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观后感优秀作文

2024-04-14

飞驰人生观后感优秀作文(共13篇)

篇1:飞驰人生观后感优秀作文

很多人在看影评的是会都会看到对这部电影的推荐,然而在这篇影评中,却在希望韩寒刹刹车,或许换个角度来看电影,你会发现,原来拍电影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就来看看这篇评价不好的飞驰人生观后感吧。

我有两个很好的朋友都很喜欢韩寒,其中一个还是他的脑残粉,买了“韩寒全集”,电影每部都看且默默打5星。

所以,我现在冒着我们友谊的小船翻船的危险说一句,这部《飞驰人生》我觉得不行。

韩寒以毫不迟疑的姿态拥抱资本,拍了一部扭捏分裂的电影。我和朋友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说首先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我不反对。

但是,你让更多人看到,只是给我们看这样东西?

影片前半部分完全是喜剧的形式,符合春节档其乐融融的氛围,大过年的让观众乐呵呵;后半部分是韩寒对赛车的迷恋,那种浪漫的纯粹的爱。

只是,两个部分泾渭分明完全不像是一部电影。这种分裂破碎让电影自相矛盾,人物崩塌。

韩寒是聪明的,他很擅长编写一个又一个段子,单拎出来每一个都有趣好玩,如果再有那么些灵光乍现的金句,那就更符合喜欢他的人的胃口。

但是,这样组成电影就有些问题。因为为了这些段子的出现,他甚至可以牺牲一些逻辑和合理性。况且,电影里的段子韩寒编得真的不够用心。

春节档这几部喜剧电影,《飞驰人生》做的最单一且无趣。每一个段子的喜剧效果都是期望相反的形式,是那种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样式。

张弛和儿子诉说自己往日的风光,他穿上以前的赛车服问儿子,儿子说像送外卖的,门铃响起。毫不意外,门外就是外卖小哥,且服装和他的极为相似,果然像送外卖的。

此后电影的笑料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张弛刚刚说完走过这道安检门,他就会风光地回归,然后是他裸身安检的丑样;

那段以前接受采访的闪回也只是为了他最后那句,如果以后再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所达成的喜剧效果;

张弛去找以前的搭档,但凡看过几部电影的观众也会知道他一定抱错了人,然后韩寒怎么找补的?以一段黄腔弥补刚刚不出所料的笑点,这可真是有点······

为了引出求赞梗,让张弛上节目,上节目之前能不知道那期的嘉宾是他的对手吗?;而且搭档张宇强明明认识一个大哥啊,为什么不早点去求大哥?如果说求大哥有什么特别需要付出的代价而让张宇强迟疑的话,后面也完全没有交代。

到后来唱不唱歌,跳不跳舞那些都是可预料的了。简单说,喜剧方面太没有惊喜了。

后半部分韩寒把自己对赛车对车手的爱全部倾注在电影里,最后张弛飞向天空的镜头是他对赛车最纯粹的感情。

看了这部分,我真的希望韩寒能够专门拍摄一部关于赛车的体育题材的电影。

他本身作为顶尖赛车手,对赛车各个部分都有着充分的了解,也知道赛车手为了冠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所以赛车拍得专业,可敬可佩。

因为拉力赛车的规则,张弛和林臻东争夺冠军不能直接呈现,只能等两人跑完以后看用时,这让比赛的紧张程度大打折扣。不过韩寒也很聪明,他用蒙太奇的手法让两人的车开在一起,再加上其他角色对差距的播报来强化紧张感。

不得不说那两次乱入的解说真的很影响情绪,它是一个聪明的旁白式的解说,让观众更能了解到赛车的残酷,赛车手的付出。不过,它插入的时间点实在不算好,影片刚刚营造出的紧张氛围被完全打碎。

最后张弛的驾车冲出防护栏,飞向天空是韩寒对赛车浪漫的告白。

只是,前面喜剧的部分没有给张弛铺垫一个非常强力的动机,让他的飞向死亡少了太多情感。

他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复出,重新比赛,但是他有没有一个理由为了赢能够去死或者说他是不是一个为了赢能够付出一切的人?

张弛是赢过的人,而且是赢惯的人,他的复出一方面是不甘一方面也算是生活所迫,我们看不到他对赛车那种纯粹的爱,那种不顾一切的疯狂。

赛车被撞毁,他第一个想放弃,沈腾的确演出了车王的落魄,完全符合他一贯的有点小聪明,有点小贱的底层人物的形象,却不像一个老骥伏枥的车王,不过这是剧本的锅。

光从电影呈现的来看,无论是人物自身还是埋藏的非亲生子的亲情都没有足够的剧作张力让最后那个镜头真正从逻辑到情感冲向天空。

韩寒接受采访坦然承认他不会让自我表达充斥影片以至于让观众看不懂。这能理解,一个商业电影导演确实应该首先考虑观众。

不过,我还是有些失望的。

篇2:飞驰人生观后感优秀作文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节点上,要想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脚步,必须深刻体会“飞”的丰富内涵,奋力拼搏作为,书写新时代的幸福篇章。

恪守“笨鸟先飞”的勤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与时代的要求相比还不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仍没有改变。笨鸟须先飞,勤奋可补拙。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必须拿出闻鸡起舞的拼劲和卧薪尝胆的韧性,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担责、认真履职、扎实尽责,提前谋划各项工作,抢夺发展先机。

秉承“飞蛾扑火”的无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让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的中国也是如此,即便前路艰险却依然坚信前途光明,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就算烈火焚身,为了远大理想和目标,也要像飞蛾那般勇往无前、迎接挑战。

永葆“一飞冲天”的豪情。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必须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抓住这个工作重心,着眼长远发展,不计较一时得失,保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豪情壮志,精心谋划改革发展大计。新时代的追梦人当扬起青春的风帆,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纵使“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只要咬紧牙关、厚积薄发,一定可以突破自我,迎来美丽的蝶变。

篇3:樊纲:飞驰的经济人生

他不喜欢武侠故事、星球大战,因为它们没有逻辑;他喜欢悬念、推理、警匪故事,因为它们是有逻辑的。

樊纲说自己喜欢争论的感觉。

因此,由樊纲引发的争论很多:1993年,樊纲在《求解命运的方程》关于人生观的论述,引发了关于“经济学家的道德”的大讨论;在“新经济”一说最热的时候,樊纲明确指出没有什么“新经济”,泡沫总会破掉(《新经济批判》,2001),他因此背上扼杀“新经济”的恶名……

指点关系国计民生的宏观经济,更容易引火烧身。就业问题,财政补贴问题,紧缩货币政策问题,你会发现很多对其针锋相对的批判,甚至有人撰文《樊纲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悲哀》,攻击其曾经主张的紧缩货币政策,不顾企业的生死。于是,有人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是官方的代言。

对于以上,樊纲希望从本源来回应质疑——经济学家应该起的作用是什么?“经济学家实际上做一个仲裁者的作用,它要告诉各个利益方,如果不妥协,如果不采取均衡,双方都会吃亏。”

因此樊纲会当着企业骂企业,告诉企业错在什么地方;当着政府的时候,樊纲会告诉政府错在什么地方。“有些人当着企业骂政府,可是政府听不到,只起到取悦听众的目的。而我当着企业会说你们企业错在什么地方,你们应该怎么理解政府的政策,这样就会给人留下替政府说话的印象。而他们不知道我会当着政府骂政府。”樊纲认为这是经济学家的职责。

20余年,喜欢争论感觉的樊纲争议不断。但现在,樊纲止于提出问题。

“骂人很容易,需要骂人的地方也很多,但这不能解决问题,”樊纲看到,难的是怎么提出建设性的方案,应该做的是怎么推动改革。

有人已经在讨论危机问题和长期发展问题的矛盾,有人开始思考即使度过危机又如何。樊纲关注宏观经济,也研究体制和发展的问题。但身处百年大危机,他无意争论,只谈宏观调控,“我们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几亿人没有就业,如果不能持续增长,如果危机使我们停止增长,我们就没有‘长期’了,我们完蛋了。”

上山下乡是一种性格磨练

记者:1968年,在那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你也来到了北大荒,当时是不是很苦?

樊纲:从学业的角度,确实艰苦。从16岁开始,到25岁,8年半时间,在那儿度过了最宝贵的青春时期,也受了不少苦。最重要的苦,是两眼一摸黑,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城市,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有的不取决于自己,所以不光是皮肉之苦,精神上是迷茫的压力,读书都不知道读什么。

记者:现在回忆起来,是否有所感悟和所得?

樊纲:后来不断有人来采访我,问这些问题,说是不是通过这种生活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中国,受益匪浅。这其实是一种浪漫化的想法,在那场上山下乡中,那可是涉及100万人,十届学生,就出了这么几个人。绝大多数人回来后,在街道工厂呆呆,就完了。有人说这对研究提供了经验,但这些经历对社会科学有用,对自然科学没有太大用。在这么一种环境下,实际上是一种性格的磨练。现在的那一批人生存能力很强,能过日子,但不富裕。包括以后下岗的,两眼一摸黑,找生路,想办法,这是一个锻炼。但仅此而已。

记者:当时对经济学感兴趣吗?

樊纲:当时接触经济学,主要是学马列,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政治经济学。在马列的三大基础中,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当时,哲学很有用,但很宏观,政治经济学逻辑很严,而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当时对经济学感兴趣了。当时读了不少东西,写了不少东西,没有发表,内部也进行一些争论。

人生的转折

记者:什么是你人生的转折?

樊纲:上大学就是我人生的转折。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插队,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大学考不上,后来一辈子就是另一条路了。

1982年河北大学毕业后,我考到社科院上研究生,这也是我人生的重要一步。这意味着我可以到国家一流的学府从事研究了,可以接触一流的学者,直接听他们的课了,视野更宽阔了,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研究生是6年啊,硕士、博士,学西方经济学,逼着读书。我当时的导师是朱绍文,日本东京大学早年毕业回国的,是专门研究思想史,对我读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那个时候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读了一大半辈子该读的书吧,包括各类古典和经典著作,历史上大经济学家的基础理论。

记者:1985年,你到美国作访问学者,几乎再一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樊纲:1985年,我当时比较幸运,读博士的时候,社科院把出国的一个名额给了我,这样就把学业和出国结合起来。在那儿,跟着他们做作业、考试,应该是一个磨练。我真正对现代经济理论有悟性,是那个时候达到的境界。这脱离不了在社科院和大学的基础,最后一跳是在哈佛。收获很大,当时完全用英文听课、做作业,时间短,20个月时间,想到是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确实花了功夫。

当时上高级宏观和微观博士生的课程,不是教科书,而是论文,是经济学最前沿的东西。这样,掌握了前沿的东西,又面对现实的东西,使我看到现实和前沿的关系,使我反思,中国经济现实和经济理论前沿关系的问题,有一个融会贯通,就在那儿完成了。

记者:有没有什么遗憾?

樊纲:遗憾,最后没有拿一个美国一流大学的学位吧?当时回来了,拿了社科院的博士。反过来想,如果拿了美国的学位,也许就不想回国了。而且当时,我想回国做点事情。

我们这代人,中国情结很重,通过系统的学习有点悟性,希望用理论的方法加以阐述、分析中国的问题,当时正是做事情的时候了。所以下决心要回来。回过头来,我并不后悔,用你们管理学的话说,我觉得人生并不需要走同样的路,要走差异化的道路。回国后,我个人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做了点事情,不后悔。

就业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记者:大家说,金融危机下,经济学家最抢手,能否介绍你的日程安排?

樊纲:现在杂事太多,会太多,兼职多了点,没办法的办法。1996年我离开了社科院,到体改研究会做副会长,在下面建立一个国民经济研究所,我本人的档案仍在体改研究会。然后到深圳综合开发院做院长。最近新建了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就是智库,我去做首席研究员。同时我在社科院和南开带博士,现在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任兼职教授职位,是要讲课的。事情比较杂一些,但我尽量多做一些研究,领导一些研究小组。

最近刚刚做了两项研究。一是中国储蓄和消费平衡的关系,是一个实证和对策的研究,基本的结论是财税体制要进行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刺激消费的问题,通过改革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二个是全球变暖、低碳经济的研究,各国怎么定义责任和义务问题。我们提出一个人均历史消费排放的概念,以前大家都认为生产排放,但是现在生产是为了消费,而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消费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从长期来讲,这个责任要归结于消费者,我们提出了世界各国的合作框架。

记者:你现在最关注的中国经济问题是什么?

樊纲: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就业,这是根本性的问题。金融危机来了,农民工失业,返乡,这实际上是工业化进程倒退了。创造大量的就业才能发展中国,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咬着牙往前走,走完发展的进程,所有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现在流行的词是以人为本,经济增长后,人们有一个体面而且有收入的工作,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而不是看能不能得到政府补贴。(摘自:《中国经营报》2009年8月3日、《英才》2009年8月)

●樊纲简历

1953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198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系主攻西方经济学;1985年至1987年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2005年两次获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04年被法国奥弗涅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 (深圳) 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兼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

篇4:飞驰人生高中观后感作文

你曾经的完美身材,是否输给了日复一日的放纵腐败?你曾经的绝世惊才,是否输给了此间的碌碌无为?你曾经的真实纯粹,是否输给了世间的魍魉鬼魅?我们不怕败给强劲的对手,我们最怕的,是输给过去的自己。所以,片中那句“我不是想赢,只是不想输”才如此可贵。

如果说“想赢”更在于和别人的赛跑,那么“不想输”则更注重跟自我的较量。电影的结尾,也是全篇最震撼的镜头“飞驰奔日”,就是一个绝佳的隐喻:你爱你一生所最挚爱的,应该超越一切——超越时间,超越对手,超越成败;你愿意奉献给你一生所最爱的,应该跨越一切——跨越终点,冲出边界,翻越极限,甚至彻底腾空,凌驾于你的生命。这才是“爱你所爱”的真正姿态,无所畏惧,无所保留。

《飞驰人生》电影韩寒延续作品一贯的风格,笑点密集,热血情绪或明或暗地涌动,但从情感的丰沛度和观感的丰富性上,本片无疑超越前作。以往韩寒电影中的音乐一向非常突出,但本片中,音乐的叠加和反复打造出了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更和人物、叙事、情绪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视听语言运用进步显著。而其中最靓的操作无疑是《平凡之路》天衣无缝的“植入”,在笑点中将男主角张驰的性格和内心点破,也将导演的作品连成了体系,于无声处可见野心,剧作层面也是所有作品中最完整,完成度最高的。

片中主角表演集体在线,沈腾无疑是一名极好的喜剧演员,但他最厉害之处却不在于“喜”,能让人笑的喜剧演员不少,但沈腾是极少数细节掌控到位,情绪驾驭张弛有度,无需任何刻意煽情,能在他笑的时候让你哭的喜剧演员,所以他在片中叫“张驰”理由充分。尤其要说,所有配角十分抢眼,那个叫尹正的男子舞姿简直有毒,S·A·O出宇宙新高度,诚邀大家亲自品尝,不要客气。另外,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张熟脸,他在片中饰演驾校教练,我要严肃认真地安利他,他叫田雨,真的是一名极好极好的演员。

大年初一第一部电影选择看《飞驰人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赛车题材感兴趣。我羡慕那些从事极限运动、极速运动的人,因为那是离上帝最近的事业。所谓离上帝最近的事业,不仅是容易让你去见上帝,更因为在追逐不断变强过程中,能成就“超人”的自我,自己会变得宛如上帝。可我之所以说“我羡慕”,是因为我做不到。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所以,其实全篇最令我感动的画面,只是父子坐在台阶上,儿子假装领航员为父亲指路,父亲拿着鬼东西当方向盘假装在驾驶。他们煞有介事地演练着顶级赛事的比赛现场,如此沙雕,如此搞笑,我却哭成了傻逼。

梦想是伟大,但梦想有时也是个王八蛋好吗。家人和朋友才是我们始终不变最珍贵的存在。朋友是我们身边的野鼬鼠战斗机,为我们持续加油,让我们可以飞得无限高无限远。家人是我们人生最好的领航员,不仅为我们指明方向,帮我们翻越山和大海,更用坚实的臂膀托起我们,助力我们书写人生最壮丽的诗篇。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将梦想从虚无缥缈的“梦”变成切实可行的“真”。没有他们,梦想的朱砂痣,终将成为蚊子血。

篇5:飞驰人生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记得之前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你所有的眼流其实哭的都是自己,我很认同。还记得大学时候失恋,躲在寝室里看小说,看的泪流满面,却直说是小说写得好,但其实那眼泪可能是为自己而流。正所谓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飞驰人生》的剧情没有太多悬疑,一位拉力赛车手从五届冠军的高峰跌落低谷去卖炒饭,再次重新走上赛场中间经历的种种。之所以戳中了我的泪点,大概是这种从高峰到低谷的心路历程和自己那段从患抑郁症的低谷走出来的感受有相同的部分吧。

电影里面配的音乐是朴树的《平凡之树》,其实对朴树一直没有什么感觉,之前他因为《白桦林》而走红,可我也没觉得那首歌多好听。后来听说他得了抑郁症,再后来就没有他的消息了,直到他重新推出《平凡人生》这首歌。那时候我还没有得抑郁症,人生也还好,所以也没有太多感觉,只是觉得朴树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但是这次在电影院里听到歌声响起: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忽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温热的泪水溢出了眼眶。

篇6:《飞驰人生》观后感

“你过的每一道弯都不可能再来一次,你犯的每一个错都可能断送你的职业生涯。”这是由韩寒导演、沈腾主演的《飞驰人生》中的经典台词。

片中的主角张驰是一个赛车选手,他曾经连续五年赢得赛车冠军,却为了给儿子赢得户口争取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而违规参加赛车竞赛,因此被吊销驾照和赛照,并被勒令五年之内不能碰车。

五年之后,张驰重回赛道。禁赛五年之后,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行了,他无法租借到赛车,想拉赞助攒一辆车也屡屡碰壁,尝尽了人间冷暖。当他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准备好了赛车,开赛之前他的领航员却出了事故无法上场,于是他选择背水一战,不要领航员,自己一个人上路。

对别人来说,只看得到他五年没开车,而波音布鲁克赛道路况特别复杂,弯道多得难以置信,没有领航员的帮助要一个人顺利开完全程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张驰自己却很清楚,这五年来,他练得比谁都勤奋,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大脑里在这条赛道上开上二十遍,这条赛道上的每一个弯道都清清楚楚地印在他脑海里了。

篇7:《飞驰人生》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当年在赛车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张驰因违法被吊销驾照,只能靠卖炒饭维持生活。但他不甘没落于此,为了梦想,他不停在练习,只为打败现在的“车王”林臻东,重振威风。可现实总不如意,就在即将比赛之际,张驰的领航员受了伤,不能上场,赛车也没了。幸好林臻东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张驰重新上场。影片最后,张驰虽超越了林臻东,却因刹车失灵,冲出围栏。

看完影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驰的一句话“我没有很想赢,我只是不想输。”我被张驰的毅力和对梦想的坚持不懈深深地震撼了。五年来,他一直不停的练习,不停地练习,熟练到就算不需要领航员也能通过那世上最危险、最陡峭地赛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吗?还是就此放弃?如果是我,我会不会像张驰一样,用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地去圆梦、去奋斗?我陷入了沉思。

还记得吗?曾经,有一个盲人,他同样没有因为上天的不公而自怨自艾,他相信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于是,他带着自己的梦想,坚持不用任何保护具拐杖,开始了登山之路,终于,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上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的成就?是梦想!是什么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的理由?是梦想!是什么,让他们用尽全力拼搏?是梦想!

篇8:《飞驰人生》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是关于张驰,他在那一年“击败了世界上最好的赛车”,他的驾照因为违法被吊销,不得不靠卖炒饭为生。然而,他不愿拒绝。为了他的梦想,他不断地练习,只是为了打败目前的“车王”林振东,重获他的威望。然而,现实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就在比赛前,张驰的导航员受伤,无法比赛,汽车也不见了。幸好林振东伸出了援助之手,又让张驰上场了。在电影的结尾,虽然张驰超过了林振东,但由于刹车失灵,他还是冲出了围栏。

看完电影后,我对张驰的话印象最深:“我不是真的想赢,我只是不想输。”我被张驰对梦想的坚持和坚持深深震惊了。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一直在不断地练习,不断地练习,如此熟练,以至于即使没有领航员,他也能穿越世界上最危险、最陡峭的跑道。这是什么样的毅力?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坚持不懈地追求你的梦想吗?还是放弃?如果是我,我会像张驰一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和奋斗吗?我陷入了沉思。

记得吗?从前,有一个盲人,因为天堂的不公平而不为自己感到难过。他相信他和其他人一样,能做别人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到。因此,带着他的梦想,他坚持不用拐杖开始登山之路。最后,凭借他的毅力,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篇9:《飞驰人生》观后感

对比起《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韩寒实现了从核心粉丝片向小众文艺片再向大众喜剧片的转换,一片比一片好。

曾经的韩寒是叛逆的代名词,怼天怼地怼空气,批判体制批判教育批判社会,和大众格格不入。我们都曾以为,这个早早过于看透社会的年轻人,终究难以被社会接纳。

36岁的韩寒,已经收起了锋芒,收起了锐剑,不再针砭时弊,不再发表争议言论,但却没有被社会同化,没有变得世故,依然有趣,依然热爱这个世界。

理想主义者韩寒是幸运的,成为作家,成为赛车手,成为导演,一路伴随改变和付出,每一样都得到收获。和他一样是理想主义者的罗永浩,每一个理想在实践过程中都扑了街;和他一样是理想主义者的咪蒙,被现实冲到了世故的顶端,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当年韩寒被质疑代笔,于是晒出手稿,然后被质疑抄稿,于是就干脆去拍电影了。做导演总不会被质疑代导了吧。相对的,同期被实锤作品抄袭的郭敬明也做了导演,但作品扑街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和时间是会说话的。

《飞驰人生》是拍给我们这些不再年轻,但心里始终有团火的人看的。我们都有所热爱,有所追求,但在日复一日的现实里变得无法继续热爱。

韩寒对赛车的热爱渗透在电影的每一个情节里,不再是当年那个韩寒的韩寒,用电影来告诉我们,无论岁月几何,每一份热爱都值得坚持,那个36岁的韩寒,依旧还是当年热爱赛车、热爱世界的韩寒。

并且,和世界取得了和解。

篇10:《飞驰人生》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飞驰人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飞驰人生》观后感1

《飞驰人生》是一部男性荷尔蒙炸裂的电影,在这部讲述赛车手张驰深陷人生低谷时如何逆袭涅槃的电影中,男人戏占据了绝对主力。不过,如果细细品味,也会发现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女性角色,尽管戏份不多,但依旧让人过目不忘。她,就是第二次与韩寒合作的李春嫒所饰演的节目主持人。

在韩寒上一部力作《乘风破浪》中,李春嫒饰演了一个边缘女子——发廊打工妹。虽然戏份鲜少,但李春嫒还是很好的呈现出了发廊打工妹的千种风情、万般妩媚,辨识度很高,成功聚焦了很多网友与观众的目光。此番再度与韩寒合作《飞驰人生》,尽管仍旧是一片小绿叶,但李春嫒一出场还是被观众认了出来——这不就是在《乘风破浪》中扮演发廊打工妹的那个女演员吗?

《飞驰人生》中,李春嫒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戏。当时,张驰为了拉赞助不得不去参加一档节目,而张驰面对的boss则是他的“敌手”。在这场对张驰最终命运走向起着转折性作用的戏份中,李春嫒扮演的就是那个声音高亢激昂,情绪饱满火热的女主持人。她嘹亮的声音、激昂的状态,不仅渲染了节目的氛围,还与张驰思前想后、踯躅不前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将那时那刻张驰复杂的心境衬托得非常到位。

只用一场戏,就让观众认出她就是韩寒《乘风破浪》中的发廊打工妹,是《延禧攻略》中的舒妃,李春嫒的独特魅力再次得到了印证。

李春嫒是一个非常爱惜自己作品与角色的演员,这从她在微博等自媒体上为《飞驰人生》不停打call的过程中就能窥见一斑。电影里,李春嫒只有一场戏,是一片不起眼的小绿叶,但她却没有因为戏份的多寡而斤斤计较,不停安利影片,尽力为影片宣传造势。心系角色与作品,好演员的品质在李春嫒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梳理李春嫒的作品与角色,就会发现她的影视剧产量也是蛮高的。虽然她扮演了很多戏份不重的角色,但也都能让人记忆犹新。比如在《煎饼侠》中,李春嫒扮演的是被劫持中的超市哑女,李春嫒的眼神、表演、肢态等方方面面都将超市女孩被绑架后的惊慌、惊恐呈现的恰到好处,让观众为其揪心、担忧。

再比如《武神赵子龙》里的赵拾妹,一个文武双全,硬核与柔情同在的角色性格,被李春嫒诠释的很饱满,对人设的把控足够走心。

还有就是《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的孙云香,李春嫒作为演员的爆发力和可塑性,借此角色呈现的非常丰实。在这个时而鬼马时而乖张时而又内敛的角色中,很难看出李春嫒表演的痕迹。

从以上几个作品和角色中不难看到,无论是年代剧、古装剧,还是现代生活剧,尽管人物造型和角色人设也都千差万别,但李春嫒拿捏起来却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可塑性和爆发力足见一斑。

20 8年是李春嫒厚积薄发的一年,在热播大剧《延禧攻略》中,李春嫒饰演的舒妃却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剧集中,舒妃看上去糊里糊涂、大大咧咧、傻里傻气,心里却明镜似的。这个角色有的时候让人烦感,但更多的时候则让人觉得挺讨喜的,讨厌不起来,正是靠着这一独门秘籍,舒妃竟然成功地活到了最后,成了宫斗最后的赢家。李春嫒不仅很好拿捏住了舒妃的人设,还亦歌亦舞,演唱了剧中插曲《宫墙柳》,展示出了不一样的实力。而在于正的另一部热播剧《皓镧传》中,李春嫒仍有不错的表现和发挥。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好的演员不会在乎戏份的多寡,角色的轻重。细心揣摩角色,走心解读人设,用心打造作品,即便是像《飞驰人生》中主持人这样只有一场戏的配角绿叶,也不轻视、不懈怠,肯努力、尽诚意,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李春嫒终有一天会成大器。

李春嫒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演员。扮相亦古亦今,角色可刚可柔,表演收放自如,实力毋庸置疑。按道理来说,以李春嫒现在的演技经历和表演实力,绝对能担得起任何一部戏的大女主角色,希望未来能更好的见证自己的能力与实力。所以期待李春嫒能拥有更

《飞驰人生》观后感2

《飞驰人生》这部电影由韩寒执导,是一部动作喜剧电影,讲述了曾经在车坛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沦为炒饭摊老板,他希望有一天能再踏进车坛,在这个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飞驰人生观后感1200字欣赏。

还记得曾经媒体经常拿韩寒与郭敬明来比较,两人都很有才华,我猜他们也曾暗自较量。不过我那时既不是郭敬明的.粉丝,也不是韩寒的粉丝。但是因为《后会无期》,我成为了韩寒的粉丝。

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拍摄时,他经常在微博进行分享,几乎从刚开始拍摄一直分享到电影拍摄结束,于是我也慢慢被吸引了,经常关注他的微博动态,仿佛自己参与了其中,见证了一个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因此对这部电影寄予了高度期望。

电影上映后,我第一时间就去看了,特别激动,想看看韩寒会拍成什么样子。没有想到,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坦白说,非常失望。电影几乎就是由金句PPT组成的,故事一点也不完整,看完我也不知道韩寒要表达什么东东。

不过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厉害的地方,比如朴树那首《平凡之路》真的太好听了,十分喜欢,至如今已成经典,现在听仍然觉得很有味道。还有几句台词让人印象时刻 ,“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少这一生。”“大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对错。”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没有过时,也是厉害了。

几年后,韩寒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上映了,拍摄时间很短,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直接定档了,因为上次的失望,这次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但是,没有想到,看完竟然觉得非常惊艳,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韩寒的电影。

《乘风破浪》的故事完整度很高,电影特别搞笑自然,而且笑点非常多元化。这一次我看到了韩寒的电影才华。

今年春节档,韩寒的第三部电影《飞驰人生》上映了,仍然是一部不失水准的作品,目前票房已经突破了12亿大关,是他三部作品里票房最高的。豆瓣评分7分,是春节档所有电影里评分第二高的作品,也是春节档评分第一高的喜剧作品。毕竟大神宁浩导演,黄渤、沈腾主演的《疯狂外星人》都只有6.4分。所以说韩寒的第三部作品又成功了,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我对《飞驰人生》的喜欢程度远不及《乘风破浪》。如果要打个分,我的评分会是《后会无期》6分,《乘风破浪》8.5分,《飞驰人生》7分。

电影讲沈腾饰演的赛车手五年前因为违规被禁赛,现在想要重返赛场的故事。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不顾一切去付出。电影的理念是很积极的,而生活中韩寒也是拿过多次冠军的赛车手。电影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我想写几个我觉得不够满意的地方,也是我只给7分的理由吧。

电影笑点是很多,但是也有不少重复的笑点类型,以至于我都能猜出剧情的走向。与《乘风破浪》《夏洛特烦恼》那种设置各种不同类型的笑点相比,还是有很多差距。

男主角复出的动机不够。电影一开始,就是讲他要复出了,为什么是五年后复出,而不是三年后呢,难以说服观众。如果可以为他复出先铺垫一个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丰满,这样会更打动观众,更具备说服力。

男主角连续拿了多次赛车冠军,这是多么优秀啊,让多少赛车手望尘莫及。按道理,各种荣誉与财富一定会纷至沓来,很多人排着队都想找他合作,怎么可能还搞不定自己小孩上学的户口问题呢,在我看来这不合乎逻辑。

最后竟然还要和别人去搞地下赛车来解决这个问题,难道没有更好的解放方法,难道不知道这里面存在的绝大职业风险吗。

基于以上原因,这部电影我只评7分。不过这部电影仍然是好作品,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一遍,我还是很推荐的呢。

最后,韩寒真的很有才华,本来是优秀作家,去赛车又拿了多次冠军,现在跨界电影行业也取得不俗的成绩,我特别期待他的第四部电影。

青山绿水,江湖再见。

《飞驰人生》观后感3

电影《飞驰人生》,上映这么久后,我才有时间去看了这部片子。听说这是个喜剧电影,观众确实在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但是我觉得这个电影其实是披着喜剧的外衣讲述一个很现实的故事,我觉得这就是韩寒的一种诚实吧,即使是在给观众一个“被迫离开心爱的赛车事业的充满悲情英雄色彩的车神重新爆发”的故事,也不会给众人一个常规的皆大欢喜的结局。骗我们这是可以的。

我很喜欢林臻东答记者问的一段话,记者说,观众觉得他是因为有钱才会赢,对于他真正的实力是不服气的。林臻东说,自己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钱,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为什么我不能赢。最后对着镜头说了酷酷的一句话:你想要公平,就来参加体育比赛。想要绝对公平就不要来体育比赛。

他从小接受最顶级的赛车训练,有最先进的组装赛车,有成熟的赛车经验和惊人的心理素质,所以,哪怕张弛带着梦想,带着自己对赛车的热爱,还有自己已臻化境的技术,也不代表他真的可以如观众所愿,超越林臻东的成绩。这就是现实。不是观众的几把期待和旁观者激动的眼泪就可以逆转事实。

但是电影结局中的张弛,其实是幸福的。他用一个并不算顶配的赛车,并且在没有领航员的情况下,紧咬林臻东的成绩,跑完了赛道。这对五年没碰过车的他来讲,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他夺回了属于他的尊严。奉献一切给自己热爱的事业,包括生命,张弛就是这样做的。

像林臻东那样的人,有颜有钱有毅力有智商,这种人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的,碾压我们的类型。但是对于被碾压的普通人来讲,总是本能的推卸自己失利的原因,往往归咎于林臻东们的钱。方否有钱人优秀些是理所应当的。

这其实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有钱固然是个优势,他们有更好的学习资源,可以从小就接触到穷人要奋斗很久才有可能接触到的世界,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学习东西就比普通人更容易。他们也要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从零开始,也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和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技能,也要读很多的书才能懂很多东西。钱对他们来讲,只是让他们获取的学习资源更丰富,但并不能决定他们最终掌握这些技能。

这些有钱有颜有实力的人,真正优于普通人的,还是他们的视野,掌握的技能和做事情所能够拼搏的程度。我不用多提赌王的儿子了,他有多努力多优秀,大家都知道。我想提一个接地气的例子。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我一位特别优秀的前同事,可以说是少年英才,年纪轻轻就有很多辉煌的履历,我曾经有幸为他做事,发现短短1个月,他就从一个癌症研究的门外汉变成了癌症研究的业内人士,和客户讨论项目,很多新颖的观点都让人佩服。但是我对这个毫不意外,因为我曾经看到他深夜时分发过一条状态,照片中桌面上摊开的几份文献,占了小半张桌子,他发表感慨说,随着对癌症的了解,我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感恩家人都健康之类。

也就是说在我们沉入梦乡或者在追剧刷博的时候,他研习癌症研究方面的知识。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候,他有多专注和努力,也可以想象的到了。现在他变得更加优秀了,已经成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他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和富二代相比,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欠缺的财富让我们止步。

电影始终还是电影,他告诉我们这个现实,不是想让我们打破自己的幻想,否定自己的价值,而是通过张弛告诉我们,哪怕我们一无所有,但是只要自己底子够硬,依然能够得到“林臻东”们的尊重,依然能有很多人努力的帮你实现梦想。身为一个普通人,不是毫无理由的去仇富,或者说的虚度一生,而是要拿出积极的态度,像张弛一样,即使在最潦倒的时候,也不忘记内心的追求,人只有有追求,才能活的圆满。

《飞驰人生》观后感4

大年初一去看了《飞驰人生》,这部由韩寒执导兼编剧、沈腾主演的动作喜剧贺岁片。之所以去看这部贺岁片,是因为看了预告片,被里面的一句,“那不是驾驶员,那是飞行员”的桥段逗乐。看之前没对这部电影抱有太大的期望,图个乐呵算是个理由吧,可是这部贺岁喜剧片却把我看哭了。

记得之前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你所有的眼流其实哭的都是自己,我很认同。还记得大学时候失恋,躲在寝室里看小说,看的泪流满面,却直说是小说写得好,但其实那眼泪可能是为自己而流。正所谓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飞驰人生》的剧情没有太多悬疑,一位拉力赛车手从五届冠军的高峰跌落低谷去卖炒饭,再次重新走上赛场中间经历的种种。之所以戳中了我的泪点,大概是这种从高峰到低谷的心路历程和自己那段从患抑郁症的低谷走出来的感受有相同的部分吧。

电影里面配的音乐是朴树的《平凡之树》,其实对朴树一直没有什么感觉,之前他因为《白桦林》而走红,可我也没觉得那首歌多好听。后来听说他得了抑郁症,再后来就没有他的消息了,直到他重新推出《平凡人生》这首歌。那时候我还没有得抑郁症,人生也还好,所以也没有太多感觉,只是觉得朴树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但是这次在电影院里听到歌声响起: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

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忽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温热的泪水溢出了眼眶。

电影里的很多台词也戳中了我的泪点,不得不说韩寒驾驭语言的能力很赞,同时对人生的感悟也很深刻。这位和我一样都是80后的文青,从作家到赛车手到做导演,人生经历真的很丰富。下面就把一些我觉得很有哲理的台词拿出来,结合抑郁症的治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你并不是征服了这片土地,你只是战胜了你的对手

在抑郁症面前,我们要征服的从来不是抑郁症,而我们的对手也只是我们自己而已。如果我们一直把抑郁症当做我们要征服的目标,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会一直陷在与抑郁症纠缠的漩涡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实现康复的根本原因。

二、必胜的绝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抑郁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能找到一个突破点,然后慢慢通过这个突破点把注意力转移出去,之后就会慢慢打破抑郁症的怪圈,打破抑郁症的魔咒。比如从认知调整开始,或者从运动开始。

三、一通操作员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

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无论是药物治疗也好还是心理治疗也好,持续了一段时间可是症状依然没有改善,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就会很崩溃。其实这种原地踏步的状态是正常的,我们参考的时间点要相对长一点,比如这个月和上个月比,这半年和上半年比,对照的时间尽量拉长。这其实也就是说,我们要与一段原地踏步的状态相处的。

四、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才是过时了。

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信心很重要,即使看不到希望也要满怀信心,因为我只是选择相信。在你没有希望的时候,假装自己有希望,慢慢你就会发现,希望一点点就出现了。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了走下去的信心。

篇11:飞驰人生观后感

张驰的那段话我记得很清楚:有克敌致胜的绝招,就你能练,别人就不能练了?耍小聪明,赢得了一百米,赢不了一百公里,你问我绝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正如影片片尾字幕所说:献给所热爱的一切,比起咸鱼翻身更难能可贵的,是梦想不灭。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些人加班到深夜发朋友圈,有些人生个病也发个朋友圈,跑一次步发个朋友圈,励志的、伤感的、鸡汤的……,其实有多少个能像这种,为了梦想,为了实现一件事情,一直坚持不懈的热爱做一件事情呢?我不羡慕那些一次二次的做某一件事,但我敬佩那些为了做好一份工作,一件事情,坚持一天、三周,五年,十年的做这件事的人。

事无大小,只有坚持才是难能可贵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提起梦想,觉得说那个太矫情,也很幼稚,不切实际,靠梦想吃饭就得饿死。可是我认为,梦想对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一种信仰,更应该是引导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篇12:飞驰人生观后感

从《三重门》到《像少年啦飞驰》,再到《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在韩寒的小说作品中,精心描摹的角色总是少年,故事的基调也总是颓中带着几分冷眼看世间的味道,一如每个看似云淡风轻的成年人心底都曾暗自涌动过的少年轻狂。

少年事是什么事?就是能够让你在午夜梦回时或唏嘘或喟叹,或是红了脸亦或是红了眼眶,但却只能在数度辗转之后,不声不响继续生活的事。

作家韩寒笔下的少年不总是以热泪盈眶为骄傲,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永远年轻,永远充满了青春期特有的野性。《三重门》中的男一号林雨翔第一次让少年这个词变得具象化起来,这是一个迷茫和清醒共存的形象,而这种狂乱无绪的迷茫正是来源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

在文字的运用上,韩寒早已经具备了那股信手拈来,驾轻就熟的灵气,字与字之间流转的都是动人的乾坤。但当年的韩寒在导演界,还是一个初初探索的新人,此前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与笔下人物和脑中思绪不断周旋,没有什么实际的编导经验,当然也并非科班出身。然而,就是这部由韩寒自编自导的《后会无期》,这部带有实验性质的公路电影,在的暑期档上斩获了6。28亿的票房,并在豆瓣评分上保持了7。1分的水准。

带着回顾的眼光来看,《后会无期》所蕴藏的很多惊喜甚至超过了这部电影所讲述故事的本身:“温水煮青蛙”的结尾仿佛给青春的伤痛与迷茫打上一个死结,让人无论如何无法跟人生和解;一首朴树的《平凡之路》,一首邓紫棋的《后会无期》,简直就是给吟唱青春的歌曲下了个定义;但最令人惊喜的,其实还是韩寒在选角上挑剔而独到的眼光,他总能发现演员身上某种隐秘的特质,并将之打磨放大,精准呈现出来。

电影《后会无期》将故事剧情设定在一座“永无岛”式的东极岛,讲述了几个年轻人在横跨大陆的自驾旅途上了解了人生,选择了命运的故事。三位男主角冯绍峰、陈柏霖和钟汉良,如果放在单纯的偶像剧里,恐怕都会被打造成全程柔光滤镜无毛孔的帅气小生,可导演韩寒偏偏就要让他们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翻滚,沾染上一身人世间的烟火气,最终弥漫出世俗眼光下的丧与颓。

然而,这三个年轻人的靡颓又如同气象殊异,各有各的不同:冯绍峰饰演的马浩汉天性爱冒险、爱闯荡、爱反抗,骨子里涌动着叛逆不羁的血液;陈柏霖饰演的江河是个迷恋颓废的文艺青年,但骨子里依旧是赤子一般的单纯善良,外表粗砺,内心充溢的满满都是白月光;而钟汉良则将背包客阿吕演绎得真诚中带点狡黠,世故圆滑却又有点可爱。对于三位男主演来说,这三个形象显然都是颇具突破性的尝试,但每一个相应的角色放在他们身上却又显得相当契合。导演韩寒这种精准到刚刚好的选角眼光在去年贺岁档的《乘风破浪》中一脉相承下来,在邓超和彭于晏这对“欢喜父子”的身上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心灵是不会被俗世浸染侵袭的,岁月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从少年走向老男孩的过程。

当然,在女演员的选择上,同样可以看出韩寒选角的独到角度。《后会无期》中的苏米(王珞丹饰)想必就是韩寒笔下那个“好到只配错过”的女孩子,也是在这部电影中,他早在《我的前半生》之前,就已经发掘了袁泉骨子里的清、冷、傲。而电影《乘风破浪》中的“小花”赵丽颖,以柔中带刚的倔强个性诠释出了她最特别的朴素之美。

这次,韩寒第三度自编自导的长片《飞驰人生》主演阵容可谓众星云集,同时又极富混搭风,不仅有“红海CP”黄景瑜尹昉和“夏洛CP”沈腾尹正强强联手,而且还有几位非常值得期待的面孔:鲜少在电影中露面的腾格尔、李安导演《喜宴》中“行走的荷尔蒙”赵文瑄、以及老戏骨田雨老师等。相信韩寒能够在电影《飞驰人生》中继续发掘出演员最特别的那一面,让主演们成就一场最出人意料、最不落窠臼的混搭。

篇13:飞驰人生观后感

这是沈腾主演的一部电影,在这里他是一位过气的赛车手,名叫张弛。因5年前私自参赛而被没收了驾照,这5年中再无参赛。他考回驾照后,与一直夺冠的林臻东对决。在比赛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领航员意外受伤,他选择独自驾驶,凭借高超的技术一路风驰电掣,最后关头加速马力,险夺第一。却因机器失灵飞出了悬崖……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一句字幕缓缓升起: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张弛,喜欢他坚持不懈的意志:即使在禁赛的五年中,他也没有忘掉自己能梦想,利用生活中任何场景去练习赛车。100多公里的赛道,1000多个弯道,每天在脑海中演示着。我还收获了友谊的重要性:当张驰决定重返赛道时,所有的赛友都毅然辞去工作,重返队伍,即使遭遇一次次挫折,依然全力向前,重考驾照,重装赛车,一关接一关,尽管狼狈不堪几乎绝望,最终他还是拼尽全力站上了拉力赛车的世界最难赛道:巴音布鲁克。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驰飞出去的那一刻,在那一刻,张弛飞向太阳,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但是“英雄不会死”张弛完成了他的赛车梦。

上一篇: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案下一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