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2024-05-20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共9篇)

篇1: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篇2: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正月

初一:天腊之辰,【弥勒佛圣诞2】

初三:孙真人圣诞3 郝真人圣诞

4初六:定光佛(燃灯佛)圣诞

5初八:江东神圣诞6

初九:【玉皇大帝圣诞7】(天公生)十三:刘猛将军圣诞8

十五:上元天官圣诞9 门神户尉圣诞10 佑真君圣诞11 正靖应真君圣诞12 混元皇帝、西子帝圣诞13

初八至十五:晃大神通降魔14 此八日持斋有十千万功德

十九:长春邱丘处真人圣诞15

二月

初一:太阳升殿之辰16,宜焚香祭祀 勾陈圣诞17 刘真人圣诞18

初二:土地正神圣诞19 济公菩萨佛辰

初三:【文昌帝君圣诞20】,宜诵《求劫章》一遍21,消罪一劫

初四:曹大军圣诞2

2初五:【东华帝君圣诞23】

初八:张大帝圣诞24 昌福真君圣诞25 释迦文佛出家26 此日通经一卷,比常日有十千万功德

十三:葛真君圣诞27

十五:【太上老君圣诞28】,诵《感应篇》一遍29,有十千万功德 精忠岳元帅圣诞30 十七:东方杜将军圣诞

31十九:【观音菩萨圣诞32】

廿一:普贤菩萨圣诞33 水母圣诞3

4廿五:玄天圣父明真帝圣诞35

三月

初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圣诞36】 初六:眼光娘娘圣诞37 张老相公圣诞38

十二:中央五道圣诞39

十五:昊天大帝圣诞40 玄武赵元帅圣诞41 雷霆驱魔大将军圣诞(即唐将雷万春)42 祖天师圣诞43

十六:准提菩萨圣诞44 山神圣诞45

十八:后土娘娘圣诞46三茅真君圣得道47中岳大帝圣诞48玉阳真人圣诞49

二十:子孙娘娘圣诞50

廿三:【天纪娘娘(妈祖)圣诞51】

廿八:【东岳大帝圣诞52】 苍颉至圣先师圣诞53

四月

初一:萧公圣诞54

初四:文殊菩萨圣诞55 狄梁公圣诞56

初八:释迦文佛圣诞57

十三:天君真人圣诞58 葛孝先真人圣诞59

十四:吕纯祖(洞宾)师圣诞60

十五:钟离祖师圣诞61 释迦如来成佛62 此日念真言一句,比常日有十千万功德

十八:紫薇大帝圣诞63 泰山娘娘圣诞64

二十:眼光圣母娘娘圣诞37

廿六:钟山蒋公圣诞66

廿八:药王圣诞3 五月

初一:南极长生大帝(南极仙翁)圣诞68

初五:地腊之辰69 地袛温元帅圣诞70 雷霆邓天君圣诞71初七:朱太尉圣诞72 巧圣先师公输班圣诞

初八:南方五道圣诞73

十一:城隍爷圣诞74

十二:(火神)炳灵公圣诞7

5十三:【关圣帝君降神(关羽)76】

十六:天地主气及造化万物之辰77,最宜戒酒色禁忌

十八:【张天师圣诞78】

二十:丹阳马真人圣诞79

廿九:许威显王圣诞(即唐忠臣许远)80

六月

初四:南瞻部洲转大法轮81 此日供养一日,比常日有十千万功德

初六:崔府君圣诞82 杨四将军圣诞83

初十:刘海瞻帝圣诞84

十一:井泉龙王圣诞85

十九:【观音菩萨成道】

廿三:火神圣诞 王灵官圣诞87 马神圣诞88

廿四:雷神圣诞89 关圣帝君圣诞76 廿六:二郎神真君圣诞90

廿九:天枢左相真君圣诞(即宋文函相)91

七月

初七:道德腊之辰1

十二:长真谭真人圣诞93

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94

十五:【中元帝官圣诞95】 灵济真君圣诞96

十八:王母娘娘圣诞97

十九:值年太岁圣诞98

廿一:普庵祖师圣诞99 上元道化真君圣诞(即唐真君)132

廿二:增福财神圣诞101 廿三:天枢上相真君圣诞(即汉诸葛丞相)102

廿四;龙树菩萨圣诞103

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诞104

八月

初一:神功妙济真君圣诞(即许真君)105

初三:灶君圣诞

初三:北斗下降106 初五:雷声大帝圣诞197

初十;【北岳大帝圣诞108】 十二:西方五道圣诞109

十五:太阴朝元之辰110,宜守夜焚香

十八:酒仙(李白)圣诞111 廿二:燃灯佛圣诞5 廿三:伏魔副将张显王圣诞(即汉张翼德)113

廿七:【大成至先师文宣王孔子圣诞】 130 九月

初一:南斗下降之辰114

初一至初九:北斗九皇隆世之辰115,世人斋戒,此日胜常日,有无量功德

初三:五温圣诞116

初九:斗母元君圣诞117 玄天上帝飞升36 重阳帝君圣诞119 丰都大帝圣诞120 蒿里圣诞121 梅葛二仙翁圣诞122

十六:机神圣诞123

十七;金龙四大王圣诞124 洪思真君圣诞125

廿三:萨真人圣诞126

廿八:五显灵官圣诞127 马元帅圣诞128

三十:药师琉璃光王佛圣诞129

十月

初一:民岁腊1 东皇大帝圣诞131 下元定志周真君圣诞132 初三:三茅应化真君圣诞

初五:【达摩祖师圣诞133】 初六:天曹诸司五岳帝圣诞134 初八:涅槃135 此日放生一个,比常日有十千万功德 此日作一罪孽,比常日有十千万罪孽

十五:下元水官圣诞132 痘神刘使者圣诞137

二十:虚靖天师圣诞(即三十代天师弘悟张真人)138

廿七:北极紫薇大帝圣诞 139 十一月

初六:【西岳大帝圣诞140】

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诞141

十七:【阿弥驼佛(无量寿佛)圣诞142】

十九:日光天子圣诞143 大慈至圣九莲菩萨圣诞144

廿三:南斗下降 张仙(护子神)圣诞145

廿六:北方五道圣诞146

十二月

初一:念经一卷,比常日念胜如十千万功德

初八:王侯腊之辰1 张英济王圣诞(即唐忠臣张巡)148 【释迦如来成佛】此日念经一卷,比常日念胜如十千万功德

十六:【南岳大帝圣诞149】

二十:鲁班圣诞150

廿一:天猷上帝圣诞151

廿四:司命炊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廿三日,天下人民焚香祀送

廿九:华严菩萨圣诞152 三十:诸佛下界探访善恶,宜持斋焚香

注释:

1、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阴阳五行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三甲子共180年为一周,成为三元,其中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五腊:道教用语,道教称正月初一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一日为侯五腊。在五腊日,要修斋并祭祀祖先和神灵。

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

三、廿九、三十,北斗下降之辰,宜持斋念佛诵经礼忏,胜如常日有十千万功德。

2、弥勒佛:佛名。弥勒是姓。为慈氏,字阿逸多,义为无胜。

3、孙真人:即唐代杰出医学家、道教学者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101岁。今陕西省耀县人,精通百家之学,擅长医学、阴阳、推拿。长期隐居终南山,不幕外位,闭门著述,为人治病,被后人称为药王。宋徽宗追封他为“妙应真人”,道家尊之为孙真人。著作有《千金要方》、《摄生论》等。

4、郝真人:汉代方士。上竞(今山西省长治县)人,习气功,能辟谷不食五十年,还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壮若死亡,可至百日半年,为曹操众兵士头领。

5、定光佛,佛名,又称燃灯佛。佛教有三世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谓过去佛为迦叶佛等过去七佛,或特指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三者。他是在释迦牟尼之前成佛的过去佛祖。据《大智度论》上说:这位过去佛在出生时,身边如灯,所以叫“燃灯太子”,等到他成佛后,就称他为燃灯佛了。在释迦牟尼前世还是一位儒童时,曾经将青莲花奉献给燃灯佛。燃灯佛见到儒童时,就预言:“在以后的贤劫之世,你应当做佛了,释迦牟尼是你的称号。”所以,燃灯佛可称得上是释迦牟尼的老师。

6、江东神:农历正月初八日他的生日,这一天是持斋日。

7、玉皇大帝:又称“上皇”,号称“昊天金阔至玉皇上帝”,姓张,名坚,故俗称“张玉皇”。生于正月初九,总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的主宰,中国民间信仰的最高神。

8、刘猛将军:相传刘猛生前能驱蝗虫,死后成神。农历正月十三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是持斋日。

9、上元天官:赐福之神。农历正月十五是他的生日,这一天是持斋日。

10、门户财神:门神是中国民间信奉的诸神之一,为家庭守护神。

11、佑圣真君:道教神明。

12、正靖应真君:道教正一派教主。

13、混元皇命:道教无门的始祖。传说混元教派为明末河北广平府曲周县人韩太湖所创立。

14、晃大神通:道教神明。

15、长春邱真人:即邱处机。号长春子。生于公元1148年,卒子公元1227年,宋代道士。登洲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人)。十九岁出家,拜重阳为师。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以养生之道遗名世。元太祖成吉思汗赐号“神仙”,爵封“大军师”,令其掌管全国道教。后来又追封赠“五祖七真”徽号,赐号:“长春演道主教真人”。著作有《摄生消息论》等。

16、太阳:即太阳神。又称“太阳星君”。中国民间认为农历二月初一为太阳神生日。

17、勾陈:六壬十二将之一。凶煞。主兵戈、官讼。

18、刘真人:疑指明代道士渊然。

19、土地正神:即土地神。俗称“土地爷”,雅称“福德正神”。20、文昌樟潼帝君:即文昌命君。全称为“辅元开化文昌司初宏仁帝君”。掌管功名禄位。

21、《救劫章》:道教经典《太乙天尊救苦拔罪妙经》中一章。《救苦拨罪妙经》是道士每日必课奉诵的经文之一。

22、曹大将军:指北魏著名军事将领大将营彬。相传他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曹国舅的祖父。

23、华东文君帝:又称东王公、东王父、东木公、木公。中国古代话中的男神。

24、张大帝:即玉皇大帝,详见前注。

25、昌福真君:道教神明。

26、释迦文佛:即是释迦牟尼,牟尼又译为“文”,尊称,意为,“仁”、“忍”等。

27、葛真君:生于公元164年,卒于公元344年,名玄,字孝先。三国方士。葛江从祖父。宋代淳佑三年封“冲应孚佑真君”。

28、太上老君:道教最高天神之一。本为道学派的创始人。后被道教祖尊为始祖,此人就是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唐代宗追封为“太上玄皇帝”。

29、《感应篇》:书名全称为《太上感应篇》,共三十卷。清代顺治十三年圣谕刊行,书中内容多取自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以劝人行善居多。

30、精忠岳元帅:指宋代著名军事将岳飞。

31、东方杜军将:道教明神。农历二月十七日是他的生日,这天是持斋日。

32、观音菩萨:俗称“观音大士”。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历代民众推崇的神。又即元始天尊门下道教“十二金仙”的慈航真(道)人,先习道后入佛。

33、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同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近侍或主要助手。又即元始天尊门下道教“十二金仙”的普贤真人,先修行于九宫山白鹤洞习道,后在峨眉山修行入佛。

34、水母:水神。

35、玄天圣父明真帝:即玄天上帝。道教尊神。

36、北极真武玄天上命:即北极大命。北方之神玄武,又称北极真武大命、北极佑圣真人、玄武大帝、真武大帝。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中华之祖龙。

37、眼光娘娘:常管生育之神。全称“眼光圣母意照明月元君”,雅称眼光明目元君。

38、张老相公:即张神,传说曾任宋朝漕运官,有捍海灭诿之功,在浙江一带其庙遍布城乡。

39、中央五道:道教神明。五道神之一,主管中央方位,农历三月十二日生,这日是持斋日。

40、昊天大帝:道教四大帝之一。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41、玄武赵元帅:道教神明。为财神,姓赵,名郎,字公明,俗称赵公元帅,又称赵玄坛。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道教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一。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42、雷霆驱魔大将军:雷神的属下之一,道教明神。

43、祖天师:即张天师。

44、准提菩萨:佛教菩萨名,准提,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清净”。

45、山神:道教敬奉的神仙之一。

46、后土娘娘:道教总司土地之神。全称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后土地袛,后土娘娘是其俗称。为管理整个大神,地位高于土地爷。

47、三茅真君:指汉代感阳的茅盈、茅衷三兄弟。传说茅氏三兄弟无论修道成真,其中茅盈被太上老君拜为“司令君”,茅固被拜为“完隶真君”,茅衷被拜为“保命真君”,后世遂称为“一茅君”或“三茅真君”。道教清微派之始祖。

48、中岳大帝:即中岳蒿山君,唐朝武则天封,后被道教奉为神灵。

49、玉阳真人:唐朝睿宗之女玉贞公主曾修道于玉阳山,人称玉阳真人。

50、子孙娘娘:掌管生育的神。

51、天妃娘娘:海神之一。又叫天后,俗称海神娘娘、妈祖。

52、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汉代明中封为泰山元帅,唐朝玄帝封为齐天王,宋代真宗又称为“东岳天命仁圣王”、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刘仁大帝”。

53、苍颉至圣先师:传说中的汉字创始人。

54、萧公:指金代道萧抱珍。太一道始祖。

55、文殊菩萨:音译为文殊师利,意为“妙德”、“妙吉祥”。在大乘佛教中,文殊智慧第一,被尊为第一菩萨,“大智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与普贤菩萨同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近侍或主要助手。又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的文殊广法天尊。

56、狄梁公,指唐代名医狄仁杰。唐睿宗曾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后世进盛之“梁公”。

57、释迦文佛:见前注。

58、天君真人:道士名字。平生一半事迹未详。

59、葛孝先真人:生于公元164年,卒于公元244年。字孝先。东晋炼丹家葛洪之曾祖父。精于道术,传说醉后就能潜入水底,经日方出。宋义浮佑三年被追封为“冲应孚友真君”。60、吕纯阳:传说中人物,即吕洞宾。“八仙”之一。相传为唐代京兆人,名岩,成通年间及第,曾两为县令。后修道于终南山,不知所终。道教正阳派称之为“纯阳祖师”,故俗称“吕祖或吕纯阳。

61、钟离汉:传说中人物。“八仙”之一。相传为汉代人,故又称汉钟离。

62、释迦如来:即佛祖释迦牟尼。

63、紫微大帝:道教神明。紫微,本为星座名,三垣之一,又为星名。

64、泰山娘娘:泰山掌管生育之神。

66、钟山蒋公;指东汉广陵人蒋子文。蒋曾任校尉,捕盗于钟山下,伤额而死。传说死后成神。后孙权封其为都中侯,改钟山为蒋山。

68、南极长生大帝:又称南极大帝、南极仙翁。道教神明。69、地腊之辰:详见本篇注1。

70、地袛温元帅:道教神明。泰山之神,为东岳大名都将。传说姓温名琼,浙江温州人。

71、雷霆邓天君:雷神属下之一。72、朱在尉:道教神明。

73、南方五道:道教五道神之一。主管南方。

74、城隍爷:道教神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他对土地公公及其上级城隍爷极为推崇爱戴。他下旨京城和几个大城市的城隍爷的神职为王,职位为正一品。

75、炳灵公:传说为东岳大帝第三子,又称为火神。炳灵公名号为北宋真宗加封。

76、关圣帝君:指三国蜀汉名将关羽。武圣帝君、关帝爷、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旧俗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圣帝君诞辰;又传为六月二十四日

77、炁:古气字。造化:创造和化育。78、张天师:这里的指汉代天师道即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道陵。张道陵,原名陵,东汉人。道教创始人,张天师又为张道陵后裔的封号。

79、丹阳马真人:生于1122年,卒于公元1183年。金代道士,号丹阳子,故世称马丹阳,全真遇仙派创始人。

80、许威显王:道教神明。

81、南瞻部洲:佛经所说的四大洲之一。在须弥山南。法轮:原为佛法的别称。道教认为,佛说法,能催破众生恶业,犹如轮王的轮宝,能推山平石。后来道教借喻内丹修炼的周天运动功夫。

82、催府君:冥府首席判官,掌管生死簿。相传他是唐代人,名子玉、字珏。宋代真宗追封他为:“护国西齐王”,仁宗则封他为“护国显应公”。

83、杨四将军:道教神明。

84、刘海瞻:五代时道士。名操,字昭远,以号行于世。好黄老之学。曾为燕国祖刘守先之丞相。后弃官修道,隐居华山、终南山。相传得道仙去。元世祖封之为“明悟弘道真君”。

85、井泉龙王:道教神明。龙王之一。主管井泉。

87、王灵官:道教神明。为护法镇山神将。传说姓王名喜,是汀阳城隍。

88、马神:即马王。也叫马明王,俗称马王爷。89、雷神:又称雷尊。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90、二郎真君:这里指道教神仙。相传二郎神仙前叫赵显,是隋朝的一位隐士,唐代玄索封他为“赤城王”,宋代真宗封他为“清源妙道真君”。

91、天枢左相真君:指南宋丞相文天祥。

93、长真谭真人:生于公元1123年,卒于1185年,初名玉,定伯玉,法名处端,号长真人,全真道创始人。元代至元六年被赠以“长真云水蕴德真人”。著有《云水集》八卷、《水云集》三卷。

94、大势至菩萨:佛教菩萨名,阿弥驼佛的右胁侍,与阿弥驼佛及其左胁侍观音合称为“西方三圣”。华严三圣152 95、中元地官:三元大帝之一,三元,又称“三宙”,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96、灵清真君:道教神明。

97、王母娘娘:又称“西王母”,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的女儿,玉皇大地的妻子----天国第一夫人,三界十方众女仙的领袖。

98、值年太岁:中国民间信仰中最著名的凶神,传说他是不能轻易冒犯的,否则就要遭灾遭难。

99、普庵祖师:佛教菩萨名。

101、增福财神:即俗称的刘海财神爷,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道教赐封国神比干赐为“天官文财尊神”;在民间,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41,刘海被奉为文财神(撒钱济贫的准财神),关圣帝君和钟馗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日春神青帝(司春之神,又称苍帝,居东方,摄青龙)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五路神(五显财神)为招财进宝的偏财神。佛教里也有财神:北方多闻天王和善财童子。

102、天枢上相真君:道教神明。103、龙树菩萨:佛教菩萨名。

104、地藏王菩萨:佛教菩萨之一,是释迦牟尼任命的未来佛降生前的一段时间内的度世者。地藏是梵文的意译,意即“安忍不动如大地,静密深遂如地藏”。又称:“地藏菩萨”、“大愿菩萨”。

105、神功妙济真君:即许真君。

106、北斗:即道教信仰的北斗真君。司命之神,主人寿夭,即所谓“北斗主死”。

107、雷声大帝:即雷神。

108、北岳大帝:北岳恒山的最高神。109、西方五道:五道神之一,主管西方。

110、太阳朝元之辰: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太阴这里指月亮。111、酒仙:说法不一,一说指二郎神,此为天神,一说指杜康。刘伶喝酒而有酒名,李白喝酒而有诗名,武松喝酒而增英名,同是饮酒,各有千秋。

113、伏魔副将张显王:即三国蜀汉名将张飞。114、南斗:道教的星君。

115、北斗九皇:本为北斗皇,七现二隐,合共九里。被道教尊为神明。

116、五温:凶神。共五个,即:春温神、夏温神、秋温神、冬温神、中温神。

117、斗母元君:又作“斗姆元君”全称:北斗九真圣德天后。北斗七星的母亲。先后为御王生下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即四御之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即北斗七星。

119、重阳中君:道教神明。重阳,指王重阳(1112—1170)。金代道士。道教全真道鼻组。元武宗封他为“重阳全真天人经辅极帝君”。

120、蒿里:未详。

122、梅葛二仙翁:又称梅葛二圣。梅指汉代炼丹家梅福。宋时被追封为“寿春真人”。葛指三国炼丹家葛洪。

123、机神:未详。

124、金龙四大王:佛教传说天龙八部中的龙众部四个龙王。佛教护法神。

125、洪恩真君:道教神明。

126、萨真人:即道教崇奉的崇因恩真君。历史有其人,姓萨名守坚。本为庸医,传说因治病开错了药,治死三人,遂弃医修道,后成神仙升天。

127、五显灵官:道教神明。

128、马元帅:全称“灵官元帅”传说他长三只眼,所以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眼”。道教神明。129、药师琉玉光王佛:佛教中东方净琉玉世界的教主,又称大医王佛。

130、孔子被称为“儒童菩萨”。大成至先师文宣王孔子诞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历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或周灵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依西历为西元前552年10月3日。

131、东皇大命:道教信的天神之一。又称东华命君,东王公。132、下元定志周真君:道教神明。周真君,指周颠,明代方士,性颠狂,人以为仙,后被道教尊为下元水官。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真君:“上元道化唐真君,中元护正葛真君,下元定志周真君。”

133、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本为印度僧人,南朝宋末由海路到广州,又到洛阳等地游历并传禅学。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修炼佛法。

134、五岳五帝,见前注。

135、涅槃:梵文的音设,意为“圆寂”“灭度”,指对烦恼、欲望、痛苦及生死的最后断灭,是一种最高的宗教解脱。

136、下元水官:见其那注。

137、痘神刘使者:瘟神之一。刘使者。未详。138、虚靖天师:道教神明。

139、北极大帝,北极星君,紫微大帝,四御之一。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仅次于最高尊神——“三清”和玉皇大帝。

140、西岳大帝:西岳的最高的神。唐代玄宗封西岳为天王,宋代又称封为金天顺圣帝。

141、太乙救苦天尊:道教传说中的玉皇大帝的卫士之一。传说凡是被打入地狱者,只要亲人带着太乙救苦天尊传授的神符去祈祷,下地狱者便一定得救。

142、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意为“无量”。143、日光天子:相传指明代崇祯皇帝,崇祯帝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自益而死。

144、大慈至圣九莲菩萨:佛教菩萨名。又称“九莲菩萨”。一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分身;另一说,九莲母原为玄都玉京的莲花仙姑,受元始天尊差遣下凡到南太行九莲山修行,施法布道,救苦救难,保佑平安。百姓尊称其为“九莲老母”。

145、张仙:传说中的护子神,其职责是保护国家幼子。146、北方五道:道教神明。五道神之一,主管北方。148、张英济王:道教神明。149、南岳大帝:南岳衡山之神。150、鲁班:泥瓦行业神。151、天猷上帝:道教神明。

152、华严菩萨:佛教菩萨名。华严菩萨之名,载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华严三圣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1、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法身佛),理智完备,居中位;

2、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右;

篇3:中国的民族节日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也是多彩多姿的,陈永龄说过“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特别凝聚着多方面的民族传统,许多民族习俗的精华、多彩的文化传统在民族节日活动中展现出来,特别是那些缺少文字的民族,更是要通过民族节日活动作为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等,因为他们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是经济增长的肥沃土壤,也是供给经济发展的养料。我们能够深刻感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节日就是得以观察其民族文化的窗口,是使外界了解其民族文化内在繁华的一把钥匙,是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引擎,是支撑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源动力,而节日则是一个民族最具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是当代用以发展本民族经济的一种新颖途径。

近些年来,节日经济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节日当中购物消费,已经成为节日期间的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节日经济就是在过节期间进行的消费购物的过程。节日是由一个民族文化符号组成的象征性系统,节日文化内容逐渐地呈通俗化且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由此看来节日文化必定需要借助商业来实现其生存意义。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便渐渐地成为人们节假日期间一项不错的选择,旅游业的不断升温促进了节日经济的空前发展。

然而,节日经济不仅仅是购物消费,节日经济还有文化欣赏、文化交流与沟通等心理层面上的意义。所以,节日也是一种交换的“集市”,除了有物质产品之间的交换;还有精神产品之间的交换;另有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之间的交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每一个民族根深蒂固且不容忽视的内在发展张力。”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各民族的文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但是其民族文化资源是极为富足的。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各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成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资源优势,民族文化当中民族节日是其人文资源中一枚耀眼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高占祥.中国民族节日大全[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7.

[3].钟敬文.节日与文化[N].人民日报,1988,3,11(8).

[4].陈永龄.贵州民族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5].戴庆中.文化视野中的贫困与发展[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6].王旭.节日消费与商机[J].商业研究,1999.

[7].吕红.中国宋代居民节日经济消费问题探索[J].经济导刊,2007.

[8].董金权.节日符号与文化软实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

篇4: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的联系,比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是从农历正月初一,一连十五天热闹的庆祝。

古代帝王继位,为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订的。历代皇帝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在春节的前几个星期,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买年货、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与装饰,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夕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凌晨十二时正,人们要吃饺子。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此外,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当作礼品,也可用来宽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粘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为“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拜访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求好运,年年丰收。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向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有一个春节习俗,那就是放爆竹。当午夜子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汪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是,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财。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据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免不了要说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滚来”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拜访。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我们华人的传统节日,希望这项传统节日能一直被传承下去。

篇5: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每次中秋节晚上我和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啊!桌上的月饼真多啊!有哈密瓜味的,有菠萝味的,有五仁味的,还有豆沙味的……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月饼馋得我真流口水!

我选了一个豆沙味的,我咬了一口,叫道:“真好吃,真好吃!”爸爸看到了,说:“月饼的确很好吃,但你知道月饼的来历吗?”我说:“不知道,那你能讲给我听吗?”爸爸说:“能。”于是爸爸讲了起来。讲完后,我终于明白月饼的来历,原来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渐渐地在中秋节那天赏月和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它代表着平安,幸福,慢慢地,月饼也成为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不但好吃,还有来历,我喜欢中秋节!

篇6: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作文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全家人会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年夜饭时,我最开心了。因为不光有好吃的饭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会给我大红包。每个红包都是长辈们对我的期待和祝福。

吃过年夜饭,我和一大帮小伙伴早就约好了一起放烟花。我们小朋友就放一些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小烟花。爸爸和爷爷就会放大的烟花,一支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天空中绽放。把夜空打扮得异常美丽,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快到12点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到寺庙里去烧香。他们说,这叫“烧头香”,祈福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这时候爷爷也没闲着,在家“接灶神”,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怎么样?我们的除夕夜有意思吗?

篇7: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一、简介

2014年5月26日,淮南二十二中举办了“弘扬中国魂——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竞赛”的活动。通过本次活动,通过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可以更加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向学校发出邀请

5月13日,我们向各各班一一发出邀请,诚邀各班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各班的同学们对此次竞赛也热情参与,积极报名。在5月25日将计划书,比赛规则,及报名表等发到各位主席手中。

5月17日,我们将报名表收集,并与各学院代表队负责人取得联系。

三、积极筹划过程

5月16日,我们将宣传横幅挂到了学校大门上,希望各位能前来观看传统节日知识竞赛,更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在此期间我们买装饰材料,买礼品,制作PPT,借比赛场所,并精心挑选了主持礼服等等。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过程很曲折,但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感觉很快乐。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在不断克服中成长。

四、知识竞赛汇总

2014年5月26日下午,在忙碌的准备之后,在紧锣密鼓地布置会场,力争做到每个细节都能尽善尽美。随着主持人错落有致的开场白,拉开了我们比赛的序幕。

首先,由余老师上台做了老师致辞,在老师的朴实的话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乐趣和重要性。

接下来,正式进入了比赛环节。此次比赛共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团队介绍及问答题,每个小队都将自己最具风采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给观众及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环节为问答环节,题目分为简单,中等,难三个环节,有的团队出色地完成了问答环节,而有的队伍却不尽如人意,比赛也正渐渐走入轨道。

第三个环节的风采展示,以传统节日为题,各团对都拿出了浑身解数,有歌舞剧,有歌曲演唱,小品表演等等,均展示了大家的用心与热情。风采展示中,有搞笑的、有感人的、有发人深省的、有振奋人心的,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我们又一次重温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再一次感悟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四环节的华丽大变身让比赛越来越有趣,各个参赛队伍的比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后白热化阶段的抢答题环节将正常比赛推向了高潮,同学都激情四射地抢答问题,比赛一度难舍难分,最后外语学院凭借着微弱的优势赢得了比赛。

最后,进过了激烈的比赛,分出了胜负,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比赛,让大家在欢笑中,更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铭记传统,传承美德。

弘扬中国魂,铭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而正是通过这种比赛,使之成为一种载体,让中国传统节日为大家所熟知,更是开启一扇大门,让大家窥探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国魂精神代代相传。

比赛圆满落幕,但我们相信在比赛中获得的感悟和收获将永留在我们心中。

在此期间,我们付出过汗水,同样也怀有感动;有过艰辛,但也有过得意,此次竞赛犹如中秋节的月亮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通过本次活动,望大家更加了解中国文化,铭记中国魂。

篇8:关注中国传统节日

1 中国传统节日现状

在现今多元化的社会里, 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精神品质受到了很大冲击。较为突出的是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参与节日的简单化, 只求热闹, 求吃玩。如相当多的未成年人把春节压岁这一具有深刻的民族传统意义的习俗演变为一种形式, 拜年、鞠躬、磕头之后即伸手要红包, 而完全不知压岁是何意义!同时, 商家也把节日看成单纯的赚钱机会, 只重经济, 不问其他, 商业化的操作缺少更多的习俗依据与传承。

洋节在中国存在, 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表征。然而, 一个不可忽视的倾向在于, 很多年轻人包括青少年, 对“洋节”的陶醉热情与对传统节日的冷漠平静形成较大的反差。很多青少年对“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节日熟悉程度与认同程度非常高, 对传统节日了解甚少。不少大学生不能准确说出端午节的由来, 更不清楚端午节的习俗, 仅仅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 甚至有的同学说端午节就是“粽子节”, 元宵节就是吃元宵 (汤圆) , 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中国传统节日在不少学生面前变成了“吃货节”, 传统文化显得苍白而尴尬。大学生对传统节日尚且如此, 那么高中生呢, 初中生呢, 小学生呢?作为初中教师, 我也在课堂上做了简单的调查, 结果可想而知, 让人着实担忧。我深知我们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书本知识, 还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传达更多的文化与精神, 于是我在我校的综合实践课上做了一些尝试。

2 如何引导初中生关注、了解传统节日

2.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儿女的重要财富。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 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与其他国家比较而言, 我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2.2 中国传统节日正被遗忘

由于新潮的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节日正在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 特别是年轻人, 甚至有不少年轻人崇拜洋节。在班级里做了简单的调查《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同学们对结果很诧异, 大家对自己的国家的传统节日了解甚少!同时再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报道,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实为堪忧。

2.3 中国传统节日正被侵占

以2005年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这种做法是一种公然的盗窃行径。端午节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传到韩国才只有1500多年, 但却被韩国人申遗成功了!这很值得我们中国人思考!我完全没想到, 我校不少中学生知晓此事, 他们也表露了对此事的不满与愤怒,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我抓住这个契机, 问大家作为中国的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异口同声说道, 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节日!

2.4 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

我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承担一到两个传统节日讲解任务, 最后还要进行小组间评比,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1) 在小组长的安排下, 各组员分别在网络上搜索或查阅书籍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 节日的风俗活动, 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组内对准备的资料进行整合, 并且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呈现给班级的同学。

3) 展示成果。同学们对自己分配到的传统节日作了非常详细的讲解, 从节日的由来, 民间的习俗, 古人的诗词歌赋, 到人们的愿景, 现在的演化。同时学生们还采取了多种表达形式, 如使用幻灯片讲解、视频报道、情景剧再现、诗歌表演、小品表演等等。用他们的形式让全班同学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民间习俗、文化内涵。这比老师讲, 更加有趣、生动、深刻。

4) 成果评比。在准备材料之前, 班级就共同商讨了评比标准, 从表达能力、材料内容、表达形式到组内同学参与度等综合评比。通过此次评比, 每个同学都收获颇多, 首先是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其次是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学会了搜索材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会了如何制作幻灯片, 最后学生通过比赛增进了合作互助的能力,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收获了努力后的喜悦。

3 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传承

这是我在课堂上的一些尝试, 我知道它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还远远不够, 但我只是希望我的学生能作为一颗种子, 将文化传播给他们周围的人。我们的祖先正在哭泣, 他们把他们的精髓留给了后代, 我们称之为传统文化。可是如今却渐渐淡忘。我们的后代以后还会哭泣, 他们有着中国人的形, 却没了中国人的神!通过此次尝试, 我的学生明白身为一名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 更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节日。让我们后代的血管里流淌的依然是绵延了5千年的文化血脉吧!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中国传统节日[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2]张晓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与精神家园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1) .

[3]王文章.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

篇9: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

关键词:西方节日;传统节日;冲击;原因;态度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漫长的。在古代,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常常进行祭祀活动,长期如此,就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节日以祈福为目的,以吃喝为主题,这也凸显了我国人民的长期溯源就是衣食富足,健康长寿。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封建社会漫长,传统节日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不免打上了封建性、等级性的烙印。例如春节、中秋、元宵等,我国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辈为中心,以吃喝为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迅速传入我国并被国人所接受。在这当中青年人占大多数,青年人更向往追求自由,西方文化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而且西方人一直都非常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节日往往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以追求自由快乐为目的。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都是以群体参与为主,以娱乐欢畅为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非常能够宣泄个体的情感。因此,这种方式,更能够迎合当前青年人崇尚自由的愿望。而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渐渐的被大家所淡忘,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包峰说:“现在很多人也非常想过传统节日,问题在于如何使传统节日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一些,尤其是能吸引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同时让民众也有更丰富多彩的参与方式,这样才能使这些传统节日焕发新的青春。”节日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娱乐而已。娱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一,但它不是精神生活的唯一需求。

一、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

外来节日,这一现象不是只存在于中国,比如说中国的节日在西方也是“洋节”,反映了外来节日对于本土节日的对应关系,这里只是以它来特指当前中国社会的外来节日。主要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过圣诞节时的圣诞树、圣诞老人;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巧克力,这是它们的魅力所在。而传统节日是指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数不胜数,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主要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过节是很能让人向往、憧憬的,如划龙舟、放鞭炮、敲大鼓、舞狮子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们生活元素的改变,这种过节的幸福感逐渐消失。大众对传统节日的观念也越来越淡。而国外的节日却在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

二、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来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而就是在这些文化的相互交流当中,才使得西方节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超过我国对自己国家传统节日的热忱,从而导致大家对传统节日的观念越来越淡,西方节日却越来越红火。

2.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

西方节日在中国倍受欢迎,这与我国的教育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在将青少年更多地推向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对西方的文化、节日都很熟悉,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相反的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却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广大传媒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会经常看到到这种现象,就是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来临的时候,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都以这个为主题,这无形中起到了宣传西方节日的作用。特别是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更是让西方的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商业炒作、物质利益的驱动

广大商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节日的重要之处是带给大众欢乐,家人、朋友在一起享受幸福的时光总是离不开商品的。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刺激,为节日增添色彩。他们大都看准了当前社会上青少年追求西方节日的商机,在西方节日来临时,以多种形式兜售节日用品,或是开展主题庆祝活动,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反而在我国传统节日面前,他们表现得要冷静得多。每到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商家会借各种概念进行市场的宣传和运作,各种相应的产品相应产生,从万圣节的假面具热销到圣诞节市场的火爆,借助西方节日发财,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而这些大都被国人买账。

4.西方节日自身的优势

西方节日之所以比较受欢迎,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很大原因是由于西方节日注重情感交流,形式丰富多彩、欢快,在节日中能感受一种全新新的文化氛围。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过节的方式在当代社会里显得比较含蓄、沉闷且缺乏浪漫气息。在满足温饱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潜意识的个人主义的大众文化,在宽松的政治背景下蔓延和扩展开来。西方人追求平等、自由、享受的生活方式受到现代大众的欢迎。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更多的表现为家族式,节日大多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三、理性的态度面对西方节日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缓慢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会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也是不错的,我们要一理性的态度看待西方节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代各个民族文化毕竟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

在崇尚西方节日、热热闹闹的过节的同时,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由来已久,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的。例如春节,它是我国长久以来每年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全国很多民族都共同庆祝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放鞭炮以及包饺子等各种春节吃食,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无限祝福。再比如清明节,它是由我国的祭祀传统演变而来的,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以表达对于祖先的怀念和追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各地对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致都包括祭祀、踏青、扫墓、放风筝等形式。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是不容许我们丢弃的。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它们都各有起自身特殊文化内涵,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我们要客观看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何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何推陈出新,并且赋予它以新的含义,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拒绝西方节日,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西方节日的“入侵”,我们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我们要要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传统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们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金升霞,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J].长江大学 学报,2005,(6)

[2] 冯小娟,杨足.从喜庆节日的变化谈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民 俗的影响[J].高等教育,2006,(1)

上一篇:创新创业尔雅课程答案下一篇:上海电信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