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2024-04-26

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共9篇)

篇1: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从10年9月入学至今,已近两年的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回首,是痛苦与快乐相伴的一大段日子。埋首于圣哲先人的博大精深的哲思中,阅读并思着。

从最初的艰难入门到渐入佳境,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修炼的过程。我所选择的学习方向是美学,并有幸拜师到对东方美学造诣颇深的彭教授门下。但是心情却一度低落。因为入学前对文学理论方面知识的匮乏,对“美学”一词的模糊概念。面对着流光溢彩,闪耀着智慧之光的中外哲学著作,却感到理解困难,头脑混沌。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我开始硬着头皮找来一些相关哲学名著来读。黑格尔的《美学》,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渐渐使空白的大脑划上了几痕浅浅的对美学形象的印记。知道了中西方关于美学研究的历史,现状。认识了一些著名的言论,如“理念论”“精神辩证法”“艺术模仿说”“人本主义”“理性思辨”等。但最初的阅读也仅是对我起到了如门的作用。理解不够全面,深入。无法形成自己的看法观念。

随着阅读的深入,对本专业的兴趣也在逐渐加强。为了更透彻的捕捉到先哲们的智慧火花,我开始变快速阅读为精读,细读。发现唯有如此,才更会使思维主动活跃起来,在读中思考,慢慢就经常在阅读中,思想上会有些小花火在闪现,几乎每读一章都会有所收获,有所领悟。平时,不放过每一次上课的机会,认真听老师们的传授,讲析,做好笔记,尽量去精读每一本老师上课提及的专业书籍。学习中国古代文论,儒家思想的时候,就读《道德经》《论语》《庄子》等。为了更好的理解,还注意查找先哲们的生活背景资料。生平故事等。每有感悟便诉诸笔端。撰写过多篇小文《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矛盾的女性观》《现代人对老子无为而治的误读》《庄子的虚静,自然观》

学习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时,重点研读了佛洛依德的著作《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并对性变态心理学做过一些粗浅的研究,连带查找了大量社会,心理方面的资料,写过《同性恋是否非健康心理》《社会角色定位对人性别观念的约束》。从中了解一些相关学科知识,并促使自己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美”的真谛,美,在看似迥异的个性心理中的共通性。本学期开设的《中西方文论》使我对西方先哲的学术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在研读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作品,思考有关理念,有关人本性,精神绝对的问题。准备与中国古代的老庄哲学相比对,作相关论题的研究,目前也已作了大量的笔记,表达了自己的几个看法,以期形之于完整,系统的论文。

为了更加充实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了古今贯通,除了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外,我还阅读了大量现代作家的获奖优秀作品。与入学以前读小说很大不同的是,我阅读的视角从观看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转向喜欢透析作品背后有关人性,艺术性的东西。比如,读张洁的《世界上最爱

我的那个人去了》,吸引我的是,作家宿命论的思想。比如阅读陈忠实的《白鹿原》从中思考了十几个论点,如“党派之争的是非正义”“女性形象的解读”“完美儒学形象的刻画”“人性美丑的界定”“教育生长环境对深层个性的塑就”等。还读了几乎所有张爱玲的作品,写下论文《张爱玲的无爱世界》《张爱玲的恋物情结》《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解构》《张爱玲对环境气氛营造的卓越技巧》,之后又读了王安忆的《长恨歌》,比较其与张爱玲作品的异同,探究其浮华环境中人物的平淡心性描述。我阅读中以女性作品为主,希望做有关女性作家,女性哲人,女性作品,心理的研究,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浩如烟海,但我相信兴趣和关注度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在学习审美文化学时,除了阅读叶朗,余华等当代大家的理论著作,更多对现代大众文化审美进行了思考,平时喜欢看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行业新闻,财经新闻都略有关注,学习了文艺学之后总是很自然的将有关美的观念引入对当今大众社会的思考,喜欢逆向思维,比如当专家都在摇头网络,媒体文化导致文学走向衰落时,更多的想站在年轻一代的立场来解读,火爆网络,侵占市场的文学作品,叛逆的作家们作品中的闪光处。并非出于消遣,我读了网络作家“安妮宝贝”的大部分作品,以及卫慧的部分作品,了解了所谓的“颓废写作”“身体写作”,也形成了个人的许多不同看法。

总之入学以来,感觉自身的变化很大,思维方式的扭转,人格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学会了思考。但我知道自己关于理论方面著作的研读还远远不够,深入思考不足,并且有鲜明的个人观点,完整的论文也较少。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摸索更好的学习方法,提炼论文主题,尽快拿出优秀的研究作品。

篇2: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肖永生

在这次网络研修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专家的指点和同行教育教学的交流,对我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为我们开展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现就这次活动中取得的一些收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通过研修,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学习,不仅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学会了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提升了我的教学方法,更加的注重师德修养对于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性。通过专家指导,也使我掌握了驾驭课堂的技巧,更好的把握教材,多样的教学设计等都有所提高,丰富了教学经验。也使我明白了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塑造新的思维和形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实自己,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质量,备好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要教什么?怎样去教?都要事前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深思熟虑,才能把课讲到恰到好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更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要有所收获。这也能充分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为学生着想,经常自省工作中的不足,多借鉴和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三、自学为主,学以致用

学习是永恒的主体,培养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学生共同成长。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转化应用于实践,用新的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篇3:个人学习环境研究

关键词:PLE,构建,问题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学习观念上的巨大变化,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模式———个人学习环境(PLE)。在PLE出现的短短几年内,它的设计理念已经被广大学者认可和接受,人们对它的研究涉及PLE的内涵与特点、PLE的组成元素、PLE的技术工具、构建PLE的策略方法、PLE与VLE (LMS)的区别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PLE的认识,也加深了人们对Web2.0时代在线学习环境的认识。PLE的出现对网络学习环境产生了巨大挑战,系统、全面地了解这种新兴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个人学习环境概述

在谈个人学习环境之前,必须对社会性软件有所了解,以诠释个人学习环境。社会性软件即指能够帮助人们汇合、联系、与合作的电脑中介传播工具,借助于支持群组通信的软件,例如:电子邮件、博客、维基等通信软件,都有助于推动网上社区的形成。在这些社区中,成员都是自愿的、平等的,社区的荣誉是由成员自己来赢得维护的。这些社会性软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易用、易传播、易交流;另外,社会性软件还着重在“社会”这个定语上面,它表明了个人通过软件工具来构建社会关系。而个人学习环境就是在这些社会性软件的基础上形成和建立的。

2.1 个人学习环境的定义

PLE是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个人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缩写。关于个人学习环境的定义有很多,我们可以认为,个人学习环境就是由多个学习网络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总结反思你的学习经验,搜集和分析学习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及进行学习实践。PLE的主要目的是把各个分离的有利于学习的资源集中在一个操作平台上,以方便管理和使用[4]。

2.2 个人学习环境的组成要素

个人学习环境趋向于使用“小块松散组合”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联合起来支持专业的学习[3]。理解个人学习环境要抓住以下四个要素。

2.2.1 人。

学习者要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获得成功,并且具备一些关键的技能,如:搜索和加工信息。

2.2.2 工具。

基于个人的兴趣,学习者必须有能力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和需要的工具。

2.2.3 资源。

资源的获取应该多渠道,不仅要求学习者消耗学习资源,而且要求他们创造新资源。

2.2.4 服务。

环境必须支持工具的使用,学习者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工具聚合在一起,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有多种互动的通道,以便使学习在互联网中流动起来。

从以上要素可以看出,PLE是运用工具,允许学习者(任何人)融入到一个分布式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包括一个人的网络、服务和资源,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7]。

3. 构建个人学习环境

PLE集合了各种日常使用的学习工具,其中,社会性软件扮演着重要角色,而Web2.0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性软件。根据以上观点,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勾画出适合自己的PLE图。只要找到一个学习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将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学习方式整理出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PLE。构建个人学习环境可以从任何地方入手。

3.1 利用Blog

最简单的可以利用Blog结合其它工具来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因为这个比较容易总结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博客可以成为个人网络学习、交流、交往的基地,是比较好的一种社会性软件形式(当然功能和呈现形式还有待改进地方),建立和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博客很重要。在有了博客的基础上,则可以参考上面提供的整合策略,来把一些可以成为你PLE里元素的社会性软件整合到博客统一发布出来,方便其他学习者浏览你的博客之后,对你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在Blog里面可以设置书签、RSS阅读、链接、留言,可以加入社区,可以共享资源,交流学习。虽然Blog不是个人学习环境的全部,但至少可以在网络里营造出一个学习的氛围。

3.2 从Wiki开始

Wiki是一种内容的创建、更新、监控、审查和档案管理都非常自由开放同时遵循一定技术规则和文化的网站。Wiki平台允许应用HTML脚本语言整合网络服务构建PLEs。如Wikispaces支持嵌入视频、应用软件和HTML脚本[3]。

3.3 从个性化主页开始

如果说基于博客和Wiki构建PLE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HTML脚本和CSS知识而技术门槛稍高的话,那么将内容创建和交流结合在一起的个性化主页服务无疑是构建PLEs的较好选择。如Google、Netwibes、Ning和Pageflakes等。个性化主页可以提供大量的Widget(器件)方便学习者建立PLE[3]。

由于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也有所不同。所以,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模式因人而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4. 个人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

由于PLE的研究历史还不够长,直至今天,很多问题如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标准、特征和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将Web2.0的应用结合起来,依托终身学习、非正式学习、社会学习、在线学习及泛在学习等学习理念,结合个人的学习风格与特点,构建个性化、傻瓜化、自主化、网络化的个人学习环境,尤其是个人学习环境的标准、一般特征、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及与虚拟学习环境乃至真实的学习环境之间的结合,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若能够依据统一的标准、依托现代学习理念、结合Web2.0应用、综合个人学习风格与特点来构建PLE,将会极大地促进人们对PLE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其蓬勃发展。

5. 结语

到目前为止,个人学习环境主要还是一个概念和理念,还不是一个产品,现实的、典型的和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学习环境还不多见[6]。尽管如此,诚如Stephen所言,社会学习网络正在逐渐成为学习的核心要素。这样的社会来临时,个人面对的是由一个多种网络组成的学习环境,它更加不确定。但是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建立自己身边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个人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一种大趋势。

参考文献

[1]谢佳, 李玉斌.个人学习环境:挑战网络学习环境的主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3:34-36.

[2]崔革.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4) :98-101.

[3]何银, 夏志芳.个人学习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8:31-32.

[4]邹琳琳, 熊珍珍.基Web2.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J].技术应用, 2008, 5:89-90.

[5]胡艺文.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2008, 4:21-24.

[6]关中客.个人学习环境 (PLE) 漫话[J].远程教育杂志, 2008, 1:80.

篇4: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关键词] 课程; 个人学习环境; 构建;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近年,Web2.0技术因其读写并存的表达方式和个性化的传播方式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开放性、去中心化、个性化、社会性”的特征,颠覆了以往的教学观与学习观,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革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人们对满足教学需要的新型学习环境的探索。在这一背景下,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简称PLE)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开展基于课程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研究,以期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个人学习环境(PLE)与高校课程学习

(一)PLE的内涵

PLE研究萌芽于芬兰的赫尔辛基(Helsinki)媒体实验室学习环境研究小组提出的“未来学习环境”模型[1](Future Learning Environment,简称FLE)。目前存在着关于PLE概念的多种不同界定。从构成要素的视角,道尼斯(S.Downes)把“个人学习环境看成是一个由人、服务和资源组成的分布式环境,其使用核心是工具”。[2]从功能作用的角度,卢本斯基(R.Lubensky)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数字化工具集合(Facility),它能帮助个体不断获取、整合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经验”。[3]还有一些学者将个人学习环境看成是一种系统平台,如哈姆伦(M.Harmelen)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帮助学习者个体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系统”。[4]

本文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利用数字化工具促进人与知识不断交互的分布式环境,它能帮助学习者个体不断获取、整合并形成个性化的新知识。其中的交互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工具、人与知识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需求对个人学习环境进行自主控制,从而通过订阅、交流、共享等来实现知识的管理与创造。只有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其提供更舒适、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进一步获得,使其发展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知识,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PLE的作用

综观PLE的内涵,我们发现其有着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 为学习者实现知识管理

PLE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检索工具(如百度、Google)、订阅工具(如抓虾)、收藏夹工具(如Del.icio.us)、交流工具(如博客、论坛)等实现课程知识的获取与整理、存储更新、交流分享以及应用创新,从而实现对其高效灵活的管理。

2. 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PLE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Learner-Centric),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针对自己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PLE搜集和分析学习信息,与他人进行学习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同时总结反思个人的学习经验,展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与成果等,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3. 为学习者提供开放性空间

邦克(C.J.Bonk)认为“这个世纪是学习的世纪,无论我们身处何处,网络为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学习的机会”。[5]PLE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还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学习者互相联系交流的途径,使得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聚集在一起分享交流,从而获得不同角色者对知识的理解,让学习变得更加开放。

(三)高校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极度丰富加快了高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高校课程的学习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 知识碎片化,不易梳理

高校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繁琐,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面对这些知识碎片,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为学生创设更高效的环境,为其知识管理提供可能。

2. 学习缺乏个性化

高校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一般默认每个学习者的需求是相同的,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能使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获得应有的知识。PLE以满足学习者个体的不同需求为出发点,使学习者能够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相应的计划,开展个性化学习。

3. 学生专业能力有待增强

在高校课程学习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专业能力仍有待提升。而PLE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和多重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更广阔的空间来获得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增强其综合专业能力。

二、基于课程学习的PLE要素分析与构建

(一)基于课程学习的PLE构成要素分析

Stephen Downes认为 PLE的构成要素包含了人、工具、服务和资源。波士顿大学在“Reference PLE”参考模型[6]中注意到了关联的重要性,认为其主要包括服务、个人学习工具包(PLT)和关联三部分。李卢一指出,网络学习涉及三个构成要素,即人、知识和技术,他以社会文化理论、知识创造理论、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将网络学习的境脉界定为网络学习的社会技术环境,包括社会境脉、技术境脉、知识境脉,并据此总结出了具体网络学习境脉模型。[7]钟启泉则认为学校课程的最基本元素是一定的知识和技能,[8]课程教学的基本课题就是让学生“习得知识”。[9]因此,知识的获得与创造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本文认为PLE的构成要素为学习者、学习工具、学习伙伴、知识,其关系如图1所示。

1. 学习者

篇5:党员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下面三大方面进行改革的:

(1)在党校培训的内容上,我们应该在不违背党章规定的情况下,采取“专业”授课模式所谓“专业”授课模式就是把我们的五节大课分别投向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等五大方面;每一个老师就只讲一个方面,且结合我们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比如讲政治的老师就“专业”攻讲政治,他应该积极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材料,认真备课,做到在回顾过去、审视现在、瞻仰未来的授课效果;至于经济、卫生、体育等其他四大方面依次轮之,且最好可以让同学们给老师的授课打分(主要是提高老师、其次是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学习内容枯燥、授课形式单一的诸多弊端,这样能调动老师们、同学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党校培训的真实效果!

(2)思想报告、学习心得之类的文件不应该设置限度,尽量给同学们更多的思考空间,而并非是具有强迫意味的规定既然参加了培训,当然是有心得可言的;可是,如果形式一直很单一且很局限,这只能束缚同学们的思想与觉悟——而这种情况恰巧由于我们的党校培训目标背道而驰!我们为何不采取小组坚定的方法呢?!我们都有小组,我们可以在小组之内进行心得与报告的评鉴,对于不合格的我们可以当其面进行改之并退还给其本人以欲其纠正,况且这样可以锻炼他们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3) 在考试内容上,尽量多的设置思考题与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时事评论题,尽量避免过多的书本上的死知识题型的设计乃是根据每届党校培训的内容与当时的时事相结合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固守成规的老题型、死知识;在前面不也讲过要“专业”化授课的么,那么题型的设置与内容当然是与之相匹配的了!

总之,我们学校的党校培训应该打破这种固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方式(我不知道其他高校的工作是否也是这样的)我们学校要培养的党员乃是有思想、有道德、有记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并非是一群“乌合之众”、“滥竽充数”之辈;否则我们的教育以及我校得发展目标就会到达趋之愈远、攻之愈坚的地步,甚至裹足不前江河日下!

篇6: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 国家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 制 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 生产经营 个人信息保护 私有 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 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 人格尊严 人身自由 生命权身体权 健康权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 婚姻自由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法典,它关系着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 再保留。它充分体现了 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 “校园贷” “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 老人倒在地上不 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给出了 解答,丰富地展示了 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给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新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 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 中国桥 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篇7:2010党校学习个人心得总结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在这个暑假里,我很荣幸地被推荐参加学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在学习期间,我秉着严肃、认真、崇敬、自豪和自觉的精神状态,按时到达上课地点参加培训,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老师们的演讲报告丰富多彩,让人受益匪浅,在思想上引领我去感受党的风采,同时,我自身对党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以下就是我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得出的一些个人体会。

一、加深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此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且,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的失败,都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日益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二、深入了解了党在当代世情国请下的执政建设。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市场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是对能源进行争夺的战争,国际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加激烈。在这暗流汹涌的世情下,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GDP总量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中国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逐步认可。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为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建设严重滞后,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比如,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过大;垄断性行业凭借对资源、市场、价格的垄断,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这些都是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我们党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考验下,我们党应该居安思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要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成功方法,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三、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发展的历程。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毛泽东思想,以及它的发展和完善,还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党不断地进行自我思想演变检讨和完善。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党是一个勇于创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组织。看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所在,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繁荣,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我相信中国共产党,因为它是以先进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动准则.这样的党才是人民需要的政党,才是人民真心实意拥护的党。

四、端正了入党动机。这是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时首先要考虑的,为什么选择入党决定了你入党后将怎么做.只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符合党的要求.首先: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毫不动摇.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党员的行动准则.最后: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作用的觉悟.党员较之于普通群众,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时时事事处处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自己言行,站在群众前带领群众积极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论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提出入党,在对党的逐步学习了解之后,都要端正入党的动机。只有端正了入党的动机,才能经受住形形色色来自于各方面的考验与压力。在思想上先做党的人,在行动上学做党的人,在组织上争做党的人。

篇8: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分段函数和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加强锻炼数学建模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案例分析, 感受数学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渗透德育教育, 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

难点数学建模意识.

3教学过程

3.1情景设计

投影1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 数学无处不在, 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数学.———华罗庚

师:前面, 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分段函数, 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呢?许多人都以为我又不当数学家, 只要学会加减乘除就行了, 何必去学这么难的函数呢?此话差矣.正如理论来自于实践, 又反作用于实践, 数学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无处不在, 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数学”.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几个例子来体会数学是如何反作用于实践的.

3.2讲授新课

投影2资料:“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为避免贫富差距过度悬殊, 缓解分配不公, 促进社会公平, 国家于1980年9月1日开始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国家征收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税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 2006年1月1日调整为1600元, 2008年3月1日调整为2000元, 2011年9月1日调整为3500元, 每月总收入不超过起征点的, 免征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超过起征点部分 (称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须征个人所得税.

附:

(2011年9月1日前)

(2011年9月1日后)

通过阅读材料,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是否全部月收入都要交税?若不是的话, 那么月收入的哪部分应缴税?

2) 所缴的税率是否固定不变?税率跟什么相关?

3) 现有A, B, C等3人月收入分别为2000, 3000, 4000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

4) 请写出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y (元) 与收入额x (元) 的函数表达式?

5) 能否根据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y (元) 与收入额x (元) 的函数表达式, 写出一个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帮助税务部门计算个人所得税呢?

6) 如果某人某月缴纳个人所得税56.78元, 那么他该月收入多少?

7) 如果把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作为自变量, 该月的收入额可以作为它的函数吗?如果可以, 请写出函数表达式;如果不可以, 请说明理由.

8) 个人所得税调整有什么作用?

师:大家首先阅读资料 (课前先行下发) , 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有关知识, 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见投影, 每6人为一小组, 可前后左右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 小声讨论, 教师巡视、启发)

生1:根据资料, 只有收入中超过起征点的部分须交纳个人所得税, 而不是全部收入.

师:这位同学看资料很仔细, 理解也很准确, 很好.从中可以发现只有收入超过了起征点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部分称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下面请另一位同学回答第2个问题.

生2:所缴的税率是变化的.它随着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而增加.

师:能不能举例说明, 比如个人收入为1000, 1500元, 起征点为800元, 应缴的税率各为多少?

生2:个人收入1000元, 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800=200元, 税率为5%, 应缴个人所得税200×5%=10元;个人收入1500元, 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800=700元, 税率为10% , 应缴个人所得税700×10% =70元.

师:这位同学分析过程很详细, 逻辑很清晰, 很好.下面同学有不同意见吗?请尽兴发表, 答错也不要紧.

(沉默…….有个别学生小声议论.在教师鼓励下, 又一位学生举手发言)

生3:我认为, 个人收入1500元时, 应缴个人所得税不是70元, 而是45元.

(下面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不加评论, 而是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

师: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

生3:个人收入1500元, 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800=700元, 其中500元对应税率为5%, 200元对应税率为10%, 应缴个人所得税500×5%+200×10%=45元.

师 (饶有兴趣地) :你是怎样想到把700元分为500元+200元的?

生3:我也说不清, 只是感到应该这样:不超过500元部分, 税率5%;超过500元到2000元部分, 税率10% , 而700元中超过500元部分的只有200元, 因此对应税率10% .

师:很好.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认为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 应该指700元, 而不必分为500元+200元.

师:大家认为怎样?

(下面学生议论纷纷, 有说生2对的, 有说生3对的.此时学生以达“心有所感, 欲说不能”的不愤不悱阶段)

师:好, 刚才大家的意见都集中在是否要对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按税率进行分段计算.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甲的收入大于乙的收入, 那么在交税后甲的收入是否可能小于乙的收入?

生:不可能.

师:对, 不可能!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是抑制贫富差距的过分拉大, 而不是贫富一个样;否则就不利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挣钱越多, 越不合算嘛.那么接下来请座位左边的同学按照生2的思路、右边的同学按照生3的思路分别算一下:若甲月收入为1301元, 乙为1300元, 他们分别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然后互相比较, 交税后实际所得谁多谁少?

(教师巡视, 请两位同学上来板演)

生4 (按照生2不分段思路) :

甲月收入1301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301-800=501元, 对应税率10% , 故应缴税501×10% =50.1元, 得甲税后实际收入1301-50.1=1249.9元;

乙月收入13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300-800=500元, 对应税率5% , 故应缴税500×5% =25元, 从而得乙税后实际收入1300-25=1275元.

所以, 缴税后乙的收入大于甲的收入.

生5 (按照生3分段思路) :

甲月收入1301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301-800=501元, 其中500元对应税率5% , 1元对应税率10% , 故应缴税500×5%+1×10% =25.1元, 从而得甲税后实际收入1301-25.1=12759元;

乙月收入13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300-800=500元, 对应税率5% , 故应缴税500×5% =25元, 从而得乙税后实际收入1300-25=1275元;

所以, 缴税后甲的收入仍大于乙的收入.

师:由上述同学的解答可以看出:按照不分段的思路求解, 就有可能造成税前收入高的一方在税后反而变成了收入低的一方现象;而按照分段的思路求解, 税前收入高的一方在税后仍然是收入高的一方, 只不过两者间的差距缩小了:由税前相差1元, 变成了税后相差1275.9-1275=0.9元.这正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调配社会分配不均, 缩小个人收入差距.那么好, 我们应选择哪一种思路计算个人所得税?

生 (异口同声) :按税率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分段计算.

师:好, 这正是税率表里各级纳税所得额中“部分”的正确反映!这正是解决本道题的关键!下面请大家解决问题3. (学生互相讨论, 计算,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投影3A:月收入2000元, 若起征点为8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800=12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剩下1200-500=700元税率10% , 故应缴税500×5% +700×10% =95元;若起征点为16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1600=400元, 400元税率5%, 故应缴税400×5% =25元;若起征点为2000元或3500元, 则免征个人所得税.

B:月收入3000元, 若起征点为8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800=22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1500元税率10%, 200元税率15%, 故应缴税500×5% +1500×10% +200×15% =205元;若起征点为16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1600=14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900元税率10%, 故应缴税500×5%+900×10%=115元;若起征点为20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2000=10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 500元税率10%, 故应缴税500×5% +500×10% =75元;若起征点为3500元, 则免征个人所得税.

C:月收入4000元, 若起征点为8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800=32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1500元税率10%, 1200元税率15%, 故应缴税500×5% +1500×10% +1200×15% =355元;若起征点为16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1600=24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 1500元税率10% , 400元税率15% , 故应缴税500×5%+1500×10% +400×15% =235元;若起征点为20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2000=20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 1500元税率10%, 故应缴税500×5% +1500×10% =175元;若起征点为35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3500=500元, 其中500元税率5%, 故应缴税500×3%=15元.

师:由上面可以看到, 首先应确定纳税所得额, 并分析等级.然后再依次计算以上各级税额, 但在分段计算时应去掉已经计算过的部分.但是上面的计算过程稍嫌麻烦, 写出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y (元) 与收入额x (元) 的函数表达式?

生6:假设某人月收入为x元, 应缴税为y元, 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 则全月纳税所得额为 (x-3500) 元, 按x-3500所在级别分别进行按段计算:

当0<x-3500≤0, 即0≤x≤3500时, y=0;

当0<x-3500≤1500, 即3500<x≤5000时, y=0.03 (x-3500) ;

当1500<x-3500≤4500, 即5000<x≤8000时, y=0.03×1500+0.1 (x-5000) =0.1 (x-5000) +45;

……

当x-3500>80000, 即x>83500时, y=0.45 (x-83500) +22495;

投影4假设某人月收入为x元, 应缴税为y元, 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 则全月纳税所得额为 (x-3500) 元, 按x3500所在级别分别进行按段计算, 得出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y (元) 与收入额x (元) 的函数表达式:

师:根据这个关系式, 我们根据收入可以马上得出任何一人的应缴税额, 而不必再详细分类, 这正是数学的好处.但按上面的函数表达式计算, 每一段x减去的数字都不一样, 仍显麻烦, 能否根据上面函数表达式, 写出一个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帮助税务部门计算个人所得税呢?

生7:将上面的函数表达式转化变形即可得到:

师:很好, 按照这位生7的方法, 我们可以得到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缴纳的个税=[月收入额-起征点]×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务部门就是根据这个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的.

投影5

(2011年9月1日后)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缴纳的个税=[月收入额-起征点]×税率-速算扣除数.

师:如果某人 某月缴纳 个人所得 税56.78元, 那么他该月收入多少?

生8:根据上面的函数表达式, 月收入额超过起征点1500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5元, 月收入额超过起征点4500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45元, 故此人该月月收入额超过起征点超过1500元, 不超过起征点4500元.设此人该月月收入额为x元, 若起征点为3500元, 则0.10 (x-3500) -105=56.78, x=5117.8元.

师:如果把个人全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作为自变量, 该月的收入额可以作为它的函数吗?如果可以, 请写出函数表达式;如果不可以, 请说明理由.

生9:可以.

生10:不可以.若起征点3500元, 某人某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0元, 则此人该月月收入额在0元至3500元之间, 不满足函数的定义: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

师:生10考虑问题很全面, 很好.个人所得税调整有什么作用?计算一下, 这次个人所得税调整后, 不同月薪的人, 月个人所得税有什么变化?

生11:可以算出:这次个人所得税调整后, 若月薪不高于2000元或等于38600元, 则个人所得税不变;若月薪高于2000元不高于38600元, 则个人所得税减少;若月薪高于38600元, 则个人所得税增加;当月薪不低于8000元不高于12500元时, 则个人所得税减少最多为480元;当月薪不低于102000元时, 则个人所得税增加最多为1195元.

生 (异口同声) :提高征税起征点, 有利于减少中低收入者的税赋负担, 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投影6资料:65% 个税来源于工薪阶层, 个税改革牵动工薪一族.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说, 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737.05亿元, 其中65% 来源于工薪阶层.“贫富倒挂”的现状激起了各方的反应, 一时间“个税改革”的问题成为街头巷尾热论的话题.

800元个税起征点为1980年所制定, 这个数字是当时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的20倍, 但“月薪800元”早已成了低收入的代名词.用1980年前的标准当作现在的起征点, 显然已经脱离实际.因此, 这让人们对个税改革充满了期待.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6年6月1日起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

2007年12月29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11年6月30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11年9月1日起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 并相应修改级数和税率.

师:像上述过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我们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解实际问题及数学应用题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维流程如下:

师:通过此题大家应明确应用的能力要求及求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以下板书)

1.数学应用题的能力要求:

(1) 阅读理解能力;

(2) 抽象概括能力;

(3) 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4) 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1) 合理、恰当假设;

(2) 抽象概括数量关系 (已知, 未知) , 并能用数学语言表示;

(3) 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4) 数学问题的解向实际问题的还原.

3.3课时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题学习, 大家应对数学建模有所了解.其解题过程主要是从问题出发, 引进数学符号, 建立函数关系式, 再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研究函数关系式的定义域, 分析函数式做出回答.其关键是正确建立函数关系式.下节课主要针对数学建模做练习, 加强锻炼数学建模能力, 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3.4课后作业

投影8书面作业:

1.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 超过8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

某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26.78元, 则他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 () .

(A) 800—900元 (B) 900—1200元

(C) 1200—1500元 (D) 1500—2800元

2. (2000年第三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决赛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4条中有表1.

目前, 表1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从月工资、薪金收入中减去1000元后的余额.例如某人月工资、薪金收入1220元, 减除1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220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1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1) 请写出月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y关于收入额x (0<x≤8000) 的函数表达式, 并画出函数示意图;

(2) 一公司职员某月缴纳个人所提税265元, 问他该月工资、薪金的收入多少?

预习:

4教学后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我们从人的发展上对课堂教学活动做较大的改革, 即“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本堂课通过课题学习, 创设现实情景使学生乐于参与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点注重通过交流、讨论决定取舍, 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加以评判, 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论述所得税的意义, 增强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在案例分析时把重点放在了对“部分”的不同理解上 (即问题2) , 结合案例的实际意义, 辨明是非.笔者以为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篇9:研究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关键词:电子书包;个人学习空间;平衡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4-0068-04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本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都在努力营造适合本国教师与学习者发展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以促进师生的发展。2011年,我国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三通两平台”是教育信息化 “十二五”的核心目标。[1]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个人学习空间(PLS)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个人学习空间(PLS)整合了虚拟学习环境(VLE)和个人学习环境(PLE),是作为协调教与学的第三方空间被提出的,作用于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寻求平衡, [2]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基础和保障。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有关虚拟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环境实现载体的设计、开发已经比较成熟,但关于个人学习空间的讨论和现实载体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目前,电子书包由于其移动性、按需服务、个性化等特点,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和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正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可能性。本文试图在介绍电子书包的功能特性和个人学习空间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实现的可能性,并论述在个人学习空间中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平衡机制。

一、电子书包内涵及功能特性

1999年新加坡德明中学率先进入电子书包时代,揭开了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序幕。随后,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为推动本国教育信息化,都在积极开展电子书包的试点研究工作,而我国分别于2000年和2011年启动了两轮电子书包的试点研究。国际著名的非盈利组织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主动学习组织(The 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从2010年-2013年发布的《Horizon报告》中指出,电子书、平板电脑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将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电子书包这一新的教育媒体形式,将作为资源的电子书和作为载体的平板电脑集于一体,成为当前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代表。

1.电子书包的涵义

有关电子书包的定义尚没有统一的定论,学者祝智庭等[3]从硬件、教育内容和服务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电子书包的认识,并将电子书包划分为“虚”、“实”两种隐喻,认为应将其内涵真谛从以往关注“实”的硬件设备转换到关注“虚”的应用服务层面。王斌等[4] 认为电子书包可以视为一种以网络、移动设备为基础,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软件为架构,动态开放教学资源为灵魂,支持移动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空间。而国外有学者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享;[5] Christina Brodersen等[6]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支持非正式学习的通用网络设施,学习者可以使用基于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设备,随时随地登录、退出电子书包,管理自己的数字资源。

综合国内外的观点可以看出,电子书包是一个具有高度集合特性的系统,以网络、移动终端为基础架构,以优质的学习资源和软件为服务核心,支持正式、非正式学习以及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能够促进个性化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的实现。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书包的认识也将逐渐深入、全面。

2.电子书包的功能特性

有关电子书包的功能探讨已经出现于文献之中,如学者祝智庭[7]等提出了“媒体—功能”二维建构和“核心、可选、拓展”三级配置的电子书包系统功能建模;而刘繁华[8]等从移动功能和教育教学功能两方面阐述了电子书包的系统功能;也有学者从管理者、教师、家长、学习者的角度分析了电子书包在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此来阐述电子书包的功能。[9] 本文将从电子书包所支持的学习方式和类型对电子书包的功能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

电子书包支持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电子书包的教育教学功能贯穿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需求。作为新兴的教育媒体,电子书包在构建个人学习空间上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将发挥着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双层作用。

二、个人学习空间的涵义及特征分析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虚拟学习空间的诞生,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使得学习者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当前的虚拟学习空间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虚拟学习环境,如Moodle、Blackboard等虚拟学习平台;一种是以学习者自主活动为主的虚拟个人学习环境,如微博、Blog、Wiki等。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虚拟学习环境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特征的发挥,影响了学习者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在以学习者为主的虚拟学习环境中,由于学习者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造成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后果。因此,构建一个可以整合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连接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体现其引导性、符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就显得极为迫切。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实践认识,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以便大家对个人学习空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独立性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不同的学习个体、学习群体有不同的学习空间,由于个体空间、群体空间所涉及到的一些话题、活动、资源具有其空间的私密性,对个人、群体表现出隔离的状态。具有独立性的学习空间表现出自我交流和群体内部交流的特性,是个体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和群体本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产生依赖感的前提条件。

2.开放性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共建性,知识不是个人的产物而是集体共建的结果。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社交永远是学习者不断发展的主要方式,社交的过程是个体、群体对外开放的过程。个人学习空间的开放有助于从纵深两个维度来建构知识,即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深度都能有所拓展。

3.控制性

个人学习空间的控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者的自我控制,另一方面是他人的监控。如在某一单元的学习中,学习者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跟进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表现出自我监控和管理的能力,然而在虚拟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这种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而他人的监控表现为提供学习反馈,提供学习支持支架和模板,规定学习时间等。

4.过程性

对于学习者来说,对学习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往往比学习结果的数据分析更为重要。因为学习结果具有静态、单一、片面的特性,无法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全面描述。而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是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分析技术的关键环节。个人学习空间可以保留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所有数据,提供过程数据的智能分析诊断,从而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按需提供学习支持。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电子书包和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电子书包作为最新的教育产品,可以满足概念性的个人学习空间在现实环境中的实现。电子书包由组织机构提供,但主要是由学习者自主控制,符合个人学习空间独立性、开放性、控制性和过程性的要求。因此,利用电子书包作为个人学习空间的现实载体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表1表示的是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的架构。

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具有结合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特性。在该空间中学习者拥有私密的独立模块,如接受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撰写自己的学习反思、数字化笔记,当然学习者有权利开放这些私密的模块,而个人学习空间的独立性在于保护学习者的隐私,有助于学习者产生归属感;通过师生、生生的在线交流、家校互通以及随时随地的社会化学习,促进了知识的社会化构建,拓展了个人学习空间;电子书包的智能评测、教师监控、学习支架与模块以及学习者自主管理权限等满足了学习者自我控制和他人指导相结合的要求,而这类要求是有效学习发生的关键条件;学习过程、记录学习体验记录以及学习过程支持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路径、知识点、反思、情感体验等整个学习过程的记录,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学习者个体需求的教育服务。

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将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结合,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

四、电子书包作为个人学习空间的运行机制探讨

任何一个系统,机制都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10]个人学习空间具有协调教与学,实现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平衡的特点。 [11]可以说,如果无法协调教与学,不能在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那么个人学习空间便可能转变为虚拟学习环境或者个人学习环境。因此,如何寻求教与学、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平衡点,解决个人学习空间运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对于个人学习空间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效具有重大意义。

1.个人学习空间中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内在关系分析

教与学活动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从这个视角来阐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笔者以新版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为依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予以阐述,如图2所示。

布鲁姆教学目标的分类规定了从低阶能力目标到高阶能力目标,不同的目标等级对学习指导者和学习者的教与学的要求是不同的。图2中的横坐标表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强度,纵坐标表示他人指导的强度,而坐标中的弧线表示教学目标的等级。从图2中可以看出,处于低阶能力目标的记忆目标主要是对一些事实性知识进行记忆,信息加工的环节比较少,学习者基本上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学习者自主学习强度较大,而他人指导的强度比较小。随着教学目标等级的不断升高,学习者的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越来越多,对所要掌握的程序性知识或者策略性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作为学习者,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他人指导的强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处于目标等级最高的是创造目标,是高阶能力目标的集中体现,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是所有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者要求最高的一个层次。因此,在学习者进行自我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搭建支架提供帮助,这种帮助不是对一般事实的讲解,而是方法、策略甚至是思维转变的指导,对于指导者和学习者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明确的是,在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是一个“你退我进,此消彼长”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图2中,创造这一目标的点也是一个“阈”,表示的是超过这一点无论他人的指导强度如何增加,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发生的几率几乎很小。也就是说学习者对没有任何先前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新内容进行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行为是难以发生的,违背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阐述的“知识构建的一个基础是基于先前的知识经验”的基本常识。

2.个人学习空间中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动态平衡设计

从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关系上看,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个人学习空间的性质发生改变。如果以他人指导为主,如教师安排学习时间、指定学习内容等会影响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个性化学习无法得到保障;而如果以自主学习为主,由于学习者缺乏必要的自我监控能力,易导致其偏离学习目标进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如何在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个人学习空间自身的控制性(监控功能)和过程性(记录、分析功能)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可能,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

(1)对学习者进行前端分析和学习过程监控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所进行的学习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因而教学目标便转化为学习活动目标。为使学习活动顺利地展开,教师有必要对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这一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是关键的,也是必要的。在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如登录平台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次数、参与的学习模块、寻求学习支持的次数等;同样系统也会自动记录学习者在线学习内容,如学习者浏览的内容、回复他人的内容、反思性文本等。

(2)分析记录数据,动态调节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比例

依据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参照预设的教学目标,从而权衡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的比例。如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对概念进行识记,通过对学习者有关概念知识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有较高的正确率,那么说明学习者对于概念性知识的掌握不需要其他外力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学要求是学习者能够进行创新活动,而从行为数据分析表明学习者寻求教师支持的次数比较多,文本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思维混乱,有关判定、关联、转换 [12]的言语信息很少,说明此时教师需要主动介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帮助。

五、结束语

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对于实现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电子书包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产物,在构建个人学习空间上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通过对电子书包和个人学习空间的特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的可行性,并根据新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析个人学习空间的运行机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构建个人学习空间的实现载体将越来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相应的研究会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杜占元同志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7/139233.html.

[2][11]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6.

[3][7]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69-76.

[4]王斌,朱守业,刘苗苗.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9):88-84.

[5]G. Chabert, J.Ch. Marty, B. Caron, T. Caron, L. Vigonllet, C. Ferraris.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A CSCW Workspace. Presentation andEvaluation[J].Al & Society-AIS,2006.

[6]Christina Brodersen,ent G.Christensen,Kai Gronbak,Christian Dindler,et al: eBag—a Ubiquitous Web Infrastructure for Nomadic Learning[R].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Series-www, 2005.

[8]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73-76.

[9]黄明燕.混合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31.

[10]宋海艳.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空间融合服务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58-62.

[12]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15-17.

上一篇:监理例会工作汇报下一篇:分会会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