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2024-04-28

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共9篇)

篇1: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06年是第六届科技活动周。本届活动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主题,集中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集中展示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以科技大宣传促进科技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科

技进步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

1、政法部门:

做好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反对邪教的宣传。

2、卫生部门:

提供义诊;宣传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帮助群众提高对一些卫生健康知识的科学认识;防治疾病的科普宣传,帮助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计生部门:

做好计划生育的科普宣传,提高人口素质;介绍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4、农业部门:

宣传农业科学知识;推介农业生产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帮助群众解决种植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5、畜牧部门:

做好牲畜五号病的防疫宣传工作;介绍预防、控制禽流感的科学常识。宣传推介新的养殖技术。

6、林业部门:

推介新的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品种及种植技术,做好松毛虫防治,森林防火宣传。

7、教育部门:

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赛获奖作品展;在10所以上所学校中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在学校普遍开展“学习洪战辉”演讲活动。

8、通信部门:(移动、电信)

保障通信畅通,做好新功能、新业务宣传。

9、农机部门:

推广农机新产品,宣传农机安全知识。

10、新闻部门:

滚动报道科技活动周的开展情况。

三、时间安排:

1、4月下旬,召开各参与单位协调会。

2、科技活动周的时间从5月20日始到5月26日结束。5月20日在县城举行启动仪式,并在县城集中开展宣传、咨询、义诊、挂图展等活动;5月21日—26日在乡镇巡回开展以赠送书籍、资料、举办短期培训等形势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具体地点另定)

四、组织机构:

县科技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领导、指挥与统筹协调。

组长单位:县科技局

副组长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

成员单位:县科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参加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县科技局办公室。

五、要求:

1、紧扣主题,精心组织。

要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主题总结前五届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扎实做好2006年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2005年科技活动周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创新。要充分发挥本部门优势,打造亮点,办出特色,开展形势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

3、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科技活动周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活动既有行业特色又有地域特色,既注意节俭又注重实效。

4、重视安全,做好预案。

各部门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科技活动周期间的安全工作,要与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充分沟通情况,通力合作。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订科技活动周的安全保卫方案及应急预案,各项安全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篇2: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为认真举办好颍上县2014年科技活动周,根据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4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精神及省市科技科技活动周的安排,结合我县第九届管子文化旅游节总体要求,制定如下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的主题,突出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营造颍上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百姓科普宣传,渲染科技魅力,回应社会关切的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应急避险、低碳节能、健康生活等热点问题,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激发创新创造兴趣和热情。

二、活动时间:

2014年5月6日—12日

三、活动主题

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颍上县2014年科技活动周广场宣传活动

时间:2014年5月7日上午10:00

地址:县邮政广场;

主办单位:县科技局、县委宣传部、县科协;

参与单位:教育局、文广新局、计生委、农委、畜牧局、林业局、农机局、环保局、卫生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气象局、水产局、地震办等单位。

主要职责:

⑴科技局:重点进行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全面负责科技活动周的服务工作;

⑵宣传部、文广新局:负责科技活动周期间文化宣传工作,开展科普电影进乡村活动,开放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同时做好科技活动周期间的全程宣传报道工作;

⑶科协、教育局:组织科普大篷车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宣传、科普讲座,增强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⑷计生委:出动计生专车进行计划生育的科普宣传,提高人口素质,介绍优生、避孕节育等知识,并现场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

⑸农委: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宣传、咨询、服务等,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

⑹畜牧局:做好畜禽新品种、新技术、禽流感防治等重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

⑺林业局:做好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等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宣传、咨询等工作;

⑻农机局:做好新型农机具宣传、推广应用,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农机安全知识;

⑼环保局:做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等科普宣传工作,组织专家到中小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

⑽卫生局:从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中抽调医疗专家组成一个专家服务队,出动健康快车,对群众进行义诊,宣传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帮助群众提高对卫生健康的科学认识,帮助群众增强自主保护意识;

⑾气象局:做好天气预测预报、防雷、避雷等知识的宣传工作;

⑿水产局:做好春季鱼苗放养知识及各种鱼类疾病防治的宣传咨询工作;

⒀地震办:做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科技专题培训班活动:

1、举办颍上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养鸡培训班

?时间:5月8日上午9:00;

?地址:颍上县会议中心;

?主讲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④参与人员:颍上县养鸡场负责人、养鸡专业户、养鸡技术人员及科技特派员等;

(主办单位:县畜牧局、县科技局)

2、举办颍上县科技创新政策暨知识产权培训班

(举办单位:县科技局、县工业园区)

(三)科普电影进乡村活动(主办单位:县电影公司)

(四)科普大篷车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主办单位:县科协,协办单位:有关县镇、县教育局)

五、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颍上县2014年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由副县长王晓英任主任,县政办、科技局、宣传部、科协、教育局、文广新局、计生委、农委、卫生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同志为成员。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活动周期间的各项工作,联系人:刘茂森副局长,联系方式:***.紧扣主题,精心组织

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工作性质,围绕2014年活动周主题,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形成整体合力,把我县科技活动周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3、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2014年科技活动周在内容和形式有所创新,要充分发挥本部门、本行业优势打造亮点,办出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

4、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科技活动周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活动即有行业特色又有地域特色,即注意节约又注意实效。

5、重视安全,做好预案

各部门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科技活动周期间的安全工作,要与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充分沟通情况,通力合作。要综合实际情况,认真制订科技活动周的安全保卫方案及应急预案,各项安全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6、跟踪报道,及时反馈

县电视台、政务信息网、新颍上等新闻媒体要对科技活动周进行跟踪宣传报道,及时、快速地宣传活动周的典型事例,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资料,为本次活动周营造良好氛围。

附:颍上县2014年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建议名单。

颍上县科学技术局

篇3: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撰写

一、方案的形式

科技教育活动方案可用文字、图示、表格等形式呈现, 具体应随课题而定, 但一般用表格来呈现比较好。

二、方案的内容

通常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课题名称:名称应尽可能简明、具体地反映出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类型、活动的对象、活动的范围、活动的任务等。

活动的形式:通常有组织兴趣小组, 举办培训班等小组活动;科普讲座、板报宣传、科学报告会、演讲会、科技夏令营、参观访问和科技周等群众性活动以及学科竞赛、科技专项技能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生物百项等竞赛性活动。

活动的背景:应具体阐述组织开展该项活动的原因。如:“伴性遗传内容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背景中这样写道:“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的时期, 自2004年9月在山东等4省市率先实施新课程改革, 现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推广实施, 并要求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而新课程重点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调查式的科技教育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活动的目的意义:是指活动的教育性, 要尽可能简洁、明了地反映出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 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道理, 在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有什么帮助等。如:“伴性遗传内容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目的意义中这样写道:“通过调查研究, 使学生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分析调查结果, 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 加深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在调查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接触社会, 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在调查结果的交流和讨论中, 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发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成员及分工:主要反映参与活动的成员有哪些, 每个成员在整个活动中所担负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务。如:组织协调、查阅资料、材料准备、填写活动记录单、撰写活动总结 (报告) 等。

活动实施计划:该项内容是整个方案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活动的具体内容、步骤、方法、时间安排等。实施计划告诉参与者开展活动的程序, 要注意科学性、过程性, 并且要详细具体地列出每个阶段 (步骤) 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要求、分工情况。写得越具体, 越易操作, 活动越易成功。

评价标准:该项内容是活动方案内容中必须具有的, 它是整个科技教育活动的导向, 不同类型 (或课题) 的活动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 但都要遵循评价标准与活动的目的意义相对应的原则。主要应从情感态度、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方面来制定。

活动的可行性论证:是指开展活动所需的条件, 包括场所、材料、仪器、经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及存在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对策等。

活动成果的呈现:一般是论文、调查 (实验) 报告或总结等形式, 以文字、图表、多媒体等方式表达。

篇4: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施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活动;教育指导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所以对他们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基本的科学素养及科学想象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平台与机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与能力。

一、创新教育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綱要(试行)》中对“创新”阐述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学校一直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提出了“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三大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措施。

二、创新活动的实施与研究

1.科学与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源于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为丰富校园文化,我们开设了航模、机器人探究、滑莱士车①等制作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其中的科学原理。

发明创造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各类科技比赛活动,获一等奖70多个,学校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连续五届参加由市教委、市科协举办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创造力大赛中获得16个一等奖,2个团体金奖;在省模型大赛中荣获7个一等奖,2个团体一等奖,展示了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整体实力。

2.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重点与方法

科技发明创造小组更是给学生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给学生提供参观、比赛、学习的机会,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

(1)明确思想,提出要求

利用科学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想观,提出上课以及实验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想、去做。活动小组的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

(2)学练结合,在实验操作中寻找创新点

我们在科学课中安排学生操作,利用实验课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用于发明创造当中。我校杨×同学利用“蒸发”原理发明了用于晾小衣服的“快速干衣机架”,获淄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市布谷科技节科技创新类一等奖。这就是学生,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真正应用到了生活中。

(3)善于观察模仿,积极正向思考

科技发明与创造是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创新活动。要让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并不难,只要用心观察,总会有解决办法。我们给学生看发明视频、订阅发明杂志、仿写文章等,鼓励学生仿造、改造,学会发明创造。我校张×同学在外无意看到工人筛沙子的过程,发明了“简易粉笔末收集盒”,获市布谷科技节二等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田××同学在外出理发时,看到小朋友在理发时哭闹,发明了实用的“理发护脸罩”,参加电视台创意栏目荣获冠军,获得2万元基金,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三、创新教育活动源于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指导

我校开设“科技创新大讲堂”,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指导,近千名学生参与学习,产生了很多优秀创意、发明。全校开展“我爱发明难题挑战赛”活动,每周一题,均来自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想办法设计解决难题了,产生了很多好创意。

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孩子们是快乐的。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学会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世界,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神奇作品。我们也将会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动手、动脑以及创造能力强的一代。

参考文献:

张景焕.创造型教师:心理特征及成长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篇5: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农业部、省农委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2014年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14〕94号)要求,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技服务促春耕备耕为主题,以包村联户科技服务为重点,动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围绕在地作物田间管理、春耕备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惠农政策宣传、农资市场监管等开展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政策落实,为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和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4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从2月份开始到4月底结束。全县动员组织295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畜禽场舍、河湖塘边、农业试验示范点,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培训、咨询、示范和惠农政策宣传等服务。通过服务活动,全县培训农民5万人次,印发明白纸5万份,开展广播电视讲座10次,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生产大户、家庭农场2950个,服务指导各类农民合作社295个,促进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惠农政策贯彻落实。

三、服务内容

今年全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1.突出做好春季生产指导服务。分类指导,抓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追施。春季气温变幅较大,易引发低温冷害,要切实抓好倒春寒和其它灾害天气的防御,抓好化学除草、三沟理墒,小麦纹枯病、蚜虫、赤霉病的防控,抓好蔬菜和其他在地作物的生产管理,围绕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养殖业生产,抓好主导品种推广,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畜牧业补栏出栏和春繁春孵、水产品春繁春放和清塘消毒等科技服务。

2.突出做好重点技术推广服务。重点推广以下技术:主要作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设施蔬菜栽培和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释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清洁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及农业信息技术。

3.突出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重点围绕“四补贴”(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购机补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美好乡村建设等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咨询服务。

4.突出做好农资市场监管服务。大力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规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利益和春季农业生产安全。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年之计在于春”.委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春季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性,切实增强抓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将其摆上重要位置,结合自身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认真制定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计划,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和目标任务,并与各乡镇做好对接联系,悬挂宣传条幅,印发明白纸,安排好重大科技活动,建立服务责任制,落实服务经费,保证科技服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立足服务区域,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集市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咨询和现场指导等服务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包村农技员要立即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搞好服务;各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要组织精干科技人员,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专家服务队、报告团,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县级农技人员要在做好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的同时,划片包干,深入乡(镇)村开展技术培训和驻点指导;乡镇农技人员要包村联户,每个农技人员要包干1个或若干村、联系服务10个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200户,推进技术推广应用。

(三)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突出重点服务。重点抓好高产创建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以及种养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进村入户服务。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三是开展多形式培训服务。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服务,通过现场培训、老师讲课与农民互动相结合培训、大户与一般农户结合培训、室内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四是抓点示范服务。依托农业重点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四)强化宣传工作。要在村边、路口、高产创建点,通过挂横幅标语、办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做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通报等,宣传活动的做法经验、成效,推进活动开展。县农委将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旬报制度,编发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工作简报,各乡镇要做好每旬初上报科技服务活动信息工作。

篇6: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0年XX市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方案的通知》(X农函〔2020〕X号)精神,制定2020年XX县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方案。

一、明确目标

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生猪稳产保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与服务,稳步提升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根据《XX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X政办〔2018〕X号)要求,全力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与服务,为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收官,提供强力支撑。2020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

(二)畜牧科技进村入户。

2020年要求畜牧科技入户(规模养殖场)全覆盖,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一场一人”、专人指导(即每个畜禽养殖场要确定一名技术指导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实现规模养殖场技术指导全覆盖。

二、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技术指导服务

1.贯彻执行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增强养殖场户复养积极性。

2.加强技术培训。组织符合条件的种猪生产企业参加全省生猪联合育种、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畜禽养殖业全链条抗菌药减量替代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技术培训。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确保实现2020年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目标任务。

3.紧抓X南花猪保种扩群。加强X南花猪保种企业选种育种技术指导,推进种猪生产企业开展种猪生产性能场内测定,引导种猪育种企业开展场间遗传交流,促进我县X南花猪保种企业积极开展联合育种工作。

4.指导种公猪站建设。加强种公猪站疫病监测工作,提高种猪质量和良种供应能力。

(二)全力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与服务

1.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总体路径,指导推广规模养殖场对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做到“雨污分离、饮污分离、粪尿分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减量化。

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发酵垫料养猪技术等清洁生产工艺。2020年拟提升4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技术,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中小型养殖户的治理以干清粪和农作物秸秆发酵垫料工艺技术为突破口,通过生态发酵技术模式推广普及和规范应用,加快养殖生态化、健康化步伐,实现养殖增效、农民增收、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精心组织“回头看”活动。各乡镇要对已验收完成设施配套的规模养殖企业进行全覆盖“回头看”,重点查看设施配套、设施运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情况,对不符合部省要求的规模养殖场坚决整改,确保“不反弹、无水分”。

3.强化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水平。要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作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的重点培训内容。

4.加强指导服务,做好技术支撑。要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组织技术指导人员一对一深入规模养殖场(户),确保每个规模养殖场都有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与服务,实现规模养殖场技术指导全覆盖。一是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指导规模养殖场改建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对现有基础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做到“雨污分离、饮污分离、粪尿分离”。二是指导规模养殖场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改善饲料配方、优化设施设备及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减量化。三是指导规模养殖场实施“一场一策”(一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确定一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制定一套消纳粪污方案),建档备案,实行清单管理。四是指导建成的设施设备常态化运行,帮助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5.加强学习交流,拓展更新技术储备。积极参加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展览会、全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现场会,做好技术培训和交流。

6.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执法监管。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日常执法监管范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养殖场严格按要求办理有关环评手续,加强禁养区监管。

三、工作要求

基层技干进村入户活动期间,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效,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技干进村入户服务的良好氛围。为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县畜牧兽医事务中心将编活动工作简报,建立服务情况季报制度(见附件2,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以电子版形式上报),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查,对服务不到位、作风不扎实导致生产受到重大影响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对工作卓有成效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要加强活动的组织落实和督查指导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县畜牧兽医事务中心联系人:XX

联系电话:XX

篇7: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局属各单位、股室,各乡镇农业服务站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履职尽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春管,同部署同推进,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引导农民安全、有序地做好春季农业生产。

一、活动时间、内容与目标任务

1.活动时间:2月1日—4月31日。

2.活动内容:在春季农业生产期间,组织动员全县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农村能源、农业行政执法等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为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1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指导服务。各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发布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做好小麦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继续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好小麦纹枯病、赤霉病、蚜虫和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防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范倒春寒冷害,做好应急预案;要继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禽流感、非洲猪瘟等疫情监测预警,强化应急预案处置力度;指导农民做好农机春耕备耕及渔业生产;指导沼气设施建设和安全检修,提前部署好油菜、小麦收获后秸杆综合利用。要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大户科技示范作用,重点推广我省主推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及时开展适用技术线上培训和展示,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适时开展线下培训和现场观摩。

○2做好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继续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并确保90%以上的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参与,每名农技人员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数不少于6户,并继续遴选2个有生产能力和技术需求、在县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服务对象,全年指导服务10次以上。继续按照《XX省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的通知》(X农科

﹝2018﹞X号)要求,确定科技示范户,推动农技服务适度向高素质农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大户聚焦,提高示范带动效率。

○3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业投入品监测服务,根据疫情防控情况适时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保障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为春耕备耕、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4做好农业生产要素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农业企业在疫情防控、春耕备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和鼓励农资企业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售后跟踪服务;搭建银企、银社、农保对接平台,为农民提供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服务。

3.活动形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QQ、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媒介,扎实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技术线上指导、培训和咨询等工作,用“指尖”备春耕促生产,通过微信、短信推送线上农业科技明白纸,讲解关键技术和答疑解惑,开设广播、电视农业技术交流讲座栏目等方式开展远程培训及指导服务,同时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适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通过下田、进户、入社、到场等方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线下农业科技服务,坚持做到防疫春耕两手抓两不误,确保全县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为夏季粮油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篇8: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一、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教育实践概况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在2006 年2 月颁布了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 针对青少年提出了以下四项目标:一是从小树立青少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是发展其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是培养青少年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是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 国内开展的全国性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主要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全国青少年车模航模大赛以及相关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另外, 国家教育部以及全球知名的IT公司也在国内组织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学习活动, 推动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如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项目、Inter求知计划大赛、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等。根据科技竞赛和项目活动目标, 学校一方面在各级教研、电教和科技馆等机构的组织指导下, 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机制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另一方面围绕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学生的兴趣, 自发组织学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探索学校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机制。

二、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当下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存在诸多共性问题:一是现有中小学生和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引导机制不健全, 各级教研 (电教) 部门、科技馆、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个部门参与不同项目的组织与活动推广, 尽管各地成立了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 但是不同组织机构因认为存在竞争关系而缺乏沟通合作。二是部分公共科技活动场所公益职能弱化, 过度市场化, 师资良莠不齐, 活动开展的质量堪忧。三是中小学校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资源有限, 尤其是农村地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条件匮乏, 资金不足、无活动场所、缺少指导教师等问题突出。四是中小学教育理念亟待转变,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但是依然受到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存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 轻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重科技知识的教育, 轻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重科技“尖子”的培养, 轻学生科技素养的整体提升;重课外科技竞赛的结果, 轻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过程等现象。五是学校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质量参差不齐, 大多数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少、参与面不够广、活动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六是现有各级科技竞赛及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在取消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全国性大赛的高考保送和加分资格后, 提高中小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积极性、形成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实施长效机制的工作更加任重道远。

总的来讲, 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受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因而在全国范围内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特征。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是公共科技场馆以及学校科技活动场所的建设起步较晚,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现有科技场馆的人均拥有率较低, 难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需求。二是中小学科学 (综合理科)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开设基础薄弱, 与发达地区相比至今仍有很大差距。三是中小学科课程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二者尚未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轻视课外科技活动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建立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长效推进机制的思考

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意见建议。有研究者在总结欧洲科普和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的经验后, 提出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要“从顶层策划、规划管理和监测评估入手, 加强青少年科技活动和项目的引导和管理;从培养青少年兴趣和能力出发, 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 营造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良好的氛围;注重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培养和激励;促进科普设施和场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大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力度;进一步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科技活动交流等”[1]。也有研究者认为“需要改进现有科技竞赛办法, 健全和完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2]来进一步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其实, 从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推进的机制与策略来看,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 (电教) 部门和科技馆 (活动中心) 等机构, 以及学校在推进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总的来讲, 学校是推动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教育的主导力量, 学校教育阶段是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的关键期, 推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学校科学课程改革, 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重要手段。从学校层面来讲, 形成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课程教学衔接的协同推进机制是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可持续组织实施的关键。

(一) 明确课外科技活动在科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衔接应明确课外科技活动在科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中小学科技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 中小学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应有之义, 不能忽视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而主动放弃学校组织实施科技活动的良机, 反而要把握好学校这个“主战场”, 发挥学校在推动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将课外科技活动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 在中小学生学校教育的关键期通过与学科课程教学衔接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 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设计和组织实施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衔接的基础是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设计和组织实施。学科课程标准是学生能力水平发展的重要引导和评估依据,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 不能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能力发展而盲目开展探究活动, 而应兼顾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并对照学科课程标准设计活动目标和评价量规, 同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对照活动目标校正探究活动的方向并聚焦探究的问题, 避免课外科技探究活动内容空泛, 搞形式主义, 也可避免探究问题太难学生半途而废。

(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科技活动成绩观

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衔接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科技活动成绩观, 不唯科技活动竞赛成绩是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是推动学校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 也为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但是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不应将竞赛结果作为检验学校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实施的成效和衡量学生科技素养高低的唯一依据。学校更应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中总结经验, 帮助、指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发现差距。

(四)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衔接应充分利用地域、场所、师资等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探究活动。城市具有较好的科技活动场所, 而农村学校也有农田、山野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探究环境;城市学生有较好实验条件开展物理、化学学科的课外小实验, 并有丰富的科普读物和各种科普讲座等指导, 而农村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向经验丰富的农民求教开展生物课外实验和探究活动。中小学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教学应充分发现和挖掘本地资源, 做到因地制宜。

(五)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衔接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近年来,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广泛应用, 利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也越来越普遍。从组织实施层面来讲, 中小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借助网络和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课外科技探究资源不足的问题, 也能基于信息技术开展城乡远程协作探究, 形成校际共建共享科技资源的机制, 既有利于教与学的方式转变, 又对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馨元.欧洲科普与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掠影 (下) [J].科协论坛, 2008 (10) .

篇9:科技活动拓展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科技活动 课程构建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充满好奇心、童真性与好动性的时期,更是培养人生兴趣和情趣的最佳时期,在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播撒创新、创造的种子至关重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设拓展性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转变育人模式。科技活动课程无疑是培养儿童科学、创新素养的最佳载体。为此,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途径。

一、课程的设计:从“活动”到“教育”

(一)制定课程目标,明晰建设理念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建构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校科技活动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科学素养的连贯一致发展。为此,我们将课程目标定位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独立思想、有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终身学习者,有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社会参与者。

课程建设体现四个原则:一是基础性,重在学习科技创新的基础知、基本技能、基本的态度价值观;二是整合性,系统整合,避免各自为政、碎片管理;三是多样性,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多元发展;四是生长性,突出全程指导、全员参与,可持续性发展。落实到低中高年段,形成具体目标(见表1)。

(二)设置课程内容,架构教学体系

1.三类:知识拓展类、技能开发类、研究提升类

知识拓展类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用于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技能开发类,主要是对学生专项能力进行训练,掌握创新策略;研究提升类主要是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探究能力。

2.三段:基础普及阶段、拓展训练阶段、探究发展阶段

低段开展科普性主题活动,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创新意识。中段倚重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高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用科学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三育:劳技教育、科技教育、创造教育

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以科技教育STS理论为指导,让学生投身科学实践,培养科学素养。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重点在“劳技创新”,培养具备创新素养的普通劳动者。

二、课程的实施:从“单一”到“综合”

(一)统筹整合,推进学科教育课程

1.基础性学习课程

(1)提倡创造教育渗透课

倡导创新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三性”教学总策略,即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交给主动学习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精细观察、动手实践、究根问底),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善思、好问),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智的发展。

(2)开设创造教育活动课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低年级着重进行创造品质的启蒙教育和思维的流畅性训练;中年级着重进行想象力和思维的变通性训练;高年级转为“发散与灵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创造技法活动课。低年级以和田路小学“12创造技法”为训练点,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异想天开;中年级以“主体附加创造法”指导学生改变原有、发展求异、掌握简单的创造技法;高年级以“纵横联想创造法”“异类组合创造法”等为基本训练技法,掌握多种技法的实践运用。

2.综合性学习课程

主题实践型。为达到一定的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进行感知,以形成对事物新的认知。如一年级进行“我爱动(植)物”的主题教学,将种植一株花的体验活动纳入教学时间内。

综合研究型。针对各科教材中重复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教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买菜》让学生提着篮子走进菜场,在学买菜的同时,将数学课中元、角、分的知识教学运用到生活中。

网络学习型。以单元教学的形式,围绕一定的主题,如“人类与水资源”“海洋”等,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分层递进,搭建活动课程

1.普及活动课程

将科技节、科普日、科技“五小”展示等活动按其目标、内容、形态确定课型和课时,将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提升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以提高教育效果。

2.社团活动课程

遵循普及与提高的思路,开设相对更专业、更个性化的社团课程,规范活动。如环保课程开展节约能源、预报酸雨等系列活动;生物课程开展生物小实验等;创造课程搞创造小发明,培养创新能力。

3.竞赛活动课程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和竞争意识,每学期组织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有助于巩固发展学生的科技兴趣。构建全国、省、市、县、校竞赛“四位一体”的竞赛课程,实现大型科技竞赛届次化、中型科技竞赛社团化、小型科技竞赛活动日常化。主要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儿信息学竞赛等。

(三)挖掘资源,开拓“第三课堂”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加强。通过少年宫、科技站等校外机构、场所建设校外教育课程,社教结合、整合资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如在家庭开展科技“五个一”课程(小书架、种养点、科技角、责任岗、科普活动);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进课堂,开设金融理财、服务旅游课程等。

(四)激励协作,建立保障机制

1.全员性的管理机制

制定学校科技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将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成立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导活动,组织竞赛。

2.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首先,确立多元评价策略:使得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大于科技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掌握大于探索的结果,富有个性的体验大于平凡的说教;其次,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课业成绩、科技争章和社会实践三方面的评分。

3.多元化的硬件机制

校内实践阵地。“一窗”:科技宣传窗;“二台”:校广播台、电视台;“二报”:科技乐园黑板报、科技小报;“三园”:生物园、DIM操作园、科技成果园。营造多维立体的科学教育校园环境。

校外活动阵地。建立 5类活动阵地。观察类:家庭饲养点,标本制作室;劳动类:学农基地,亲子花园;实验类:无土栽培室、暖室;调查参观类:垃圾填埋场、技术园区;宣传类:社区黑板报、电台广播。

(五)多元共享优化师资队伍

1.学科教师的“成长工程”

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教育类书籍、掌握一项科技小技能、上一堂创造教育课、写一篇科技创新教育论文(方案)、跟踪调研一个学生,提高广大教师的科技创新辅导能力。

2.骨干教师的“栋梁工程”

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室,采取委以重任与具体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讲座、观摩课、研讨课、成果交流、科研论坛等形式,带动教师参与科技活动。

3.课程辅导员的“红蓝双师工程”

外聘辅导员与本校项目辅导员相结合。聘请有热情、有时间、有专长的家长及校外人士为志愿辅导员,既辅助教师开展工作,形成辅导合力,又提升校外辅导员的辅导能力,提高辅导实效。

科技活动拓展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发展与构建。通过顶层设计,立足学校实际,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设置灵活、开放的课程内容,形成良性运作的课程实施机制,从而构建一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罗玲玲.创造力理论与科技创造力[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2] 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陌生”的自行车作文下一篇:幼师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