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式词语

2024-05-08

ABA式词语(共8篇)

篇1:ABA式词语

ABA式词语

黑吃黑、八大八、抱一抱、背靠背、背一背、不得不、不能不、查一查、尝了尝、尝一尝

唱一唱、吃不吃、大哥大、大小大、淡不淡、得不得、颠倒颠、点把点、钓诗钓、叮当叮

钉书钉、动不动、读一读、对不对、二百二、钩诗钩、狗头狗、狗咬狗、觚不觚、鬼里鬼

好不好、黑又黑、红又红、侯伏侯、划一划、话赶话、缓一缓、迦梨迦、见天见、嚼复嚼

脚碰脚、紧不紧、精打精、九月九、看一看、肯不肯、空对空、乐一乐、里外里、哩啰哩

理一理、利滚利、连不连、凉又凉、亮又亮、量一量、聊一聊、六零六、骂海骂、梦中梦

面对面、摸了摸、难上难、牛戴牛、七月七、去不去、日曜日、稍挽稍、身外身、石灰石

时不时、实打实、是不是、是即是、是则是、手携手、说一说、梯恩梯、天之天、天中天

甜又甜、跳又跳、听一听、停了停、停一停、头顶头、味外味、文言文、闻了闻、稳打稳

喜又喜、先不先、想了想、想一想、写一写、心连心、要不要、也者也、一百一、一等一

一与一、硬碰硬、于蔿于、长岑长、长又长、阵打阵、直搭直、直达直、直打直、自顾自

篇2:ABA式词语

针针丛棘、拳拳孝心、菁菁校园、善善从长、作作有芒、

盈盈在目、啧啧赞美、亹亹而谈、斤斤较量、句句箴言、

琐琐葡萄、平平无奇、句句在理、循循善导、萋萋芳草、

凛凛威风、区区此心、殃殃大国、洋洋大观、人人有责、

篇3:NA式颜色词语浅析

一、NA式颜色词语的性质

据考察, 《中国颜色名称》收录的NA式颜色词语多达一千余条, 其性质比较复杂, 有些是词, 已经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 这一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占比例最大的是短语, 还有一些则处于中间状态, 是词还是短语尚无定论。

目前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确定为词的例如:桃红、枣红、杏红、橘红、橘黄、杏黄、姜黄、篾白、豆绿、葱绿、篾黄、竹叶青、豆青、菜青、玫瑰紫、葱白、猩红、鹅黄、鸭黄、蟹青、鱼肚白、鱼白、血红、肉红、果绿、篾青、葡萄紫、雪白、火红、水红、土黄、天蓝、海蓝、湖绿、月白、米黄、乳白、乳黄、墨绿、墨灰、漆黑、蜡白……

除此之外的其他NA式颜色词语基本都可以看作是短语, 它们大都具有很强的临时组合性, 构成也比较自由。例如:檀香红、樱花红、月季红、金盏橙、柳芽绿、虎皮黄、鼠皮灰、宝石绿、火山棕、巧克力棕、野葡萄紫等。其中有一部分使用频率较高, 具有由短语向词转化的趋势。如:湖蓝、豆绿、蟹黄、肉白等。

二、NA式颜色词语的构造特点

NA式颜色词语的构造特点主要体现在N上。N有四种类型, 它既可以是单个名词, 也可以是名词性短语, 还可以是名语素, 甚至是无义汉字。例如:

1.N是单个名词:樱花红、葡萄紫、孔雀蓝、象牙白、巧克力棕、湖水蓝……

2.N是名词短语:笋皮棕、枯竹褐、兔眼红、竹叶青、海沫绿、哈瓦那玫瑰红……

3.N是名语素:柿红、茄紫、鸽灰、月白、舌红、蜜黄、蛙绿……

4.N是无义汉字:驼黄、蛾黄、蝶黄、鹦绿、蟾绿、鸥蓝、猬灰、蟹灰……

其中第1类比较常见, 第2类则相对较少。而第3、4类的产生是为了简便起见而用名词中的一个语素或无义汉字来代替所要表达的名词, 例如用“柿”代表“柿子”、“月”代表“月亮”而产生了“柿红”、“月白”;用“鹦”代表“鹦鹉”、“鸥”代表“海鸥”产生了“鹦绿”和“鸥蓝”, 等等。

目前学界对汉语基本颜色词的界定仍然存在分歧。姚小平 (1988) 认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为黑、白、红、黄、绿、蓝、紫、灰、褐 (棕) 、橙10个;刘云泉 (1990) 为红、黄、青、绿、白、蓝、黑、灰、紫、褐10个;詹人凤 (1990) 为黑、白、红、黄、绿、蓝6个;刘丹青 (1990) 为白、黑、红、黄、绿、蓝、灰7个;叶军 (2000) 为红、蓝、白、黑、绿、紫、灰7个;李红印 (2007) 为红、黄、绿、蓝、紫、褐、黑、白、灰9个。本文的A取各家基本颜色词的交集。本文所谓“颜色词语”涵盖汉语的词和短语。

三、N的语义类别

NA式颜色词中的名词性成分N涉及多种语义类别, 包括植物、动物、身体构件、矿物、元素、自然物、食物、人造物等等。例如:

N为植物:草黄、蔷薇红、草莓红、橡树灰、海带绿、枇杷绿、野葡萄紫……

N为动物:猩猩红、鹦鹉黄、麻雀褐、蜻蜓蓝、麂棕、蟾蜍绿、鲸灰……

N为身体构件:肝红、舌红、唇红、指甲红、颊红、肉白……

N为矿物、元素:铁青、铅灰、宝石红、古铜褐、岩石棕、孔雀石绿……

N为自然物 (包括天体、气象、地表物、水域物) :天蓝、月白、沙黄、海蓝、湖绿、曙光红、火山棕……

N为食物:乳白、蜜黄、莓酱红、咖啡褐、饴糖黄、巧克力棕、葡萄酒红……

N为人造物:砖红、墨绿、蜡白、胭脂红……

四、NA的选择限制

1.同一个N选择与不同的A组合

考察发现, 同一名词性成分N可以选择不同的基本颜色词A, 用来指称不同的色彩。《中国颜色名称》一书中收录的此类颜色词语很多, 例如:

松黄———松褐———松绿%%%葡萄灰———葡萄褐———葡萄紫

菜绿———菜青———菜灰%%%丁香棕———丁香褐———丁香紫

鸭黄———鸭绿———鸭青%%%琥珀红———琥珀黄———琥珀白

蟹黄———蟹青———蟹灰%%%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

冰绿———冰红———冰蓝%%%象牙黄———象牙灰———象牙白

橘红———橘黄———橘橙———橘绿%%%藤红———藤黄———藤紫———藤灰

菊黄———菊绿———菊白———菊紫%%%豆黄———豆绿———豆青———豆灰

篾红———篾黄———篾青———篾紫%%%驼黄———驼红———驼灰———驼棕

月白———月灰———月黄———月蓝%%%海蓝———海绿———海青———海灰

蟹壳红———蟹壳黄———蟹壳青———蟹壳灰

栗红———栗黄———栗棕———栗褐———栗紫

古铜黄———古铜褐———古铜绿———古铜紫

玉红———玉蓝———玉绿———玉青———玉紫———玉灰

玫瑰红———玫瑰黄———玫瑰紫———玫瑰褐———玫瑰灰

同一名词性成分N对不同基本颜色词A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释:

其一, 名词性成分N代表同一事物的不同品类、不同部分。例如“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这几个NA颜色词语中的N都是“宝石”, 但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宝石的不同品种:红宝石、蓝宝石和绿宝石。正是由于名词“宝石”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品类多样性的特点, 因此“宝石”一词可与不同的颜色词A组合, 用以指称不同的颜色。再如“芒果黄、芒果绿”中的“芒果”也是不同的品种。“芒果绿”中的“芒果”代表“土芒果”, 该品种的芒果表皮呈现青绿色, 故有“芒果绿”;还有一种“外来芒果”, 表皮呈橙黄色, 故有“芒果黄”。此外, 有些N是指同一事物的不同组成部分。例如“篾青、篾黄”, 虽然两个词中的“篾”都是指竹子, 但“篾青”的“篾”是指竹子的表皮, 而“篾黄”的“篾”则是指竹子表皮以里的部分。再如“葱绿、葱白”, “葱绿”的“葱”是指葱叶的部分, 因其呈现绿色故称葱绿;“葱白”的“葱”是指白色的茎的部分, 故称葱白。

其二, 颜色界限的模糊性。从颜色的物理属性看, 颜色在光谱上是呈片状分布的, 各种颜色构成一个连续统, 颜色之间的过渡是通过渐变完成的。可以说光谱的连续性使得颜色词天生带有模糊的特质。伍铁平 (1986) 曾论证:“只有光谱的波长是510毫微米 (nanometers) 周围狭窄的一小段才是纯粹的绿色, 光谱波长是575毫微米周围狭窄的一小段才是纯粹的黄色, 界乎这二者之间的或者是绿带黄, 或者是黄带绿。同样道理, 绿色和蓝色之间也有很长的一段过渡色, 可以叫grue (绿蓝色) , 这个词是由green (绿色) 和blue (蓝色) 两个词构成的。”由此可见, 介乎两种颜色 (例如红和黄、红和紫) 之间的色彩我们往往很难判断它们究竟是哪种颜色, 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诸如“橙红”、“橙黄”, “玫瑰红”、“玫瑰紫”之类的NA式颜色词语。

其三, 认知的主观性。由于人的认知具有主观性, 因而对同一事物的颜色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例如成熟的橙子表皮的颜色既可以被描绘为“橘红”, 也可以被描绘为“橘黄”、“橘橙”。人们对大海的认知存在个性差异, 因而有“海蓝”、“海绿”、“海青”等NA式颜色词语。可见, 认知的主观性也是导致同一个N选择与不同基本颜色词A组合的重要原因。

2.同一个A选择与不同的N组合

同一个基本颜色词A可以对应不同的名词性成分N, 即用不同的N来指称, 其原因即是前面讲到的颜色物理属性导致的模糊性。一个基本颜色词代表的颜色往往包括光谱上的很长一段距离。因此人们选择不同的名词性成分N来修饰和指称同一个基本颜色, 对色彩类别作出了更加细致入微的描绘, 大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生动呈现出自然界中的万千色彩。比如, “绿”就有“苹果绿”、“豆绿”、“苔藓绿”、“葱心绿”、“柠檬绿”等, 这些NA式颜色词语将“绿”本身的模糊性逐渐减小, 形象地指出它所包括的不同次类的色彩状态, 既丰富又可感。

五、结语

1.NA式颜色词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表达色彩的词语, 它是词与语的集合体, 包括已固化为词的现代汉语词语, 也包括很多临时组合的自由短语, 体现了现代汉语色彩表达方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NA式颜色词语以基本颜色词A为色彩基点, 名词性成分N是对颜色A的描摹与细化。N的作用有两点: (1) 体现同系颜色的内部区别, 例如“海沫绿”区别于“苹果绿”, “杏仁黄”区别于“小麦黄”, 等等。 (2) 对人类模糊性的颜色印象起定格作用。例如“红”是物体通过光波对人类视觉产生的一种颜色印象, “石榴红”、“金盏红”、“栗红”、“杏红”、“瓜瓤红”、“玛瑙红”、“荷花红”、“枣红”、“砖红”中的N则将“红”这一模糊的颜色印象定格为具体可感的实物。

3.NA式颜色词中, N与A的组合呈现出双向选择限制性特征。A对N的选择反映了语言表达中同一基本颜色词内部分类细化的需求, N对A的选择则是大千世界同类事物色彩丰富性在语言中的生动表现。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构造形式多样, “以物状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文对《中国颜色名称》所收录的NA式颜色词语进行了考察, 以寻找该类颜色词语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颜色名称》,NA式颜色词语,考察

参考文献

[1]德吉卓嘎.《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物色词浅论[J].西藏大学学报, 2008, (3) .

[2]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3]刘丹青.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及序列[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 (3) .

[4]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0.

[5]孟晓妍.汉语物色词浅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 (1) .

[6]伍铁平.论颜色及其模糊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 (2) .

[7]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评述——兼论汉语基本颜色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1) .

[8]叶军.谈色彩词中的特殊成员:物色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2, (5) .

[9]叶军.浅论现代汉语基本色彩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0, (3) .

[10]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7.

[11]于海飞.试论实物色彩词及其形成理据[J].北方论丛, 2005, (6) .

篇4:从构式语法看词语释义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动)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

②(动)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

③(动)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

④(动)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

⑤(名)姓。

刘承峰(2004)认为以上几种语义都无法解释“爱V不V”中的“爱”,于是建议为“爱”增加一个义项,即把“随便、我说了算、无所谓、不重要”的语义归结为“爱”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语义。其实以上语义只有在“爱V不V”构式中才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无所谓”的语义是构式“爱V不V”本身所具有的,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爱”所独立具有的。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爱”在某一特殊构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另立义项。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是承认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是独立于其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能把为其构成成分增设义项。至于“爱V不V”中的“爱”的语义,仍然没有超出《现汉》中的义项,显然是第二个义项“喜欢”。在翻阅《现汉》等相关工具书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把某一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其构成成分头上的冤假错案并非个案。所以本文打算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现汉》若干词语释义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辞书编纂有些启发。

二、构式语法及其优势

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tion Grammar Theory,简称CG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目前影响很大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多个理论的统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支,如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G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等。各家理论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构式语法最初起源于对一些特殊的“边缘”(peripheral)现象的研究,如熟语。这与乔姆斯基以常规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所谓“核心(core)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正好相反。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的组合理论(Compositional Grammar)对熟语、半熟语等现象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对此现象却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构式语法认为对特殊构式的研究同样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构式语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优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开始关注语言中的“边缘现象”,即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不规则或半规则的语言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以前的生成语法系统中是没有地位,也是生成语法所无法解释的。

第二,对语言现象进行全息式的解释,主要是把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和音韵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与解释。而这些因素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句法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是结构内在的。

第三,可以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如上文提到的要为“爱”增加的义项的建议就是如此。

近年来,构式语法引起了汉语学界特别是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关注,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刘丹青(2001)、陆俭明(2002)、石毓智(2003)等都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一些特殊构式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同时也对汉语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解释。但遗憾的是,运用构式理论对汉语的词典释义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尝试。

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失当举隅

案例1:《现汉》(第5版)中对“归”的解释:

①返回:归国华侨

②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③(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千条河流归大海

④(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

⑤(动)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

⑥(动)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⑦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

⑧(名)姓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的指明词性,而有的没有指明。在此只分析和本文相关的第6个义项,我们认为这个义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归”不仅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还可以用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之间,如:

(1)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该说明的都应该说明白。

(2)她漂亮归漂亮,但不够聪明。

既然不一定只能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那么“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的语义总结自然就不够全面。

第二,即使承认是“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该义项也应该是整个构式“V归V”的整体构式义,而不应该看作是单个动词“归”的意义。

案例2:《现汉》(第5版)对“再”的解释:

再:①(副)a.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再版。

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

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

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你同意。

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

……

我们认为《现汉》对“再”的处理值得商榷。这里只分析d义项。

这种解释只针对下面举的这一个例子,别的例子就解释不了。如:“她再漂亮,我也要离婚”和“你再阻拦,她也会参加的”。

显然是把整个“再……也不……”的语义归结为其中单个的“再”的语义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再V也……”中“再”含有“即使”或者“无论怎么”的意思,“再A也……”中“再”等于“无论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再”的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再”和“即使”有时可以合起来用为“即使再V也……”,而我们并不觉得累赘不妥,这说明“再”和“即使”并不是完全同义,因为语言具有经济型,不会把两个同义的词语连着使用。

第二,《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再V也……”中“再”和“再A也……”中的“再”不完全一样,前者是“即使,无论怎么”之义,后者是“无论多……”之义,这种观点在“再”的语义分类上看似精细,实际上给人一种特设之嫌。事实上,二者表义是相同的。我们认为,应把二者合并为“再……也……”,整个构式表示即使某一动作继续下去或者某一性质的程度加深,也不会改变某一决定或现状。

第三,《现代汉语八百词》遇到“再……也……”这种特殊构式时就把“再”解释为“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而在为“再”设立义项时举的例子还是“再……也……”。这种方式有循环论证之嫌。另外,从理论的简洁性来看,把出现在各种特殊构式里的副词“再”分别设立不同的义项,这显然不如把相应的意义归结于构式本身来得经济简洁。所以我们认为不妨把“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么”等义归结为“再……也……”的构式义,而不是其中“再”的意义。这样不仅简化了“再”的义项,而且有利于二语学习者掌握。

案例3:《现汉》(第5版)对“有”的解释:

有:⑤(动)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有学问/有经验/有年纪了

显然,表示某种事物多或大的语义是整个构式“有+抽象名词”所具有的,并非其中单个的“有”所具有的,因为如果离开该构式,单个“有”就没有这种语义,如“我有一本书”种“有”句没有“书多或大”的意思。把这种语义归到“有”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案例4:《现汉》(第5版)对“连”的解释: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我们认为,表示该义的“连”下文必须有“也、都”与之呼应,形成构式“连……也、都……”。整个构式表示某种事物或动作的极端代表都怎么样了,别的普通事物或动作更应该如此,“连”只是引进某一极端事物或动作的代表,不应该整个构式的构式义归到“连”的头上。

案例5:《现汉》(第5版)对“什么”的解释:

什么:疑问代词。

①……

⑤表示责难:你笑什么? 你说呀,你装什么哑巴?

⑥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⑦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面,表示列举不尽:什么送个信儿啊,跑个腿啊,他都干得了。

无论是义项⑥还是⑦义项,都不是单个“什么”的义项,而是整个构式的义项。

四、结语

陆俭明(2004)指出,构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等,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等等。这种看法非常有道理,具体到词典释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要注意区分构式义和词汇义,只有那些摆脱了特定构式的意义,才是词汇义,也才有资格作为词汇的一个义项出现在词典中。词典确立义项不可过细,不可把本该属于某一构式的构式义归到其构成成分的头上,把应该属于构式的构式义还给构式。我们认为词典只需要列出词语本身的内在义项即可。郭锐(2002:88)指出词类的表述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内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固有的表述功能,外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在某个语法位置上最终实现的表述功能。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一般情况下一致,……有时候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有些标记性构式中词语的“内在表述功能”和“外在表述功能”通常表现为不一致。如:还N呢——还老师呢,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通常情况下,副词“还”一般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不修饰名词。但在此构式中“还”修饰了名词,整个构式有批评某对象应该达到某水平而没达到的批评指责的意味。这个义项就是整个构式的构式义,而不应作为“还”的义项。

第二,至于这种包含着某一词语的特殊构式的构式义要不要收入词典,值得讨论。如果完全收录,词典将不胜其长,如果完全不收录,对这些特殊构式的使用和理解自然会遇到问题。我们认为不妨把这些结构特殊,语义无法推导的特殊构式单独收录,这样既避免了常用《词典》的繁琐,也可满足使用者对特殊构式理解使用的需求。

如果要在词典中列出构式或构式义(或收录于专门的构式词典),应尽量明确指出构式的结构特点,使之以构式的形式出现,而不要遮遮掩掩。《现汉》对“就”“才”和“连”的处理就有点遮遮掩掩。

就2:⑥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

才2:⑥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其实《现汉》已经意识到以上两个构式的特点,只是没有明确化。如果能明确格式化为:

A就A吧

才……呢

连A都/也……

构式的特点就明确了很多,对二语学习者的用途也大得多。

《现汉》对“爱……不……”的处理稍微明确,但并未指出其特点,如果能指出“爱V不V”,至少对二语习得者效果会好很多。

词典即使是专门的构式词典中某一词条下到底应该列出哪些构式,尚需讨论。有的词条下列出了常用构式,如“爱……不……”,而有的词条下就没有列出常用构式,如表示批评的“还NP呢”就没有列出。词典中到底应不应该列出常用构式?如果要列,列出哪些?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主观量构式研究”[14BYY169]和教育部项目“现代汉语标记性构式研究”[11YJC740135]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CUP,2005.

[2]Fillmore,C.& M.OConnor.Regularity and idiomaticall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ET ALONE[J].Language,1988,(4).

[3]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2006.

[5]Kay,P.EVEN[J].Linguistics & Philosophy,1990,(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

订[J].辞书研究,2006,(1).

[8]李文浩.“再XP也VP”构式分析[J].汉语学报,2010,(4).

[9]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4,(2).

[10]刘冬青.词典释义的正确性问题[J].辞书研究,2008,(5).

[11]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分合失当举隅[J].辞书研究,

2004,(2).

[12]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

(5).

[13]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的解

释”[J].外国语,2004,(2).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邵敬敏.“连A 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

学,2008,(4).

[16]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J].中国语文,

2000,(1).

[17]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

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18]王惠.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J].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

(台湾),2005.

[19]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

习,2002,(1).

篇5:aabc式词语四字词语

渺渺回荡、小小一隅、娓娓不怠、亭亭植立、茕茕无依、

九九连环、喏喏连声、蛩蛩距虚、面面周到、昭昭之明、

泛泛之人、徐徐图之、芒芒苦海、姗姗而去、蹇蹇匪躬、

草草不恭、行行蛇蚓、踽踽而行、草草收兵、呦呦鹿鸣、

篇6:ABA式词语

波光粼粼 板上钉钉 白雪皑皑 不甚了了

C 众目睽睽

D 得意洋洋 大名鼎鼎 大腹便便

F 风尘仆仆 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

G 果实累累 顾虑重重

H 含情脉脉 虎视眈眈

J 剑戟森森 饥肠辘辘

L 流水潺潺 流水涓涓 来去匆匆

M 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

N 牛山濯濯 怒气冲冲

Q 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 千里迢迢 群雌粥粥 气息奄奄 秋风瑟瑟

R 人才济济 人海茫茫 人心惶惶

S 神采奕奕 生机勃勃 杀气腾腾

T 铁中铮铮 逃之夭夭 天道恢恢 天理昭昭 天网恢恢

W 威风凛凛 文质彬彬 无所事事 温情脉脉 万目睽睽

X 喜气洋洋 小心翼翼 兴致勃勃 血迹斑斑 想入非非 信誓旦旦 羞人答答 雄心勃勃

Y 忧心忡忡 庸中佼佼 野心勃勃 意气扬扬 言之凿凿 衣冠楚楚 余音袅袅

Z 忠心耿耿 众目睽睽 aabc式的词语大全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蠢蠢欲动、绰绰有余、花花世界

绰绰有余、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

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官官相护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久久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九九归一

汲汲顾影、九九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 8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色色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遥遥领先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奄奄一息

淹淹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遥遥领先、惴惴不安、孜孜不辍

孜孜不怠、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

啧啧称羡、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赫赫有名

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 8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点点星光、条条大路、步步高升、斤斤计较

默默无闻、天天向上、欣欣向荣、莘莘学子、孜孜不倦、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绰绰有余 波光粼粼 板上钉钉 白雪皑皑 不甚了了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蠢蠢欲动、绰绰有余、花花世界

绰绰有余、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

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官官相护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久久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九九归一

汲汲顾影、九九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 8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色色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遥遥领先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奄奄一息

淹淹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遥遥领先、惴惴不安、孜孜不辍

孜孜不怠、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

啧啧称羡、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赫赫有名

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点点星光、条条大路、步步高升、斤斤计较

默默无闻、天天向上、欣欣向荣、莘莘学子、孜孜不倦、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绰绰有余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冥冥之中、蠢蠢欲动

沾沾自喜

欣欣向荣

洋洋得意

沾沾自喜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久久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九九归一

汲汲顾影、九九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 8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ABB式的词语

热乎乎 热腾腾 蓝幽幽 蓝湛湛 沉甸甸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慢腾腾 阴森森 皱巴巴 亮铮铮 笑嘻嘻 香喷喷 乱哄哄 黑漆漆 轻飘飘 湿漉漉 红彤彤 骨碌碌 雾朦朦 喜盈盈 亮晶晶 黄灿灿 孤零零 毛绒绒 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笑嘻嘻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笑呵呵 脏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傻乎乎 顶呱呱 白皑皑 白花花 绿莹莹 黄澄澄 绿油油 明晃晃 慢腾腾

沉甸甸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空荡荡 红艳艳 白皑皑 明晃晃 恶狠狠 赤裸裸 野茫茫 蓝湛湛 红彤彤 碧澄澄 绿油油 红艳艳 金灿灿 乱腾腾、慢腾腾、热腾腾 喜洋洋 乐呵呵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空荡荡 红艳艳 白皑皑 明晃晃 恶狠狠 赤裸裸 野茫茫 蓝湛湛 红彤彤 碧澄澄 绿油油 红艳艳 金灿灿 乱腾腾、慢腾腾、热腾腾 喜洋洋 乐呵呵 笑呵呵 笑吟吟 笑盈盈 水汪汪 水灵灵 滴溜溜 乌溜溜 直勾勾 骨碌碌 眼睁睁 眼巴巴 乱蓬蓬 齐刷刷 凉冰冰 热乎乎 潮乎乎 黑乎乎 油渍渍 湿淋淋 汗腻腻 汗渍渍 油亮亮 油腻腻 光亮亮 光闪闪 油乎乎 光溜溜 黑油油 粘糊糊 亮晶晶 脏兮兮 皱巴巴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瘦巴巴 瘦嶙嶙 喜洋洋 喜滋滋 喜冲冲 兴冲冲 乐悠悠 乐陶陶 乐滋滋 茵茵 绿莹莹 青幽幽 毛茸茸 软绵绵 光秃秃 绿森森 直挺挺 一串串 一簇簇 白嫩嫩 白生生 白花花 黄灿灿 黄澄澄 红殷殷 红艳艳 甜丝丝 绿茸茸 绿油油 绿茵茵 绿莹莹 青幽幽 毛茸茸 软绵绵 光秃秃 绿森森 直挺挺 一串串 一簇簇 白嫩嫩 白生生 白花花 黄灿灿 黄澄澄 红殷殷 红艳艳 甜丝丝 甜津津 沉甸甸 香喷喷 胖乎乎 圆溜溜 油黄黄 黑亮亮 圆乎乎 圆滚滚 滑溜溜 蓬松松 油亮亮 红嫩嫩 红扑扑 冷冰冰 笑嘻嘻 阴森森 苦巴巴 笑眯眯 笑哈哈 笑呵呵 笑吟吟 笑盈盈 水汪汪 水灵灵 滴溜溜 乌溜溜 直勾勾 骨碌碌 眼睁睁 眼巴巴 乱蓬蓬 齐刷刷 凉冰冰 热乎乎 潮乎乎 黑乎乎 油渍渍 湿淋淋 汗腻腻 汗渍渍 油亮亮 油腻腻 光亮亮 光闪闪 油乎乎 光溜溜 黑油油 粘糊糊 亮晶晶 脏兮兮 皱巴巴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瘦巴巴 瘦嶙嶙 喜洋洋 喜滋滋 喜冲冲 兴冲冲 乐悠悠 乐陶陶 乐滋滋 白花花 绿莹莹 黄澄澄 绿油油 明晃晃 慢腾腾 沉甸甸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空荡荡 红艳艳 白皑皑 明晃晃 恶狠狠 赤裸裸 野茫茫 蓝湛湛 红彤彤 碧澄澄 绿油油 红艳艳 金灿灿

二年级成语归类 / 8

1、千()万()结构的词语

千言万语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千家万户

2、又()又()”结构的词语

又圆又大

又高又瘦

又香又甜

又大又红 又快又好

3、AABB结构的词语

开开心心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叽叽喳喳 快快乐乐

蹦蹦跳跳 高高低低

干干净净

4、AABB结构的词语

开开心心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叽叽喳喳 快快乐乐

蹦蹦跳跳 高高低低

干干净净

5、ABAB结构的词语

乌黑乌黑

碧绿碧绿

火红火红

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碧蓝碧蓝

6、ABB结构的词语

绿油油

红艳艳

红通通 白花花

绿茵茵

金灿灿 蓝湛湛

碧澄澄

黑乎乎 黄澄澄

乐呵呵

喜滋滋 笑眯眯

黄灿灿

黄乎乎

7、不怕寒冷的植物

蜡梅

翠竹

苍松

8、适合冬天开展的活动

跳绳

踢毽

跑步 滑雪

溜冰

9、动物的过冬方式

冬眠:

青蛙

刺猬

熊 迁徙:

燕子

大雁

天鹅

丹顶鹤 / 8 储备食物:

蚂蚁

蜜蜂

松鼠 原地过冬:

喜鹊

麻雀

兔子

10、写出科学家的名字

安培

居里夫人 牛顿

瓦特

张衡

描写水乡的词语 荷塘

菱藕 芦苇

渔船

归舟

渔歌

11、描写水乡的词语

荷塘

菱藕 芦苇

渔船

归舟

渔歌

12、带有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两全其美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八面威风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人一己百

百发百中 千军万马

万紫千红

13、写出科学家的名字

达尔文

爱迪生

爱因斯坦

安培

居里夫人 牛顿

瓦特

张衡

14、描写水乡的词语

荷塘

菱藕 芦苇

渔船

归舟

渔歌

15、带有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两全其美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八面威风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 8 人一己百

百发百中 千军万马

万紫千红

16、和春节有关的成语

火树银花

数不胜数 灯火通明

观者如堵

17、和英雄有关的成语

宁折不弯

义正辞严

威武不屈

大义凛然

18、和勤奋学习有关的成语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人一己百

奋起直追

19、和冬天有关的成语

滴水成冰

地冻天寒

鹅毛大雪

雪兆丰年

20、和虚心学习有关的成语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学无止境

一往无前

21、和自然规律有关的成语

风吹草动

雨过天晴

瓜熟蒂落

瓜熟蒂落

22、和时间有关的成语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寒来暑往

星移物换

23、和秋天有关的成语

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雁过留声

篇7:ABA听课笔记

听完郭教授这次精彩的讲座后使我受益匪浅,也更使我们确定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原来国内好多机构都没有经过系统的ABA技能培训,所以我们是占优势的,但是,经过这次这么多人听过此讲座之后,我们也有了莫大的挑战,莫大的竞争,所以,我们更要努力的去学习,去整理笔记。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细节,让我们永远都占据我们的优势地位,早日成为行业的领先者。目前对于孤独症就像是盲人摸像一样,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医学的角度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脑的发育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心理发育障碍,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中遗传因素占百分之九十,环境因素占百分之十,同时自闭症患儿与癫痫的合并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七,而癫痫在正常人中患病率仅有百分之零点五,有些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的癫痫,但到2、3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随着癫痫的干预,儿童自闭症有时也会有好转,但是很少数

教育训练可以促进孩子身体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训练币可以改变神经元的数量,却可以改变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心理学界的盲人

1、心理理论假说(我们经常运用心灵理论学说来教育你孤独症的孩子,例如,饼干的盒子里放一只青蛙,让孤独症的孩子看一眼,然后问“你猜盖上盖子不让妈妈看到,你让妈妈猜这盒子放得是什么,他会说青蛙”他所认为他看到的就是别人也会想的,这样的哟游戏在正常4——5岁的孩子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会通过而在自闭症的孩子中只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可以通过)

2、执行功能假说,最早应用予多动症(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有滤过的作用。顶叶:决策系统。前额叶:计划、统筹的作用)

3、中央统合理论假说

4、心灵神会假说

5、整合学说

应用行为分析

例子:孩子拿着你的手机玩游戏时候,你急着要打电话,给孩子要时,会出现

1、很快就给你

2、不给,玩自己的,强制拿走会出现行为问题,家长奈何不了,只好妥协,增加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我们往在管教孩子时总是起于问题而止于问题行为 问题是主管的,是随时随地可以发现的 问题行为是客观的,往往是在管理中出现的 孩子没有出现问题行为时候怎么管?

预防 让孩子听话的策略

1、不管是管(1、管不过来得不管,例如,孤独症孩子在大的会场里说话,你的”嘘“对于他来说是不管用的。所以只能先给其建立规则;

2、管不了的,不管:

3、可以缓行的、缓缓再管,例如,孩子惧怕去幼儿园,可以先不给孩子说去幼儿园上课。先和孩子共同去幼儿园玩耍。待孩子习惯以后在跟她说去幼儿园上课的事情;)

2、主动满足(1、给孩子喜欢的,给孩子想要得到的,这是给的心理标准

2、给要大方的给,无附加条件的给,这是给的操作标准

3、给要抓住给的时机标准

4、在孩子非要不可的时候不可以给,这是给的排除标准)

3、信言为美(你所给孩子发出的指令,若孩子做不到,要帮助孩子做到。要看到结发指令后的等待0——3秒钟,辅助孩子时辅助等级要从低到高,注意做到辅助淡出)

4、顺坡下驴(用行为动量去代不会的,惯性原理)

5、力建常规(建立常规的东西,不需要强化物,只需要长期坚持的练习,让孩子医师到强化物只是锦上添花,2、只有在孩子做不到的情况下才会撤掉强化物,负性强化

6、抓小搁大

7、提供选择

8、亲历亲为

家长一般都很注重自闭症孩子的语言,那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会了语言但是不分场合的去说怎么办呢?所以我们首选可以教会孩子肢体额交流,让其明白手势的含义,能够进行沟通后在进行语言训练也可以,到时候孩子的语言如果出来了,自然就替代了肢体的沟通交流

利用辅助淡出的犯法可以教会自闭症孩子一些常规的东西。例如,做饭,塞得等等,(自闭症孩子从小训练孩子做饭,以后就会吧做饭当做是自己的事情,长大后就会自己做饭等)

正常孩子学习的东西我们不重视,正常孩子不学习的我们要学(比如。4岁的孩子学做饭等)

怎样让孩子自意识到钱币的重要性及如何更好的让其学习认识钱币?

自然情境下教学和回合实验教学是不一样的,自然情景下教学只发一次指令,不用发不对信号,从小给孩子建立常规,例如,刷牙,坚持猜可以成功,年龄越小,越好培养 孩子出现了怎么管?

管理

消退是再处理问题行为时最基本的策略

负强化处在恶性的刺激里,去除恶性的刺激,行为会增加 离开强化,一切教育都是无用的 正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刺激物强度的增加,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负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负性强化物‘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任何事件,1、该事件被行为终止或预防

2、该行为因此而增加 负性的理解

1、把某时间打发而不是给予

2、行为者试图终止或预防该事件 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

1、是否依从于预期的行为

依从原则

2、是否紧随着预期的行为

即时原则

3、是否匹配所预期的行为

匹配原则

4、当时是否处于渴求的状态

剥夺原则 惩罚;是与强化对立的行为矫正程序,是基于非预期性行为给予惩罚物品的过程 惩罚物;任何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及某一行为之后

2、为了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惩罚有两种形式;给予惩罚物或撤掉强化物

区分强化 在不同刺激的影响下,只有 辨认出正确的刺激才会给强化(例如;孩子认识笔了,教师手里同时拿一支笔和一本书,问孩子“这是什么?”只有说对笔时才会得到强化)

分化训练:只有在某特殊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某行为才会受到强化,其他刺激存在的情况下被消退,该特殊刺激被称为分化性刺激;其中单一的行为事件被称为分化性反应。(孩子会说爸爸了,只有见到自己的爸爸叫爸爸才会受到强化)泛化训练:分为对环境的泛华、对不同刺激的泛化、对不同人物的泛化等 回合实验教学法 一.辅助等级包括: 高

-P-PP M PM I 低(全铺)(半铺)(示范)(提示)(独立)从高到低是-P→I:

从低到高是I→-P I:最少受限制的辅助

辅助定义:辅助是一种手段,可以增加孩子良好的行为或不好的行为 二.DTT回合试验教学

(1)回合定义:当一个实验与另一个实验之间以鲜明的开始与结束区分开来时则

称为回合.(2)回合包括:SD(指令)R(反应)SR(反馈)例如:指令是“拍拍手” 反应是“孩子拍或不拍” 反馈是“夸奖孩子或纠正孩子”(3)注意事项: 指令SD:指令要简单明了清晰

要引起孩子的注意

声音要坚定宏亮,让孩子明白[活泼为主,严肃为辅] ④每个回合只发一次指令

⑤泛化指令,看孩子是否理解[你叫什么?你是谁?] 反应R :除了-P(全躯辅助外),要有了3-5秒的反应时间

反应要有一定的标准[不要存在刻板] 允许自我矫正[除-P外]-P属于灵促学习法

④无反应即是错误反应[当在一段时间内无反应即“不对”] ⑤没有达到预期[语言/表情/严肃“再来一次”“加油了”] 反馈SR:任何一个反应之后都跟随一个反馈或结果

只强化该强化的,不要强化额外的行为[在孩子做了你要求的或没

有做到的同时又增加了额外的行为的动作不可强化] 随年龄的增长反馈要变(4)DTT回合试验教学五大步骤(阶段): 主体教学[无错误教学法] 辅助等级高到低-P→I 只有一个学习项目,没有分心刺激,指令位置都不变 单一呈现: 从低到高是I→-P 只有一个学习项目,有一个已知的分心刺激,指令不变,位置变换

随机轮换: 从低到高是I→-P 只有一个学习项目,有一个已知的分心刺激,指令位置都可变换

注:只有学习项目给予强化物,做记录

④扩展试验: 从低到高是I→-P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学习项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心刺激,位置/指令

都变换

⑤维持阶段: 学习新的项目中穿插学过的学习项目,巩固学过的,达到不用的记录(5)DTT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下指令太慢[抓住注意力] 等待时间太长右太短,应等待3-5秒

太过专注核心训练,忽视了维持项目穿插

④指令与指令之间的间隔太长

⑤练习的时间太长,三四个回合稍休息一下,不要等10个回合都做完了再休息

⑥等太长时间做过多矫正,做项目时话尽量少

⑦项目过流时间不够充分

⑧未给予区分强化

⑨不要对困难做的项目给平常的强化

⑩忘记了淡出辅助

⑾孩子一坐凳子上马上开始教学

⑿给予“不”的信息,若故意出错时可以说,无反应或不是故意时不能说“不对” 应说“加油了”或“再来一次” ⒀每发一次指令都要有一个反馈 三.个训课要求(上课步骤)(一)准备情况

1.强化物3-4种(便于去选择)2.教育计划(项目/记录)3.环境(是否有分心物)4.孩子学习的位置(是否舒适/是否有变化)(二)开始教学(过程)1.注意力(坐的位置是否为水平位置且时刻要求看我们)发指令时 操作时 社会性强化 ④给予强化时 2.强化物选择在各个小节之间 3.发指令时,声音/语气是否正常

4.辅助是否及时,干净利落,是否来按辅助等级的要求来执行(-P/-PP/M/PM/I)5.呈现学习材料:是否及时/快(给予及收回)6.观察孩子的反应(等待3-5秒)7.反馈: 正确:及时给予社会性强化(以及物质性强化)无反应:充分的等待3-5秒,若还无反应就说“加油了”或“再来一次”表

情严肃 错误:及时给予错误信号

启动错误矫正程序,是否提高了相应的辅助等级

8.启动错误矫正程序

依次提高辅助等级,直到该项目完成为止

不给予强化物,只能社会性强化,做记录 9.对突发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处理

10.对孩子的掌控力,老师是否占据主导位置 11.节奏感

(1)十个回合之间----回合之间的停顿 消费强化物3-5秒(2)小结之间----间隙,是否以孩子兴趣为中心,互动教学游戏

12.有无强化物敏感性选择

13.语言----指令 表扬 错误信号 14.有无适当身体接触

15.记录(工整干净及时3-5秒)四.个训老师易存在的问题

语言适合这个孩子(儿童化/不要深奥)动作适合这个孩子

对于模式化程序不熟练 1.上课起立问好 2.呈现强化物 3.做项目 4.反馈信息

5.项目做完间隙休息

6.开始下一个项目(开始语结束语)④与家长沟通

⑤对计划的理解,备计划给孩子出项目 五.强化及强化物

(一)强化定义:是行为分析技术中最基本的一种操作程序,它指的是利用强化

物来增加某行为出现的频率.(二)强化物定义:即某一行为之后,为了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三)强化是程序,强化物是事件(四)强化物的分类: 初级强化物(食品.抑制性物品)次级强化物

钱币/代币/游戏/活动 ④社会性强化物

(五)强化的标准:在出现正确的行为下(无注意力有注意力)一般强化 超级强化

正确反应 正确--提供表扬与实物奖励

良好注意力下--超级反应

无注意力下--OK强化

不正确反应 不正确--给予“不”或“再来一次” 不正确但注意力良好--再来一次

不正确且无注意力--“不” 无反应即为错误反应(六)怎样强化?强化的注意事项

只有目标行为出现时给予 是有动机的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④根据表现,强化要有所区别

⑤持续的给予

⑥随时间逐渐淡出

⑦必须是变化的(语气/频率/时间)⑧年龄是相适应的(因人而异)六.错误矫正程序的步骤

引起孩子的注意→发指令→等3-5秒→错误反应或者无反应→低头说“不对”或“错了”→等3-5秒→发下一个指令→及时给予高级的辅助→正确反应给予社会性强化→表扬口气要略为降低一些:错误反应或无反应→低头说“不对”→等3-5秒→发下一个指令→及时给予再高一级的辅助

串联教学法;一般用于教孩子树立常规上,例如,刷牙,做饭、穿脱衣服等等 在进行自然情景教学时,要想办法创造机会,比如:

1、在他的面前吃他细化 吃的实物但不给他

2、激活一个玩具的玩法;停止后递给孩子

3、给孩子四块积木依次放入盒子里,紧接着给他一个玩具小熊放入盒子里

4、与孩子一起看书或者一本杂志

5、打开泡泡瓶,吹泡泡,然后拧紧瓶盖,递给孩子

6、做一个孩子喜欢的社会游戏,直到孩子高兴起来,然后终止并等待

7、吹气球并慢慢撒气,然后把撒了气的气球给孩子或放在自己嘴边并等待

8、给孩子一个他不喜欢的食物或玩具

9、拿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吧他放在一个透明看不到的容器里,放在孩子面前,但是孩子拿不到,等待

10、把孩子的手放在一个冷的、温的、或粘的物体上

11、滚一个球到孩子那,当孩子滚回来三次后,立即换一个不同的玩具到孩子那

12、引导孩子拼拼图,当孩子拼好三张后,给他换一张不合适的图片

13-与孩子一起玩一项活动,该活动含特别容易倾洒的物质,在孩子面前倾洒,并等待

14、把一个发声的玩具装到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其发声,把袋子举高并等待

15、给孩子一些他喜欢玩的游戏材料,但保留工具不给他,等待

16、对游戏中得一个万军,说拜拜并拿走,重复3次,第四次,只拿走玩具

17、把一个玩具狗从桌子底下拿出来并向孩子打招呼,重复3次后,第四次,只拿出来动物并等待

第一部分 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ABA)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Baer, Wolf, & Risley(1968)ABA是利用行为的原理改变社会相关的特定行为并利用程序评估干预如何影响该行为。

Applied(应用的)

集中于客观定义的,可观察到的事件(具有社会意义的)Behavior(行为)目标行为是焦点而且必须是可测量的 Analysis(分析)

对行为的分析就是理解行为为什么会出现 ABA 包括: 随机教学(自然情境下教学)回合试验训练(DTT)强化程序

每个节段收集数据

应用行为分析与我们的孩子 效果肯定 易懂难练 形神一体 贵在坚持 我们的立场

我们的孩子或许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是我们知道他有自己的世界,而且我们能够了解和认识他的世界。

我们的孩子所真正缺乏的不是具体的技巧,而是对技巧应用背景理解的意识。SD→B→SR 这种意识可以是教育的人为产物,但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背景下自然习得的过程。

与对被意识到的背景一起掌握的是具体的技巧。

第三部分

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

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概论

行为: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躯体活动和心理活动

行为分析:研究环境事件如何改变人的行为的科学。

环境事件:行为发生的当前背景;早期行为经验;行为的现实影响; 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内容 功能分析 三大策略

~强化策略

~刺激控制策略

~厌恶控制策略

行为管理与功能分析 绝对不要忘记:

Behavioral difficulties do not “come out of the clear blue sky”!!(无风不起浪)There is ALWAYS a reason, even though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tell what that is.It will pay off for you to try and figure it out!!(事情总有起因,尽管有时它难以找到。但只有努力总是会有所得)

功能分析(了解行为的“原因”的过程): 为什么出现该行为? 告诉你行为的功能 告诉你: 何时出现, 以怎样的频度出现, 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

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时出现

Common Behaviors Treated通常的行为治疗: 攻击 – 击打,掐拧,扯头发,撞头,抓扯,咬人,踢踹,推拉,吐唾沫,把物体砸向某人或者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

自伤(SIB)– 指向自己的任何武力性的身体接触,比如通过击打,捶,咬,挖,扯头发,掐拧皮肤,扣眼睛,撞头或使用物体伤害自己

破坏-从事毁坏财物,砸向硬物,跳起,蹦跳,站在家具上,尖叫,扔东西,踢,拉物体,脱衣服或漫骂

逃跑 – 跳离座位,走或跑开房间

自我刺激 – 重复性的语言或身体反应: 摇摆, 扑翼样拍打手或胳膊, 凝视, 搓手, 玩涎液, 手淫, 吮吸物体, 异食僻, 或重复性呻吟或尖叫 适应不良行为的最常见功能(1): 寻求注意行为:

例如: 边打另外一个孩子边看周围有没有成人注意他 适应不良行为常见的功能(2)处理这样的行为„ 使用消退

不要目光接触

仅说必须说的话,音调要单调

祛除任何潜在的强化性的人或物(比如,妈妈在场)不要安慰孩子

适应不良行为常见的功能(3)实在的强化物: 初级: 食物

次级: 玩具, 录象(动画), etc.自动/感官性: 内在强化的 比如旋转,发声, etc.必须重定向。如果对于上小学是个不适当的行为,应当重定向 行为管理的策略(1)理解孤独症孩子的缺陷

建立并持续性地使用结构化的项目 发展主动的、预防性的常规 预言并预防对个体困难的情境 发展有效的沟通系统

加强个体的能力和兴趣以发展活动 扩展社会性或娱乐性的兴趣与机会

如果一个行为确实发生,试图理清为什么,并帮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满足他的目标

利用High-p 指令, 已经掌握,很可能依从并能够成功的项目 利用行为动量 – 从简单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利用区分强化并强化适当行为 行为管理的策略(2)消退: 阻断对一个特定行为的强化以图消灭该行为

消退爆发: 如果一个行为被“忽视”,它会增加,有时候甚至戏剧性增加。持续地“忽视”而不给予强化,它就会减少。常见行为治疗总结 DRO差别强化 Extinction消退 Punishment惩罚

Response Consequence – 通过撤掉强化物惩罚.Antecedent control procedure – 通过控制前因因素影响行为的程序

Overcorrection – 一种正性惩罚程序,基于问题行为让患者从事一段时间的费力劳动

Time-out隔离

Token systems 代币系统 行为数据的记录: ABC 数据: A – 前提 – 行为前的事件

B – 行为 – 孩子的反应

C – 结果 – 跟随行为的事件

数据是最能反应干涉的效能和反应行为的功能。

简洁

详细说明(备注)

孩子的问题行为何时最容易出现: 行为功能分析术语:

问题行为:对构成问题的行为的客观描述

行为前因:对问题行为之前环境因素的客观描述,包括客观物理环境和其他人的行为

替代行为:有关预期性行为的信息,患者能够做到而且可以被强化从而竞争问题行为的行为动机变量:所有影响强化物或惩罚物效能的环境变量

潜在强化物:有关环境事件的信息,该事件可以作为强化物或用于治疗计划中,它可以是客观环境中的物理刺激,也可以是环境中他人的行为。既往干预:过去用过的针对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以及效果 行为功能分析方法

间接方法:访谈或问卷

直接方法:观察者直接观察并纪录行为的前因,行为与结果

试验操作:通过操纵行为的前因与结果而观察他们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的功能分析-间接方法

信息提供者:问题行为者本人或其照护者。优点:容易操作,节省时间 缺点:

# 信息提供者只能依靠回忆来回答问题 # 遗忘或偏倚 要求:

# 客观描述环境事件,不做推理或解释案例分析 问题:您的孩子什么时候会有发脾气的行为? 回答1:当我告诉他关掉电视机并且来吃晚饭时他会发脾气 回答2:当他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时 行为前因

#1:该问题行为通常何时出现? #2:该问题行为通常在哪里出现? #3:当行为发生时谁在现场?

#4:在行为发生之前有什么事情或活动发生? #5:紧跟行为之前别的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 #6:在该行为出现之前他在做别的事情吗?

#7:何时,何地,与谁在一起,什么样的环境下他的问题行为最少?行为结果 #1:行为出现后发生了什么? #2:当行为出现时您做了什么?

#3:当行为出现时,其他人都做了什么? #4:行为出现后有什么变化?

#5:问题行为后孩子得到了什么?

#6:问题行为后孩子逃避或避免了什么? 行为的功能分析-直接观察法 优点:

#1:行为发生的当时记录行为的前因与结果 #2:如果结合间接评估方法,结果将更为准确 缺点:

#1:费时费力

#2:不能显示功能联系 三种途径 描述法 列表法

间期记录法

简单课型内容的介绍

如何做好组课的辅助老师

1、给孩子最少受限制的辅助

2、只说该说的话,不要反复重复主训老师的话,不要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

3、可以肯定孩子的某些行为。但不能否定

4、适当的淡出辅助

5、听从主训老师的安排

6、主训老师发出指令后适当辅助孩子完成任务

7、声音不要大过主训老师(语气轻柔)

课堂的注意事项(主训及辅助应该做到哪些)

作为主训老师应该做到

1、发指令时要清晰明白,简单明了,在获得孩子注意力的情况下发指令 处理问题行为要坚定果断

3准备要充分(时间·强化物·教具·环境)4多鼓励孩子少批评

5合理利用好辅助老师,检查辅助是否到位 6对整个局面的控制,组织好课堂秩序 7随机应变的能力 8目标明确

9声音洪亮,音调要抑扬顿挫 10各族可个别化目标

11适当安排项目之间的间歇

12根据表现强化有所区分(区分强化)

13内容根据主题,形势有所创新,不要一成不变

如何辅助到位(组课和运动课)运动;大龙球·独木桥。趴地推球·拍球·冲滑板·万象组合·独角椅等

如何组织课堂纪律,准备课堂内容 课前课后组织孩子排队,声音洪亮,指令鉴定充满活力 2 合理利用好辅助老师

3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并能果断处理等

内容;按照主题教学简单说明,简述课堂模式化 如何写脚本及备课

篇8:小学语文中语境式词语的运用

1. 结合文本语境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词语教学主要包括正确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词语等。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负荆请罪》教学为例,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本课生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含义并能够联系课文内容说出“负荆请罪”的由来及其内涵。这一教学目标难度并不大, 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这篇文章, 结合文本语境便能够找出正确答案。《负荆请罪》讲的是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 廉颇因蔺相如官职比自己的大便三番五次出口中伤蔺相如, 而蔺相如却总是谦虚避让。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之所以如此做完全是为了赵国的安危着想, 便自惭形秽, 于是袒露上身, 背着荆条, 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认错, 两人自此成为生死之交。根据文章的阐述, 学生便可清晰地得知“负荆请罪”一词来源于廉颇与蔺相如两人之间的美谈。至于其含义, 学生也可从文本语境中获得。如文所记“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 露着肩膀, 背了一根荆条, 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 双手捧着荆条, 请蔺相如鞭打自己”, 从文章中的阐述学生便可推出“负荆请罪”一词便是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从而引申出向人认错赔罪之意。如此一来, 教师便不用大费周章地解释该词语的含义, 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这既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自悟, 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 结合生活语境理解词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 理解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为教学内容服务,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或知识背景来理解某个词语的含义。

《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便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舐犊情深, 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和对亲人的眷恋、感恩。对文中姥姥和作者形象塑造的把握也是重点之一, 而这便要从文章中的词语着手。原文中描写作者和姥姥的词语十分丰富, 如“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心灵手巧”“广结善缘”“熟能生巧”等, 这些词语塑造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教师要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首先便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赋予的情感。教师可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词语。如“调皮蛋”一词出现在文中的语境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 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 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 让她摸着剪窗花”, 文中的这一阐述多少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但若学生仍无法理解“调皮蛋”一词的含义及其情感内涵, 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调皮事。

学生1:我曾经将弟弟的玩具藏起来, 让弟弟找不到。

学生2:我经常爬到树上去捅鸟窝。

学生3:我曾经在前桌同学的衣服上贴纸条。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ABA式词语】相关文章:

aabc式词语04-21

汉语各类式词语05-19

abb式词语范文05-23

abb式重叠词语06-21

abb式词语大全06-21

abcc式词语大04-09

关于abab式词语05-14

反义式的词语 成语04-07

abb式词语有哪些07-31

一年级abb式词语07-31

上一篇:最后悔的一件事作文下一篇:重点部位防范教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