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花的写景抒情散文:梅花傲

2024-05-13

关于梅花的写景抒情散文:梅花傲(精选11篇)

篇1:关于梅花的写景抒情散文:梅花傲

水中和陆地的花,模样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从李唐之后,世人十分爱牡丹......我独爱梅花傲骨。

梅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她那粗直的枝干,浅倚着冻土,树上开着一朵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支小火把,把大地煨得像深红玛瑙,真美。

数九隆冬,万物萧疏,梅花却傲雪独放,她的生命何等蓬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春暖花开,百花争艳,梅花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化作春泥更护花,她的品格何等谦逊!

我家的后面有一株梅树,我看着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成长。

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冷冽,我趴在窗头,看着傲骨铮铮的梅树:寒风瑟瑟,万物萧条,所有的植物都躲了起来,只有勇敢的梅花,挺立着枝干,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展现着它独有的风骨。

风生气了,又向梅树“进攻”了。但它不管。仍然傲然挺立,求生的意志,不但没被寒风打败,反而变得更强了。

我想到《梅花魂》中写的: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灵魂,最有骨气,最有品格的。

看着窗外傲然挺立的梅花,我多希望自己就是那坚强的梅花,像它一样有灵魂,像它一样有骨气,像它一样有品格。

作者|中天国际小学 五(3)班 俞昊倩

公众号:奋进作文

篇2:关于梅花的写景抒情散文:梅花傲

有人喜欢鲜艳夺目的桃花,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的人喜欢婀娜多姿的菊花,可我最喜欢傲雪独放的梅花。

到了冬天,许多花都相继失去了活力,只有梅花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之间,开得那么刺眼,那么高傲。有些人认为,梅花的美只是昙花一现,终究会被冰雪所折服。我想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冰雪越大,梅花就开的越俏丽,永不低下她那高贵的头,就像黄黄蘖禅师诗中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篇3:关于梅花的写景抒情散文:梅花傲

梅被誉为“寒冬斗士”, 于冬春开花, 称为报春花使, 独放于百花之前。在唐前以前的时代里面人们对于梅的认识更多的只是把它当作同梨花桃花一般的事物, 并没有把对梅花的认识上升到很到的程度, 直到宋代开始梅菜逐渐被文人赋予更多的人文精神, 而在咏梅史上苏轼就是其中贡献很大的人物。

1 苏轼所处的朝代梅所被赋予的品性和意蕴

梅在诗歌中的最早体现, 我们可以追溯到《诗经》, 从《诗经》中的《召南·:有梅》和其他几首里面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梅这一事物, 当然在这里面的梅没有成为审美的意象, 甚至起初文人并没有涉及到梅而是从介绍它的果实开始的。大凡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梅也是如此。从魏晋作为一个常见的花草植物到南朝开始作为一个最浅显的意象, 直至于到唐朝人们对于梅的认识更加的深刻, 因此我们可以说梅作为意象象征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经过很多代的不断发展和挖掘才形成的。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堪称标志性的人物, 即便是在那个才俊辈出的年代里面苏轼依旧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 苏轼的作品上至皇室下至贫寒文人, 都极为传诵。苏轼所作的咏梅诗不只是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占有很大的位置, 而且在历代咏梅诗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假如我们说林逋是一个在咏梅史一个划时代人物的话, 那么豪不夸张地说苏轼就是咏梅诗中的集大成者。

唐初的咏梅作品还沿袭着南北朝的风格, 停留在吟咏庭园梅树的狭隘中, 但中唐以后士人南下, 造成咏梅数量大增, 情景也跟着多样化了。对于梅的描写, 也不再只专注于梅的外观, 而注意到梅的精神内涵。到了宋代, 咏梅作品更多于唐代, 可以说是达到一个顶峰, 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梅诗歌, 也出现了一些咏梅大家。比如我们熟悉的林逋就是在梅花审美认识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他给梅花注入了浓重的隐士情趣, 梅花在人们心目中一些象征意义已达成共识, 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梅花意象。

在这里我们可以稍微记住的一点是, 当苏轼还没有开始咏梅的时候, 即便是到了林逋的时代依旧是把梅作为一种简单的意象象征存在的, 比如说与苏轼同时代的诗人石曼卿咏梅就是只在外形下笔, 把梅与桃杏看作同样的事物, 因此一句“认桃无绿叶, 辨杏有青枝”被苏轼用“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批的体无完肤。

2 解不开的梅苏轼梅花情

人总会在特殊的时间里面喜欢上特殊的东西, 这是一个人生长轨迹所决定的事情, 谁也不可以免俗。对于苏轼来说, 依旧如此。

我们可以用一个很浅显的数字来表明一下苏轼是什么时候同梅开始不解之缘的, 而“乌台诗案”就是我们需要的一个中介点, 在这个影响苏轼一辈子的案件之前, 他对于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视, 甚至于根本就处于忽视的地步, “乌台诗案”之前的寥寥几首同“乌台诗案”之后的多达四十一首已经很能向我们透露出这种关系。

“苏东坡由现在起, 由情势所迫, 要一变而为农夫, 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 要变成一个隐士。”林语堂在为苏轼所作传记中的这一句话很清楚的说明了苏轼内心世界的变化, 因此“乌台诗案”对于苏轼自身所造成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它甚至可以看作是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大学子苏轼同这个烦嚣世界的巨大碰撞, 然后“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他就像自己为梅所作的那句“自恐冰容不入时”的梅一般渐渐的脱离肮脏的官场而进一步的从自己的内心和外物中寻觅心灵的寄托。

而恰好生长在南方的梅再一次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而这一刻这个具有多才多艺, 天真烂漫质子之心的他终于的开始慢慢感受到梅的那种“尚余孤瘦雪霜枝, 寒心未肯随春态”真姿态, 真性情。都说诗人的心是水做的, 于是有着蛇一般智慧, 鸽子一般温柔的苏轼同那“墙角数只梅, 凌寒独自开”的梅开始了惺惺相惜。

冬日的梅微微的松动自己的风骨, 卓尔不群傲立雪间, 一样质地慧心却遭人嫉妒的苏轼驻足窗前, 于白雪皑皑的窗外同梅发生交集, 一时间天地出动, 梅为心有灵犀者悄然盛开。兴许是身心触动, 也兴许是灵犀一点, 那一刻才若泉涌的他挥笔而就:

怕愁贪睡独开迟,

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

酒晕无端上玉肌。

这是梅的幸运, 也是苏轼的幸运, 互为知己的他们抛却所谓我生君已死的悲哀。

3 苏轼对于梅花形象的升华

在我看来, 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代入到梅里面的, 煌煌几千万诗人才子中唯苏轼一人首先达到并发挥到极限的所在。“活灵活现”或许能够表明苏轼对于梅花理解的透彻程度。

其实在这个时候梅花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品格已经被世人所认可, 仕大夫文人更是频繁的开始在诗里面出去梅花, 但是他们大多还时把梅花同梨花杏花作为一个类别来看待, 而这种分类的方法对于经历了“乌台诗案”后重新反省自己的苏轼所不能接受的, 在他看来梅花更拟人化, 更酷似那种真性情的世人所具有的, 甚至苏轼在那首《西江月·梅》中把梅花比作了自己已经去世了的小妾朝云, 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苏轼对于梅花的看重。

玉骨那愁瘴雾, 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氵宛, 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无论是上阙的“玉骨”、“冰肌”还是海仙“仙风”, 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梅花的韵道极致, 而且在苏轼的笔下更加的升华, 下阙中的典故应用更形象说明梅花那种“天然去雕饰, 本色见真态”的品格。而这些早已经远远超过了石曼卿咏梅的“认桃无绿叶, 辨杏有青枝”, 或者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而《再用前韵》中的“罗浮山下梅花村, 玉雪为骨冰为魂”也在向我们强调着诗人对于梅花的理解, 此刻的梅花早已经不是仅仅的意象, 而已经成为被赋予刚直不阿、坚韧不屈等高尚的品格及情操。

从这一刻开始诗人终于向我们诠释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感的梅花, 再没有那种简简单单的“认桃无绿叶, 辨杏有青枝”的感觉, 随后在以儒家为主题的气息下,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不断的在苏轼描写梅花的基础上一次又一次的灌输自己的理解和感觉。

而这就是苏轼这位“吾上可陪玉皇大帝, 下可陪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人不好人”的大诗人大才子大学问家的咏梅诗所带给我们今天对于梅花观感的改变。

参考文献

篇4:冬天傲雪盛开的梅花写景优秀作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充满着生机。在大地还被白雪覆盖的时候腊梅却早已吐露芬芳。那金黄色的小铃铛般的花儿,摇响了迎春的前奏曲。我邻居家有一棵腊梅树,我曾多次踏雪来到腊梅的身边,欣赏她的容颜,深深地呼吸着,想把那腊梅芳香一涌而进不再呼出来。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腊梅盛开着金色的火焰,烧得人心头发烫,闻着那阵阵腊梅的幽香,使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希望。

我在家搜索了许多关于梅的知识,就如红梅,当春天捎来最初的信息,红梅就挺起艳红的花蕾,她等不及春天的抚摸,就在寒风里迫不及待地绽放开胭脂红的花朵,笑嘻嘻地迎接着春神的到来。

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洁白如霞的白梅展开她洁白的衣裙。那千朵百朵洁白的梅花掀起翻浪,涌动起一香雪的海洋。

篇5:关于描写梅花的抒情散文500字

记得在初中寄读,每到冬季,铁中后河对岸就有一座大象山,长长的鼻子斜斜地隆起,象牙沟槽有一条路,顺着小路上去就会有一个天然溶洞,正好镶嵌在大象的嘴沿旁。小路陡峭易滑,需要抓紧周围的劲草和斜枝才能前行。脚下细碎的石子让人举步维艰,一次我差一点滑倒,幸好拽着一根劲枝,在松手时才发现手里多了许多的花蕾,小小的黄黄的沁透着浓香,有人说:这不是腊梅吗?晶莹剔透的花瓣直招人喜爱,我们左右寻找着这些野腊梅来,这也是我第一次认识腊梅花香。

腊梅苑在青沟南坡下,我也是不止一次去过。顺着一条土路前行,脚下的冻土还印着雪霜,只是天气不是太好,阴沉沉的天空刮着一股寒风。路侧的一条溪流欢快地奔涌,清澈的雪水如一汪透亮的眸子静凝在石滩旁,左一圈连着右一眼,我想这山泉也是很有灵气的,从南山脚喷涌而来,滋润着一草一木,只有灵山灵水才有灵花灵木,有了一眼泉水,我想这腊梅苑也是选对了地方。

篇6:梅花作文抒情散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第一次读到和梅花有关的诗句,还是在小学的课本上。从课堂上得知,北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叫王安石,他提出了变法,因得不到支持而被推翻。处境艰难,内心感到孤独,以梅花自喻,抒发情感。至此,梅花在我脑海里和那些孤寂又清高的文人骚客有着千丝万缕的缠绕,它不俗,却懂的人很少。

很少见到梅花,特别是小时候。住在依山傍水的小镇上,泉眼溪水,翠竹菡萏,杏白桃红,这些风光自是旖旎,梅花却不寻常。每每想起小时候的那首古诗,心底便罩上了一层暮霭,仿佛梅花就在不远处……

后来,读到了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的赞美,喜爱至极。梅的姿态,梅的香气,可谓雅致!想那林逋,宋时钱塘名仕,隐居杭州孤山,终身不娶不仕,爱梅种梅,以梅为妻,与梅花朝夕相伴相依,不离不弃,终身皆老。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一个爱梅爱痴了的人,才会落笔如此清香迷人。

是梅花给了和靖一生的寄托,让他放下了俗世里的种种?还是他读懂了梅花的品性,甘愿孤独相伴?我想,这不重要。因为,后人不但欣赏这首诗,也常有以他淡泊宁静的品格为榜样,做以山水花草为知己的“局外人”。倘若和靖先生没有一颗孤傲淡泊的心,他怎么能挚爱上梅花呢?想必,这尘世的每一种花和痴迷它的人都有着不解的渊源?

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陶渊明爱菊,隐逸遁世;和靖先生爱梅,淡泊清静。于我,更偏向这寒冷中的一抹暗香。总觉得,它能救赎冬天,最好配上雪花。无怪乎,多少人追逐着踏雪寻梅的意境。

梅花,开在寒冬的枝头,开在百花殆尽的季节,不与他花为伍,凌然决绝,不辞严寒。赏梅,需得要耐得住寒冷,或踏雪,或顶风。

还在西安上学的时候,同宿舍的她们相邀去了公园,说是看梅花。那时候,我没有去。我觉得太热闹的气氛或许会破坏了寻梅的意境,也多少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我在宿舍里,一针一线地绣花,锦帛上,刺一朵娇艳的梅。用手来回的抚摸,喜欢它的娇艳只为我一个人而盛开。她们回来的时候,拍了各种姿态的照片,说是冲洗了给我看,遗憾我没看梅花。我心里嘀咕,你们去你们的,等放假的时候,我一个人去,清静。

其实,一个人也没去成。有些事情,太执着了,却错过了机会。

影视资料和摄影展自然是不会误了梅花,我也见过很多。但是,终究没有一个人寻得清静的时刻,真真正正赏一次梅花。每一次与梅的碰面,都是急匆而喧哗的,没有停下来的机会。

去岁,一场洋洋洒洒的雪花在飞舞,地面上早已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我下了决心,要去踏雪赏梅。那日,寒风凌冽,路上很难遇到行人。一个人去了南山道上的广场,听说那里有腊梅。刺骨的寒冷,钻进了我厚厚的羽绒服里,刘海上堆积了一层白雪,眉毛似乎也成了白色。功夫不负有心人,远望,黄色的腊梅花已经在枝头挺立,开放。凑近,清香扑鼻。梅花开得热烈,赏梅的人却只有我一个。偌大的广场花园,白色的世界,三树腊梅花怒放,雪落在花枝上,梅雪相映成趣,喜煞了我这样的愚人。

没有人为我拍照,我只为梅花拍照。在这样一个早晨,我被冻得瑟瑟发抖,心里阵阵喜悦。

我知道我没有牡丹的容貌,骨子里隐藏的一些凛冽,有时候酷似梅花,宁愿高傲的抬头顶风寒,也不愿在百花园里争宠献媚。

所以,常常我也会孤独。

今冬无雪,暖洋洋。我以为见不到梅花了,岂料意外的惊喜让我愕然。黄昏,在整理屋子,女儿匆匆回来折了几枝黄色的梅花给我,并说:“妈妈,好漂亮的假花呀!”

我细看,是腊梅。暗香浮动,阵阵入鼻。我解释是梅花,她以为冬天是萧瑟的,怎么会有真花如此雅致?

顷刻间,小屋被清香溢满。我把花枝插在盛水的瓶子里,放在书桌上,静静欣赏。

安静的屋子,惟有我和它。我的眼珠上印满了梅花,一点点在散香。

篇7:一树梅花雪里红抒情散文

母亲挚爱雪里红的味道。年年都种。采集它丰盈的叶,井水洗涤,用盐一层层腌在大肚瓦翁里。隔周就能吃。渍过叶子依然鲜艳欲滴。切成细丝,佐以蒜末,滋啦一声泼上菜油,不放辣椒。雪里红本身蕴含着一种天然的清澈辣味,绿色汁液在唇齿之间绽放出一股激烈刺激贯彻肺腑的独特甘香。有点麻、辣、甜、冲,各味交织,丰富又愉悦的口感。

这道清拌雪里红,像一道上好的绿茶。绿意盎然地入胃后,有一种浊气尽清的内脏被清洁的感觉。是绿叶菜里,唯一一种让我吃得淋漓尽致极其过瘾的。

雪里红是素菜里有脾气有个性的佼佼者,配以温柔肥美的猪肉,热炒后凑成一对。和和美美的味道里,雪里红仍是那个骑在对方头上的麻辣娇妻。清新冲淡了油腻,激爽克制了温吞。是寒冷冬天里一道甜美温暖的菜。

清人王士雄所撰的营养专著《随息居饮食谱》里记述雪里红:陈久愈佳,香能开胃,最益病人。《本草经疏》又记:“其主利九窍,明耳目者,盖言辛散走窜,豁痰引涎,暂用一时,使邪去而正自复,非谓真能利窍明耳目,用者详之。”

一碗玉米红著粥、一碟雪里红、一盆豆腐熬白菜、几盘小咸菜。北方乡村冬天的餐桌大抵如此。简单、原味、百食不厌。最叫人怀念的是那些食物里收藏着故乡泥土的气息、妈妈最爱的味道。

篇8:形容梅花傲雪的诗句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篇9:描写梅花傲雪的诗句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6、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7、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8、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9、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篇10:梅花傲雪作文

清晨,雪停了。院子里,一盆盆花草都枯萎了,将我昨夜里的喜悦一扫而尽。这时,我看到大片的残枝败叶中,隐隐约约地泛着一点红。走近些,是一抹红。再走近些,原来是开在冰雪中的一盆红梅!红得无瑕,那是被冰水洗涤后的色彩;红得炽热,好似一团火在燃烧;红得灿烂,灼灼其华,恰似一抹炫目的阳光。我心里满是疑问:这么冷的天,它怎么如此精神?这时,爷爷走了过来,说:“哟,今年的梅花开了啊。”“是啊,天这么冷,没准明天就受不住了呢。”想到这,我有些心疼。爷爷笑着摸我的头,说:“这梅花啊,不同于别的花。”

次日早晨,大雪又铺天盖地飞落下来,我不禁担心起那盆梅花来: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它要臣服于冰雪了吧。正午过后,我来到梅花前,没想到,它却安然地挺立着。那花瓣,从冰雪中昂起头来;那花枝,摇曳着婆娑的姿态,好像在说:“我现在很好!”虽然掉落了些花瓣,但丝毫不减它的傲气。

可我仍然放心不下,执意要把它搬到屋子里。爷爷说:“梅花不同于别的花,你越是呵护,它越是不自在。”我不解:“可是,外面真的很冷啊!”爺爷摇头叹气后转身离开了。我把梅花放在锅灶旁,感到很安心。可是,仅仅半天过后,梅花好似生病了,片片花瓣无精打采,黯淡无光。怎么啦?我失望极了,把它搬回院子的角落里,任其自生自灭吧。

几天过后,天晴了,雪化了。无意间,我又看到了那盆梅花。它在墙角开得正艳,红红的花瓣凑在一起,又重新燃起一团团火。还是那样明亮,还是那样洁净,还是那样傲气地傲居于冰雪之上。爷爷上前轻轻地抚摸着它,眼睛里充满着亮光,好似在疼爱自己的孩子。

“这梅花怎么又开了?”我好奇地问爷爷。

篇11:关于描写梅花的散文随笔

讶异的,是寒梅的怒放。这冬的精灵,凛冽严风中的勇士。自古至今,文人墨客对梅花极尽赞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不让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乾坤”,“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凝成词牌,站成风景,众人伫足,志士仰慕。这肃杀寒冬顿时有了精神和勇气,寂寥的天宇也便增了诗情画意。

梅花,你美得让人心醉神迷。虬枝嶙峋,苍劲挺拔,不需绿叶衬浮,自傲枝上。红瓣灼灼,娇蕊颤颤,红云不飞,含态含香。怒放的,笑靥灿灿,艳泛烟霞;含苞的,姣羞晗首,豆蔻芳华。可感可佩的,这娇弱的花,该具有怎样的侠骨剑胆,赴一场痴情,寄一曲琴心。孤标傲世谁偕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绎外断桥边,路径小园中,流瓦粉墙处,亭台轩榭旁,梅花一现皆惊艳,景色不墨画自出。踏雪寻梅,梅雪争春,仙风道骨,费尽评章。红楼梦中,气质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芦雪庵中,红梅怒放,引得宝玉叩扉寻梅,寻访知己借红梅,痴情只寄槛内人。

上一篇: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下一篇:车辆管理员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