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门警卫管理制度

2024-04-07

29门警卫管理制度(精选7篇)

篇1:29门警卫管理制度

门警700字作文

我的学校门口有一位门警,他风度翩翩,举止端庄,无时无刻都在守护着我们,保卫着这个校园。

他长很高,头戴绿帽,身穿绿衣,让人感觉不像个警察,而像个保护环境的环卫工人。他每天都很极其忙碌地检查外来人以出去人,不得有一思马虎,因为他是门警,决不能让一个小偷和强盗溜进来或逃出去。

他每天很早起来上班,很晚才下班。因为他想严密地守卫学校,就算夜间也绝不会让一个人溜进来,下班时也总会谨慎地关好栅栏。下午是人最多也最容易让小偷溜进来的时候,每当这时,人群多的人看不清楚,混杂一片,可虽然看不清,但门警也绝对不会松懈,甚比以往更认真地检查。

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儿和一个老奶奶出来,也许是小女孩儿很急迫,想快点回家,于是就跑在了老奶奶的前头。门警看见了,立刻起了疑心,就上前问那个小女孩儿:“你家人呢?你怎么一个人?”那个小女孩就指向后面的那仨老奶奶,说:“这是我的奶奶。”于是门警就让那个小女孩儿等一会儿,等那位老奶奶走上前来,才放心的让她们走了,还时不时地瞟了一眼,怕是有什么问题。

还有一次,一位年轻人鬼鬼祟祟地走到校门囗,好像要抓人一样,似乎很紧急。门警看到了,心想:这个人怎么鬼鬼祟祟的`,难不成是小偷?还没等那个人进门,门警就拦住他,说:“先生,请出示您的身份证。”那个人就从包里拿出他的身份证给门警。门警拿着证,左看右看,极是奇怪。门警确认没有问题后,就把证还给了那个人。那个人刚要走,门警却又拦住他,拿出他的包检查,找了一会儿,才确认里面没有武器。门警问:“先生,您为什么那么急呀?”他说:“我要接孩子。”门警得知后才感到惭愧,对那个人行了一个屈膝礼,那个人就道谢走了。

门警不论是看到人们进门,还是出门,只要发现可疑现象,就会立刻上前询问一番,如果没有问题,就会立刻伸手表示“请”的动作,表示道歉。门警每天都辛勤地工作,仔细地搜查。是他们保卫了学校,是他们保卫了祖国!可以说,没有门警,就没有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园。

门警,你是我们的守护神,你是校园的卫门神,你是世界正义的象征!

篇2:29门警卫管理制度

一、门卫肩负有安全教育职责,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学生自我保护和规避风险的知识。

二、门卫要严格履行出入校登记手续,规范门口制度,实行全天候封闭管理,绝不允许出现上班时间无人管理状态;校门必须24小时上锁。

三、外来人员出入校门必须严格登记,认真履行登记手续。凡发现校内有陌生人或身份不明者,教职工都有责任进行追询,做出处理或上报学校领导。

四、严禁外来车辆及牲畜进入校内,确需进入的车辆需请示有关领导。

五、学生因生病或其它特殊情况的确需要出门时,必须先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签字同意,再持请假条到门卫处填写外出登记表后,方能离校;家长来校探视学生一律必须登记,由门房联系班主任、老师

六、家长接送学生来校一律到门口止步(特殊情况经门卫批准除外)。

七、学校放学以后,值周教师、班主任、门卫有义务检查教室及校园有无学生逗留,发现后及时通知班主任,做好遣送工作。低年级学生上学放学时应有家长接送,高年级学生上学放学路上要结伴同行,放学后要立即离校回家,不得在路上逗留、玩耍。

八、学生集中上下学时段,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必须在校门口维持秩序。

九、节假日未经学校批准,一律禁止学生回校。

十、门卫负责校门一带卫生保洁,坚持每天清扫一次。门卫负责收发学校报刊杂志。

以上措施希望有关人员切实履行,凡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安全事故或不良影响,由学校校委会讨论做出处理或处罚,严重的要由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该措施由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杜家村中心小学

篇3:29门警卫管理制度

就中国各地出现的EV71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HansTroedsson(中文名韩卓升)博士于5月5日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

自2007年9月起,韩卓升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驻华代表。他拥有20多年国际卫生的工作经验,1990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并在非洲地区、孟加拉、以及世卫组织总部等地工作。于2004~2007年出任WHO驻越南首席代表,在此期间,积极参与该国禽流感的控制和卫生体制改革。

韩卓升刚到中国上任6个月就遇上EV71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爆发。5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记者会上,韩卓升说,现在还不能确定手足口病疫情是否已经或何时会达到最高峰,虽然疫情被迟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的发现,他相信此次疫情的爆发并不能构成严重威胁,“EV71病毒主要影响的人群是儿童,我想它不会破坏到今年8月8日开幕的奥运会和其他即将举行的活动。”

安徽3月初便已发现疫情,但截至上周才对外公布情况。国内一些媒体纷纷批评当地官员,称责任人应该被撤职。韩卓升否认了地方政府在疫情爆发初期进行了隐瞒的说法,“省级政府之所以推迟了报告,是因为他们没搞清楚不同病例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最坏的情况就是疫情持续恶化。现在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疫情的原因所在,而且中国政府已经在采取行动,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向中国提供技术建议与支持。”

上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警告,指出在中国爆发的疫情很有可能会再持续几个月,因为病毒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也可以存活。世卫组织建议要经常消毒、频繁洗手,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关闭学校和托儿所,以此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手足口病疫情跟前几年疫情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EV71病毒引发的疫情会导致这么多人死亡?是当地的医疗条件差,还是病毒发生了变异?

韩卓升:病毒没有发生变异,还是EV71病毒。中国政府从实验室得出的该病毒的基因序列显示,这个病毒是一个亚种,在中国以前就有,不是新出现的。去年在山东就有近40000人感染了该病毒,15人死亡。此次疫情与往年疫情的唯一不同之外在于它在初期就出现了很多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疫情比较严重,而且很多病例并没有呈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一旦病因得到确认,地方卫生部门就立即上报了卫生部。在确定了病因之后,疫情发展就开始减速了,并恢复正常。现在疫情的情况与往年的情况大致相同。

中国新闻周刊:既然这个病毒以前就有,那为什么这次花了这么长时间才鉴定出来呢?

韩卓升:这次许多被EV71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例都没有体现出典型病症症状,比如在很多患者的手、脚和臀部没有出现皮疹和水疱,再加上他们确实是死于呼吸道疾病,这就给专家诊断带来了困难,不能在第一时间马上确认病因,使得疫情被迟报。

(编者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的洪坤学研究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部分病例没有体现出典型症状这一现象,目前还不清楚原因。一般来说,同一类病毒表现出不同症状,与病毒种类和感染群体都有关,前者关联性更强一点,同一类病毒,不同毒株导致的症状不同,这在流感、HIV等其他病毒中都存在,这次的情况也并不很特殊。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病毒与往年相比毒力有增强。但迄今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一般来说,某一类病毒的毒力增强都跟变异有关。)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5月4日的记者会上提到,从这次手足口病疫情来看,从省一级到国家级的疫情报告制度方面尤其需要得到完善。具体指什么?

韩卓升:疫情上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不让疫情延误的情况发生,不要错过防控时机。有时候确实需要加快疫情上报的进度。尤其是从省一级向国家级上报的过程中,就算现阶段没搞清楚疫情发生的真实原因,或者没有完全了解发生了哪些异常情况,也要先上报,争取时间。中国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我想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另外,卫生部门也应该更加开放,及时向公众传播他们应当知道的信息,不要让更多人受到伤害。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在此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的表现?

篇4:公卫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公卫资金的管理,切实做好中心公共卫生经费的发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的 工作开展,结合本中心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

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浦楼街道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清浦区有关要求 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

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 等。

第三条

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浦楼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成本补 助。

第四条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主要体现两个结合,一是经费管理采取 预算和项目管理相结合;二是经费核拨以工作数量和质量相结合。

第五条

专项资金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实行 项目管理。

第二章

资金拨付

第六条根据本上级财政部门对我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补助数额,结 合辖区实际服务人口,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总额。

第七条

中心收到拨付资金后,根据工作人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情况,下发到工 作人员。第八条

根据辖区常住人口等因素确定预拨资金,第一次拨付金额为本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总额的 50%。第九条

按照

《清浦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由项目实施办公室组织

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对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评内容为服务项目完成 质量和数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指标改进情况等。根据考评结果将项目资金余额按季度 进行拨付。

第三章

资金使用

第十条

对下拨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明确专人负责。项目不得相互混用,确保 全面、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用途,不得与其他经费混用。

第十二条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凡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要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逐步

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强信息化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自觉接 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第四章

资金监督

第十四条

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 金的要及时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中心要建立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落

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考核到人。

第十六条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

篇5:校门卫制度

1、白班值班时间为早上7:30---下午17:30;夜班值班时间为下午17:30至第二天早上7:30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换班,.2、每天工作人员必须按时交接班,不得迟到、早退。所有值班人员不得在值班期间脱岗、睡岗,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有人顶岗方可离岗

3、所有工作人员值班时要着装整齐,举止大方,站坐规范,文明用语,管理有方。认真检查物资、车辆及有关人员,进出物资要检查有关证明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后方可放行。

4、严禁校外闲散人员进入校内,对违章者要讲明规定,对故意违反规定或态度恶劣者交给保卫科处理;对因公来校者要热情接待,验明身份后并登记清楚方可允许进入校内。所有工作人员应认真热情接待来访人员, 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执行通报制度。

5、按学校规定,查验教职工进出校门手续,关注教职工上下班情况,学生进出校门,必须查验走读证或请假条,学校在特殊时期学生请假必须经校长签字同意后方可放其离校。

6、所有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禁止在值班室内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打牌、下棋、看报纸、玩手机等)。

7、因病必须请假.不请假按旷工处理。当月请假不得超过三次,如若违反扣除全月的绩效工资。

8、值班人员不得泄露学校相关情况, 不得传播小道消息和议论是非。反映问题必须真实可靠, 严格执行逐级请示汇报制度。

9、认真做好邮件、报刊杂志登记收发工作。

篇6:公卫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建立传染病防治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层级职责。

2、明确传染病疫情收集、程序和相关责任人,确保准确、及时、发现、诊断、上报传染病发病情况。

3、设置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建立健全各种传染病管理制度,确保及时收索、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杜绝院内感染发生。

4、安装、使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设专职人员负责网络管理、信息传输、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

5、门诊、住院医生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具备诊断能力的疑似传染病依据卫生部的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及时、科学地做出诊断,填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按报告时限上报;对不具备诊断能力的疑似传染病,要立即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并在24小时内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若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和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信息得到核实,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由专职人员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发现的所有死亡病例科学、客观、详细地进行死因报告。

6、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每个工作日上、下午2次收集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对每个卡片逐一审核,及时补充、修订相关信息;疫情报告卡按时上网报告后,归类存档备查;每个月至少2次对本单位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疫情搜索质量进行检查,发现漏报疫情及时补报。

7、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特殊、重点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医学管理,对传染病污染场所或环境进行终末消毒,遏止传染病疫情进一步传播扩散。

8、在居民中多方式、多渠道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使社会公民远离传染病的困扰。

二、慢病管理工作制度

1、建立社区慢病防治管理组织网络,明确网络各层级职责。

2、设专人负责社区慢病防治管理,每个全科服务团队内设专职医生负责辖区慢病病例管理。

3、按照慢性病筛查项目内容组织开展慢病筛查,建立辖区高危人群登记和重点慢性病病人登记,准确掌握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年初制定慢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病现患干预措施,年末对本慢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病现患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4、为辖区内自愿在本机构接受慢性病管理的确诊慢病患者,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居住区域分类归档管理。

5、对辖区内自愿在本机构接受慢性病病例管理的确诊重点慢病患者,按照慢性病病例管理规范定期随访、监测、指导;对免费慢病管理对象除按项目内容提供服务外,要严格按照慢性病病例管理规范的要求,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积极动员其坚持慢性病病例规范化管理。

6、定期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慢病高危人群、慢病患者进行分类慢病防治知识宣教,通过举办慢病患者俱乐部、慢病防治知识讲座、慢病防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行为干预。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防治管理责任人,在每季度首月的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上个季度慢病管理工作的质控,认真填写质控记录,针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在质控结束一周内召开季度慢病管理工作例会,及时反馈质控结果并进行再培训。

8、全科服务团队慢病管理责任医生,在每个季度首月的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辖区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报告,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进行统计分析(必须包括慢病筛查人数及其中各种慢病病人数、管理数,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例管理人数、规范化管理人数、血压或血糖控制人数,本季度主要慢病干预措施及其效果,下季度拟采用干预措施)并上报至中心慢病防治管理责任人,由中心慢病防治管理责任人结合季度质量控制结果撰写季度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三、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建立辖区妇女保健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级职责,形成以全科服务团队为辖区新婚妇女、孕产妇、育龄妇女基本信息收集、追踪主体,以专职妇保医生为妇女保健服务主体,全科服务团队与妇保医生之间分工协作、运转有效的妇女保健管理网络。

2、按辖区服务人口配备符合资质的专职妇保医生,负责辖区妇女保健服务、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妇女保健相关信息统计报表工作。

3、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每月与街道、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进行信息沟通,准确掌握本辖区育龄妇女数、新婚妇女数、孕产妇数、活产数、育龄妇女死亡人数、孕产妇死亡人数等基本工作信息并上报妇保医生。

4、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按照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下达的新婚妇女、孕产妇等追踪信息,在3日内上门追访,并将追访结果及时反馈妇保医生,由妇保医生为其提供保健服务。

5、妇保医生负责为辖区内孕妇(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孕13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提供或督促辖区孕妇接受孕期全程保健服务,并做到动态追踪和管理,掌握妊娠结局。

6、妇保医生每次孕检必须进行高危初筛,将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转至辖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复筛,对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立即转到吉林市孕产妇急救中心(市妇产医院、市中心医院),并追踪危重孕妇转诊情况。

7、妇保医生在孕期保健管理中必须对辖区孕妇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高风险告知,动员其接受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8、妇保医生每天上午9点前登陆《吉林省出生证登记卡信息查询系统》,搜集本辖区出生信息,并会同儿保医生在产妇出院后一周内和28天分别为其提供产后访视服务,详细记录访视情况,督促产妇在产后42天到原分娩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9、妇保医生在自接到追踪信息起5日内将追踪未果的新婚妇女、孕产妇、新生儿信息反馈给辖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10、妇保医生在全科服务团队配合下定期对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开展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普及优生优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四、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建立辖区儿童保健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级的职责,形成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收集、追踪主体,以专职儿保医生为儿童保健服务主体,以社区中心质量控制部门为质量控制主体,全科服务团队与儿保医生之间分工协作、运转有效的儿童保健管理网络。

2、按辖区服务人口配备符合资质的专职儿保医生,负责辖区儿童保健服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和儿童保健信息统计报表工作。

3、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每月与街道、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进行信息沟通,准确掌握本辖区3岁以下儿童数、新生儿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等基本工作信息并上报 儿保医生。

4、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按照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下达的儿童追踪信息,在3日内上门追访,并将追访结果及时反馈给儿保医生。

5、儿保医生负责为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为其提供系统保健服务。

6、儿保医生在每次儿童体检中必须进行体弱儿筛查,对筛查出的体弱儿提供体弱儿专案管理,对连续治疗1个月仍无改善者,立即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对出现危急征象的儿童立即转到吉林市儿童医院,并在2日内追踪治疗情况。

7、儿保医生会同妇保医生在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和28天分别为其提供新生儿访视服务,并详细记录访视情况;并指导家长在生后42天带婴儿到原分娩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8、儿保医生在全科服务团队配合下定期对辖区内儿童及儿童家长开展科学育儿等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普及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五、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1、建立辖区预防接种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层级职责,形成以全科服务团队为辖区适龄儿童基本信息收集、传递、追踪主体,以专职预防接种人员为预防接种服务主体,以中心质量控制部门为质量控制主体,全科服务团队与预防接种人员之间分工协作、运转有效的预防接种管理网络。

2、为辖区内常住及寄居本地3个月以上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对寄居本地3个月以下的流动儿童给予接种或补种。

3、准确掌握辖区适龄儿童基本情况,全科服务团队主动搜索适龄儿童、了解其预防接种情况并及时反馈至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每季度对责任区内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另行妥善保管;预防接种卡(簿)保存至儿童满7周岁后15年。

4、根据辖区适龄儿童数,按照每个接种日接种儿童数不得超过50人(应急接种除外)的基本原则,自行选择实行周免疫制度或日免疫制度,并在预防接种门诊显目处公告后执行。

5、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公示制度,在候各室公示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接种服务咨询电话;有关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6、严格执行冷链温度监测制度,设专人负责冷链设备管理,每台冰箱/冰柜配备温度监测记录表,由专人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记录1次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当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7、预防接种日前一天冻制好冰排以备使用,在接种日冷藏容器内冰排溶化后应及时更换,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应将冰排中的水倒出,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

8、预防接种日前一天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做好消毒记录,并做好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的准备工作,9、预防接种日工作人员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接种前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是否存在接种禁忌、向家长介绍并说明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目的,接种后易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家长签字后给予接种,接种后告之必须留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15-30分钟后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

10.预防接种时活疫苗要做到“苗不离冰”,疫苗打开后半小时内用完,11、一个接种窗口或接种室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前必须根据当前接种儿童接种疫苗种类核对并在接种台面上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

12、接种日上下午下班前将未开启的疫苗存入冰箱冷藏室内,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并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卡(簿),及时上卡,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并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疫苗使用计划,按规定上报。

13、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全科服务团队配合下定期对辖区内儿童及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教,提高儿童家长自觉接受预防接种意识。

14、定期收集、统计、上报预防接种工作信息。

六、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明确各层级职责,形成在辖区健康促进委员会领导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卫生技术人员为骨干,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管理网络。

2、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并保持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组织开展居民健康需求调查,根据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及健康知识水平,结合上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重点,制定本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辖区高危人群、重点服务对象中广泛开展健康干预,年末对健康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撰写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3、社区健康教育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内容涵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一般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控烟健康教育等方面。每年主题宣传不少于12次、专题健康讲座不少于12次。

4、实行门诊、住院患者每诊健康教育制度。社区接诊医生负责对每一位来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对象联系方式记录在门诊登记或住院病例上,由健康教育对象签字并进行满意度评价。

5、全科服务团队定期在社区居民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性健康教育,组织签到和做好健康教育记录,由中心统一安排健康教育师资授课;全科服务团队利用上门访视、往诊、通知、排查等工作对社区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将个体健康教育内容记录在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记录上,由健康教育对象签字并进行满意度评价。

6、结合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和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板面和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宣传板面每季度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处方种类不少于20种。

7、定期到社区居委会、学校、托幼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其防病健康教育工作给予指导。健康教育受益人数超过50人的群体性健康教育,必须进行班前班后问卷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健康教育讲座教案、签到、图片一并装订存档。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健康咨询台或开通健康咨询服务热线,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并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记录。

9、定期收集、统计、上报健康教育工作信息。

七、康复治疗工作制度 不做

1、广泛宣传残疾预防、早期康复等康复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康复意识,特别是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参与意识。

2、充分利用辖区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组建社区残疾人康复自愿者队伍,建立健全辖区残疾人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3、加强与上级转诊医院的联系,对脑血管疾病等出院病人及时提供后期康复理疗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伤的预防工作,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防止二次损伤。

4、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开展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

5、对非住院贫困重性精神病病人等特殊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管理。6.定期收集、统计、上报残疾人康复治疗工作信息。

八、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组建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网络,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

2、制定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人员、技术、物资准备。

3、建立预诊分诊室、感染门诊、隔离观察室,做好门诊就诊患者预诊分诊,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观察、转诊、上报。

4、按照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对社区管理对象进行排查、居家医学观察,及时搜索、上报疫情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5、突发事件处理终止后,及时进行总结讨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6.根据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收集、统计、上报应急管理工作信息。

九、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不做

1、负责门诊预约、导诊、咨询等项工作,做到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

2、主动为患者导诊,接听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记录。

3、维持门诊大厅卫生环境和候诊秩序,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4、为社区居民办理预约服务(包括出诊预约)。

5、为来诊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健康处方,播放健康教育的有关录相、光盘、录音。6.协调病人与中心内各科室之间所发生的问题。

7.对传染病、发热等病人进行预检,及时分诊到感染门诊。

十、全科诊疗工作制度

1、对门诊病人提供诊治、会诊、转诊等医疗业务工作,做到24小时应诊,对需要会诊、转诊治疗的病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2、将来诊辖区居民诊疗情况及时记入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对非辖区居民诊疗情况及时记入门诊登记,并对每诊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承担门诊健康咨询和社区群体性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3、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家庭访视服务。

4、参与社区卫生调查和社区卫生诊断,提供辖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情况及相关统计分析数据,提出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策略。

5、按照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开展重点慢病筛查,撰写体检报告,对确诊的重点慢病病人实施病例管理。

6、承担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及时向传染病管理人员预警报告。

7、按照病历及处方书写规范,认真书写病历、处方,做好医疗文书管理工作。

十一、家庭医疗工作制度 不做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本辖区居民家庭医疗服务,公布热线电话,做到急诊出诊畅通、快捷。

2、电话呼叫出诊及上门约请出诊应填写出诊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呼叫时间(具体到分钟)、呼叫人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出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出诊时间(具体到分钟)、接诊医护人员签名。

3、使用统一格式出诊病历,详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初步诊断、治疗措施、家庭医疗风险告知(必须有患者或家属签字)及家庭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4、严禁开展家庭抗生素输液,对容易发生或曾经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品(含中药制剂),不得提供家庭输液服务。5.除第4条以外,对确因病情需要家庭输液者,必须在第一次出诊前与患者签订家庭输液协议书,由社区护师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家庭输液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6.出诊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急诊急救能力,在进行家庭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操作完毕后要观察15分钟并详细记录患者当时状态,离开前要向看护员交待注意事项、应急措施,使其做到:听清、记住、并能照做。

7. 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建立家庭病床,由社区全科医生或社区护生书写家庭病床病历或家庭护理病历,认真执行三级查房制度。

8.家庭医疗服务严格按《吉林省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收费,对标准以外的服务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必须包括服务内容、服务价格、服务对象签署“自愿按协议价格接受服务”的意见。9.家庭医疗服务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符合医疗护理安全、违反医疗护理常规的出诊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并拒绝提供。

十二、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不做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与上级定点协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保医疗安全。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院均应设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提供门诊、往诊、急诊等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上级医院的转诊;对需进一步检测或难以确诊或超出自身诊疗范围的病人(急、危、重症患者除外)要及时转至上级医院接受诊疗服务。

4、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的急危重症病人,原则上应在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电话15分钟内做好接诊准备;对诊断明确、病情得到控制并相对稳定的慢性病病人,要在3日内及时通知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或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人,要在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后的24小时内通知其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提供病情介绍和诊疗方案。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下转病人病情,安排病人转入到病房、门诊、家庭病床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治疗情况,必要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治疗,保证病人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6、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诊断及治疗困难的患者,应及时与社区部取得联系,并负责按规定进行转诊,以方便患者到中心或上级医院进行医疗就治。

十三、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不做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室、留观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检查室、供应室等应设置流水洗手设置,制定消毒制度,设专人定期进行消毒。

2、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工作服,实施技术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接触患者前后应及时洗手。

3、门诊设预检分诊室,有专人负责预检分诊,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转至感染门诊,根据病情采取隔离、留观、转诊等措施,同时按规定上报疫情。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分设基本医疗服务区、预防保健服务区和感染性疾病诊疗服务区,各自设有独立通道,并保持独立或相对独立;设肠道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肠道疾病患者专用厕所。

5、预防接种服务区域各功能科室应严格按“预诊、候种、接种、观察”的工作流程进行功能布局,保证接种对象单向行走,不逆行。

6、感染门诊患者离开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7、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置独立的候诊区。

十四、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制度

1、根据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2、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锐器要装入防渗漏耐剌的容器,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需在标签上注明。

3、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4、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液、报废的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5、医疗废物中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6、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要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医疗废物要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7、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如包装物破损或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需增加一层包装。

8、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要求有警示标识和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特别说明等。

9、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要对暂时储存地点、储存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10、执行危险废物转移有关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11、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立即按紧急处理措施处理,并向主管领导及院感染办报告.

12、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十五、抢救室工作制度 不做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保证抢救器材与药品齐全完备,要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每日检查、交接,用后随时补充、清洁消毒和维修,保证性能良好随时可用,不得任意挪用和外借。

3、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

4、参加抢救人员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做到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5、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6、严密观察病情,详细、准确做好各项记录,用药处置准确,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记录,所用药品的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与医生加以复核,抢救结束后立刻补记书面医嘱。

8、无菌物品注明无菌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9、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登记、消毒外应注意总结抢救经过,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十六、治疗室工作制度 不做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车上物品摆放有序。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

3、室内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集中处置时,每接触一位病人前、后进行一次手的消毒。

4、各种器械、物品严格按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规范》处理,无菌物品按《无菌物品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5、一次性医疗用品按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管理,制剂、一次性用品必须去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每日二次以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二次空气消毒,每次1小时,每月细菌培养一次,做好记录存档3年。

8、废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包装严密,标签清楚,交接记录存档。

十七、注射室工作制度 不做

1、室内布局合理,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清洁区、污染区,并有明显标志。有菌物品、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无过期,按灭菌日期摆放有序,无菌包一经打开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工作人员进入注射室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每次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4、无菌镊子一次性使用,使用干燥灭菌镊子,有效期为4小时。5、皮肤消毒用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复合碘消毒棉签开启后有效时间不超过48小时,消毒棉签开启后有效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应配有手消毒剂。7、各种注射、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一用、一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每日二次以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周大清扫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每月监测消毒效果并记录备案。9.严格按规定管理医疗废物。

9、维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权。

10、病人首次注射后,应告知病人在治疗室稍事休息,观察无明显药物反应后方可离院。

11、行过敏试验后应在病人的门诊病历上注明试验结果、时间,护士签全名,阳性结果应用红笔注明并向病人交待清楚。

12、使用后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回收登记项目填写齐全,无涂改;产生的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24小时。

13、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1次细菌监测,并有记录。

14、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技术熟练,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制度。

15、抢救设备和药品应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保养,严格交接,及时补充更换。

十八、观察室工作制度 不做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必须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操作前后洗手。

2、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并有明显标志。有菌物品、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无过期,按灭菌日期摆放有序,无菌包一经打开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3、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止血带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回收登记项目填写齐全,无涂改;产生的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24小时。

4、保持室内整齐清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1次细菌监测,并有记录。

5、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技术熟练,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6、经常巡视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按时完成一切处置工作。

篇7: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教室成为各学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我校自1997年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室从简易的幻灯片播放发展到现在的多种信息媒体 (电脑、幻灯片、VCD、录像机、互联网) 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平台。随着多媒体教室增多与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 维护管理好多媒体教室已成为保证多媒体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 应不断加以探索,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管理与维护。

1 多媒体教室设备硬件管理维护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硬件设备包括中央控制器、电脑、展示台、DVD (或VCD) 、录象机、投影机、功放、屏幕、有线或无线话筒和音箱等。

1.1 电脑硬件管理维护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电脑已成为多媒体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 所以对于电脑硬件要维护到位, 使电脑处于能正常使用状态, 这是一项非常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首先, 显示卡和内存, 这两者经常会出现问题, 如果没有损坏, 一般只是接触等小问题, 根据其报警声音就可以很容易判断是哪一部分出现问题。一般重新拔插一次就可以解决。

其次是电池, 虽然体积小, 价钱便宜, 可是它如果出现问题时会导致电脑不能正常启动。电池出现问题时, 与显示卡或内存出现问题发出报警声音不同。一般很少会怀疑它, 从电源开始找原因, 当一无所获时, 将电池拔除或将其替换, 可能电脑就可以顺利启动了。注意在实际维护过程中, 使用不符合规格、类型或容量的电池会引起爆炸等严重后果, 在购买时要慎重选择。

第三则是鼠标和键盘, 鼠标和键盘是电脑输入设备, 使用最频繁, 时间长了容易出现问题, 平时要准备几个好鼠标和键盘以备急需之用, 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外, 需要定期对电脑内的板件进行清尘处理, 防止积尘导致接触不良。

1.2 投影机管理维护

投影机在多媒体教室是耗资最大的电子设备, 所以在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在维护过程中要避免挤压、碰撞和震动, 日常维护要经常拆装投影机, 所以这点很重要。

其次, 做好投影机的日常清理工作, 经常清洗空气过滤网, 这样有利于保持进风口的畅通, 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再次, 要正确使用投影机, 使用一次一般不要超过连续4小时, 关机后要延时3分钟才能关闭电源开关, 以延长投影机的使用寿命。

要做好投影机灯泡的选购工作, 投影机灯泡属于易损耗件, 每次购买和更换灯泡时应登记灯泡的型号、购买日期和使用寿命。将不同厂家的灯泡使用寿命加以比较, 选购灯泡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1.3 DVD等设备管理维护

随着电脑技术和激光存储技术的发展, 电脑的DVD光驱已基本取代了独立DVD机, 传统录像带也已很少使用。但是独立DVD机、录像机作为备用设备, 需时常加电测试,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清理灰尘, 检查设备连线是否接触良好,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机状态。定期清理展台镜头, 检查麦克风电池供电是否充足, 将功放调到最佳状态, 避免产生回音等等。

2 多媒体教室设备软件管理维护

2.1 电脑系统软件管理维护

操作系统和常用系统软件安装与维护应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以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

2.1.1 硬盘保护还原技术

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误操作, 例如:删除某个程序, 或者将一些资料、程序放在桌面上。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 电脑的软件环境可能会遭到破坏, 桌面变得面目全非, 系统盘无限扩展, 电脑运行速度下降, 从而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为了缓解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工作压力, 有必要在电脑上安装硬盘保护卡或者硬盘还原保护软件来保护系统。硬盘保护卡、硬盘还原保护软件能保护电脑的系统分区不遭人为或电脑病毒的破坏, 并可短时间迅速恢复系统, 管理非常便捷, 大大减少了维护的工作量。硬盘保护卡、硬盘还原保护软件需口令设置, 多媒体教室电脑口令要定期更换以加强安全性。我校主要使用硬盘保护卡, 因为硬件保护卡对防范病毒的攻击更有效。

2.1.2 系统恢复

(1) Ghost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电脑系统维护的得力工具, 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 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Ghost (电脑系统初建成且已装好所需应用程序) 把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操作步骤为:运行Ghost软件, 依次执行local→Partition→To Image, 管理员将此映像文件保存在电脑中, 以备系统区崩溃时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Ghost软件将所做的备份还原出来。还原过程是在DOS方式启动ghost后, 再依次local→Partition→From Image, 选择备份所在的盘符、路径和文件名, 再选择系统欲恢复的分区, 然后一路“OK”就可以完成。Ghost软件在系统备份以后, 如果电脑系统损坏, 本身的Ghost备份又失效, 或者新换了一个硬盘, 这时可以利用Ghost软件对两个硬盘进行对拷。具体操作为:运行Ghost软件, 执行local→Disk→To Disk, 然后选择源盘、目标盘, 按照提示做必要选择后等待操作完成就可以实现。在系统还原之后还需重新启动电脑, 设置系统IP地址、电脑名称及相应的驱动程序。

(2) 网络克隆

如果要同时安装多台多媒体教室电脑系统软件, 可以利用在系统中安装的硬盘网络还原软件对多台电脑进行网络克隆。在母机主控端做好一张网络克隆启动软盘, 再安装好系统和教学必用的软件。执行步骤如下:a.打开母机, 插入网络克隆启动软盘, 待网络克隆程序启动后选择主控端, 对其它电脑进行相应的网络克隆设置;b.打开其它要克隆的电脑, 插入网络克隆启动软盘, 待网络克隆程序启动后选择被控端, 在母机上按照提示进行系统复制。可选择自动分配IP地址及电脑名, 这样可以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极大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2.2 教学应用软件管理

由于多媒体教室电脑安装有还原卡, 除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无法把软件安装在电脑系统盘。因此, 教师上课时常用的教学应用软件, 比如office、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如flash等) 、汉字输入软件、C++等软件开发工具、压缩软件、下载工具、播放器、翻译工具等, 均由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在安装系统时统一安装好。在每学期开学前通知任课老师, 如有特殊专业软件不在常用教学应用软件范围内, 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安装, 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上课时任课老师无法打开和使用自己课件的问题。

3 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培训

多媒体教室设备正确使用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教学效率, 比如:投影机在未降温的情况下关掉电源会影响投影机的寿命, 中央控制器误操作、电脑误操作会造成电脑死机等。所以, 我校每学期均对新任课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流程、电脑关键技术、中央控制台使用方法、功放麦克风调试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也积极解决教师在使用设备时遇到的困难, 保证了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粉平.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7 (3) .

上一篇:建龙竣工验收报告下一篇:打纸起航幼儿园筹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