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

2024-04-26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精选6篇)

篇1: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地籍调查成果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规程》3.5所列地籍调查成果必须进行检查验收。第三条

检查验收工作是地籍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任务是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并对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评定。

第四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本局所列项目的检查验收和除此之外的抽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检查验收工作。

第五条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级互检、作业队专检,由省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

第六条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验收 1.工作法律程序正确.2.权属调查没有外承包.3.《规程》规定的成果资料齐全。

第二章 检查验收的组织

第七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的检查验收工作由地籍司组织,委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籍调查的检查验收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地籍的处组织。

第八条 地籍调查专业队应当设一至二名的专职或兼职成果检查人员。地籍调查作业的各班应当设一名兼职检查员,负责监督本班的作业成果自检和班间的交换互检工作。

第九条 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及本办法的规定。检查验收人员履行职责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阻挠、干预。

第三章 检查验收工作程序及其主要内容

第十条 检查验收程序 一般按下列顺序逐级进行

作业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专职检查员检查—→验收。第十一条 检查验收内容 1.自检

检核权属调查结果

主要检核权属调查确认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与土地登记申请书上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是否一致.认定界址的法律手续是否完整、规范.界址点的实地位置是否立了固定标志,界址边的走向是否合理,界址点有无丢漏等。

检查过录表格

主要检查过录的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检查宗地草图主要检查宗地图形及宗地与邻户关系是中与实地相似,勘丈数据是否齐全、注记位置是否清晰准确.勘丈数据有无检核条件,结果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宗地的座落、门牌号、宗地号、界址点号、相邻宗地号、指北方向及作业日期等的记录有无错漏。

检查地籍测量的成果 ①检查控制测量

主要检查用于建立平面控制的已知控制点、控制边其坐标和方位角数据是否正确,资料及可靠程度如何.抄录的起算数据,使用前是否进行了外业复核.控制网布设的合理性.各项精度指标及有关成果是否符合《规程》的要求。

②检查细部测量

主要检查手簿及各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③检查地籍原图

首先,检查原图图廓线及方格网的绘制精度是否符合《规程》的要求.图幅编号、坐标注记是否正确.然后检查自然街坊外廓界址点及界址边的展绘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再检查街坊内各宗地的界址及地上建筑物的展绘是否正确,破幅宗地的接边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检查图面要素注记及点线绘制是否符合《规程》和图式要求.面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原图检查中要对照解析界址点成果表和宗地图分步骤进行。

2.互检

检查项目与自检相同。先进行内业检查,后进行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出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待外业检查时重点核对,需纠正改动的由检查人员会同作业人员确认后实施。3.专检

主要检查地籍调查成果的图、表、册中对应内容的一致性及其与宗地权属状况的一致性.对经过自检和互检的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和重点的外业检查.具体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重点检核原始调查记录和原始测量数据的正确性.检查项目及步骤与自检基本相同,在检查后提出专检记录,对需要修改纠正的问题会同作业人员确认后实施。

4.验收

验收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地籍调查计划、技术设计书和实施方案、地籍调查总结报告。通过验收要写出验收抽检分析报告和验收评定意见书。

第十二条 检查工作的衔接

1.自检按作业工序分别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即随时自检。2.互检在完成自检的基础上可分工序进行,也可分工作阶段进行。3.专检在完成自检、互检的基础上以图幅为单元进行。

4.在完成三级检查工作的基础上验收调查区的全部成果,验收工作可一次进行,也可分阶段进行。

篇2: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

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目的是查清调查区域内所有宗地的使用者名称、权属性质、来源、位置、用途、界址及土地利用状况,同时实地设置界址点标志,并现场绘制界址点(宗地)相关位置图和宗地草图,为地籍测量提供基础条件。权属调查以宗地为基本调查单位,在充分利用原有土地登记资料基础上逐宗现场实地进行权属调查,切忌完全依赖原有资料。

1、权属调查遵循的原则

(1)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应该结合土地登记严肃查处侵占、乱占、多占土地等的违法行为。

(2)尊重历史事实,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确权。

(3)充分考虑提高土地利用、使用效益。

(4)严格依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要求,确保确权的工作质量,减少人为误差。

2、权属调查工作流程

权属调查流程图(以初始登记为例)

3、权属调查的工作步骤

3.1 调查去的划分及预编宗地号

利用调查区1:5000地籍图和城市地形图、规划图做工作底图,将整个调查区按乡、镇划分街道,每个乡镇设为一个街道。调查区中建成区范围较大,宗地地籍编号按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建成区范围较小的区域,不再设置街坊,宗地地籍编号直接按街道、宗地二级编号。在工作地图上按照自左到右、自上而下原则,顺序编排街坊号,在街坊内按照以上原则由“1”号顺序预编宗地号,界址点编号以宗地为单位,自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统一编号,地籍图上不注记界址点点号。

3.2 发送指界通知书

(1)统一宗地编号:各区各国土资源所权属组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本辖区的单位和宗地发送指界通知书。在发送指界通知书以前,应将各个街坊内的各宗地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统一编号,并标明界址点和编号。每街坊应尽可能的小,以街坊之间互不相连宗地内没有贯通道路为原则(即有道路、河流等明显的线状隔离地物分界)。

(2)发送指界通知:根据工作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按工作地图控制范围将指界通知书由调查员专人送达相关单位,并预约时间到现场指界。在指界通知书送达收件人时要由收件人在文件收到簿上签名,以免将来对某些不出席现场指界的人造成未收到通知的情况。每次发送指界通知一般以街坊为单位发送一次。各权属组应保管好指界通知签收簿,并随宗地资料一并移交。

3.3审核宗地权源材料

土地权源材料或证件是证明土地使用者用地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土地的权属审核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用地现状为依据和重书证的原则。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有不少土地使用者的土地权源证件不全,甚至有些用地单位无土地权源证件,给地籍调查确权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对土地使用者无土地权属文件或权属文件不清的,先补办手续,再进行土地登记;对土地权利人有土地权属文件,但证件因历史原因不能反映其法律效力的或越权审批的,根据实际情况补办手续,或由上级主管部门出具证明直接作为土地权利人申请土地登记时的土地权源证件;对须补办手续而又不办理的,地籍调查办公室逐一登记后交局监察科,由监察科作为清理土地隐形市场工作的重点和焦点,向单位下达违法占地行政处罚书,并令其限期补办用地手续。

权属资料点差的主要内容:①土地权属来源材料调查;②土地权属性质调查;③土地使用者法人资格及通讯地址调查;④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调查;⑤单位性质与土地坐落位置调查等;⑥有土地使用证的,指界人应持土地使用证复印件、地籍图、用地批复等相关材料到现场指界。土地使用证和政府批准用地的文件是土地权属材料的最主要证明,是土地权属调查的第一证明材料。

3.4 界址调查

3.4.1 外业调查

(1)根据工作进度计划,分片召开调查区域法人代表会议,进行动员,发送指界通知书,通知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按时现场指界。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要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应查清各自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界线。

(2)现场调查核实土地使用者的名称、权属来源、地籍号和土地类别等,确定界址点位置,填写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法人代表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地籍调查结果必须记录在地籍调查表上。

(3)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现场埋设界桩,界桩分为水泥桩、铁桩、灰桩或喷漆桩。水泥桩主要埋在地面宽阔有土层的位置,铁桩埋在坚硬路面或墙角等位置,灰桩、喷漆桩主要用于居民住宅界址点。

水泥桩规格为顶面10㎝×10㎝,下底15㎝×15㎝,高50㎝,顶中间十字圆圈。铁桩为直径20㎜×300㎜。顶端圆帽,中心为十字。灰桩用直径5㎝×6㎝的铁桩打入地下拔出,浇灌石灰即可。喷漆桩标准见《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3.4.2 对违约缺席指界及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

违约缺席指界按下述办法处理:

(1)如一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如双方均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员依现状界线及地方习惯确定。

(2)对以上情况确界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必须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担负重新确界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结果自动生效,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见《城镇地籍调查规程》P31附录D。

(3)指界人认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按违约缺席指界处理。对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

宗地界址有争议的,调查人员应在现场调解处理。现场调解不了时,在调查记事栏上写明双方争议的原因,并标出有争议的地段,呈报县地籍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裁决处理。

3.4.3 确界过程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对于重复征用的土地,以实际使用范围或最后一次征地确界。

(2)土地批准文件上标明的界线、四至、土地面积与实际情况一致时,按批准文件确界;土地批准文件上标明的界线、四至与实际情况一致,但土地面积不一致时,按实际用地范围定界;土地批准文件上标明的界线、四至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应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处理后再确定界线。

(3)对未有批准文件的违法占地,按有关规定处理后再确定界线。

(4)相邻单位、个人之间以墙体为界时,按墙体归属确界,墙体归属不明者,以墙体中间位置定界。

(5)对于城镇道路两侧的宗地,其临街权属界线要根据已有的土地登记界线、土地批准文件界线与城镇道路规划红线综合确定,原则上临街权属界线应在不超过城镇道路规划红线前提下以该宗地临街围墙、墙壁外沿为准。

3.4.4 表册的填写

权属调查过程中,主要填写申请书、收件单、地籍调查表、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委托书、权属争议书等表册。

(1)各种表册的填写要与图上、实地相对应,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整洁,各项目不得涂改,同一项目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2)每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项目栏内的内容填写不完的,可加附页,调查结果与土地等级申请书填写不一致时,按实际情况填写,并在说明栏内注明原因。

3.5 界址标志设置

设置界标是保证地籍勘丈的重要依据,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之一,有利于地籍日常管理,界桩必须由调查员在双方指界人在现时设置。

建筑物上的界址点统一要求设置距离离地面高度为1.5m,墙基突出时,以墙基为准并做相应的标识,符号设置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进行。对设在墙壁上的界址点。可在离地面1.5m处红漆喷涂一直径为10㎝的圆圈,圆圈中心标准红点。土质地面上的界址点统一要求埋设灰桩,灰桩一般要求深度为0.45m,要求先打孔后填充石灰并在灰桩周围用石灰撒一直径20㎝的圆圈,一般情况下不再埋设水泥桩,对水泥地面上的界址点,打入钢钉,并用红色油漆在钢钉周围画一直径为10㎝的圆圈。一般情况下不再设置其他类型界址点标志。

3.6 填写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表是权属调查过程中填写的主要表格,调查员远隔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认真填写,做到:

(1)记录真实,图表一致,项目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晰;

(2)填写内容不得涂改;

(3)将宗地的权源材料情况,宗地的界址情况,权属有无纠纷,界址勘丈

等情况真实地记录在调查表的权属记事、调查员和勘丈记事栏中;

(4)地籍调查表与原土地登记申请书填写不一致的,按实际情况填写,并

在说明栏内注明原因。

3.7 宗地草图及界址相关位置图的绘制

3.7.1 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指对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调查人员必须将实地现状现场进行绘制,要求数据完整、精度高,图形可使用约略比例尺,绘制宗地草图使用2H~4H铅笔,宗地草图内容记载本宗地号、相邻宗地号、本宗地使用者、相邻宗地使用者;本宗地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界址边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确定宗地界址的位置、界址边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宗地草图的一切注记和勘丈记录均不得涂改。

根据宗地的实际用途,确定宗地地类,在宗地草图上同时标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二级地类和新《土地分类》三级地类。

3.7.2 界址点相关位置图

界址点相关位置图是由调查员在权属调查过程中,以已有的工作底图为基础,实地绘制的描述界桩种类及相关位置的街坊图,是为快速寻找界址点服务的,也是下一步进行宗地及界址点测量的工作底图,界址点相关位置图是根据实际丈量的数据,按街坊绘制,具体内容及表示方式如下:

(1)单位的权属界址线用黑实线表示,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争议界线暂按

使用现状用黑虚线表示。

(2)界桩种类表示符号,用(□)表示水泥桩、石灰桩;用(○)表示

铁桩;用(⊙)表示漆桩。

(3)字头朝西朝北注记实际丈量的界址边长,过密的可移位放大。

(4)主要的建筑物、构筑物。

(5)指北线、概略比例尺、绘图人、丈量者、调查人、调查日期。

3.8 检查审核

权属调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地籍调查工作和以后土地登记的成败,必须切实保证权属调查质量。要建立权属调查检查、审核制度。由专门成立的检查审核组定时不定时的对各调查小组进行抽查审核。

篇3:尤溪县城镇地籍调查方法探讨

现阶段我国地基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以土地调查为基础, 以产权管理为核心, 以地籍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为重点。在二次土地调查中, 城镇土地调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调查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应用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 所以对地籍调查与测绘数据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对于城镇土地调查模式的改进以及共建共享新方法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查清我县城关镇、西城镇土地利用和权属状况, 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与资产的并重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福建省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方案》要求, 我县在完成规划区1:500全数字地形图测绘基础上, 通过公开招投标, 委托福建省八闽测绘院开展城关镇、西城镇7.84km2 (其中城关镇6.41km2、西城镇1.43km2)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在尤溪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现已全面完成城关镇、西城镇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并已通过省厅验收。

1 基本情况

(1) 尤溪县位于三明市东部, 气候温和湿润, 植被茂盛, 矿产丰富, 城区南北两面临山, 东西地势较为平坦, 城区建筑密集, 居民点分布集中, 建筑密集区房屋错综复杂。城区外围埔头村、西城新村, 房屋建筑相对疏松。省道304和县道构成调查区域的主要交通道路网。本次调查区范围为城关镇 (城区) 、西城镇。城关镇区域包含县政府所在地、水东新城、西城新村、园溪村、埔头村、三奎头工业园;西城镇区域包含西城镇政府所在地、红土地工业园。城关镇南北两面临山, 整个调查区沿青印河 (即东西方向) 条带状分布总长约5km、宽平均不足1km, 皆为居民点密集区和工业园区。该调查区属山区城镇, 城区内主要为县、镇党政机关, 中小学校, 企事工商业等国有用地, 房屋密集, 作业难度较大。西城镇以农村集体用地居多, 同时又有部分城镇居民, 工矿企业分布其中。

(2) 我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于2008年4月开始启动, 至2009年12月完成, 先后经历了准备阶段, 外业权属调 (核) 查、地籍勘丈, 内业整理、检查整改, 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建立数据库等过程, 历时20个月。共完成调查面积7.84km2, 21个街坊3917宗土地及相关地上附着物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建立了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地籍信息库。扫描原发证档案17588宗, 其中城关镇16876宗, 西城镇712宗。1:500地形图修补测3.2km2。

2 主要调查方法

2.1 做好“六项”工作, 夯实城镇地籍调查基础

我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相关股室部门参加的会议, 听取了地籍股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基本思路, 并就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组织相关股室进行了讨论研究, 认真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保证“六到位”。

(1) 成立组织和机构, 保证组织领导到位; (2) 组织人员培训, 保证队伍到位; (3) 做好宣传发动, 保证思想, 认识到位; (4) 制定工作计划, 保证工作布置到位; (5)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保证工作经费到位; (6) 公开招标, 确保队伍到位。

2.2 结合我县实际, 确定技术路线

(1) 2008年8月份对城区、西城镇的1:500数字地形图, 进行了外业图形精度检查, 采用丈量地物点间距离方法。共随机抽检1:500数字图标准分幅18幅, 其中城区 (城关镇所在地) 13幅, 西城新村3幅, 西城镇区2幅。共丈量明显地物点间边长180条边, 其中城区133条边, 西城新村34条边, 西城镇区13条边。根据外业丈量数据精度统计分析如下:外业丈量距离与地形图获取数据之差值超出限差0.10m共39条边, 最大误差0.95m。根据丈量地物点间所在位置得知, 其误差超出《规范》要求的边长主要分布在七五路以北、解放路以西 (东面至县一中、西面至西门加油站) 范围内的地形图。以道路界线、位置等进行划分几个片区, 即以七五路道路南侧、七五路道路北侧以及西城新村、西城镇区等四个区域, 其中七五路以南 (含水南片) 地形图, 地物点间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93.3%;七五路以北、解放路以西地形图, 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56.2%;西城新村地形图, 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94.1%;西城镇区地形图, 丈量误差小于限差占92.3%。通过以上精度统计分析, 城区七五路以南 (含水南片) 、西城新村、西城镇区等1:500地形图可以满足于地籍调查精度要求。而七五路以北、解放路以西即西至西门加油站, 东至县一中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 必须对该区域界址点加密控制, 才能满足地籍调查精度要求。

(2) 技术路线。以尤溪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要求为目标,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补充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技术规范, 结合尤溪县城关镇、西城镇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已有2006年间施测的1:500地形测绘等资料, 以及本次按照地籍测量精度要求修补测1:500地形图, 应用解析法进行地籍调查。已有2006年施测1:500地形图精度不能满足地籍调查要求的, 进行布设E级GPS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加密控制界址点达到地籍图精度。以街坊为单位, 以宗地为基本调查单元, 根据宗地具体情况分类别开展补充调查。根据土地登记资料及补充调查成果, 利用制图软件CASS7.1录入宗地属性, 计算各类土地面积, 编绘地籍图。应用数据库建设软件Arc GIS9.2建立地籍数据库, 绘制宗地图。按宗地法开展城镇土地利用强度调查、专项调查等工作, 汇总各类土地数据。

(3) 精心选择试点, 总结经验, 为全面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打好基础。

为培训队伍, 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原4街坊做为试点街坊, 该街坊位于调查区中心, 县政府所在地面积137136m2, 194宗。对已确权和登记发证的用地进行外业核实, 主要针对界址点、界址线、宗地权属、土地用途、宗地位置、使用范围、地类等7个方面进行核实。具体做法是我们从原有的地籍档案中查阅每一宗地籍档案, 逐宗复印土地权属资料。逐宗抄录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逐宗填写城镇地籍调查表, 然后把宗地权属位置、权属界址与工作底图相对照, 逐一核实、逐一校对、逐一标注, 最后到现场进行核实。在现场核实界址点时我们遇到了两种情况: (1) 实地与档案一致, 界址点在明显的地物上 (房屋角、围墙角、栅栏角) 的说明发证和实地相对应。界址点在实地不明显的, 我们依据原发证资料中的权属界址及坐标进行回放, 在实地打钢钉, 标注出界址点, 检查原发证是否合理, 与其它宗地界线是否交叉。 (2) 实地与档案不一致时, 我们根据情况通知权属单位及四邻到现场说明情况, 有合法权属来源的, 重新指界, 补地籍调查表, 按现状调查;无合法权属来源的, 仍按照原来的界址点进行调查, 多占用的土地, 按违法用地处理。对于未确权的宗地, 按地籍调查和土地确权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历史遗留问题, 新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 及时进行调处, 调处不成,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进行裁决。2008年10月16日, 试点街坊通过省厅验收。

3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我县城区发展较快, 用地单位也不积极申请变更登记, 造成实地与档案存在差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实地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宗地, 如因规划道路把原宗地分开的, 因原来征地时的地物现在已经无法找到, 宗地图又与现状差别很大, 对此我们均以现状为准重新调查, 书面通知权属单位重新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汇总交监察队统一处理。

(2) 实地建筑物变化较大, 新建筑物又压盖原界址线, 形成实地与现状不一致, 但又没完善变更手续, 我们一般视为违法建筑, 仍以档案登记为依据, 不进行变更登记。

(3) 调查中发现的无主房屋, 无主地块, 闲置的土地以及未登记发证的宗地, 我们也逐个调查, 并进行实地测量, 绘制宗地草图。

(4) 在调查中发现相邻宗地存在界址点、线相互矛盾 (交叉现象) , 按原来土地登记资料的界址点、线展绘, 在宗地调查核实表记录核实情况、汇总后交由国土局重新进行地籍调查后处理。

(5) 成片的, 大面积拆迁的宗地, 如原氨厂、水东片区因旧城改造尚未完成, 此次未做调查与测量, 待改造完成后进行。

4 几点体会

4.1 领导重视是地籍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我局领导例来对地籍调查工作十分重视。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全部为熟悉地籍管理业务的人员组成。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精神, 局领导一方面多次督促我们积极向省厅争取将我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列入省级城镇地籍调查试点单位。一方面积极向县政府争取资金, 力争将此项工作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当中。同进对技术组人员进行充实除地籍股人员外还抽调了测量队、测绘管理站人员及参加过上一轮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老同志。我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自始至终受到省厅和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工作中, 省厅和市局领导、专家曾多次亲临我县指导, 在技术上予以大力把持和帮助, 局领导经常听取汇报, 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4.2 详实充分的地籍基础资料是保证城镇地籍调查质量的基础

我县1989年开展城镇、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登记发豆腐皮工作以来, 由于措施和宣传到位, 业主办证积极性较高, 土地发证率约96%, 1995年对全县8个镇区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特别是完成了城区三个片区的地籍图测量, 完成编图面积2.5km2, 形成1:500比例尺地籍图71幅。2000年2月, 我县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被列为全省试点, 经原省土地管理局地籍处牵头, 与北京地星科技发展公司共同完成尤溪县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4.3 调查队伍与国土部门的默契配合是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保证

组织工作开展中, 国土部门要及时做好与专业技术单位的工作配合,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密切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才能顺利完成调查任务。

4.4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是顺利完成该项工作的关健

由于近年来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很多, 经调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 办公室专门邀请长期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同志成立了技术顾问组, 对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讨论、研究, 迅速解决落实, 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城镇地籍调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字成果本身的作用, 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后, 对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 实时更新数据库数据, 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实性, 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摘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地籍调查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因此, 本文就在城镇地区开展地籍调查工作的方法进行总结, 保证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

篇4: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

关键词:城镇地籍;地籍调查;更新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汇总与统计分析,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土地利用强度等信息的重要工作途径,对实现对城镇土地利用状况的全覆盖管理,为城镇土地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1、地籍调查的涵义

地籍调查指依据国家的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地籍调查按照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2、城镇地籍调查更新汇总的长远目标

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工作以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为依托,对城镇内部的每块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建制镇—县—市—省—国家”逐级汇交的方式,汇总形成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形成了全国703个城市、18599个建制镇连续五年(2009~2013年)的城镇各类土地利用数据成果,详细掌握了我国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

该数据汇总成果已经在“地耗”评价与监管体系建设研究、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及优化配置专题研究、全国城镇土地资产总量测算等国土资源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该数据汇总成果已经为税务部门的“以地控税”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将根据部工作安排,继续完善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工作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加大数据发布力度,加强数据分析,强化数据成果在节约集约用地、以地控税等方面的应用,更好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整合城乡土地调查、登记等各类数据,打开城镇村边界,建成自治区、国家地籍数据库,建立地籍调查信息年度(实时)更新机制,满足城乡一体化的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为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数据“底板”。

3、工作方法和思路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汇总内容主要包括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要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面调查或补充调查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核定后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重点对原来未开展实地调查的区域或新增建设用地区域进行补充调查,对已调查但有变化的区域进行更新。宗地内含多种用途,且各种用途能计算出面积的,按各类用途进行统计汇总。

完成调查后,汇总获取镇(街道)内部细化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的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软件,以镇(街道)为最小单元,将自治区所有城市、建制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从镇(街道)-县-市-自治区逐级上报汇总。同时填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城市、建制镇图斑汇总面积,以此检核汇总范围的合理性。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汇总要以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用地审批等数据资料。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将更新汇总范围分为存量和增量调查范围,选择以下方法获得城镇村控制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3.1对城市和建制镇的存量调查部分,应利用地籍调查及土地登记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即应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及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统计汇总出存量范围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如果地籍调查成果数据现势性较差,结合近年的土地登記、用地审批、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更新数据成果。

对存量城镇用地(即已建立城镇数据库的城市和建制镇范围内土地)更新工作,可以尽早启动,充分利用土地变更登记、旧城改造等资料,开展数据更新工作,注重工作积累,做到一年比一年精准。

3.2对城市和建制镇的增量调查部分,开展实地补充调查,细化调查地类和面积信息。并结合近年的土地登记、用地审批、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更新数据成果。

3.3对已完成地籍调查的村庄,要在地籍调查数据成果基础上,根据203图斑范围要求开展补充调查,获取203图斑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利用数据。

4、2014年度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特点

4.1村庄地籍调查范围扩大

今年村庄地籍调查范围发大至已完成调查的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汇总工作。查清并汇总村庄内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状况。

4.2新增地籍数据库整理汇交工作

开展先行地区地籍数据汇交等国家地籍数据库建设前期工作。示范县市开展地籍数据库整理,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和要求,导出以宗地为单位、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地籍数据库,通过报盘汇交至自治区,并编写地籍数据库整理汇交工作报告。

4、结束语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地籍调查成果是地籍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根据地籍管理发展要求,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更为有利地保证了城镇土地使用状况的现势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杜海平,房长根,李兴林.现代地籍理论与实践[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3]樊志全.地籍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篇5: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

城镇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是城镇地籍管理的基础, 如何对城镇地籍调查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加工整理与数据库建设是关系到后续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管理建设的根本问题。本文结合福州市城区土地调查项目, 总结了一套稳定、方便、准确地完成城镇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方法。

2 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

项目开展前期全面收集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内的有效数据资料, 本次项目的建设范围为福州市城区约200平方公里。收集的数据与资料主要包括了:福州市城镇地籍档案、登记卡资料、1:500的基础地形图数据、地籍图数据、福州市行政区划数据、街坊图、电子数据等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充分分析, 统一有效的利用。

本次收集到的数据中, 由于档案资料年代较久, 纸质资料的宗地图与现状地形图变化太大, 而且早期纸质宗地图大部分是手工绘制、正北方向不明确, 实际上无任何界标物可供参考等问题, 造成地籍档案资料宗地上图时无法找到该宗地的位置进行准确展绘等问题, 对我们的数据展绘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各种资料的管理方式不同、管理人员不同、同一宗地存在多份档案, 多个登记卡, 而且同一宗地资料存放不在一起, 要把两种资料整合成一套资料, 需要先把资料做成电子格式, 纸质宗地上图后来寻找它们的共同点进行关联建库。

3 总体技术路线

针对本项目情况, 本次数据整理建库工作, 充分利用福州市1:500数字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和外业地类调查图斑成果等资料, 采用测绘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对原有地籍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扫描矢量化、空间转换的处理。总体技术工艺流程如下:

4 数据整理与建库

4.1 街坊图编制

街坊图编制根据区县行政界线和已有的行政区划界线, 参考地形图、影像图等资料, 在尽量不改变原街坊编号及界线的原则下, 进行规划分析, 采用新增街坊、原有街坊拆分或扩展等方法, 对全市街坊界编号的合理整编, 形成统一的福州地籍街坊结合图。街坊划分应以河流、道路等走势清晰的地物为主要分界线, 尽量做到编号有序、面积合理、同一权属单位不被分割;特殊情况下, 街坊界可以较大单位的内部道路或单位间的围墙界划分。在转绘的时候, 如果遇到街坊线将同一权属单位分割开, 需按最近的道路、水系、围墙等进行调整。

4.2 地籍资料属性采集、档案扫描及图形转绘

4.2.1 资料收集

全面收集各种地籍资料如登记卡资料、地籍档案资料等, 资料收集和借用的时候既要满足不同资料管理的需要, 同时要能满足作业过程中便于后期数据的检查、管理等。作业时对借出的各类资料进行编号录入等, 且记录要清楚, 不能遗漏, 不能错 (包括错别字) 等。

根据地形图、最新影像重新调整修编街坊

4.2.2 资料扫描、属性录入

1) 在扫描、属性录入前, 要注意先充分分析资料情况, 设计统一的扫描文件要求;属性录入前, 设计好要录入的属性字段及不同资料上雷同属性信息的取用优先顺序等。此次作业通过充分分析各类资料及国土局历史情况, 地籍属性信息的录入将以登记卡上的信息为准, 主要录入属性信息如土地座落、宗地四至、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等, 地籍档案中的相同信息作为补充核对资料, 统一属性录入软件及格式等。各资料全部扫描, 但属性录入原则上只录入现状登记卡的信息, 对于注销卡信息只录入地籍号, 其他详细信息不录入的原则。如下示意:

2) 登记卡扫描 (拍照) 、录入处理:对收集来的每份登记卡进行扫描、属性录入。由于每份登记卡都需要有用于关联的地籍号, 而历史资料中登记卡上面的地籍号大部分为空, 故在录入属性时给每份登记卡资料做个用于关联的新地籍号。新地籍号按照统一规则进行命名。信息录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作业。录入时确保登记卡编号的正确性、唯一性、不重不漏;确保登记卡属性信息录入不能有错漏等。

3) 档案资料扫描 (拍照) 处理:每份档案资料都要扫描或拍照、展绘、属性录入。由于每份档案资料都需要有用于关联的关键号, 而历史档案资料中的关键号没有统一的字段, 故此次作业按照国土局资料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收件号和土地证号为关键关联号。录入时确保关键号的正确性、唯一性, 不重不漏;确保属性信息按照要求补充录入, 不能有错漏等。

4) 扫描件要严格按照要求作业: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如土地登记卡等严格按要求进行扫描, 提交格式为JPG图像文件, 扫描分辨率200dpi。每宗地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并用对应地籍号命名扫描文件目录以备后期建库属性关联。

5) 在宗地资料整理完成后, 应进行100%的信息核对。确保与国土局提供的档案、数据一致。

4.2.3 宗地图形处理

此次项目通过充分分析各种资料情况后, 决定以地籍档案中的宗地图形为准, 登记卡上宗地图形信息为辅。图形展绘工作按照只“展绘现状”的宗地资料方案进行作业。

收集福州市历年土地登记发证的档案资料及原有地籍图、土地登记卡、街坊图以及相关的宗地属性数据表等资料与数据, 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决定以街坊为一个工作单元, 逐个宗地整理成册。本项目图形展绘时, 通过并对判断, 有电子资料的则直接利用电子资料, 无电子资料的和收集来的各资料底图进行比较展绘, 各资料取用优先顺序如下:

(1) 纸质宗地图与地籍图一致:优先采用其地籍图, 若坐标系不同的要进行坐标判断转换到福州地方坐标系;

(2) 纸质宗地图与地籍图不一致, 但有界址点坐标成果:则直接采用已知的界址点坐标成果信息;若坐标系不同的要进行坐标判断转换到福州地方坐标系;

(3) 纸质宗地图与地籍图不一致, 且无界址点坐标成果:进行转绘时, 首先与该宗地的国土部门征用地红线比对参考, 如果没有征用地红线资料, 则可参照地类调查成果图, 根据地形图现状进行转绘。转绘界线形状要求与宗地图一致, 权属界与四至描述不矛盾。如下:

※参考权属界标物:若宗地图的权属界标物在参考底图中可以判定的, 根据以长边为准的原则, 尽可能采用两套资料中, 一致性较好的地物作为参考, 选择长度较大的, 采用底图作为图形转绘配准依据, 对矢量化的宗地图数据进行旋转偏移;

※参考国土局征用地红线图:若宗地图较旧, 其权属界标物在参考底图中不可以判定的, 则参考征用地红线, 若红线中可以判定的, 则根据长边准则和四至描述等信息 (如墙位信息) 参考引用征用地红线库资料判断并测定权属界线;

※参照资料中的同名建筑物、地形地貌等特征地形:若宗地图较旧, 其权属界标物在参考底图中不可以判定的, 而且征用地红线中没有资料的, 则根据长边准则参照周边建筑物或者地形地貌 (如陡坎等) 通过扫描纠正等技术手段进行判断并测定权属界线;

※宗地图无界址点坐标成果以及无任何参考资料时:利用Geoway DRG软件对扫描的图纸资料按对应地物点的已知坐标进行纠正, 纠正后的图纸精度要求:纠正后图纸中地物点、方格网点与理论位置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2mm, 一般地物点与理论值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3mm。对纠正后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图, 应挑出来, 作再次扫描、纠正。对个别仍达不到精度要求的图, 应记录存在的问题, 问题不明确的, 应书面反应给与对应国土局工作人员, 进一步分析明确。作业员依照坐标纠正过的图纸扫描资料在Geoway软件中实施矢量化再作业, 误差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点状符号采点中误差不超过±0.2mm, 线状符号跟踪中误差不超过±0.25mm) 。数化后的图形需先导到CAD文件里, 数据分层采用DWG文件的分层规则。待后期统一进行拓扑构面, 属性挂接、整理建库等。

4.3 宗地核查

4.3.1 主要核查内容

本次宗地核查原则上只针对展绘作业中根据地籍资料不能进行转绘定位的宗地以及内业无法判断、理顺宗地相互之间关系的交叉问题进行外业核查定位、理顺关系, 核查时有变化的要进行调查补测界标物。对于由于发证造成地块重叠的等先不处理, 待国土局登记人员去核查后现场调整或者记录。主要核查宗地的土地座落、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和宗地四至等实际情况。

4.3.2 核查方法

宗地核查采用内外业相结合方法进行核查。内业核查采用参照地形图、邻宗比对方法进行核查, 外业核查参照地形图依据宗地现状实际使用范围调整宗地线。

外业核查后, 同一宗地要提交给内业工作人员对应的核查属性表格和核查后正确的宗地界址线电子数据;内业根据核查属性表和核查界址线电子数据进行修改宗地图形和相关属性, 重新生成数据库。

4.4 地籍数据库建设

4.4.1 建库工艺流程

4.4.2 关联关系处理

在所有资料整理后, 项目很关键的一项工作是要把宗地图形、登记卡与档案资料进行关联。确保所有档案扫描件都能够关联上图形数据。确保同一宗地档案的历史性、完整性。

通过对国土局提供的登记卡和档案资料, 档案间历史关系, 登记卡间历史关系等进行关联分析, 分离出现状登记卡和现状档案, 并综合分析每宗现状登记卡和现状档案的宗地图形展绘情况, 对实地已注销, 但档案或登记卡未盖注销章的宗地备注处理。对已经注销的历史登记卡及档案资料进行梳理关联到现状资料上。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处理的关联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档案与档案之间的关联;历史登记卡与现状登记卡之间的关联;现状登记卡与档案之间的关联;现状宗地图形与档案的关联;现状宗地图形与登记卡关联。可根据地籍号、地号、土地证号等内容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

4.4.3 数据建库

由于历史档案资料展绘出来的成果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缝隙等现象, 为了同时满足原有资料的真实性又同时满足后期管理应用的需要等, 此次在数据库建设应用上可采用“两层”方案, 即保留原始数据的展绘成果, 增加一个满足空间拓扑等建库需求的中间数据层。建库流程主要是对图形展绘后及整理后的属性数据提交的宗地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检查各数据层名、字段的规范性、拓扑关系、属性表、图形合理性等;

※把所提交的展绘的宗地成果图形数据按对应图层全部转换成shp格式;

※保留国土局原来的展绘数据成果成单独一个层 (此数据中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

※按照指定规则进行编辑生成一个中间数据层, 加载符合要求的拓扑规则, 完成拓扑错误检查, 并修改至正确;此数据要满足入库的拓扑要求;

※对转换过来的shp格式的数据利用fme软件和arcgis软件等GIS软件对各层数据进行分层构建拓扑面。以0.01的精度来检查修改悬挂点等。对于不能闭合的数据悬挂点进行检查并手工处理;

※对构好的各个面进行重叠面检查作业, 排除历史面确保成果面层里面都是现状面;

※利用现状成果面层和属性表进行挂接, 来获取地籍属性及历史关联信息, 并遂一检查修改关联不上的记录以及其他存在问题;确保每个图形对应上正确的信息, 保证各档案信息之间的连贯性;

※对关联完整的现状成果库 (这里要做GIS空间分析只能是编辑过的展绘中间成果数据层, 与图纸原数据情况会有所偏差和减少) 利用Arc GIS软件、FME软件等功能交替使用、空间分析等来生成界址线层数据并同时获取界址线层的各属性值如:左图斑编号、右图斑编号、左权属单位代码、右权属单位代码等。同时生成界址点层数据。

※根据《城镇地籍数据库规范》对入库数据的文件命名、数据表结构, 通过程序进行数据规范, 生成符合要求的各要素层, 并按《设计书》属性字段要求填写其他要素属性。

※建立GEODATABASE数据库并根据规定层名, 新建要素集, 根据层要素与层名对应关系, 将各层数据依次导入相应要素集中。

5 结束语

随着地籍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建设完整、准确、高质量的地籍数据库是地籍软件系统建设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福州市城镇土地调查项目, 分析了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整理与数据库建设过程的技术方法和作业流程, 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更加有利于城市地籍档案数据的多层次分析利用, 从而为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宏观调控等提供更加宝贵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土地管理局地藉管理司等.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TD/T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7.

[3]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7.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国土资源部2007年) .

篇6: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方法

关键词:城镇地籍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城镇一体化建设中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为有力地保障。其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优势,更好地弥补了传统地籍测量技术的不足,大大降低了测量的误差,对保障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概述

众所周知,城镇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城镇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线 、面积量、用途等信息,然后做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数据、图表资料,进而为建立健全城镇地籍的管理系统提供重要依据。而所谓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数字化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或自动化成图软件等设备,对目标城镇土地的位置、面积、属性、用途、经济价值等信息进行测量与评定,并将采集的所有信息进行信息归类处理,从而生成城镇数字化地籍图的过程。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

与传统的城镇地籍测量相比,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测绘方式,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通常而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量误差较小。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城镇地籍调查是一项较为庞大、繁琐、并且讲究细致、精确的工作,城镇地籍测量环节更是如此。数字化的地籍测量则因设备先进、技术高端、仪器精密特点,可以在城镇地籍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归类、处理、记录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精确性的优势,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籍测量结果的误差,提高测量质量。

(二)操作简单。数字化的地籍测量依靠的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大大提高了城镇地籍测量仪器的自动化程度。相比传统的地籍测量,操作简单,准确率有保障,有效提高了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效率。

(三)利于地籍测量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数字化地籍测量会将采集到的全部数据信息统一归类整理,并制作成相应的图、表等资料存储起来,进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库。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开发,方便了我们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提取、分析与处理,进而可以使这些地籍测量数据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利用。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科学应用

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测量方式,其独有的特点与优势在实际的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价值。一般而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有效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制城镇地籍图。地籍图的绘制工作是城镇地籍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有效应用首先就表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相关地籍测量的仪器、设备等自动绘制出较为全面、精确的数字化城镇地籍图。这种数字化地籍图可以完全覆盖该城镇的各个地区,并附有其中每一块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面积、质量、性质、空间分布等各项基本情况的详细记录,这就可以为深化土地管理政策的改革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证据。

(二) 建立城镇地籍信息数据库。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的是现代较为先进的测量技术,通过该方式采集的数据信息通常较为全面、详细、精确,足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进而实现对地籍数据信息的科学管理。

(三) 合理规划城镇的土地资源。对数字化地籍测量所获得的地籍图和数据信息库加以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也是其有效应用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方面,地籍调查可以在政府部门政府制定或决议相关城镇土地政策时为其提供准确、可靠且有效的资料依据;另一方面,地籍调查也可以辅助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最优城镇规划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以期实现城镇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估及充分利用,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 深化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应用的若干措施

针对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其应用的深化:

(一)加大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技术支持。要想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应用,我们就必须首先加大其技术方面的支持。如今,我国的数字视频、数字照片、数字身份认证及数字加密等技术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若将这些技术也逐步应用到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中,则我们就可以在地籍调查的过程中获取更加便捷、准确、详细的数据信息。

(二)完善并细化数据信息库。我们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过程中除了针对该土地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外,还要对宗地地理数据、调查过程记录数据、调查情况确认数据等信息加以采集、整理。這些工作也完全可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加以实现,以不断完善地籍测量数据信息库的建立。此外,对数据信息库进行相关细化也是实现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应用的有效方式。

(三)规范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流程。地籍测量要求尽可能地减少测量误差。因此,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前我们首先要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规范好测量流程。只有对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进行统一、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才能使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进而保障地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软件及全视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传统的城镇地籍测量方式将逐渐被数字化地籍测量所取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特点、优势以及其在实践过程中的现实状况,进而为不断深化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作出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韩晓娜. 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 测绘通报,2006,06:51-53.

[2]何永陆. 城镇地籍调查中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技术研究[J]. 科技信息,2011,09:622-623.

[3]叶青. 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视界,2015,29:149.

[4]赵建军. 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初探[J]. 住宅与房地产,2015,22:184.

[5]汤廖文. 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19-20.

[6]杨鹏源. 基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城镇第二次土地调查研究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0.

上一篇:耳什么目什么的成语下一篇:当生活只剩现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