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

2024-05-18

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精选8篇)

篇1: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

武术表演

跆拳道实战表演

跆拳道对抗表演

双截棍表演

跆拳道+双截棍表演

跆拳道特技表演

15、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系团总支所有。

篇2: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

1.前 踢

动作规格:

以左势实战姿势开始;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蹬地顺势屈膝提起,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约90度,同时,右腿迅速以膝关节为轴伸膝、送髋、顶髋,把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力达脚尖或前脚掌。踢击目标后右腿迅速放松弹回,落回原地仍成左势实战姿势。动作要领:

1膝关节上提时大小腿折叠,膝关节夹紧,小腿和踝关节放松,有弹性。2踢击时顺势往前送髋;高踢时往上送髋。易犯错误:

1、直腿上撩,大小腿没有折叠,膝关节不夹紧。

2、上体后仰过大,失去平衡。

3、踢击目标时向前用力,与推踢动作混淆。进攻部位:腹部、肋部、胸部、颏部。分解教学:

1、从右势实战姿势开始。

2、左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右脚,右脚支撑,左脚随蹬地屈膝上提膝关节,上体略后仰。

3、右脚以脚掌为轴外旋约90度,同时,左腿迅速伸膝向前上踢击,左腿上直,力达脚尖或前脚掌。

4、踢击目标后小腿快速放松回收,左脚落回成左势实战姿势。2.横踢

动作规格:

右脚蹬地,重心移到左脚,右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之于胸前;左脚前前脚掌辗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左脚掌继续内旋转180度,右脚膝关节向前抬置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右脚落回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支撑脚外旋180度;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严格注意击打的力点正脚背;踝关节放松,击打的感觉是“面团”、“鞭梢”。横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头部、胸部、腹部和肋部。易犯错误:

1、膝关节不夹紧,大小腿折叠不够;

2、外摆的弧形太大;

3、上身太直、太往前、重心往下落;

4、踝关节不放松,脚内侧击打(应为正脚背)

3.后踢 [转]跆拳道基本技术教学(基本腿法教学)

动作规格:

左脚掌为轴内旋约90度,上身旋转重心移到右脚,屈膝收腿直线提出,重心前移落下。动作要领:

1起腿后上身于小腿折叠成一团。2动作延伸,用力延伸。

3转身,踢膝,出腿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顿。4击打目标在正前方稍偏右。易犯错误:

1上身,大小退不折叠,直腿往上撩。2转身,踢腿有停顿,不连贯。3击打成弧线,旋转发力。

4肩,上身跟着旋转,容易被反击。

4.下劈

动作规格:

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送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右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上伸直,将右腿直举于体前,右脚过头。然后放松向下以右脚后跟(或脚掌)为力点劈击,一直到前面,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腿尽量往高、往头后举,要向上送髋,重心往高起;脚放松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断;踝关节要放松。劈腿的主要攻击部位有头项、脸部和锁骨。易犯错误:

1、起腿不够高,不够充分,重心不往高起;

2、踝关节紧张,往下压太用力;

3、重心控制,腿控制不好,落地太重,4、上身后仰太多,应随重心一起前移,保持直立

5.推踢

动作规格:

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脚以髋关节为轴提膝前蹬,用右脚脚掌向前蹬推,力点在脚掌,推力向正前方。动作要领:

提膝后尽量收紧膝关节;重心往前移,利用身体的重量为力量;推的时候腿往前伸展、送髋;推的路线水平往前。推踢的攻击目标是腹部。易犯错误:

1、收腿不紧,直腿起,容易被阻截;

2、上身太直重心往下落,腿不能水平前推;

3、上身过于后仰,重心不能前移,不利于衔接下一个技术

6.摆踢

(1)动作规格:

从左势实战姿势开始,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左脚支撑,右腿屈膝提起;左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旋转约180度,右腿膝关节内扣,右腿向左前方伸出,伸直后用脚掌向右侧用力屈膝鞭打,然后右腿顺势放松屈膝回收,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2)动作要领:

2起腿后右腿屈膝抬过水平,然后内扣。2右脚要随转体尽量向左前伸展。3右脚掌向右鞭打时要屈膝扣小腿。4鞭打后顺势放松。(3)易犯错误:

①提膝后直接向前方伸直右腿,没有做膝内扣动作,因而影 ③鞭打后不放松,落地姿势改变。(4)进攻部位: 头部、面部、胸部。(5)分解教学:

1从左势实战姿势开始。

2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左脚支撑,右脚屈膝前提。3左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旋约180度,同时,右膝稍内扣。

4右腿伸膝,右腿向左前方伸直。右脚在屈膝扣小腿动作的带动下,向右用前脚掌做鞭打动 作。

5右脚鞭打结束后,放松屈膝回收,落回原地成左势实战姿势。

7.双飞

动作规格:

两人从闭势实战姿势开始,攻方先用右横踢攻击对方左肋部,同时,左脚蹬地起跳,身体腾空右转,腾空高度在膝关节以上,但不宜过高;左脚起跳后在空中用左横踢迅速踢击对方胸部或腹部;左右脚交换,右脚落地支撑,左脚横踢目标后迅速前落,成左势实战姿势。动作要领:

1、右腿横踢目标的同时,左脚蹬地跳。

2、左脚起跳后迅速随身体右转横踢目标。

3、两腿在空中交换,右脚先落地。易犯错误及纠正:

1、右横踢和左脚起跳时机不直辖市,或早或晚;应该先利用踢击沙袋练习右横踢同时左脚起跳的动作,熟练后再起左腿横踢。

2、右横踢和左横踢之间间隔过长;可利用原地右横踢起跳左横踢空击练习,提高出腿和起跳的速度。进攻部位:

肋部、胸部、腹部、头部。分解动作教学:

1、双

1、方从闭势实际

1、实战姿势开始。

2、攻方起右腿向前横踢攻击目标。

3、左脚同时地起跳,在空中顺势交换两腿。

8.后旋踢

动作规格:

实战姿势开始。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身体之右转约90度,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与双腿拧成一定角度。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全在一起,将右腿向后上以髋关节为轴直腿摆起,右腿继续向右后旋摆鞭打,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至右后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

转身、旋转、踢腿连贯进行,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击打点应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屈膝起退的旋转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转360度。后旋腿攻击的主要部位有要额和胸部。易犯错误:

1、转身、踢腿中有停顿,二次发力;

2、起腿太早,最高点,不在正前方;

3、上身往前、往侧、往下,推动平衡.9.旋风踢

动作规格:

两人从闭势实战姿势开始,功方左角向右脚右侧前方跨一步,左脚内扣落地,身体向右旋转180度;左脚落地的同时右腿随身体继续右转向右后摆起,此时身体以转动360度,左脚等地起跳,顺势在空中用左横踢击打对方腹部后头部,右脚落地支撑。动作要领:

1功放上步转体动作要迅速果断,左脚内扣落地时脚跟对敌。

2右脚随身体又转向后右侧摆起时不要太高,以能带动身体旋转起跳为宜。3左脚蹬地起跳,身体腾空,但不过膝,目的是快速旋转出腿。

篇3: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

跆拳道技能形成制约因素很多,本文认为对跆拳道教学训练内容之间迁移的规律是跆拳道技能提高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中,迁移理论对技术训练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跆拳道教学训练中,应该不断认识和挖掘其项目规律,运用迁移理论解释跆拳道技能形成与转化规律,以利于跆拳道技能的迁移。

1 运动技能迁移的概念与经典理论

运动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叫技能的正迁移,即狭义的迁移。例如,学习了前踢后,再学习横踢就容易产生前摄迁移。相反,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消极影响,叫技能的负迁移,也称干扰。例如,在侧踹踢技术掌握后,再学习后踢就容易产生一定干扰现象。[1]“运动技能是经过人的学习而被人格化的运动技术。对运动技术人们宜应“学习”词来表达,对运动技能宜用“掌握”来表达”。[2]

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时由于人对各任务间具有的一般性因素进行了概括。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由于各任务中各种成分具有共同要素,这种成分一般包括相似刺激或相同反应。格式塔理论认为,如果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发现了一种动态模式或关系,就可以发生迁移。双因素理论认为迁移是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不仅可以“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迁移一般的工作方式,还可以通过掌握刺激与反应的模式来学习各项特殊任务。[1]

2 跆拳道腿法技术迁移的基础

2.1 跆拳道的基本技术内容

跆拳道是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归属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动作结构特点是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兼有命中类与制胜类两种项群属性。[3]研究跆拳道的技能迁移应从跆拳道的基本技术与技术的动作结构入手。跆拳道基本技术包括拳法、腿法、步法三类,其中腿法包括前踢、横踢、侧踢、后踢、后旋踢、摆踢、推踢、双飞踢、旋风踢、跳踢、单腿连踢和双腿连踢技术。[4]

2.2 跆拳道腿法技术的分类分析

跆拳道腿法技术是跆拳道比赛当中重要的得分手段,腿法技术结构的分析参照是腿法形成技能的基础。首先以跆拳道的基本实战姿势为标准,将一个完整的跆拳道腿法技术划分为三部分:启动(提膝)阶段、踢击阶段、收腿还原阶段。依据跆拳道技术踢击腿在踢击阶段的作用方式的分类,按照技术内容、摆动腿技术环节、发力特点、作用与功能和应用范围五个方面对跆拳道腿法技术进行整理归类,构建出跆拳道教学内容模块,分为弹踢类、蹬踹类、勾摆劈打类和直摆类四大类技术模块(见表1)。

2.3 跆拳道腿法技术分类的意义探析

(1)确立各种技术的类属关系为迁移形成参照体系,利于研究在同属技术间迁移以及异属技术间迁移现象,利于对腿法微观规律进行总结。

(2)跆拳道腿法分类与技能迁移的关键在于分类依据,其中,摆动腿重要环节的局部共同要素,不是整体技术的涵盖,所以不是只要同类技术就一定导致迁移出现,同类技术的细节差异更容易产生干扰出现,如侧踹踢与后踢就容易干扰。

(3)在技术训练中应以两种或多种摆动腿局部技术环节来设计训练,进行结构相关性分析,指出异同、难点以促进技能的形成与迁移。总结每类技术的辅助练习方法,由于辅助练习手段相同(固定身体及支撑腿,摆动腿做勾摆的技术动作),后旋踢则成了转身加侧勾踢的结合体。二者具备了强迁移的性质。同时应贯彻技术训练细化性原则,同类技术间处理细节差别防止干扰,建立技术细节意识。

2.4 跆拳道腿法技术间迁移条件与途径分析

弹踢类、蹬踹类、勾摆劈打类三个技术群相同的技术环节是屈膝提腿(提膝阶段)和屈膝收腿落地(还原阶段)。其次,击打动作特征明显,击打范围都在髋部以上,都属得分技术。所以可以指出,在训练中提膝起腿能力以及动作还原衔接能力是不同技术应用的迁移基础。然后针对三种主要得分技术群的使用条件,结合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不同技术之间的迁移性质,再利用有效的手段测定迁移水平和迁移量。

3 跆拳道腿法技术内容在不同训练维度的迁移途径分析

依据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其练习原则:练习动作幅度必须符合比赛动作幅度;练习动作的最后用力时刻必须和比赛动作的最后用力时刻一致;练习用力必须大于比赛动作的用力程度;练习速度快于比赛动作的速度;练习时必须以相同的供能方式来进行内部负荷的参数设定。跆拳道技能迁移普遍表现在技术训练内容的各个层面上,本文分析归纳了以下几种迁移运动的方向。

3.1 同一腿法技术不同应用条件下的纵向迁移分析(见表2)

同一腿法技术不同应用条件下的纵向迁移的规律与同一技术的技能自然完善的关系在于,从技能完善的角度来看,中距离横踢是远距离横踢练习的必然阶段,而非技能迁移,因为横踢技术的必要要素没有改变。而从技能目标指向间的不同、作用点的转换角度来看,横踢打头与横踢打躯干是可以属于迁移范畴讨论的。

3.2 不同腿法技术同一功能群的横向迁移分析(见表3)

不同腿法技术同一功能群的横向迁移范畴是不同结构的同一功能的技术群。这一技术群的技术难度不一,具体在选择上是技术储备的问题。

3.3 同一腿法技术左右脚之间的横向迁移分析(见表4)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腿法技术左右脚之间的迁移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人差异和练习掌握起伏现象,相同条件下,最佳迁移效果的迁移量不同,迁移的方向和强度也是需要认真分析的因素。

4 迁移规律在跆拳道腿法技术训练中的应用

4.1 跆拳道腿法之间迁移的条件

首先把握腿法技术自身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特别要考虑动作体系中的连贯性,正确地认识和善于把握“序”的实质”。[7]促成迁移的关键在于抓住相同的技术结构,设计有效的辅助练习手段。在腿法之间建立腿法练习框架,先对二者技术的动作环节进行定量操作,针对准备姿势状态、动作过程和动作还原控制,尤其是摆动腿的技术特征把握,加入不同技术关键环节的练习模式。

4.2 跆拳道腿法技术学习中前踢与横踢迁移的方法学处理

首先,分析前踢与横踢的迁移基础。找到理论依据,即共同要素,在二者动作结构中找到“提膝、伸髋、伸膝”等利于迁移的技术环节。前踢与横踢的技能迁移首先要从提膝环节开始,找到相同的辅助练习手段。例如:在技能掌握的各个阶段的各种正向提膝练习、固定髋关节的弹腿(屈伸膝关节)练习、支撑伸髋练习等。第二,设计迁移环境,确立练习方式。由于刺激与反应不同,在教学训练中宜先在连续原地或行进间完成技术的模式下练习,以利于形成一种闭锁式运动技能。由于前踢技术难度低于横踢,宜先进行前踢技术的学习,在迁移阶段采用连续前踢与连续横踢的练习内容相结合,例如连续行进间做前踢练习,确定方向;再在同方向上连续做横踢练习。保持二者在练习形式上、攻防进退意识上、节奏上等方面的一致性,在技术动力定型以后,再进行开放式练习组织。其中,根据练习任务确定练习的强度,可以进行空击练习、各种踢靶练习等。第三,进行迁移控制。找出注意的方面、关注点与刺激时机。先是确定前踢与横踢的相似注意点与区别点,其中,主要可以包括启动力量、落点、跨距大小、重心转换规律、制动效果、肌肉发力顺序和感觉、练习节奏、进退与攻防意识的控制等。另外,在练习时间的安排上,力求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相结合。研究表明,当学生初学一种技能时,先进行集中练习,而后改用分散练习,要比单纯的分散练习效果更佳。[8]最后,及时进行迁移反馈和评价。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整体把握二者技能迁移的速度、进程和价值三个方面。从技术动作控制的效果、练习次数的完成两方面来判定二者在技术练习中的迁移性质、迁移量和迁移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1)分析了影响跆拳道腿法技术迁移的动作结构、技术间迁移性质等客观因素,对于把握跆拳道技能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提供了跆拳道腿法技术训练中技术迁移的应用方法。(2)建议教师力求明了技术学习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根据迁移理论,利于迁移的各方面主观因素,把握不同的训练对象、不同的训练阶段中制约技能形成的原因,整合训练内容,认真研究技术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新旧技能的纵向联系,培养运动员的迁移意识,为迁移而教。(3)在跆拳道教学训练中要发挥技能迁移的优势,应该把跆拳道运动基础知识的认知学习和技能迁移规律结合起来。建议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从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和已掌握技术的联系入手,利用原有技术动作经验进行与新技能的同化或顺应,利用诱导法、限制法、分解与完整法等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并积极把握运动员的动机水平、认知程度、精神状态等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还应注重运动员专项素质的提高,强化各类技术击打能力的素质基础是跆拳道腿法技术有效迁移的前提。

摘要:文章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跆拳道腿法的技术属性、动作结构等方面下手,结合跆拳道技术教学训练实践,运用迁移理论分析了跆拳道腿法技术之间产生迁移的条件和途径,以期为跆拳道的技能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跆拳道,迁移,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64-283.

[2]吴庆超.论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4(3):51-52.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

[4]高谊,陈立人.跟专家练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28-31.

[5]孟强.对跆拳道技术多维视角下的分类剖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1(2):84-86.

[6]陈忠,胜毅华.现代系统科学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68,375.

[7]李富荣.运动技能迁移原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抚州师专学报,2001(3):46.

篇4: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

【关键词】跆拳道;得分规则;改变;腿法技术;影响

(WuShu Departm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Sport, Xi’an 710068,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cor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Chinese Taekwondo competitions before and after score rule changes, observes the actual impact of score rule changes on leg technique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 system obj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ingle leg technique has developed into diversified, kicking the head and difficult leg technique should be used more, which has indirectly improved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Taekwondo athletes.

【Key words】Taekwondo; score rule; change; leg technique; impact

引言

跆拳道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虽然已有十余年的蓬勃发展,但对于百年奥运来说尚属年轻项目。2013年初,国际奥委会全会的“奥运瘦身”计划中,跆拳道被列为备选项目之一,这为跆拳道运动敲响了警钟,也鞭策着跆拳道运动不断地进步发展。因此以竞赛的观赏性与精彩程度为基础、公正性与公平性为目标的前提下,其规则在不停地修订、完善中,使其更加符合“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跆拳道项目不断发展的方式之一。2008年世跆颁布的跆拳道竞赛规则在得分方式上出现了重大更改:旋转踢技术击中躯干得2分,击中头部得2分,主裁判读秒不追加得分〔1〕,上述规定加大了赛场上的偶然因素,从而也影响了赛场上的一些技术运用,使其发生了些许转变,带动了跆拳道运动技术体系的偏移。不久世跆联再次对得分规则进行了修改,在原先得分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旋转踢技术击中头部得4分〔2〕。这一系列改变极大地刺激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尽可能多地使用高踢技术和难度腿法,以在单次技术的使用时获得更高的得分,从而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两次得分规则的修改显示制定者想通过对分值的调整来影响运动员的技术使用〔3〕。对两次规则修改前后跆拳道比赛中,主要腿法技术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以规则修改前2008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决赛各主要腿法技术使用情况为基数,统计并观察2009年和2010年规则修改后的五次国际和全国跆拳道比赛的决赛场次的主要腿法得分情况,与其进行归类对比,对其改变情况进行数理量化分析,以求检验两次得分规则的修改对跆拳道腿法技术的具体影响变化,对竞技跆拳道项目的未来走向也起到些许的窥探。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8年至2013年世界及全国六次跆拳道比赛各级别决赛场次共88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

1.2.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08~2013年国内和国际跆拳道决赛比赛录像,对具体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出不同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得分情况及其比例。

1.2.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2007软件将相关数据整理、统计,进行具体的数理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2008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决赛场次的16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统计出不同腿法技术的得分情况。以2008年全国锦标赛的各主要得分技术的得分作为基础值1。对在此之后进行的其他国际及国家级跆拳道比赛得分情况,以2008年全国锦标赛的基础值1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对比,得出具体的变化值(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2009年第一次得分规则修改后,跆拳道比赛中,原主要得分腿法——横踢所得分数产生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全国锦标赛和亚运会中,横踢的得分比例已经下降到了0.4951和0.4125,较第一次得分规则改变前的得分减少了一半还多。而其他腿法都呈现了得分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固然有规则修改后直接提高击头旋转性腿法的得分,促进运动员在赛场上主动使用该腿法技术的积极性,使用次数明显上升。不可否认的是,跆拳道比赛中的得分技术应用已经由横踢打天下转变成了腿法多元化的格局。

2.1正面腿法技术应用的变化

2.1.1横踢技术的变化

自跆拳道运动发展以来,横踢攻击对手胸腹得分区域一直是最主要的得分方式,虽然经过了数次的规则改变,但横踢的得分比率在总得分中一直居高不下。横踢的特点是启动速度快,易发力,易控制身体姿势,运动员运用横踢技术击打对手胸腹后,可迅速返回到实战姿势,以方便连接其他技术动作。如按照2009年之前的得分规则,踢击对手头部和击打胸腹得分一样,且高位横踢技术要求运动员柔韧、协调能力较强,不易打出力量,鲜有横踢技术KO对手的情况出现,即使完成高位横踢,身体姿态的恢复时间也比击打胸腹高度的时间要长,容易产生空当使对手反击得分。因此在长期的跆拳道发展中,横踢对手胸腹得分区域一直为绝大多数运动员所重点采用,但单一的横踢技术在观赏程度上远不及其他腿法,使得比赛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nlc202309012126

图1列举了两次关于得分的规则改变后横踢得分的变化情况。从整体来看,横踢得分的比重逐年下滑,之后稳定在规则改变前不到一半的得分。其原因固然有腿法多元化的影响,但也有跆拳道运动员为了一次性获得3分和附加分加强了高位腿法踢击头部和旋转腿法的应用。另外,踢击头部得分的提高,使得一旦击中对手头部就相当于横踢多次胸腹得到的分数,这导致高位腿法踢击头部次数虽然不是很多,但在得分上却远远地优于基本横踢技术。

2008年全国锦标赛决赛场次比赛中,后横踢的得分达到了前横踢的5.56倍;而在修改规则后前横踢与后横踢的比重也从以往的以后横踢得分为主发展为前后均衡。电子护具主要根据压力原理,当运动员脚套上的感应芯片与电子护具上的感应芯片接触,并达到对不同级别所设计的力度系数值时,分数即可通过无线传输自动显示在显示器上〔4〕。后横踢由于启动距离长,易带动腰腹发力,击中得分区域后易达到默认力度系数值;而前横踢虽然较后横踢启动速度快,但由于攻击腿前置,踢击时不易连动腰腹力量,故在规则修改之前的比赛中前横踢所占得分比率要小很多。虽然规则的修改间接地带动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电子护具所设计的各级别力度系数值还是相对于前横踢有一定的难度,前横踢得分比率较得分规则修改之前几乎没有变化。

2.1.2下劈踢技术应用的变化

在高位踢击对手头部的腿法中,下劈踢较其他腿法更快、更直接,且踢击头部得分与否是由裁判判定,而并非像胸腹部护具中采用了电子感应装置。出于保护运动员和提高比赛观赏性的缘故,规则规定,踢击运动员的脚只要与对手的头部有接触即为击中得分,而非之前规则中的击中后需要有明显效果才有效。所以力量不太大但踢击路径直接、启动速度快的下劈踢就成为大多数运动员的首选。

从图2中可以看到,在第一次关于得分的规则修改后,下劈踢的得分比率迅速上升到6.9307,之后再次不断提高,到了2010年全国锦标赛和亚运会的比赛中分别达到了11.5512和10.9901。然后下劈踢技术得分比率就出现了些许下降的趋势,到了2011年的大运会和2013年世锦赛又回落到了9.2079和7.5908,这其中有运动员身体素质提高后可使用的腿法多元化的影响,也有运动员在针对下劈踢技术防御意识上的提高因素,对头部踢击时腿法路径要比踢击胸腹位置长很多,被踢击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出躲避及防御动作,如遇到善打反击的运动员,还有被对手抓时机反击的空当。所以从2011年至2013年比赛中,可以看到下劈踢的得分比率有所减少。但对于两次关于得分规则修改之前的情况来说,下劈踢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

2.1.3双飞踢应用的变化

两次关于得分规则的修改虽然均未出现对双飞踢等腾空技术的直接推动,但可以从图2中看到,2010年亚运会后的比赛双飞踢的应用得分比率较2008年修改前有较大的提高,2010年亚运会中双飞踢的得分比率迅速上升到9.5402,到了2011年的大运会跆拳道比赛和2013年世锦赛中一跃攀升到了11.2069和14.3678,呈现阶梯式上升的趋势,成为较为主要的得分方式。经过分析,发现对头部踢击的高得分及旋转技术的附加得分,极大地刺激、带动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多地使用高难度技术动作,这对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带动了运动员训练中侧重点的偏移,不再以单一技术得分为主,而是转变为连续技术、连续得分,并且从录像中可以发现,在规则修改后的比赛中,运动员在使用双飞踢技术时的攻击目标逐渐提高,已有不少素质较好的运动员可完成双飞踢甚至多飞踢的头部踢击。

2.2旋转踢击技术应用变化

随着跆拳道比赛规则改变提高了踢击头部和旋转踢击躯干的分值,在比赛中运用旋转踢击技术的动作逐渐增多〔5〕。

2.2.1后踢应用的变化

如图3所示,后踢技术在2009年世锦赛的时候得分比率为2.1008,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尚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不过在第二次关于得分的规则改变后,2010年的全国锦标赛就迅速提高到了5.6723,可以看到第二次的规则改变直接影响到了后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完成后踢动作时的技术特点是:仅仅需要完成半转身的动作,比其他转身腿法(后旋踢、旋风踢等)少转身180度,且在转身之后完成踢击技术时几乎为完全直线腿法,这使得后踢动作从启动到踢击到目标的速度在转身腿法中最快,再加上后踢技术在所有跆拳道腿法中一直为力量最大的一种,所以大多数运动员不断地加大后踢技术的运用。

后踢技术从2010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上达到5.6723的得分比率之后,迅速在2010年的亚运会中回落到了2.6261,2011年大运会和2013年的世锦赛中也是回落到2.5105和2.2269。回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后踢本身的技术特点相关:一方面,后踢虽然在转身腿法中的速度是最快的,但与较为直接进攻的横踢相比还是要慢很多。后踢在完成踢击动作时,身体重心需向前略有送出,而完成后的后续动作需要完全收回,恢复到实战姿势,这个过程要比从启动到踢击到目标时的速度要慢很多,而这个时候更是被对手反击的好时机。另一方面,由于和其他直线腿法比较而言,后踢速度不占优势,所以在比赛中不可能应用为抢攻得分腿法,更多的是作为反击腿法应用,而在第二次关于得分的规则修改之后,大部分运动员都注意了对转身技术的防范,身体素质的提高改变了运动员们的躲避能力,使得后踢技术的得分比率在后来的比赛中回落到了与之前相差无几。

2.2.2后旋踢技术应用的变化

后旋踢是旋转击头技术的首选,虽然不能像后踢一样大幅提高其使用次数,但完全可以作为出其不意的得分手段〔6〕。从图3中可以看到,后旋踢技术的得分呈现了两次较大的起伏,分别出现在两次规则修改之后进行的2008年世锦赛和2010年亚运会。这是由于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得高分欲望而使用旋转击头技术。但此类技术由于存在动作幅度大、速度慢,且容易给对手制造反击机会的不足之处,再加上运动员在比赛中对高得分技术的防御意识增强,使后旋踢的得分有了降低。从总体来看,后旋踢在比赛中的得分和应用有所增长,尤其是2010年得分规则的修改,可以解读为专门为后旋踢技术增加得分。

nlc202309012126

2.2.3旋风踢技术应用的变化

旋风踢和后旋踢一样属于高难度技术腿法,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旋风踢是横踢的衍生技术,踢击前需要完成360度转身,击打到胸腹位置时可以获得旋转踢击的高分。第二次规则改变同样也对旋风踢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的旋风踢能力的高踢训练。由于存在着360度的转身,旋风踢就存在着时间长且隐蔽性不足的劣势,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对旋风踢的防御相对容易,所以就出现了2009年、2013年世锦赛和2010年亚运会中旋风踢0得分的情况。未来跆拳道的发展方向是场面的精彩刺激,技术的使用方向是由单一化向组合化发展,旋风踢作为高得分腿法在组合技术中仍然会有不小的发展余地。

3结论

3.1跆拳道比赛得分腿法的单一性已经改变,两次针对得分的规则修改,极大地刺激了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踢击头部技术和难度转身技术的积极性。旋转踢击腿法的发展空间已经开始扩大。高分值的出现也加大了比赛最后时刻逆转取胜的可能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比赛的观赏价值。

3.2第一次规则修改对横踢技术的影响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使得“横踢打天下”的格局一去不复返;同时运动员加大了踢击对手头部的愿望,广泛提高了在场上主动使用高位踢击的技术攻击对手头部,以得到较高的分数。第二次规则修改则直接提高了旋转性腿法击头的应用得分。

3.3两次得分规则的修改都间接地带动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自主地应用所有技术。但所有的规则毕竟有弊有利,目前运动员在使用各项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于高得分技术的躲避战术。例如一些场次的比赛中就出现了一方运动员踢击头部得分后,全力防守,使得比赛失去了观赏性的情况。

3.4电子护具的应用使比赛更加公平,但目前有些电子护具默认击打公斤值过大,使得一些比赛出现了小分或者零分的情况。例如前横踢抢攻的得分就产生下滑的情况。建议今后对于电子护具默认得分公斤值可以适当降低,以增加运动员在场上的得分,从而提高观赏性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道通天下——中国跆拳道协会会员官方网站.跆拳道规则及解释(竞技)2009〔EB/OL〕.〔2009-04-30〕.http://www.chntkd.org.cn/upload/chntkd/cta/

index.html.

〔2〕道通天下——中国跆拳道协会会员官方网站.跆拳道规则及解释(竞技)〔EB/OL〕.〔2010-10-21.http://www.chntkd.org.cn/Item/Show.asp m=1&d=5972.

〔3〕高志红,冯巨涛,任文岗,秦志明.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对跆拳道技术应用的变化与影响〔J〕.中国体育科研,2010(4):86-90.

〔4〕林益波,邬明洪.新规则对我国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影响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5):72-79.

〔5〕李香君.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跆拳道比赛技战术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2(1):105-106.

〔6〕刘德皓.从亚运会冠亚军决赛看世界竞技跆拳道运动技术的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5):627-630.

(责任编辑:李宏斌)

篇5:跆拳道基本腿法

我也是第一次以书面形式写作,就从大家都感兴趣的腿法说起吧。如果你从中有所收获将是我最大的欣慰。有机会也可以相互交流。Q:317351271

前踢:

描述:前踢是跆拳道最基本的踢法,对膝关节快速屈伸能力和膝关节四周的肌肉都是很好的锻炼。对小腿弹打速度、送髋的平衡作用很大。技术简单,所以是初学者的第一个腿法。根据跆拳道技术原理,跆拳道的几个基本腿法都是由前踢开发演变而来。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都以左势为例),右脚登地屈膝提起,送髋、顶髋,小腿快速向前踢出,高与腰平。迅速放松弹回,成折叠状,脚轻轻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直腿踢、直腿落,大小腿没有折叠。

2、没送髋,击打距离短。

3、提膝没有贴近左大腿内侧,向外绕弧线。

横踢:

描述:横踢是跆拳道比赛中使用率、得分率很高的踢法。类似散打中的边腿。但跆拳道的横踢幅度小、隐蔽性好、速度快。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大小腿折叠向上、向前提膝,左脚掌为轴拧转180度,右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前踢出,收回,恢复成实战姿势。或成为右势。易犯错误:

1、大小腿折叠不充分,膝关节没有夹紧。

2、没有正上提膝,走斜线,弧度过大。

3、支撑脚转动不足,踢出后直腿下落。

下劈:

描述:以脚掌、脚跟攻击对方的脸、肩部。分为正劈、内劈、外劈三种,一般称为劈腿,或下压腿。比赛中通常女运动员得分较高。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重心稍前移,右脚尽量上举至头顶上方,放松落下,上身保持直立,以脚掌击打目标。轻轻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起腿高度不够,重心没有往上“飘”。

2、上体过分后仰,以致不能恢复成实战姿势。

3、落地太重。

推踢:

描述:推踢一般用于截、封对方的起腿,使之失去平衡。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屈膝提起,左脚以脚掌为轴,外旋约90度,重心往前压,右脚向前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脚掌,重心往前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收腿不紧,直腿起,容易被反击。

2、重心往下落,腿不能水平往下落。

3、上体过分后仰,不利于衔接下一个技术,且易被反击。

黄带的连踢技术: 单腿连踢:同一条腿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踢击。如:左横踢+左横踢。右横踢+右横踢。双腿连踢:两条腿进行两次以上的踢击。如:左横踢+右横踢。单、双腿连踢练好后,再发展一步就是组合技术了。

在黄带时练好单、双腿连踢非常重要。为以后组合腿打基础。

侧踢:

描述:类似于散打中的侧踹。但在比赛中用的不是太多,因侧踢后难以连续出腿,而且跆拳道规则中对力度达不到使对手重心摇晃的,是不记分的。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起腿,屈膝上提,左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度,脚跟正对前方,右腿快速向右前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脚跟,收腿、放松,重心向前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左脚跟转动不及时,大小腿折叠不充分。

2、上体过分后仰,分散攻击力量,3、踢完不及时收腿,缺乏弹性。

后踢:

描述:是跆拳道比赛中经常运用的踢法,其渗透性力量大,一般攻击对方上腹部。常用于反击横踢。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左脚以脚掌为轴内旋成脚掌正对对手。上身旋转,右膝折叠向腹部收紧,右腿用力向攻击目标直线踢出,重心前移落下,成右势。

易犯错误:

1、支撑脚没有起到瞄准器的作用,造成攻击偏离目标。

2、转身、出腿不连贯,中间有停顿。

3、边旋转边出腿,打击走弧线。

双飞踢:

描述:双非其实就是左右横踢的快速组合。速度快的话,还可以三飞、四飞。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身体腾空跳起,右脚、左脚快速、连贯的横踢目标。落地迅速恢复成实战姿势。

易犯错误:

1、发力路线斜上,以脚内侧接触。

2、直腿踢,没有鞭打劲。

摆踢:

描述:以脚掌攻击对手头部,但是一般比赛不常使用,只有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在反击中偶尔出现。但摆踢确是重要踢法——后旋踢的基础,转身摆踢就成了后旋踢。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屈膝提起,左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右脚向左前方伸出,用力向右侧水平鞭打,重心向前落成实战姿势。

易犯错误:

1、发力过早,造成右脚在正前方时以落下。

2、小腿没有突然鞭打发力。

后旋踢:

描述:散打里称为转身后摆腿。泰拳里称为虎尾腿。传统武术也叫“大龙摆尾”。其力量大,出腿怪异,容易和其他腿法组合攻击,属于高级腿法之一。虽然外形相似,但是跆拳道的后旋踢在练法上还是有区别的。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左脚以脚掌为轴内旋约90度,上身旋转,重心前移,屈膝收腿,右腿向右后方最高点伸出并用力向右屈膝鞭打,重心在原地继续旋转,右脚落于起始位置,也就是身体旋转360度。

易犯错误:

1、转身、踢腿中间停顿,没有一气呵成。

2、左腿转动不足,造成攻击的最高点没有在正前方。

3、上体晃动失去平衡。

旋风踢:

描述:是跆拳道特有的一种踢法,尤其是特技表演中经常用到。它是由横踢演变而来,在横踢中加入转身动作,也称为转身横踢。不过转身速度要快,就像一阵旋风刮起。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向前旋转一周,右脚屈膝上提,左脚登地跳起左横踢攻击,右、左脚依次落地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旋转速度慢,出腿不连贯。

2、重心没有在原地旋转,旋转后找不到目标。

3、距离掌握不好,离目标过远、或过近。

为了让那些无法到正规道馆或学校学习、又喜爱跆拳道的朋友(因为我刚练的时候跟你们一样苦于无人指导),能自己练习。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与心得体会,向大家讲解道馆式跆拳道的训练过程。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些弯路。也借此机会希望更多的高手能出来指导大家。扩大我们的跆拳道队伍。

我也是第一次以书面形式写作,就从大家都感兴趣的腿法说起吧。如果你从中有所收获将是我最大的欣慰。有机会也可以相互交流。Q:317351271

前踢:

描述:前踢是跆拳道最基本的踢法,对膝关节快速屈伸能力和膝关节四周的肌肉都是很好的锻炼。对小腿弹打速度、送髋的平衡作用很大。技术简单,所以是初学者的第一个腿法。根据跆拳道技术原理,跆拳道的几个基本腿法都是由前踢开发演变而来。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都以左势为例),右脚登地屈膝提起,送髋、顶髋,小腿快速向前踢出,高与腰平。迅速放松弹回,成折叠状,脚轻轻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直腿踢、直腿落,大小腿没有折叠。

2、没送髋,击打距离短。

3、提膝没有贴近左大腿内侧,向外绕弧线。

横踢:

描述:横踢是跆拳道比赛中使用率、得分率很高的踢法。类似散打中的边腿。但跆拳道的横踢幅度小、隐蔽性好、速度快。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大小腿折叠向上、向前提膝,左脚掌为轴拧转180度,右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前踢出,收回,恢复成实战姿势。或成为右势。易犯错误:

1、大小腿折叠不充分,膝关节没有夹紧。

2、没有正上提膝,走斜线,弧度过大。

3、支撑脚转动不足,踢出后直腿下落。

下劈:

描述:以脚掌、脚跟攻击对方的脸、肩部。分为正劈、内劈、外劈三种,一般称为劈腿,或下压腿。比赛中通常女运动员得分较高。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重心稍前移,右脚尽量上举至头顶上方,放松落下,上身保持直立,以脚掌击打目标。轻轻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

易犯错误:

1、起腿高度不够,重心没有往上“飘”。

2、上体过分后仰,以致不能恢复成实战姿势。

3、落地太重。

推踢:

描述:推踢一般用于截、封对方的起腿,使之失去平衡。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屈膝提起,左脚以脚掌为轴,外旋约90度,重心往前压,右脚向前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脚掌,重心往前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收腿不紧,直腿起,容易被反击。

2、重心往下落,腿不能水平往下落。

3、上体过分后仰,不利于衔接下一个技术,且易被反击。

黄带的连踢技术:

单腿连踢:同一条腿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踢击。如:左横踢+左横踢。右横踢+右横踢。双腿连踢:两条腿进行两次以上的踢击。如:左横踢+右横踢。单、双腿连踢练好后,再发展一步就是组合技术了。

在黄带时练好单、双腿连踢非常重要。为以后组合腿打基础。

侧踢:

描述:类似于散打中的侧踹。但在比赛中用的不是太多,因侧踢后难以连续出腿,而且跆拳道规则中对力度达不到使对手重心摇晃的,是不记分的。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起腿,屈膝上提,左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度,脚跟正对前方,右腿快速向右前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脚跟,收腿、放松,重心向前落下,恢复成实战姿势。易犯错误:

1、左脚跟转动不及时,大小腿折叠不充分。

2、上体过分后仰,分散攻击力量,3、踢完不及时收腿,缺乏弹性。

后踢:

描述:是跆拳道比赛中经常运用的踢法,其渗透性力量大,一般攻击对方上腹部。常用于反击横踢。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左脚以脚掌为轴内旋成脚掌正对对手。上身旋转,右膝折叠向腹部收紧,右腿用力向攻击目标直线踢出,重心前移落下,成右势。

易犯错误:

1、支撑脚没有起到瞄准器的作用,造成攻击偏离目标。

2、转身、出腿不连贯,中间有停顿。

3、边旋转边出腿,打击走弧线。

双飞踢:

描述:双非其实就是左右横踢的快速组合。速度快的话,还可以三飞、四飞。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身体腾空跳起,右脚、左脚快速、连贯的横踢目标。落地迅速恢复成实战姿势。

易犯错误:

1、发力路线斜上,以脚内侧接触。

2、直腿踢,没有鞭打劲。

摆踢:

描述:以脚掌攻击对手头部,但是一般比赛不常使用,只有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在反击中偶尔出现。但摆踢确是重要踢法——后旋踢的基础,转身摆踢就成了后旋踢。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右脚登地屈膝提起,左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右脚向左前方伸出,用力向右侧水平鞭打,重心向前落成实战姿势。

易犯错误:

1、发力过早,造成右脚在正前方时以落下。

2、小腿没有突然鞭打发力。

后旋踢:

描述:散打里称为转身后摆腿。泰拳里称为虎尾腿。传统武术也叫“大龙摆尾”。其力量大,出腿怪异,容易和其他腿法组合攻击,属于高级腿法之一。虽然外形相似,但是跆拳道的后旋踢在练法上还是有区别的。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左脚以脚掌为轴内旋约90度,上身旋转,重心前移,屈膝收腿,右腿向右后方最高点伸出并用力向右屈膝鞭打,重心在原地继续旋转,右脚落于起始位置,也就是身体旋转360度。易犯错误:

1、转身、踢腿中间停顿,没有一气呵成。

2、左腿转动不足,造成攻击的最高点没有在正前方。

3、上体晃动失去平衡。

旋风踢:

描述:是跆拳道特有的一种踢法,尤其是特技表演中经常用到。它是由横踢演变而来,在横踢中加入转身动作,也称为转身横踢。不过转身速度要快,就像一阵旋风刮起。

练习方法:保持基本姿势,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向前旋转一周,右脚屈膝上提,左脚登地跳起左横踢攻击,右、左脚依次落地成实战姿势。

易犯错误:

1、旋转速度慢,出腿不连贯。

2、重心没有在原地旋转,旋转后找不到目标。

篇6:跆拳道腿法是日记200字

记得我6岁那年,我开始学习跆拳道,看着那教练腰上系的黑带,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努力练习,拿到黑带,从那天起,我开始不停地练习。有一次,教练给我压横叉,把我的腿压得笔直的,我的眼眶里包满了眼泪,还流出了一些,压了几次后,我自己可以劈下去了,我高兴极了。考黄带的日子到了,我认真地考完了,过几天,黄带的证书也发下来了,我努力地练习。终于我可以上赛场了,比赛开始了,我轻轻地跳起,我伸出脚往对方护具上踢的时候,对方也朝我踢了一脚,我们俩人倒在地上,休息时间,教练给我怎么打以后,该继续了,我鼓足劲,快准狠地使出了后旋踢,教练发出鼓掌声,比赛终于完了,我赢了……

篇7: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

与散打运动相比较,跆拳道腿法技术动作数量和应用方式要远超散打,就常见基础腿法中的腾空腿法、转身腿法和正面攻击腿法相比较,跆拳道在腾空腿法数量上要远超散打,跆拳道腾空腿法包括腾空后踢、双飞踢、腾空后旋踢等,散打的腾空腿法只有一个腾空后摆腿,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所决定的,对于两者转身腿法的艺术性来说,跆拳道的腿法艺术性也远超散打,跆拳道转身腿法包括、后旋踢、后踢和旋风踢,散打的转身腿法只有前后扫腿等。[4]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知道,跆拳道的腿法技术数量远超散打,所以说再正式比赛运动中,跆拳道正面攻击腿法之后命中对手头部和躯干才算有效,由于散打腿法数量较少,在正式比赛中,散打正面腿法攻击到对手任何部位都算有效,这也是一种比赛平衡机制。造成跆拳道腿法数量远超散打腿法数量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两者竞赛机制的不同,现代跆拳道比赛的主要格斗技巧为腿,在正式竞赛当中,包括肘击、摔跤和拳击等技巧是不能被使用的,大量拳法技法的限制,导致跆拳道运动中腿法技巧的多元化变化,相应的腿法技巧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另外,在散打竞赛过程中,一方倒地是会被判罚扣分的,为了尽量减少倒地次数,散打运动中的腾空腿法数量远远少于跆拳道腾空腿法数量。除了上述竞赛机制限制的原因之后,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跆拳道民族文化特点。

2.2两者腿法技术发力特点差异分析

跆拳道与散打腿法数量差异性,决定了其腿法技巧与应用形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两者腿法的发力特点差异也较为显著。首先对于正踢来说,作为武术腿法的基础,正踢的难度并不大,所以说跆拳道与散打正踢的技术发力与动作要领差异并不大。而跆拳道的横踢腿与散打的边腿差异则较为明显,对于跆拳道来说,在施展横踢腿动作的时候,其动作要领为身体左转,左脚随身体外展,右脚脚面崩平,随膝盖收至腰间,整个动作使身体上半身呈现侧倾,以左腿为轴进行发力,右脚由屈到伸,呈现弧形进行摆踢,这样的姿势能够使右脚足背成功攻击到对方头部,整个跆拳道摆腿动作要领在于右脚脚掌的蹬推,以膝关节为轴进行提膝前蹬,重心靠前,向正前方推力。[5]对于散打中常见的鞭腿来说,在整个动作实施当中,左脚为重心,身体左转90度,右脚蹬地,以身体的转身和右脚蹬地发力,带动大腿及小腿进行屈膝前摆,着力点在小腿下端和脚背。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两者腿法技巧与发力方式的差异,跆拳道的腿法技术发力相对较为细腻,首先需要保证提膝至腰,脚背伸平,力求扩大腿部的击打范围,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得分效果,也要保持动作的迅速美观。而对于散打中的鞭腿来说,由于可击打范围较大,所以不必要考虑得分效果,力求获得最大的打击力度,动作发力过程中像人拿着鞭子攻击,通过身体的拧身、右脚蹬地,带动大腿与小腿的迅速发力,打击力度较大,所以被称为鞭腿。

2.3两者腿法技术应用特征差异分析

跆拳道和散打都属于格斗对抗类型的运动,但是由于竞赛规则的限制,两者的格斗技击风格截然不同,所以说,竞赛规则引导了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运动竞技所使用的技巧方式也由竞技规则所改变,像上文所讲的,跆拳道腾空腿法数量多于散打中的腾空腿法数量,其主要原因也是竞赛规则。根据跆拳道的比赛规定,其有效得分点位于对手臀部以上,只有击打到相应的部分,才能获得分数,而击打不同部分的得分情况也有差异,在击打到无效部位的时候则不予计分,在击打到腰部以下位置则视为犯规,这样的竞赛规则,使跆拳道竞赛中的腾空腿法较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击打到有效部位,跆拳道发力特点要求腿部放长击远,为的也是能够有效击中得分部分,其应用特点差异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于散打来说,竞赛规则规定其得分部分包括头部、腿部和躯干,也就是说,散打竞赛中只要击中对手则视为得分,所以说在实际竞赛中,散打的腿法应用较少,跆拳道竞赛中为了有效击中得分部位而出现的双飞腿、旋风踢和腾空侧踢,在散打竞赛中的应用意义并不大,或者干脆就没有这样讲究招式的腿法。[6]

2.4两者腿法攻击范围及艺术性差异

就腿法艺术性来说,跆拳道可以说是一门腿的艺术,不但腿法形式多样化,而且姿势优美,使人在观赏过程中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就比如说跆拳道的横踢腿,提膝出脚过程中,脚部紧贴左腿内侧,一整套动作比较美观,再比如说跆拳道回旋踢,是跆拳道单一腿法中最难的一种,也是跆拳道中非常漂亮,踢起来像一阵旋风,非常高端的一种腿法,但是其施展范围不大,其中的双飞腿和旋风腿,都是属于追着对手打的腿法,近距离内很难施展开。对于散打腿法来说,由于散打主要理念是不讲究招式花哨,所以腿法较为单一,讲究实用性性,艺术性不强,比如说散打的后摆腿,在攻击过程中两腿分开幅度较大,不够美观,但是散打腿法在近距离和实战当中都比较实用,攻击范围根据实际竞赛情况能够灵活变化。[7]

3散打发展建议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跆拳道好于散打,一方面在于跆拳道的腿法多样性,一方面在于跆拳道腿法的美观程度,总体来看,由于两者竞赛机制与运动理念的不同,跆拳道腿法技术种类较多其美观,散打注重打击力度,竞赛当中腿法应用较少,尤其是腾空腿法更少,主要是为了防止倒地而扣分。

跆拳道与散打属于同一种形式的格斗对抗运动,在竞赛机制与运动发展思想的影响下,跆拳道与散打的腿部技法出现动作数量、应用特点、攻击范围、发力特点和美观性等等方面的差异,总体(下转第89页)(上接第82页)来看,当前跆拳道发展形式好于散打,由于传统武术思维的限制,太过重视格斗实效而忽略动作观赏性,违背了当前体育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在未来搏击对抗体育发展中,跆拳道需要从散打中学习提高腿法力度的方法,而散打也需要学习跆拳道腿法动作的美观性和整体性,从而保证散打运动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莉.基于新规则下竞技跆拳道腿法技术特点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15):59-60.

[2]张学成.跆拳道的腿法种类及其教学方式研究[J].运动,(17):90-91.

[3]简志海.跆拳道品势腿法的素质训练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6(12):49-50.

[4]田龙.论散打腿法技术及其实战运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4):114-115.

[5]刘德新.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运用辨析[J].当代体育科技,(4):23-24.

[6]陈晨,杜辉.跆拳道腿法与散打腿法技术的主要差异性[J].科技信息,(11):165-165.

篇8:跆拳道腿法组合技术

1 武术与跆拳道的比较

1.1 武术与跆拳道的相同点

武术与散打同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形式上都有套路(跆拳道中称为品势)、竞技、击破和表演。在套路的比赛中都是以拳脚配合步法进行,有单人、双人和团体等,在竞技比赛中都有精湛的腿法作为主要的得分方法,而且胜负均以点数的多少来进行判定。

1.2 武术与跆拳道的不同点

1.2.1 起源

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人类祖先的生产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起源于古代朝鲜,是朝鲜民族的传统武艺。现代跆拳道发展于韩国,现为韩国的国技。

1.2.2 比赛的项目不同

在武术的竞技比赛中以散打为主,是以手脚并用包括踢、打、摔等方法进行得分。而在套路的比赛中则包括拳术(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器械(如刀、枪、剑、棍)、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结合对练)、集体表演等。跆拳道在竞技比赛中是以脚为主,以手为辅的搏击对抗性运动。随着传统跆拳道的不断发展,现在跆拳道的特技、击破、品势以及跆拳道舞蹈等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广大青少年爱好者追求的时尚运动项目。

1.2.3 竞技比赛中的得分方法不同

武术散打在竞技比赛中是以踢、打、摔为主要得分方法。在比赛中可以用拳击打对方的头部和躯干进行得分,还可以用摔倒对方的方法得分。跆拳道的拳一般用来格挡对手的攻击,很少有运动员使用拳法得分的。不仅如此,在比赛中跆拳道的脚只能击打对方被护具包裹的部位。散打除了裆部、后脑和颈部不能被击打外其他部位都可以被击打。

2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主要腿法

2.1 武术散打的主要腿法及特点

武术散打的腿法有蹬腿、弹腿、踹腿、截腿、鞭腿、勾踢腿、后扫腿、转身后摆腿、腾空侧踹腿等。其中蹬腿、侧踹腿、鞭腿、后摆腿为主要腿法,这些腿法在比赛中的利用率最高。武术散打的腿法不仅具有灵活机动,变化多端,进攻距离远,力度大的特点,还具有隐蔽性、突袭性等攻其不备的特点。练习的腿法掌握得好,运用得巧妙,不但能直接得分,而且往往能重创对手。在运用腿法攻击时,要求做到快速有力,击点准确,时机恰当,并有良好的距离感。另外,腿法必须与步法、身体动作协调配合,才能把全身的力量集中于踢出之腿,从而发挥其攻击威力,获得最佳效果。

2.2 跆拳道的主要腿法及特点

跆拳道的腿法有很多种,但基本腿法只有七种。这七种腿法是前踢腿、横踢腿、侧踢腿、推踢腿、下劈腿、后踢腿及后旋踢。除此之外还有双飞踢、旋风踢、勾踢、跳踢等腿法都是由跆拳道的七种基本腿法变化而来。跆拳道以其变幻莫测、优美潇洒的腿法著名于世,被世人称为踢的艺术,这是跆拳道区别于其他格斗术的一个重要特点。跆拳道的腿法讲究变化多样,对人的柔韧性、大脑反应的灵敏性、身体运动的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是对人体机能和体能的综合考验。实战中一般使用脚前掌、脚背、足刀、脚后跟、脚后掌,利用这些部位可以进行站立踢、跳动踢、助跑踢、转身踢等不同形式的进攻,而且每种踢法攻击的部位各不相同。

3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腿法在竞技比赛中的比较

武术散打在竞技比赛中主要使用拳脚结合的方式进行比赛,在比赛中拳法的运用和摔法的运用十分频繁,腿法的运用给比赛增加了观赏性。拳法的运用比较灵活快速,它能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击中对手。武术散打的腿法在比赛中运用广泛,在比赛中主要运用蹬腿、侧踢腿、弹腿和鞭腿。这些腿法都是较容易得分又容易防守,并且在比赛中可以重击对手。

跆拳道在比赛中较常用的腿法有横踢、下劈、后踢和双飞踢,其中横踢运用的最多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得分腿法。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腿法在力量和速度上有所不同,武术散打是以重创对手和得分为主要目的,在灵活性上稍显不足,在击打方位上可以进行上中下三个方位的攻击。而跆拳道的腿法灵活多变,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多个腿法的变换,相对武术散打来说腿法的难度大、技术含量较高、观赏性强,但在力量上与散打相比稍显不足。

4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观赏性对比

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比赛,两者都有较高的观赏性。如果进行对比的话,可以从规则上分析,武术散打讲究的是踢、打、摔手脚皆用并可以使用任何武术流派的技法,技术相对丰富,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比赛会比较精彩,但由于在比赛过程中散打追求的是把对方打倒来获得胜利,运动员所使用的动作都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进行施展,所以与影视武侠小说中的描述相差甚远,另外由于摔法在比赛中得分较多,所以过多的抱缠对其观赏性有所影响。

跆拳道比赛的胜负主要以点数来进行计算,对击打部位、拳击方法、脚踢要求等都有限制,再加上跆拳道的护具种类多安全性好等因素,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敢于动作的发挥,提高了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跆拳道规则特别注重于腿法的使用,如踢、劈、旋、摆、蹬、踹等技法均可使用,腿法攻击的动作幅度大,腾空的动作多,变化多样,常有出人意料的精彩动作出现,双方斗智斗勇拳来脚往,增加了比赛的紧张刺激性。2008年12月15日世跆联在土耳其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新规则,主要就是对分值和场地面积进行改变。现在场地变成了8×8米,用正向动作击打躯干得1分,用高难度的反向旋转动作击打得2分,打头得3分。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增加跆拳道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

5 结语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武术散打和跆拳道在比赛中都有着十分激烈和精彩的腿法对抗。现代体育运动不仅要有较高的健身价值,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观赏性,只有这样,武术散打才能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武林大会和武林风等央视节目的推广,使得武术散打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向大众化转变。可是要想让武术散打这个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得转变传统的训练和比赛方式,学习和借鉴现代推广较好的运动项目的优点。我国的武术散打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在比赛中的精彩程度仍然不足,在腿法训练中应该增加大强度和高难度的训练,在比赛中应减少双方的抱摔和消极现象,在普及推广方面加强对训练者的安全方面的保护。只有这样,我国的武术散打才能得到更多爱好者的认可,同时也会改变人们对武术散打“太危险”和“不够激烈”的看法,使武术散打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比赛中是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散打是一种以踢、打、摔为一体的拳脚结合的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而跆拳道在竞技比赛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中的主要腿法与跆拳道中的主要腿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武术散打,跆拳道,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蔡仲林等.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曾庆国.现代跆拳道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孙茂君.英武跆拳道[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周有财,钟辉,徐海虹.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腿法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马莉芳,韦海峰.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腿法技术的运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5(1).

[6]黄红田.论散打与跆拳道的美学差异[J].科技信息,2008(2).

[7]袁镇澜.散打摔跤[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陈国栋,刘庆华.散打与竞技运动训练比较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3).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下一篇:2016最新老公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