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导学案含答案

2022-07-16

第一篇:社戏导学案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一.新课导入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

【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 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一)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二)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三)研读与赏析

4,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讲解《次北固山下》

作者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

(一)疏通文意,作朗读指导并齐读。划出节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自主学习,感悟抒情

1,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3.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5.“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6.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7.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句?

(三)研读与赏析

8.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四.新课总结

1. 《观沧海》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5.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课文背诵 二.讲解《钱塘湖春行》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 今陕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一)自主学习,

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2b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二)研读与赏析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3.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

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4b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三.讲解《天净沙•秋思》

【知识链接】 作者和元曲介绍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三是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

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一)初读古诗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

一、

三、五句押尾韵“a”,

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5.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6.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请赏析。

7.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8.“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9.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四.新课总结

1.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2.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

五.【反馈练习】

你还可以联想出一两句关于思乡主题(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的诗句吗?你还知道哪些新诗?

六、达标检测读

(一)《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该诗押的韵是 ,韵脚是 。 2.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

阴: 3.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4.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二)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这首曲的曲牌名是 ,曲名是 。

6.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

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 7.前三句用了 个

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8.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

(三)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B.“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籽,故读来回味无穷。

古代诗歌四首答案

第一课时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二)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研读与赏析 4,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像,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在这里,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三.讲解《次北固山下》

(二)自主学习,感悟抒情 1,(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4.(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残冬腊月)(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6.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7.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研读与赏析

8.“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五、达标检测

1.略 2.D 3.B4.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6.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b(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二)研读与赏析

3.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4b“最爱” 三.讲解《天净沙•秋思》(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5.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7.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8.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9.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10.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11.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五.【反馈练习】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六.1.i;低、泥、蹄、堤2.玩不够;同“荫” 3.春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4.“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 5.天净沙;秋思 6.名;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7.三;名词;苍凉、幽静 8.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9.C 10.C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 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知识链接】介绍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二、自主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2.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课文,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四、互动探究 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

五、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六、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七、拓展阅读: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一句对全文能起到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作者写济南的山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的?举例说明。

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5.根据要求理解。

(1)“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人的。”这句话主要是说济南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你怎样理解句中“香甜的烦恼”的含义?

12《济南的冬天》答案

三、1.(1)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特点,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

2、

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四、1.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 归纳: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五、。2. 明确:(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3.明确:(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六、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七.答案: 1.“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这一句话统领全文,写出了济南的秋天的美好,像春天一般。

2.老城,大城楼,古石路,石城墙,一道清溪,秀丽的山。

3.颜色:,山腰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灰中透黄。山脚是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是藕荷色儿。。山顶的颜色不同,。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阳光清凉,温暖,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 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 4.写出了山腰的颜色变化快,种类多。 5.(1)济南的秋水清澈,无瑕。

(2)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第三篇:2019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

2.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培养关心社会的行为。

3.知道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社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积极融入社会。

二、自主预习

1.人们在

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个人是

的有机组成部分。

3.人的身份在

中确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

的身份。

三、合作探究

在社会舞台上,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将来,我们会做爸爸或妈妈,会成为科学家、教师、艺术家、公务员、农民、工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身份。

1.请在下表中填写自己现在所处的四种社会关系,并说出这些关系中自己的身份是什么?

所处社会关系

对应身份

2.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四、随堂演练

1.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

)

A.很热闹,场面震撼

B.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

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

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

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

)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需要(

)

A.融入社会生活

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

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

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

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涵的人生道理是(

)

A.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D.人生的追求是成功者的精神动力

5.联系实际,实话实说: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就在我们的周围。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了解一下最近五年来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五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这些变化?

五年来,我所在城市或村庄发生了这些变化?

五年来,我的周围还发生了这些变化?

思考:看到这些变化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社会交往

2.社会

3.社会关系

不同

三、合作探究

1.

所处社会关系

父女关系

师生关系

同窗关系

邻里关系

对应身份

女儿

学生

同学

邻居

2.

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因此如果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随堂演练

1.B

2.C

3.A

4.A

5.

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学会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实现个人成长。

3.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4.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二、自主预习

1.

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

3.亲社会行为在

中养成。

三、合作探究

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嘴杂之声。“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

2.

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四、随堂演练

1.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

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

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

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正确的认识是(

)

A.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问题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得以解决

B.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的社会变得很阴暗,让人们看不到光明

C.不能接受这些现象的存在

D.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3.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当身处困境时,你应该(

)

A.悲观失望

B.心理极不平稳,总想着自己倒霉

C.顺其自然,听凭命运的安排

D.积极努力,求助社会

4.社会对个人成功的影响有(

)

A.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

B.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C.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社会无关

D.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5.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

)

①乐观上向

②创造美好生活

③展现生命之美

④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

⑤赢得人们的敬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早在2004年,青岛一位神秘女士多次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捐款,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的“微尘”出现了。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微尘”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无私捐助公益事业的群体,成为一个爱心符号。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打算怎样向“微尘”学习?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社会化

2.物质支持

精神滋养

3.人际交往

社会实践

三、合作探究

1.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矛盾、摩擦和冲突是难免的。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谦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③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

2.①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利益。④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扶危助困,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四、随堂演练

1.D

2.D

3.D

4.D

5.A

6.(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回报社会的优秀思想品质;

(2)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

(3)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学会帮助他人;

(4)积极投身以社会主义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奉献社会。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一、学习目标

1.感悟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

2.理解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

3.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二、自主预习

1.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

2.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

、经济贸易的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

搭建新平台。

4.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

三、合作探究

材料:小明和父母说,他希望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小明的爸爸说:“网络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假的,骗人的,而且孩子小,没什么自控能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我不赞成买电脑上网。”妈妈说:“网络能使孩子增长见识,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能用来上网校学习,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再说了,以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他不懂电脑,不会上网,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适应社会呢?我看上网很好,我赞成。”

问题一:小明的父母说的有道理么?

问题二:你怎么看待上网这件事?

问题三:你知道网络的哪些作用?

四、随堂演练

1.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交往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

①刷微博,关注好友动态

②上网店买日用品

③关注国家消息,关心国家大事

④发布虚假消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广阔的交往空间。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

①网络给了我们自由飞翔的翅膀

②网络交往的快捷便利是无可比拟的

③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

④网络交往无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随着Wi-Fi网络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每到一地必连Wi-Fi已经成了许多智能手机用户的习惯。不过,在央视315晚会上,几位工程师利用伪造Wi-Fi技术窃看了台下观众的上网内容,观众的邮箱及密码“准确”被盗取并在大屏幕上向大家展示,让许多人对公共场所Wi-Fi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这启示我们(  )

A.免费Wi-Fi风险大,远离网络避伤害

B.手机支付要减少,财产安全永无忧

C.免费Wi-Fi好处多,省钱实用速度快

D.免费Wi-Fi要慎用,保护隐私很重要

4.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们应该(

)

①为了避免伤害,拒绝上网

②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③利用网络优势,努力学习

④遵守法律和道德,文明上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人XXX,一个月30万”“只付10元,利10

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

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

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时空限制往

2.新工具

新途径

3.科技创新

4.源泉

三、合作探究

问题一:小明父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同时对孩子上网的担心不无道理;小明母亲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同时对孩子上网应有所规范。

问题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防止沉迷网络;要遵守网络道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问题三: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随堂演练

1.A

2.A

3.D

4.D

5.B

第2课时

合理利用网络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自主预习

1.我们要提高

,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

等不良信息。

3.

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4.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

辨析:有人说,网络世界真假难辨,我们还是不要上网了,远离网络世界。

四、随堂演练

1.“网络是一座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这句话说明了(

)

A.

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世界

B.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

网络世界可以摆脱任何约束

D.

网络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各种信息

2.有个自称“冲击波杀手”的黑客在网上散播“冲击波”病毒,病毒大范围传播。该病毒感染力和破坏力极强,几天内使全球50多万台电脑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散播该病毒的“黑客”后来被逮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行为规则

B.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C.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其趋于完善,不被“黑客”利用

D.要充分认识到电脑病毒的危害性

3.对网络世界,有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地狱。”这说明(

)

A.网络是大人的天堂、孩子们的地狱

B.网络是有益处的,英雄有用武之地

C.网络只有害处,是魔鬼

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4.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媒介素养

2.暴力

色情

恐怖

3.恪守道德

遵守法律

4.建言献策

三、合作探究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可以开阔视野,查阅资料帮助学习,便于交流等。可是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

四、随堂演练

1.B

2.A

3.D

4.

(1)材料一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

材料二反映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极易受害。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利用网络学习、工作,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③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④传播网络正能量: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

维护秩序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社会秩序的含义。

2.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懂得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二、自主预习

1.

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

3.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

等。

4.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

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

手段。

三、合作探究

在在学校里,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走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国家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这些都是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因此,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就是要遵守国家明文颁布的规定。

请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四、随堂演练

1.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这时,小刚应该(

)

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

2.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

A.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B.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C.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D.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

3.2017年3月22日早晨八点半左右发生的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因为拥堵才导致了这种踩踏的事件。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

①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

④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4.2017年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这类事件启发我们(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

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③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制定校规校纪的目的在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请你结合学校实际,完成下表空缺部分的内容。

校规校纪

规则内容

课间规则

不能大喊大叫;不能追追打打;不拥挤……

课堂规则

食堂规则

宿舍规则

严禁在寝室使用火;按时就寝;不准在床上蹦跳……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社会秩序

2.社会环境

3.道德

纪律

法律

4.强制性

非强制性

三、合作探究

此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公共生活规则有两大类,一类是有形的,一类是无形的。有形的规则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无形的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由国家明文颁布,我们必须牢记并在生活中严格遵循。道德规范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会,自觉遵守。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遵守有形的规则,还要遵守无形的规则。也就是说,除了要遵守国家明文颁布的规定外,还要遵守道德规范。

四、随堂演练

1.C

2.A

3.D

4.A

5.

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2.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3.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二、自主预习

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

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

3.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

的。

三、合作探究

同学甲认为:规则就是约束人的,能不遵守则不遵守。

同学乙认为:规则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应自觉遵守。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1.

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要有规则,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它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②青少年年龄小,与社会规则无关

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④只在公共场合才有规则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繁忙的马路,由于有了交通规则,变得秩序井然。激烈的比赛,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变得友好文明。这说明规则(

)

①能够解决一切矛盾

②使利益不同的人们能够协调相处

③使彼此的竞争的交往能够有序地展开

④有有形和无形两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对我们而言应该(

)

①是自我约束

②是被迫行为

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走在路上,需遵守规则。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面对充满规则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的态度是(

)

A.逃壁、远离

B.积极参与

C.无所谓,与我无关

D.需要时参与,不需要时远离

5.

对下面漫画《大家都走斑马线》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生活中人人都要懂规则,守规则

B.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是否遵守因人而异

C.大家都走斑马线,会造成交通堵塞

D.有了交通规则,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6.

下列对规则理解错误的是(

)

A.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

C.生活中每一种准则都差不多,无特殊行为规范

D.社会生活规则有有形和无形两类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道德

纪律

法律

2.他律

自律

3.一成不变

三、合作探究

我同意乙的观点,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正当的行为和生活受到侵扰,也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大家在一起交往和生活,就需要有针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规则,共同认可,共同遵守。这样,生活才会更和谐、更完美。因此,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不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是我们的自我约束。

四、随堂演练

1.B

2.D

3.C

4.B

5.A

6.C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等。

二、自主预习

1.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

等。

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

等。

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

,消除

,增进

,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

三、合作探究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

她只好再次敲门。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还是没有动静。

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谁?”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女王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四、随堂演练

1.下列做法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

A.逼回族同学喝酒

B.在公交车上与孕妇抢座

C.发自内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D.嘲笑、指责农民工衣服脏

2.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如果让你代表学校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下列方式中最合适的做法是(  )

A.感慨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

B.尊重他们,在和他们深入沟通后,把同学们的捐助和友谊留下

C.炫耀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的优越条件,欢迎他们到城市来做客

D.让特别贫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痛楚,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3.一次,因为周总理咳嗽,理发师一不小心给他的脸划了一个小口子,周总理不但没有责怪理发师,还马上向理发师道歉:“这都怪我咳嗽时没和你打招呼!”并留下理发师一块儿吃饭,以解除理发师不安的心

情。这说明(  )

A.周总理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

B.这件事情是由周总理引起的,所以周总理向理发师道歉是应该的

C.理发师的技术不佳,应该受到批评

D.周总理尊重他人,因而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4.李浩与人交往时,常常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并且他只愿意与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交往,从不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人交往,还经常讽刺嘲笑他们,慢慢地同学们都疏远了他。李浩的经历说明(  )

①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②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

③交往中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

④李浩的同学没有宽容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临近毕业时,班委会决定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班长小耿想到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会影响自己的中考。于是,他以班长的身份将任务指派给了学习委员小芳,并频繁催促小芳,结果弄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小芳生气地对小耿说:“你为什么自己不做?”班主任李老师知道后找小耿谈话,小耿说出了其中的原委。班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是小芳,你会怎么想……”

(1)材料中的小耿与小芳发生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个事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人格

权利

2.满足感

成就感

3.摩擦

隔阂

信任

4.一视同仁

三、合作探究

女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四、随堂演练

1.C

2.B

3.D

4.C

5.

(1)原因是小耿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在小芳身上。

(2)启示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学会换位思考,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一想,才能尽量减少不愉快的事情出现,这对营建和谐的集体是十分重要的。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礼是什么,学会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二、自主预习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

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

、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3.文明有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

三、合作探究

材料:吃过晚饭,爸爸看新闻联播时,小华想看《动画梦工厂》,于是马上抢过遥控器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门铃响了,爸爸说:“小华,帮爸爸开开门,爸爸正忙呢。”小华非常不情愿地走过去开门,开门一看,原来是爸爸的同事,小华也没说什么,马上跑回去继续看他的动画片。叔叔送给小华一辆小赛车,小华马上说:“这礼物我不喜欢,不用送了。”丢下礼物就走了。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嫌吵,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了。过了一会儿,叔叔要走了,爸爸去送叔叔,小华仍然看他的动画片。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情境中,你能看出小华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以礼待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2.对中学生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3.年长者来访,如果爸爸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

四、随堂演练

1.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西方也有“礼貌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的谚语。这表明(

)

①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③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著名作家歌德说:“有一种内在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令人愉快的礼貌。”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礼貌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唯一因素

B.礼貌表现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C.礼貌在文明社会是可有可无的

D.一个人只要有爱就可以了,无须其他因素

3.大作家夏衍老人临终前感到身体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及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而是‘请’。”一个“请”字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

A.举止端庄

B.学会倾听

C.待人礼貌

D.学会妥协

4.培养良好的品德、人格,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就会从内到外地表现出来。下列(

)

A.中学生可以佩戴首饰上学

B.妨碍他人不道歉无关紧要

C.说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诚恳

D.与他人发生摩擦,大打出手

5.习近平书记到庆丰包子铺排队点餐,当收银员结完账找零后,总书记说到“谢谢”;当总书记就完餐,离开包子铺时,对服务员说“再见”“你们辛苦了”。你对总书记这些言行的看法是(

)

①作为总书记,这些礼貌是不必要的

②语言文明、态度亲和的表现

③尊重他人的体现

④有利于人际交往、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与人为善

仪表端庄

2.科学文化素质

3.桥梁

三、合作探究

1.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1)爸爸正在看电视,抢过遥控器换频道;(2)爸爸要求小华去开门,小华很不情愿;(3)看见爸爸的同事不打招呼;(4)小华当着客人的面表示对礼物不喜欢也不道谢;(5)爸爸和叔叔谈话是,小华开大电视音量;(6)叔叔走时,不去送别

2.举止文明、着装得体、仪表端庄、讲究卫生、心理健康、道德高尚、语言文明、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等。(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写出两点即可)

3.(1)把家里打扫干净,收拾整齐;(2)及时开门欢迎,礼貌称呼对方并问好;(3)请客人就做,送上茶水;(4)主动、热情地和客人交谈;(5)诚恳地留客人吃饭;(6)客人离开时要送至门外,并欢迎再来;等等。

四、随堂演练

1.A

2.B

3.C

4.C

5.

D

第3课时

诚实守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诚信的含义。

2.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3.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二、自主预习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

,是一种

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

、以信为本,能够增进

,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3.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

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三、合作探究

在诚信做人方面,有人提出“小节无害论”,认为偶尔不守信或者失约关系不大,在小事上没有尽到责任也无关大局。

(1)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

(2)赞成的理由是什么?不赞成的理由是什么?



(3)自己有过不太诚信的“小节”吗?对这件事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四、随堂演练

1.关于诚信,理解正确的有(

)

①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标准,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③要实事求是

④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7年6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印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使用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因为(

)

A.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B.诚信企业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C.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D.诚信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3.下图“寸步难行”告诉我们(

)

①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在社会上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

②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③在生活中我们只能履行义务

④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们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应该做到(

)

①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③做了不诚信的事要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④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得到某个人的许诺需要很多钱,因为什么事都难不到他

B.做事都要讲信用

C.季布说一句话就要一千元钱

D.如果我们违背了诺言要用金钱去改正错误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价值准则

道德规范

2.以诚相待

社会互信

3.伦理原则

三、合作探究

(1)我不赞成“小节无害论”。

(2)“小节无害论”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3)这道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随堂演练

1.B

2.A

3.B

4.D

5.B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

2.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二、自主预习

1.法律是

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和

违法行为。

4.

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

有同学认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四、随堂演练

1.违法行为是指(

)

A.被逮捕判刑的

B.违反刑法的行为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2.家长和学校应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中的(

)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谨慎交友

④收听、观看淫秽的音像制品、书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远离不良诱惑最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

)

A.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B.专时专用法

C.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筑起心理防御的堤坝

D.请人监督法

4.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

5.八年级(2)班同学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6.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最刚性

2.违法行为

3.民事

行政

刑事

4.民法

三、合作探究

(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它们之间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四、随堂演练

1.C

2.A

3.C

4.B

5.C

6.C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二、自主预习

1.

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严重

、刑事违法性和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和附加刑两大类。

4.

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三、合作探究

黄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了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黄某不同阶段所受惩处的性质是一样吗?说明理由。

2.在人民法院给予黄某的刑罚中,哪个属于主刑?哪个属于附加刑?

3.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包括哪几种?

4.黄某从一般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四、随堂演练

1.某中学生在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老师批评后他不以为然,后来发展到在社会上偷拿钱物。一次趁人不备拿走商店数码相机一台。这说明,违法犯罪行为都是(

)

A.从小偷小摸开始的

B.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C.从占小便宜开始的

D.从结交坏朋友开始的

2.

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经过调查,针对已核实的该饭店存在不以真实名称提供服务等问题,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该饭店的行为(

)

A.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

触犯了刑法

C.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3.安徽省砀山县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对案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有期徒刑属于主刑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

)

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5.

当前多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部分青少年成为了受害者,也有部分成为了施暴者。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努力学习,做勤学乐学的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刑法

2.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3.刑罚

主刑

4.犯罪

三、合作探究

1.性质不一样。黄某在校期间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的行为违反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是违纪行为;走上社会后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黄某后又作案20多起,违反了刑法,是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2.无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

3.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4.(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四、随堂演练

1.B

2.A

3.A

4.B

5.A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二、自主预习

1.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查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

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

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合作探究

未成年人面对歹徒行凶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二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三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

1.请说说这三种情况分别可能导致怎样的结果。

2.

如果我们遭遇歹徒行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救助方法?

四、随堂演练

1.

晓红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晓红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困境。晓红面临辍学。为此,晓红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①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②外出打工,自食其力

③通过向居委会或父母双方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 ④申请法律援助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小松在课间下楼梯时,不小心踩到小武的右脚,小松赶紧说“对不起”。但在放学后小武就叫几个哥们儿在校门口将小松暴打一顿,结果小松被打伤,用去医疗费1213元。后经学校调解,小武的父母付清医疗费,并带小武向小松赔礼道歉,事情圆满解决。这种解决事情的方式属于

A.

非诉讼途径

B.

法律援助

C.

法律服务

D.

诉讼途径

3.中学生陈云帆发现有人慌慌张张地从邻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窥视”。看到那些物品被装上一辆小货车后,陈云帆便记下车牌号。后来警方通过陈云帆提供的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这说明他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见义勇为

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④能够明辨是非,维护正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某中学学生丁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又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等到九年级,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坏朋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最终丁某受到刑罚处罚。

(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起诉

2.最正规

最权威

3.全体公民

三、合作探究

1.“忍气吞声”:只能助长歹徒的嚣张气焰害人害己。“与歹徒殊死搏斗”: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与歹徒斗智斗勇”: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

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账声势,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歹徒的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等。

四、随堂演练

1.A

2.A

3.A

4.(1)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1课时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责任的含义、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2.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

3.能够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

二、自主预习

1.责任是一个人

应该做的事情。它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

、法律规定等。

2.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

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三、合作探究

某校开展了以“责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了部分公民有漫画中的行为: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漫画中的行为。

2.为了本次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你认为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警示我们要对谁负责?

四、随堂演练

1.一位农民企业家说:“责任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我不能卖给农民质量差的种子、化肥,我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农民满意,还要对子女关心,对父母尽孝。”由此可见,责任就是一个人(

)

A.自己不做但要求别人做的事情

B.心里想做但力不从心的事情

C.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D.必须做但却不去做的事情

2.“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上学后,责任是一方讲台,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告诉我们(

)

A.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B.承担责任就是孝敬父

母、努力学习

C.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承担起与角色相一致的责任

D.每个人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下列能体现“对自己

负责”的是(

)

A.小丽在家总是借口作业多而不做任何家务

B.碰到学习上的困难小东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C.每次做眼保健操时小明都会抓紧时间赶做作业

D.小华参加活动时经常失约,事后总说“临时有事”

4.

G15沈海高速公路上,一辆黑色大众轿车的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在挂点滴,当高速交警靠近时,发现其居然还在打电话。下列对这位驾驶员的行为做出的评论,你认同的是(

)

A.彰显自信心理,炫技行为值得大力效仿

B.漠视生命之举,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

C.违反交通规则,依法应受到最严厉的处罚

D.纯属无奈之举,高速交警应当不予处罚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分内

道德规范

2.潜能

三、合作探究

1.①这是错误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批评;②这是缺乏责任感的行为,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浪费了社会资源,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③我们应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等。

2.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确定活动的主题;明确人员分工;确定安全事项等。

3.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

四、随堂演练

1.C

2.A

3.B

4.B

第2课时

做负责任的人

一、学习目标

1.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明白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3.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二、自主预习

1.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

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

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3.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

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

三、合作探究

“志愿渝中”公众微信号正式上线。市民可以通过该公众号注册成为志愿者,并可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志愿服务的人也可以通过该公众号查询,找到身边的志愿者提供服务。志愿者可参加社区的老人照顾、扶贫帮困、环境保洁、学习辅导、安全巡逻等。

(1)假如你注册成为一名社区志愿服务者,身份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2)作为志愿者的你,在从事公益公益活动中,有鲜花掌声,也有刁难质疑,你如何对待?

四、随堂演练

1.对漫画中这位同学的言行,你的正确看法是(

)

A.

和同学相处不必讲原则,要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B.

当班干部必然会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C.

当班干部容易得罪人,还是明哲保身的好

D.

做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敢于担当

2.每年6月,“高考爱心车”总会如约而至。高考期间,承载着浓浓爱心的送考出租车带着考生穿梭在大街小巷,俨然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爱心送考”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集中体现在(

)

A.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

B.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

C.只需承担对他人的责任,无需对自己负责

D.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3.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

)

①加强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消除顾虑,我行我素

③寸步不让,任何时候不服输

④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使我们(

)

①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②帮助他人

③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④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⑤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A.①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

我们学习了《智者的四句箴言》后,小亮写了四句感想,这四句感想与四句箴言一一对应的是(

)

四名箴言顺序:(1)把自己当别人(2)把别人当自己(3)把别人当别人(4)把自己当自己

小亮的感想:①要懂得宽容自己,不要苛刻自己

②要诚心待人,要乐于助人

③要懂得尊重别人

④要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立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

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

)

A.不给社会添乱

B.在学校多学习知识

C.培养优秀品德

D.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时间

精力

2.自愿

3.社会责任

三、合作探究

(1)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或: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

(2)当面对鲜花掌声时:

①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要有更高的无私奉献精神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③要更好的做到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等。

当面对质疑和刁难时:

①要以宽容、尊重、理解的态度去对待;

②要以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去履行社会责任等。

四、随堂演练

1.D

2.D

3.D

4.D

5.D

6.D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1课时

关爱他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二、自主预习

1.关爱传递着

,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相互尊敬,与人为善,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当他人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

上给予帮助,

上给予关怀。

三、合作探究

关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关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关爱具有什么力量?关爱还有什么力量?

2.关爱他人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四、随堂演练

1.关爱总是解人于迷茫之时,助人于困难之际。这是因为,关爱可以(

)

传递美好情感

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给人带来力量

获得他人的表扬和奖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关爱比接受更快乐。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关爱就是一种施舍

B.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会得到一种优越感

C.关爱他人,一定要送玫瑰

D.主动关爱他人,不仅是付出,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3.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

)

在道义上给予支持

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在精神上给予关怀

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情感,但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会适当关爱他人,避免

弄巧成拙。下列“关爱他人”的正确做法是(

)

A.

学校公示贫困生名单,这让贫困生小华觉得有些没面子

B.

小江发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跳入水中抢救溺水者

C.

期中考试时,前桌同学请求帮助,小清就把自己的卷子偷偷地给他看

D.

每逢节假日,小芳总会去一次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女孩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她说的“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震惊了那些把金钱等同于慈善的人,深刻诠释了慈善。在慈善的天平上,大家是等重的,慈善不仅仅是有钱有身份的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再平凡的人,只要对他人心怀善意,愿意给予帮助,也是一样在做慈善。

(1)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说说小女孩露西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一个心怀善意的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美好情感

2.互谅互让

增进信任

3.物质

精神

三、合作探究

1.①关爱传递

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②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

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关爱他

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

己。

2.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四、随堂演练

1.B

2.D

3.A

4.D

5.(1)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2)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在精神上给予关怀。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自主预习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

什么,而不应该看他

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

,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服务和贡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

三、合作探究

联合国将志题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貢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给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即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求任何物质、全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有人说,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看似只有付出的志题服务,其实还是能够收获满满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四、随堂演练

1.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②只有伟人才能为社会奉献

③社会需要人们发扬奉献精神

④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国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公益活动。下面是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种,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奉献精神

②讲奉献就不能有个人利益

③现在社会人人都要讲实惠,有奉献精神的人太少了

④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是快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下列言行能体现一个人“服务社会”的是(

)

A在一次卫生清洁活动中,小明主动服从班长的安排

B.九年级(2)班王登说“维护班集体荣誉与我无关”

C.在抗洪抢险中,军人总是站在第一线,冲锋在前

D.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参加社区事务、服务社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方式中可取的是(

)

①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用电常识宜传

②和同学捡拾社区草坪、公共场所里的垃圾

③到社区敬老院擦玻璃门窗、打扫卫生

④为社区居民算命、占卜,帮助他们逢凶化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朝阻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等在内的北京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数量已突破85万。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北京平安社区创建率超过80%,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志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

)

①是胸怀天下、关爱社会的体现

②是公民为国分忧的法定义务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贡献

得到

2.尊重

认可

3.爱岗敬业

三、合作探究

从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个人自身发展提升两方面去回答。志愿者服务会让我们收获很多精神上的财富。比如他人的赞许与认可、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与经历,而且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去温暖,让自我价值得以提升等。

四、随堂演练

1.C

2.D

3.C

4.A

5.C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第1课时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

2.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懂得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3.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意识,积极践行维护国家利益。

二、自主预习

1.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最深厚、

、最高尚、

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2.国家的

包括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

的。

三、合作探究

一位知名的篮球运动员,因为个人素质突出被一家外国俱乐部选中,不仅能提高个人技术,还能增加收入。临行前,有关方面要求他签一份协议,即承诺在国家需要时,必须回国代表国家参加比赛。这意味着届时他必须中断自己的国外的比赛,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可能影响自己在国外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想象一下,这位运动员可能会做出哪些选择?

(2)你认为上述选择中哪种选择最正确,为什么?

四、随堂演练

1.屠格涅夫说:“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告诉我们(  )

①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②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有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③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④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下列不属于维护国家荣誉表现的是(  )

A.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

B.为满足个人私利而丧失国格、人格

C.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D.以大局为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保守国家秘密,远离亲人30年,隐姓埋名身居荒漠之中,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黄旭华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与奉献 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③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④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是公民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国泰则民安,国强泽民富”“大河有水小河满,国有村有家才有”,这些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没有祖国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应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②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③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④没有个人的小家就没有祖国的大家。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的这句话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公民必须先履行义务,然后才能享受权利

B.国家责任、社会责任重于个人、家庭责任

C.国家应“以人为本”,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D.公民应为国家作贡献,不应向国家提要求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最纯洁

最神圣

2.核心利益

国家安全

3.高度统一

三、合作探究

(1)第一种选择:为了个人的发展和利益,他放弃了国家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在第一位,牺牲国家利益,保全个人利益。第二种选择:以国家利益为重,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国家利益。第三种选择: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既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2)第二种选择最正确.因为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但当个人的愿望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四、随堂演练

1.B

2.B

3.A

4.A

5.B

第2课时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懂得国家利益至上;知道为了国家利益要放弃甚至牺牲个人利益。

3.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二、自主预习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

和防范意识。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

和使命感。

3.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

,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4.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

,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三、合作探究

观察漫画《就这个看得清楚》,回答下列问题。

就这个看得清楚

(1)漫画中的这个人是否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四、随堂演练

1.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也时有出现,这不但破坏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此,应当做到(

)

①公民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文明旅游

②政府加强管理工作,建立落实旅游市场的规章制度

③社会群体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公众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面前,放弃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做到(

)

①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的意思是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这句诗强调的是

(

)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只要国家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C.符合国家利益的一定符合个人利益

D.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4.“做国家需要的事情!”这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回国前,导师钱学森对他的叮嘱,也成为他人生的主线。这启发我们

(

)

A.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矛盾的

B.作出人生选择时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与国家利益相比,个人利益无关紧要

D.实现个人利益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

5.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迅速,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依然在加紧活动,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要求我们(

)

①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树立全球观念,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④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以遏制民族分裂势力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危机意识

2.责任感

3.长远的利益

4.第一位

三、合作探究

(1)没有,漫画中的这个人眼里只有个人利益,没有国家利益。

(2)①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相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我们应该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四、随堂演练

1.A

2.D

3.D

4.B

5.D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1课时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学习目标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国家安全的意义。

2.了解总体国家安全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

2.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自主预习

1.国家

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

2.国家

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

为宗旨,以

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家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三、合作探究

材料一:“①”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古语曰:“②”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安全意识缺失的民族,只能被动挨打,遑论实现发展。

材料二:看右图

(1)填入材料一横线处合适的一项是(

)

A.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知天下者,善谋大势。

B.①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知天下者,善谋大势。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知天下者,善谋大势。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结合材料二内容具体说明材料二中“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时空领域的“宽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随堂演练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强调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因为(

)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和生活水平 ③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④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下列不属于国家安全内容的是(

)

A.国家的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B.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

C.爱护公共财物

D.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3.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的内容有(

)

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②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③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④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政权

主权

2.安全

3.人民安全

政治安全

三、合作探究

(1)C

(2)“丰富”表现在涉及的领域多,在传统国家安全如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等基础上又新增了太空、深海和极地安全,虚拟空间网络与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时空领域“宽广”表现在原有空间基础上又新增了太空、深海和极地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

四、随堂演练

1.D

2.C

3.D

第2课时

维护国家安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关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规定。

2.树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二、自主预习

1.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

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

的义务。

三、合作探究

2017年2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八年级(2)班为此召开“国家安全关系个人”的主题班会:首先观看了习主席讲话的视频,然后又观看了2016年南海主权争端以及2017年“萨德”入韩的有关资料和视频,接着让同学们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明说:“国家安全的确与我们密切相关,但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国家的事情,我们中学生对此实在无能为力啊!”

假如班主任要求你对小明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随堂演练

1.

2017年4月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二个国家安全教育日。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人人都是国家安全的主角,人人投身其中,就能筑起国家安全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这对青少年的要求是(

)

A.珍惜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权利

B.依法打击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

C.完善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

D.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

2.2017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颁布实施三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12339间谍行为或线索全国举报电话开通三周年纪念日。12339举报电话的开通让民众更便利地参与维护国家安全,这样做(

)

A.是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的首要工作

B.说明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有利于发现和打击间谍行为,杜绝间谍行为

D.说明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享有的权利

3.小朱同学发现一位外国游客在“军事禁区”标志的山林内录像,立即报警,使有关部门及时查处了这起事件。小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

)

A.

国家的统一

B.

祖国的荣誉

C.

国家的安全

D.

祖国的尊严

4.据报道,两名日本间谍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浙江省被逮捕,一名五十多岁的日本女性在上海被拘,该女子疑似从事间谍活动。如果你看见外国间谍正在盗窃我国情报,你的正确做法是(

)

A.

悄悄走开,因为自己是未成年人

B.

立即冲上去抓住间谍,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C.

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D.

立即叫上几个同学一起去把间谍痛打一顿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国家安全利益

2.国家安全

三、合作探究

(1)小明的说法是片面的。

(2)①国家安全与我们密切相关,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②但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都应该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3)作为中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①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知识,提高大家的国家安全意识。②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维护好社会秩序,尽己所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③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其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④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⑤了解和宣传世界发展趋势,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⑥努力学习,为将来回报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随堂演练

1.D

2.B

3.C

4.C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第1课时

关心国家发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祖国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伟大成就。

2.了解国家发展中的问题,知道国家正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3.感受国家巨大进步,激发自豪感;能够正视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增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自主预习

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

、促改革、调结构、

、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三、合作探究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随堂演练

1.2017年6月8日,公安机关明确,从2017年7月1日起将实现身份证全国范围异地办理,奔波千里回乡办证换证就要成为历史。2016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已达2.92亿,异地办证又是一项惠及几亿人的改革。这(

)

①表明国家正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②表明我国政府采取便民政策

③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④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收入增加理财忙,住房宽敞心头亮,秀美山川建家园,交通发展道路畅,餐桌品种难认全,轿车进家成时尚,终身学习教育热,通信便捷新式样。”上述百姓生活的写照,说明了我国(

)

A.已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C.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D.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习近平主席结束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演讲后,二三十位国家元首等候在走廊外与他握手。这是联合国大会开幕一天半以来,第一次有国家元首排队等候与另一位国家元首握手。可见(

)

A.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B.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显著提高

C.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

D.我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首位

4.温馨了我的家,厉害了我的国。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春节特别节目《厉害了我的国》,很多人拿起手机,自己拍,自己说,拍出叫人惊喜的变化,说出不吐不快的自豪。这说明了(

)

A.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D.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答案】

二、自主预习

稳增长

惠民生

三、合作探究

(1)①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③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④科技创新成就斐然;⑤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⑦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等等。

(2)①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着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②我们要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随堂演练

1.A

2.C

3.B

4.B

第2课时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学习目标

1.明确历史的发展、国家的成就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懂得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2.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重任。

3.崇尚劳动,感受历史进步、国家发展第劳动者创造的,尊重劳动者。

二、自主预习

1.劳动是

的源泉,也是

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

铸就的。

2.无论是

还是

,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三、合作探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历来以天下为己任。作为当代青少年:

(1)我们肩上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四、随堂演练

1.古往今来人们歌颂劳动,赞美劳动,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的一切。关于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③劳动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④劳动成就今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到了收获,工人劳动生产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人,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也是一样。”这段话启示我们(  )

A.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无关

B.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C.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

D.每一次劳动都能获得成果

3.以下关于劳动、劳动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脑力劳动值得尊重,体力劳动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B.劳动没有分工,所有的劳动都付出体力和脑力

C.劳动者的地位因高低贵贱而不同

D.只要是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劳动,劳动者都值得全社会的尊敬和学习

4.青少年应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名言警句是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建设者,下列值得我们尊重和我学习的行为是(

)

①农民辛勤劳作,喜获丰收

②科学家搞科研做实验

③搞网络诈骗,为国家创收

④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6.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为此需要(

)

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

②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

③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④为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献计献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说明(

)

A.只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B.只有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C.只有中国才会对青少年寄予如此高的厚望

D.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财富

幸福

劳动

2.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

三、合作探究

(1)我们要立志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四、随堂演练

1.A

2.B

3.D

4.B

5.B

6.D

7.D

第四篇:《社戏》导学案

20

10、9

主备人:隋春红

学科组长:

分管领导

学习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能概括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中心。

3、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学习重点:

1、 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 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学习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学习课时:3课时

用具:多媒体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教师语: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题目)

二、预习导航:

1、读课文,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3.上网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

4、收集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知识。(包括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知识。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本文作者是 ( ),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级( )家(

)家( )家。本文体裁是(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 》,选自( )集《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结合拼音写汉字。解词。 归省( )潺潺( )行辈( )惮( )凫水( ) 蕴藻( )飘渺( ) 旺.......相( ) 撮( )桕( )棹( )船楫( )踱步( ) ...yùuzǎo ( ) cuānduo( )dàimàn (

) ménglóng(

) 喝chi( )宛转( )扬 撺掇( )( ):

委实:

依稀:

弥散( ):

依稀:

四、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小组合作解决,提示可从“时间”、“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1、围绕课题,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2、从事情角度来看:( )——( )——( )——( )——( )——( )——( )

3、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4、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五、合作探究、交流:

(一)品读精段,层次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学生朗读并记诵美句)

(二)同学们看书都很仔细,这些语句作者写得很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段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三)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切,刚才我们对文中的两个精段进行了由句到词,由粗到细的品读,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思考,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

(四)评人物,抓中心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自然环境描写细腻,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

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合作讨论后写话。(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评价人物句子如下)

(五)抓文眼,明主旨

1.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播放船头看戏及一段越剧)

2.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六、拓展延伸 说话训练:我的童年

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来进行说话训练,要求叙述完整,声音洪亮,语调自然连贯,姿态大方。

七、课堂达测试:阅读“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选文中哪些动词写出了小伙伴们划船动作干净利落?(2分)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表现了小伙伴们怎样的心情?(2分)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比喻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老渔父的行为?(3分)

波浪线画出的是描写戏台的语句,体会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八、作业

模仿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第五篇:第16课《社戏》导学案

16、《社戏》 导 学案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年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

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朗读、背诵文中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4、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行辈()撺掇() ....

凫水()潺潺()弥散()蕴藻() ....

漂渺()旺相()惮()撮() ....

整体感知:

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合作探究:

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分析人物:

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体味美景:

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并用“我(我们组)觉得( 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示例: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我觉得自失和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感悟社戏之美:

8、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有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齐读最后一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9、谁都有童年,自然也都有哄骗一生的“旧时的意味”。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寻找自己成长历程中如同本文一样追忆时能生出无限美感的趣事!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准备两分钟,小组选一位代表谈趣事。

学习小结:

10、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

11、阅读理解: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A、记叙B、描写C、议论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又体现了。

(4)、

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5)、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

所闻:

(6)、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2分)

(7)、“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3、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4、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5、因为得到优待,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课文写乐土之乐很具体。先从与农民孩子的关系上来描写乐土:客人是“公共”的;游乐时所谓“犯上”之类的封建伦理观念已被打破。再从生活情趣上写乐土:“我”对农村中钓虾、放牛等事充满兴趣。钓虾、放牛在农村中原是极平常的事,但作者却满怀深情地叙述,充分反映了“我”对农村生活的新奇感。

课文写乐土的乐正是为了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因为十一二岁的孩子成天要死记硬背这些时代隔得远,语言差别大的句子,肯定要感到乏味和讨厌。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

11、(1)、点;磕。 (2)、A (3)、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 (4)、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5)、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6)、月夜航船。 (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的速度快,侧面写出了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超,表现力看社戏时的急切心情。

上一篇:数学读书笔记感悟下一篇:实习报告注意事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