二部分 泰和县委政法委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2018年部门预算收支情况说明

(一)收入预算情况

2018年县委政法委收入预算总额441.36万元,其中:财政拨款(含经费拨款(补助)、专项收入、纳入预算的政府性基金)362.04万元,占收入预算总额的82%;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7%;上年结转(结余)79.32万元,占收入预算总额的18%,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减69%。

(二)支出预算情况

2018年县委政法委支出预算总额为441.36万元。其中:

按支出项目类别划分:基本支出303.43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69%,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19%,包括工资福利支出162.72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93.9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4.18万元;项目支出137.93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31%,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减59%,包括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68万元、其他相关支出69.93万元。

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一般公共服务441.36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100%,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减26%。

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划分:工资福利支出162.72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37%,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70%;商品和服务支出93.95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21%,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14%;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82.18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19%,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减1%;其他资本性支出69.93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16%,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减74%。

(三)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2018年县委政法委财政拨款支出预算362.04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82%,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7%,其中:经费拨款(补助)支出362.04万元。

(四)政府性基金情况 无

(五)机关运行经费等重要事项的说明

2018年县委政法委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安排具体情况有:办公费8.6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5%;印刷费3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50%;邮电费5.99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13%;差旅费5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11%;会议费3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7%;维修费74.93

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7%;专项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12.5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减95.5%;水电费3.1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5.5%;取暖费0.31万元,较上年预算安排数增7%;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2.5万元,与上年预算安排数持平。

(六)政府采购情况 无

二、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2018年泰和县委政法委“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安排15.05万元。其中:

1.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主要原因是:没有出国(境)。2.公务接待费15.05万元,比上年减0.03万元,主要原因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

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主要原因是:无公务用车。

第三部分 泰和县委政法委2018年部门预算表

八张表(详见附表)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般公共服务(类)其他共产党事务支出(款)行政运行(项):指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用于保障机构正常运行、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支出。

泰和县委政法委员会

2018年5月15日

篇2: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探析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单位部门编制, 反映其收入和支出情况的预算。部门预算以定额为标准编制, 但现行的部门预算编制通常以往年的部门决算数据为基数, 考虑当年的项目变动等情况编制出来。对以往的部门决算并没有进行仔细分析, 对部门间的平衡公平也置之不顾。有些单位虽然考虑了单位的实际情况, 使定额标准与单位部门的职能相挂钩, 但是又存在分档过细, 使定额涵盖范围过窄。种种其他因素都导致了目前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存在一些差异, 阻碍了预算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必须找出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的原因, 增强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对比性。

二、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原因分析

(一) 部门预算与决算的编制依据和体系存在差异

部门预算编制时与部门决算的编制在经济科目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致使预算与决算的对比性和衔接性不强, 失去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编制的意义, 影响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部门预算在编制中安排了较多的专项经费, 专项经费主要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专项经费数额通常较大, 主要用于单位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在实际部门预算编制中, 有的单位追加的项目经费没有纳入项目预算管理, 在决算中又有所反映, 还往往把一些经常性的经费如办公费、印刷费、业务费补助、交通费等也列示在专项经费项目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有些单位也经常混淆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 甚至用专项支出来弥补经常性支出经费的不足。这严重违反了专款专用的规定, 挤占了专项资金, 造成国家预算资金的管理混乱。由于没有统一的部门支出标准, 财政部门对单位资金的收支情况和编制记录情况缺乏约束和监督力度, 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由于缺乏严密的监督, 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决算时也具有极强的随意性, 模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 随意填制, 使预算和决算的对比性降低, 缺乏衔接性, 不利于预算资金的管理和高效使用。

(二) 预算编制不严谨, 决算审批不严密

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各级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了解, 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规定程序, 没有做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馈和更改, 致使部门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脱离单位实际, 缺少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目前, 很多主管部门对部门决算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 没有结合各单位的性质和实际来进行考察。只是审批部门预算决算表中的数据, 对于各个项目如何支出及运营结果如何都没有详尽考察, 对于部门预算更好的编制和执行没有起到相应的约束力量。

(三) 缺乏积极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部门决算和部门预算的审核监督部门财政部和审计署并没有对两者的可比性提出具体的要求, 这也是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由于编制基础不一导致没有可比性, 在进行部门决算分析时不能很好的衔接, 致使单位实际支出与预算往往相差较大, 监督部门也不可能做到详尽全面严格的调查。在部门预算的执行期间由于中央和地方的预算草案要经过大概三个月以后才能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批复, 所以实际上单位在前一个季度的支出是不受预算的约束的, 这也使得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也在资金的前期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另外, 目前也没有相应的预算编制质量以及预算执行效果的考核机制, 虽然部门预算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单位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但是由于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编制要求, 所以对于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和科学性还难以考察。

(四) 预算编制单位重视不够,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没有具体的预算编制要求, 很多会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 没有与各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 而草草拼凑数据就找领导签字。很多单位领导对预算的重视也不够, 为了得到更多的财政资金往往虚列支出, 或者随意调整项目资金, 缺乏对部门预算的严肃性认识。

三、加强部门预算与决算可比性对策

(一) 使部门预算和决算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

应该统一规范制定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编制要求, 对于预算和决算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进行统一, 避免在编制的方法上造成两者的差异。要进一步完善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一些部门预算的编制单位支出管理费用如水电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都按照定额标准包含在基本公务费中。而在部门决算中, 这些支出的科目设置按照经济分类包含了多项明细科目, 不能与部门预算相对应, 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降低了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可比性。因此, 在确定定额标准时划分清楚资金的使用明细, 在确定定额标准时还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如:市场价格水平, 单位财务状况以及各部门的职能等。同时, 还应细化专项经费, 增设专项经费明细科目, 使部门预算与决算的使用情况能够一一对应, 便于进行分析考核。专项经费应该专款专用, 不应把单位的经常性支出列入专项经费使用科目中。对于单位的年末结余, 应该找出具体原因。如果是非正常原因则应该调整当年预算、核减下年预算、收回部分结合资金等措施, 以逐步消化结余资金。在编制预算时, 要加强对部门决算数据的利用, 对上年度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预算在执行和核算方面的问题, 从而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

(二) 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和决算审批程序

部门预算在编制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本年度单位实际, 各级各部门间做到充分沟通, 遵循有关规定和程序, 严密谨慎的制定。有些单位在编制采购目录时, 不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或者安排较多巨额工程项目, 而这些项目多投资效益低, 执行难度大。有些单位因预算编制不合理, 年终追加资金也较多, 使预算编制的目的形同虚设, 严重危害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在制定下年度部门预算时, 应该严格遵守科学的预算编制程序, 对部门决算数据充分利用并加以分析, 查找出差异原因, 及时调整不足, 做到规范、科学和严谨。我国应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决算制度, 规范年终决算, 开发完善决算软件, 使决算的编制能够客观反映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 完善监督和绩效考察制度, 增强预算公开透明性

虽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部门预算有审议过程, 但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详尽细致的审议, 只能是做符合常规性的, 对部门预算进行总体的、一般性的审核。部门决算是根据会计核算将单位部门的日常收支进行核算, 按总账和明细账填列。所以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在核算差异上有差距, 这也给财政部和审计署在对部门决算进行审核是否违背预算时造成一定的难度中, 也就导致了监督力度不够。因此在统一规范部门预算与决算编制基础之上, 还要完善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 增加预算执行的约束, 推动预算执行的高效性。应该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查委员会, 并分派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士入职。对单位整个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要进行全程跟踪和考察, 特别是在重大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要重点考察。对于不合理的收支和偏离预算太大的项目要及时追究责任查找原因。要结合阶段性考察和最终考察, 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察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各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都要有相应明确的记录, 在奖励和惩处相关人员和单位时要有依据。

(四) 提高单位领导重视力度和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部门预算与决算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部门预算和决算的科学编制是缩小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的基本前提。要积极推动部门预算和决算的发展, 需要提高单位领导对预算和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视, 使部门预算与决算在单位的工作开展中得到认可。另外, 还应该提升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组织培训会计人员的基础规范, 重视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 使编制部门预算与决算人员的业务水平随着政策、规则的出台而不断得到提升。对于决算与预算差异过大的情况, 要实施责任倒查制度, 真正提升相关人员业务技能与工作责任心。

四、结语

随着预算体制改革的深化, 缩小部门预算与决算差异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各单位领导应该重视部门预算与决算的编制工作, 严格遵循规范统一的编制原则, 体现部门预算对年度内资金收支的约束能力, 使部门决算能够反映年度内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加强监督和考核工作, 推进预算体制改革工作的进程。

摘要:在各单位的实际执行中, 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部门预算的编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文章主要探究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之间的差异, 分析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以加强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衔接。

关键词: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差异

参考文献

篇3:提速中央部门预算管理

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向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部门预算制度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但现行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仍存在着一些不能满足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问题,导致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年初预算到位率低;二是结转结余资金量大。

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调整预算周期,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目前我国预算“二下”批复在每年4月份,各部门第一季度均在无预算的情况下执行,因此,各部门一季度只开支基本支出及少量延续性项目支出,对于新增项目,一般要等到每年4月份预算正式批复后才开展立项、招标等具体工作,在7、8月份才能正式动工,很多项目实际的执行预算时间仅有4个月左右,由此形成结转资金。

笔者认为首先要对预算周期作出调整,将预算年度调整为当年4月1日至下年3月31日,这样预算安排与实际资金使用时间能基本衔接一致。

其次,笔者认为需要尽快完善预算标准体系,以便于预算编制和审核。现有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滞后,预算编制标准不够完善,很多开支标准滞后,一些开支无参考标准,只能通过网络查询或市场询价进行测算,即便是专业机构也难以找到权威依据进行审核,导致预算编制和审核不够严谨,预算往往根据以前年度的预算基数测算。建议尽快完善预算标准体系,真正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和审核的科学性。

第二,进一步加强对结转结余资金的清理,甚至可考虑取消部门预算中的结转结余资金。目前以部门为主体统筹使用结转结余资金的方式,不利于盘活存量资金。从主观能动性看,结转结余资金作为部门的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没有部门会主动消化全部的结转结余;从资金效益最大化角度讲,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结转结余苦乐不均的情况,若只在部门内部统筹动用结转结余,则结转结余较多的部门可以在安排重要事项之后保障次要事项,而结转结余较少的部门则可能连重要工作都无法保障,极大降低了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此,笔者建议取消部门预算中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所有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每年底应上缴中央,由中央统筹使用。所有部门的可用财政拨款均为当年财政拨款,使部门预算内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成为历史,有利于中央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

(作者就读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上一篇:沅陵县编办创先争优活动自查自纠总结下一篇:郁郁葱葱的对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