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征文:让感恩走进心灵

2024-05-01

“感恩”征文:让感恩走进心灵(共18篇)

篇1:“感恩”征文:让感恩走进心灵

让感恩走进心灵 八(1)班张繁

是夜,灯火阑珊;是月,一池微凉;是泪,波光潋滟;是感恩,刻在心上的大爱。

我愿穿越时空,到抗日战争前线,去看一看烈士们的浴血奋战,去看一看血泪交织、满是哀嚎的战场。或是到偏僻的农家小院,去看一看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得知唯一的儿子战死沙场时的呆滞、绝望;去看一看被侵略者抢掠后满目疮痍的废窟。。。那种,死一般的寂静。

我愿穿越时空,到南京大屠杀期间,去看一看侵略者的蛮不讲理、肆意猖獗;去看一看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残忍的结束了整个南京30多万生命。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是精神焕发充满抱负的少年,她们是手无缚鸡之力却冰雪聪明的少女,她们是大字不识却善良贤淑的农家妇女,他们是尚在襁褓的婴儿,他们是等待安享晚年的幸福老人。。。可他们,却都死于战争。那种痛心,铁一般的沉重。

我愿穿越时空,到伊拉克沦陷的国土,去看一看被子弹、飞机轰炸的伤员战场;去看一看病员们的呻吟痛苦;去看一看得知身陷绝境却无可奈何的悲欲。到大街小巷,看一看无家可归、颠沛流离的孩子,黑乎乎的脸上嵌着双沧桑、渴望、饱受折磨的眼睛,就这样望着你,那种悲哀,透彻心海。记得有一个发生在伊朗战争中的故事。男孩在一次空袭中失去双臂,住进了医疗站。站里的叔叔阿姨对他很好,救济资源一到,他们总会记得男孩,省下一份留给他——这个小小年纪就失去双臂的孩子。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而这一切,都如夏花开在孩子本该烂漫的季节。终于,一天傍晚,美军再次轰炸,是男孩,在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带大家逃到安全区域。那次轰炸全程只有男孩一人倒下,再也没有醒来过。留给他的是一朵朵雪白的花,象征着和平与感恩的花。

在那种物断粮绝的环境下,医护人员能留下一份挂念于男孩。在生命最后的危险一刻,男孩能心系于他人,这也是人间最温情温馨的一幕了吧。我闭上眼睛,痴痴的回想,却又不得不被思绪拉回。。

在日本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我国多地人民游行,口号无非就是:“还我钓鱼岛”“血战血还,誓死争回钓鱼岛"诸此之类倒也能理解,只是网络上的帖子叫人大跌眼镜。不少网名呼吁“打起来,咱中国14亿同胞还怕区区一个小岛国?”我不禁寒栗,战乱场景又浮现脑海。

那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小卖铺的大妈好心递水给拾荒者,却被偷了店里所有的零钱。从此大妈再也没有相信过任何陌生人,还逢人劝说,多留个心眼,别太善良。。。我总在疑惑,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人们反而被欲望、私利、诱惑所吞,失去人性的善良。难道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绝情、不留余地、贪图私利中度过的么?——我惊愕。路边出了起交通事故,却没有人愿意报警,马路中央,老太太摔倒,却没有人愿意搀扶,街头巷尾,小孩迷失方向,却没有人带她回家。。。而这些,你能做到么?——我犹豫。

又是深深的夜,悬挂在半空的月仍是清凉。合上书页。我庆幸,处在一个和平年代,只是叹惋这心上的大爱何时才能刻在每个人的心上——我期待。

我默默的站在古树下,双手合一,虔诚的微闭双眼,在心底默默呐喊。和平、感恩、和平、感恩。。。

篇2:“感恩”征文:让感恩走进心灵

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感激的笔。写写给我生命的父母,写写给我知识的老师,写写给我友谊的朋友,写写我一颗热枕,感恩的心。

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一个宝宝快乐玩耍,一个学子踏上征途......,这其中涌着多少热烈而含蓄的亲情。

学会感恩父母,当甜梦温馨美好时,当花季斑斓溢香时,当前程锦绣坦荡时,带着倔强的我们在求知路上拼搏。当无情的风,无情的浪突然袭来,也许,只有悲观失望、只有忧愁叹息。这时,就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看见敢上青天的雄鹰,看见敢下大海的巨龙。让我们相信只是让生活欺骗了我们的心,让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告诉我们,风雨之后依然是晴天。是他们教会我们向困难挑战,是他们让我们在失败之后,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把自己的肾移植到母亲的体内,使母亲获得了重生。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了父母,他们付出了很多。学会感恩父母,他们给我们的实在太多。

学会感恩老师,还记得你的第一个老师吗?还记得老师第一次教育你吗?为了无数的第一次,匆匆架上心的小船,在大海里拼搏,几分付出,几分收获。在老师的帮助下,理想的庄园终于依稀可见。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于是我们在彷徨中坚定,在思考中清醒。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广袤无垠的天空、碧波荡漾的大海。老师的谆谆教诲化作了我们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外在的行为。在人生旅途中,是老师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当我们变成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游动在大海里的蛟龙,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老师的功劳,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恩老师。周恩来不忘师恩,在张伯苓突患血栓逝世,他去为自己的老师送行,这是他对老师的感恩。曾获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他在一次会上遇见了自己的老师,他用一束鲜花表达了她对老师的感激,这也是对老师的感恩。学会感恩老师,是老师让你懂得了许多。

学会感恩朋友,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岁月是一组乐曲,而同窗友情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当你身处困境时,他向你伸出援助的双手;失败挫折时,他送来安慰鼓励的温暖话语;成功时,他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朝霞中,我们携手进校;夕阳时,我们并肩回家;课堂上,有我们互助的身影;操场上,有我们欢快的足迹......多少个朝朝暮暮,沉淀了我们美好的情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篇3: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间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是,当今社会,感恩之心正面临令人心惊的严重缺失,许多孩子对长辈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对别人的感激之情越来越麻木,只知道索取,却不知回报,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间显得非常重要。而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小学品德课,更应该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建构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别人,时刻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让学校成为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主阵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该校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爱岗敬业、团结从教、诲人不倦、刻苦钻研的品格将为学生学会感恩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大环境。因此我们认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全体教师开始,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教师,是很难教出懂得感恩的学生来的。

我认为,在所有的老师中,品德老师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学生是否拥有感恩之心,与他们执教的品德课是分不开的。在我们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一系列关于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感恩教育。也许有老师会说“我也是认认真真地将道理交给了学生,可是为什么感恩教育的效果却甚微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来自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部分教师认为:语数英等学科是要迎接省市县一系列的考试的,是关乎学校名誉、地位、升学率的,因此很重要。而学生是否有爱心、感恩之心,一张试卷体现不出来,所以就不会去特别重视,只要学生不出现大的品德问题就行,品德课上不上,好不好无所谓。正是因为我们学校、老师、家庭长期忽视感恩教育,缺少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从而让孩子的感恩行为缺失,导致现在的孩子在缺少感恩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当然,这是学校大方向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上好每一节品德课,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去敷衍,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案与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提升到一个高度,一个从理论传授提升到生活体验的高度。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活动,让学生参加“心愿卡”“感恩信”“亲情树”“我为班里做好事”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逐渐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扎下感恩之心。

在品德课之余,我们所有的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教育,因为老师使你变得一天天地懂事起来,是老师给了你智慧,把你领进知识的海洋……要学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帮下班的妈妈拿一双拖鞋,一句深情的问候“妈妈,您辛苦了!”节假日,自己洗衣服、做饭……感谢同学在你摔跤时扶你起来,在你画画时借画笔给你,在你遇到难题时帮你答题解惑……总之要感谢的事有很多很多,让学生明白,在你受到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记住心存感恩是人际交往的起码原则,让学校成为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主阵地。

二、让家庭成为学生践行感恩行动的主场所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极大地丰富起来,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执行,孩子们都成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纵观世界各国可以发现,我们中国的父母是最无私的,他们可以对自己很严格,很节俭,但是却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有求必应,做不到的竭尽全力也要做到,做得到的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做得更好,却从不要求孩子任何的回报。可是就是这种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却让我们的孩子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是父母就应该做的,而父母也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从而导致孩子们内心的感恩之情逐渐缺失。大家可以试着问问这些孩子们:“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们为父母庆祝过他们的生日吗?”相信回答你们的是全班沉默的声音。

当前,我们有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方向性的误区,他们过多地包办和过分地呵护,让我们的孩子们丧失了自立自强的空间。因为没有经历人生的挫折、体味生活的不易,导致了我们的孩子只能接受正面教育,却缺少处理负面信息的能力,进而无法成功地应对以后的社会历练与人际交往。因此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我们只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家庭成为学生践行感恩行动的主场所,才能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只有怀有感恩之心,才会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奉献他人,进而学会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只有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爱之情,有了爱之情,才能推动这个世界旋转,人与人之间才会和睦、快乐地相处,赢得彼此之间的敬重。

篇4:让“感恩”走进心灵

近年来,十七中牢固树立“健康人生,快乐进取,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尊重与关爱”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模式,并结合在校生75%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特点,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切入点,着重从感谢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等几个方面,对全校师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本“德育教科书”,让师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里润泽心灵、拥有爱心、懂得感恩、学会负责。

环境熏陶,引领感恩启蒙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十七中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陶冶等途径,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十七中的校园里,有一条在全国首创的“书法长河”,其中篆刻着我国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学生在“触摸”传统书法中,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熏陶。与“书法长河”遥相呼应,校园里还建造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怡墨亭”。师生通过欣赏艺术美,直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文化,十七中用著名书法家的姓名和国学名篇来给班级命名,以国学著作中的名句作为班训。例如,论语班的班训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厚德班的班训是“学以致用厚德载物”;楚辞班的班训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校绘制了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文化墙”,选取我国传统的成语故事“羔羊跪乳”“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愚公移山”“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等,采用艺术概括和抽象古典人物的画法,虚实相映,直观地体现了感恩、爱国、勤学、勇于进取的精神,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十七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因素,大力实施“关爱与感恩”的教育,让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感恩文化,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启蒙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爱心培育,体验感恩情怀

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十七中校领导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真正树立起“教育公平”的观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例如,学校在教师中推行“一全五制”:“一全”是指全员育人工程;“五制”是指五种责任制,一是“德育导师制”,各班在班主任的协调下为困难学生配备德育导师;二是“首遇责任制”,在全校范围内德育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不分上班下班,谁首先遇到学生德育问题,谁就肩负教育责任;三是“班科负责制”;四是“常规育人机制”;五是教育效果测评制。平时,学校开展“铸师魂、讲师德”“树师表形象,创教育新风”等内强素质、外树良好形象系列活动,构建了一个严密的德育教育网络,打造了充满爱心、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一支教师队伍。

以关爱学生为切入点,十七中大力帮助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辅导老师。老师们不仅辅导他们学习,还常常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鼓足勇气和树立信心。同时,为了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在常规家访的基础上,坚持实施“四维家访”,即除了被访家庭和前来的老师,还增加了优秀学生、学困生及部分家长共同体验家访历程,学习成功家庭的教育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容小清同学平时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无故离家出走,父母拿她实在没办法,经常打电话向班主任黄洁求助。在一次家访活动中,黄洁老师特意叫上了容小清一起参加随访。荣小清被家访对象韦惠玲家庭艰苦的条件震撼了:全家六口挤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母亲残疾,父亲靠回收废品挣点生活费。但韦惠玲开朗乐观,学习成绩很好,跟同学相处融洽,有空就帮助父母做家务,父母都夸她很懂事。容小清在经历了这次“四维家访”后,改变了任性散漫的习惯,开始刻苦学习,成绩大有长进,也体贴父母了。每当节假日和寒暑假的第一天,学校都组织开展“温暖千万家”家访活动,将对学生的关爱从校园延伸到家庭、扩展到社会。此外,学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开展“家长学校”讲座,以科学方法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

几年来,十七中想方设法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减免各种学杂费用。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师生们踊跃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并成立了帮助困难学生的“温暖基金”。为了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学校把老师们捐献和学校赠送的学习用品集中起来,每学期会以拍卖会的方式组织献爱心活动。学生可以用各学科老师奖励的学习卡,竞拍自己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另外,每年3月的“关爱女生节”成为学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品牌活动。教师们和贫困女生结对子帮扶,全面帮助女生健康成长。

经历实践,生成行为品质

为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会感恩,十七中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孝敬父母、勤奋学习、团结互助,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培养与关爱。

十七中通过设立“爱生节”(教师节前后)、举行感恩大会、“感动校园十大之星”评选、给家长写感恩信、召开感恩主题班会等活动,搭建起学校、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随着感恩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创设了独具特色的“感恩银行”,在学生中开展“存进爱与责任,收获进步与快乐——感恩银行”活动。2010年春季学期,学校的“感恩银行”正式成立。各班的“感恩银行”分别自主经营,班主任担任董事长,行长、分行长分别由学生竞聘担任。每个学生都是“感恩银行”的储户,拥有自己的“存折”。“储户”平时表现好的,“存折”上就会存进相应的“人品币”,表现不好的“储户”则要支出相应的“人品币”。以“感恩银行”为载体,以“人品币”这种有趣的方式,计量每位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学习习惯、品德孝道、特长发展等情况,到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量化评比。学生可根据自己“存折”上“人品币”的数量多少到学校设立的“感恩超市”兑换自己所需的物品。“感恩银行”,让学校的感恩教育不再是走过场的一种形式,而是更好地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学生在争取“人品币”的储蓄活动中,收获了进步与快乐。许多学生在学习、品德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厚德班有一个学生叫李佩仪,是一名孤儿,性格孤僻、自卑,自从参加了“感恩银行”后,班主任充分挖掘她身上的优点,如遵守纪律、课堂上大胆发言、作业按时完成等,并及时给她“人品币”作为奖励。在积累“人品币”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她进步很快。为了积攒更多的“人品币”,李佩仪变得主动关心班集体了,与同学相处也融洽多了,还做了很多好事。去“感恩超市”兑现时,她用“存折”里的50分“人品币”兑换了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牙膏。她说:“用人品币换来的奖品,养母看到了一定很开心。”不过,李佩仪心里有点小遗憾,因为上学迟到过一次,不然可以换到更多的奖品。她暗下决心,以后要表现得更好!

在实施“关爱与感恩”活动的基础上,十七中又开展了“学会感恩培养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从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关爱,培养了责任意识,并能以努力和刻苦来回报关爱他们的人。

十七中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城镇学生各自不同的优势,因势利导,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如每周班干轮值制,团委、学生会检查督促制,内宿生接力管理制等。这些管理措施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使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负责。例如,学校成立有“校长助理理事会”,在全校范围内招聘了10名学生担任“校长助理”。由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针对“如何保护校园的果树”这一议题,学生想到实行“承包责任制”,让每个班通过竞标的方式承包校园“果树的养护、果实的保护”等任务。竞标成功的班级,对所要保护的果树尽心尽责,学生亲自动手给果树施肥。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各班学生们摘下果实,送给老师、同学、家长。与此同时举办“芒果节”“扁桃节”,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这种内容多、范围广、参与面大的教育活动方式,使学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享受到了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责任感、自信心及爱校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十七中努力创设了一个充满关爱和感恩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以爱育爱,以德育德,让感恩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灵!

篇5: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我们应该让感恩走进心灵,应该学会感恩,要学会感恩父母、老师、亲人、朋友、同学从及整个社会。

感恩父母

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给予了我们一切,而有些人却认为父母很烦,认为如果她们不管自己该多好,可是你错了,因为父母是为了我们好,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我们应该感谢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

感谢老师

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种可怕的名称,因为老师会很严肃、如果你犯错时会骂你,但其实老师也是为了你好,当老师批评你时,不是因为恨你,而是因为爱你,不想让你犯错。想让你做一个好孩子。其实,天下对我们最好的第一是父母,第二是老师,她教给我们知识却不要回报。老师是一种默默奉献却不要回报的一种职务,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老师。

感谢朋友、同学

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不可缺的,因为在你遇到困难时,朋友会帮你,而在你有高兴的事时,可以与她分享,当你不高兴时她会来安慰你。其实,朋友和同学可以理解为同一种,

但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同学可能不会全心全意的对你,但朋友一定会全心全意的对你,但我还是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因为朋友和同学都是你一件必需有的,但如果不懂得珍惜那就会没有朋友,所以要学会感恩。

篇6: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那一天,刚准备拿钥匙开锁,却诧异地发现了地面上零星的纸屑。

“是爸妈用后备匙进去过吗?他们该不会是在翻我什么吧?怎么办呢?”我不安地抓着快被汗水销蚀的钥匙,想哭,但气愤的情绪促使我冲进客厅。

“呀,回来了,怎样?很惊喜吧!我们挑了很久。”妈妈正在替爸爸搓背。似乎在等待我喜悦的神情,连百花油都倒多了,可妈妈万万没想到我的一句任性的话会打断她的期待。

“你们怎么可以随便可以进别人的房间啊?懂不懂什么是隐私权?”我完全忽视了爸妈的渴望的神情,破口大骂。

爸爸露出了黯淡的神情。妈妈低下头,继续搓着背,失望地说:“对不起。”

我并没有接受道歉,转头跑回房间,挨在墙上泣不成声,但却被一份躺在床上的礼物吸引住了。“是礼物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步步靠近,但走到一半,却不敢再走下去了。礼物上写着:生日快乐。半开着的窗子,射出一缕缕阳光,照亮了我眼边的泪水。不是因为生气而流泪,是因为感恩。

我推开房门,通往客厅的路模糊了我的视线,只听见妈妈失望的叹息声:“叫你不要爬窗了,多大年纪了!”

我没有出客厅去道歉,回到房间,写下了“欢迎你们进来”的标语,贴在门前显眼的地方。将钥匙插在门外……

篇7: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心血,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如蜡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孙中山,看到了“爱”。国赤诚心”的张学良,看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走进心灵。”清明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精彩。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和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海”你是否在父母工作回来递上一杯热水,是否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递上一张贺卡,即便是一声简单的问候,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体会过父母的劳累。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会感激别人是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快乐,有彼此文间的敬重。

篇8:让感恩的幼苗来守望心灵的成长

关键词:爱与智慧,学生成长

对3-6岁的幼儿实施德育, 其德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

陶行知先生亦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一个幼儿教师, 我始终牢记着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 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 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 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 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 关爱也如此。

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的环境, 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感恩教育的摇篮, 激发幼儿感恩的美好情感。通过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育, 我们的孩子识恩、知恩, 进而从感恩上升到报恩和施恩, 他们从内心真正领悟到了“爱”的真谛, 并转化成为了有“爱”的行为。如何教育幼儿学会感恩, 我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活动:

一、争当小“孔融”, 学会爱家人

巴金说“:爱本身是分层次的, 它像一根链条, 而链条最初的环节则是爱妈妈, 然后才能环环相扣, 把爱的情感逐步扩展升华开去”。

孔融让梨传为美谈, 让梨的孔融一直是家长要孩子学习的榜样, 为了教孩子们学习关爱家人, 我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并发给每人两个香梨, 启发他们自己吃一个, 另一个送给来接自己的家长。孩子们非常高兴, 有的一个都不吃, 留着等家长来再吃;有的吃一个, 留一个, 嘴里不停地说:这一个是留给妈妈的。

家长终于来了, 孩子们兴奋地扑到家长怀里, 把香梨往家长嘴里塞。但令人遗憾的是, 许多家长没有欣然接受孩子的这份礼物, 而是笑着说:真乖, 妈妈不吃, 你吃吧。只有贵芳的母亲很高兴地咬了一大口, 大声说“:真好吃, 真甜!”母子俩脸上笑成了花。我赶紧表扬“:贵芳今天当小孔融了!真乖!”世煌的爷爷受宠若惊地接过梨吃了一口, 世煌却“哇”的一声哭了。为什么这样?其实, 世煌送梨给爷爷只是想得到夸奖, 内心里则有强烈的“独占欲”。

独占的反面是付出, 是给予。应该让幼儿体验到付出和给予的乐趣。当孩子为关怀别人做出努力时, 应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不要让孩子只在接受中感到快乐, 要让他懂得付出也能带来快乐。关爱就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滋生养成的。

二、培养同理心, 学会分享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爱, 首先意味着奉献, 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 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孩子出生以来受到亲人的抚育照料, 习以为常, 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才能学会爱家人、爱同伴。

孩子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 一对一的亲子关系转变为作为集体的一员与成人建立关系, 情绪上往往会出现“失落感”, 这是正常的。瑶瑶是个内向的小女孩, 长久不适应集体生活, 她不哭闹, 只是不说话, 不参与活动, 每次到户外老师总要拉着她的手。一次户外活动时, 凯凯主动把瑶瑶带出去, 为了让这关爱之花开得更加持久, 我抱起凯凯, 亲吻他的脸颊说“:凯凯真棒, 知道关心别人。”并在凯凯的胸前贴了一朵小红花。又一次安琪和乐乐同时在卫生间如厕, 安琪问她“:今天是婆婆来接你还是奶奶来接你?”并安慰她说“:不要急, 睡觉起来就会来接你的。”我赞赏地给了安琪一个肯定的微笑, 同理心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 关爱之花必将绽放生命的绚丽。

三、传承感恩, 让生活充满爱

在“感恩”之后, 幼儿就会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 报答父母, 回报师长, 报效祖国, 回馈社会。引导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要知恩图报, 又要施恩不图报。主动问候父母, 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没有下班的家人, 帮助家人关心招待客人, 对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老人搀着慢慢走不奔跑, 与小客人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进行报恩的基础, 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逐步养成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 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家长要学会做“弱者”, 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烦恼、辛苦, 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同时用游戏、儿歌、故事正面引导、榜样示范,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用坏的东西修修再用等, 通过这些让幼儿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 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

四、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岁的幼儿, 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 家长是幼儿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品德行为, 对子女的教育方法, 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 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 老师找她谈话时, 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 并表示明天回园时, 把橡皮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 她妈妈生气地指责老师说, 我相信我的女儿, 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 消除了她的误会, 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 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 用爱的纽带连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 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 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 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 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篇9: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

关键词: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01-01

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尤为重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和修养。目前我校在积极营造感恩环境感染学生,校园建有文化墙,教室开辟有“感恩文化角”,设立了“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校园广播站课前总会听到《爱的奉献》、《白发亲娘》、《说句心里话》、《感恩的心》等“感恩教育”歌曲唱响校园。在工作实践中以下活动有利于推动感恩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抓住“感恩”节日

结合节日教育学生。利用不同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教育学生学会帮妈妈做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洗洗脚、梳梳头;学会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给父母老师写感谢的心里话。让学生懂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及社会的关心、教育和培养。

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学生。我校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讲出对父母、师长、学友的爱。通过算时间账、金钱账、感情账,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恩;写感恩信。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班级举办感恩演讲。

二、营造“感恩”氛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质量。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们爱岗敬业、团结从教、诲人不倦、刻苦钻研的品格为学生们学会感恩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大环境。由此我们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从全体教师开始。难以想象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教师会教出懂得感恩的学生来。

三、渗透“感恩”教育

以往提炼要点、优秀教案征集、随堂看课感觉都只是在渗透的圈外徘徊,为了真正走进“感恩”教育,深入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研究。教师先集体分析文章中蕴含的“感恩”的教育内容,然后提炼出渗透要点,制定出渗透办法,并围绕这个要点和实施办法展开有针对性地听课研讨活动,改进教学。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还归纳了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的其他表现,例如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懂的父母的辛苦、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事,送给父母开心的话。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水,做家务,搜集关于母爱的名言歌曲,“感恩的心,感动你我”征文活动。

四、主题“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虽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如果缺少学校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是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

三月份是“感恩做事月”,主要解决认识问题。学校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安排了活动内容,并借助校园广播在全校营造学习帮助父母作画、洗脚、写信等活动营造行为氛围,在各年级广泛开展了感恩故事和演讲比赛,推荐优秀的同学在校园广播站中讲述感恩故事,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四、五、九、十月份是“感恩行动月”,主要解决实践问题。学校结合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护绿保洁活动,开展了“做文明小天使,感悟真情”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捡垃圾,清理商户楼前乱贴的广告,义务拔草、种花等活动,在课前进行交流。一方面团委牵头在学生中开展“情系节水,奉献爱心”为主题捐款活动,号召每一名团员把平日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助给最需要帮助的灾区小伙伴,帮助他们重建校园,重返课堂。

五、体现“感恩”真谛

认识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光荣,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学校结合军训、为学校争光等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学生情感,升华感恩真谛。

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善念、包容、奉献的基础上——悠悠赤子心,浓浓感恩情,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让我们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最后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感恩”教育的实施让我们找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有效载体和较好的实施策略,但是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深知在探索“感恩”教育时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例如:“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感恩”教育如何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什么样的实施模式能够起到长期效应……力图从常规工作入手扎实推进。诚恳的希望与各位同仁多交流做法和心得,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

篇10: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题记

感恩父母父母从我们呱呱落地时就开始养育我们,一直到我们长大。虽然他们不能给我奢华的生活,但他们从我们从我们刚落地时,他们就给我们注入了快乐和幸福的药水,给了我们无可代替的东西——生命!当我们生病时,他们带着我们东奔西跑去看病;当我们悲伤时,他们用和蔼的声音来安慰我们;当我们快乐时,他们与我们共同快乐。他们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幸福,可我们有做过感恩他们的事情吗?

我们有记住他们的生日,给他们祝福吗?有个广告,就是说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天真地说:“妈妈,洗脚。”他那么小就懂得感恩父母,我们难道不能学习他的行为吗?感恩老师老师是我们人生的指明灯;老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老师是我们的园丁;老师是我们的红烛。老师让我们学习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老师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老师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温暖。而我们却没有感恩老师,哪怕是一个优异的成绩;哪怕是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篇11: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还清楚地记的在小学6年级的时候,马上要毕业了。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了6年,非常不舍。但是因为忙于复习考试却忘记了要跟老师说谢谢。只是留下了老师的电话号码,却又因为粗心弄丢了。没能好好感谢教育了我6年的小学英语老师。对此,我懊恼不已。

但是,我在前些日子里,见到了我小学的英语老师,给了我一个补过的机会。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上完辅导班之后,骑自行车回家。因为天气炎热我也很渴,所以我在一个路口停下买水喝。我买完水,无意间发现一个人,好眼熟的身影啊,是不是我小学的英语老师?汽车从我身边经过,我就赶忙骑车追过去。啊,真是我小学的英语老师————苗老师。我就叫了一声苗老师。她回头四处张望了一会,发现是我,惊喜地朝我笑了。

过了路口,苗老师放慢了速度,和我边聊天边骑车,她问我的成绩怎么样,问我以前的同学都还好吗,问我家长都还好吗。我连声说:“都好。谢谢,谢谢六年来您对我的教育,谢谢苗老师还这样记得我们。您教了我六年,可是,毕业时我连句谢谢也没来得及说。”

我们说笑着,一直走到岔路口。

我发现,虽然她不再教我了,但我们还是像以前在校的时候那样亲密,而且,还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

我非常后悔,毕业时,没有对苗老师说一句谢谢,现在,我已经弥补了,我对教育了我6年的苗老师说了好几一声“谢谢”。

篇12: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小时候,年幼无知的我经常缠着父母,让他们陪我玩耍、给我讲故事,父母,始终不厌其烦,尽量地满足我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因此,在他们眼前,少了一个顽皮的小孩,却多了一个懂事的学生。

每天看着父母辛辛苦苦地劳作,起早摸黑干活,在一边学习的我,只能看着,却不知道为他们做些什么。

突然有一天,父母给了我一个机会。这天中午,天气炎热,我想:父母这么晚回来,一定很累,而且流了很多汗,我得烧些水给他们回来洗。

说干就干,我来到厨房,在锅里装满了水,抓了一把柴火放进灶里,然后拿出火柴点燃。“咝——”火柴点燃了,我赶紧放到柴火上。可是,刚刚挨到柴火,火苗就熄灭了。我赶紧又点起一根,这次,我便把它点燃了,可过了一会儿,火苗又熄灭了。我不气馁,心想:烧火怎么这么难点呀?我看见父母烧得挺容易呀!我心里想着,手中又抓起一把枯树叶。这次,我点燃火柴后,又往里塞了几把枯树叶,我看见火越烧越旺,便拿了一些细木棍放在里面。接着,我又放了一些棉花梗进去。就这样,反反复复,火越烧越旺,锅里的水也由凉变为热。

这时,父母看见烟囱在冒烟,以为家里着火了,赶紧往家里跑。当他们看见是我在烧火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篇13: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1. 兴趣——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管在哪个学科,哪个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促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能让学生积极学习。现在,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再陌生,只要学生感兴趣,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在教学导入环节要使用切实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感兴趣的例子。例如:在指法教学中,我利用金山打字通当中“打地鼠”“吃苹果”游戏进行单字训练,有一定的成效以后,再让学生利用“青蛙过河”进行单词输入,到达一定的熟练程度后,通过最有趣的“警察抓小偷”游戏让学生进行竞赛,学生从玩中学,不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要富有幽默感,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方式,例如:小红花、小奖章等物质性的奖励方式,本人不提倡使用,首先学生对这种奖励方式兴趣不是很大,另外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要进行物质奖励,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而且在每一节课都能够使用的激励方式;让学生间的认同、个体间的竞争、小组的合作、老师及同学的评价等多方面、多层次地熟练应用于我们的激励手段中。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各环节中,注重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适用性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让学生想学乐学的氛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 交流——走进学生心灵的助推剂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产生感情。教师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里不仅是一位教导者,也是一个朋友和同志,同孩子们结下了多方面的情感联系。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跟学生见面,而学生也只在教室里感受教师的影响的话,就不会有好的情感联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少,如果教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部分孩子的名字记下来,孩子就会对老师格外重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一提到信息技术就是上网、玩游戏,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真谛需要教师与孩子们多多地交流,跟孩子一起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快乐。“亲其师,信其道”,信息技术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和蔼可亲,充满笑容,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反思——走进学生心灵的保障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经验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因而,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就成为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应该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做好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经过不断地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逐步形成自我反省的意识,才能保障自己有良好的状态。要反思自己在课堂当中让学生得到了什么,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得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全体参与,学生的思维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要挑剔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敢于挑战自己,敢于否定自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好网络教学软件调控课堂、学生作品提交、素材下发的作用,在实际操作运用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提出困难,使学生经历一个疑惑—探索—释疑过程。

篇14: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

关键词:德育;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55-01

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尤为重要。

一、抓住“感恩”节日

结合节日教育学生。利用不同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教育学生学会帮妈妈做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洗洗脚、梳梳头;学会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给父母老师写感谢的心里话。让学生懂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及社会的关心、教育和培养。

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学生。我校利用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讲出对父母、师长、学友的爱。通过算时间账、金钱账、感情账,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恩;写感恩信。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班级举办感恩演讲。认真组织《感谢爸妈养育恩》、《红烛颂》等感恩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升华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感恩父母老师教育之情;平时开展感恩活动。组织学生分班次轮流到银铃福利院帮助老人洗衣、扫地、叠被子等,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知恩感恩父母和老人。利用学校板报、墙报、画展每一个角落资源,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根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二、营造“感恩”氛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质量。因此从党支部到校长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营造感恩的大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

例如:党支部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仁爱之师”宣讲和评选活动,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典型;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和学生一道为白血病学生张璞捐款两万多元奉献自己的爱心。再如:校长要求加强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通过上课、备课、辅导、教研等常规工作的强化,使每一位老师不仅在业务方面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而且整个老师的团结协教意识也逐日增强感动校园优秀教师的评选,将老师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树立得更高大了,更受人尊敬了。

三、渗透“感恩”教育

以往提炼要点、优秀教案征集、随堂看课感觉都只是在渗透的圈外徘徊,为了真正走进“感恩”教育,深入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研究。教师先集体分析文章中蕴含的“感恩”的教育内容,然后提炼出渗透要点,制定出渗透办法,并围绕这个要点和实施办法展开有针对性地听课研讨活动,改进教学。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还归纳了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的其他表现,例如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懂的父母的辛苦、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事,送给父母开心的话。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水,做家务,搜集关于母爱的名言歌曲,“感恩的心,感动你我”征文活动。于是在课堂上老师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渗透方法:读中感悟以情感人,拓展训练深化情感,课后延伸实践反馈……五年级老师们在上口语交际“感谢与帮助”主题时,采取了同唱一首歌的方法进行渗透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渗透策略,有的借助手机作为道具与远在外地的父母通电话,有的采用讲述发生在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细腻的爱,有的借助配乐诗朗诵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有的通过朗读父母寄来的信,有的通过设计感恩卡,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很多同学学了课文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师发自内心感动学生的无痕的课堂教学才是好的渗透。

四、主题“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虽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如果缺少学校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是不能够面向全体打动学生的心。为此我校围绕感恩主旨,每个月一个主题,以点带面开展工作。

三月份是“感恩做事月”,主要解决认识问题。学校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安排了活动内容,并借助校园风广播在全校营造学习帮助父母作画、洗脚、写信等活动营造行为氛围,在各年级广泛开展了感恩故事和演講比赛,推荐优秀的同学在校园泉水叮咚广播站中讲述感恩故事,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四、五、九、十月份是“感恩行动月”,主要解决实践问题。学校结合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护绿保洁活动,开展了“做文明小天使,感悟真情”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每天机关门前捡垃圾,清理商户楼前的乱贴广告,义务拔草、摘花等活动,在课前进行交流。一方面大队部牵头在学生中开展“情系节水,奉献爱心”为主题捐款活动,号召每一名少先队员把平日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助给最需要帮助的灾区小伙伴,帮助他们重建校园,重返课堂,全校学生共捐款2万多元。另一方面以各班级以单位进行了“节约用水、感悟真情”的主题黑板报、班刊、主题班会等活动,充分挖掘节水救灾中的育人因素,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五、体现“感恩”真谛

认识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光荣,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学校结合军训、为学校争光等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学生情感,升华感恩真谛。

篇15: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也许,我最爱的亲人还未定位,但爱我的人却呵护了我好多年。蓦然回首,我已在人生之路上跋涉了十四载,记忆中的许多往事,已淡化的如缕如烟,唯有几滴零星的碎片,在我的记忆中闪光。

在生活中,父亲是个严厉的人。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几年,我的父亲陪过我跨过了多少个日夜;母亲,忧愁的白了发......

那年,我得了一场大病——紫癜,因为这场病,我忌掉了我最爱吃的鱼,心目中,父母的现象也有所改变。

还记得,在医院门前挂号,无情的雪花落满了世界,那见头不见尾的长蛇渐渐地变为白色了,我趴在父亲背上,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豆浆,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第一次,感到了父亲的伟大。

我的母亲,虽平凡无私,但它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个心狠的人吧,她总是让我学会独立,坚强,但那一次,她,变了。

每当我和父亲去北京时,总是在车窗前唠叨个没完,“用不用我也去”“千万别累着”......也许吧,这世上最伟大的就是父母了。有时,他们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而有时,他们却能伟大的不能再伟大!

我重病的那几年,也只是明白大爱与感恩的时候,我会想起曾经自己的顽皮,淘气,那不正是父母为我操心撑起的一片蓝天吗?

春天,伴着绿树成荫的景色与父母走过了岁月;夏天,伴着阳光缕缕的温暖与父母踏过了阶梯;秋天,伴着火红的枫叶与父母走过了丰收;冬天,伴着寒风与雪花与父母踏过了严寒。

时光可以压弯父母的背,染白父母的头发,岁月可以把父母的脸镌刻的更加沧桑。可是,我对你们的爱不会变。

篇16: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白云感谢天空,留一片天让它翱翔;孤帆感谢海洋,留一片海让它飘荡;大树感谢土地,留一方土躺它扎根。

天鹅固然美丽,但我更欣赏乌鸦。乌鸦虽然不美丽,也不高贵,但它懂得感恩,是鸟类中唯一懂得反哺的鸟。也许真是失一物得一物吧,造物主没有给它亮丽的外表,却赐给它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给予她人性的美。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颇受赞誉的词。父母含辛茹苦地教育我们,我们应该感恩;朋友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感恩。

让感恩走进心灵,你会发现:不是每个旅途都布满陷阱;不是每颗心都长满老茧;不是每一个远方都让人恐惧。

让感恩走进心灵,你会发现:栽跟头不总是跌断脊梁;赞叹不总是须溜拍马,总有一天醒来是满眼晨光。

让感恩走进心灵,你会发现:总有一滴血是暖的;总有一朵花是香的;总有一种情是真的朋友,让感恩走进心灵,你会发现:人线是暖的,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精彩的。

★ 爱,让我懂得感恩作文

★ 让感恩化作心灵的羽翼作文

★ 初二学生作文:让感恩走进心灵

★ 懂得感恩日记

★ 懂得感恩讲话稿

★ 懂得感恩申论范文

★ 懂得感恩初中作文

★ 懂得感恩600字作文

★ 懂得感恩作文优秀

篇17: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会说感恩,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感恩。我们所说的感恩不应该只是停在我们的嘴边,而是应该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感恩走进心灵,也就是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回报我们身边一直对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

走进心灵的感恩能够在我们的心里始终铭记,并且走进心灵的感恩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温馨与美好。走进心灵的感恩能够让我们怀着一份美好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我们会记住在我们困难的时刻,向我们伸出援手的人,并且在我们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尽自己所能的去回报他们的恩情。

感恩就好比一朵绽放着的鲜花,让鲜花驻进我们的心灵,感恩的芳香也就会始终都围绕在我们的身边。闻着花香的我们会时刻都会觉得我们生活的美好,也只有始终都心怀着感恩的人,他们才会认识到世界的美好。

让感恩走进心灵,让我们去拥抱我们的生活。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得到一些人的帮助,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朋友等等。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贵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帮助我们成长,朋友教会我们分享……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我们永远都要铭记在心的,他们也都值得我们去感恩。生活中的我们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

出现再我们成长路上,并且帮助过我们的人也不只有他们。那些从我们生命中匆匆路过,做好事不留名的陌生人,他们教会了我们让感恩走进心灵,并且将感恩不断的传递。

篇18:让古文经典走进学生心灵

一、以趣激学

以趣激学是迈好中学文言文学习第一步。初中第一篇文言文是《童趣》, 学生与作者有相同的经历, 大家都是“玩家里手”, 虽有文字障碍, 但借助注释, 马上就能明白大概。一读“张目对日”, 就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他好厉害呀”。学生们被作者笔下的“夏蚊成雷”、“鹤唳云端”所吸引, 更为他“鞭”打癞蛤蟆而叫好。看到学生们有了这样真切地阅读感受, 笔者再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将课外文言文《兔起鹘落》推介给学生。“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 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 掷之使击。凫不能飞, 投於地, 又再掷, 又投於地。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 杀而食之, 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提掷之苦乎?’其人日:‘我谓尔为鹤, 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 笑以言日:‘看我这脚手, 可以搦得他兔否?’”文章简洁、生动、传神, 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就伸出手模仿起鸭子来。这样, 学生们在初学时不仅感觉到文言文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特点, 而且被文言文吸引了。

二、以理激学

除了物质生活比我们贫瘠外, 我们古人也面临一些我们现在时常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他们在一些经典文章提出的解决这些困惑与难题的方法, 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 人的一生主要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学习和做人。学习在方法上要学“习”、温“习”, 要“思”考, 还要敢“问”;在学习态度方面, 要“师”, 要反“省”, 更要“思贤”。在做人方面, 有朋友来要“乐”、“悦”, 与人交往要“忠”、“信”, 对别人要讲“恕”, 要“成人之美”。面对富贵, 要以“其道得之”。又如,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用“鱼与熊掌”设喻, 教导世人要“舍生取义”, 接受“万钟”, 要合乎礼义;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用历史上历经艰难最后有所作为的六个名人事例, 来证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样的古训对我们今天依然是适用的。

今天的世界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是地球的保护问题。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向往从前美好的生活环境。那我们的古人面对自然山水, 又有什么样的感触呢?郦道元看到三峡山高水险、秋天的凄凉景象, 热爱之情却依然不减;柳宗元在贬谪湖南永州之时发现了独特的小石潭触景生情, 寂寞、抑郁、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吴均面对富春江的奇山 (山高树密妙音缭绕) 异水 (清澈湍急) , 情不自禁就希望鄙弃功名, 归隐山林;陶渊明则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 表达了我们古人在战乱时期对安宁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今天是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时代, 与古人的生活已相距甚远, 但我们与古人面对的问题却是惊人的相似。因此, 向古人学习、向书本学习的过程, 也是我们学习古人处理问题经验的过程。所以, 在古文经典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文言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性, 学会同作者、作品对话,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以智导学

我们所接触的文言文, 《论语》平实质朴, 富含哲理;《孟子》文笔刚健, 铿锵有力;《老子》清远深邃;《墨子》沉稳庄重;《庄子》恣肆雄奇。如何把握他们不同的文风, 并体会其中蕴涵的各流派的精深博大的思想, 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 做到以智导学。

比如, 学习庄子的作品, 如何让学生走近庄子, 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笔者首先让学生们欣赏《庄子》散文中的一个片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说:“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 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认为鱼“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学进行至此, 学生对于这些竟然没有一点感觉, 他们始终不明白鱼的快乐与庄子快乐的关系。这时, 我用了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 给他们讲述了一个大文豪苏东坡与高僧佛印的故事。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 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 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 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 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地跑回家见到苏小妹, 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 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 佛印心中有佛, 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 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牛屎。”听完这个故事, 学生似乎有所感悟, 他们开始体会苏小妹的智慧与庄子的智慧中的联系, 并调动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的思考。终于, 他们明白庄子与惠施观鱼, 其实也是在观人。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包含了他们对主观感情与外物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的独特体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明白了庄子的观鱼之“乐”, 也走近了庄子, 感受到了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由此看来, 学生完全没有古文经典中所说的那些生活体验, 也就无法透彻地明白文中所传达出的思想与情感。所以, 我们要精心创设情境, 去引导激发他们的智慧, 用智慧引导智慧, 让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四、以情入学

其实, 兴趣和智慧都只是教学中使用的手段, 古文经典作品的灵魂正在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所以, 将情感灌注到古文经典的教学过程中, 让情感要素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 渗透进他们的生命里, 对他们人格的形成与塑造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才是我们进行古文经典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是由情知人。由情知人首先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将与文本有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尽可能详尽地传达给学生, 因为只有有了这些积淀, 学生才可能充分地去理解文章的情感。以《岳阳楼记》为例, 假如学生只停留在范仲淹与滕子京是好朋友, 所以为他作这样一篇记的认识上, 那就不可能很好地体会文中包含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感慨知音同道寥寥无几的既豪情万丈又落寞低沉的复杂情感。只有当我们将他少年穷苦, 立志报国;主持新政, 失败被贬的人生际遇完整地展现给学生时, 学生才能回到那样一个环境中去, 去走近范仲淹, 走进那个时代, 走进那个时代中这样一个特殊人物特殊的情感世界中, 用一种全新的、思考的眼光去看待这样一篇文章。

二是感物论世。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并不是一个个单一存在的个体, 而是紧密地与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对那个世界的思考, 与那个世界的对话, 正是他们情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也是我们在古文经典教学中最应该教授给学生们的东西。不妨以《论语·侍座》为例, 为什么夫子不喜欢胸有大志的学生, 反而对一个沉溺于游山玩水的理想却大加赞赏呢?其实, 这段文字正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学中源远流长的感物论事的精神。打开古典文学, 字里行间都跳动着民族文化的命脉, 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液, 诉说着民族的生活、经验、思想和情感, 显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精魂。面对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祖先的赐予,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文字中感悟这个世界, 感悟它的至真、至善与至美。正如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阅读史, 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阅读是语文之根, 学习之源, 根深才能叶茂, 源远才能流长。”

当然, 就目前看来, 让古文经典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还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反思认为:经典, 尤其是古文经典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 人人都喜欢经典, 但要我们的学生接受不容易。一是经典离我们的学生生活太远, 在情感上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经典的文章一般文字艰涩。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将艰涩难懂的经典通俗化、形象化。但笔者更相信, 当我们怀抱着这样一个明晰的理念, 并将它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 那么这样一个值得我们万分欣喜的日子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感恩”征文:让感恩走进心灵】相关文章:

让孩子学会感恩征文04-13

感恩征文-感恩04-08

感恩征文感恩的心06-30

感恩的心征文感恩06-30

[感恩征文]感恩_500字04-17

感恩父母(感恩节征文)作文05-10

让感恩教育走进心间08-23

让感恩走进心间教案08-23

【征文】 感恩04-25

感恩教师征文05-11

上一篇:惠文实训基地实训心得下一篇:建筑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