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2024-04-09

工艺工法管理制度(共8篇)

篇1: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墙砖施工要求表面平整不大于2MM,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接缝高低不大于0.5MM,立面垂直不大于2MM,阴、阳角方正小于等于2MM,接缝宽度正负2MM。

粘贴前,应注意清理基层,剔凿和修补凹凸不平的墙面后,喷水湿润墙面然后涂抹1:2水泥砂浆找平,其厚度不小于15MM,要拍实,刮平、搓粗,要求既平整又粗糙。

弹水平线,是保证饰面层表面平整,横平竖直的重要措施。可利用墙面水平线,在每面墙上两侧先竖向定位面砖,用两点成一线的方法在两侧之间挂白线,用薄钢片勾起拉紧,这条白线就是起表面平整作用的,它用于控制每行砖的平整度,同时也能控制每行砖的水平度。

粘贴前应将面砖放入清水浸泡2H以上,然后取出晾干,手按砖背无积水,即可粘贴,如面砖不浸泡或浸泡时间不够就会导致面砖起壳脱落。混凝土墙可提前3-4小时湿润,这使不会再吸走粘结浆中的水分,影响安装质量。面砖粘贴,用1:2.5水泥砂浆掺入水泥量的2%-3%的107胶,加入10%的防水剂。可延缓凝结时间,这就有充裕的时间,对粘贴的面砖进行拨缝调整,做好压平对线工作,不致因移动面砖,出现脱壳。

线

浸砖和湿润墙面

进场材料检验

隐蔽工程验收

粘贴面砖,接缝宽度一般为1-1.5MM,横竖缝宽一致或按设计要求。背面粘结层厚度应满抹灰浆,厚度约5MM,四边刮成斜面,用橡皮锤或灰匙木柄轻击砖面,使之压实与邻面齐平。

粘贴5-10块靠尺板检查表面平整。用灰匙拨缝,阴角拼缝,阳角用切割机将面砖边沿切成45度斜角,保证接缝平直、密实。

面砖粘贴完后应进行清缝,扫光表面灰,用竹签划缝棉丝拭净,用白水泥浆对墙面砖勾缝,待嵌缝材料硬化后,清洗表面,温度宜在5摄氏度以上施工。

篇2: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和宾馆建筑壁柜、吊柜安装工程。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构配件

2.1.1

壁柜、吊柜制品由工厂生产成成品或半成品,木材制品含水率不得超过12%。加工的框和扇进场时,应核查型号、质量,验证产品合格证。

2.1.2

其他材料:防腐剂、插销、木螺丝、拉手、锁、碰珠。合页等,按设计要求的品种、规格、型号备购。

2.2

主要机具:

2.2.1

电动机具:电焊机、手电钻、小台锯。

2.2.2

手用了具、大刨、二刨、小刨、裁口刨、木锯、斧子、扁铲、木钻、丝锥、螺丝刀、钢锯、钢水平、凿子、钢挫、钢尺。

2.3

作业条件。

2.3.1

结构工程和有关壁柜、吊柜的连体构造已具备安装壁柜和吊柜的条件,室内已有标高水平线。

2.3.2

壁柜、吊柜成品、半成品已进场,并经验收。数量、质量、规格、品种无误。

2.3.3

壁柜、吊柜产品进场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对安装位置靠墙,贴地面部位涂刷防腐涂料,其他各面应涂刷底油漆一道。存放平整,保持通风;一般不应露天存放。

2.3.4

壁柜、吊柜的框和扇,在安装前应检查有无窜角、翘扭、弯曲、劈裂。如有以上缺陷,应修地合格后再行拼装。吊柜钢骨架应检查规格,有变形的应修正合格后再进行安装。

2.3.5

壁柜、吊柜的框应在抹灰前进行安装;扇应在抹灰后进行安装。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找线定位

框、架安装

壁框隔板支固点安装

(吊)

框扇安装

五金安装

3.2

找线定位:抹灰前利用室内统一标高线,按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壁柜、吊柜标高及上下口高度,考虑抹灰厚度的关系,确定相应的位置。

3.3

壁柜、吊柜的框、架安装:壁柜、吊柜的框和架应在室内抹灰前进行,安装在正确位置后,两侧框固定点应钉两个钉子与墙体木砖钉牢,钉帽不得外露。若隔墙为轻质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如设计无要求,可预钻深70~100mm的φ5mm孔,埋入木楔,其方法是将与孔相应大的木楔粘107胶水泥浆,打入孔内粘结牢固,用以钉固框。

采用钢框时,需在安装洞口固定框的位置处预埋铁件,用来进行框件的焊固。

在框架固定前应先校正、套方、吊直,核对标高、尺寸,位置准确无误后,进行固定。

3.4

壁柜隔板支固点安装:按施工图隔板标高位置及支固点的构造要求,安设隔板的支固条、架、件。木隔板的支固点一般是将支固木条钉在墙体木砖上;混凝土隔板一般是匚型铁件或设置角钢支架。

3.5

壁(吊)柜扇安装:

3.5.1

按扇的规格尺寸,确定五金的型号和规格,对开扇的裁口方向,一般应以开启方向的右扇为盖四扇。

3.5.2

检查框四尺寸:框口高度应量上口两端;框口宽度,应量两侧框之间上、中、下三点,并在扇的相应部位定点划线。

3.5.3

框扇修刨:根据划线对柜扇进行第一次修刨,使框扇间留缝合适,试装并划第二次修刨线,同时划出框、扇合页槽的位置,注意划线时避开上、下冒头。

3.5.4

铲、剔合页槽进行合页安装:根据划定的合页位置,用扁铲凿出合页边线,即可剔合页槽。

3.5.5

安装扇:安装时应将合页先压入扇的合页槽内,找正后拧好固定螺丝,进行试装,调好框扇间缝隙,修框上的合页槽,固定时框上每支合页先拧一个螺丝,然后关闭、检查框与扇的平整,无缺陷符合要求后,将全部螺丝装上拧紧。木螺丝应钉入全长1/3,拧入2/3,如框、扇为黄花松或其他硬木时,合页安装。螺丝安装应划位打眼,孔径为木螺丝直径的0.9,眼深为螺丝长度的2/3。

3.5.6

安装对开扇:先将框扇尺寸量好,确定中间对口缝、裁口深度,划线后进行刨槽,试装合适时,先装左扇,后装盖扇。

3.6

五金安装:五金的品种、规格、数量按设计要求选用,安装时注意位置的选择,无具体尺寸时,操作应按技术交底进行,一般应先安装样板,经确认后再大面积安装。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框扇品种、型号、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框扇必须安装牢固,固定点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

4.2

基本项目:

4.2.1

柜扇裁口顺直、刨面平整光滑,活扇安装应开关灵活、稳定,无回弹和倒翘。

4.2.2

五金安装位置适宜,槽深一致,边缘整齐,尺寸准确。五金规格符合要求,数量齐全,木螺丝拧紧卧平,插销开插灵活。

4.2.3

框的盖口条、压缝条压边尺寸一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8。

壁柜、吊柜安装允许偏差表9-48

项次

允许偏差

(mm)

框、正侧面垂直度

用1m托线板检查

框对角线

尺量检查

框与扇、扇与扇高低差

用直尺和塞尺检查

框与扇、对口扇间留缝宽度值

1.5~2.5

用塞尺检查

成品保护

5.1

木制品进场后及时刷底油一道,靠基层面应刷防腐剂;铜制品应及时刷防锈漆并入库存放。

5.2

壁、吊柜安装时,严禁碰撞抹灰及其他装饰面的口角,防止损坏成品面层。

5.3

安装好的壁柜隔板,不得拆动,保护产品完整。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抹灰面与框不平:多为墙面垂直度偏差过大或框安装不垂直所造成。注意立框与抹灰的标准,保证观感质量。

6.2

柜框安装不牢:预埋件、木砖安装前已松动或固定点少。连接、钉固点要够数,安装牢固。

6.3

合页不平、螺丝松动、螺帽不平正、缺螺丝:主要造成的原因是合页槽不平、深浅不一致,安装时螺丝钉打入太长,产生倾斜,达不到螺丝平卧。操作时应按标准螺丝打入长度的1/3,拧入深度2/3。

6.4

柜框与洞口尺寸误差过大;基体施工留洞不准。结构或基体施工留洞时应符合要求的尺寸及标高。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厂的质量记录:

7.1

篇3: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 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 在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中, 供电可靠性、工程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采用普通电力电缆加T接箱或母线 (母线槽) 供电, 三者的矛盾很难统一, 只能根据不同工程而有所侧重。在楼层配电设计中,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4种:

(1) 放射式:由低压配电室分别对各个楼层引电缆直接供电, 此法可靠性最好, 但却需要大量的电缆、桥架和较大的电气竖井, 造价高、经济性最差。

(2) 链接法:由低压配电室敷设电缆至某层配电箱, 再由某层逐层向上 (或向下) 链接供电, 此法经济性最佳, 但由于层数越多, 安全系数越低 (安全系数是逐级相乘) , 因此可靠性最差, 较少采用。

(3) 分区树干式:是把一座高层建筑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区, 每个单元采用电缆从低压配电室供电, 然后再通过放射式配电至单元区内各个楼层。此法可靠性、经济性均较好, 经常被采用。

(4) 干线电缆分支法:从配电室引出一根或数根主干电缆, 每个楼层在干线电缆上接头分支, 此法经济性最好, 理论上也具有放射式配电相当的可靠性, 但施工却是最麻烦的。更主要的是在主电缆上做楼层分支头时, 受电缆的结构和现场施工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 使得接头质量参差不齐, 实际运行的可靠性并不令人满意。

预制分支电缆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施工现场制作电缆分支接头的做法, 预制分支电缆分支头的制造为工厂化。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使电缆分支头的绝缘等级与电缆相同, 把主干电缆和分支电缆的导体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保持了完整的连续性, 从而提高了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 保证了配电线路质量, 且工程造价也大幅度降低。

2 预分支电缆的安装工艺

在高层民用建筑中, 预分支电缆多为竖向安装在电气竖井内, 沿线槽或桥架敷设, 与每层的设备配电箱连接, 其安装过程的注意事项及施工步骤如下:

2.1 作业条件

(1) 对土建专业的要求:建筑专业墙体、地面施工完毕, 墙面、顶板喷白完全结束, 建筑垃圾清理干净;在分支电缆上端头层楼板预埋吊钩, 以备安装电缆使用。

在土建浇筑结构顶板时, 应做好洞口的预留工作, 其预留尺寸如图1所示。

(2) 其他专业要求:线槽、配管结束, 线槽内、管内清扫干净, 管口、线槽边无毛刺, 护边、护口齐全;电缆两边的电气设备安装完毕。

2.2 预分支电缆安装

2.2.1 预分支电缆验收

因为预分支电缆为工厂内加工, 因此从外观上看, 预分支电缆无法知道内部接头质量, 只有靠2项重要的试验才能检测接头性能, 即:机械拉力试验和电热循环试验。对机械拉力试验而言, 分支连接头 (含干线与支线导体) 的拉断力应保持在连接前的80%以上, 对电热循环试验而言, 在125次一定时间间隔的额定载荷与空载循环后, 分支连接头的温升应不高于25次循环时分支头温度8℃。决定分支连接头的机械与电气性能的关键在于分支连接头的材料和工艺。对用户而言, 应充分关心分支电缆的电缆质量、接头的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设备。

A—楼板预留洞长度 (mm) , A=主干电缆根数×主干电缆外径×3 B—楼板预留洞宽度 (mm) , B主干电缆截面240 mm2以下, 单回路取200 mm, 双回路取300 mm, 主干电缆截面240 mm2以上, 单回路取300 mm, 双回路取500 mm C—楼板预留洞离墙距离 (mm) , C=50 mm。

2.2.2 预分支电缆敷设

电缆支架应安放在地面宽敞、硬实、有利于敷设的地方, 因此一般安放在楼下, 由下向上敷设, 支架安装牢固可靠、轴向水平, 应注意电缆轴的转动方向, 电缆引出端应在电缆轴的上方, 可用人力或机械牵引电缆。拽电缆时, 应注意卸去电缆自身的绞劲, 直到顺直为准。

电缆分支线应顺直绑扎在主干电缆上, 切忌散开, 防止损伤支线电缆接头;牵引电缆时应同时用劲, 匀速前行, 不得猛拽猛拉, 时快时慢, 损伤电缆;当电缆网套到达房顶或所需高度时, 将网套挂在事先准备好的吊钩上, 然后竖向电缆每米固定一次, 并挂标识牌, 将支线电缆敷设到设备配电箱内, 进行主干、支线的电缆头制作、接线。

2.2.3 电缆的绑扎

竖向电缆每隔1 m绑扎1次, 绑扎可用尼龙扎带或电缆专用卡子, 水平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直线段每隔5~10 m绑扎1次。

2.2.4 电缆头制安

选用1 000 V摇表, 对电缆进行摇测, 绝缘电阻应在10 MΩ以上, 电缆摇测完毕后, 应将芯线分别对地放电。根据电缆与设备联接的具体尺寸, 量取合适的电缆长度并做好标记, 同时锯掉多余电缆。剥去电缆统包绝缘层, 根据电缆头的型号尺寸, 用塑料带采用半叠法包缠电缆分叉处, 再用黑色热缩管热缩。从芯线端头量出长度为线鼻子的深度, 另加5 mm, 剥去电缆芯线绝缘层。将芯线插入接线鼻子内, 用压线钳子压紧接线鼻子, 压接应在2道以上。根据不同的相序, 使用黄、绿、红、浅蓝、双色低压绝缘热缩套管 (低温收缩阻燃细管) 分别热缩电缆各芯线与接线鼻子的压接部位。然后将做好终端头的电缆, 固定在预先做好的电缆头支架上, 并将芯线分开。再根据接线端子的型号, 选用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压接在设备上, 注意应使螺栓由下向上或从内向外穿, 平垫和弹簧垫应安装齐全, 螺丝露出2~3扣, 接线鼻子应与压接板一致且压接严实无缝。电缆终端头的支架应符合规范规定, 支架的安装应平整, 牢固, 成排安装的支架高度应一致, 间距均匀。

3 工程成本情况

在北京金和国际大厦工程中, 电气安装工程为4~12层的电动窗及电动摆叶帘供电, 其每层的用电量为13.5 k W, 总计121.5 k W, 原设计采用普通电缆, 链接法供电, 主干电缆为ZR-YJV-3×150+2×70, 电缆沿桥架敷设。但由于电缆线径过大, 造成施工难度增大, 安全运行难以保证,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改为预分支电缆, 主干为ZR-YJV-3×150+2×70, 支线为ZR-YJV-5×10, 主干电缆沿桥架敷设, 支线采用穿管敷设。预分支电缆使用前后成本核算比较如表1、表2所示。

上述是采用分支电缆与普通电缆的成本和安装人工费的比较计算, 可以看出, 采用普通电缆总成本造价是132 229.77元, 工期是16天;采用分支电缆总成本造价是100 623.53元, 工期是12天, 节约资金31 606.24元, 成本降低23.9%, 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 缩短4天工期。

以上是以一根130 m左右的预分支电缆与普通电缆为例进行的对比计算, 实际在高层建筑中, 竖井内的电缆占到工程电缆总量的20%左右, 如果均改为预分支电缆, 如此计算下来, 成本节约是非常可观的。

4 主要优点及应用前景

与在高层建筑中常规选用的普通电缆或密集型插接母线槽相比, 预制分支电缆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 具有优良的供电可靠性;

(2) 可明显降低配电成本;

(3) 品种规格多、选用灵活、可任意组合;

(4) 安装环境要求低、施工方便;

(5) 优良的抗震性、气密性、防水性和耐火性;

(6) 免维护;

(7) 配电级数简单;

(8) 供电安全、可靠, 一次有效开通率可达100%。

预制分支电缆在使用中存在的缺点有以下几方面:

(1) 输送容量小 (母线槽最大的电流值可达5 000 A, 预制分支电缆最大电流值为1 600 A) ;

(2) 分支的任意性较差 (分支引出的容量确定后, 较难更改) 等。

5 结语

篇4: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标准工法就是在对若干种工法进行对比分析选优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最优工法,并将其作为行业标准之一加以推广的施工方法。

标准工法的推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是可以促进施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标准工法与一般工法相比,完成同等任务量所消耗的人财物资源更少,在复杂条件下完成施工任务的效果更好,有助于打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竞争。第二是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标准工法是科学施工经验的总结,推广标准工法能有效避免可能诱发工程质量风险的不当施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常见困难,使建筑业的劳动者按照工法的工艺流程科学工作,提高操作水平。三是能提升企业知名度,乃至为企业创收。标准工法作为企业的技术专利,在推广标准工法时可以向推广企业收取一定的转让费,既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又能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四是可以推动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设计方案决定了施工过程的难易,工法往往是在解决施工难题过程中形成的。施工企业应注重与设计方配合,结合自身技术、设备等客观情况,积极与设计方进行合作,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

标准工法的推广应用有多种形式。如形成专门的文字成果加以归纳并颁布对照执行;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执行;组织标准工法宣讲团进行巡回培训等。近年来,还形成了一种较为新颖的标准工法推广形式——标准工法视频化应用。即将标准工法所包含的相关工艺、技术等录制成视频,刻录为光盘,进而在相关施工行业进行普及推广,组织相关单位通过观摩视频的形式学习应用标准工法。这一方法在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方面,与其他推广方法相比,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又有明显的劣势。

标准工法视频化应用在强化现场管理中的优势

在标准工法推广中借助视频化应用的手段以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笔者认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形象直观,可学性强。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把标准工法所包含的新技术、新工艺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具体的操作技巧、方法等一目了然,给人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比较便于大范围推广和学习。同时,在推广过程中,被推广单位直接通过视频学习的形式学习,在推广过程中对照同一套原始视频学习,即使在很大范围内推广也不会出现信息传递衰减或失真,保障了标准工法推广的准确度。

第二,可以边学边试,不必脱产。传统的标准工法推广活动常以现场推广会、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要求推广单位项目经理等技术管理人员等脱离施工现场,集中参加推广活动。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任务极其繁重,项目经理等技术管理人员难以抽身离开施工现场参加集中培训。而视频化应用的推广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无需技术管理人员离开施工现场,又可以起到观摩标准工法现场的作用。同时可以对照标准工法,在自身项目建设实践中边学边试,即时尝试实践标准工法。

第三,借助网络手段,可快速大范围远程推广传播。视频化应用是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下的产物,上述技术赋予了它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可以实现快速、大范围、远程推广传播。例如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即时在全球范围内发布标准工法视频并提供下载服务,同时可异地共享,即使相隔千万里也可接受远程教育培训。

第四,成本较低,一次制定,长期受益。相比较组织大型的现场推广会等形式而言,视频化推广的方式成本更为低廉,占用的各项人、财、物资源更少。同时,一次投资,长期收益。视频制作完成后,可以在标准工法有效期内无限制的重复刻录拷贝,刻录拷贝的成本则更为低廉。从推广方式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视频化推广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标准工法视频化应用在强化现场管理中的局限

但与此同时,视频化应用作为标准工法的推广方式之一也具有明显的局限。

第一是无法互动探讨。在标准工法的推广过程中,最佳的学习方式应是推广单位与被推广单位就标准工法实际应用的关键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双向交流,实地模拟互动探讨。但视频化应用只能是对照视频自主学习,无法实现工法制订者与被推广单位之间双向互动。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这成为制约标准工法视频化推广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二是适用范围有限,部分工法不适宜或无法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在工程实践中形成的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的综合配套施工方法。但并非施工方法都适宜用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际施工中,有部分施工方法的操作方法、工艺设计等无法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或展示的效果不明显。针对这部分方法的标准工法推广就不适宜用视频法推广。

第三是知识产权侵权现象难以控制。标准工法是企业技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企业的一种无形知识财富,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但如果采用视频化的形式推广标准工法,由于视频较为容易复制、拷贝,且出现该类侵权行为后不易发现和追究,很难找出侵权源头。因此导致部分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慎用视频法推广标准工法,力图避免自身利益被侵犯或产生知识产权纠纷。

标准工法在施工现场视频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标准工法视频化应用这一新型推广方式要想进一步赢得施工企业的认可,还需进一步规范自身应用体系,瞄准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所需,围绕如何提升工法推广水平和效果做文章。

一是要瞄准大、精、尖工程与具有高新含量的关键技术开展视频化应用。当前视频化应用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应用有效度还需进一步得到认可,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能够瞄准一批大、精、尖工程与具有高新含量的关键技术开展视频化应用,则必能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视频化应用影响力的作用。当前,我国在电力项目建设等基础设施施工领域的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不少举世瞩目的大工程,完全依靠中国自行设计能力和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完成,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应当以这些大、精、尖、新技术含量高的工程为对象,开发、编写具有国际水准的工法,并探索通过视频的形式推广应用。

二是通过政府扶持、行业指导、协会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来推动标准工法视频化应用。加强工法管理和推广,建立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已得到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视频化应用作为工法推广的一种创新形式,应得到各方的共同推动。推广标准工法的基础虽是具体施工企业,但政府作为主管部门要从政策上大力扶持和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工法应用创新;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指导标准工法视频化应用的开发、编写和应用,做好管理工作;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应积极参与并发挥工法研究开发中的技术先导作用,做好相关技术支撑工作。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标准工法视频化应用才能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建立完善工法推广、探讨、交流互动平台,其中特别注重利用网络手段。前文有分析限制工法视频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无法实现互动探讨。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网络平台,以论坛、网站的形式既可以发布标准工法视频,又可以让企业间就工法推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论坛上互动交流。以这一虚拟网络平台的形式,实现双方点对点的互动交流。

四是健全法律体系,注重工法开发、编写、应用、推广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能否得到保护是决定企业是否愿意花大力气整理、推广标准工法的重要因素。目前为工法应用推广提供法律基础,企业间在工法的学习和运用中依法办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笔者认为:应从法律法规完善、行业监督和企业自律等方面入手,在视频化推广中尊重工法创建企业的知识产权,可以采用转让、联合、咨询服务等方式,把好的工法真正推广开来。

篇5: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1

施工准备

2.1  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2.2.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

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

分层开挖

修整槽边

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

3.2.1.4  坚硬的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边坡坡度(高∶宽)表1-1

坡顶无荷载

坡质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50

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硬塑的轻亚粘土

1∶0.67

1∶0.75

1∶1.00

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1∶0.33

1∶0.50

1∶0.67

6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1.00

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3.3.2  开挖各种槽坑:

3.3.2.1  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都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3.3.2.2  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3.3.2.3  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rn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3.3.2.4  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

3.8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2。

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              表1-2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2 3

标高 长度、宽度 边坡偏陡

+0-50-0 不允许

用水准仪检查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成品保护

5.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5.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5.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  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6.3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上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6.4  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5  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篇6: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型钢钢屋架制作工程。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材:按设计图纸使用Q235钢或16锰钢,钢材应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1.2  连接材料:焊条、螺栓等连接材料均应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要求。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锈蚀、碰伤或混批的高强螺栓不得使用。

2.1.3  涂料:防腐油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

2.1.4  主要机具:剪切机、型钢矫正机、钢板轧平机、钻床、电钻、扩孔钻;电焊、气焊、电弧气刨设备;钢板平台;喷砂、喷漆设备等。

工具:钢尺、角尺、卡尺、划针、划线规、大锤、凿子、样冲、撬杠、扳手、调直器、夹紧器、钻子、千斤顶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制作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绘制钢结构施工详图,图纸修改时应与设计单位办理洽商手续。

2.2.2  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详图的要求编制制造工艺文件(工艺规程)。

2.2.3  制作、安装、检查、验收所用钢尺,其精度应一致,并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取得证明。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加工准备及下料

零件加工

小装配(小拼)

总装配(总拼)

屋架焊接

支撑连接板,檩条、支座角钢装配、焊接

成品检验

除锈、油漆、编号

3.2  加工准备及下料:

3.2.1  放样:按照施工图放样,放样和号料时要预留焊接收缩量和加工余量,经检验人员复验后办理预检手续。

3.2.2  根据放样作样板(样杆)。

3.2.3  钢材矫正:钢材下料前必须先进行矫正,矫正后的偏差值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以保证下料的质量。

3.2.4  屋架上、不弦下料时不号孔,其余零件都应号孔;热加工的型钢先热加工,待冷却后再号孔。

3.3  零件加工:

3.3.1  切割:氧气切割前钢材切割区域内的铁锈、污物应清理干净。切割后断口边缘熔瘤、飞溅物应清除。机械剪切面不得有裂纹及大于lmm的缺楞,并应清除毛制。

3.3.2  焊接:上、下弦型钢需接长时,先焊接头并矫直。采用型钢接头时,为使接头型钢与杆件型钢紧贴,应按设计要求铲去楞角。对接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焊上引弧板,其材质和波口型式与焊件相同,焊后气割切除并磨平。

3.3.3  钻孔:屋架端部基座板的螺栓孔应用钢模钻孔,以保证螺栓孔位置、尺寸准确。腹杆及连接板上的螺栓孔可采用一般划线法钻孔。

3.4  小装配(小拼):屋架端部T形基座、天窗架支承板预先拼焊组成部件,经矫正后再拼装到屋架上。部件焊接时为防止变形,宜采用成对背靠背,用夹具夹紧再进行焊接。

3.5  总装配(总拼):

3.5.1  将实样放在装配台上,按照施工图及工艺要求起拱并预留焊接收缩量。装配平台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不得发生变形,影响装配精度。

3.5.2  按照实样将上弦、下弦、腹杆等定位角钢搭焊在装配台上。

3.5.3  把上、下弦垫板及节点连接板放在实样上,对号入座,然后将上、下弦放在连接板上,使其紧靠定位角钢。半片屋架杆件全部摆好后,按照施工图核对无误,即可定位点焊。

3.5.4  点焊好的半片屋架翻转180°,以这半片屋架作模胎复制装配屋架。

3.5.5  在半片屋架模胎上放垫板、连接板及基座板。基座板及屋架天窗支座、中间竖杆应用带孔的定位板用螺栓固定,以保证构件尺寸的准确。

3.5.6  将上、下弦及腹杆放在连接板及垫板上,用夹具夹紧,进行定位点焊。

3.5.7  将模胎上已点焊好的半片屋架翻转180°,即可将另一面上、下弦和腹杆放在连接板和垫板上,使型钢背对齐用夹具夹紧,进行定位点焊,点焊完毕整榀屋架总装配即完成,其余屋架的装配均按上述顺序重复进行。

3.6  屋架焊接:

3.6.1  焊工必须有岗位合格证。安排焊工所担任的焊接工作应与焊工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3.6.2  焊接前应复查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修整后方能施焊。

3.6.3  焊接顺序:先焊上、下弦连接板外侧焊缝,后焊上、下弦连接板内侧焊缝,再焊连接板与腹杆焊缝;最后焊腹杆、上弦、下弦之间的垫板。屋架一面全部焊完后翻转,进行另一面焊接,其焊接顺序相同。

3.7  支撑连接板、檩条支座角钢的装配,焊接:用样杆划出支撑连接板的位置,将支撑连接板对准位置装配并定位点焊。用样杆同样划出角钢位置,并将装配处的焊缝铲平,将檩条支座角钢放在装配位置上并定位点焊。全部装配完毕,即开始焊接檩条支座角钢、支撑连接板。焊完后,应清除熔渣及飞溅物。在工艺规定的焊缝及部位上,打上焊工钢印代号。

3.8  成品检验:

3.8.1  焊接全部完成,焊缝冷却24h之后,全部做外观检查并做出记录。Ⅰ、Ⅱ级焊缝应作超声波探伤。

3.8.2  用高强螺栓连接时,须将构件摩擦面进行喷砂处理,并做六组试件,其中三组出厂时发至安装地点,供复验摩擦系数使用。

3.8.3  按照施工图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对成品外形几何尺寸进行检查验收,逐榀屋架做好记录。

3.9  除锈、油漆、编号:

3.9.1  成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除锈,除锈合格后进行油漆。

3.9.2  涂料及漆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以肢型钢内侧的油漆不得漏涂。

3.9.3  在构件指定的位置上标注构件编号。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屋架制作进行评定前,先进行焊接及螺栓连接质量评定,符合标准规定后方可进行。

4.1.2  钢材的品种、规格、型号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  钢材切割面必须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lmm的缺楞。

4.2  基本项目:

4.2.1  构件外观表面无明显的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焊疤、飞溅物、毛刺应清理干净。

4.2.2  螺栓孔光滑,无毛刺,孔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板厚的2%,孔圆度偏差不大于1%。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2。

表 5-12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屋架最外端两个孔或两端

L≤24m

+3-7

支承面最外侧距离

L>24m

+5-10

用钢尺检查

屋架跨中高度

±10

设计未要求起拱

+10-5

设计要求起拱

±L/5000

用拉线、钢尺检查

相邻节间弦杆的弯曲

L/1000

固定檩条的连接件间距

±5

支承面到第一个安装孔距

±1

节点杆件轴线交点错位

划线后,用钢尺检查

注:L为屋架长度;l为弦杆在相邻节点间距离。

成品保护

5.1  堆放构件时,地面必须垫平,避免支点受力不均。屋架吊点、支点应合理;宜立放,以防止由于侧面刚度差而产生下挠或扭曲。

5.2  钢结构构件应涂防锈底漆,编号不得损坏。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构件运输、堆放变形:运输、堆放时,垫点不合理,上、下垫木不在一条垂直线上,或由于场地沉陷等原因造成变形。如发生变形,应根据情况采用千斤顶、氧-乙炔火焰加热或用其它工具矫正。

6.2  构件扭曲:拼装时节点处型钢不吻合,连接处型钢与节点板间缝隙大于3mm,应予矫正,拼装时用夹具夹紧。长构件应拉通线,符合要求后再定位焊固定。长构件翻身时由于刚度不足有可能产生变形,这时应事先进行临时加固。

6.3  起拱不符合要求:钢屋架拼装时,应严格检查拼装点角度,采取措施消除焊接收缩量的影响,并加以控制,避免产生累计误差。

6.4  焊接变形: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及焊接工艺(包括焊接电流、速度、方向等)或采用夹具、胎具将构件固定,然后再进行焊接,以防止焊接后翘曲变形。

6.5  跨度不准:制作、吊装、检查应用统一精度的钢尺。严格检查构件制作尺寸,不允许超过允许偏差。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钢材、连接材料、和涂装材料的质量证明、试验报告。

7.2  钢构件出厂合格证。

7.3  主要构件验收记录。

7.4  设计变更及技术处理洽商记录。

7.5  焊缝超声波探伤报告、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涂层检测记录。

篇7: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2.1.1 塑料表板:其规格应为300mm×250mm×30mm,并具有一定强度,断合闸时不颤动,板厚一般不应小于8mm(有肋成型的合格产品除外),不得刷油漆。并有产品合格证。

2.1.2 木制表板:不应有劈裂、变形现象,油漆均匀,绝缘嘴齐全并牢固,其板厚不应小于15mm。

2.1.3 瓷闸盒或瓷插保险:瓷件不得有破损、裂痕,铜件固定牢固,动静刀口接触良好。带电部位不得明露,应采用绝缘物封填严实,并有产品合格证。

2.1.4 熔丝:熔丝的规格应符合本支路负荷的容量要求,一般选择不得大于本支路负荷的1.5倍。

2.1.5 漏电开关:规格、型号及基本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6 绝缘导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7 护口:应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护口。

2.1.8 其它材料:镀锌机螺丝、镀锌平光垫圈、镀锌弹簧垫圈、镀锌木螺丝,防腐剂、绝缘嘴、水泥、砂子、木砖、钉子。

2.2 主要机具:

2.2.1 铅笔、卷尺、水平尺、方尺、线坠、水桶、灰桶、灰铲、铁剪子。

2.2.2 手锤、錾子、台钻、钻头、剥线钳、电钻、工具袋、高凳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抹灰前已按预定位置埋好木砖。

2.3.2 屋顶、墙面喷浆全部完成。

2.3.3 木表板已预刷油漆。并做防火处理。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闸具组装要求 → 闸具组装 → 固定点测定 → 表板固定 3.2 闸具组装要求:

3.2.1 在干燥无尘埃的场所,可装木制配电板,导线引出版面均应加套绝缘嘴。

3.2.2 表板应固定牢固,紧贴墙面,固定表板的螺丝应在四角均匀对称,螺帽应与板面子齐。

3.2.3 表板应避开暖卫管、窗亮及项柜门。

3.2.4 配线应正确,表尾线无交叉,一孔只准穿一根导线,表尾线长度应取100mm左右为宜。

采用塑料制品配电板时,在板上要装电器元件,必须用镀锌木螺丝拧装牢固。

3.3 闸具组装:

3.3.1 实物排列:

将闸具在表板上首先作实物排列,预留出安装电表的位置,量好间距,画出水平线,均分线孔位置,然后划出固定闸具和表板的孔径。

3.3.2 钻孔:

撤去闸具进行钻孔,钻孔时,先用尖錾子准确点冲凹窝,无偏斜后,再用钻进行钻孔。为了便于螺丝帽与面板表面平齐,再用一个钻头直径与螺丝帽直径相同钻头,进行第二次扩孔,深度以螺丝帽埋入面板表面平齐为准。

3.3.3 固定闸具:

先检查闸具是否完整,然后固定端正。将板后的配线穿出表板的出线孔,并套上绝缘嘴,然后剥去导线的绝缘层,并与闸具的接线柱压牢。

3.4 固定点测定:

在需要安装表板处,用尺子量好标高,再用水平尺画出底平线找出木砖。如用塑料胀管固定时,应弹线定位,找出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预埋塑料涨管与墙面平齐。

3.5 表板固定:

采用木砖固定表板:

先将电源线及支路线正确地穿出表板的出线孔,并套好绝缘嘴,导线预留适当余量。首先用长短适当的木螺丝固定一点,再用线坠进行平直校对,找平找正后再固定其它各点。固定后,将进户线端头削好、压牢,并将明露配线调顺直。在砖墙上采用塑料胀管。用木螺丝紧固表板时,应钻孔,孔不应钻在砖缝中间,如在砖缝中间应做处理,可将孔扩大后,再把塑料胀管或木砖用水泥砂浆稳注。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配电板及开关型号、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定型产品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4.1.2 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脱落现象,绝缘耐压等级符合要求。

4.1.3 表板上导电部件必须接触紧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 基本项目:

表板固定牢固,导线与电器或端子排的连接紧密,排列整齐,回路清晰,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检验方法:观察和试操作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

4.3.1 表板的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表板底口距地面不得小于1.8m,允许偏差10mm,全部标高应一致。

4.3.2 表板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成品保护 5.1 安装表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

5.2 表板安装后,不得砸碰及弄脏用具或损坏墙面。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表板标高不一致,超出允许偏差时,应检查预埋木砖和胀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或是由于地面高低不平等原因造成的。然后进行修正。

6.2 木砖埋注位置不准,固定螺丝不均匀对称,在表板四角的螺帽倾斜不平。螺丝拧进深度应均匀对称;

拧固螺丝时应拧平正,螺帽应垂直受力,不应歪斜,并应紧固到位。

6.3 表板不平正,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用吊线找平表板垂直度,使其在允许偏差之内。

6.4 表板距离暖卫管,窗亮或项柜门等太近或相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隔距离,一般表板应避开暖卫管300mm,否则应采取措施。

6.5 闸具松动、铜件松动,应重新紧固所有固定螺丝。

6.6 导线压接不牢、线芯受损且线芯过长,应按要求留取线芯,剥线时不应损伤线芯,压接时要牢固。

6.7 板后导线杂乱,长短不齐,应将导线留有适当余量,长短一致,绑扎成束。

6.8 漏电开关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应及时查出原因。如因质量问题,应用合格产品予以更换。质量记录 7.1 各种配电板、户表板、瓷闸盒、瓷插保险、漏电开关产品合格证。

7.2 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

7.3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

7.4 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盘)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篇8:工艺工法管理制度

关键词:地铁,PBA工法,粉细砂层,超前注浆

1 工程概况

青年大街站为地铁1号、2号线换乘车站。车站主体全部采用暗挖施工,其中1号线车站全长211 m,主要采用PBA工法,车站为双层三跨三联拱结构;2号线车站全长141 m,为双层两跨两联拱结构,全部采用PBA工法暗挖施工。

青年大街车站埋深浅,结构穿越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圆砾层。同时车站上方煤气、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等数十条管线错综复杂,修建时间较长,渗漏水严重,地层自稳性差,初支扣拱施工风险和难度极大。

2 施工顺序

车站主体均采用PBA工法逆作施工。利用车站竖井施工通道,在车站内开挖平行车站的上下层(1),(2),(3),(4),(5),(6)小导洞,在上层小导洞内施工钻孔灌注桩和中柱,边桩作为车站围护结构临时挡土结构,同时边桩和中柱共同组成车站拱部支护结构(扣拱)的支撑体系,然后在拱桩柱支护结构下开挖车站主体空间,边开挖边自上而下施作车站中层板、柱和侧墙等永久结构(见图1)。

3 难点分析

1)渗漏水严重,粉细砂层自稳性差,初支施工防塌难度大。

2)车站主体导洞上下左右相距较近,开挖时相互影响。

3)车站主体6个导洞发生群洞效应引起地面沉降。

4)导洞、灌注桩、中柱完成,施作拱部支护结构(扣拱Ⅰ,Ⅱ,Ⅲ)时,由于前期对地层的扰动,施工困难。

针对本工程地层情况和PBA工法施工特点,“控制导洞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减少导洞施工阶段引起的地层沉降、变形及坍塌” 是制定施工技术措施的主要出发点,超前注浆作为改善土体自稳性能,以控制水土流失,减小隧道开挖扰动,确保隧道、管线安全的主要的手段。合理选择注浆工艺,采用适宜的注浆材料对施工将起到关键作用。

4 施工工艺和注浆材料选择

4.1 超前小导管参数

本工程在管线密集和2 000×1 300污水管地段采用双层管棚,其余为单层管棚。超前小导管布设在拱部范围内,双层管棚上层L=6 m,环向间距0.3 m,纵向每3榀格栅设一环,水平倾角30°~35°,下层管棚L=2.5 m,环向间距0.3 m,纵向每榀格栅设一环,水平倾角10°~15°,格栅间距500 mm;单层管棚与下层管棚一致。管材为ϕ42无缝管,壁厚3.5 mm。溢浆孔ϕ6 mm~ϕ8 mm,梅花形钻孔,间距10 cm。

导洞与横通道拱部6 m长超前小导管、风道与横通道间的注浆管采用袖阀管,进行后退式分段注浆,要求注浆体扩散半径不得小于0.6 m。其余超前注浆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浆,要求注浆体扩散半径不小于0.3 m。

4.2 无水的中~粗砂、砾砂、圆砾地层

采用沈阳德重公司生产的THE-Ⅱ隧道、地铁类专用固砂剂,由无机胶凝材料为基材,以及多种辅助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流动性能好、硬化速度快、早期强度高的特点,适于初期支护加快施工循环的需要。

浆液配制:水泥+固砂剂双液浆,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 MPa,配比CWS=1∶1.2∶1。

注浆机械为自制牛角泵,压力控制在0.6 MPa以下。

单管注浆量v的确定:

vr2Lnαβ

其中,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0.3 m;L为注浆孔深;n为地层孔隙率,中粗砂层为50%;α为地层孔隙填充率,一般取0.85;β为浆液消耗系数,一般取1.2。

注浆工艺:成孔与安装注浆导管:无水的中~粗砂、砾砂、圆砾地层自稳性相对较好,可用高压风吹孔,再将超前小导管放入孔内,注意吹孔时间距不能过小,防止塌孔。导管安设好后,再用高压风冲出管内砂土,保证出浆孔畅通。

注浆时应跳管进行,由起拱线开始向拱顶左右对称注浆。

4.3 含水地层和粉细砂层

采用HSC水泥—水泥双液型注浆材料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两种注浆材料。

1)HSC水泥—水泥双液型注浆材料(A型,B型特种水泥)。

HSC特种注浆材料为唐山北极熊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由A,B两种组分构成,A组分为硫铝酸盐水泥+絮凝剂,B组分为硅酸盐水泥+速凝剂,两组分分别调成水灰比为0.5~0.6浆液后,再按1∶1比例注浆。优点是可注性强、注浆效果较好。在含水地层和粉细砂层,HSC注浆材料结石率高(≥98%),有效劈裂注浆多,渗透比例高,形成放射状劈裂效果,能充分改良待挖土体的性能,止水加固效果好。

由于HSC特种注浆材料可注性强,渗透能力大,注浆用量理论计算与固砂剂相同,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大于理论用量,加上单价较高,所以在富水地层采用。

注浆工艺:成孔与安装注浆导管:由于富水地层和粉细砂层自稳性差,不能采用吹管的方法。应先将掌子面和上榀格栅喷射混凝土封闭,喷混凝土的同时按设计位置安设小导管,完成后用风镐将小导管打入。用高压风冲出管内砂土,保证出浆孔畅通。

注浆时同样应跳管、左右对称注浆。

注浆机械为双液注浆泵,压力控制在0.5 MPa~1.0 MPa。

2)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材料。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价格便宜,结石强度高,结石率大,固结时间一般为4 h左右,固结砂层的抗压强度一般可达0.2 MPa~0.3 MPa,适用范围广,是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虽然结石体有失效性,由于初支施工循环时间短,能够满足含水地层和粉细砂层的超前注浆需要。

水玻璃的配制:将普通水玻璃用硫酸进行酸化处理。施工中所用水玻璃浓度为35 Be′~40 Be′,模数2.2~2.8。灌浆时首先将浓硫酸稀释,然后边搅拌边加入稀释过的水玻璃,达到要求的pH值。

水泥浆水灰比WC=(0.6~0.8)∶1。

注浆工艺:基本与HSC水泥—水玻璃双液相同,注浆压力控制在0.8 MPa~1.0 MPa。

4.4 其他措施

1)在砂、卵石地段,不但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而且把注浆范围扩大到拱部的掌子面,以防止开挖面的坍塌,并控制来自隧道纵向的地层损失及支护前因为应力释放而产生的松弛变形。2)降水作业使底部孔隙率有所增大,为增大中柱底梁地基基础承载力、减少基底的压缩变形,对导洞底板进行注浆加固。3)导洞施工采用短台阶,采用短台阶的施工目的在于使支护结构尽快封闭,以减少上台阶即拱脚处的基础压缩变形并有效地控制地层的松弛变形。4)加强土层与支护结构间的回填注浆。土层与支护结构间不严格密贴是必然的,进行回填注浆处理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土层与支护结构间存在着缝隙而产生的地层损失。回填注浆采用带有微膨胀性的水泥浆液。

5 结语

上一篇:专家:公务员工资改革不是单纯涨工资下一篇:新十二生肖选拔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