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2024-04-30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通用8篇)

篇1: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智慧的孩子”

为了更多的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在韦斯特布鲁克高中,我又和刘伟等老师进行了几次座谈。刘老师是教汉语的,江西人,她的大学学业是在国内和美国连续而完成的,来美国已经12年了。她的孩子正在美国读书。因此他对中美的基础教育相对比较熟悉。我问刘老师:“对中美的基础教育你是怎么看的?”

她说:应该说美国的基础教育也有不少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应该开放借鉴美国教育优秀的成分,但应该继续抓住关注教学质量这个根本。这是中国的优势,然后在学生能力发展上下点功夫。对一些过分的东西适当做一下调整,比如说理科,不要把内容搞得太深,缩减一些课时,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多参加一些活动。这使我更感到目前我们山东省实行的规范办学行为是多么必要,多么有意义。

通过座谈交流,我了解到: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奥林匹克竞赛需要“考生”去回答现成的答案,诺贝尔奖需要“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东西。……

我们的基础教育重视的是培养聪明的孩子,美国的基础教育重视的是培养智慧的孩子。

以数学为例,我国一直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就是在完全抛开计算器的前提下,让大脑得到最充分的计算训练。其具体操作策略就是“题海战术”,多算、多演、多练。而且计算数字越复杂,位数越多,似乎其数学水平就越高,数学思维能力就越强,发展潜力就越大。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在他们看来,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的用脑去算呢?人脑完全可以节省下来去做机器偶做不了的、更富创造力的工作。他们所强调的“基础”更多的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要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要的能力。缘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下,美国学生总比不过中国学生,而在随意可以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学生就远不是美国学生的对手了。

中国的基础教育不仅把“基础”窄化为知识,而且在“打好基础”的名义下将知识基础“扎实”到了极致。如:一个字或词一次重复写十遍、数十遍甚至几百遍,同样题目的作文要间或性的写若干次直至成型模式化,成排成行的口算题要无数次地反复练习直至能脱口而出。孩子们的大好时光几乎都消耗在了这种无休无止、索然无味的“基础”训练上。

美国的教学强调基础教育的“创造性至上”,是用来自现实生活的研究课题方式让孩子们解决问题,其中的任何问题都没有设定“标准答案”,充分让孩子发挥创造力去寻求答案。如在一堂“水的蒸发”的科学课上,孩子们一个个都犹如小科学家,围绕杯子里的水位为什么降了的问题,展开想象,分工合作,详细记录不同情境下的实验数据,严整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再给其他小朋友演示出来。教师们也会从孩子好奇的问题入手,鼓励孩子们大胆假设。美国孩子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自由”,他们的一切设想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选自韩忠玉《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版

篇2: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参加2011年第十五期深圳赴美海培班学习总结

经过层层选拔,我很有幸成为“2011年第十五期赴美海培班”的一名学员,从4月6日起到7月10日止顺利地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充电”之旅,尤其是在5月17日到7月10日这8周时间里,奔赴美国近距离接触、考察了美国的教育,受益良多,也思考了很多。

我们此次主要进行了四方面的学习和考察活动。

一是英语学习。在纽约图书馆旁边的一栋大楼里面(位于第五大道43街),我们每周三下午都从住地宿舍走路或乘地铁到此进行每次为期2小时的英语提高学习(English Language Class at institute for Immigrant Concems)。

二是理论研修。我们在纽约圣文森山大学位于曼哈顿区的教学点(圣文森山大学在第二大道65街有1栋大楼为它的教学点,这是我们此行赴美的主要学习地)一共听了Dr.Angela Parrino(Educ Practices&Tchg strategies)、Visiting Prof.Ron Woo、Prof.Maria Petrosanti、Prof.Chris Anderson、Prof.Robert Tobias(From NYU)、Prof.Ron Scapp(From CMSV)等6位教授共19节课,并且参观了位于曼哈顿区的教师联合工会(The United Federation of Teachers,简称UFT)以及圣约翰教堂、科学馆、太空中心、自然历史博物馆、NYU Smile Bus、西点军校等学校教育共享的社会资源。

三是社会考察。通过参观考察美国国会、白宫、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二战纪念碑、韩战纪念碑(我们国内称抗美援朝)、越战纪念碑、五角大楼、国家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杰弗森纪念堂、巴尔的摩海港、费城独立厅、自由钟、波士顿自由之路、旧金山市政中心、渔人码头、九曲花街、金门大桥、洛杉矶星光大道、环球影城(制片厂)、84年奥运会体育中心、NBA湖人队体育馆、圣地亚哥军港(“中途岛”号航母退役处)、OLD TOWN、DEL CORONADO酒店、十七里海湾、红杉树国家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华尔街、联合国总部、二战“无畏号”航母与“咆哮号”核潜艇、唐人街(包括曼哈顿、法拉盛、波士顿、旧金山等多所城市或地区的唐人街)、世贸遗址“归零地”、布鲁克林大桥、中央车站、洛克菲勒中心、林肯音乐中心、百老汇、时代广场、纽约市政厅、第五大道、圣帕特里克教堂、圣保罗教堂、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格林尼治村(“同性恋”大本营)、尼亚加拉瀑布、千岛群岛、大西洋城等地,比较深入地了解了美国的国家政治体制、科技教育、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习俗、价值观念、社会生活等。

四是教育考察。我们一共参观了UFT(位于华尔街的教师联合工会)和18所学校:4所公立学校、3所私立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军校和9所大学,主要包括PS255 school(布鲁克林区公立学校,K-5)、PS161 school(曼哈顿上东城黑人区公立学校,K-8)、PS183 school(利用周末参观的学校,周六学校成为曼哈顿上西城著名的跳蚤市场)、MOTT school(曼哈顿上东城的蓝带学校,属于公立学校的特许学校,6-8)、PORTLEDGE school(长岛的一所著名中小幼私立学校,K-12)、LREI school(曼哈顿中小学私立学校,支持同性恋的学校,K-12)、HENRY school(几所学校共用一栋教学楼,一楼有太空馆)、CHURCHILL school(特殊学校)、WEST POINT(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等;9所大学分别是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剑桥城)、耶鲁大学(康乃狄格州纽黑文市)、普林斯顿大学(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区)、宾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麻省理工大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剑桥城)、纽约大学(纽约市曼哈顿区,公立大学)、亨特学院(曼哈顿上城68街的一所私立城市大学)、圣文森山大学(校本部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哈德逊河畔,十九世纪初是由天主教会主办的一所女子私立学校,现在它逐步演变成一所以培养教师和护士为主的学校)等9所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其中前5所大学为美国常春藤大学盟校)。

在美国考察的这8周时间里,我时刻以观察、疑问、比较、思考、寻求的思维去审视美国的教育,时刻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放在心上,如饥似渴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寻求更多的思想碰撞。通过考察,我感受到了美国的风土人情、社会体制、风俗习惯,近距离、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美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运行方式、学生管理、校园文化、评价机制等,更深层次地与我们的教育相比较,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的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取长补短。

有人说,美国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奇迹,从独立建国至今不过200多年的时间,美国却一跃成为教育超级大国,其中必然有着许多我们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在他们的教育基因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东西。但是,毫无疑问,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基因就不如美国,我们的教育就要克隆美国。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不能盲目照搬美国的教育形式,而要善于学习他们教育的思想方法;我们学到的不能只是皮毛,是形式上的架子,而要是教育的精髓和先进的理念。

今天,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信息时代经济飞速跳动的脉搏;明天,我们更将融入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国家环境中。我们的教育应该放眼整个世界,着眼于国家未来,既要看到未来光辉的前景,也要看到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坚持“面向国际化、凸显个性化、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走国际理解教育之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吸纳多元文化因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思考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国际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的态度,树立全球意识、地球主人翁意识以及国际和平主义意识。

三个月,在人生的长河里,只是一瞬,但在我们的心中,却可是永恒„„

篇3: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本团最大的特色, 是5个分团中唯一以留宿形式体验日本普通民众家庭的团队。全团25名成员基本上是单独深入到不同的日本家庭, 有更为充分的时间了解更多日本普通民众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价值标准, 最重要的是收获到日本人民真挚的友情。在考察交流的深度上应该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访日10多天来, 我们先后听取了两场说明会, 参观访问了10所学校, 足迹遍布东京、香川等地, 风尘仆仆, 感慨良多。如果简单概括, 我们认为“科学务实”该是日本基础教育最本质的特点。“科学”在于它结合民族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而“务实”在于各项教育目标都以最具体的形式来体现和落实。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万事德为先。德育从古至今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首要内容。日本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思想道德的重视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 设立了道德课和社会课, 以正规课程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从一般的社会准则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先民的奋斗史来展现做人的道德规范,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等。

其次, 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校史荣誉展示、礼仪传承 (各校都设有“和室”) 来宣扬大和民族优良传统, 并且非常重视地方文化的推介 (如当地风俗和科学文化名人) , 以具体形式传递着爱学校、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 自然而然唤起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三, 全员参与德育活动。不论是哪一科目的教师, 都能够自觉努力在课堂上潜移默化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 不因课时的多少、课程在考试体系中的地位不同而放弃自己的责任。

务实有效的素质教育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教育大纲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有明确的解释, 即“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国际化的生存意识。设置家政课就是一种务实的体现。从小学到高中, 家政课始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烹饪洗洁和远足成为中小学生重要的生存教育内容。不仅如此, 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对孩子自理能力达成了一致的要求。小学生独自上学, 独立或合作完成餐具整理等工作。有些看似不近人情的严格, 但是爱孩子爱得长远, 让孩子能够迅速而全面地成长起来,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够快乐有尊严地生活, 是日本人对于基础教育本质的理解。

其次, 美育和体育内容的丰富多样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创造欲望。我们参观的学校普遍拥有充足完善的体育设施, 甚至拥有两个或多个体育馆。学生在课后社团活动中充分锻炼身心, 除足球、篮球、排球之外, 在诸如剑道、柔道和棒球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中体验运动之美, 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 体验个性的张扬, 也体验成功的快乐, 展现出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

通常一个学校会有30多项的社团活动, 不仅学生感兴趣, 就连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也会率先考虑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孩子个性趣味的接轨。应该说, 在同样重视高考结果和未来前途的前提下, 日本国民对于基础教育的理解因为脱离急功近利而定位准确务实。

第三,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日本对于基础教育这一关系到民族前途的重要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如各种教学设施, 体育器材场馆的一应俱全, 小班型多教师的设置, 甚至是基础阶段学生的大量午餐补贴等等, 都落在实处, 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学设施滞后的情况, 日本中小学的教室里很少看到多媒体设施, 学校的操场也很多没有铺设塑胶, 学校的教育难度与高考脱节等, 都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和议论。部分团员认为这些滞后恰恰反映出日本基础教育理念的理性和实在, 不摆花架子, 不好大喜功;而另一部分团员则认为, 对于这个强大邻国, 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应夜郎自大, 应该对于彼此的长短都能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

保有与拿来的完美融合

篇4:零距离接触美国基础教育

此次教育之旅收获很大,我们不仅零距离接触到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而且在培训和学习中通过深度接触、体验生活,获得了诸多感悟,视野得以开阔,思想受到启迪。

课程设置——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与其教育目标是紧密结合的。美国中学教育关心的不是要培养多少精英,而是如何使学生受到普遍教育,也就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使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充分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特长,鼓励个性发展。课程分必修课(Required Courses)和选修课(Elective Courses)。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基本要求。选修课程丰富是美国学校的最大特征,它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志向,培养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的教学要求比较灵活,教学内容和深度要求相对也低。低年级开设有电脑课、艺术课、体育课、图书馆课等,高年级则开设有语文、阅读、数学、社会科学、体育、电脑、图书馆、艺术等。在美国小学里家庭作业不多,但其形式多种多样,都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如画画、手工制作、读故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

初中必修课程有英语阅读、英语写作、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社会(相当于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等,另外还有选修课。

高中实行学分制,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获得毕业证书。必修课有语言写作、阅读、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必修课考试合格后,如果不上大学,可以去职业中心学习一种技能或者直接就业;如果上大学,还需要参加由州政府组织的ACT或SAT考试,取得报考大学的资格。选修课的设置五花八门,各校不同,由学区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确定。

除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比如到医院、老年公寓、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机构进行义务服务,还要写社会服务方面的论文、做课题研究。通过接触各种职业,让学生受到学术、技能、社会意识同职业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从而使青少年既可就业又能升学,不仅善于工作而且乐于工作,既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又具有劳动的责任感。

教学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了解世界

在学校活动期间,我分别观摩了物理、化学、历史、语言、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在物理课堂上,老师简要讲解之后,学生开始分组做实验,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实验过程,记录数据,讨论、分析并形成结论,各自撰写实验小结。课堂气氛宽松、活跃、和谐,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这个方面,美国人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式、材料等,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尽量少使用惩罚、奖励、竞爭等方式,目的就是减少外部压力,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试想,如果学生过分担心受处罚或批评,过分渴望奖励和表扬,就会影响内心的自由,从而阻碍创造性的发展。

美国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能够灵活运用教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创造性,并且非常注重实践,力图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促进其智力发展,培养思考能力,提高学习能力。课堂上老师绝不会满堂灌,而是把重点、要点讲了,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原有的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得出新的、正确的答案。老师不让学生靠死记硬背来积累知识,而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美国学校在教学中会按能力不同分组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目学习。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既能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又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教育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们把学校作为学生掌握本领的地方,这种本领就是创造性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道德教育——融入生活,润物细无声

美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美国人的祖辈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因此,美国特别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培养他们的“美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意识。

美国人认为学校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观念比传授学术知识更重要。青少年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包括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等。“信赖”包括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效忠家庭等;“敬重”包括尊重他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语言文明等;“责任”包括自控自律、可靠、干好本职工作等;“公平”包括照章办事、不存偏见、承认错误、悦纳建议等;“关怀”包括善良、宽恕、助人;“公德”包括合作、参与、睦邻、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这些内容是美国国会和各州政府共同认可的。

美国将学生的道德教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体验、完成及完善道德修养。一是遵循认知规律,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教育主题,注重道德体验和行为训练;二是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内在因素,比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我们所走到的学校,在校园或教室,都会看到美国国旗、美国地图、州地图。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如社区服务、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爱国之心、爱人之心,学会了诚实、勇敢。

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就存在着一些弊端,内容脱离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实际需求,空洞、说教、呆板,学生不爱听,也听不懂,更谈不上内化为行为,只是死记硬背答案,通过考试罢了。道德教育是最忌讳灌输的,因为灌输往往含有强制性、封闭性,学生只能停留在背概念、规则上。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确立,其道德认知就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道德水平的提高。

见闻与感悟一强烈的公民意识

在学习考察活动中,我们看到美国地广人稀,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很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

不管走到哪里,随处可见美国国旗在飘扬。不仅所有机关和社会机构有,校园、教室有,而且家庭、商店、机场、停车场都有。万人体育馆里升旗时,所有的观众会不约而同地肃立致敬,没有人拍照,没有人讲话。这浓浓的国旗氛围是爱国最直接、最真实的写照。在餐馆、机场、街道等公共场所,感受到最多的是微笑、让道、排队,没有人拥挤、抢道。乘车出行时,我们看到美国虽然车辆特别多,但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尤其是遇到校车和消防车时,驾车人都会主动靠边,让校车和消防车先行通过,充分展现了美国人良好的规则意识。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美国的公民教育做得非常好。

在所走过的学校里,我们看到每一所学校都很注重文化建设,教学楼走廊挂满了镜框、奖杯、奖牌。镜框里有学生的手工作品、优秀校友的照片、历届校长的照片以及历届毕业生的集体照、学校球队的合影等。学校把每届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各类竞赛的照片制作成纪念册,把学生在校的痕迹以图像形式保存下来。学校注重阅读,校园里到处是书籍,学生生活在书籍的海洋里。

美国公民的这种文明程度,源于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从总统到市民,全民重视教育,全民办教育,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氛围浓厚,这一点应该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高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以人才取胜。因此,改革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应该成为我们应对新世纪竞爭的重点。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好新课程改革,大力构建学校文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湖北襄阳市致远中学校长,原载《襄阳晚报》)

篇5:在美国校园感受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别国的教育状况,完全出自职业本能,实际上就是思考我们与国外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切为了学生

在我访问过的所有美国学校中,没有任何地方会比图书馆更舒适。图书馆里有地毯有沙发,甚至散落着可爱的卡通靠垫。学生看书时可坐可卧、随心所欲。在这里,我们见过师生共读的温馨场面,也见过枕着书香入睡的学生。在初中和小学的图书馆,书架的高度一定与学生的身高相匹配,所有的书都是伸手可取。与图书馆相比,教室的布置要简朴得多,教学设备至多是一台普通的投影仪,即使名校也是如此。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老师可以自由地采用他认为有助于教学的形式来布置教室,以便彰显个性。华盛顿希德威尔学校的一间数学教室,三面都是黑板,学生可以随时起立到最近的黑板上演算。

尊重学生师生平等

美国中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选修的课程去上课。课间时,学生们在各个教室之间匆忙奔走,根本没有在教室和楼道里追跑打闹的工夫。下课时,老师站在门内让学生们先走。楼道里,教师侧身给学生让路。不过我发现,学生们不会对此熟视无睹,一般都会轻声致谢,也会主动为过往的老师开门。生源不太好的学校里,学生们依然是那样彬彬有礼,很让我们惊讶和感动。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课堂上,也表现在对学生成就和能力的肯定上,许多学校的楼道里,可以被利用的地方都展示着学生的作品或记载着学生的荣誉。

重视体验和参与

我们有幸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和美国的学生们一起听课。听课时,我一直在比较着中美两国课堂教学的异同。比起我们的课堂教学,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密度小得多,但是课堂活动往往丰富多彩。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们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例如讲某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老师便会想方设法营造类似的情境,以便让同学去设想和体会在特定情境下自己的反应,进而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情形。另外,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又动脑,其中不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社会教育机构如儿童博物馆的活动设置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个特点。波士顿的儿童博物馆里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动手参与的活动和游戏。

教学管理严格

严格的教学管理,这听起来似乎不符合我们过去印象中美国人自由自在的风格。但我在美国访问了多所学校之后,却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所好学校=优秀的教师良好的生源严格的管理。为了保证学生都到相关教室去上课,朴利茅次社区初中的楼道里有老师们扮演的“哨兵”;为了让学生都遵守教室常规,波士顿山城中学年轻的女教师不断用手势和眼神暗示那几个“坐不住”的学生;俄克拉荷马数理高中为了确保毕业生成绩优秀,每学期竟然会安排6次考试,学生只要出现三个C就要被劝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俄克拉荷马州的法律规定,每位老师每天授课的学生不能超过140个。所有这一切似乎让我在另一种意义上找到了中美两国教育中一些共通的东西。

篇6:我所感受的美国中小学教育

关键词 美国;中小学;教育机制

2006年8月和2008年11月,我先后两次随团考察美国的教育,对美国11所中小学校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考察访问,我对美国中小学教育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也深受启发。

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大楼的正门前,有一座红色的尖顶小屋,上面醒目地写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这是2001年由布什政府颁布的一项法案的名称。在这一法案的规定下,美国进行了十几年的教育改革,各校都建立了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教育的保证机制。我们在学校看到,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小学生分组而坐,差异性教学、集体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有专门的时间与专职的教师,在专设的个别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我们了解到,为了使每个孩子“不掉队”,有一所学校甚至申请到了专用经费,让四个教师辅导一个学生的学习。《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及适应培养现代人要求的教育方式,促进了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使各个学校都显示出了鲜明的教育特色。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得非常投入与主动。

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口号到各中小学校提出的“阅读第一”“让每个孩子在学校生活得快乐”“让每个学生升入理想的大学”等明确的理念表达,我们感到,美国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实践,注重教育是否能增进受教育者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培养,注重教育能否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求,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方向作用下,一切教育形式和手段都服务于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锻炼人和尊重人。美国学者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追求把教育理论阐述得简明通俗,把简单的教育理论运用在实际中,在实际中抓好、做好。在务实思维方式作用下,教育处处以受教育者的感受和体验为本,注重教育实效。

二、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

美国各学校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联邦政府、州政府及社区的法定责任是保障——保障经费,保障学校的办学权利,监督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则是自主办学,面向每个学生开展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美国中小学的运行机制是建立在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的。因此,校长及教师表现出了对下负责的价值取向。正是这一层级责任分明的运行机制,使美国的教育统一管理有法规,有考试标准;学校有教学大纲,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这一完全自主的办学模式体现了美国教育宏观上依法严格管理,微观上办学自主灵活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学校教育显现出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风貌,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为每个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是每所中小学校都努力追求的教育目的。

校长全面负责、具有办学自主权的运行机制,使各个学校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比如,纽约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下设11个副校长,分别管理学生的各个方面。一所小学的校长下面不设副校长,直接设主任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除了编制的自主外,学校的机构设置也完全自主,一个学校一个特点。比如,各学校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名称就多种多样:有为学生及家长提供直接服务的家长接待中心,有为学生成长设立的心理、社会活动中心,有为学生升学设置的升学指导中心,有为学生选课设置的指导中心。这些机构的名称和功能虽有不同,但其服务学生的目标十分明确,功能十分明显。在学生升学指导中心我们看到,教师正在帮助学生选择大学志愿,从为学生争取奖学金到指导填写申请书、准备推荐信等,都做得十分周全。

在美国,我们考察的所有学校,无论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种对学校办学不予统一要求、完全自主的管理运行机制,是保证学校特色办学的前提。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

美国中小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教师有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教学的权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校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创新思考。我所参观的美国小学要求学生每天要阅读30分钟,20-50页,而且要做记录。在中学,我们听的历史课,教师要求学生的阅读量每天要达到40页以上。我们见到的学校教材,都是厚厚的上千页一大本。原本认为美国学生课业负担不重的认识,在这里被现实否定了。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明显体现出了追求兴趣性、综合性、专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一所小学,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份作业,是统计本班学生眼睛的颜色。学生要统计出人数并制作成柱形图,还要写m统计报告,表述计算的方法。学生上的似乎是数学课,但却涉及了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等知识。这种学习在国内叫学科联动,在美国是十分普及的教学方式。在中学,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十分普遍。在一所初中校,我们看到同学科的两位教师共同上课,看到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研究教学的专用办公室。教师之间经常在教学上相互联系,自愿结合,自主确定选题,可谓实现了学科间的全部整合的教学。

在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完全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在纽约一所考取名牌大学保持第一的著名高中,我们惊讶地看到,学生的第一节课是在乐队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管乐、舞蹈、戏剧、绘画。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比我们国内的学生还要紧张。他们每天上十节课,每节43分钟到47分钟不等,每节课间隔只有3-4分钟。下课铃声响后,匆匆而行的学生穿行于学校各个楼层,到自己选修的教室上课,教师们则都在教室等学生。走班制的教学形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许多中学都开设了AP课程(大学预科),大学课程在中学就可以选修。许多高中学校的教师既在中学任教,又在大学任教。这种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结合,对学生在升学方面的指导十分有效。

四、学校设施的教学适应性

在我国,现行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较之以往不同的是:强调要凸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要跳出固定的教学班,采取走班制上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讨论、自由组合等学习方式将会成为常态。同时,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学习等新的课程形式也将提供给学生更多地选择。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必然要求学校的硬件设施与设备做适应性调整,而上述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变化,与美国中小学校的教学是十分相象的。怎样使学校的设施条件适应课改的要求呢?我们不妨借鉴美国中小学校的经验。

美国的许多中小学校,其设施的学习适应性很强。走进教室,你总能被教室的色彩、光线和各种服务设施所吸引。为了适应教师在小组结合的形式下教学,教学班内三面有黑板;为了适应研究性学习,过去的专用计算机室的设备被分散到每个教室,学生可随时到电脑上通过网络检索信息;为了满足学生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或作业的交流分享,教室内有可随时用于固定纸张的多条悬挂线。此外,教室内还有展示台、图书架、衣服柜、饮水机、洗手池等供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时使用。每问教室都是一个文化氛围墙,都是设施便利实用的功能性教室。楼道和其他公共空间几乎也全是孩子们的活动展示天地,橱窗、展示柜、娱乐休憩角等随处可见。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觉得这不是教室,而是学习生活的快乐屋;这不是楼道和空场,而是陶冶情趣的美育园。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不错了,现在该进行的是软件强化管理了。比之美国学校设施的教学适用性现状,显然硬件投入“饱和”的看法是存在认识误区的。借鉴美国中小学校教育设施建设经验,我们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所学校要研究修改现在办学条件的标准,使其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要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必要的设施改造,增加满足灵活多样教学需要的功能。笔者认为国内学校的建设也应本着实用、多样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投入。今后的财政拔款要支持学校按照多功能的标准进行改造。从美国中小学校楼道、教室的功能化,我们看到了这种改造的必要。如果我国中小学校建设在硬件继续提供保证,那么,以软件为主的课程改革也将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五、以评价问责制保证教育质量

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颁布后,各个学校都实行了教育的标准化,明确了学生的毕业标准,并按照标准制定了具体的保证措施。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联邦政府采用问责制来促进法案的实施,设有专门的组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价结果发布给学校,以督促学校进行改进。这种以评价督促学校促进教学的制度受到了校长们的欢迎。一位中学校长说:“过去校长要参加许多会议,现在不用了,现在学督只看数字报告,哪方面下降就提醒学校改进。校长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校工作。”通过对中小学校实行教育评价为主导的宏观管理,使美国的中小学管理既能做到法定性统一,又能实现各校办学自主,上下两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地工作。

美国中小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十分突出。我们考察的所有学校,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学习档案,学生上的课、活动表现、所修学分等都记录在案,这些档案将与学生上大学密切相关。校长要组织十分具体的学生学习档案的数据统计工作,以符合上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要求。每个学生的档案包括500多条信息,其中仅学生的基本信息就包括:祖籍、收入、电话号码、免疫信息等,此外还要统计有关学习的信息,包括学习状态、统一考试成绩等。

学区对学校的必修课程采取统考的形式,试卷由学校评判,但学区会随时对学校进行抽查。抽查时要求学校把所有试卷都上交,由学区组织人重新评判,以检查学校阅卷的真实性。各个学校都由校长组织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决定教师的去留任用,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工作。在我们所考察的学校,有的每年开展三次对教师的正式评价,评价时随时进课堂、随时观摩,评价后要将改进意见反馈给教师。这所学校还用5%的预算鼓励教师改进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新教师,规定必须先实习,经过专门的评价,方能获得独立授课资格证书,那时才算正式教师。学校一般采用教练式的帮助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取得资格证书。校长每周都与教练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美国纽约市建立的自上而下、目的明确、标准清晰的评价系统,发挥了教育的导向功能,使各中小学校的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地开展。

六、值得借鉴的纪律法案

每所中小学校都少不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习惯上称之为养成教育、品德习惯培养。对中小学生提出行为守则和规范要求,是常用的教育管理方式之一。然而,你见过以法律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纪律要求和进行行为管理的教育形式吗?在纽约市,我们就见到了这样一个法案。

纽约市约克学院附属皇后科学高中校长张洁女士在与我们交流时,带来了一本纽约市纪律和干预措施标准(纪律准则)。在另一所高中,校长将《纽约市教育局幼儿园至12年级学生权利与责任法案》送给我们。我们遂将此作为考察学校学生纪律管理的一个重点内容。这是最新颁布的教育法案,于2008年9月生效。此法案将学生的行为表现划分为五级,从幼儿园高年级至高中12年级的违纪行为的划分是:一级,违纪——不守纪律的行为;二级,违纪——扰乱性的不良行为;三级,违纪——严重扰乱或危险的行为;四级,违纪——危险或暴力行为;五级,违纪——严重危险或暴力行为。五级规定的具体违纪行为计124条。此法案的核心是纪律措施部分,分别提出了针对124条违纪行为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及在适当情况下,在纪律措施以外可以采用的指导干预范围(若干条)等。法案详细具体,措施规定明确,不是一份只就纪律说纪律的常规管理规则,而是一份以行为及其所承担的责任为主的法规性规定。我们问过多所纽约中小学校的校长,他们都一致肯定了这一法案的有效性,认为这可以使学校在与家长和学生就行为管理方面达成共识时做到有据可依。

反思国内教育,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提出规定多,对违反规定的惩罚措施少。只从正面教育的方式提出要求,对一些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十分软弱与无奈。借鉴纽约市的经验,我国也应该制定一部“行为法案”,使更多的力量能够依法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生的行为教育。我们应该重新修订对学生行为要求的纪律规范,加大对违反纪律行为的惩戒力度,明确对具体违纪行为实施惩罚的具体措施,使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所承担的责任及后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在严格管理学生行为方面“有法可依”。由此说来,纽约市的这一学生纪律管理法案,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七、引入竞争机制的特许学校

美国的特许教育(charter School),简单说就是以法律作保证,以政府经费作支持,以多元办学为主体,以面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目的,以竞争为机制且获得政府及教育部门特殊许可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的发展方兴未艾。从1991年第一所特许学校建立,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全美40个州和一个特区,共有4300所学校,120万美国中小学生在此类学校就读,占美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的3%以上。现在许多美国家庭都接受把孩子送入特许学校,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排队等候让孩子入学的情景。

特许学校获得了美国权威部门方方面面的支持,获得了众多家长、学生的认可,虽然存在争论,但现实的发展却是一路绿灯。其原因在于:特许学校特在学生可以选择学校,但学校不许选择学生;特在必须签约面向每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如果不能满足优质办学的要求,就让你“死亡”关门;特在只要你以提高质量、保证质量为目的,就可以享有不受干涉的办学自主权。特许学校的出现,给美国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带来了压力。我们觉得美同人在探讨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上是有了作为了,是有了以机制促质量的办法了。

这种以大动体制之刀的改革也许并不适用我国,但这种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孩子开展优质教育的办学模式,未必就没有可借鉴之处。把选择学校的权力交给家庭,把不许选择学生但却必须提供优质教育的竞争机制引人学校,在保证优质标准的前提下,把办学自主权下放给办学者,开放给家长、社区等参与者。在政府大包大揽全权办教育中,用这样一个活性因素激起波澜,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难道不是我们各级领导和基层办学者以及其他关心教育改革的有识之士的期望吗?

通过对美国教育状况的考察,笔者看到了美国学校的办学成绩,受到了很多启发。笔者也感觉到过于放开(也可称为放任)、各自为战的办学运行机制也有它的不足。最大的不利是这种各行其是的办学难以形成一个研究共性的教育平台,难以保证学生教育的连续性与高效能。在交流中我们感觉到,美国的校长难于和我们讨论诸如教育的专业化、教育的整体效能等重要问题。基于各自办学基础上的实践,虽然显得丰富,但也难以形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共振,这也是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在国际上始终落后的主要原因。

篇7: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附属职校学生近距离感受“岭南文化”(图片新闻)

为了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戏曲艺术,触摸传统文化,加深对广东粤剧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广东的粤剧文化,同时响应广州市委宣传部“我的中国梦——2014广州市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暨粤剧进校园活动”的要求,5月30日下午,广州粤剧团来到了同和校区,为附属职校的部分师生和干休所老干部献上了一场“岭南文化”的视觉盛宴。

外语职业学校:何孜颖图片:广州粤剧团2014年6月4日

篇8:感受美国基础教育

一、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以生命为重、以人为先”的素养

美国人很有礼貌、很热情、很有教养、很绅士、很有人情味, 这是到美国后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受之影响, 来美国学会了微笑、细声细语说话、与陌生人点头问候、开门时帮人推门。这与美国实施品格教育有很大关系。

美国青少年品格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旨在改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 帮助青少年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 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好公民, 后来逐步拓宽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艺术修养、身心素质和创新思维等。他们将品格教育的内容分为九项, 即:诚实, 礼貌, 自律, 同情心, 责任感, 宽容, 热爱学习, 尊重他人, 尊重教育。

因此我校成立了专门的团队, 探讨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 进行“幸福教育”的探索;将社会、家庭、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合力;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重视学生的持续发展, 重视隐形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重视身心健康、个性成长, 使学生形成“幸福感”, 热爱生活, 讲礼貌, 懂礼仪, 从而塑造每个人健全的人格和心灵世界。

二、收获最多的是美国人的“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理念

美国的基础教育各地差别很大, 各具特色, 但有一点是统一的, 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这是2001年由布什政府颁布的一项法案的名称。在这一法案的规定下, 美国进行了十几年的教育改革, 各校都建立了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教育的保证机制。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 小学生分组而坐, 差异性教学、集体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思想是整个《教育战略规划》的灵魂, 体现了“有教无类”的观念, 是义务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后的必然要求, 通过灵活、严谨的课程设置、优秀的教师和校长的配备, 缩小不同种族、不同阶层学生及残疾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努力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真正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在考察中感到, 美国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实践, 注重教育是否能增进受教育者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培养, 注重教育能否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求, 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方向作用下, 一切教育形式和手段都服务于教育的本质, 即培养人、锻炼人和尊重人。在务实思维方式作用下, 教育处处以受教育者的感受和体验为本, 注重教育实效。在这样的教育中,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快乐的, 人人都是被关注的。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在今后的办学中, 我们将坚持这一理念, 为每一个孩子服务,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学习。我校早在2004年就曾尝试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今年3月, 经过认真准备策划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社团活动,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力求在学生综合素养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三、感悟最深的是“阅读发展更优先”的美式教育方式

美国教育对阅读的认识早已超出了学科教学的范畴, 而是在培养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学习和一种生活方式。美国的小学生初段学习是以阅读先入的, 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 在学会正确地倾听、交流的基础上, 三年级以后才进入到更多更难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有了阅读的铺垫, 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往往会呈现加速度的发展, 这更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美国学生更多的时间畅游在博物馆、图书馆里, 读书面很广, 虽以文学书居多, 但也涉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书籍。通过大量的阅读, 掌握的是一种综合能力, 这对他们今后工作很有帮助。美国人普遍善于讲话, 会写文章, 公关能力较强, 都与大量的阅读有关。

我们的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 阅读量少得可怜。当我们的孩子在教室里死记硬背数学公式, 在深夜里做着重复多遍的作业时, 美国的孩子正致力于学会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 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利用书籍自己去搜集和筛选资料, 自己寻求答案。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字词、音意、句篇时, 美国的孩子正在阅读和写作。我校虽然也有省一级图书馆, 也一直坚持开展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 每年都有师生读书计划, 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 但与美国的阅读教育相比差之甚远。我们将从加大投入增加藏书和改变师生阅读观念两方面着手, 倡导师生阅读, 加大师生阅读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美国之行启迪最大的是“体育寓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美国学校体育包括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两部分。通过对课堂体育中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和教师的分析, 以及对课外体育中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计划、校内活动和运动俱乐部、校际体育比赛的研究, 可以看出美国学校体育呈现出强烈的“创新化、个性化、健康化、终身化”特征。美国学校体育受到核心政治理想、经济、多元文化、教育改革、大众生活方式几个方面的影响, 其学校体育观念、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学校体育评价和体育教师培养都对我国的学校体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校作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一直致力于体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 调整了上午的到校时间, 增加了体育课节数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能多睡一小时, 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其次, 我们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以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终身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目标, 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改革体育课教学, 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 将竹竿舞、太极扇、象棋、围棋等教学纳入学校的课程。其三, 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教育科研, 针对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创设体育项目。

上一篇:小学教学教育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