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垫镇凤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25

柏垫镇凤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5篇)

篇1:柏垫镇凤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团结一致 共谱美丽凤桥新篇章

——柏垫镇凤桥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一、基本状况

凤桥村位于柏垫镇东北10公里处,距广德县城15公里,215省道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山场面积17000亩,其中毛竹面积约6500亩,板栗8000余亩,被林业部授予“凤桥板栗之乡”称号。全村人口2610人,24个村民组,620户,共产党员70名,6个党小组。凤桥村以种植业和竹木加工业为主,全村现有私营企业3家,便民服务商店100余家,农家乐3家。

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紧密团结全村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使村级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2010年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人均纯收入7310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凤桥村充分利用柏垫镇东大门的优势,实践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上半年通过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好上汪村民组进村道路;新便民服务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有利于村两委更好地处理事情,也极大方便了村民办事。

凤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做强工业,做 特农业,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抢抓机遇,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

二、建设成果

在县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村两委的全力部署下,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凤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进程非常顺利。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主动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社会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提升、文化娱乐繁荣、民主法制普及,因此我村在春节上班后,马上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和研究今年我村的工作以全力实施美丽乡村创建为重点,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情来做。在创建过程中,各个项目的决策都得到了党员、组长、代表们的大力支持,村里还组织他们到先进乡(镇)村参观学习,增强创建美丽乡村工作的信心。通过宣传发动,使创建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8月份,县镇领导在我村召开了美丽乡村创建民主恳谈会,进一步推动我村创建的积极性和村民的创建热情,使我村在创建过程中,顺利地推进了各个项目的实施和每一个创建指标的落实,为实现创建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正式开展工作初期成立了凤桥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和建设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工作制度,设立了专门办公室。为了更好地使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设定了专门的 资金账户,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位

1、做美村庄,制定建设规划。

委托县建设规划设计院对中心村进行绿化工程的规划,为做美、做绿、做靓中心村,决定从十里安开始,所有沿215省道的房屋门前安装白色栅栏,并且在栅栏里种植小型花草或蔬菜实现绿化。

委托县建设规划设计院对凤桥卫生院门前的河堤进行规划设计,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将其打造成一个茶余饭后纳凉休闲的河堤公园;委托省林学院对我村的旧房立面改造进行设计,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自然色彩。另外,村健身场地、幼儿园、村公建服务设施等还委托有关设计单位精心设计。

2、做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

做强产业,做好项目,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创建工作。因此,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我村实施现代家庭工业集聚区建设,利用厂房出租引进企业入区,鼓励村民创业等办法,提高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我村还制定了新的创建内容,做好“点”与“面”的结合工作。这些建设项目的制定均通过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的表决,得到全体党员、代表的大力支持,为确保美丽乡村创建奠定了基础。

3、做好创建,制定工作规划。

美丽乡村创建需要一个建设和发展过程,必须精心策划、科学安排,年初在酝酿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村班子就精心筹划工作计划,对所有提升工程,按时段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困难,按每个阶段召开例会,开展讨论、分析、解决,使每一项工作都能按工作计划争取主动。

(三)明确建设项目,突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点

以美丽乡村创建为平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办群众个人办不了且群众需要办的大事、实事。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抢抓机遇、抢抓时间,自加压力,在第一轮美丽乡村创建中争取机会。根据本村的实际,精心制定了6个建设项目:

1、户前栅栏

2、河堤公园

3、公共厕所

4、篮球场

5、凤桥老街道道路硬化

6、路灯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六大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中心村村民住房改扩建及危房改造拆迁工程,房屋得到有效整治;凤桥街道老街道路得到硬化;河道整治、河堤修建;中心户门前栅栏安装完毕;公厕修建完毕;河堤公园健身器材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中心村主干道两侧房屋墙面得到美化;沿街种植草木,村庄绿化效果明显;新安装的九盏路灯投入使用,村庄进一步实施亮化;路面、河道等得到清理;中心村排水工程进一步完善。

环境整治:村庄设置垃圾桶,建立垃圾池,建立环卫工作长效机制,村庄卫生得到很大改善;拆除了私搭乱建建筑;整治了出店经营、门楣广告杂乱等不良现象。

④文体设施建设:实施村庄和谐工程,整治河堤、修建了河堤公园,安装健身器材,修建了标准篮球场;在村部设立公开栏、宣传栏;农家书屋充分开放。

通过六大项目的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各个指标项目的落实,推动我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

(四)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村两委积极动脑,争取在美丽乡村建设期间,不仅让村民感受到村庄环境的改善,其他文卫体各方面都要有所发展。在村两委的组织下,在村部大院为村民健身舞蹈队提供电源和场地;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号召全体村民积极学习公民道德,提升自身素质;开展文明家庭、低碳家庭评比活动,并多次组织村民观看下乡电影,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减少了赌博的情况,极大促进了村民和村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村部农家书屋正常开放,通过有效的宣传,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书屋借书,1000余份读者证全部发放出去,有些村民还向村部提意见,要求购买更多有关农作物种植的书籍。如今大多数村民们在读书中学到很多种植技术,医疗保健、生活小常识、文化古典、科技探索等等都非常吸引村民。通过读书,村民们减少了聚众打麻将赌博的时间,而更多的在书中学习、书中感悟、书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未来展望

社会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中心村规划建设,绿化工程的提升,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凤桥村的整体影响,实现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目标。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得到崇扬,维护村庄环境卫生,搞好家庭清洁卫生、种树栽花等成为村民时尚,逐步养成清洁、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不断增强。在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村两委的正确规划下,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下,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凤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较好。但是由于资金有限、时间仓促,建设中肯定存在一些问题。村两委将尽快调整工作重点,将工程遗留问题全部解决完毕,而对于凤桥村来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使村庄环境得到改善,而是要借此机会,在今后的几年里,进一步促进凤桥村的经济、环境、卫生、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迈进中国和谐美丽乡村的行列,使村庄发展的更快、村民生活的更好、村庄整体实力更强。

凤桥村美丽乡村建设之所以能够完成得如此顺利,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是做好创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做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县镇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小组,本村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理事会,分工明确、上下团结,一级领着一级干,县镇领导小组负责多种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必要的措施;村级工作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理事会负责具体施工,确保 创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部门参与,指导帮助,是做好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县有关部门和领导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从中心村的规划到各工程项目的引进,从生态经济的发展到全村的绿化工程,各级领导亲临现场,精心指导,指出不足,并在项目、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我村创建美丽乡村的档次和品味。

3、干部带头,发动群众,是做好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庄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与每一家农户都紧密相关,为了动员群众,干部以身作则,带了好头。村干部身先垂范,带头拆房让路,带头参与植树绿化。通过干部带头,加上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村民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绿化、环境建设和创建工作。一年来,村里召开党员、村民组长会议,各组召开村民会议,领导小组和理事会召开座谈会,走家入户几十次,掀起了空前高涨的创建热潮,营造出热火朝天、全民参与的工作气氛,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信在县镇领导、社会各界、村两委和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凤桥美丽乡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凤桥村

2011年11月30日

篇2:柏垫镇凤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农村人居环境与逐渐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民对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的实际,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于2003年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2010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又进一步作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部署,此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不断拓展,内涵日益丰富,工作不断深入,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格局。

从村庄整治到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示范引领阶段(2003—2007年),选择村经济实力和村班子战斗力较强的1万多个行政村,全面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道清淤、村庄绿化,并带动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五年建成了118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和10303个环境整治村;第二阶段为普遍推进阶段(2008—2010年),巩固提升第一阶段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并进一步拓展整治内容,把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纳入整治范围,形成了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的格局;第三阶段(2011年以来),主要是提质扩面,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实施整乡整镇环境综合整治,把建设“生态省”、贯彻“绿色浙江”战略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呈现出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和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有机融合的良好态势。

经过十余年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2.6万个村开展了以环境治理为主的整治建设,占全部行政村的90%,建成了一大批错落有致、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的农民新家园,涌现了一批富有江南风韵的特色村、精品村、示范村,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规划引领、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经验。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包揽过多和群众参与不足。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以政府推动为主,政府在规划编制、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既是主导又是主体,具体到村庄选点、建设规划、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都由政府为主大包大揽。而社会力量和村民群众参与明显不足,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使村民群众的意愿在村庄规划中得不到尊重和体现,村民群众筹资筹劳投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主人翁的作用难以发挥。没有村民群众参与,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关注度下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民对政府的依赖思想。

二是重项目建设轻运行管理。对美丽乡村丰富内涵认识不足,对既有的乡土文化传承重视不够,偏重于项目建设和村庄外形塑造,甚至以硬件建设代替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因此,有的地方政府花重金打造“盆景式”美丽乡村,喜好“高大上”的形象工程;有的给村庄涂脂抹粉,搞了一些面子工程;有的村建的时候轰轰烈烈,外型也确实美了,但后续维护管理跟不上,几年下来,设施破损严重,新貌又变旧颜。

三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预算安排,地方层层比拼。据统计,建设高峰期,全省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资金超过100亿元。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建设资金筹措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瓶颈,不仅造成地方财政的巨大压力,而且,出现了行政村为争取项目,相互攀比,竞相跑部门、跑资金、上项目,同时出现了村级组织不惜后果高额举债搞建设的情况。

四是对发展村域经济关注不足。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项目投入没有很好地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结合起来,使美丽乡村缺乏可持续发展基础。

二、浙江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新探索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于2013年作出了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将浙江省列入了全国首批试点省份。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省财政厅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美浙江”建设的新要求,认真总结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深入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着重从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作用,建设可持续可复制美丽乡村的目标。选择安吉、龙游、遂昌、玉环、永嘉等县开展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遂昌模式”。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山地面积约占88%,区位优势不明显,但生态环境良好。遂昌县围绕将山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力的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原生态旅游资源,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引领,探索了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通过“三买”实现“三赢”的美丽乡村建设“遂昌模式”。

一是买培训。由政府出资出场地,与当地网商协会(由网络运行商、服务商、网店经营人员等组成)达成政府购买服务关系,由网商协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电子商务知识技能要求,负责对本地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通过政府购买培训,为当地电商人才积累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累计免费培训电商从业人员3100多人,其中,800多位受训对象开设了网店实现自主创业。

二是买平台。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设浙江省首个县级“特色中国——遂昌馆”,由政府提供该馆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费用,委托本地电商企业——浙江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遂昌馆的建立,为当地农特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农家乐、采摘乐、乡村游等项目网上推介,以及为本地农民网上购买日用消费品搭建了重要平台。

nlc202309021502

三是买服务站。采取政企合作模式,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用财政奖补的办法,支持浙江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电商服务站(网店),实现了电子商务网络延伸至每个乡村,从而极大方便了当地农户的农产品网上销售和日用消费品、农用生产资料等的网上购买。

遂昌县采取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领“三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得传统山区经济跃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三买”实现了“三赢”。

一是农民赢在增收。通过电子商务这一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城乡市场即时对接,从根本上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网上销售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目前,遂昌县有1000多种农特产品在网上销售,2013年销售额已超过2亿元。

二是企业赢得发展。经过短短两年多的发展,遂昌县网店协会会员已由成立初的10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1400多家,会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遂昌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由原先的竹炭制品、烤薯、菊米等单一的土特产品,扩大到生鲜农产品、服装、旅游预订等多个领域;遂昌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由成立初期以销售浙西农特产品为主的单纯网店,转型升级成了主要为遂昌广大网商提供采购、物流、仓储、运营、相关场地建设等平台服务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司。对遂昌遂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而言,除了业务范围的扩展及获得稳定的收益外,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信息数据,为下一步农村电子商务向全省,甚至全国农村延伸积累了经验。

三是政府赢在节约高效。遂昌县通过“合同采购,定额补助、以奖代补”的方式,向企业购买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是政府转变职能的生动实践。一方面,政府没有自己直接去建学校搞培训、建网站搞营运以及建服务站搞服务,而是通过市场的手段,借助企业的专业力量来做专业的事情,体现了高效;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有效节省了财政资金,而合同管理、以奖代补的科学采购机制也保障了采购资金的效率,体现了节约。

(二)农村垃圾处理“源头分类、减量处理”的龙游“贺田模式”。村庄美不美,首先看环境,而环境是否整洁美观,垃圾处理是关键。针对以往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运行机制普遍存在的垃圾总量大、清运难及时、终端处理成本高等弊端,龙游县贺田村创造性地把垃圾处理工作重点从终端处理转到源头分类减量处理上,建立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定时定点投放,可追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机制,有效破解了村庄垃圾处理这一难题,被外界称之为“贺田模式”。

1.把好源头分类关,实行垃圾分类处理。首先,对农村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村里将垃圾细化为有机垃圾(剩饭剩菜、菜帮菜叶子、瓜皮果壳等)、可回收垃圾(废金属、纸类、易拉罐等)、有害垃圾(废旧灯管、灯泡、电池、农药瓶、油漆桶等)、建筑垃圾(灰土、拆房石头、砖瓦等)四类。在此基础上,村里为每个农户配备两个垃圾桶,人均每月免费发放10只垃圾袋。各家各户自觉就地将自家垃圾分别装袋投放,为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

2.把好垃圾“身份”关,实行定时定点投放。贺田村把全村划分为5个卫生责任区,分别设立垃圾投放点,要求农户在每天早晨6—8时将不可回收的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村保洁员每天上午9点半之前清运完毕。为了将这项规定执行到位,该村制定了“源头可追溯”制度,即按不同卫生责任区,对每只垃圾袋进行二级编码,一级代码表示户主所在卫生责任区域,二级代码表示户主代码,村干部和卫生保洁员“见袋知主”,对从垃圾袋中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干预、纠正。投放点的垃圾及时清运后,场地整洁无明显异味。

3.把好垃圾处理关,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该村在对垃圾进行源头分类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处理办法:有机垃圾集中堆放发酵做肥料还山还田;有害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后由村保洁员集中清运进行焚烧;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集中收集后定时清卖,收入上缴村集体;建筑垃圾由村集体就地填坑造地。为了“消化”可回收垃圾,村里专门请垃圾废品收购站每半月定时到村集中收购,进一步畅通了垃圾产、收、销、处理的渠道。这一机制运行后,需要由村转运处理的垃圾总量减少60%以上。

4.把好制度关,实行长效保洁管理。一是强化村民自律,把垃圾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可追溯及其他约束村民卫生行为的要求一并纳入村规民约中,督促村民自觉执行;二是实行计分激励制度,划定农户卫生责任包干区,与每家每户签定了“门前三包”、“禽畜圈养”等协议书,全面实行检查记分奖励制,检查结果全部计分量化到户张榜公布,年终根据各户全年得分情况,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三是建立党员干部分区包干制度,每个村干部负责3个投放点及所辖农户的卫生保洁督查工作,按月考核。

贺田村的四项举措,一举解决了村庄垃圾处理的难题,龙游县、衢州市及时对贺田做法进行了总结推广,落实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处理模式,并进一步扩展到“无违建”创建、洁水养殖、分区域禁限养猪等“生态家园”建设内容,有效推动村民通过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户厕改造、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工作,带动全市6.7万户农民主动参与自家门前的管网铺设和卫生改厕,全市963个村学习推广了“贺田模式”。此做法引起了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极大关注。

(三)发挥财政奖补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玉环、安吉、永嘉经验。地处海岛的玉环县,成功地将近年来广受欢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应用于美丽乡村创建之中,目前已累计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40个,总投入5.7亿多元,受益群众35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了海岛美丽乡村建设。玉环的做法和经验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县政府情况介绍,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一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由财政部门统一协调,打破条块限制,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平台,将农业、林特、水利、交通、文化、卫生等支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各部门在农村进行项目建设时,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机制,实行项目化操作、阳光化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通过这一机制已累计整合支农专项资金1.5亿元。

二是严格落实筹资筹劳。将村民筹资筹劳作为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前提,规定项目开工前所筹资金必须到位。近年来,村民筹资筹劳达2400余万元。

三是广泛动员社会捐助。发挥民间资本充裕优势,动员村“两委”班子、工商企业主和德高望重人士参与捐助,并以建立功德碑等形式予以表彰,累计获得各类社会捐助现金2000多万元,捐地、捐物、捐工等超过4000万元。

玉环县的做法有效地整合了政府资源,调动了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发挥了村民群众建设家园的主人翁作用,形成了强大的美丽乡村建设合力。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安吉县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与当地金融企业农信社进行合作,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以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为质押,放大贷款规模,引导银行贷款用于乡村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前期投入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为其他美丽乡村创建县(市)广泛借鉴。永嘉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农民土地合作社、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效激活了农村要素资源,充分激发了村民群众投入积极性,实现了农民增收、村集体资产增值,使美丽乡村建设拥有了强大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洪峰

篇3:柏垫镇凤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十八大”中提出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体系,促使农村环境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改变传统农村环境中“脏、乱、差”的现状,积极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相关设施。其二为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文化落后、愚昧迷信等现象,促使文明、法制精神的落实;换句话说,农村整体环境在认知程度上要满足与城镇的一致性,而标识系统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已经成为城市系统中的标配,是缩小城乡功能规划的重要设施。

标识系统设计概述

标识系统(SIGN System)是现代城市中的标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它的建设主体为政府部门,通过标识系统可以明确的传递城市中的功能体内容、位置、方向等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像和符号等视觉元素;其功能类似于城市地图,在城市交通道路体系中有大量的体现。但标识系统存在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具有鲜明的系统性,而这种系统性又形成了较强的独立特点,例如在交通系统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与写字楼内部的标识系统设计,就存在显著的区别。

事实上,标志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上所强调的“标识”与“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强调指示的作用,而后者则强调指示物本身,前者具有一定的趋势性,后者则仅仅表明立场;相比较而言,标识不需要刻意的记忆,依靠丰富的形象化内容,可以快速的让人理解并应用。所以,标识系统设计的目的,要满足系统构成物的信息传递功能。

标识系统的发展过程与文字学、信息学、材料学等有密切的关系,早期人们并没有标识系统化的概念,但基于对环境了解的需求,会采取一定的主动认知方式。如标志性建筑、自然环境等,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以树木、庙宇、山体等作为识别环境的参照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早期的标识系统,但是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共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一种功能集合体出现,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所形成的新型空间,在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也提出了便捷性的需求。换句话说,城市功能越多,人们对环境的了解就越困难,需要一种可以将人与环境联系起来的信息传递系统;而这正是标识系统设计出现的前提。

发展至今,标识系统设计已经广泛地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发挥作用,例如在公共场所中的禁烟标志,其设计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其他诸如交通标识、警告标识、指示标识等,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宽泛,如公共环境(机场、车站、广场)、机构内部(企业、单位、政府),通过有效的标志系统引导,可以避免人们浪费时间和资源,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

我国乡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的必要性

虽然国家整体经济在不断发展,但农村市场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导致教育发展缓慢,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基本消除了贫困人口,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已经为改造农村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质上说,农村与城市属于不同的社会生产力体系,农村从事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市则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土地资源是主要的区分依据。城市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完善,而我国农村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下,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经济体”,在小农思维的影响下,往往只关注自身家庭环境的完善,而不关心生存环境的改善。分析之下不难发现,这与农村缺乏组织性有很大的关系。

在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农村与城市的交流日渐频繁,硬件设施的缺失是最明显的差距。相对应的,硬件是实现环境功能的基础,农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生态自然环境的改良、卫生防疫能力增强以及建筑整体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还要加强公益性投入,引入标识系统,以加强乡村优势的对外传播,因此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美丽乡村”的另一层含义是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如各地的生态旅游、生态采摘等新型农业发展,已经构成实际的旅游产业格局。如果缺乏标识系统,人们进入乡村环境会很容易迷失方向或不能及时找到功能设施(如厕所、车站、餐馆等),减弱了对美丽乡村的认可度。

我国乡村环境中标识系统设计现状分析

构建“美丽乡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计划,也是城镇化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并引入社会共识度较高的元素,提高文明性。结合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中乡村环境现状,在标识系统设计方面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这也是乡村环境中最主要的问题。例如墙体粉刷后简单的书写标语,绘制图案,相同功能的标识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给人一种凌乱、临时和碍眼的感觉。

其次,标识设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在一些乡村环境中的标识设施大多是随意建设的,材质多种多样,如木料、塑料、石材以及其他废弃料,长时间缺乏维护清理,字迹模糊甚至腐蚀、破坏。

再次,标识设计不够很好的体现项目的内容,与实际的内容脱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好多人觉得标志就是一个图形而已,只要好看就可以了,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很好的体现核心的内容。

农村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而乡村作为农村环境的有机构成部分,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关系实现功能连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简单地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陌生感,与信息传递的中断有直接关系。

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不同乡村之间可以根据文化特点、习俗信仰展开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其在区域中独树一帜,增加乡村自身的魅力。这不仅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同时也是一种主动开放的姿态,标识的出现对人们的引导作用很大,尤其在城乡交流的过程中,城镇人口进入农村环境才不会有陌生感,优秀的标识系统设计也是直观的视觉吸引元素,促使游览者有更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近年来不断开放的生态农村项目,优美的乡村环境游览在标识的指引下更有特色和效率。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环境标识系统设计方案构建

1.突出系统化

系统化是标识设计的核心特征,严格地说,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标志”可以构成标识的作用,系统是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的,无论以固定空间为对象,还是以某一动态体系为对象,整体性都是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例如,在乡村环境中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道路,如果按照城市交通标识系统的设计形式展开,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但可以将整个村落看作一个整体,在道路分歧点通过服务内容、方向指示等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系统化就是将标志设计科学地引入到乡村环境建设中,通过色彩、形态、字体等统一形式,提醒人们空间位置。

2.体现个性化

当下是一个重视个性发展的时代,如果仅从标识系统的功能性去考虑,很难实现被大众认可的效果。而农村环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不同的村落中散落着文化传奇和自然美景,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标识系统设计现象,要根据区域特色、丰富习惯、物产特点等综合思考。

首先,从色彩角度去选择。色彩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在对感官产生刺激的同时,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情感。通过正确的“色彩语言”描述,可以更加突出乡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古建筑较为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标志设计可以采取古朴质感的色彩,并配合个性化的古建筑形状指示牌、休息厅等内容,增强人们都感受,强化认同感,仿佛置身与一个与世隔绝的古代村落;此外,还可以根据乡村文化特点、农产品、风景特色等进行个性标识设计,如主要的草莓种植区,可以将标识设计为草莓形状,选择卡通字体等。

总体而言,标识系统设计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设施,也是乡村环境改良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篇4:建设美丽乡村 构建幸福家园

一、坚持以文化人,着力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主题公园带动和公益广告辐射的作用,特别是在万泉河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等重点生态文明景区和美丽乡村,用石刻、图说、灯笼等将核心价值元素打造成为人们争相拍照留念的一个个艺术品,“把核心价值观带回家”,耳濡目染、入脑入心。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经营等五大文明行动,开展“好民风之村”“先进典型户”等典型评选活动,形成好人受尊敬的价值导向。嘉积镇大园古村依托“秀才村”“博士村”等人文资源,开展古村修复建设和文化传承工程。

二、坚持生态为重,着力打造体现地域特征的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风貌。充分保护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色,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2013年,博鳌镇被评为全国第一批8个美丽宜居示范小镇之一。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实现全市镇(农场)村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村生活污水推行湿地生态化处理模式。

篇5: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楷模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舟山定海区干览镇新建社区调研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一直站在习总书记身边的新建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顿时热泪盈眶。这些年,她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闯劲和干劲,与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让昔日的贫穷小村庄,变成了粉墙黛瓦、处处风景如画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守住绿水青山

才有金山银山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基础设施支撑。

一年前,这里还没有像样的停车场,如今,从村口到村头,2座共2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可停车300辆;环保观光车穿梭于拓宽的路面,旅游标识规范有序。

在新建社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导游夏丹燕告诉记者,自去年5月以来,客流量猛增,经常有上百人团队前来。慕名而来的不但有舟山本地人,外地客人也越来越多。

长250多米的“功勋号”列车,是新建社区主要观景点。引进前几年,社区一直想把列车车厢建成旅游休闲设施,但因为人气不旺,无人接手。去年下半年,8节车厢终于全部招标成功,国庆节期间热闹开业,游客在火车内可以喝咖啡、品酒、看电影、住宿等。

作为定海区新建生态村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定海区旅游局副局长柏杨去年6月开始常驻这里上班。

“这一年来,区主要领导牵头,每月开会协调研究社区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出资千万元组建定海新建生态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全面推进新建生态村建设,总投资达2000万元。”他介绍,本着全面提升社区综合环境的目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快马加鞭。在道路建设方面,新铺、修整道路近10公里,另外四条道路进行硬化,长4公里多的长春水库连接公路已经开工。实施污水生态化集中处理,新设生态垃圾桶,增配保洁员;建成了村落制高点观景平台,实施道路安全边坡治理;建设火车广场地标工程,在广场周边种植四季花卉;修整火车广场游步道,对火车外部进行保养;在徽派建筑群周边种植草坪、灌木。

百姓支持,干事有底气。5年前如今“画春园”的掌勺大厨王娜回来了。随着新建社区的农家乐红火兴起原本在外务工的她决定返乡创业。酱爆辣螺、糖醋马鲛鱼、渔家烤蟹……王娜的厨艺征服了来自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游客。但王娜出嫁的2003年,这里连条像样的村道都没有。

由黄沙、里陈、南洞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建社区,位于山坳腹地,景色宜人却一直难以发展。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反复思量,打造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实习采风基地,同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设想渐成雏形。

来自上海、杭州等地艺术院校的30多名专家教授提出发展建议,社区干部远赴安徽西递、西安袁家村考察,村民代表大会最终通过决议。

新建社区由南洞、里陈、黄沙三个村组成,曾经是干览镇最偏僻落后的“犄角旮旯”。2004年,被群众公认为“孝顺媳妇”的余金红,当选为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余金红一直在思考:这么偏僻的村庄,怎么走出自己的路,让村庄换模样,让大伙腰杆直。走在村庄泥泞的小路上,余金红想到,要致富先修路。她带领村干部做规划、造预算、筹资金,终于村里第一条1000余米的硬化道路成功建成。

道路修通后,余金红带领社区干部走村入户,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着力摸索一条适合社区的特色化发展路子。在多次的支部讨论后,她萌生出开创“南洞艺谷”的大胆设想。即充分利用社区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将社区打造成全国艺术院校实习基地。基地建成后,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来社区实习采风,大量涌入的人流让余金红看到了社区发展的希望。她立即召开社区党员大会,提出发展农家乐经济的大胆设想,并发动党员带头创业。在余金红的发动下,党员袁海龙成为社区首个吃螃蟹的人,开起了“三岔口”农家餐馆,火红的生意让村民争相加入。社区迈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新路子,火车引进来了,壁画村搞起来了,明清古街建起来了……

如今,新建社区在全国火了,“南洞艺谷”成了定海乃至浙江休闲旅游的金名片。去年旅游人数突破3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3460元增加到去年的28800元。

总书记调研时指出:“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群众的急事难事,

都是书记的大事要事

总书记调研时指出:“干部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余金红和她的团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8年,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如火如荼开展。余金红借助这一平台,成立了“阿红书记工作室”,由她和社区干部轮流坐班,每月定期接访、走访群众,一对一为群众提供服务。成立至今,共联系群众12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80余件。为不耽误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余金红还提出了党员夜访、田头随访、专题约访的“三访”工作方法,及时反馈和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村民顾仁根的对虾养殖塘遭遇了特大台风,损失40多万元,每天有债主上门追债。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多久他又被查出了胃癌。余金红得知情况后,当即发动干部群众募捐,她自己首先拿出了1000元,还“厚着脸”登门到镇里的一些企业筹钱,终于为顾仁根凑够了手术费。

村民袁其光因为一次交通事故,欠下20多万元债务。为了早日偿还,他搞起了长毛兔养殖,却又亏了好几万。就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余金红带领其所在网格的党小组成员伸来了援手,帮忙联系种苗、想方设法借钱、给予信用担保……现在袁其光的生态养殖规模逐渐壮大,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新房,去年还开起了农家乐。

一直以来,余金红很少呆在办公室,不是外出办事,就是走门串户,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有时候自己正有事要忙,但找上门来的村民就是说个不停,经常弄得饭也吃不上,家也顾不上。”余金红说,“但每当老百姓亲切地叫我一声‘阿红书记,我感觉这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先锋堡垒领发展

民主自治奔小康

2014年以来,定海区开展“堡垒先锋”工程建设,新建社区党支部在余金红的带领下,规范组织设置、划分党小组,实施党员票决、党务通报等一系列党内民主制度,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余金红经常说:“社区发展起来,是全体党员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自新建社区“南洞艺谷”热度逐渐升温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导致社区停车难问题凸显,村民因道路被堵也怨声载道。这个问题经党小组讨论后,达成了修建停车场的统一意见。可如何建?建在哪里?党员们又分头向自己联系服务片区的村民征求意见,最后停车场建造方案经党员票决、村民代表表决后顺利实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征地建设,目前社区已建成4个停车场,占地30余亩。

面对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言论,社区党组织又创设了“小店新闻发布会”,由在群众中威信高的老党员、老干部担当“新闻发言人”,定期进行村级事务解读、政策分析,消除群众对社区开发的顾虑和疑问。

为发挥社区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还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了卫生保洁、节水护绿、秩序维护等党员责任岗。党员们带头清理河道、拆除违章建筑、开展农房改造,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家门前也不好意思再弄得“灰头土脸”,全村掀起了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年余金红也获得了众多荣誉,2004年 评 浙江省为民好书记,2006年获得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6年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浙江省劳动模范,2011年 她所在的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余金红本人被推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2013年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2015年 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2016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余金红说,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荣光与鲜花,但更多的是我之责任和担当!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余金紅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守护绿水青山谋发展,孕育“美丽经济”奔小康。让社区更和谐,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上一篇: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梦乡,梦乡章孝标,梦乡的意思,梦乡赏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