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400字读后感

2024-04-15

蝶恋花400字读后感(共3篇)

篇1:蝶恋花400字读后感

苏轼——蝶恋花读后感

苏东坡乃北宋一代大文豪,其书法与诗词并雄于世。词风则更是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后人皆称之为豪放派代表,曰其词风流豪迈,大气浑雄。然而他的多情婉约之作却占多数,此首便是极具典型的伤春多情之作。

此词作于东坡被贬惠州途中,时值残春,遂开句便点出时节,正是伤春之笔,与“红英落尽青梅小”异曲同工。道旁流水人家,轻燕斜飞,何等幽美安详之境!此一笔乃为过片写“秋千佳人“作暗示和铺垫。紧跟着的两句最为要紧,乃全篇之警策。

此作上片写春天的景色,本应美好的春景在词人眼中却变成了“花褪残红青杏小”让人感到词人的落寞。“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

下片抒写出了词人见不到佳人的相思之愁,随只有一墙之隔,却咫尺天涯,词人驻足观望,只看到露出墙头的秋千架。闻得墙里佳人笑,原来词人只是一行人。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词人的懊恼与惆怅。“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人强打精神,安慰自己。让读者看到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虽不得志却懂得随遇而安。我很是佩服苏轼的情怀,经历了种种,面对这一切还能泰然处之,一笑解千愁,虽然这个笑是自嘲的笑,可谁又能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词中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毕竟是人,大诗人苏轼也是有矛盾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会诗人的洒脱,也要看出面对世间的种种,他们是用什么来充实,来调节自己的内心的。我认为人生观是我们很重要的一课,当你遇到不如意,不得志时,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苏轼很好的诠释给了我们,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的哲理,随遇而安。做人不能一味的激进,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困难,不如意,我们不仅要学会去克服,有时也要懂得妥协。

以苏轼的为例说说吧: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篇2:蝶恋花400字读后感

第一句话词“菊花”忧“”苦。 “特情绪状态的文本,是黯淡忧伤,忧伤是在秋季学期一个发送。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也诗人文本秋风秋雨的人有更多的是感伤的说,抑郁症挂钩剧情。

“泣”字用得甚是可以巧妙,采用一种拟人的修辞艺术手法,让读者自己心情我们跟着一个诗人开始渐渐忧伤。兰花为何选择哭泣?是在与作者通过共同解决悲伤吗?还是他也难耐这凄凉之秋?读到了世界第一句,让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了“感时花溅泪”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句“罗幕轻寒”,虽身处罗幕帐,但却有着丝丝寒意。

明月不知离愁,斜照晓穿朱户“。 虽然有些含蓄,但人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悲伤之情。 当满月挂在树梢上时,诗人只能独自思念家人。 清冷的月光下,晏殊的思绪从忧愁中剪出一片破碎的影子,心中已经憔悴,梦已飘渺。 这让我想起张若旭的《春江花月夜》《相思明月楼在哪里?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将妆镜台带走,玉为帘子不能去。 “

“昨夜西风枯树” ,这样凄凉的一幕给作者的寂寞枕上增添了睡眠中的恨意。这不仅是可见的灯塔,还包含了一个不眠之夜聆听西风落叶的记忆。同样,柳永的`《柳岸风月》也是在这样一个失败的场景中表达了心中无尽的悲伤和思念。”独自站在高楼上,看看世界的尽头”读着如哭泣,却寂寞枕头下的睡眠充满了情感,无处诉说着人们在这一幕下的孤独悲伤。无尽的天涯路,无尽的相思病。.

“虞姬彩笺和脚的因素,有山有水阔知何处,”我想给你错过了,头发不能错过固定派的思念之情的时候,这是一个悲剧。我的想法是委托给月亮的话,让我想起了李白的“我己丑心脏和月亮,”让他可以真正千里寄相思明月听不懂的忧伤;缺少寄托西风,看看他能转让给我,但它包含的举动?在一个孤独的感觉,这一切都是由于造成物联网等众多的悲伤,真的很无奈和混乱的方式。

篇3:蝶恋花读后感

蝶恋花,花溪碧,鹧鸪天里踏莎行。小重山外西江月,如梦令,芳草渡前柳梢青。

——南乡子.词牌名连缀

特别喜欢这首开篇的词牌名连缀,一首词,道出了唐宋的凄美。

唐宋时期,词牌的由来往往有故事可以追溯。比如《菩萨蛮》,就是唐代的女蛮国进贡过一些貌美如花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貌似菩萨,因此教坊的乐师就借景生情谱曲成《菩萨蛮曲》供人们歌唱,《菩萨蛮》由此而来。

唐宋的词牌,也有不同的特点。或舒缓柔美,或婉约含蓄,或慷慨大方,或朗朗上口,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吧。那些从唇间轻轻吐出的词牌,是多么让人庞然心动,流连忘返。《蝶恋花》让人想起庄周梦蝶和蝴蝶翩翩,《点绛唇》则让人想起猩红如花的樱桃小口……

浅夏的这本书共有六个章节,分别是弦歌篇、乡韵篇、情思篇、风致篇、侠骨篇、绝响篇,每个章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词牌,我觉得她用女子的细腻和直觉穿越性别的障碍,带领我们走进那千年前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她把她的想法贯穿在整本书中,让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些千年前的情感。

有人说,读浅夏的文字,仿佛在一个花园里漫游。她巧妙的用两个词牌的组合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念奴娇》与《何满子》仿佛是一对大气的牡丹花,带着盛唐风韵的华丽,《破阵子》与《菩萨蛮》是一对带着异域色彩的郁金香,冷艳而娇媚……这样的文章,让人想忘都难。

上一篇:讲责任、讲奉献、讲纪律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韩欣欣暑期备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