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2024-04-18

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共6篇)

篇1: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2012年是XX市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一步建设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我镇按照“一镇一品牌,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工作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现将201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和措施

1、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工作。

以《XX市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年)》精神为指导,XX镇经研究成立了XX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各村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党政办,具体负责建设“美丽乡村”的日常工作。

2、完善制度,健全成效机制。

为了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长效有序开展,XX镇制定了《XX镇2012看环境卫生工作计划》、《XX镇2012年春季“除四害”方案》、《XX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X镇环境卫生监督制度》以及《XX镇清扫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以各村、各单位的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各村挂钩领导和驻村工作组负责指导、督促各村工作开展落实。

3、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为了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全面清理影响村容村貌的卫生死角,整治镇村突出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我镇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积极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充分利用镇村干部工作会议、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会议和综治成员会议等时机,向广大干部群众强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给每个群众带来的好处;二是通过张贴板报、发放倡议书和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号召全镇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环境设施,共同创造优良环境卫生;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生等群体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同时将有关情况拍摄相片存档。

4、狠抓落实,改善镇村环境。

(1)、健全镇村环卫队伍网络。XX镇目前已在全镇XX村成立XX支环卫队伍,环卫工人XX人。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协调管理整个镇生活垃圾收运工作,并建立督查队伍,负责督促“门前三包”工作的落实,查处乱倒垃圾、车辆“滴、洒、漏”等行为,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及时下发限制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并及时回头看,抓好跟踪落实。各村主干亲自抓、负总责,指定专人1名作为本村环卫工人并负责居民生活垃圾袋的收集和村道、背街小巷以及居民区的清扫保洁工作。环卫工人的具体工作由党政办安排,严格按照标准化保洁,要求每个保洁员做到“一扫一保一巡查”,即每天各扫一遍、各保一次、下班前巡查一次。整个垃圾清理过程实行“户集、组收、村运、镇处理”的管理模式,居民分散地及山区生活垃圾由居民自行集中投放到生活垃圾袋后,由村环卫工人收集后运至垃圾收集点,协助镇环卫工人对各收集点垃圾进行装车并统一运至镇区垃圾填埋场。

(2)、做好环卫转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建设垃圾围XX处、添臵手推车XX辆、垃圾运输车X辆、果皮箱XXX个,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XX座。截至目前,我镇已在XX村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座,XX个垃圾围、XX个果皮箱、XX辆手推车和一辆垃圾收集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广泛发动开展除“四害”活动。按照“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由镇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村、各单位具体组织实施,以镇、村环卫保洁人员为基础组织除四害专业队;广泛发动干部群众,人人参与,按照“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要求,全面开展灭鼠、灭蚁、灭蝇、灭蟑活动,做到不漏单位,不漏居民户,不留死角。

(4)、做好环卫经费征收和保障工作。镇村两级年初做好预算,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为环境卫生整治提供资金保障。镇政府落实相应的环境卫生配套经费,并根据《XX县开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并统一开具发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村级常住人口每年每人XX元,摊点、商贩、店铺按规定征收,镇直单位也要按规定缴纳相应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村级要采取社会化、多元化和“一事一议”办法,通过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同时根据现在我镇的实际状况,为确保及时开展生活垃圾的集中清运,镇政府将拨付部分资金支持各村购买环卫车辆和添臵环卫设备。

(4)、真抓实干迅速行动。XX镇于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各村、镇直各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各村的主、次干道、沿县道、村道等公路两侧、沿溪河两岸,以及单位、居民房前屋后为重点,彻底清理积存垃圾,整治污水坑塘,疏通沟渠,清理卫生死角,农村圈养禽畜,使全镇环境卫生状况迅速改观。截止11月底,XX新增村内主干道硬化里程XX公里,消除露天粪坑XX口,新增垃圾箱XX个,治理沟渠溪流XXXX米,拆除废旧禽舍XXX多平米,全年投入村庄清洁保洁经费XX万元。XX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了家禽家畜集中圈养,并全部普及了自来水。

5、督导检查,确保责任落实

镇政府组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督察组,由镇分管领导带队,分组赴各村、镇直单位进行专项督察,由镇督导检查组对整治情况进行考评,对评比出来的前二名,并给予通报表扬,对位居后二名的村给予通报批评,村主干向党委、政府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二、存在问题

1、建设资金仍显不足。美丽乡村创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我镇经济欠发达,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集体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现有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求。

2、村庄整治难度加大。随着村庄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的待整治村大部分位于相对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村庄分散、基础条件差、外出人口多,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加上整治建设的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致使整治难度逐年加大。

3、后续管理机制欠缺。近年来,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很多村由于管理经费解决不了等问题,出现了建后无人管理现象,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如公厕、道路、绿化、路灯等管理都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备战工作。我们将把建设美丽乡村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实施“三个制度”(即:例会制度、通报制度、督查制度),全面推进筹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二是加快建设进度。严格执行整治规划,做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施工,加快推进,确保各项整治提升工程按时顺利圆满完成。三是强化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其主人翁精神,引导农民群众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形成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促进XX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

2、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完善领导联系制度。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受益农户筹措一点” 长效管理经费管理筹措机制,切实做到人员、经费、职责、制度四落实。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强化部门协调合作。四是完善考核办法。把推进整治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完成情况与各种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将村居和部门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

3、加大资金投入。一是镇财政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的投入;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注重实效、互利双赢、公开透明的原则,引导动员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慈善事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篇2: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好示范创建任务,XX镇按照“点上先行、面上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十项全面创建行动”“十项试点示范行动”,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各项示范创建任务均已完成序时进度。

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市中心城区北郊X公里,由原XX镇、XX镇、XX乡三乡镇合并而成,辖XX个行政村,X个社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户籍人口X万人,常住人口X万,XX公路纵穿南北、XX干线横贯东西,是XX区的产业新镇、人居重镇、近郊大镇。示范创建以来,XX镇在目标任务动态细化、面上推进扫盲清障、点上先行带动示范、要素保障全面强化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部署更精细,目标任务动态调整

2019年,XX镇示范创建工作得到市区两级高度肯定,2020年,在区示范创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XX镇按照“再巩固、再夯实、再提升”的总体要求,对全镇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新一轮工作任务再部署,突出分片任务细分、长效机制完善、监督体系确立等目标,确保了先进区域不松劲、后进村组鼓干劲。

(一)分片任务再细化。

XX镇按照地理分布、资源特色、发展程度等指标,将23个村(社区)分为“XX公路片区”“两湖周边片区”“XX干线片区”三大片区。2020年,XX镇在原有目标任务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XX公路片区高标准基础设施、两湖周边片区生态综合整治、XX干线片区生态大堤+集镇改造等特色,对各片区、各村组整治任务进行了细分。同时,在原有全镇大排名、大评比的基础上,根据各片区基础不一、进度不同的现状,按照“整体排名、片区争先;面上打分、特色加分”的原则,进一步激发了各村示范创建的积极性,确保了后进村组想争先、能争先,迅速补齐短板、打造亮点,提升齐头并进、全域推进的整体合力。

(二)长效机制再完善。

着力“长期有效、常态长效”的思路,对各村区域保洁联动、农户房前屋后三包、“最美庭院、示范路段”创建评比等长效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完善了镇-村-组-户联动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一是区域保洁联动方面。在原有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实行了动态绩效考核机制,设岗定责保洁员工资直接与绩效考核成绩挂钩,杜绝“设岗无定员、定责不履责”的情况。二是房前屋后三包方面。重点完善了考评指导方案,各项检查指标更加细化、量化,确保了可操性更强、加减分量更清晰,农户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是“最美庭院、示范路段”创建评比方面。经过几轮评比实践,不断对《最美庭院、示范路段创建评比指导意见》进行完善,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对评比细则、奖惩制度等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了全镇居民的创建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考评监督更严格。

按照三大片区划分和特色目标,在区示范创建领导小组部署下,与区直单位协同形成3个工作组、3个督查组,对3个片区进行了月度交叉、季度小结、考核督查,并组织开展了片区间互评互学、片区内评比排行等活动,促进了片区间“扬长补短”、片区内“互补协同”。

同时,按照XX区“十项试点示范行动”方案,2020年XX镇15个村全力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区直部门单位、XX镇严格落实数据调度、实地检查等环节不放松,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截至9月份,十项试点示范行动全部验收通过。

二、基础更扎实,面上推进扫盲清障

2020年,区示范创建领导小组按照XX镇“一堤、两湖、三片、四路”的整体布局,结合整体示范创建工作进度,开展了XX区(XX镇)面上“十项全面创建行动”,进一步夯实XX镇示范创建工作基础,确保示范创建“零盲区、无死角”。

(一)三方联动,全面完成村庄清洁行动。

XX镇按照“一堤、两湖、三片、四路”的工作格局,采取了镇集中行动抓提升、保洁公司重点区域抓长效,强效推进村庄清整行动。一是集中行动抓提升。XX镇把防汛抗旱、水环境整治等中心任务,与示范创建工作整合推进。在防汛大堤沿线,以堤防整体提质工程为基础,对两线护坡20公里进行了全面清除扫障、视觉美化工程;结合XX垸河湖连通生态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05万元,投入人工3100多人次、调集大型机械、打捞船13台(艘),对两湖水域水面漂浮物两轮集中清理;累计集中拆除黄家湖、南门湖沿岸围垦79处、1300多亩。结合沟渠清淤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两湖上下游区域23条、60千米渠道的清浚任务,高标准打造流源桥渠、红旗渠等高标准样板渠。二是重点区域抓常态。与保洁公司重新签订区域保洁协议,由专业保洁队伍负责主干道路、两湖入湖口、湖河岸线、旅游景点等16处重点区域,全面实行包点分段网格式保洁清理,并进行每周检查、每月考绩,合同费用与检查、绩考成绩动态挂钩,确保了重点区域保洁有长效、监管出常态。

(二)多维考量,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按照美丽乡村全域创建要求,XX镇在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求各村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上位规划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村发展时间表、产业发展方向、片区特色打造、生活空间拓展等因素,特别是将资金投入来源计划、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加入规划编制,确保规划先行、量力而行、策定则行。截至目前,已完成23个村社区的建设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三)稳步修复,全面开展“空心房”整治。

按照“宜建则建,宜拆则拆,宜耕则耕”的原则,XX镇、各村(社区)分别成立了“空心房”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已组织对各村(社区)辖区进行了房屋权属等信息摸底,并将相关信息上报上级住建部门,协助住建部门核查、整改。

(四)加速推广,全面推进农村厕所改造。

总结XX村2019厕所改造工作经验,2020年,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在全镇广泛推广。XX镇结合试点经验,与技术公司合作,制定了可多选、可定制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方案,实行了保障基础功能、用户自选拓展的模块化改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广速度。同时,按照各村摸排非卫生厕所数量,合理分解各村改厕任务目标,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实行以奖代投、验收奖励的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自主先行升级无害化厕所。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完成改厕任务XXXX户,全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

(五)提前清零,全面推动农村公厕建设。

制定了《XX镇全面开展农村公厕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围绕XX村、皇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云梦方舟等旅游景区,积极争取、整合上级项目资金,将卫生公厕建设列入财政预算。截至目前,全镇已新建、改造卫生公厕XX处,提前实现旱厕、陈旧公厕全面清零。

(六)加强投入,全面推进保洁机制完善。

一是抓长效保持。以XX干线、XX国道、XX公路、XX公路为纵横轴线,以村组公路为延伸,各村通过党员义务服务、贫困户公益岗位、社会招聘等相结合,完成了公共区域日常保洁设岗定责,聘任专职保洁员XXX人、志愿者XX人。对房前屋后日常保洁,逐步形成了“整齐洁净、庭院美观、景观打造”三类标准,由道路沿线向两边层层拓展、逐层提标。二是抓垃圾治理。示范创建以来,XX镇共配备各类垃圾桶8000多个,配备转运车辆6台,新建垃圾分类集中点25个,实现了全域覆盖。投入资金40万元,完成了原有香铺仑、XX垃圾中转站提质改造工程,计划新建1座垃圾中转站已完成选址工作,“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治理四级模式进一步完善。

(七)争先创优,全面参与、开展多级评选活动。

XX镇2019年-2020年期间,荣获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十佳”乡镇、2020年一季度人居环境整治全区排名第一,示范创建工作得到市区两级广泛好评。在镇一级,XX镇成立了创建示范督查考核小组,每月覆盖检查、每季度全镇大排名、片区小排名通报,每季度示范创建推进大会上前三名加大奖励力度,后三名表态发言,激发各村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同时,在村一级,进一步完善了《最美庭院、示范路段创建评比指导意见》,将农村清洁工程月度评比、房前屋后三包检查等工作有机整合,累计评选最美庭院110户、示范路段8条,并通过各村示范创建“红黑榜”等形式公示公开,对于连续两个月检查不合格的农户,由村干部、党员组长帮扶到户,确保下个月达标合格。

(八)政府引导,全面开展村庄绿化行动。

按照“政府引导、自愿参与”的原则,XX镇争取专项资金30万元,统一采购苗木,在XX公路、香摇公路等干道沿线三十米范围内,先行推广村庄绿化工程。沿线各村按照绿化程度等分配,沿线农户自愿申请、政府安排技术指导、后期管护,目前,首批苗木成活率达93%,正在逐步推广扩面。同时,镇财政投入10万元奖励资金,将“景观苗木种植”等内容纳入《最美庭院、示范路段评比指导意见》作为加分项目,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农户投资投劳,在房前屋后、村组道路两侧种植景观苗木,引导村庄绿化行动不断向外延伸、拓展。2020年,成功引导企业投资投劳,对红旗渠等渠道沿线进行了绿化,成功探索了市场化运作模式。

(九)创新先行,全面探索农村污水处理付费模式。

XX镇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依托先行先试优势,针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的长效投入和管护,积极探索有偿治理模式,即政府集中投入、用户付费使用。目前,该模式已通过XX村、XX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试点向村民介绍相关政策,正在协商收费标准等,预计年内在上述两村开始试点推行,推行后用户污水处理费将随自来水费一并收取,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后续养护。

(十)自助造血,全面开展消灭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行动。

指导各村完善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针对4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了专项指导,并通盘考虑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确保项目投入进一步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其中,XX树村集体经济收入26.2万元,XX村黄桃合作社、XX柑橘合作社等形成了特色产业品牌。

三、特色更突出,点上先行带动示范

2020年,在区示范创建领导小组指导下,XX镇发挥区域特色,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域推广”的思路,积极推进“十项试点示范行动”,打造了一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试点示范村,成为了各项举措全域推广的生动样板。目前,十项试点示范均已通过区及验收,正逐步进行推广。

(一)垃圾分类试点示范。

在省级美丽乡村XX村垃圾分类模式的基础上,示范创建以来,XX镇在XX村推进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分解到户。经过村民大会商议,XX村将垃圾分类减量责任,分解包干到户,明确了农户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责任,督促农户对出户垃圾搞好“首次分拣”“首次减量”。二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各农户全部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并新建垃圾分类集中回收点25个,拆除、清理老旧垃圾池3个。同时,引入技术公司,在全村推广了酵素处理模式,目前全村XXX个酵素处理设备运转良好。三是深入宣传、加强管理。通过流动广播、上门宣传、公示公开等方式,对垃圾分类政策进行宣传讲解,教会农户如何合理地选择“卖、沤、埋、喂、送”等处理手段,通过学校“小手牵大手”、党员“家族宣传员”等活动,确保分类知识传播到人、分类责任如心如脑。同时,XX村将垃圾分类纳入该村“最美庭院、示范路段”评比范畴,把垃圾不混合、分类再出户等内容作为星级户、示范段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

在XX村,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试点建设,居民聚居区居民生活污水实现了全部集中收集、专业处理、达标排放。2020年,XX镇按照区住建部门规划,重点针对文化旅游产业、高密度人口聚居区推广该系统,目前已完成建设13个,惠及近4万人集中居住居民,占全镇总人口的48%。同时,针对污水处理设备后续管护,正在进行付费使用、筹资共建等创新模式的相关调研论证。

(三)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试点示范行动。

在黄家湖沿岸,重点开展黑臭水体整治试点示范。对黄家湖5个入湖口实行区镇村三级责任制,安排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入湖口水面保洁;中止了黄家湖水面承包合同,对黄家湖水域全面实行禁投禁肥,将黄家湖水域岸线水面漂浮物、水葫芦纳入周边村龙凤港、黄家湖村及保洁公司日常网格化保洁范围同时,结合沟渠清淤三年行动计划,将黄家湖上下游沟渠作为重点清浚对象,全镇范围内共完成清浚61条、152千米,并按照上级环保部门指导,在黄家湖上游渠道试点了生物酶沉降技术,并完成了黄家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配合XX污水处理厂进行除磷技术改造,进一步确保了入渠入湖水质达标。黄家湖水质今年1-9月持续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

(四)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

深入结合“厕所革命”,在新源村重点针对畜禽养殖业试点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重拳出击,拆除了粪污直排的曾乐文养猪场等8处违规养殖建筑,拆除面积1600多平米,对畜禽粪污直排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重点扶持引导该村瑞慧实业完成投资1亿元,完成了高标准生态养殖场建设,其中该项目专门设置了粪污处理区,通过沼气发电、沼肥回林等技术,实现了粪污高效资源化利用,成为林业部门技术示范单位之一,为全镇大型养殖场所技术改造提供了较好的借鉴。经区级验收,该村目前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

(五)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

2019年以龙凤港村为试点,并已向全镇推广。目前,全镇针对黄家湖、南门湖禁养退养范围内进行了多轮复养清查,未发现违规复养情况;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实现了全覆盖,农户畜禽散养行为进一步规范。同时,结合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对秸秆焚烧行为进行了坚决取缔,全镇去年累计扑灭焚烧点21处、行政处罚12人。通过中正农业统防统治技术、稻虾套养技术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农药化肥用量实现了减量增效。全镇试点村规模养殖场禽畜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2%,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8%,化肥、农药用量实现减量增效。

(六)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示范。

目前,XX镇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个(XX村)、市级美丽乡村2个(XX村、XX村)、区级美丽乡村2个(XX、XX树)。XX村正在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XX正在申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树村正在申报创建市级美丽乡村,XX、XX等村正在申报创建区级美丽乡村。

(七)乡村旅游点创建试点示范。

坚持“以游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结合XX村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以XX村一园一环一轴一中心为核心区域,对照《XX省乡村旅游点星级评定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并引导扶持特色农家乐、砖窑文化园等产业项目,鼓励村民规范开办XX擂茶、浸摊子等摊点。同时,以迎香公路、粑新公路等道路项目为延伸线,整合周边7个行政村文化旅游资源,城乡统筹示范片、文旅产业集群已规划成型。目前,XX村正在申报XX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

(八)宅基地管理试点示范。

在XX村、XX村、XX村,尝试探索了突出村民理事会在宅基地申请、退出、流转、收益分配等事务中的自主管理模式,并在全镇推广。结合“一门式服务”要求,在镇一级审批流程、服务时限进一步简化、压缩,得到群众广泛好评。试点推广以来,全镇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各类纠纷矛盾下降45%。同时,结合“空心房”专项整治,在上述试点村探索了废弃、闲置宅基地快速清理、让渡、确权的长效管理机制,着重理清土地权属历史遗留问题,更好地解决人地矛盾,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九)长效管护机制建设试点示范。

在XX树、XX村、XX村试点开展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特色机制探索。其中,XX树村依托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打包流转等方式,吸引项目投资的同时,综合运用项目资金、流转收益,反哺人居环境整治。XX村把乡村治理与人居环境组合推进,着重改变脏乱差的乡村面貌,通过党员带头干、干部带头干,凝聚村民向心力,化解矛盾误会,在群众心中树立党支部的良好形象,把信访难点村,逐步变成了人居环境先进村。XX村克服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党员组长带头包片包段,主动把房前屋后三包逐步向村组道路延伸,用实际行动发动全民参与、人人出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十)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试点示范。

结合全市创文工作要求,龙凤港村发动乡贤、群众筹资投劳,投资430万元,率先完成了“七个一”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了村民文化戏台、健身器材广场、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依托配套设施,积极开展村民读书月、广场舞比赛、送戏下乡义演等文娱活动,引导村民养成健康向上的文娱新风尚。同时,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设置公益广告文化墙、宣传栏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宣传,结合党员活动日等契机,广泛开展龙凤港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移风易俗、道德模范先进典型。

四、保障更全面,多元渠道组合发力

2020年以来,XX镇着力于强化长效保障,在投入渠道、参与人群、宣传方式等方面,突出多元化特色,确保综合保障长期有效,大力营造出了多方投入、全民参与、深入广泛的示范创建社会氛围。

(一)投入渠道多元化。

一是在立项增资、招商引资方面。在保证镇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一方面围绕示范创建工作,盘活项目资金篮子,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能。另一方面,重点招引产业项目,吸引项目配套投入示范创建工作。例如,XX镇提质改造过程中,沿线房屋老旧、景观较差是难题,XX镇通过吸引XX怡康养老现代养老公寓项目,既为XX集镇及周边村赢得了发展养老配套周边产业的良机,也利用项目养老康养投入,解决了成片老旧房屋的景观打造问题。二是在社会投入、创新模式方面。同时,积极探索了“谁受益、谁投入;谁使用、谁付费”的新模式,在垃圾污水处理、道路桥梁建设、景观亮化打造等方面,除了试点使用收费模式外,鼓励周边收益企业主动投入,政府以奖带投、灵活布局,利用奖励资金杠杆,更好地带动基础设施水平稳步提升。

(二)参与人群多元化。

一是党员、志愿者动员方面。结合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各村分批次安排在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等,广泛参与到巡河护河、公共区域保洁、垃圾分类减量等示范创建工作任务中来。镇村两级共组织了相关主题党日活动220次,志愿活动72次,累计参与人数6300多人次。二是贫困户扶贫扶志方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XX镇各村在保洁员设岗定责过程中,按照本村贫困户劳动能力,设置一定比例的公益岗位,帮助贫困户自食其力,激发自主脱贫动力,全镇110多个保洁员岗位中,目前有贫困户35人。三是乡贤发动方面。示范创建过程中,各村充分挖掘乡贤在资金投入、项目推荐、宣传号召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乡亲乡愁、党员带头,发动乡贤投身家乡示范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批乡贤典范。

篇3:掌政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虽然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在资金整合、规划建设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银川市掌政镇于2010年拉开了城镇建设的大幕。经过4年建设, 一座初步能容纳3万人、远景5万人的崭新小城镇出现在人们面前, 所辖的几个村的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同时也突显出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掌政镇特色小城镇简介

掌政镇于2010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的12个特色小城镇之一。镇区规划面积近6000亩, 基础设施远期承载按5万人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 重点围绕“打造宁夏塞上江南水乡、宁夏生态湿地旅游产业第一镇、宁夏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区”等功能进行。小城镇建设坚持“三个集中”的原则, 即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集中, 产业向园区集中, 土地向集约规模化集中。三年多来, 先后实施了农民安置区一、二期, 典农公园, 特色商业街区, 农民创业园, 赵家湖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综合配套市政道路及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典农公园:是掌政镇特色小城镇重要配套工程之一, 项目占地约520亩, 建设内容包括带状公园、中心广场、休闲运动广场、停车场、休闲亭、道路等基础设施, 先后完成绿化面积近300亩, 完成投资3800万元。为镇区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及文化活动场所, 有效增强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活力。

农民安置区:农民安置区一、二期工程共建设住宅1928套, 广大拆迁户已于2012年10月入住新居。安置区三期工程于2014年6月交付使用, 四期工程建设正在筹备之中。

鸣翠幼儿园:2012年10月投入使用, 占地面积6亩, 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 设大、中、小班共9个, 在册幼儿340余名, 现有教职工38名。该幼儿园采取公建民办的运营模式, 为镇区及周边各村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农民创业园:占地面积420亩, 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42栋厂房及办公楼、宿舍楼、餐厅、培训楼配套工程。整合镇区手工作坊和临时加工点, 鼓励中小企业入园开展规范化经营。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 主要从事食品生产、仓储商贸等行业。创业园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 为掌政镇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赵家湖:2 0 1 2年, 掌政镇充分利用赵家湖湖区渠网密布、水系环绕、交通方便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对赵家湖湿地公园进行整理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2300亩, 其中水域面积近1000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湖面开挖、园林绿化、休闲广场、温泉水世界、大型游乐嘉年华等配套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融休闲、观光、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塞上水镇”。该项目由宁夏檀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概算总投资15亿元。截至目前, 湖面开挖、湖心岛、微地形造型、湖边放坡、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工程已基本完工, 正在进行绿化景观、赵公塔修建等工程建设, 游乐嘉年华、温泉水世界等项目将陆续开工。赵家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将充分挖掘掌政镇"水景"深度, 把赵家湖建设成为银川东部的重要景点, 标志着掌政镇迈出了建设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的重要一步。

下一步, 掌政镇将继续以小城镇建设及滨河新区建设为契机, 努力推动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努力把掌政镇特色小城镇打造成为银川市的“活力之轴”“生态之脊”和“文化之脉”, 最终实现“农贸物流中心型、绿色生态家园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的城镇结构体系。

近年来, 掌政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 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动员村民自发、自觉地参与整治, 实行环境整治工作村民自治管理。2014年, 重点对杨家寨村丰收沟、新寨路、茂盛银通路段及茂盛园区内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该次整治涉及2个村14个生产队630户2700多人, 将主干道两侧残垣断壁拆除, 新砌围墙461米, 粉刷墙面1.7万平方米, 硬化路面0.5公里, 铺砖6万平方米, 新建垃圾池3 7座, 配备垃圾箱100个, 新建流动厕所5座, 新建便民服务信息台2个, 制作文化墙宣传画100幅, 更换沿线商户门头牌匾141个, 清理沟渠6条13.5公里、砌护农渠6公里。农房立面粉刷一新, 村庄巷道清洁平整, 沟渠废水得到整治, 道路两侧绿树成荫, 散发出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掌政镇环境整治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格局。

2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村镇规划照搬照套城市规划模式

规划内容繁杂, 不适用于村镇的建设, 编制成本高, 而且没有体现地方乡镇的特色风貌和当地实际特点, 造成美丽乡村建设中富有风貌特色的亮点较少。比如掌政镇的水乡特色体现不够, 湖泊利用不具特色, 示范引领作用不强。虽然编制了规划, 却没有项目支撑, 使规划变成空中楼阁。

2.2投入不足

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占比较小, 不到20%, 其余绝大部分需县 (区) 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虽然涉及多个牵头部门, 但各项项目大多由各部门自行安排, 实施主体不同, 造成多头分配, 各自为政, 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集聚效益差。

2.3制约因素多

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广, 包含规划、市政、水利、建筑、园林等诸多内容, 前期规划设计项目小、内容繁复、费钱费时费事, 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成效。

2.4重建设, 轻管理

掌政镇小城镇及小康村建成后, 对后续管理工作不重视, 没有建立稳定的队伍, 缺乏管理经费保障, 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建设成果得不到巩固, 造成了脏乱差的反弹现象。新建小区内乱停车、绿化差、卫生差, 个别小康村内杂草丛生, 绿化没人管理。

2.5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有些职能部门和乡村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及要求认识不足, 在村庄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 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不深入、不细致, 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工作不到位。

2.6缺乏产业支撑

随着掌政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镇政府提出打造旅游、饮食、购物、民俗风情商业街, 发展黄河岸旅游建设, 建设一批农家乐, 但是能带动增收致富的产业太少, 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乡村旅游业发展滞后, 形不成规模, 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等带动不足。

3建议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随着中央和自治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高度重视, 对“三农”投入进一步加大, 如何整合好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项目,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创新新型小城镇新农村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按照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农村特色、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等原则编制实用性规划。彻底改变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城市标准和理念规划建设的错误思想。树立项目为先导的思路, 先落实建设项目, 再编制规划, 做到规划和建设的有机统一, 不落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通过部门联动多元投入, 才能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一是切实加强部门联动, 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 整合项目, 定向投入, 齐心协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时, 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 通过存量调整、增量集中等方式归并、整合、集中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与鼓励市场化运作,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建立政府、企业、民众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 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新农村建设项目简单, 施工难度小, 不需要做复杂的施工设计, 建议由乡 (镇) 统一管理, 土方工程、树苗种植由村委会负责组织群众实施, 政府采用以奖代补。路灯、排水、垃圾处理等工程的资金, 由县 (区) 统一管理, 加大事后审计。

健全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公用设施的管理和运行, 要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探索建立县 (区) 、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当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相对固定的专业管护队伍, 确保建设成果可持续发挥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完成后, 要有群众代表参与验收, 评估成效。

篇4: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农村人居环境与逐渐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民对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的实际,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于2003年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2010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又进一步作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部署,此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不断拓展,内涵日益丰富,工作不断深入,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格局。

从村庄整治到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示范引领阶段(2003—2007年),选择村经济实力和村班子战斗力较强的1万多个行政村,全面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道清淤、村庄绿化,并带动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五年建成了118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和10303个环境整治村;第二阶段为普遍推进阶段(2008—2010年),巩固提升第一阶段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并进一步拓展整治内容,把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纳入整治范围,形成了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的格局;第三阶段(2011年以来),主要是提质扩面,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实施整乡整镇环境综合整治,把建设“生态省”、贯彻“绿色浙江”战略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呈现出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和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有机融合的良好态势。

经过十余年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2.6万个村开展了以环境治理为主的整治建设,占全部行政村的90%,建成了一大批错落有致、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的农民新家园,涌现了一批富有江南风韵的特色村、精品村、示范村,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规划引领、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经验。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包揽过多和群众参与不足。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以政府推动为主,政府在规划编制、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既是主导又是主体,具体到村庄选点、建设规划、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都由政府为主大包大揽。而社会力量和村民群众参与明显不足,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使村民群众的意愿在村庄规划中得不到尊重和体现,村民群众筹资筹劳投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主人翁的作用难以发挥。没有村民群众参与,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关注度下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民对政府的依赖思想。

二是重项目建设轻运行管理。对美丽乡村丰富内涵认识不足,对既有的乡土文化传承重视不够,偏重于项目建设和村庄外形塑造,甚至以硬件建设代替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因此,有的地方政府花重金打造“盆景式”美丽乡村,喜好“高大上”的形象工程;有的给村庄涂脂抹粉,搞了一些面子工程;有的村建的时候轰轰烈烈,外型也确实美了,但后续维护管理跟不上,几年下来,设施破损严重,新貌又变旧颜。

三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预算安排,地方层层比拼。据统计,建设高峰期,全省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资金超过100亿元。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建设资金筹措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瓶颈,不仅造成地方财政的巨大压力,而且,出现了行政村为争取项目,相互攀比,竞相跑部门、跑资金、上项目,同时出现了村级组织不惜后果高额举债搞建设的情况。

四是对发展村域经济关注不足。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项目投入没有很好地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结合起来,使美丽乡村缺乏可持续发展基础。

二、浙江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新探索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于2013年作出了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将浙江省列入了全国首批试点省份。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省财政厅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美浙江”建设的新要求,认真总结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深入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着重从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作用,建设可持续可复制美丽乡村的目标。选择安吉、龙游、遂昌、玉环、永嘉等县开展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遂昌模式”。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山地面积约占88%,区位优势不明显,但生态环境良好。遂昌县围绕将山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力的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原生态旅游资源,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引领,探索了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通过“三买”实现“三赢”的美丽乡村建设“遂昌模式”。

一是买培训。由政府出资出场地,与当地网商协会(由网络运行商、服务商、网店经营人员等组成)达成政府购买服务关系,由网商协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电子商务知识技能要求,负责对本地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通过政府购买培训,为当地电商人才积累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累计免费培训电商从业人员3100多人,其中,800多位受训对象开设了网店实现自主创业。

二是买平台。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设浙江省首个县级“特色中国——遂昌馆”,由政府提供该馆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费用,委托本地电商企业——浙江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遂昌馆的建立,为当地农特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农家乐、采摘乐、乡村游等项目网上推介,以及为本地农民网上购买日用消费品搭建了重要平台。

nlc202309021502

三是买服务站。采取政企合作模式,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用财政奖补的办法,支持浙江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电商服务站(网店),实现了电子商务网络延伸至每个乡村,从而极大方便了当地农户的农产品网上销售和日用消费品、农用生产资料等的网上购买。

遂昌县采取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领“三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得传统山区经济跃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三买”实现了“三赢”。

一是农民赢在增收。通过电子商务这一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城乡市场即时对接,从根本上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网上销售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目前,遂昌县有1000多种农特产品在网上销售,2013年销售额已超过2亿元。

二是企业赢得发展。经过短短两年多的发展,遂昌县网店协会会员已由成立初的10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1400多家,会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遂昌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由原先的竹炭制品、烤薯、菊米等单一的土特产品,扩大到生鲜农产品、服装、旅游预订等多个领域;遂昌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由成立初期以销售浙西农特产品为主的单纯网店,转型升级成了主要为遂昌广大网商提供采购、物流、仓储、运营、相关场地建设等平台服务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司。对遂昌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而言,除了业务范围的扩展及获得稳定的收益外,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信息数据,为下一步农村电子商务向全省,甚至全国农村延伸积累了经验。

三是政府赢在节约高效。遂昌县通过“合同采购,定额补助、以奖代补”的方式,向企业购买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是政府转变职能的生动实践。一方面,政府没有自己直接去建学校搞培训、建网站搞营运以及建服务站搞服务,而是通过市场的手段,借助企业的专业力量来做专业的事情,体现了高效;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有效节省了财政资金,而合同管理、以奖代补的科学采购机制也保障了采购资金的效率,体现了节约。

(二)农村垃圾处理“源头分类、减量处理”的龙游“贺田模式”。村庄美不美,首先看环境,而环境是否整洁美观,垃圾处理是关键。针对以往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运行机制普遍存在的垃圾总量大、清运难及时、终端处理成本高等弊端,龙游县贺田村创造性地把垃圾处理工作重点从终端处理转到源头分类减量处理上,建立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定时定点投放,可追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机制,有效破解了村庄垃圾处理这一难题,被外界称之为“贺田模式”。

1.把好源头分类关,实行垃圾分类处理。首先,对农村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村里将垃圾细化为有机垃圾(剩饭剩菜、菜帮菜叶子、瓜皮果壳等)、可回收垃圾(废金属、纸类、易拉罐等)、有害垃圾(废旧灯管、灯泡、电池、农药瓶、油漆桶等)、建筑垃圾(灰土、拆房石头、砖瓦等)四类。在此基础上,村里为每个农户配备两个垃圾桶,人均每月免费发放10只垃圾袋。各家各户自觉就地将自家垃圾分别装袋投放,为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

2.把好垃圾“身份”关,实行定时定点投放。贺田村把全村划分为5个卫生责任区,分别设立垃圾投放点,要求农户在每天早晨6—8时将不可回收的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村保洁员每天上午9点半之前清运完毕。为了将这项规定执行到位,该村制定了“源头可追溯”制度,即按不同卫生责任区,对每只垃圾袋进行二级编码,一级代码表示户主所在卫生责任区域,二级代码表示户主代码,村干部和卫生保洁员“见袋知主”,对从垃圾袋中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干预、纠正。投放点的垃圾及时清运后,场地整洁无明显异味。

3.把好垃圾处理关,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该村在对垃圾进行源头分类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处理办法:有机垃圾集中堆放发酵做肥料还山还田;有害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后由村保洁员集中清运进行焚烧;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集中收集后定时清卖,收入上缴村集体;建筑垃圾由村集体就地填坑造地。为了“消化”可回收垃圾,村里专门请垃圾废品收购站每半月定时到村集中收购,进一步畅通了垃圾产、收、销、处理的渠道。这一机制运行后,需要由村转运处理的垃圾总量减少60%以上。

4.把好制度关,实行长效保洁管理。一是强化村民自律,把垃圾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可追溯及其他约束村民卫生行为的要求一并纳入村规民约中,督促村民自觉执行;二是实行计分激励制度,划定农户卫生责任包干区,与每家每户签定了“门前三包”、“禽畜圈养”等协议书,全面实行检查记分奖励制,检查结果全部计分量化到户张榜公布,年终根据各户全年得分情况,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三是建立党员干部分区包干制度,每个村干部负责3个投放点及所辖农户的卫生保洁督查工作,按月考核。

贺田村的四项举措,一举解决了村庄垃圾处理的难题,龙游县、衢州市及时对贺田做法进行了总结推广,落实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处理模式,并进一步扩展到“无违建”创建、洁水养殖、分区域禁限养猪等“生态家园”建设内容,有效推动村民通过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户厕改造、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工作,带动全市6.7万户农民主动参与自家门前的管网铺设和卫生改厕,全市963个村学习推广了“贺田模式”。此做法引起了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极大关注。

(三)发挥财政奖补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玉环、安吉、永嘉经验。地处海岛的玉环县,成功地将近年来广受欢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应用于美丽乡村创建之中,目前已累计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40个,总投入5.7亿多元,受益群众35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了海岛美丽乡村建设。玉环的做法和经验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县政府情况介绍,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一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由财政部门统一协调,打破条块限制,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平台,将农业、林特、水利、交通、文化、卫生等支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各部门在农村进行项目建设时,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机制,实行项目化操作、阳光化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通过这一机制已累计整合支农专项资金1.5亿元。

二是严格落实筹资筹劳。将村民筹资筹劳作为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前提,规定项目开工前所筹资金必须到位。近年来,村民筹资筹劳达2400余万元。

三是广泛动员社会捐助。发挥民间资本充裕优势,动员村“两委”班子、工商企业主和德高望重人士参与捐助,并以建立功德碑等形式予以表彰,累计获得各类社会捐助现金2000多万元,捐地、捐物、捐工等超过4000万元。

玉环县的做法有效地整合了政府资源,调动了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发挥了村民群众建设家园的主人翁作用,形成了强大的美丽乡村建设合力。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安吉县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与当地金融企业农信社进行合作,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以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为质押,放大贷款规模,引导银行贷款用于乡村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前期投入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为其他美丽乡村创建县(市)广泛借鉴。永嘉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农民土地合作社、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效激活了农村要素资源,充分激发了村民群众投入积极性,实现了农民增收、村集体资产增值,使美丽乡村建设拥有了强大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洪峰

篇5: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为确实抓好2014年度的“美丽xx.清洁乡村”工作,巩固2013年度的工作成果,围绕“清洁环境、美化家园、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目标,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经济发展明显加强,农民收入明显增长,基层组织明显加强,各项事业明显进步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完善科学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特制订2014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思路 2014年,xx镇“美丽xx.清洁乡村”工作的发展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区有关“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作总体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清洁乡村活动在农村深入开展,引导乡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重点是继续开展“三清洁”(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专项活动,通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各村屯进行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村创建,促进农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培育乡村新行为、新习惯和新风尚,建设整洁秀丽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以创建防城区清洁乡村边境示范镇为目标,2014年,全镇19个村的示范点全部建成,辐射带动其他村组,要评选5个“最美村屯”、4个最美庭院、3个田园示范区、2个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和1个示范市场,对“五乱”进行有效整治,实现垃圾无害处理、乡村规划科学、管理机制健全、环卫设施更加完善、乡村综合环境更加优美、农民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三、工作任务

(一)继续开展“三清洁”专项活动。2014年,全镇各村继续推进“三清洁”专项活动,完成全镇总体规划、村委所在地村屯要重点打造。着力打造板典村丽观组和xx村那棒组示范点建设,使之成为xx镇的一张美丽名片;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对乡村污染水体清淤整治;制定村规民约等制度,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增强农民群众清洁意识,各村屯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70%以上,建成一批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及宜居村庄。

(二)抓好重点、难点区域集中整治。要加强公路沿线、xx街、板典街、板八街的坏境卫生整治,凡是违章搭建的一律拆除、凡是乱摆乱卖的一律整治;群众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池路边垃圾、废旧房屋和厕所、农业废弃物、养殖污染、产业污染问题进行整治清理。

(三)继续探索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依据各村的地域状况,因村而异采用有效的垃圾处理模式,按照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遵循垃圾处理尽量不出村、垃圾肥料化、垃圾处理讲成本和可坚持的要求,继续探索更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处理方式。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对各村的示范点,力争做到入户道路、门前全部硬化,基础设施良好,对重点建设村屯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加强农村危旧房改造,规划好农村建房;争取上级项目加强村屯道路硬化、沼气池和化粪池扶贫建设项目,不断改进农户经营模式,专业户和养殖大户为载体,实行“人畜分离”规模化养殖,逐步解决分散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互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五)培育农村居民新行为、新习惯、新风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健全农村保洁员队伍,逐步建立清洁乡村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最美村屯、星级清洁

文明户、农村优秀保洁员、和“美丽庭院”等各种评比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教育活动。同时,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开展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培育形成党风优良,政风清廉,乡风文明,干群和谐的良好风尚。

四、落实措施,强化责任

(一)强化领导,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确保相关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镇党委、政府 “美丽xx.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任务,确保活动顺利推进。镇美丽办牵头负责“美丽xx.清洁乡村”各项工作,镇直各单位、各村委密切配合。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

(二)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切实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好经验、好典型进行报道。要注意依靠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坚持群众路线,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动员群众参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曝光一些问题和工作滞后的村组和单位。同时对农村群众创造出来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对农民自我管理、轮流保洁、人人参与的模式和做法,要善于引导、总结和推广,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其他农户,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三)强化督导,严格问责。“美丽xx.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及美丽办要做好日常工作的安排、督促检查,做到“日日有进度,周周有检查,月月有评比”。采取督查和日常检查评比与通报并举的方式,督导落实目标任务、组织领导、资金落实等情况。对工作措施不到位、不按计划开展建设、进度缓慢的,启动问责,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

(四)完善机制,持续开展。“清洁乡村”活动要常抓不懈,开展持久战。各村要从长远考虑,落实人员和经费,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环

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在区财政专项拨款和镇环卫收费的基础上,镇政府将通过争取上级项目建设,动员镇各企业,各驻(包)村单位出资出力;鼓励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捐资捐物,农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途径,加大全镇环卫一体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全部由镇政府统一安排用于承担镇辖区内环境卫生的基础设施、保洁清运费、环卫保洁人员报酬以及办公经费等。

五、活动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从2014年1月开始至2014年12月,活动共分全面推进阶段、巩固提升阶段、验收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一)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重点是组织对集中整治涉及村屯开展以“三清四改五化”(三清: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四改:改水、改厕、改房、改道,五化: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活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强力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农村房屋外立面“穿衣戴帽”改造工程,村组巷道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

(二)巩固提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继续实施工期较长、尚未完成的整治项目。对“三清洁”活动实施的项目和内容进行“回头看”,进一步整改活动存在的问题,巩固活动成果,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巩固提升集中整治成效。

篇6:XX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xx镇党委、政府

2013年3月18日

自我镇xx、xx两村被确定为市“美好乡村”试点村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新村位于我镇西北部,系美好乡村中心村。xx村占地面积约900亩,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原有的7个自然村,11个生产队的3500余人迁入新村,远期辐射带动人口约5000人。xx新村现占地面积约700亩,已有6个自然村迁入,现入住人口约3000人,远期辐射带动人口约5000人。两村均以xx路干道建设为交通发展线,现有公共设施为村办公场所、小学、中学、幼儿园、卫生室、文化站、菜市场等,为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村。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我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美好乡村领导小组,加强对美好乡村工作的领导,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动员会和工作推进会议,安排布置“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xx、xx二个中

心村调研,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2、广泛宣传,积极营造美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在镇政府及辖区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在xx和xx村显要位置制作树立大型展板,并在村部广场制作了大型宣传栏,将二村的规划图公开展示,生动形象地将美好乡村建设前景展现给广大群众。xx和xx两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认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3、积极汇报,争取支持。自2月份以来,市县领导多次到xx、xx两村调研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并提出宝贵意见。我镇积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前来调研的市县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我镇积极配合县“美好乡村办公室”和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多次实地查看,商讨建设方案,全面理解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刻内涵,绝不是把乡村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目前,二村的规划已编制完成,基本通过评审。二村的美好乡村建设以改造提升为主,不搞大拆大建。

5、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一是以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对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材料、秸杆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成立保洁队伍,促进环境卫生状况的全面

改善。二是整治河道。清理一条长1500米贯穿二村的中心沟污泥、垃圾。整理河岸,栽植高杆女贞,将臭水沟打造成一条风景线。三是改造村部广场。拆除二村的村部围墙,将陈楼村部和文化站广场四通起来,全面建成开放式村部。四是抓住时机,搞好绿化。结合森林增长工程,除了河堤绿化外,xx村新栽植竹柳500亩,xx村栽植竹柳2000亩。xx村在村主干道和重点路段计划栽种600余株风景树木,xx小学计划投入20万元用于校园绿化。五是xx村部南侧,占地8.4亩的大型超市已动工建设,预计秋季可投入运营。六是xx新村正在硬化支线道路,xx村正在铺设东西走向的下水道。七是二村均已启动外墙面粉刷美化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和垃圾处理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村民主体地位和全面参与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镇、村两级经济压力大,尤其是村级没有集体收入,财力投入紧张。三是两村均为压煤村庄搬迁集中新建村,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能够全面科学规划,致使一部分公共设施布局不合理;四是排水系统初步形成,但没有贯通成网络,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五是农业产业结构不突出,缺乏相关技术指导;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体推进基础设施

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包括村口景观、公共卫生设施、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等;

2、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科学的合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和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意义;

4、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村两委广泛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展现主人翁意识;

5、多方筹措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实施“一事一议”,着力推进路面硬化、路肩绿化、沿路沿河美化、路灯亮化工程;

上一篇:“救命”之笔_作文下一篇:历史名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