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2024-05-01

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通用6篇)

篇1: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云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面向全社会成员的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公益性事业。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公民享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履行终身教育的义务。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除国民教育外、包括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终身教育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促进学习的方针。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终身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承担终身教育相关职责的部门负责人组成。

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终身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和评估,整合终身教育资源,其办事机构设在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农业、科技、水利、林业、民政、文化等有关行政部门和扶贫、老龄工作部门及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终身教育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用于终身教育的经费列入本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

前款规定的经费应当主要用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在职及其他人员的教育培训、购买终身教育服务等。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在职人员教育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企业应当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在税前扣除。企业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所占比例,不得低于职工教育经费总额的60%。

第八条 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鼓励社会力量捐助或者兴办终身教育事业,鼓励公民为终身教育提供志愿服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民捐资举办教育培训机构或者捐助终身教育事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第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终身教育的宣传,为终身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十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国家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教育工作。

国家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国家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其他国家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当建立职工培训制度,支持在职人员接受教育培训,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不变。第十一条 有关部门应当履行下列终身教育职责: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失业人员和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就业培训工作;

(二)农业行政部门、扶贫部门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工作;

(三)农业、科技、水利、林业行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负责农村科技、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工作;

(四)民政、教育、文化行政部门和老龄工作部门负责老年教育培训工作;

(五)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

(六)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科协等组织协助开展有关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有关部门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要求,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

教育工作。

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对社区学校(院)的人员和经费予以保障。社区学校(院)应当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技能培训服务;鼓励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为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第十四条 各级妇女联合会应当会同教育等行政部门与社区密切合作,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

第十五条 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网络,统筹协调职业院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等,开展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培训活动。

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居委会)负责组织农民参加相关教育培训。

第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成人教育纳入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综合管理;农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林业、水利、乡镇企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工作。

第十七条 鼓励专家、学者及其他具有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的人员从事终身教育工作。其中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务评聘、业务进修、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应当与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权

利。

第十八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兼职教师信息资料库,为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终身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信息服务。

第十九条 办好云南开放大学。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建设社区学习中心,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

第二十条 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应当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依托本省开放大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干部在线学习、企业职工在线培训、老年网络大学等,形成本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和公共服务平台,并开展终身教育理论研究。

第二十一条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终身学习电子信息网站,州(市)、县(市、区)应当建立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终身教育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站)应当开设终身教育节目,促进受众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用于播放终身教育节目。

第二十二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发挥师资、科研、课程开发、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开展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重视公民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

第二十三条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文化馆(站)、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开展终身教育提供免费服务。

政府兴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按照规定对终身教育活动实行免费。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企业及其他组织开发的教育培训资源用于终身教育。

第二十五条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成绩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所发证书信息应当进入终身学习电子信息网络,并允许单位和个人免费查询。

第二十六条 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成人高等教育同等学历水平同类课程的学分可以在各类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相互转换。

普通高等学校的高等教育课程的学分,可以转换为电视大学、业余大学等的成人高等教育同等学历水平同类课程的学分。

学分转换的专业和课程的目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二十七条 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终身教育工作检查、监督和评估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终身教育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开展终身教育的教

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开展终身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未按规定履行经费保障职责的,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其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或者进行问责。

第三十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提取和依法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其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或者进行问责。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篇2: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市委常委、副市长

董化杰(2007年10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掀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安排部署加快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任务,同时向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授牌。刚才,市法制办主任廖南萍同志传达了全国、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西湖区政府、市执法局、市民政局的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请各县区、各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借鉴。下面,受胡宪市长委托,我讲四点意见。

一、我市推进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贯彻实施工作,成立了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贯彻《纲要》五年规划和工作安排,并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各部门也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逐步增强。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经常开展公务员依法行政教育培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步增强。特别是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我市领导干部学习《纲要》和《行政许可法》作辅导,取得良好效果。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越来越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效预防和化解了许多矛盾和纠纷。

(二)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13件,制定规章23件。为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我们注重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大力推进民主立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先后将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八一广场管理办法等6件政府规章草案通过报纸、网络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还召开了听证会征求意见,广集民智、反映民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规章制定质量不断提高。

(三)行政管理不断改革创新。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完成了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管理。同时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积极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建设工程统一招投标、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员工资统发等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政务公开体系。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市、县区政府和绝大部分市直部门都建立了网站。

(四)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2005年,我市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组建了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原由十几个部门行使的100多项行政处罚权,基本解决了我市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职能交叉、执法机构膨胀、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工作,市政府已确认并公布市本级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执法单位共212个,颁发行政执法证8100多个、执法监督证610多个。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已全部上网公布。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一些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制定《南昌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南昌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加强了过错责任追究。

(五)行政复议已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制度,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努力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行政复议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截止2007年9月,市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06件,审结656件;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并办结行政复议申请1300多件。全市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的行政争议,90%能够做到“案结事了”。我市行政复议工作连续两年受到全省表彰。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六)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县区政府及市政府部门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坚持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三年来,市政府共收到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120件,经审查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的15件,有效地维护了法制统一,保证了政令畅通。为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2006年,市政府制定了《南昌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纲要》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领导干部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还不到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展尚不平衡,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也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更加强烈。尤其是今年以来,物权法、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民财产权、知情权给予了更充分的保护。这些都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厉行法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意义尤为重大。

(一)推进依法行政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市县两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具体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面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市县政府能否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只有大力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才能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也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推进依法行政事关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市县政府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机关,是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也决定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只有切实增强市县政府贯彻落实《纲要》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推进依法行政,也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顺利实施,向着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阔步迈进。

(三)推进依法行政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应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的水平。只有进一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使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化解矛盾;使各级政府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行政权力的缺失或者滥用以及腐败现象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矛盾冲突,实现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进依法行政事关南昌崛起新跨越。我市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实现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建设、管理好城市,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落实到基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南昌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

总之,各县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努力把我市的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贯彻《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市政府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4-2008)》(洪府发[2005]9号)和《南昌市2007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洪府厅发[2007]82号)对推进依法行政的近期目标和今年各项工作任务都作了明确规定,各县区政府、各部门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我就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再强调六点。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这是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最重要的方面。一是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制度。要通过制定规章或政府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防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决策的行为。凡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做到“五不决策”:即未经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广泛听取意见不决策、未经专家咨询不决策、未经合法性论证不决策、未经集体讨论不决策。二是落实行政决策评估与反馈制度。应当事前对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信息反馈。三是建立决策纠错制度。通过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评估审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要推行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坚决杜绝各种变相许可行为,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审批轻服务的做法。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对经济社会事务实施管理,要尽量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政府网上办公的范围,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改进管理手段,方便人民群众。要强化和完善市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执行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法律制度的正确实施。市、县区是行政执法的重点,也是行政执法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实践表明,90%的行政争议萌发于市、县区行政执法活动中。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工作,在改进行政执法方式上狠下功夫,确保法律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首先,要严格执法,依法履行职责。市、县区政府都已公告了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及其职责,执法机关应当遵照执行。要严格遵守执法程序,杜绝随心所欲、不遵守程序的执法行为。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敢于碰硬,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权威。要多种措施并举,严厉打击销售有害食品和假药、乱占耕地、污染环境、破坏劳动用工制度、破坏安全生产等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其次,要规范执法,提高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巩固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的处罚规定进行研究细化,制定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且规范合法的处罚操作程序、裁量规则,从源头上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要尽快完善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为行政执法提供财力、物力保障,切实解决有些行政执法机构靠许可生存、靠收费开支、靠罚没款养人的问题,使行政权力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进而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前面讲了严格与公正的问题,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文明执法的问题:行政执法严格、公正这是必然的要求,而文明执法则强调的是执法的人性化。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就是在强调严格公正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执法的具体方式,让老百姓、让相关单位便于理解、易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法效果最优化、最大化。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法律,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去执法、去处理,效果却有很大不同,执法的文明程度起了很大作用。对此,我们要求执法人员首先要学法、懂法,然后文明地、人性化地去执法。第三,要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力度。要严格执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为;严肃查处滥用权力或不作为、贻误工作的行为。对违法行为,不论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严肃追究,依法查处。公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强化对失职渎职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

(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作用,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均作过重要批示。中办、国办于2006年9月下发了《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

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强市县政府的行政复议工作。同年12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国务委员华建敏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市县政府要把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增强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能力,作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今年5月,国务院又公布了《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并于8月1日开始实施。县区政府和部门的行政首长是本机关行政复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行政复议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并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要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抓紧配备、充实行政复议人员,要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干部充实到行政复议工作领导岗位,选派优秀干部充实行政复议人员队伍。要加强对行政复议人员的培训,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要依法保障行政复议的办案经费和办案条件。二是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责。凡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受理、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把合法的复议申请挡在大门之外。对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经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后仍不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要创新行政复议的方式方法。要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平衡利益,促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争议的负面效应。要通过依法办案、以法明理,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四是建立联动机制,化解社会矛盾。行政复议、信访、劳动仲裁、监察等部门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方面都担负着相应的职责,相互之间要加强联系,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符合行政复议条件的,要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纠纷,解决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一是要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违法设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所有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不得发布施行。二是要确保规范性文件公开。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必须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载体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执法依据。三是要强化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管。要将涉及行政权力、涉及法律的文件,一律纳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范围。对逃避监管、有件不备的,要专项督察,并通报批评。备案机关发现下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违法的,要坚决予以纠正;下级行政机关要无条件服从和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核意见、纠错通知等。同时,要积极受理、及时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六)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实施,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县区和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条例》,抓紧做好《条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本单位政府信息的清理,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责任追究等制度。要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和渠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推进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障 推进依法行政,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国、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对此已作了部署,我再强调四点。

一是要加强领导。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要把推进依法行政列入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主管政府法制工作的领导要具体抓,其他领导要在分管范围内协助抓。要建立健全由行政首长直接挂帅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近期,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贯彻全国和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一次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效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及时作出部署,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明年1月底前,各县区、各部门要将本县区、本部门今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二是要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市政府将加强对各县区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要把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管理、是否依法办事作为考核县区政府、政府部门各项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把是否依法制定发布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严格依法执法、是否依法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等作为单独的考核内容,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和分值,一并纳入县区政府、政府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与奖励惩处、晋级提拔任用挂钩,促进县区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三是要强化公务员法律培训。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决定着依法行政的水平。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务员法律培训,要组织广大公务员学习法律、掌握法律、依法办事。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制度和机制,强化培训、考核,大力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领导干部要坚持通过理论中心组、专题法制讲座、定期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本领。

四是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政府法制机构担负着推进依法行政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情况交流等职能。华建敏国务委员在全国会议上要求:“各市、县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保证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当前,我市多数县区政府法制机构人员偏少、力量偏弱、兼职过多,这已影响到我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希望各县区政府按照华建敏国务委员讲话的要求,配足、配强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加大培养、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财力保障。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努力成为政府依法行政的高级参谋、得力助手、合格顾问。

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市政府、新建县政府被授予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经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西湖区政府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民政局为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刚才已经给三个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授了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是一项新的工作。希望上述省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要珍惜荣誉,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坚持执政为民、依法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创造出好的经验,带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篇3:加强法制建设构建诚信政府

一、加强法制建设是实现诚信政府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诚信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责任感和信赖感的社会, 是一个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社会的诚信包括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和政府的诚信, 其中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这是由政府的特殊角色和地位所决定的。从政府存在的法理基础上讲, 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产物, 其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 政府的诚信与否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信用和伦理信用问题, 更主要的还是一个政治信用问题。政治信用关系到社会的信任、信仰乃至社会稳定。从政府的职能上讲, 政府不仅是游戏规则的供给者, 同时也是游戏的监督者。从政府的性质上讲, 政府是权力的垄断组织。这就可能造成政府用行政规则代替市场规则, 破坏市场内在的声誉机制。我国当前正抓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建立在市场经济上的现代法治政府必然应该是一个诚信政府。

如果政府自身不诚信, 就会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我们遗憾地看到:在人民内部矛盾面前, 群众往往选择越级上访, 主观上希望提高接访单位和接访个人的级别来快速解决问题。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民群众对某些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说到底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信用危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必须救治当前存在的政府信用危机, 而法律和制度将成为救治行动的必然选择。

二、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 传统权力本位思想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 在传统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下, 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错误地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 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为了个人政绩而牺牲政府诚信。主要表现为滥用行政权力和以权代法。有的地方政府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或公共危机面前, 对群众的切身利益漠不关心, 甚至采取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使公众的权利受到损害, 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和信任。有些地方政府缺乏依法行政的理念, 甚至以权力代替法律, 使法律制度形同虚设。

(二) 规范性文件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长期以来在制定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时, 遵循“宜粗不宜细”的规则, 导致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的弹性过大, 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给各级政府依法行政造成制度的障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 各级地方政府就会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强化操作标准。当然, 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运用得当, 能够很好地解决立法和政策遗留的不足, 但由于部门利益和公务员的个人偏好不同, 往往造成不同部门对同一执法依据解释不同, 执行结果也不同, 群众因质疑执法的公正性而产生抵触, 使政府的威信受到影响。

(三) 地方保护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

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 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损害地方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虽然我国为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各地专设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办公室来打击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但时至今日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仍然还有一定普遍性。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与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相违背的土政策来保护地方利益, 甚至以政策代替法律或使“法律成为政策的仆人”。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有的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中“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政策拉锯及博弈现象。

(四) 政府失信成本过低

如果政府工作人员为其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和成本高昂, 得不偿失, 他们必然会在以后的行政活动中信守承诺, 不敢失信;假如对失信的政府工作人员只给予警告或象征性的行政处分, 或者经济处罚, 或者无关痛痒的法律惩处, 将政府诚信建立的希望置于公务人员自身的“觉悟”上, 就不能有效制止政府诚信缺失行为。更为甚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将其调至另一岗位, 失信者不仅不为其失信行为造成的损失、损害负责及受到应有的惩处, 反而可以继续其仕途, 甚至高升, 这种鼓励性的“处分”不会使他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那么政府的诚信势必会受到损害。

三、加强法制建设, 构建诚信政府

(一) 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 树立法治观念, 消除特权思想

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人心所向的客观要求,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建设诚信、法治的政府, 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 从根本上防止行政权力异化、腐败, 保证行政权力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广大人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到真正实现。因此, 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强化法治教育, 强化行为规范, 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法规、体现现代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的法治风尚。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充分认识政府的一切权力根植于人民、来自于人民, 充分认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彻底消除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特权陋习, 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

(二)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依法行政

立法赋予了行政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中, 政府职能的施展得到了充分的自由空间, 使它能够处理好各种紧迫的社会问题。然而, 权力可能被滥用, 这将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隐患, 行政权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对于大的行政自由裁量事项, 既要求政府依法行政, 又要求政府在行使手中的权力时必须要做到诚实信用, 因为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在形式上可能是合法的, 但它却可能是不合理的。那么, 判断那些尚无具体法律条文依据的行政活动是否正当, 就应当借助诚信原则来进行, 其判断的标准应当是凡是忠实于法律精神和老百姓利益的行政活动就应当予以肯定, 这就离不开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宪法所赋予人民群众的最终的监督权, 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来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权利的有效行使,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因行政行为的失信而受到侵害, 并给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形成足够的压力, 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行为, 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因此, 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加强和扩展公民参政、议政、监政的权利来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健全民主制度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保障人民权利。

(三) 完善立法, 使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化

目前, 政府的诚信义务更多的不是体现在法律、法规里面, 而是停留在文件上、报告上和一些无形的道德规范中, 这就使得在责任的追究上缺乏相应的力度和刚性。因此, 在实际的政府活动中不乏政府失信的案例, 但却很难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往往这类案件又在大都事关众多利益主体和切身利益内容, 并且极有可能涉及社会的稳定和政府威信。这样, 完善立法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一、诚信建设法制化

诚信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比普通群众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是应有之义, 在强化道德水准方面我国素有注重道德教育的传统,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多次通过发文等形式强化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 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鉴于这些措施往往停留在文件的层次上, 没有形成法律效力, 规范性不强, 且主要依靠自律, 缺乏具体的实施和监督程序, 因而收效并不显著。而加强公务员道德立法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公务员履行道德义务是近代以来公务员制度的普遍现象, 如美国国会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公务人员的伦理规范并将伦理要求法律化。我国进行道德建设, 建设诚信政府有必要借鉴上述成功经验,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及时调整或废除不合理的法律制度, 推进政府诚信

制度的合理与否是政府能否诚信的关键。很多时候, 不合理的制度在促使人们不能做到诚信。而政府越按照不合理的法律去执法, 就越加偏离社会诚信, 损坏政府诚信的形象。在政策和制度出台之前, 应首先自下而上认真倾听民众的呼声、专家学者的意见, 重大事项还应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政策和制度实施之后, 应根据公民、专家的合理化建议, 及时完善, 这是保证制度合理性和取信于民的关键。

第三、强化政府失信的责任机制与制约机制的法律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所以, 应当建立对政府机构及公务员的失信追究机制, 包括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形式、适用范围, 设立受损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补偿制度等。在构建失信责任时, 还要特别注意规定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没有执行的积极性, 因此要从法律上强化执行力, 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 加强行政监督, 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惩戒, 通过失信责任的立法建立强制性的外在约束来提高失信成本, 来促进政府诚信建设。政府不仅是制度的建立者, 更是制度的执行者。制度执行得如何、法律能否奏效, 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承担了应尽的职责。目前, 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恶意欺诈行为, 与一些地方政府的无所作为、听之任之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充当失信者的保护伞, 使得失信者更加有恃无恐。所以有必要在惩处欺诈行为的同时, 更加严惩政府官员中的直接责任者。实践证明, 没有制约的权力是极易腐败的权力, 更易产生诚信危机。因此, 要强化国家权力之间的互相监督, 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将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权、财政权落到实处;提高法院的地位, 真正做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扩大高级法院的行政诉讼授案范围, 制约行政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黄建春.政府诚信的法理基础与诚信政府建设[J].岭南学刊, 2007, (2) .

[2]钟添生, 邓彦.论诚信政府的法律支持[J].理论界, 2005, (9) .

[3]涂富秀.政府诚信法治化的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

篇4: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政府采购“规范、公正、透明”等理念以其广泛的适用性,渗透到各项采购项目中。自2003年《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以来,政府有关部门不断采取适当措施,发挥政策导向功能,规范采购程序,但本身体制的不健全依然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此次《意见》相比《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质疑与投诉、监督检查、法律责任方面都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意见》的公开,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当前政府采购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步入统一化、规范化轨道,实现政府采购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 谷辽海

相对于上位法《政府采购法》而言,拟议的《政府采購法实施条例》在操作规程方面有了进一步明确:一是,有关本国货物的采购有了粗略的规定,使实践部门重视本土产品的采购,但尚须在立法层面上细化规则;其二,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尤其是电子统一交易平台的建设,从而逐渐靠近电子交易的国际规则;其三,吸收了一些新的采购工具,如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等框架协议的采购工具,但需要进一步明确每种方式的使用条件和采购程序;其四,允许在电子环境或传统纸质条件下进行政府采购,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尚须明确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纸面采购方式如何在电子环境下运行的问题;其五,引入电子拍卖或电子竞价的采购工具,便于与未来《WTO政府采购协定》规则接轨,但需要明确的是,或者电子拍卖或者电子竞价,只能选择一,因为两种采购方法的功能是一样的。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博士 吕汉阳

篇5: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2006年,我办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法制工作总体思路,抓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主线,积极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工作局面。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切实搞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办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认真组织了学习宣传和培训。今年以来,为了更进一步落实《纲要》和中省市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要求,我办组织司法、监察及宣传等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纲要》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和宣传,切实将《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在《纲要》实施一周年之际,我办会同司法、宣传等部门在中心街设立《纲要》宣传点进行宣传,同时印发宣传材料1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五条,并开通法制广播宣讲《纲要》内容,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群众对依法行政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理解,对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进一步贯彻实施《纲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和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办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抓早动快,积极行动,一是组织学习了中省市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文件精神,准确把握相关内容,此外,我办又组织监察、司法等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赶赴**、**等市,对这些市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了解了他们的一些先进的理念、成熟的做法以及工作流程,为我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二是依照规定开展了行政执法的“三清理”工作,即行政执法主体、依据和执法事项的清理,到目前为止,初步清理出行政执法主体个,其中法定执法主体个、授权执法主体个、委托执法主体个;行政执法依据件,其中法律件、法规件、规章件;行政执法执法事项项,其中行政许可项、行政处罚项、行政确定项。这些清理结果待进一步清理后报县政府向社会公布。

(三)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按照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安排,由我办会同县监察、宣传及人大法工委等单位,对县公安交警、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所等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一次现场突击检查,通过检查,对发现的不主动出示执法证件、无证执法以及违规上路等执法问题予以当场纠正,并要求既要注重实体合法同时也要注重程序不违法,以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有效。通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约束了行政执法机关随意执法、乱执法的行为,减少了执法扰民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层级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裁决案件的办理程序提高案件的办理质量和效率

三、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确保合法性和可行性

规范性文件是县政府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省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上级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普遍适用于全县范围内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告、决定、命令、以及具有规范性内容的通知等文件的总称。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在于规范行政管理,调整权利义务关系,授予或限制行政权力。因此,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是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是维护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和保障政令畅通的重要方式。按照规定,政府制定或者各部门报请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审查,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应当由政府法制机构向上级行政机关备案。2006年,我办按照规定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6件,其中由我办负责起草的政府规范性文件1件,并已全部上报备案。在审查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查:

一是审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衔接情况;

二是审查是否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抵触;即审查是否有地区封锁限制外来投资的规则和保护部门利益的规则,以保证横山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公平竞争、井然有序的投资环境。

三是审查是否具备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四是审查是否符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文字技术要求;

五是审查是否正确处理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规范性文件内容提出的主要问题的意见等。

通过我办的认真审查,对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出,确保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特别是由我办负责起草的《横山县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对规范我县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变了过去随意开发、管理不规范以及资源税费流失严重的状态,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四、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重要方式,具体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工作是行政复议法赋予政府法制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2006年,我办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6件,立案6件,现审结6件,其中维持5件,终止1件。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一是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原则。通过审查当事人的行政复议申请,属于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和法定条件的决不推拖,不属于受案范围和法定条件的耐心向申请人解释,同时指明其请求救济的途径和程序。对于决定立案的行政复议案件,指定案件承办人,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限要求送达行政法律文书,明确其职责,确保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对于案情复杂,以书面审查方式难以查清事实的案件,不简单定案,而是认真向有关组织和知情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档案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证据去伪存真,全面核实,基本保证了向复议机关提交的复议意见合理合法、客观公正。二是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权威作用。对查证确属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我办能克服多方面的困难,竭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坚持正义,提出撤销或变更的复议意见,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复议监督的权威作用。对于合法适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时提出维持的复议意见,防止滥用复议权利,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树立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权威。

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法律素质和工作水平

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赋予我办的职责明显增多,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一年来,我办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方努力和领导的支持,为我办配备了一辆公务用车,添置了一些办案设备,办公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注重了工作人员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变更和修订,一些法律知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对我办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充实,一方面我们倡导工作人员关注新颁布、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也购买相关法律法规的书籍,另一方面,我办在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克服财政困难的局面,先后派出2名工作人员参加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理论培训班,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了最新的法制理论知识,交流了实践当中的工作经验,开拓了工作人员的视野,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也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对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的我办职责范围的工作落实不够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明显滞后、审查县政府行政裁决案件不够严格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法制工作的全局。为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发扬成绩,克服困难,改进不足,缩短差距,力争成为县政府依法行政方面的高级参谋、得力助手和合格法律顾问,为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高效政府而努力奋斗。

六、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我办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重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办理县政府行政裁决案件的程序,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二)加快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的步伐,研究制定各项配套制度和措施。

(三)以换发全县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资格证为契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四)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程序的相关制度,确保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

篇6: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一、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今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从完善市县政府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管制度,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行为监督等方面,为市县政府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努力方向。对照《决定》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我们突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依法行政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市政府把加快推进基层依法行政进程作为工作的重点。召开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决定》和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会议精神,调整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审议通过了《##市2008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安排》、《关于开展第五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等5项文件草案。结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部分乡镇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调研,及时掌握基层依法行政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导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乡镇政府法制员工作制度,各县区政府在其所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定法制员1名,具体负责基层依法行政工作,这是我市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稳步推进行政权力下放工作,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性。行政权力下放是我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各县区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为权力下放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市行政权力下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性。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2008年的政府法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作创新,一些创新制度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建立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制度,创新规范性文件监管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在全省率先以政府规章的形式颁布了《##市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办法》(市政府令第115号),明确规定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规范性文件有异议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书面提出异议审查建议,实现规范性文件的主动审查与被动审查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及时纠正违法规范性文件。

(二)创新执法监督工作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旁站监督。组织部分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跟随市卫生局等部门深入执法一线,现场监督指导其执法行为,丰富了执法监督的形式,提高了执法监督实效;向全市行政机关推广全省质监系统使用的说理式执法文书。通过借鉴法院判决书的形式,完善行政处罚告知书、决定书,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积极调研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组织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部门赴淄博学习考察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先进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为我市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制度建设合作,努力实现“两地一制”战略构想。年初,合淮两市政府法制办签订了《合淮制度建设合作协议书》,按照协议约定,两市将围绕立法计划制定、法规规章草案审查等工作进行交流,双方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范尽可能保持一致。合淮制度建设合作标志着两市建立了立法协调机制,共同探讨制度创新,共同研究如何进行制度一体化,这是我省区域制度合作的一次重要尝试和创新,为推进合淮同城化战略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2008年的政府法制工作终始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取得扎实成效。

(一)为市政府重点工作提供法律服务,促进民生改善。积极为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围绕安全生产、城镇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参与医疗保险、小煤窑整治、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客运等重点工作提供法律意见;受市政府委托代理行政应诉案件6起,为市矿统筹、西城水务改制、产业投资公司成立等非讼法律事务提出法律咨询建议,供市政府领导参考。

(二)完善民主立法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全年共审核或起草地方性法规5件,政府规章5件。今年的政府立法工作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高度重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项目,如《##市物业管理规定(修订)》、《##市拆除违法建设条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等。二是高度重视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项目,如《##市优化投资环境办法》等,破除企业发展障碍。在立法工作中,市政府注重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立法活动,每个立法项目都力求做到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在审查《##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草案)》、《##市物业管理规定(修订案)》过程中,多次召开由业主代表、居委会、物业公司、房地产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反映到草案中;在##日报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09年立法建议项目等。

(三)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截止目前,市政府本级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0件,不予受理2件,受理阶段经协调当事人自愿撤回复议申请4件;受理24件,已办结22件,其中维持14件,通过协调,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终止审理8件。参加省政府行政复议案件1件。今年市政府的行政复议工作始终围绕“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要求,实行“阳光”复议,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提升政府形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结合法制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推进依法行政、服务##崛起”这个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工作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会,运用网站、报纸、简报、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党组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带头学习、讨论,深入基层调研,带头查找、梳理问题。做到了市委规定动作一个不少,自选动作富有特色。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围绕法制工作实际,突出特色,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政府法制工作座谈会。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一次“我为科学发展寻计问策”主题活动。每位党员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提出政府法制建设科学发展的建议;听取一次科学发展观学习辅导讲座,加深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组织一次基层依法行政工作调研。前往活动联系点曹庵镇调研,就如何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工作召开了座谈会,并给镇政府送去了法律书籍和光盘。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基层依法行政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基层依法行政水平打下了基础。同时自觉把学习实践活动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在政府立法、行政审批清理、执法监督、行政复议、机关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工作中处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五、结合当前、着眼发展,科学谋划明年主要工作。

2009年,市政府法制工作将继续贯彻《决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2009立法计划,认真完成立法任务。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界立法建议项目的基础上,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少而精”的原则,科学制定2009政府立法计划,将能切实反映科学发展和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的法规规章建议项目作为立法重点,使制定的法规规章项目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备案审查和异议审查工作,纠正违法规范性文件,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设。调研、制定《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和行政执法联动机制,调研《行政执法奖励办法》,通过加强法制监督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推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制定切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方案,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让行政处罚不再“自由”。

(五)制定完善市政府行政诉讼代理制度。规范市政府行政诉讼代理行为,维护市政府合法权益。>>>>

上一篇:绿山墙的安妮推荐课下一篇:最新精品作文:交通安全常驻心中_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