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定义

2024-04-08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定义(通用9篇)

篇1: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定义

东营信达联合社

 东营信达联合社定义:按照自愿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单位的社员和主要服务对象,不同职能的涉农部门和生产流通龙头企业参与,通过共同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民办、公助、党领导“,对外参与竞争,对内做好服务,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的合作经济联合组织。

 发展思路:围绕做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增加农民社员收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本成员和主要服务对象,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农村金融等部门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

 职能:指导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经营、合作社财务管理、资金支持、市场考察分析、技术推广指导、产品购销、会议推广运作、农业项目申报、社员发展与培训、经验交流、领导邀约、信息沟通及搭建网络信息平台等。 简介:东营信达联合社位于广饶县潍高路南亿丰国际广场,注册资金5000万,是在10多家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参股共同合作的联合社,以不断密切与农民的关系为目标,以直接组织和服务农民为根本任务,以完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和新时期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围绕中心、服务三农、联合合作、富民强社”的联社精神,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恢复和重塑合作社的基层组织,重新构建起合作社的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并在社内部建立农民资金互助部,为社员提供入股、借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服务社员为宗旨,谋求社员共同利益。

联合社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将形成相对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体系。我们崇尚自然,推广生态农业,并希望由此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信关系,完善食品安全,促进“三农”健康、有序发展,贡献我们新农人的正能量!中国梦,“三农”梦,我们的梦。

篇2: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定义

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思路和联合社运作经验,更大限度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引领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发展致富的指导作用,特制定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密切与农民的关系为目标,以直接组织和服务农民为根本任务,以完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和新时期农村社会化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围绕农业、服务农业、联合合作、富民强社”的建社精神,加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树立农牧业合作社的基层合作组织,编织构建农牧业合作社的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立足土右旗,围绕内蒙古各旗县区域,各乡镇村(街道办事处)种植、养殖、农机、加工、购销、农资、农技(测土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农业信息平台等农业产业为重点,联合相关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专家、种养殖科技大户及农牧业科技人员,目标每个行政村不低于一户,由志愿加入联合社的部分成员社共同发起成立内蒙古新现代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地址土右旗明沙淖乡明沙淖村,力争早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完成申请注册登记工作,促进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健康发展,努力开创为三农服务的新局面。

三、工作步骤

(一)发起阶段(1月20日-3月15日)

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制定宣传提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让广大专业合作社社员充分认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意义和好处。

二是起草联合社《章程》。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明确联合社职责和任务。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成立专门的筹备领导小组,深入各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征求意见。

(二)募集社员社阶段(3月15日-5月31日)

1、募集社员社原则。为确保联合社成员社质量,在募集成员社时,掌握以下原则:遵纪守法,经济实力强,在本行业中有影响力,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建设新农村方面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合作社优先吸收入社。

2、选好主体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能否办好,真正发挥助农增收作用,关键是选好主体社(指牵头成立联合社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择主体社的原则:在本行业、本产业中居于龙头地位,能在种、养、加等产业方面发挥示范社的作用,合作社社长在本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3、募集股金。参照外地经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各成员社共同出资成立,按出资额确定理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原则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长由主体社负责人担任。

4、完成联合社布置的推广试验示范任务,按照合作社联合社的要求积极完成任务,并带领其他农牧民加入合作社。

(三)筹备成立联合社阶段(6月1日-6月30日)成立联合社筹备小组,组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创立大会筹备事宜。筹备期间,完成联合社社徽设计初样、会议文件起草印刷、会议所需物品证件的订购、会场选址和会务等工作任务,并做好合作社入会的登记注册工作。

四、联合社运作

本联合社由包头市世纪盛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员单位)牵头成立,接受农业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以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联合、合作为纽带,组织成员社规范运作,健康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维护会员权益,在社员中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监督作用,进一步密切政府与农民的联系。

1、在政府领导下,研究制定联合社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农牧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服务各类农牧产业企业、合作社及农牧民。

2、做好政府及主管部门委托的工作,依法维护联合社的权益。

3、做好联合社各专业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内部设立种植、养殖、农机、加工、购销、农资、农技、金融、信息等管理职能部门。

4、组织开展农牧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牧业种养技术水平,为各专业社提供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5、引导农牧业合作社成员及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新成果,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6、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各专业社解决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反映联合社成员社及广大农民的意见和要求。

8、定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运作、管理、发展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我联合社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途径和规律,广泛宣传各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典型经验,努力为各专业合作社服务。

9、制定联合社的业务发展规划和自律条例,协调成员社间的关系。

10、“十统一”经营模式:实行统一市场开拓、统一资金协调、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播种计划、统一种肥调剂、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加工、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商品销售、统一灾害保险。

11、希望各农业部门积极支持,欢迎各农牧业合作组织成员踊跃加盟。

发起单位名单附后:

内蒙古新现代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筹备组

2015.1.20

篇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探讨

1 联合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 代县筹建了2家合作社联合社, 暂时均未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

枣林镇晨旭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联合4家秸秆加工合作社, 成立了晨旭秸秆加工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整合资金、扩大规模, 注册资金突破了千万元, 吸收入股社员315人, 实现了强强联合和共同创业的目标。同时, 联合社新购加工设备5台, 实现了年加工6 666.67 hm2农田农作物秸秆的目标, 每年可加工2 000 t秸秆饲草和2 000 t秸秆块煤, 推动了环保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上馆镇文福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联合了繁兴小杂粮购销合作社和元恒农机合作社, 筹备成立了文福合作社联合社, 大力发展糯玉米、红芸豆、大豆等杂粮的种植、加工及销售, 形成种、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2013年联合社经济总收入达300余万元。

2 联合社的成就、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晨旭联合社从构思到组建成立已有3年多时间, 而文福联合社的诞生仅有1年多的时间, 但在生产经营活动及社会效益方面已显露强势。

2.1 联合社的成就与作用

2.1.1 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化

晨旭联合社是4个秸秆加工合作社的联合体, 其分社基本均匀地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联合社消除了过去的恶性竞争, 有了统一的秸秆收购、加工、销售价格, 其中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 杜绝了以往一到秋收季节就忙着抢购秸秆和担心没有加工生产原料的恶性收购现象, 以及销售秸秆时相互压价来吸引客商的作法。联合社建成后, 生产原料实行划片收购, 加工、销售的产品均有了统一价格, 而且通过盈余分配, 使社员收入有所增加, 合作社建设资金有所积累。

2.1.2 生产资料采购更具合理化

2010年秋, 晨旭联合社刚成立, 就对秸秆收购价格实行了统一定价, 使各个分社储备的待加工秸秆基本均衡, 改变了过去有的合作社储备秸秆积压太多, 有的仓库空空的现象。秸秆积压多的并不优胜, 往往因为加工不及时, 导致秸秆块煤产品热值降低而使销路受阻。同时, 联合社自身实力逐步增强, 与10多家省内外农资生产企业专门就产品包装袋、生产过程辅助农资先后对接, 实地考察厂家, 最终与山东省的公司签订合同, 厂家直接提供联合社专用农资、包装袋, 统一发放到分社, 仅此两项就为社员节约资金8万余元。

2.1.3 合作更紧密

联合社的章程明确规定, 各个分社之间要实现合作技术的共享和共研。各个分社在建设初期均进行过正规的技术培训, 各个生产环节都经过专业的技术指导, 但实践中因为社员水平的差异, 配料、流程的不同, 生产的秸秆块煤产品的热值不尽相同。通过分社之间技术共享、共研, 现在各个分社生产的秸秆压块与煤的热值比基本达到了1.3∶1.0, 为改善农村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4 走绿色环保之路

秸秆加工是一种生活理念, 不仅方便秸秆的利用, 而且秸秆块煤燃烧后的废料是生态农业的上等农肥;秸秆饲草是牛、羊等家畜的较好饲料。因此, 秸秆加工联合社的发展壮大, 既是城区环保之路的创新与改良, 也是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的举措, 目前已有部分饭店与联合社洽谈产品购销事宜。

2.1.5 开拓销售市场

联合社资金雄厚, 在收益分配中预留的自身建设资金相对较多, 就可以划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产品的市场开拓。

2.1.6 为品牌建设创造了条件

联合社的组建, 有效地克服了小规模合作社的弊端, 降低了生产成本, 使科技、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各专业合作社的密切合作, 形成了主导产业规模, 为创建联合社的品牌奠定了基础。如, 文福合作联合社通过大力发展糯玉米、红芸豆、大豆等杂粮种植、加工及销售, 形成种、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这种“种产销”模式为创立自己的品牌, 扩大市场影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 种植产品正通过绿色认证和QS认证而进军超市。

2.2 联合社发展中的问题

联合社在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尤其在决策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小规模的合作社, 理事长由社员熟知、认可并深知其经营能力的人担任, 在决策上表现得比较快捷、果断。联合社不仅是合作社表象的整合, 也是人员素质的整合, 其工作过程也是理事长之间相互磨合、相互认可的过程, 因此在决策中容易使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合理解决。

3 联合社的内部运行机制

3.1 制度建设

严格的制度是联合社赖以生存的基石。联合社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高度整合, 因此其成立之初就仿照合作社章程修订并通过了联合社章程。章程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联合社运行的重要原则, 放到了工作的首位。在组织管理机构上, 明确了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权利与职能。董事长、理事长、监事长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 任期为3年。年终联合社董事长向全体社员公布年度收益分配情况, 由各分社理事长进行经济效益和建设成果评估, 共同制定下一年度的联合社发展计划。

3.2 管理机构

联合社下设若干职能部门 (如生产组、技术组、财务组、销售组等) , 部门的设置根据联合社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增减。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互相监督。理事会发挥决策功能, 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保证做出科学的决策;监事会做好监督和意见反馈;各部门、各分社抓好具体落实。所有部门都有详细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职责, 作为其行为规范的准则。联合社坚持“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 谋求社员的共同富裕, 对外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宗旨, 本着这一宗旨来开展各项工作, 实现联合社及各分社间的互助互利。

3.3 收益分配

联合社坚持把“同风险、共利益”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利润分配上, 实行“二次分配”。即第1次社员收益是, 在农产品交易的基础上, 联合社将经营收益的60%按农产品交易量返还给社员, 40%由联合社自留作为发展资金;第2次分配是指将40%的发展资金的再创收益的50%分给社员。

4 促进联合社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4.1 相关部门倾力指导

代县两个联合社的成功组建, 都离不开县农经部门的倾力指导。2010年, 省市农经部门提倡建设规模小、竞争力较弱的合作社实行联手协作。代县在通盘考虑全县合作社种类及规模的基础上, 选定秸秆加工合作社作为试点, 经过几年运行, 发展效果良好。

4.2 加强服务

联合社的建设是新事物, 从制度到管理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才能实现各个分社的互利互助和风险共担。代县农经部门努力为联合社建设当好参谋, 进行了积极的指导和服务。

4.3 加强培训

在2012年底全市农民合作社专业培训结束后, 文福玉米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就着手研究、准备组建一个玉米种植、收购、销售的联合社, 将玉米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加工销售合作社联合起来, 形成优势产业链条。发展思路清晰, 培训成果明显。

5 联合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宣传

通过宣传使人们认识到, 在市场环境下的小规模合作社与分散的小农户并无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农民对合作社缺乏信心的重要原因, 也是诸多小合作社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小规模的合作社只有走联合的道路, 才能把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整合起来, 形成多领域、多方式的联营与合作, 促进合作社走向规模、走向产业、走向品牌、走向“旗帜”。通过宣传, 使相关产业的小规模合作社尽快联合起来, 形成主导产业, 形成大品牌, 合作社才能有定价权, 才能获得较强的市场谈判地位。

5.2 多种思路的联合

联合社不是单指相关产业合作社的联合, 也可以划地域联合, 形成地域特色。总之, 筹建联合社的目的在于做大做强合作社, 可以向市场要份额, 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社员利益的最大化。

5.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合作社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规范。在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初期, 省 (市、县) 农经部门给予了积极指导, 及时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但联合社建设是一个新课题, 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同时要为联合社争取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为联合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 结语

代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目前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但还处在摸索阶段,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 以促进其快速、健康的发展。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深度合作, 是技术、人员、产业链条在横向和纵向的高度整合。详细阐述了联合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 以及内部运行机制促进联合社发展的经验, 提出了联合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篇4: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定义

据悉,经海南省财政厅、农业厅和省农信社三方共同商议,确定的由省财政厅出资2000万元,省农信社出资500万元,设立农民合作社“惠农贷”担保基金。在省农信社的有力推动下,“惠农贷”产品及时落地,目前已有60家农民合作社通过评审成为“惠农贷”首批服务对象,自今年4月以来,省农信社己向惠农贷60家合作社发放惠农贷担保基金贷款38笔,金额3224万元;己累计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发放贷款284笔,金额1.31亿元;累计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5599笔,金额4.46亿元。而与以往的涉农贷款不同,“惠农贷”具有无需抵押、额度高、利率低、还款灵活等特点。

“为实现一于给技术,一手给资金,确保农民增收,海南农信社将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加强合作,加大惠农贷投放力度,力争让这一产品全而覆盖所有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生产周期需求,为全省农民合作社搭建起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高效、配套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吴伟雄在座谈会上向百强农民专业合作代表表态说。

“我们合作社从2009年的5户,在6年的时问里发展到100多户的规模,生产种植而积从原来的几百亩到现在的三千多亩。这都离不开农信社长期以来给我们资金上的支持。”三亚南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军在接受南海网记者采访时说,今天在会上他主要提出,解决农民资金的问题,希望能够延长贷款期限,其次希望银行在贷款抵押上能够有创新,例如能够考虑用企业工商注册的股权作为抵押。同时,邢军表示,下一步他们合作社将考虑与银行进行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以此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篇5: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定义

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联合社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联合社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联合,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所组成,按照本联合社章程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本联合社名称:

合作社联合社。

本联合社住所:。

第三条 本联合社业务范围:

。(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为准)

第二章 成员及出资

第四条本联合社成员出资总额

元人民币;

成员出资额之和为成员出资总额。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等能够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成员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评估作价。成员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成员部分或全部出资额可以自由转让。

成员的名称、出资额、出资方式、所占比例、出资时间如下:

出资额为人民币

万元,所占比例,其中以货币方式出资

万元,以实物方式出资

万元;出资时间:。

本联合社为每个成员设立独立账户,主要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该成员与本联合社的业务交易量(额)。

本联合社成员以其独立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本联合社承担责任。

第五条 经工商登记,并获得台州市级以上示范性(规范化)合作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成为本联合社的发起成员,发起成员必须有5家以上,其他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利用并接受本联合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履行本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申请成为本联合社成员。

第六条 本联合社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利用本联合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按照本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本联合社盈余;

(四)查阅本联合社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五)对本联合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自由提出退社声明,依照本章程规定退出本联合社;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 本联合社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联合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理事会的决议;

(二)积极参加本联合社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本联合社统一安排开展生产经营;

(三)维护本联合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联合社成员共有财产;

(四)按照章程规定向本联合社出资,承担本联合社的亏损;

(五)成员大会共同议决的其他义务。

第八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其成员资格:

(一)主动要求退社的;

(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三)组织破产、解散的;

(四)被本联合社除名的。

第九条 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结束的3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结束后办理退社手续。

成员资格终止的,在该会计决算后3个月内,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联合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

联合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不得分配。

第十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一)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二)给本联合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

(三)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

本联合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前款第二项被除名的,须对本联合社作出相应赔偿。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 本联合社设立成员大会。成员大会是本联合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

第十二条 成员大会的职权:

(一)审议、修改章程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三)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四)审议和批准工作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

(五)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作出决议;

(六)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

(七)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八)需要成员大会审议决定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本联合社每年召开

次成员大会。由理事会负责召集,并提前15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十四条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20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百分之三十以上成员提议;

(二)监事会提议;

(三)理事会认为有必要的。

第十五条 成员大会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委派代表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委派代表应向本联合社提交委派书。

第十六条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一般决议,须经本联合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联合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须经成员表决权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

本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

出资额占本社成员出资总额百分之十以上或者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占本社总交易量(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成员,享有

附加表决权。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依法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七条 本联合社设立理事会。理事会是本联合社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对成员大会负责。理事会由理事

人组成,理事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

年,可连选连任。

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

人。

理事长为本联合社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二)制订本联合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三)制定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四)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

(五)管理本联合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联合社的财产安全;

(六)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联合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八)履行章程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九条 由理事长主持召开理事会议。理事会会议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理事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每次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参加理事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应邀请监事长列席,列席者无表决权。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须将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第二十条 理事长的职权:

(一)主持本联合社的日常工作,负责召开理事会议;

(二)根据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定,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督促检查成员按配额要求提供产品;

(三)组织拟订本联合社内部业务机构和各项制度;

(四)代表本联合社对外签订合同、协议和契约;

(五)提请聘请或者解聘本联合社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

(六)组织落实本联合社的各项任务;

(七)履行本联合社章程和理事会授予的其它职责。

第二十一条 监事会是本联合社的监察机构,代表全体成员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对成员大会负责。监事会由监事

人组成,监事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

年,可连选连任。监事会选举产生监事长1人。

第二十二条 监事会的职权:

(一)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联合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二)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三)监督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成员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四)向成员大会提出监察报告;

(五)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八)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它职责。

第二十三条 监事会会议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监事会议由监事长主持,会议决议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理事会。理事会应在接到通知10日内作出响应,否则为理事会失职。

第二十四条 监事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监事出席方能召开。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监事通过,方能作出决议。监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须将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第二十五条 本联合社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会人员不得兼任本联合社监事。

第二十六条 本联合社理事长、理事、经理不得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联合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第二十七条 执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有关公务的人员,不得担任本联合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或财会人员。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联合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第二十九条 成员与本联合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该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联合社提供服务的非成员与本联合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篇6: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定义

第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依法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第二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设立、变更、注销和备案登记,应当依据本办法办理登记。申请人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未经登记,不得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登记机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住所所在地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监督管理由联合社所在地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设立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三)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第六条 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成员应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且成员数应在3个以上;

(二)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条例》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合作社法》、《条例》规定的组织机构;

(四)有章程确定的住所。联社的住所是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可以与其成员使用同一住所;

(五)有符合《合作社法》、《条例》规定的成员出资;

(六)有符合《合作社法》、《条例》规定的业务范围。

第七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名称依次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组织形式四部分组成,组织形式应当标明“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字样,并符合国家有关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一般使

用县级行政区划名称。对于成员跨省、市(州)的联合社,可以冠省级行政区划名称;对于成员跨县(市、区)不跨市(州)的联合社,可以冠市级行政区划名称。

第八条 申请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全体成员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代理人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成员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三)全体成员盖章的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五)载明成员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以及成员出资总额,并经全体成员盖章确认的出资清单;

(六)载明成员名称、主体资格证件编号和住所的成员名册;

(七)住所使用证明。联合社以其成员住所为办事机构的,无需申请人提交住所的权属证明,只需提交其成员同意使用的证明文件;

(八)全体成员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九)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的主体资格证件复印件;

(十一)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需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书复印件,并带原件。

第九条 变更、注销、备案登记 联合社的变更、注销及备案登记参照《合作社法》、《条例》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联合社登记机关报送上一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文书执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文书格式规范》。

第十二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参照《合作社法》、《条例》执行。

篇7:乐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

2008年11月11日上午,浙江省乐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以下简称市农联会)在市新世纪大酒店召开成立大会。

夏建明主任首先代表市农联会筹备组作筹备工作报告。他指出,目前乐清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人社社员1万多人,带动农户42000户,建立基地8万亩,年产值5亿元,已初步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市民政局于2008年8月18日批复同意筹建乐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至目前,市农联会已有117个单位会员和12位个人会员。

温州市供销社副主任王德光代表温州市供销社对市农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乐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乐清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乐清市供销社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篇8: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变迁路径

一、一种理论假设——合作社联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间为销售农产品以及提高社会组织程度而由农民自主创建的组织。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法律层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财政、税收、信贷等各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大力扶持, 但在市场层面, 作为市场主体而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与大型企业或者国外企业相抗衡, 利益空间狭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农民的服务需求因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变化了的需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供给提出变革的要求。当原来的供给不足时, 新的供给会呈现以满足需求, 联合社就是其中一种类型。全国最大的蚕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江苏民星蚕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江苏省东台市民星蚕业专业合作社和江苏苏农集团牵头, 联合南京、南通、苏州、徐州、盐城等五个大市26家蚕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创建, 拥有注册资本金5108万元, 通过创建驰名商标、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拓展, 延伸后序加工, 协调茧丝绸区域运作, 形成区域规模, 扩展为农服务范围, 深化为农服务内容,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寻求产业突破和发展。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为成员单位提供技术、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 组织农资供应, 创优创牌, 拓展国内外市场。[3]“苏合”是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联合销售品牌, 至2011年6月份, 江苏南通市已经组建了6家苏合农产品销售合作联合社, 加入销售合作联社的合作社个数达56个、企业成员3个, 成员出资总额达6660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由同行业若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内的公司、企业共同组建的 (简称合作社联合, 下同) , 兼具对内服务与对外营利双重属性的合作社法人, 为成员社服务的同时自身也有着经济利益追求。联合社成员合作社的股金出资和政府的财政支持资金构成了联合社法人财产, 联合社以其独立的法人财产在为社员服务的同时自己也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 并以联合社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联合社不以对社员盈利为目的, 其税后可分配利润按社员的参股金额和社员与联合社的交易量分配。联合社的组织机构为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制度, 社员代表大会为联合社权力机构, 决定联合社一切重大问题, 社员大会决议对联合社和社员具有约束力;理事会是联合社经营决策机构, 对内执行联合社经营管理事务, 对外代表联合社从事民事活动;监事会为联合社监督机构, 对理事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围绕着联合社社员的利益和意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形成权责的分工、衔接与制衡。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比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更多的优势: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互助合作群体变大, 市场竞争力变强, 更注重农产品的营销, 进而满足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利益最大化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二、制度变迁分析框架

研究制度变迁的理论很多, 有分析制度变迁模型的, 比如戴维斯—诺思 (1971) 、拉坦 (1978) 及林毅夫 (1989) 等制度变迁模型;还有是从制度变迁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出发, 分析各利益主体在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变化;再有分析影响制度需求因素的, 比如卢现祥认为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有产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宪法秩序、技术、市场规模四个方面。[4]卢现祥、朱巧玲主编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利益主体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农户家庭等。[5]本研究从制度变迁过程涉及到的利益主体 (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家庭) 的角度来分析联合社的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制度供给的路径。

1. 制度变迁的需求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原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联合建立的。合作社以及联合社提供的服务本身也需要服务, 而这些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相关的企业等组织提供。作为市场主体而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具备足以与国内相关企业相竞争、与国际农业巨头相抗衡的经济实力, 难以有效改善社员的弱势市场地位, 无法扭转社员利益被蚕食、生产与发展空间被挤压的被动局面。[3]特别是国外大型农业企业利用本身农产品成本低的优势、中国农产品小规模经营成本高的特点以及WTO的相关规则, 国外的农产品大肆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受到挤压。诺斯的非个人交换形式认为:如果没有“合作”状态的出现, 那么专业化和分工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可能被过大的交易费用所抵消。[4]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获取发展空间, 他们将同一地区内的合作社联合起来, 主要发挥沟通信息、行业自律的功能;也有的合作社将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 进一步扩大产品规模, 实现规模经济;还有的是在销售环节联合, 使用统一品牌, 降低销售成本。[3]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种组织形式已经在北京、江苏、河南、湖南、甘肃、吉林以及福建等地实践探索着。诺斯认为建立在相互依赖基础上的主体为了得到分工的好处和合作的剩余, 他们有一种对互惠制度的需求, 只有互惠制度才能给双方带来分工的好处和合作的剩余。[4]总体上看, 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变迁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制度安排, 不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而是帕累托改进, 整个社会福利增加。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制度需求的利益主体有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下文我们将分别分析各个利益需求主体的利益变化。

2. 政府的利益变化

政府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者, 出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政策, 可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如图1) 。在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稳定以及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背景下,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大型农业企业特别是国外大型农业企业的挤压, 生存空间狭窄, 这些激发市场上各种主体相互联合, 早已成为各级政府价值目标之一, 从中央和地方的各种会议精神、政策文件中都能确切地感受到。

图1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间联合前后的社会福利变化图。横轴为制度量Q、纵轴为价格P、CA为制度需求、S1为合作社之间联合前的制度供给, 制度需求从CA右移至BD, 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增加的合作社联合制度需求, S2为合作社之间联合制度的供给。图1中合作社制度的供给比较特殊之处在于S2是从E1开始, 因为合作社联合社制度的供给是在原有制度需求供给均衡的基础上增加的制度供给, 目的是为了满足合作社之间联合的需求。从图1中可以看出, 合作社制度需求的消费者剩余为SCE1P1 (S表示面积, 下同) , 生产者剩余为SP1E1F, 在合作社服务产生联合制度需求后, 但没有制度供给时, 消费者剩余为SDE2P2, 生产者剩余为SP2E2F;而对联合制度需求有制度供给, 消费者剩余为SDE3P3, 生产者剩余为SFE1E3P3。对比联合制度出现前后, 整个社会的福利发生变化, 消费者剩余增加 (SDE3P3>SDE2P2) , 生产者剩余增加 (SFE1E3P3>SP2E2F) , 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了SE1E2E3。

3.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利益分析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6]为克服这些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秉承了为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服务的宗旨, 但实现宗旨的组织系统发生变化, 由不同原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成经营性的合作联盟。这个联盟通过合作社及其链条其他企业的联系, 其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加大, 在竞争的市场里话语权才能扩大, 市场运作能力提高, 大型农机设备等不可分性的固定成本则可通过很多的交易而不是相对较少的几笔交易收回, 规模经济出现, 小农经济负担不了的大型农机成本再不会成为制度安排的障碍了。

但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 与合作社相比, 联合社的经营成本会因为集体行动的逻辑而急剧增加, 而且可能会出现成本的增加会快于收益的增加。这对联合社的管理能力提出高的要求, 加大管理, 以使成本的增加会小于收益的增加。

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到联合社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本降低, 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到联合社后, 在市场的交易成本比如信息、谈判、履行合同以及风险控制等会明显降低, 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占有份额增加, 对农民的带动能力也会明显增强。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有5000多家合作社通过横向联系, 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进入到加工、流通和销售等附加值比较高的领域, 延伸了产业链条, 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6]但加入到联合社后, 受到联合社的管理能力、市场竞争等约束, 合作社与联合社的产品交易量增加, 收益则存在不确定性, 且单个的合作社行为会受到联合社集体行动的约束。

5. 农户家庭的利益分析

(1) 生产产品社员的收益可能会增加、成本会降低。与合作社的收益一样, 受到联合社管理能力、市场竞争的约束, 加入到联合社后生产农产品社员的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 但成本会降低。在农业的产前环节, 因为生产资料统一购买、使用投入品, 减少不合理使用, 购买规模的扩大, 成本会明显降低。河北省有90%以上的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资料, 山东省有62%的合作社统一购买比例超过80%。产中环节雇佣劳动力以及使用农业机械设备, 因为规模经营, 分摊到每一个社员的成本会降低。在产后环节, 农产品的销售量也会增加。农户在加入到联合社后, 能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技能, 获取更多的无形资产。

(2) 转移劳动力社员的收益增加。农村部分劳动力因为长期在外打工, 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因为上文所分析的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 转移劳动力社员享受的流转土地要素带来的收益以及联合社规模化经营等带来的分红收益增加。转移劳动力社员因为从种植业中完全转移出来, 保证了他们在非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在时空上优化配置资源。

三、制度变迁路径

从整体上看, 联合社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格局, 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对原有的合作社体制提出挑战。中国的改革史证明:我国农村所有的自下而上、利益诱致的改革, 其初级形态都是农民主体意志表达的公共选择, 且不可能有成文的法律可依, 只能以非正式约束的形态存在, 并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在制度变迁进程初期的游戏规则。只有当中央政府看清了这种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 给予了事后承认, 非正式约束才有可能逐渐“被格式化”为正式约束形态的法律条文。[9]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的国家有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 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 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8]分析联合社的发展历程, 结合上述杨瑞龙、余梦秋等同志的观点, 我们认为联合社制度安排可以分为需求诱致、中间扩散以及政府主导三个阶段。

联合社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后, 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求而形成的,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迁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服务过程中遇到障碍, 比如合作社在市场间的相互竞争、杀价, 外国农业企业对利润空间的挤压, 不利于合作社发展特别社员的利益。理性经济人的特质、合作社的本质、农产品的特征以及市场的残酷竞争等外在约束因素, 以及合作社为规避损失、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内在的动力, 共同驱使、胁迫着合作社寻求新的制度安排, 展开联合起来, 把合作社的外部性内部化。合作社是联合社制度安排的第一行动集团。合作社对联合社制度安排的诉求, 是在原有制度安排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制度, 表现出边际革命和增量调整的性质, 这是诱致性制度安排典型的特征之一。

在自上而下的指导型制度变迁还存在的条件下, 诱致性制度变迁面临进入壁垒的障碍, 微观主体的制度变迁需求要取得权力中心的特许才能实现,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突破口往往在地方政府身上。[9]地方政府既能满足微观主体在制度非均衡条件下寻求最大化利益的要求, 又能通过在与权力中心的谈判与交易中形成的均势来实现国家的垄断租金最大化的制度变迁方式。[7]现实中农民一盘散沙的禀赋决定了其难以形成集体行动或者采取集体行动的成本太高, 联合社较之于原来的单个合作社的力量增大, 但在中国这个政府长期强权的背景下, 联合社也难以直接成为中央政府的谈判对手, 所需要的制度安排也难以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地方政府介于农民与中央政府之间, 通过对联合社制度安排的需求进行分析、评判, 发现或者认识到这种制度可观的潜在利润, 其内在表现为对制度需求的认可, 外在表现为用试验、示范、激励等行政力量在管辖的区域内推动着联合社的形成、发展, 继而运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形式推动或影响着上级政府。联合社的制度安排在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反复传递、分析、认可, 层层递进。制度变迁呈现出在不同层次政府间的传播、扩散, 制度供给进入中间扩散阶段。地方政府对制度供给表现为介入, 产生介入效应, 是联合社制度安排的次级行动主体。

中央政府的行为最终决定联合社的制度需求这一制度安排是否能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部分, 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路径, 因而联合社的制度最终供给主体是中央政府, 表现为供给主导。

上述分析了联合社制度安排路径演变的几个阶段, 但实践中这几个阶段之间没有天然的分割, 在不同地区这几个阶段同时存在, 这可能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新的制度形式对农民带动能力以及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等因素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率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育成熟好、联合社对农民带动能力强以及农村社会转型快的地区, 联合社制度安排处在政府主导阶段, 也有可能在其他地区还刚刚处于需求诱致阶段, 或者有的地区还没有出现联合社制度安排需求, 但是发展比较快地区的路径可以为其他发展阶段地区提供借鉴, 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四、政策启示

在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联合社制度安排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联合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更强, 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等。联合社的出现表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联合社的发展。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合社制度安排的第一行动主体。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 应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 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种优惠政策, 给予合作社的用地、用水以及税收等更多的支持, 增加合作社购置的农机具补贴份额, 提高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通过优惠政策, 推进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 从注册登记、操作规程、服务方式、服务合同、收费标准、服务台账、组建或撤销环节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引导合作社的服务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延伸, 提高合作社对农民的带动能力。

2.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推进知名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热心帮助合作社的合作社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广泛征求产业链上其他合作社或企业对组建联合社的意见, 探索联合社的认定标准和行业准入办法, 反复研究、筛选确定联合社的领办人。联合社各成员单位在充分协商、求同存异的基础上, 确定联合社章程及运营模式, 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 建立合作社鉴定机制和纠纷仲裁机制, 及时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在与各个合作社协调的基础上, 注册登记。联合社加强营销、注重内部管理, 克服集体行动逻辑, 使得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应大于成本增加。

3. 地方政府充当协同服务的催化剂

地方政府利用其影响力, 促成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介,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积极营造联合社的良好氛围。组织联合社参观、学习、借鉴, 提高认识, 为组建联合社做好思想准备。指导、帮助联合社完成注册代码证、开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一系列手续的办理工作, 新组建联合社的各种手续齐全, 按章办事, 提高联合社的规范化水平, 确保做到“组建一家、规范一家”。利用大型供货会、洽谈会等机会, 搭建联合社展示平台, 帮助联合社收集外地合作社产品的供应信息, 完善联合社的产品结构。给予联合社更大的优惠政策, 放水养鱼, 提高竞争力。

4. 再塑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联合社是农村经济发展后逐渐发育起来的、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合作社联盟, 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政府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改革包括体制内的公益性服务组织, 引进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公益性服务组织的服务创新, 推进公益性服务组织与经营性服务组织、非经营性服务组织之间的联合服务, 为一体化的合作社联合社创造条件。鼓励高校等科研机构与联合社技术对接。高层政府鼓励低层政府更多更好地培育各种适合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合作社, 协调合作社之间的关系, 形成农业生产社会化一体化服务体系, 共同为农业生产提供完整服务。

5. 给予联合社法律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自下而上组成的合作社联盟, 较之于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在实践中发展速度迅猛,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是, 在现有法律体系中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未曾有相关的规定, 只是在相关报告中提及, 这给联合社的规范发展带来障碍。修改和完善现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给予联合社的发展一系列法律依据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赵铁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形成与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 2008, (31) .

[2][6]陈晓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推进措施[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8) .

[3]李玉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J].社会科学家, 2011, (09) .

[4]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5]卢现祥, 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7]姚建洲.江苏民星蚕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举行创立大会[J].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2010, (01) .

[8]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 1998, (01) .

[9]余梦秋, 陈家泽.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理论思考[J].财经科学, 2011, (11) .

篇9: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D4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6-2

1 发展现状

舒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底7家,到2009年底发展到45家,截止到2011年10月,已累计发展到220家,占年初计划的110%。其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8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55个,肉蛋鸡(鹅)、黄牛、生猪等养殖专业合作社41个,食用菌栽培、养蜂、中药材、苗木花卉、棚膜蔬菜等特产业37个,其他2个。合作社成员8820人,带动农户14230户,合作社成员年户均增收9000元,辐射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合作社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实现了乡镇全覆盖。

从发展态势看有五个特点:

一是组建类型多种多样。组织类型以初级的专业合作社为主。创办方式既有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内部力量领办,又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等外部力量牵头创办,形成了多主体创办、多类型发展。

二是产业类型相对集中。以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农机服务、特产经销为主。

三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产业构成由单一种养殖业向特产业、加工业等多领域延伸。服务内容由单一的技术向信息、销售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活动深度由单纯的生产环节向产、加、销多领域延伸。

四是组织运行逐步规范。章程制度逐步完善,部分发展较好的进行了二次分配,建立了各种基金。

五是强化了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合作社发展进程中的模范带动作用。目前已有益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永天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蒋三养猪专业合作社、金诚糯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鸿丰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富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七家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

2 主要措施

2.1 高度重视,大力推进

在认真分析、把握我市农村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自2007年起,市委每年将合作社建设工作量化到乡镇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舒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做出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农业局业务主管部门抓好合作社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

2.2 加强宣传,抓好培训

通过多形式宣传引导,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合作社法、典型经验和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2007年以来,先后在省市级报纸及《舒兰消息》上发表宣传文章10余篇;吉林市电视台对我市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带动能力显著的益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学新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秀平养猪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采访,制作短片进行播出;在《舒兰农业信息网》上开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栏;吉林日报以《组团上市的专业农民》为题,对舒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报道。

2.3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了使专业合作社建立之初就步入规范化良性发展轨道,及时掌握和了解合作社的发展变化情况,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备案登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建设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示范》。在制度、管理、服务上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到目前为止,全市220个合作社全部在农业局和乡镇农经服务中心同时进行了登记备案。内容包括:合作社名称、注册时间、通信地址、法人姓名、联系电话、注册登记号码、主要经营项目、生产经营规模、出资额、带动户数、固定资产投资等。同时登陆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软件系统。有60%的合作社有较标准的办公室,合作社门牌,办公桌椅、沙发、卷柜、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室内悬挂统一规格制作的组织机构、章程、制度、基地分布图、业务流程等揭示板。正在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办公模式。

2.4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2009年起,我市开展了“示范社”创建活动,制定出台了《舒兰市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管理办法》,每年认定一批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对其进行扶持。今年8月份在我市中心广场,利用宣传长廊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果图片展。今年评选出我市市级“示范社”17家,从中推举出省级示范社6家,并得到了资金扶持。实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效果。

2.5 强化领导,加强组织建设

会同组织部门对有条件的合作社,帮助组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合作社发展进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已有8家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

3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在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层面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抓的再好,很难见成效出政绩。因此,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视不够,抓的不紧,推动力不强。

二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好。在信贷、科技、人才、环保、税收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落实起来很难。国家和省、市财政这几年虽然给了合作社一些扶持,但投入少、扶持面窄、效果有限。短时期内很难解决合作社贷款难、自身积累难、引进资金难和技术骨干难找、专业人员难引的问题。

三是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内部管理上,一些合作社的章程缺乏实质性内容,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差,约束力不强。有的一年不开一次社员大会,重大事项不经社员讨论决定,理事议事和监事参与职能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在生产经营上大多数合作社只在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合作,真正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很少,服务功能弱,带动能力有限,致使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很弱。

四是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首先是乡镇发展差距在拉大。新安乡已经达到了18家,实现村级全覆盖,平安镇、水曲镇、溪河镇、白旗镇发展也很快,而有的乡镇目前只有3家合作社。其次是产业发展差距拉大。围绕种养业等传统农业生产建立的合作社比重大,约占合作社总数的80%,从事产品加工、仓储、运销等方面的合作社比重很小。第三建设规模差距拉大。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多的达上百户,而且跨区域联合,少的只有几户,甚至生命力不强。第四是获利能力差距拉大。效益好的合作社资产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户均增收上万元,而少的基本上没什么资产。

4 几点建议

4.1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

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这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不能因为创新合作组织而改变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自主权。

4.2 坚持民主自愿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题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不能强迫命令,农民参与与否,采取何种方式参加都要由农民自己决定。

4.3 坚持多种形式并举

从当地实际出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兴办各类型合作社。不搞“一刀切”,不硬性推广一种模式。

4.4 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

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要侧重于加快发展,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都允许发展,并给予工作帮助和政策支持。

作者简介:边荣超(1972-),男,汉族,吉林舒兰人,舒兰市七里乡农经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师,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上一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下一篇:出纳工作的六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