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bab式词语

2024-05-14

关于abab式词语(精选7篇)

篇1:关于abab式词语

【ABAB式词语】

碍手碍脚、毕恭毕敬、呆头呆脑、多才多艺、独来独往无尤无怨、无缘无故、无怨无德、无昼无夜、无踪无影 武爵武任、勿怠勿忘、误打误撞、先圣先师、先知先觉 闲非闲是、闲是闲非、闲言闲语、涎脸涎皮、涎皮涎脸 涎言涎语、现世现报、相安相受、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相克相济、相切相磋、相亲相爱、相生相成、相生相克 相呴相济、相因相生、像模像样、像心像意、小恩小惠 小手小脚、谢天谢地、心上心下、新人新事、旋得旋失 旋生旋灭、学书学剑、询迁询谋、要死要活、一班一辈 一班一级、一板一眼、一悲一喜、一步一鬼、一步一趋 一草一木、一长一短、一倡一和、一唱一和、一朝一夕 一成一旅、一弛一张、一吹一唱、一搭一档、一箪一瓢 一旦一夕、一德一心、一点一滴、一分一毫、一根一板 一鼓一板、一还一报、一晦一明、一家一火、一家一计 一举一动、一口一声、一来一往、一鳞一爪 一龙一猪、一马一鞍、一模一样、一年一度

一龙一蛇、一喷一醒、一颦一笑、一丘一壑 一觞一咏、一生一世、一式一样一手一足、一丝一毫、一死一生、一天一地、一五一十 一夕一朝、一笑一颦、一心一德、一心一腹、一心一计 一心一力、一心一路、一心一意、一熏一莸、一薰一莸 一言一行、一吟一咏、一饮一啄、一迎一和、一缘一会 一张一弛、一针一线、一枝一节、一枝一栖一重一掩、一字一板、一字一句、一字一泪一坐一起、宜嗔宜喜、宜家宜室、宜室宜家遗老遗少、疑鬼疑神、疑神疑鬼、倚门倚闾亦趋亦步、亦庄亦谐、溢美溢恶、庸言庸行用心用意、忧国忧民、油嘴油舌、有板有眼有本有源、有财有势、有胆有识、有风有化有根有苗、有来有往、有棱有角、有利有弊有钱有势、有三有俩、有声有色、有始有终有说有笑、有条有理、有头有脸、有头有脑有物有则、有心有意、有血有肉、有勇有谋又红又专、予取予夺、予取予求、予取予携愚夫愚妇、怨天怨地、允文允武、咂嘴咂舌载沉载浮、载驰载驱、载歌载舞、载欢载笑载笑载言、再接再厉、一肢一节、一字一珠、宜喜宜嗔、亦步亦趋、永生永世、有本有原、有根有底、有凭有据、有始有卒、有头有尾、有枝有叶、予智予雄、杂七杂

八、载驱载驰、再三再

四、贼眉贼眼、贼头贼脑、窄门窄户、詀言詀语 真赃真贼、镇日镇夜 知足知止 至再至三 逐句逐字 祝僇祝鲠 自暴自弃 自觉自愿 自生自灭 自由自在 足衣足食

张眉张眼、真刀真枪、真心真意、知地知天、知己知彼、知微知彰、直上直下、至大至刚、至善至美、至圣至明、至尊至贵、陟岵陟屺、众好众恶、昼日昼夜、逐字逐句、祝哽祝噎、祝鲠祝噎、祝鲠祝饐、祝咽祝哽、捉贼捉赃、捉贼捉脏、濯足濯缨、自吹自擂、自吹自捧、自高自大、自给自足、自卖自夸、自媒自炫、自弃自暴、自轻自贱、自始自终、自私自利、自言自语、自业自得、自怨自艾、自作自受、足兵足食、足食足兵、作好作歹、作威作福、做刚做柔、做鬼做神

做好做歹、做好做恶、做人做世、做神做鬼、做张做势

篇2:关于abab式词语

2、打扮打扮,清醒清醒,锻炼锻炼,琢磨琢磨,练习练习

3、研究研究,教育教育,教训教训,活动活动,比划比划

4、说道说道,打扫打扫,溜达溜达,打扮打扮,清醒清醒

5、火红火红,修理修理,整顿整顿,批评批评,鲜红鲜红

6、忽悠忽悠,热闹热闹,说道说道,打扫打扫,溜达溜达

7、搅和搅和,拨拉拨拉,商量商量,研究研究,铁达铁达

8、检查检查,辛苦辛苦,清理清理,讽刺讽刺,按摩按摩

9、研究研究,帮忙帮忙,开心开心,琢磨琢磨,笔直笔直

10、于思于思,意思意思,吸溜吸溜,哇啦哇啦,哇喇哇喇

11、羞辱羞辱,评价评价,体会体会,感受感受,体验体验

12、暖和暖和,凉快凉快,学习学习,精神精神,放松放松

14、交流交流,比较比较,暖和暖和,收拾收拾,观察观察

15、乐呵乐呵,锻炼锻炼,琢磨琢磨,研究研究,教育教育

16、切磋切磋,糊弄糊弄,学习学习,恭喜恭喜,照顾照顾

17、铁搭铁搭,沙拉沙拉,沙啦沙啦,半…半…,彼此彼此

18、照顾照顾,安排安排,整理整理,布置布置,打扫打扫

19、教训教训,活动活动,比划比划,练习练习,彼哉彼哉

20、通红通红,讨论讨论,彼此彼此,教训教训,整顿整顿

21、享受享受,了解了解,打探打探,打听打听,分析分析

22、透露透露,进取进取,参与参与,活跃活跃,热闹热闹

23、飘扬飘扬,鼓励鼓励,表扬表扬,说的说的,尝试尝试

24、切磋切磋,糊弄糊弄,考验考验,学习学习,比试比试

25、咴儿咴儿,客到客到,耆婆耆婆,冰凉冰凉,雪白雪白

26、轰隆轰隆,比划比划,练习练习,调查调查,高兴高兴

27、琢磨琢磨,研究研究,教育教育,教训教训,活动活动

28、搅和搅和,拨拉拨拉,商量商量,研究研究,乐呵乐呵

29、麻利麻利,伺候伺候,孝敬孝敬,炫耀炫耀,安静安静

篇3:关于abab式词语

1. 动词AB式中动词A与动词B的词义关系

ABAB式动词重叠为并列合成词。想要了解ABAB式动词重叠的构形原因首先应了解AB式的构形原因。其中, 动词A和B基本为同义词, 但是动词A与B的这两个动词并不完全相等。如:

(1) 贾芸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现在有一件要紧的事, 用些冰片、麝香使用, 好歹4舅4舅4每4样赊四两给我, 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 (红24)

(2) 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 便说道:“太太疼你, 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 就把我们忘了。” (红55) 4 4 4 4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ABAB式动词重叠中, 动词A和动词B所表达的意义有着细微的差别, 其中, 动词A为强调的重点, 动词B附庸在动词A后。动词AB式有丰富的含4义4 4, 4由4两4个4同4义4词4动4词4十4分4接44近的4词4 4义4凝聚成一个新的动词, 即, “帮”与“衬”凝聚成“帮衬”;“拉”与“扯”凝聚成“拉扯”;凝聚成的新词以动词A词义为整个词的主要意义, 动词B的词义起辅助作用。

些。” (3 () 红7“4你) 去回了太太, 也进园来照4管4照4管4, 比别人强

(4) “你兄弟妹妹们又小, 我又没工夫, 你替我辛苦两天, 照看照看。” (红55)

4 (54) 4“4何苦来, 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

彻底来翻腾一阵, 怕人不知道, 故意表白表白。” (红55)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ABAB式动词重叠4中4, 4动4词A表义范围宽泛, 动词B表义范围具体。由于语言具有经济性, 经过语言本身的综合分析, 由“照料管理”提炼出“照管”, 由“照料看管”提炼出“照看”, 由“表明自白”提炼出“表白”。“照管”、“照看”, “表白”便凝聚成词。

64) (6) “不知身上可大愈否, 所以回来4看视44看4视。” (红

(7) “一语未了, 只听得屋里唏里哗喇乱响, 不只是何物撒了一地。

若没什么事, 趁便请你回来歇息歇息。” (红64)

(8) “贾琏身为奇怪, 忙伸4马4迎4 4了上来, 大家一齐相见, 说些别后寒温, 便入一酒店歇下, 共叙谈叙谈。” (红66)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ABAB式动词重4叠4中4, 4“看”强调过程, “视”强调结果;“歇”即“停下休息”, “息”指“休息”;“叙”即“叙说”如“叙家常”, “谈”即“谈话”。以上五个动词AB式表明, 动词A实施了, 动词B才能发生。也就是说作。, 动词A与动词B之间是表示按4时4间4先4后4的4顺4序发生的两个动

2. 动词ABAB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当动词A和动词B成为一个整体的动词时, 在句子中只可以做谓语, 但动词AB式后可接宾语及补语, 也可不接成分。动词AB式发展为ABAB动词重叠式时, 也只能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 其后可不接成分, 也可接宾语。如:

史》第 (9一) 回“) 又亏秦老一力4帮4衬, 置备衣衾棺椁。” (《儒林外

“我的好姊妹, 我一心只想帮衬你, 怎么你倒疑心我来拆你的壁脚呢?” (茅盾《子夜》十一4) 4

“帮衬”后可不接成分, 也可接宾语。

3. ABAB式动词重叠结构的语法意义

在动词AB式的广泛使用的基础上, 出现了ABAB式动词重叠, 其构形有着特别的语法意义。

如上例, 例 (1) 、例 (2) 。上文提到, 动词AB式后可接宾语及补语, 或不接成分。当ABAB式动词重叠句的主语为受事时 (如例 (1) ) , 动词AB式后接的补语或宾语的位置就架空了, 这时ABAB式的动词重叠就恰当地补了空位, 使结构完整。在语法意义上, 当ABAB式动词重叠前的主语为受事时 (如例 (1) ) , 动词的重复能够很好地表达说话人的“请求”的意愿。

如上例, 例 (3) 、例 (4) 例句中, 在结构上, “照管照管”、“照看照看”前主语为施事, 由于“照看”及“照管”后接宾语, 在没有宾语的情况下, ABAB式动词的重叠使得结构完整。在语法意义上, 这种ABAB式动词重叠既表示动词AB式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也表达了“征求意见”或“解释原因”的主观意愿。

如上例, 例 (6) 、例 (8) 中, “看”为“视”的先头动作, 所以“看视”和“看视看视”后面不需要接宾语或者补语来陈述这个动作的结果了。“叙谈叙谈”同理。在语法意义上, “看视看视”、“叙谈叙谈”可以表示动词的持续貌。由于语言具有线条性的特征, 所以双音状态的动词AB式重叠成ABAB式动词, 可以表示时间的延长。同时ABAB式动词重叠也带有“解释说明”的意味。

如上例, 例 (5) 中, “表白表白”与“表白”指“拿到台面上来说道说道”, 这个用法在方言中还有保留, 如在东北官话中仍在使用。

二、ABAB式动词重叠构形的外因

动词AB式重叠成ABAB式的原因除以上所分析的四点内因外, 一定有其外部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 AB式的双音拟声词和拟态词对动词ABAB式的重叠有一定感染作用。如:

响。” (1 () 红“67连) 忙把帽子抓下来, 在砖地上咕44咚4咕咚4碰的头山传》第 (2四) 回“) 才撅着屁股扭44打扭4打4的就走了。” (《儿女英雄

“咕咚”是拟声词, “扭打”是拟态词。口语中常用的我们无奈ABAB式拟声词和拟态词对动词ABAB式的构形有很强的感染作用。

结语

文章通过对ABAB式的语义构成、句法结构、语法意义三方面着手, 对ABAB式动词重叠构形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得出如下结论:在语义上, 双音动词AB式发展到动词ABAB式重叠是对动词AB式表义程度的“再强调”;在结构上, 动词AB式后接的补语或宾语的位置由AB的重叠来填充, 使得结构完整;在语法意义上, ABAB式动词重叠带有主观化的“请求”、“征求意见”、“解释原因”的意味;ABAB式动词重叠也可以表示动词的持续貌;AB式的双音拟声词和拟态词对动词ABAB式的重叠有一定感染作用。

摘要:文章以《红楼梦》中十个ABAB动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 从重叠式的词义、句法功能、语法意义三方面着手, 尝试分析双音状态的动词产生ABAB式动词重叠式的动因。

篇4:从构式语法看词语释义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动)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

②(动)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

③(动)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

④(动)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

⑤(名)姓。

刘承峰(2004)认为以上几种语义都无法解释“爱V不V”中的“爱”,于是建议为“爱”增加一个义项,即把“随便、我说了算、无所谓、不重要”的语义归结为“爱”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语义。其实以上语义只有在“爱V不V”构式中才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无所谓”的语义是构式“爱V不V”本身所具有的,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爱”所独立具有的。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爱”在某一特殊构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另立义项。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是承认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是独立于其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能把为其构成成分增设义项。至于“爱V不V”中的“爱”的语义,仍然没有超出《现汉》中的义项,显然是第二个义项“喜欢”。在翻阅《现汉》等相关工具书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把某一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其构成成分头上的冤假错案并非个案。所以本文打算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现汉》若干词语释义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辞书编纂有些启发。

二、构式语法及其优势

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tion Grammar Theory,简称CG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目前影响很大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多个理论的统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支,如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G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等。各家理论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构式语法最初起源于对一些特殊的“边缘”(peripheral)现象的研究,如熟语。这与乔姆斯基以常规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所谓“核心(core)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正好相反。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的组合理论(Compositional Grammar)对熟语、半熟语等现象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对此现象却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构式语法认为对特殊构式的研究同样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构式语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优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开始关注语言中的“边缘现象”,即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不规则或半规则的语言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以前的生成语法系统中是没有地位,也是生成语法所无法解释的。

第二,对语言现象进行全息式的解释,主要是把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和音韵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与解释。而这些因素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句法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是结构内在的。

第三,可以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如上文提到的要为“爱”增加的义项的建议就是如此。

近年来,构式语法引起了汉语学界特别是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关注,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刘丹青(2001)、陆俭明(2002)、石毓智(2003)等都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一些特殊构式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同时也对汉语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解释。但遗憾的是,运用构式理论对汉语的词典释义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尝试。

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失当举隅

案例1:《现汉》(第5版)中对“归”的解释:

①返回:归国华侨

②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③(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千条河流归大海

④(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

⑤(动)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

⑥(动)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⑦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

⑧(名)姓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的指明词性,而有的没有指明。在此只分析和本文相关的第6个义项,我们认为这个义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归”不仅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还可以用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之间,如:

(1)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该说明的都应该说明白。

(2)她漂亮归漂亮,但不够聪明。

既然不一定只能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那么“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的语义总结自然就不够全面。

第二,即使承认是“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该义项也应该是整个构式“V归V”的整体构式义,而不应该看作是单个动词“归”的意义。

案例2:《现汉》(第5版)对“再”的解释:

再:①(副)a.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再版。

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

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

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你同意。

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

……

我们认为《现汉》对“再”的处理值得商榷。这里只分析d义项。

这种解释只针对下面举的这一个例子,别的例子就解释不了。如:“她再漂亮,我也要离婚”和“你再阻拦,她也会参加的”。

显然是把整个“再……也不……”的语义归结为其中单个的“再”的语义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再V也……”中“再”含有“即使”或者“无论怎么”的意思,“再A也……”中“再”等于“无论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再”的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再”和“即使”有时可以合起来用为“即使再V也……”,而我们并不觉得累赘不妥,这说明“再”和“即使”并不是完全同义,因为语言具有经济型,不会把两个同义的词语连着使用。

第二,《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再V也……”中“再”和“再A也……”中的“再”不完全一样,前者是“即使,无论怎么”之义,后者是“无论多……”之义,这种观点在“再”的语义分类上看似精细,实际上给人一种特设之嫌。事实上,二者表义是相同的。我们认为,应把二者合并为“再……也……”,整个构式表示即使某一动作继续下去或者某一性质的程度加深,也不会改变某一决定或现状。

第三,《现代汉语八百词》遇到“再……也……”这种特殊构式时就把“再”解释为“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而在为“再”设立义项时举的例子还是“再……也……”。这种方式有循环论证之嫌。另外,从理论的简洁性来看,把出现在各种特殊构式里的副词“再”分别设立不同的义项,这显然不如把相应的意义归结于构式本身来得经济简洁。所以我们认为不妨把“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么”等义归结为“再……也……”的构式义,而不是其中“再”的意义。这样不仅简化了“再”的义项,而且有利于二语学习者掌握。

案例3:《现汉》(第5版)对“有”的解释:

有:⑤(动)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有学问/有经验/有年纪了

显然,表示某种事物多或大的语义是整个构式“有+抽象名词”所具有的,并非其中单个的“有”所具有的,因为如果离开该构式,单个“有”就没有这种语义,如“我有一本书”种“有”句没有“书多或大”的意思。把这种语义归到“有”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案例4:《现汉》(第5版)对“连”的解释: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我们认为,表示该义的“连”下文必须有“也、都”与之呼应,形成构式“连……也、都……”。整个构式表示某种事物或动作的极端代表都怎么样了,别的普通事物或动作更应该如此,“连”只是引进某一极端事物或动作的代表,不应该整个构式的构式义归到“连”的头上。

案例5:《现汉》(第5版)对“什么”的解释:

什么:疑问代词。

①……

⑤表示责难:你笑什么? 你说呀,你装什么哑巴?

⑥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⑦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面,表示列举不尽:什么送个信儿啊,跑个腿啊,他都干得了。

无论是义项⑥还是⑦义项,都不是单个“什么”的义项,而是整个构式的义项。

四、结语

陆俭明(2004)指出,构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等,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等等。这种看法非常有道理,具体到词典释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要注意区分构式义和词汇义,只有那些摆脱了特定构式的意义,才是词汇义,也才有资格作为词汇的一个义项出现在词典中。词典确立义项不可过细,不可把本该属于某一构式的构式义归到其构成成分的头上,把应该属于构式的构式义还给构式。我们认为词典只需要列出词语本身的内在义项即可。郭锐(2002:88)指出词类的表述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内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固有的表述功能,外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在某个语法位置上最终实现的表述功能。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一般情况下一致,……有时候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有些标记性构式中词语的“内在表述功能”和“外在表述功能”通常表现为不一致。如:还N呢——还老师呢,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通常情况下,副词“还”一般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不修饰名词。但在此构式中“还”修饰了名词,整个构式有批评某对象应该达到某水平而没达到的批评指责的意味。这个义项就是整个构式的构式义,而不应作为“还”的义项。

第二,至于这种包含着某一词语的特殊构式的构式义要不要收入词典,值得讨论。如果完全收录,词典将不胜其长,如果完全不收录,对这些特殊构式的使用和理解自然会遇到问题。我们认为不妨把这些结构特殊,语义无法推导的特殊构式单独收录,这样既避免了常用《词典》的繁琐,也可满足使用者对特殊构式理解使用的需求。

如果要在词典中列出构式或构式义(或收录于专门的构式词典),应尽量明确指出构式的结构特点,使之以构式的形式出现,而不要遮遮掩掩。《现汉》对“就”“才”和“连”的处理就有点遮遮掩掩。

就2:⑥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

才2:⑥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其实《现汉》已经意识到以上两个构式的特点,只是没有明确化。如果能明确格式化为:

A就A吧

才……呢

连A都/也……

构式的特点就明确了很多,对二语学习者的用途也大得多。

《现汉》对“爱……不……”的处理稍微明确,但并未指出其特点,如果能指出“爱V不V”,至少对二语习得者效果会好很多。

词典即使是专门的构式词典中某一词条下到底应该列出哪些构式,尚需讨论。有的词条下列出了常用构式,如“爱……不……”,而有的词条下就没有列出常用构式,如表示批评的“还NP呢”就没有列出。词典中到底应不应该列出常用构式?如果要列,列出哪些?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主观量构式研究”[14BYY169]和教育部项目“现代汉语标记性构式研究”[11YJC740135]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CUP,2005.

[2]Fillmore,C.& M.OConnor.Regularity and idiomaticall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ET ALONE[J].Language,1988,(4).

[3]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2006.

[5]Kay,P.EVEN[J].Linguistics & Philosophy,1990,(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

订[J].辞书研究,2006,(1).

[8]李文浩.“再XP也VP”构式分析[J].汉语学报,2010,(4).

[9]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4,(2).

[10]刘冬青.词典释义的正确性问题[J].辞书研究,2008,(5).

[11]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分合失当举隅[J].辞书研究,

2004,(2).

[12]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

(5).

[13]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的解

释”[J].外国语,2004,(2).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邵敬敏.“连A 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

学,2008,(4).

[16]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J].中国语文,

2000,(1).

[17]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

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18]王惠.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J].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

(台湾),2005.

[19]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

习,2002,(1).

篇5:ABAB式四字词语

永生永世、用心用意、忧国忧民、油嘴油舌、有板有眼

有本有原、有本有源、有财有势、有胆有识、有风有化

相克相济、相切相磋、相亲相爱、相生相成、相生相克

相呴相济、相因相生、像模像样、像心像意、小恩小惠

小手小脚、谢天谢地、心上心下、新人新事、旋得旋失

旋生旋灭、学书学剑、询迁询谋、要死要活、一班一辈

篇6:Abab式表示动作的词语

打扫打扫 切磋切磋 比划比划 溜达溜达不慌不忙说道说道、比试比试、忽悠忽悠

拨拉拨拉、商量商量、抖搂抖搂研究研究、乐呵乐呵、搅和搅和、琢磨琢磨、热闹热闹、考虑考虑

篇7:abab的词语

2、凉快凉快,麻利麻利,暖和暖和,努力努力,飘扬飘扬,品尝品尝,评价评价,品味品味。

3、锻炼锻炼,调查调查,分析分析,放松放松,讽刺讽刺,感受感受,恭喜恭喜。

4、观察观察,高兴高兴,鼓励鼓励,沟通沟通,干冷干冷,关照关照,火红火红。

5、比划比划,比较比较,比试比试,彼此彼此,表扬表扬,参与参与,伺候伺候。

6、简单简单,清醒清醒,清理清理,切磋切磋,热闹热闹,思考思考,商量商量,收拾收拾,舒活舒活。

7、开心开心,思考思考,考验考验,勘察勘察,溜达溜达,练习练习,了解了解。

8、安排安排,安静安静,按摩按摩,帮忙帮忙,布置布置,拨拉拨拉,碧蓝碧蓝。

9、尝试尝试,掂量掂量,打量打量,打扮打扮,打探打探,打听打听,打扫打扫。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于abab式词语】相关文章:

abab的颜色词语07-31

形容声音的abab词语05-24

abab式的词语颜色09-21

abab表示颜色的词语06-03

写声音的四字词语abab04-10

关于的词语06-02

关于春风的词语04-23

关于动物的词语04-27

关于夏天的词语05-01

关于色彩的词语05-10

上一篇:员工培训协议书模的格式下一篇:女朋友要离开送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