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漫谈

2024-05-20

学习体会漫谈(精选8篇)

篇1:学习体会漫谈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这就要求自已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如何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是:

一、要抓住学习要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学习。

二、要进行分析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做到“不为浮云遮望眼”,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要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后,我们必须要加强分析思考: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意义如此重大?影响如此深远?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什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我们的具体工作,也要思考我们所制定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

三、要勇于实践。通过学习思考我们还应该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去。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育研究课题、安排教研活动、组织学生活动等工作中是否结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点。在晨会和班会中,我们是否向学生宣传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课程内容予以大力宣传贯彻,要把这项工作当做首要任务来抓。要把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去。

四、要总结提高。在整个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把这个规律性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加以改正,就是“提高”。总结就是要善于把握规律性认识,提高就是随时反省及时改正始终保持与党的一致。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执行力 和组织力。提高自觉践行的能力。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党员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

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篇2:学习体会漫谈

单是从选修课这个名字来看,就给人一种比较放松的感觉,因为他不像是必修课那样是强迫人们学习的,不管你是喜欢这门课还是不喜欢这门课,统一规定都要上,这样使得有些本来就不太喜欢的科目变得更加抵触了。而选修课呢,是把五花八门的课都放在一起任你挑选,对我们来说无非就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学习。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自然就能在平时的课堂上高度集中,平时也会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我一直都认为选修课学习的知识不比必修课的少,甚至实用性还较之高上许多。

其实从大二至今我也已经上过很多的选修课了,像是音乐鉴赏、军事理论和中医药美容等等,总体的来说我觉得选修课的内容很是丰富,文化,体育方面还有与各个院系专业相关的课程都有涉及到,作为选修课的设置,这些选择已经很可以称得上多样化。选修课一直都非常吸引同学们,每次都会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绝大多数的同学也能在课表中找到自己想选的课程。据我所知,授课教师们也都认真负责,对于每节课都有充分的准备,每一节选修课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型讲座,凝结了教师们的心血,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尤其是书记的中国历史文化漫谈的选修,在同学们之中备受推崇,每次都是全班爆满,六点半开课但是我们都要在六点之前就要到,不然座位都坐满了,就只能站在后面听了。其实教室规定的座位原本是够的,但是因为书记每次上课都不会照本宣科,课外延伸知识都很多,言辞幽默又不失风度,富有授课激情,而且博学多才,总是吸引其他当天没有选修课的同学们来听,这才造成了位置的紧张。

之前我也是“蹭课大军”中的一员,因为从大一刚来就听学姐学长们说一定要听一听书记的选修,会让人受益良多,听过之后就觉得也一定要选上,从头完整的听一次。不光是因为书记讲得好,也因为讲的是有关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能够培养同学们文化素养的课程,我想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无论专业知识多么过硬,无论外语多么好,都不能丢失对自己国家语言的学习,自己国家文化的学习。历史文化漫谈这个选修课我已经选过两次了,可是每一次都被电脑系统无情的刷下,这学期我是本着事不过三,不死心的心态又试了一次才终于选上的。

篇3:集合学习漫谈

15计管班全体同学;

小于10的所有质数;

到线段AB两端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用数学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一种最朴素、最生活化的集合的概念。上面的四句话分别表示中国民族的集合、15计管班全体同学的集合、小于10的质数集合和AB的垂直平分线(点的集会)。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集合论也成为现代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集合是高职数学教材第一册中所学到的第一个数学内容,也是今后学习和研究函数的基础。

学习数学,首先应该注重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才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集合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的整体。研究集合,就须要分析构成集合的对象———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描述法就清楚的反映了集合的本质,它的基本模式是:{元素|元素的共同属性}。例如“到线段AB两端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运用描述法可以表示为{P|PA=PB},即它表示一个点集,且集合中每一个元素P都满足PA=PB。又如,对于集合A={y|y=x2+1}与集合B={(x,y)|y=x2+1}。首先应分析集合的代表元,确定该集合的元素是什么;进而弄清该集合中元素的共同属性。集合A中的元素是数,集合B中的元素是点。虽然两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的表达形式都是y=x2+1,但意义却完全不同。集合A是数集,它表示x2+1的取值范围,即集合A表示不小于1的实数集;集合B是平面上的点集,它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在(0,1)且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上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即函数y=x2+1的图象。

理解了元素和集合的概念,才能对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作出正确判断,并进行集合间的各种运算。例如,空集φ与集合{φ}之间关系的正确回答应该是,当φ表示元素时,φ∈{φ};当φ表示集合时,φ{φ}。又如,

对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为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进一步学好数学,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内容通常都表现为“数”和“形”两个方面。实际上,数与形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形助数可以使问题变得更直观、生动,而依数解形则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严谨、精确。恰当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使问题得到正确解决,还可以使解题变得更简捷明了。集合既可以运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也可以运用Venn图表示。恰当的运用Venn图表示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还可以开拓解题思路。例如,设全集U={x|为不大于30的质数},A∩(CUB)={3,5,11},(CUA)∩B={17,23},(CUA)∩(CUB)={2,13,19},求集合A和B。此题可以从“数”的角度,运用逻辑推理得到正确答案,其解答过程为:U={2,3,5,7,11,13,17,19,23,29},由A∩(CUB)={3,5,11}可得3,5,11∈A,且3,5,11B;

由(CUA)∩B={17,23}得17,23A,且17,23∈B;由(CUA)∩(CUB)={2,13,19}得CU(A∪B)={2,13,19}。综上可得A={3,5,7,11,29},B={7,17,23,29}。若此题能运用Venn图从“形”的角度分析,显得更加直观清晰。

具体方法为:如图,全集被分成四个部分A∩B,A∩(CUB),(CUA)∩B和CU(A∪B)。根据题设将各部分所确定的元素填进去即可得到正确答案A={3,5,7,11,29},B={7,17,23,29}。

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培养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如,已知集合M={x|ax2-2x+1=0}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此题若不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的问题,就会使解答不完整,仅由Δ=4-4a=0得到a=1,实际上,当二次项系数a=0时,集合M中也只有一个元素。再如,已知集合P={x|x2-2x-3=0},Q={x|ax-1=0},若P∩Q=Q,求实数a的值。此题的解答中若不注意到集合Q可以为空集的情况,必将漏解。

由于同学们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可能还不是很熟悉,想要熟练地加以运用就会显得更加困难,但这并不可怕,只要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解题从偶然走向必然,那么,你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集合论的创立者———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康托尔(1845—1918),就是因为不满足于对一些看似矛盾却又实际存在的问题的大众化认识,而去刻苦钻研,抛弃一切经验和直观,用理论进行论证,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创立了对数学具有深远而广泛影响的基础理论———集合论。

最后,留给同学们两个有趣的问题,空闲时你不妨想一想:如果从两个同心圆出发画射线,那么射线就在这两个圆的点与点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然而两圆的周长却是不一样的;正整数可以和它们的平方构成一一对应,只要使每个正整数同它们的平方对应起来就行了。

篇4:探究性学习漫谈

关健词:探究性 创新潜能 教学情境

一.探究式学习的涵义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在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巧妙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和艺术性地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自主独立地发现或提出问题、猜想结果、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来,在学生体验到成功感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并因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挖掘出自己的创新潜能。

探究式学习与教师的讲授法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须建立在学生自己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而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离不开教师的知识讲授。所以,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不是要求摒弃教师的讲授,而是要使这两种方法灵活结合并相得益彰。

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目标

探究式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未知的事物面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到求知的欢愉和成功的快乐,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充满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如: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事物刨根究底的精神。

2.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调查、实验、分析资料、获得结论、解释、评价,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调动自己"知识储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创新。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包括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反思批判等。

6.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诸如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成功的喜悦;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具有对社会生活现实与未来的人文关怀;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要尽量贴近生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要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并且要有一定的扩展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探究问题的欲望。把情境问题化,连成知识串,层层递进,切中本课知识要点。

(二)进行交流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民主讨论,共同切磋,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充分利用他们特有的表现欲,有效地发掘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各领风骚”,在交流讨论,加强认识,完善认知。

(三)巧设创新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留课外自学的作业。课外自学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本中可延伸、可拓展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推行素质教育,崇尚与践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养成不畏艰难、敢于求索、敢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大势所趋。虽然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但最终都会被克服。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坛厂中学)

篇5:顶岗实习体会:责任漫谈

今天我们的带队教师康家树老师来到我们实习学校。这已经是康老师第二次来看望我们了。这次的目的主要是为我解决开课问题。康老师的关心令我很是感动。

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入每一所学校,我们的实习地还不是很看重科学这门课程。所以我带了数学课。为了让我能讲授我的专业课,即科学课,康老师不辞辛苦来和校长进行沟通、协调。分别时,康老师对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他和蔼的面容,关切的话语,让身处异地的自己在寒冷的空气中依然感到暖意融融。这也同时令我想起了初来xx在一中的培训。我记得有一位老师说“必须要做个负责的人”。我想这点在康老师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对每位学生的关心就是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的体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离开大学,来到学校实习,成为了一名准老师,开始接触社会,更是应该有责任感。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那掌舵的准备”。现在的我们初次步入社会,更要有做个掌舵人的霸气与基本素质,而根本就是必须具备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这份光荣伟大的职业负责,对自己的青春与梦想负责。

篇6:漫谈成人英语学习

王培民

众所周知,语言乃交流之工具。在当今国际交往和交流当中,从使用的频率和广度上讲,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英语是其它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素有“国际普通话”之说。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的出版物中,其中英语出版物就占60%多。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好英语就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走向深入,各行各业对英语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一些业已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成人也迫切的要求学点英语,以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工作的需要。但是,在岗成年人毕竟是有别于在校大中学生的特殊的学习群体,要完全照搬大中学生那一套学习方法,显然不适合他们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这是因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就是年龄较小,语感较强,记忆力好,对英语的模仿说话能力强;而成年人则无上述优势,或者说优势较弱。但成年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阅历丰富,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那么,如何使成年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里,我就成人英语学习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树立自信,培养兴趣。英语的大门并非如帝王的皇宫密室那样牢不可开,令人望而却步。只要我们初学时树立信心,带着兴趣去学,入门并不是件难事。当然,这也离不开辅导老师的正确引导。许多从ABC开始学习英语的成人,往往表现出信心不足,对学习英语产生一种畏怯心理,认为学习英语很难。这主要是他们对英语缺乏正确的认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既然是从ABC起步,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开胆子去说,不必有什么顾虑。这就如同婴幼儿学习说话一样,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多练几遍就掌握了。倘若幼儿在学说话时就意识到自己会说错,因怕被别人笑话而不肯呀呀学语,那么,待他长大后,也只能当哑巴了,这世界大概也只能是个无声的世界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你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感兴趣,那就肯定学不好,反而越学越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了。带着兴趣去学,在学习中体会英语语言的趣味性,这样才有利于你较快地投入进去,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不宜过份强调语法的重要性。语法者,简而言之,乃语言之表达规则也。它是对人类语言实践所作的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因而是人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就如同婴幼儿学走路一样,开始时总得靠大人扶着才能行走,等到走熟练了之后,就可放开手自己走了,直到会跑。同样道理,我们学习英语时,初学时得凭借语法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直到了解了语法的基本规则之后,就可将精力重点放在语言的运用及意义表达上,常想着如何用英语正确地表情达意。常见到初学者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当碰到一个句子,动辄用学过的语法分析句子结构,这就有点象套用数学公式解题似地。其结果是,往往为了弄清句子结构而肢解了句意的完整性,把活生生的语言弄得毫无意趣可言。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学习英语的水平总是被语法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而得不到提高,这就如同婴幼儿总要靠大人扶着走路而不敢放开手自己走,因而也就不能很快地学会走路一样。

三、切忌死记硬背。有人这么说,学习英语不过死记硬背而已。持这种看法的人说明他还不知道如何学习英语。没有那一门知识是靠死记硬背就真正掌握了的。英语也不例外,尤其是成人学习英语,更不能死记硬背,否则,就等于扬己之短而避己之长了。比如记忆单词,这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都要碰到的拦路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始记忆单词时,可从单词的音节、词义和词型结构上分析记忆。如开始学习coat(大衣)这个词,若以后碰到goat(山羊),把它与coat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地发现它们的异同了。再比如bat(蝙蝠), cat(猫), rat(老鼠), hat(帽子)等等,它们的异同点一看便知。待单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通过分析单词的构成规则、词义理解进行对比记忆和联想记忆了。一般来讲,多音节(两个以上的音节)英语单词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类单词往往由前缀、词根、后缀三部分组成。

四、避免用汉语的表达习惯干扰英语的表达。语言不同,人们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其表达的习惯以及方式不同。初学者往往容易用汉语的表达习惯来代替英语的表达习惯。如有“从银行帐户上提款”这样一个句子,若要用英语表达,你可以说:“to take money out from the bank account”而不可以说:“from the bank account to take money out”。后一种表达方式显然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这就如同用羊肉汤炖牛肉,窜味了,失去了英语的“原汁原味”。故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常想着一个概念怎样用英语表达才合乎英

语语言规范,如此时间长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就逐渐养成了。记得高中英语第一册中,有一课讲的是关于马克思如何学习外语。马克思说“当一个人学习外语时,他必须忘记自己的母语。”这就是说,当你学习一门外语时,必须摆脱掉母语的干扰,否则,你是不会掌握一门外语的精髓的。

五、注意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对第一次记忆过的东西,与第二次记忆的时间间隔越短,就越节省记忆时间,记忆的东西就越牢靠;反之,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对第一次记忆过的东西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多。因此可以说,复习及时,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这样做,一方面可防止遗忘,加深记忆;另一方面,对于第一次学习过的东西,经过及时复习,有助于加深理解句意,而且也进一步熟悉了一些短语的用法。学习英语,反复记忆也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六、忌望文生义。英语中较难掌握的是大量的习惯用语,另外,还有许多类似于我们汉语方言土语的俗语和俚语。对于这些语言现象,我们要认识到,那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习惯。如果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容易产生歧义,而且有时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如“to be over the moon”原文是“非常高兴”的意思,如果理解成“在月亮上方”那就错了。“to take the cake”,若从字面来看,似乎是说“把蛋糕拿走”。其实它表达的是“得奖”、“获胜”之意。对于“if you are in my shoes”这句话,如果你理解成“如果你在我的鞋子里”,那就要闹出笑话了。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说,“if you are in my position”(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上)。再比如“to rain cats and dogs”,按字面理解,好像是“天上掉下来猫和狗”,而原文表达的则是“倾盆大雨,或大雨如注”。习惯用语在英语中的大量出现,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何才能正确地掌握和用运习惯用语,这只能通过悉心的学习和观察,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逐步实现。

近年来,国内英语界有关英语教学理论层出不穷。一些权威的英语专家们从教和学两方面都做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针对中国人的英语学习现状,也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并在英语学习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最初的由扶中汉创立的双向英语学习法,到后来的三A英语,现在的由钟道隆教授创立的捷进英语学习法,以及现在最副盛名的,由李扬创立的疯狂英语学习法,等等。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加以借鉴利用,但不必完全照搬,更不能迷信其中的任何一种方

篇7:教师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1.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的相处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教师必须先与学生融洽相处。作为一名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担任初一年级的生物和初二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刚踏上新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学化学专业的,但要胜任两个年级生物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七年级的学生较多,对于中途接班的新教师来说,在管理上比较困难。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不买账”的态度。或者是刁难教师,故意做很多违纪的事情看老师怎样处理,试探老师的水平和能力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通过不断的找同学谈心,主动去了解他们的情况,在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慢慢的我和学生之间开始互相了解了。和学生相处融洽了,教学的效率就提高了。

2.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其中,备好课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作为跨专业的新教师。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就的查找大量的资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时,我努力寻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引入方法。因此,课下,我找来了小学的《科学》书,《语文》书,把它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扩充力求简单、明了,希望能用易懂的比喻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物理概念。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目标,找出重点、难点,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还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她们一点拨,我茅塞顿开。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听课的效率。

3.重视课堂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使我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既教书又育人。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目的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

篇8:学习体会漫谈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同时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逐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对小学生来说, 如何快乐地学习数学, 更多的有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因此, 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采取让儿童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去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启发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矛盾、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同时还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指导他们怎么想。比如在让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的腰的时候, 可以在它腰上画上托腰的两只手, 然后把许多画着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纸发给学生, 让他们找一找等腰三角形的腰, 并画上两只托腰的手, 进而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腰的理解。又比如,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然后让每个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分别有什么联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 让学生在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开始学习, 并能自己探讨、研究知识, 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

小学中低年级段的学生无意识注意占优势,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如果采用猜谜语、故事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 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 做法上稍加改变, 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把一些判断题改成:在黑板上贴出一副苹果树的图画, 让学生扮演啄木鸟为苹果树治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为苹果树“治病”, 活动的积极性极高, 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 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游戏:“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却能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和睡。”然后, 根据书中四幅插图, 编一个小朋友应该怎样爱惜时间的故事。最后运用学具, 由教师说出几点几分, 让学生拨一拨。这样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认识了钟表以及时、分、秒, 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灌输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 可以合理地使用游戏, 寓教于乐。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及学具、教具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 感染力强, 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实践练习, 增强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应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 让学生眼看、耳听、手做、脑动, 多方面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并借助形象思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形象思维是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铺垫。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 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 加强直观教学, 因为用具体化, 形象化的内容, 并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 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所接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 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 当学生理解书上例题, 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让学生完成:在51、426、369、5126、639、810中, 哪些数能被3整除?然后进一步鼓励学生观察讨论, 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中还有什么特点?从而发现更深一层的奥秘:一个数只有3、6、9这些数, 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要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要看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 如其和能够被3整除, 那么这个数就能够被3整除, 反之则不能。这个结论完全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的探索中得出的, 学生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对知识的理解也十分深刻。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论文下一篇:招聘配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