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导练答案

2024-05-25

导学导练答案(精选8篇)

篇1:导学导练答案

老人与海导学导练

一、判断正误:

1.海明威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剪裁,以极简洁的语言,铸人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正确)2.《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2、美国)3.“狮子”作为力与勇的另一称呼,它在小说中的不断出现,构成了一种寓意十分明确的象征: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这种搏击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的体现。(正确)4.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4、无中生有牵强附会)5.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 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此书的主题。(正确)6.《老人与海》代表了海明威对作家和写作的一些看法。老人就是作家的象征,捕鱼的技巧就是创作的方法与艺术,而大鱼则象征伟大的作品。(正确)7.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双子座。(正确)8.桑提亚哥是一个刚硬,坚强,不屈服的汉子,小说表现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8.小说表现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错误。)1

9.当出海的第八十四天,当那条居然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出现燃起老人希望的火花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桑提亚哥已经走向了失去精神支柱的崩溃边缘。(9.“当出海的第八十四天”错误。)10.老人桑提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中 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正确)11.《老人与海》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11.小说的主旨应是积极的,昂扬的。)12.全书故事的叙述是多角度的,在直叙中有插叙,在插叙中交织着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正确)13.《老人与海》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自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辞藻华丽,形象生动。(13.语言风格清澈流畅、朴素无华。)14.小说以象征手法表现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 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14.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15.在塑造桑提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正确)16.大马林鱼作为一种自然的壮观与伟大的象征而与孤独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照,反射出作为它的追捕者与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躯干中所蕴涵的力量与光辉。(正确)17.《老人与海》中用浓墨重彩描写大海,使人读时酣畅淋漓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从而有力 地烘托了主人公桑提亚哥不屈、坚毅、不服输的形象。(17.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2

18.在浩淼的大海上,老人桑提亚哥想象不断梦见狮子,暗示了他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这样描写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18.这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奋起的基本要求,揭示了老人永远不会老的意志。)19.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提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19.老渔夫桑提亚哥和男孩马诺林两人。)20.作者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马诺林与狮子就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力量的象征。他们多次给老人以鼓励和勇气,成为老人汲取力量的源泉。(正确)21.《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小说中的老人桑提皿哥表面上看失败了,但精神并不屈服。诚如他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是这部小说的一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正确)22.《老人与海》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有两个方面作用:一是结构上的照应,首尾呼应,深化主题。二是突显老人要做精神之王的特点。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正确)23.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桑提皿哥与鲨鱼共有四次搏斗,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5次)24.《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却展现了一个世界。小说内容十分丰富,含义深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读后回味无穷。(正确)3

25.《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巴西。(古巴。)

26.《老人与海》这本书中的老人、小孩、海鸟、海、鱼都有各自的特殊的意义,老人指的是:人生中奋斗的道路;小孩指的是:新的希望。(正确)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A.《老人与海》可以看做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小说中的人物自始至终充满了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D.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E.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双子座。

答案:1.B D(B项,主旨错误;D项,忽略了人的作用。)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A.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B.《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简练特色,结构单纯,情节不枝不蔓,人物只有桑提皿哥一人,性格特征单一鲜明,刻画人物主要运用简洁的对话和生动的动作描写。

C.《老人与海》描述了老渔夫桑提皿哥经过重重艰险,最终只带回一副鱼的骨架的故事。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小说,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带了足够的面包,所缺少的是淡水。E.桑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的形象,他勇敢坚毅,有自信、不服输的精神。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

答案: 2.B D(B项,《老人与海》中的人物不止桑提亚哥一人;D项,老渔夫没有带面包,他是靠吃生鱼肉活下来的。)

三、简答题

1.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清根据文意回答。《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他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不气馁的精神。

2.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如何理解?(1)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2)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3.《老人与海》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 从表面上看,《老人与海》采用的是写实手法,写的是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的冒险经历;但实际上,作品中的形象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寓意性。马林鱼、鲨鱼和狮子都是自然界中强者的化身,大海则是厄运的象征,桑提亚哥则是人类中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就是人类总是失败的一幅缩影。

4.“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表现了桑提亚哥坚毅刚强的性格。请举作品中的一个细节具体说明。午夜时,鲨鱼成群袭来。老人又要搏斗了。他不顾死活乱棍打去,棍子被鲨鱼咬走。他用 舵把又打又砍,可是鲨鱼一条一条蹿上来,他又迎面劈去,一次又一次,舵把断了,他就用断 下的把手朝鲨鱼戳去。鲨鱼一松嘴,一翻身游走了。这是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什么 东西可吃了。

5.桑提亚哥是位怎样的老人?在你看来,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桑提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作者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位真正的英雄。6.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篇2:导学导练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导练

卢佐兴设计

(本文已发表于《语文周报》。)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提到冬天,你可能会想到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等词语。然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下面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带领下去游览冬天的济南。

【悟意】

提示:本文在语言上带有浓郁的北京方言的特点,请尝试用北京方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采用说评说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后,先说一说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点是怎样的。

2.为了说明济南冬天的特点,作者先描写了对济南的总体感受,然后依次选择了济南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特点的呢?

3.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是既绘山景,又描水色,那么在这些描写之中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呢?

【析言】

提示:老舍先生的生花妙笔流淌出来的精美语言似济南之泉,如明珠璎珞,晶莹湿润。文中运用的精美的修辞句都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4.下列句中的黑体字都很生动,请你从品味中感受它的美妙之处。

①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句中的“顶”可不可以换成“覆盖”?)

⑦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太秀气”有没有责怪的意味?)

⑧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这句中的“声”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品段】

5.请阅读从文中节选的一个精彩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①这段文字是围绕段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②如果把本段划分为三层的话,你将怎么划分?理由是什么?

③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④选段中的动词用得很有色彩,你能举例说明吗?

⑤选段中的色彩词用得好,例如:

⑥选段在描写景物时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⑦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

⑧你认为本段应该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文字的神韵来?

【探疑】

6.济南冬天的独特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原因选成的呢?你可以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7.课文写到“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便戛然而止,似乎还可以把自己对济南的情感进行发挥,如写出“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作者为什么却没有这样做?

【拓展】

8.请课外阅读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这两篇文章有太多的相似,景是那景,人是那人,似曾相识,却又不显雷同,反而各显丰姿,各具诗意。读完后,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1.无风声、响晴、温晴2.首先是济南冬天的山,包含: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再写济南冬天的水色3.赞扬济南冬天独特的美,表达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4.①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既写出济南的可爱,也与“暖和安适”的特点相照应②“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

篇3:导学导练答案

第一环节:走近———听古稀老人说事

(主持人语:Hi!各位成员好!课本编辑为我们“请”来了于漪老师, 她将为我们“说事儿”, 让我们轻轻走近她, 聆听她亲切的话语吧。)

1.《往事依依》是于漪老师古稀之年撰写的回忆性散文。速读全文, 你能说出于老师在文中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她少年时的哪几件往事吗?分别是在课文哪几段中回忆的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温馨提示

叙事性文章, 事情的讲述是重点。阅读叙事性作品, 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 把握文中作者所说的“事儿”是前提。本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是“往事”, 因此, 我们应首先扣着“往事”去读课文, 把古稀老人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筛选、概括出来。

第二环节:领悟———解花季少年情思

(主持人语:花样年华, 别样精彩, 道不尽的情思。几十年前, 于漪老师的花季同样如此。让我们透过那一件件“历历在目”的往事, 去领悟她少年时的情怀吧。)

3.作者在回忆往事时, 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情。细细感悟, 你会发现她的情思又是通过具体的事来表现的。请填写下表, 让我们从文中三个“一”所涉及的事项切入, 解一解花季少年的情思:

温馨提示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怀旧类文章, 多以叙事传情。欲领悟作者情感, 除了抓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关键词句之外, 还要学会去分析、解读事情的经过、原委以及“我”在事情中的表现, 从而做出深度解析。

第三环节:借鉴———学名师生花妙笔

(主持人语: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圈子里, 于漪老师一向被称为“有嘴 (能上课) 有手 (善写作) 的领军人物”。今天, 让我们来揣摩她行文的亮点, 学一学她的生花妙笔, 使我们的作文水平再登新台阶!)

4.亮点借鉴A:凤头豹尾

分别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段落, 小结其作用, 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写作启迪。

开头:“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 不少事情已经模糊, 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至今记忆犹新。”

结尾:“往事依依, 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 催我不断奋进。”

5.亮点借鉴B:精当选材

课文第5段, 写了两位国文大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他们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词, 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法, 都入情入心, 学生都深受感染。“我”牢记了所讲内容, 且由此激发了喜爱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那么, 两位老师上课的不同点在哪儿呢?这样安排重复吗?有何作用?

6.亮点借鉴C:文采斐然

课文语言优美, 文采斐然。阅读课文, 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园地, 处处是名言佳句, 令人目不暇接。请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进行点评。

温馨提示

“以读促写”是语文学习的法宝之一。面对名家经典之作, 我们应做个有心人, 积极揣摩其写作技法方面的亮点, 并嫁接于自己的作文中。长此以往, 必将获益良多。

第四环节:叩问———明瑰丽人生追求

(主持人语:阅读, 除了读懂文本之外, 还要能够读出问题, 读出自我。下面, 让我们对话作者, 轻轻叩问, 探名师成长足迹, 明瑰丽人生追求。)

7.叩问于漪:连线于漪老师, 专题采访。您追忆的几件往事为什么都与读书 (画) 有关?您追忆依依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8.叩问社会:“多读书, 读好书, 能丰富知识, 增添智慧。”可是, 当今中国社会, 读书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有资料数据显示, 我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 全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大概只占到5%左右。请你为CCTV拟一条号召全民读书的公益广告。 (20字以内)

温馨提示

篇4:导学导练答案

一、“导学导练”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导学导练”教学模式由“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三个环节构成。“自学自测”强调优化输入,记忆材料;“互学互助”重在学习知识、练习技能;导学导练突出交际运用,培养能力。下面介绍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教学方法:

Step 1 自学自测

自学自测阶段,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介绍新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新知识的引入环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活化,设置符合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并用较为简单的语言展示给学生。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点、开拓思维,另一方面,为他们最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一个语言范本。

呈现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多媒体呈现、实物呈现、简笔画呈现、体态语言呈现、音乐呈现、游戏呈现等。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选择,力求知识呈现多样化、趣味化、形象化。

Step 2 互学互助

互学互助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以巩固新授内容为目的的训练。操练步骤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过渡的认知规律,体现操练难度的阶梯性。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以模仿记忆为主的机械性操练,它包括跟读、朗读、以及简单的替换练习等,以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达到准确、熟练地掌握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目的,为交际性练习打下基础。

在进行操练时,教师要在方法上多做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一般说来,我们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操练方法有:齐声操练、 排行操练 、个别操练、对话操练 、提问操练、替换操练、角色表演操练 、自由会话操练等。

Step 3 导学导练

导学导练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运用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的要求一般以流畅为主。

运用环节一般以小组形式出现,小组各成员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进行讨论、合作。运用环节通常采用的形式有:调查、讨论、采访、表演等。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上各环节应是自然流畅、层层递进的,前一环节的活动应该为后面的教学服务,环节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相联,融为一体。

二、“导学导练”教学模式案例举隅

下面以《牛津初中英语》7B第3单元 Finding the way –Main task 部分单词教学为例,介绍“导学导练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

Step 1 自学自测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上的文本results. 让学生根据阅读results 然后完成课本上的调查问卷和一封邀请信。教师巡视,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2.多媒体课件呈现调查问卷和邀请信的答案。

3.多媒体课件呈现第56页B部分下方小短文,告诉学生这是Daniel 根据55页的地图给客人提供的行走路线指南。请学生阅读并完成空缺部分的填空。

4.多媒体课件呈现路线,核对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 “自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能够对书本内容形成一种感性认识,进而为“互学互助”部分起到一种知识导向作用。在自测题选择上,以课本为主,既能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又能起到检查自学效果的目的。要做到“学生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Step 2 互学互助

1.教师设计了a map of to the cinema,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找出有几条从学校通向电影院的路,每组至少找出2-3条路线,不可有重复,有人负责设计路线,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表演,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这是在一定情景下的意义性操练,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活用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悟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Step 3 导学导练

1.出示一份请柬或邀请函,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文体的格式。鼓励学生思考或讨论写信的目的,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文本格式。

2.教师总结邀请函的书写格式以及可能包括的附件:开始语、结束语、正文、简略地形图、附加路线指南。

3.教师给出六个话题1. Mother’s Day 2. A parents’ meeting 3. Travelling in Qin Lake 4. A birthday party 5.Watching a film 6 .A farewell party 让学生写出一封邀请函。

篇5:学导练 培训 心得体会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飞舞妖姬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和思想的冲击力,让我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但在这种冲击力下,也有些困惑:教学本教无定法,倘若各学科都背装进这模子里,学科特性、教师个性、学生个性该如何体现?那课堂教学不成了装在套子里的教学吗?一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一边琢磨着这些疑惑。有幸参加了本月**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感觉这些困惑逐渐被“歼灭”。

如,通过聆听了《东区“学导练”模式的内涵、特点、影响》的专题讲座,我明白了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化,“一个学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成熟的标志,一个教师有成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技能成熟的标志”。同时对于其讲座中提到的“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力求解决的问题,也深有同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被动听课,练得太少;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不够;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其实,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有着这样的思虑,但就是没有毅力、魄力去完全改变,只是试着局部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去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转变教师主体角色等;而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练习的确兼顾得比较少。因此,课堂效果往往不及教学预设的效果。面临一周五节的语文教学时数,我也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想办法改进;但总觉有所欠缺。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本着“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调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让我看到了希望。

再有,曾经以为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过程僵化,但这次培训使我明白这“学导练”的教学模式并不影响教学的灵活性。譬如,“学”、“导”、“练”既可以是相对独立三个教学板块,也可以把这“学”、“导”、“练”贯穿在三个板块的实施过程中。这个理念的确立,彻底打消了我对教学模式的排斥,而明白了教学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教学。

具体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观摩课,也让我坚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学导练”模式的信心。熊甫军老师一堂“学导练”作文教学课,在“学”、“导”、“练”三环节中都落实了“学”、“导”、“练”的三个步骤,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有“大“获”!反思自己的语文课教学,其实也常常有这样的措施,但没有提炼,没有模式化。这也再次提醒我一定要边教学,边反思,边总结,边提炼。这样,才会有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要切实落实“学导练”教学模式,铸造高效课堂,必须从改变我们教师的思想观念着手。这次培训,确实转变了我教学理念,曾经认为教学不能有模式,而现在,我则认为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有效教学。

篇6:学导练辅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面对当前山区学校的现状,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班容量大部分在20人左右,造成班级的小班化趋势,同时河南永威的“课改”经验又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所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也是我区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平遥县“四·三·一”教学体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视情况调整,比如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目标引领——策略驱动——以学施教——主导跟进”

2、生本教育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是“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⑴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环境去配合学生的发展。

⑶因材施教原则: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模式的预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应当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

四、模式解读

“学、导、练、辅”,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环节。“学”:学生行为——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

“导”:教师行为——教师的导,即包括导入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教师的施教。时间为5——10分钟。“练”:学生行为——学习内容的训练,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分层展示及当堂训练,训练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保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吃好)。时间为10——15分钟。

“辅”:教师行为——针对训练的辅导,即教师在分层展示和分层训练后对共性问题的辅导和个别辅导,既有对A、B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时间为0——5分钟。

五、基本流程

(一)辅助环节,为自学铺垫

辅助环节包括:“导课”、“板题”、“示标”、“示导”四个小环节。

1、“导课”,即:导入新课。

1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多采用激趣导入和迁移导入。

2、“板题”,即:板书课题。

快速导课,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示标”,即:出示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C层学生要达到的基础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4、“示导”,即: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提示是针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引入语,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语,更是对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的要求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 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展示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自学提示既可以一次出示,又可以多次出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考虑。

以上四个环节大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同步自学,主动学习——“学”

1、目的意义: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2、操作要领:

同步自学,即:“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实现百分百关注。尤其要盯住班内的C层学生,对个别

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始终要把C层学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 “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三)展示反馈,以学定教——“导”

此环节包括“展示反馈”和“后教”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的。

1、目的意义:

①展示反馈——即自学检测,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掌握了解,是教师“导”的基础,教师的“导”就是根据自学生成而定,可采用汇报、展示、提问、检查检测等方式,提倡多用展示。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哪些属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在心中为学生分层,为下一环节进行分层辅导形成了依据。

②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自学检测情况而展开的主导跟进,可运用引导、指导、点拨、施教等方法,对展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这个过程实质是帮助学生落实目标的过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必须注意要到位。

2、操作要领:

展示反馈,以学定教环节,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关键问题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3、注意事项: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全体同学,真正让全体学生参与,百分百展示,特别要重视C层学生的展示,通过分层次地提问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让A层学生的回答能发挥其潜能,在班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B层学生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努力掌握学习方法;C层学生则回答基本目标性的问题。

(四)分层训练,个别辅导——“练、辅”

这是学生学,教师导后对学生落实目标的训练提高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体现,训练内容要有层次,一层次保底,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层次提升发展,要求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完成,这样既体现分层训练的目的,又保证了较好学生学习时间充分利用。

1、目的意义:①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先学后教”效果的检验与补充辅导。②帮助C层学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A类学生帮助C层学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

2、要求: ①分层训练要求:

训练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如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②辅导要求:

a、分层辅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C层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B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

A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b、个别辅导,既要注意对A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让学生带不懂的问题回家,达到“堂堂清”、“日日清”。

3、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训练内容,基础性内容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达到基础性目标;有难度的训练应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

②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的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有会学;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努力会学;帮助C类学生完成基础性目标。

③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以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④教师的辅导,不仅仅指到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还要按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包括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意志等。教法与学法形成和谐互动。

“练”、“辅”这两个环节,既可相对独立进行操作,又需要融为一体式体现。如一层次训练中,学困生可能需要直接进入辅导过程,所以不能绝对独立,练中有辅,辅中有练。

(五)回应目标,进行总结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总结,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同伴评价或教师评价,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篇7:导学导练答案

构建小学数学“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闫仁川

电话:*** 重庆市铜梁县永嘉镇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摘要:传统的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针对讲授法的缺点,“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主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师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彻底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依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实践从模式理念、集体备课、教案编写、组建学习小组和模式环节五个方面阐释了“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结合实施现状分析了“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个问题,灵活运用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先学后教;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当堂训练

近年来,全县各级学校在教委的领导下掀起了第八次课程改革,要求各学校必须将课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改出实效来。在此大背景下,学校定位“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传统的讲授法课堂中,教师为了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几乎占用了课堂内的全部时间,这样做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针对“讲授法”的缺点,“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理论依据

(一)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的自发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个体行为。“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探究体验,重合作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引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二)教育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是个体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着,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三)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要对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机整合,它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根据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

(一)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和实施者,起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起主体作用。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前提下才能增强。

(二)整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学,都能肯学,都能学好。课堂上,教师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后进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以学定教原则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是“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随着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自学能力会不断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对大部分知识能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关键点,讲易混点,讲难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学得会的不讲,教师讲不懂的不讲。

(四)及时反馈原则

每堂课要及时进行检测反馈,教学才会有针对性。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学、思考、练习。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三、实施策略

(一)明确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集体备课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应集中研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2.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3.确定学生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4.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5.设计怎样的习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问题。6.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三)编写教案

根据集体备课研究的方案编写教案,基本内容有:课题和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内容、课堂检测题的设计。学习目标,数量不能太多,三个左右比较合适;学习重难点要准确;自学指导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自学任务、学会知识、完成练习的关键,设计时要从学生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的策略要具体实用,避免抽象空洞。合作探究要有针对性,抓住重难点知识,明确目的任务,要切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水平,保证学生通过讨论能解决问题。课堂检测题必须紧紧围绕自学的目标出题,可以是类似题,切忌离题万里,注意跨度和难度不要太大,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好方法,解决问题就行。作业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有层次,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有必做题、选做题,但并不是将学生人为地划分层次,选择的权利在学生。

(四)组建学习小组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至关重要。

1.划分原则及依据

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2.小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成立小组后便给小组成员分好工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分工:选择组内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同学做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工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一周或两周),组长负责调换本组内组员的任务,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记录员担任汇报员,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每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几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教师应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要包括: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五)构建过程 1.介绍学习目标

上课一开始就告知学生,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简明扼要,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不做任何说明和讲解。

2.自学指导

通过多媒体告知学生:(1)明确自学内容,具体到几页几行,什么内容和范围;(2)明确自学方法,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抓住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学生重点思考关键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上。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科实际,就采用什么方法。(3)明确自学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3.学生自学

这个环节很重要,期间老师要特别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学状况,确保每个学生都紧张、高效地实施自学,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用各种方法去引导纠正。

4.学生练习

自学后,利用练习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练习题必须精心设计。(1)检测的对象主要是中差生,可以采取板演或抽问的形式。(2)在学生练习期间,老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为后教和小组合作找准切入点。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要注意三个明确:明确教什么,明确怎么教,明确教以后达到什么要求。(1)教什么,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凡是学生会了的问题坚决不再教,这里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后,评判的权利还给学生,教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要明确判断有无错误,有错误错在那里,为什么错,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一直到学生找完问题、更正完问题,找完方法,学会了解题的思维方法为止,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都是学生在主动地思考,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找问题、找方法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2)怎么教,“兵教兵”是一个很好的教的方法,注意只要有学生会,就要让会的学生教,会的学生可能教的不完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归纳,这个环节既是培尖,又是补差。

这个环节还不是教师完全教,要尽可能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6.当堂完成作业

当堂必须完成,分层次地完成。当堂完成的好处:一是可以直接反馈信息;二是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三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活动课的内容。

四、注意事项

构建“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教学实践去完善和修正模式,用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年龄特征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年龄特征:1.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至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自我监控能力弱;注意指向分散,意识紧张度不足,易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思维容易分散,注意稳定性低;针对这些特点,在课堂上要注意控制好自学时间,不宜过长,自学任务不宜过多;控制好小组合作的时间,讨论内容要明确具体,难度不宜过大。检测题设计注意形式多样化和趣味性。2.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大提高,自控能力有所提升,由于他们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小学的数学知识可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版块。1.“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对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运用这两个版块的知识比较适应,学生的自学效果好,大多数都能学会,作业准确率高,但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能力,检测题的设计应注意层次性,难度适中,防止中差生不能完成而优生又无事可做。2.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版块的知识与“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有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抽象,信息单一,学生自学资源少,缺发实践经验,完成自学任务难度大,容易造成教师多讲。因此针对这部分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向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的自学资源,合理开发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发现规律、总结知识、理解概念及公式;检测题的设计注意形式多样化,主要采取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增设操作题、与代数知识相关联的题目。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没有介入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只是等待观望;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足;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评价,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当个人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环节时,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点评。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在典型启发下进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此之外,教师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篇8:导学导练答案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但是,如果曾经翻看过丰子恺的画集,你们会很容易地发现,画集里处处洋溢着童真的欢乐,那些简明流畅的线条、清丽雅致的色彩,充盈着画家不变的童心。如下面两幅画作:

1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星期日里,孩子们肆无忌惮地打、闹、叫、嚷,她便觉得心烦,便要阻止;但是,若她的孩子们不这样健康活泼地打、闹、叫、嚷的话,她仍要觉得心烦,并且担心了。于是,她半真半假地喝骂,心甘情愿地替他们收拾残局。

2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小姐弟之间的绝不是交易。不给她打扇,姐姐削好瓜也会分给弟弟,还很可能是大的一半;没有瓜吃,弟弟也会这样认真地用两只手给姐姐打扇,不会有半分勉强。

从这两幅画中可见,丰子恺是一个善于发现孩童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充满爱心的父亲和画家。那么,一个疑惑就浮现在我们心头:一个似乎永远欢乐的父亲,“悲哀”从何而来呢? 要解决这个疑惑,我们就要走进文本,感受丰子恺的情怀,解读他“欢喜”而“悲哀”的复杂心境。我们不妨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从题目看,本文写给谁? 用什么方式(人称)写? 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从题目看,自然是写给“我的孩子们”,也使用了第二人称。同学们可以想一想,父亲写给孩子们,用了第二人称,感情上、语气上有什么好处呢?

2. 从注释看 ,本文是《子恺画集》的代序 ,既为“序”,你可由此推知全书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 从本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从文体角度看文章,是不可忽略的,清晰的文体意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显然,丰子恺的这篇序也起到了概括、提示全书内容的作用,书写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和自己的所思所想。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挽留黄金时代”,就是丰子恺先生创作本书的初衷。

3. 从文章首尾来看,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样的情感在文中还有没有更多的抒写? 请比较首尾两段在表达上的变化,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从首尾两段的表达来看,作者都强调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样的“悲哀”在文中还有多处显现:“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所以,成人后的丰子恺先生经历了人生的多种况味,更是无比珍爱孩子们率真自然的天性,总是用画笔描绘出动人的瞬间,“挽留他们的黄金时代”。然而,正因为美好而短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一定会在世俗的世界里失去率真,变得虚伪世故,甚而忘记了这么美好的童年。一想到可爱的孩子们长大后可能摆脱不了这个规律,作者从内心深处感到悲哀,万分希望能多少挽留住一点率真、自然。

通过以上的问题和提示, 相信同学们已经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会有欢喜而又悲哀的心情,也会更加理解丰子恺作为一个艺术家珍视童真,作为一个父亲爱护孩子的心境。下面再提供几段文字,以促进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请大家仔细品味。

(1) 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会嵌在天空中……

———鲁迅《看图识字》

(2) 我作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

———丰子恺《子恺漫画选》自序

(3)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上一篇:医师华西医院进修心得下一篇:山东大学网络模拟试题答案公共关系学C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