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2024-04-16

怎么购买银行理财(通用8篇)

篇1: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投资人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更青睐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其实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仅仅要看预期收益率,还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据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有不同的收益率,主要由投资期限、投资金额、是否保本,投资方向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对不同购买者会有不同的投资影响。

一般而言,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长的,预期收益率高,投资期短的,预期收益率低;承诺保本的,预期收益率低,不承诺保本的,预期收益率高。因此,投资者应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流动性方面的需求后再做决定。

一般来讲,资金实力雄厚、有较高风险偏好并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人客户,如希望追求较高收益,可适当配置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而手中闲钱有限、厌恶风险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客户,则比较适合于购买低风险产品,对产品的收益预期也要适当降低。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可购买低风险易变现的产品,在急需资金的时候可以快速将产品赎回;对流动性要求较低的客户可以考虑购买期限较长的产品。

此外,投资者购买产品前,可向银行的客户经理详细询问产品的相关特性,并接受银行提供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同时,福建海峡银行个人业务部相关人士也提醒道,预期收益率并不能代表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对于保本保收益型的理财产品而言,确实可以这样类比,但对于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产品而言,预期收益率只是产品发行人在特定条件下测算出的收益,预期收益的实现均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预期收益并不代表未来的现实收益,对于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产品发行人并不保证预期收益可以实现。不过,该人士也表示,以到目前为止福建海峡银行发行且已到期的海蕴理财—“稳健系列”和“优选系列”理财产品历史到期的实际收益率来看,均能实现了按预期收益率兑付。

此外,如果银行理财产品给予的是预期年化收益率,那么,投资者到期后的实际收益需要按照“将投资金额*实际收益率*实际投资天数期/365天”计算。

篇2: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一、了解产品是否是保本型,如何保障本金安全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透露投资的秘诀:1,保住本金;2,保住本金;3,请遵守前两条!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选择产品,虽然银行在投资者进行选购产品时,都会进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但大多理财经理为了成交,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关注自己风险测试的评估结果,根据结果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最好优先选择能够保障本金的产品。

而产品是否能够保障本金,也不要只听理财经理片面之词,要问清楚,这款产品是通过什么样的措施能够保障本金的安全的,而且相关措施在产品说明书和合同中都能体现,才是您去选择这款产品的优先条件之一!

二、了解产品银行扮演的角色

虽然各家银行都在发售理财产品,而且理财产品大同小异。但各家银行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都会在产品中各有侧重点,在购买产品之前,了解清楚产品特色,明确产品类型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是银行发售的产品就掉以轻心,要明确这款产品,银行扮演什么角色,银行是否能对产品的安全性负责,千万不要被银行的太极拳给雷倒!

三、了解产品的最好和最坏

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是预期年化收益率,客户购买时不要只看这个数字来去挑选产品,这样就大错特错了!预期年化收益率是根据过往业绩或项目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推测出来的收益,并不能百分之百代表收益,客户们要明确这一点!

那这款产品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达到这预期收益率,有没有可能会比这高,是怎样才能达到?什么情况下是这款产品的最差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才会导致这种情况?当了解完这些点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产品无论发生什么状况也不会慌乱。

四、不要忽视金融术语

当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一定会自己看一看产品说明书,但目前的产品说明书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专业了,就会出现很多的金融术语,可能有些理财经理为了成单会含糊而过。这您千万要小心!因为某些金融术语背后,代表着产品的类别或者是风险特性!所以提示投资者一定不要忽视金融术语,避免产品陷阱!

篇3: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而在浩瀚的金融海洋中, 个人理财产品以其风险较低、种类丰富、渠道便捷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使理财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 各大商业银行抓住契机, 积极开发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 加大发行力度, 争先恐后地推出各具银行特色的理财产品。自2004年银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 经历十年发展, 其产品规模和数量均迅猛增长,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有了实质突破。

伴随着近五年来始终保持着50%以上的增速, 银行理财产品凭借其不断壮大的规模优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成为了广大投资者信赖的投资工具。无论是出于其较高的回报率考虑还是为其低风险、灵活性所吸引, 个人理财业务成为了我国各大银行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焦各大银行恰宛如一片芬芳扑鼻、姹紫千红的花海中争奇斗艳、争相怒放的花儿, 尽情释放无限魅力, 欲围观者为其所倾倒。而广大的消费者在这花海中或徘徊不决, 或流连忘返, 怎样能够使自己在一片斑斓中独树一帜, 让消费者在花海中为自己而驻足, 使其在芳香怡人的嗅觉享受和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下乐不思蜀。因此, 在面对繁复缤纷的理财市场, 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综合各方面因素突出自己, 释放光芒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对银行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理财产品购买因素

1. 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和方向

理财产品主要投资领域和方向为债券和票据类产品、信贷资产、货币市场类产品、新股、申购贷款类以及结构性产品等。债券和票据类产品是最多数的选择, 这类产品主要适合风险承受风险能力较低人群, 其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等信用等级较高、流动性强、风险小的产品, 因此投资风险较低, 收益也不高。

其次, 有较大一部分人群选择新股申购类产品, 由于其资金一般只有两个用途:用于新股的申购以及货币资金市场, 所以风险较低, 本金保障比较高, 在新股集中申购、上市后即刻便可套现, 投资者马上便获得本金及收益, 因此也拥有了较大市场占有率。

不分上下的是信托贷款类、资本市场类以及结构性三种产品, 最前者也许会发生因借款人出现信用状况或破产等导致本金损失, 或者因为你足额支付利息而未能达到预期收益, 投资者需承担较大的风险;后两者则需要拥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理财知识或者对金融市场较强的判断力, 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人群。

2. 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方式与风险水平

(1)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指客户在购买产品之前, 商业银行保证承担所有投资风险, 承诺到期将按一定比例给予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包括银行和客户共同承担风险, 并在初期约定由银行支付客户最低收益以保证客户利益的理财方式。

(2) 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又可细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其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正收益, 有可能收益为零, 不保本的产品甚至有可能收益为负。

一般来说, 消费者大多倾向于保本固定收益型, 虽然收益率较低但好在固定, 投资人在起初就能对自己未来的收益情况了然于心, 在后续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心思与精力, 且最终拿到预期收益的风险较小, 是一种相对省心省力的选择。

相比而言, 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风险较大, 虽然其年化收益率较固定性产品要高出一个百分点左右, 但容易因现实情况受到影响, 银行不承诺最终按照预期收益支付, 尤其是不保本浮动型, 也许最终本金都会部分亏损。

三、理财产品的持有期限与预期收益率

产品持有期限实际上是一个货币时间价值概念, 即起息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天数, 在此期间, 投资者不能提前变现但可以将产品转让并获得应得的利息。预期收益率则是指银行根据标的资产运营现状以及历史收益等数据, 估算产品到期将产生的预期年化收益, 与产品到期后实际获得的金额也许会有出入, 需参考产品实际实现的收益, 其计算公式为:

预期收益=本金×预计年化收益率/365×实际天数 (持有该理财产品的天数)

由此公式也可得出结论:预期收益率与期限呈现正向关系, 即产品持有期限越长, 将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性越大。

四、从客户需求出发的银行方面对策分析

1. 产品设计方面策略

一般来说, 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是消费者在购买时的普遍首要考虑因素。而众所周知, 无论何种投资, 其本质都是收益与风险的共存体, 两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收益以风险为代价, 风险用收益来作为补偿。其次是投资期限, 对于投资者来说, 如何在该产品上花费尽量少的时间与心血能够换回尽量多的收益需要好好进行一番计算与斟酌, 然后才慎重地做出理财方案。其后是最低认购额, 例如杭州银行“幸福99”丰裕盈家系列、招商银行“招银进宝之鼎鼎成金”系列, 尽管有相当理想的预期收益折射出巨大的魅力与吸引力, 但10万元甚至是20万元的高门槛将大批消费者拦之门外。最后是投资方向和领域归属, 债券与货币型、结构性等虽然差异较大, 但相比较前四种因素的影响, 投资者们尚未充分给予此方面的关注。因此, 银行因着重关注这几点, 迎合客户需求, 加强产品创新设计, 力求推出更吸引客户眼球的理财产品。

(1) 推行保本化、净值化

随着理财市场的日益壮大, 层出不穷的产品开始显露弊端, 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甚至出现了“零收益”、“负收益”事件, 风险的加大阻碍了客户的购买行为。由普益财富2014年的市场总结报告来看, 收益方式方面, 银行产品表现出一定的保本化趋势, 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占比呈现小幅上升之态, 主要因为在不断波动的市场环境下, 客户的购买信心受到了负面影响, 因此银行应完善产品设计, 加强创新, 在不改变认购金额等条件下, 减小风险发生概率, 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保证本金的安全性, 以高实现率的预期收益吸引客户, 同时维持银行的良好运营, 增加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给予其充分的购买信心。

此外, 银行也应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积极推行理财产品净值化, 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在产品开发申购或赎回日公布产品净值, 通过市场使投资者能够对其价格发现, 方便了产品净值的核算, 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流动性风险, 既可以帮助客户更准确地估算收益, 进行市场定位, 也有助于银行稳定客源、扩展市场。

(2) 加大创新, 完善产品网络

从投资期限来看, 投资者比较青睐3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 不仅灵活性较高, 而且现实我国正处于利息周期, 物价上涨等流动性风险使中长期理财产品受到一定影响。根据普益财富的市场展望显示, 短期产品的发行数量始终保持着六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 更出现了产品基金化的趋势, 从不可赎回发展到了可赎回, 便捷充满灵活性的方式给与了客户很大的方便。银行应在迎合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 大力发展新型产品, 例如灵活型的开放式, 中间较长的开放期发行间隔使得投资者可最大程度地时时把握主动权, 不仅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更有高收益作为巨大的诱惑。不断完善产品设计, 参考投资者的理财目标、风险偏好强弱、投资期限长短、预期收益高低等各种因素, 力求形成一个品种齐全的产品网络, 为投资者创造出心仪的理财产品, 真正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3) 客户分级化, 发展草根金融

由于投资门槛的政策限制, 将一部分所谓的“草根投资者”拒之门外, 使得这些更需要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客户无法享受到理财带来的高收益。但低门槛投资代表———余额宝、支付宝等, 其带来的热潮也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使银行看到了“草根金融”旺盛的发展前景。因此, 银行应将一部分目光放置在这些手中虽无大量闲置资金, 但也在积极寻求投资理财的人群上, 非常直接且有效的办法是将客户进行分级管理, 根据其收入状况与投资需求设立不同等级的投资门槛, 迎合其理财目标提供差异化服务, 既把握了基数庞大的低净值客户, 也满足了富余客户的需求, 更增强了银行自身竞争力, 在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争夺战中抢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 银行服务方面策略

(1) 提供资讯平台及规划建议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 培养一批专业的具备扎实功底的理财工作人员, 在销售产品时能够坚持以客户的权益为重, 充分为消费者解释产品特征、市场信息、预期收益及相关风险, 使其能够更全面了解该产品。同时及时完善信息更新、投资咨询及业务受理机制, 在客户购买产品存续期内应快速、准确地通过有效渠道和方式向客户告知产品的资产变动情况、期末资产评估等信息。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思考, 不以银行获取的利润多少或销售目标的完成为主要目的, 加强宣传活动, 引导客户了解理财知识, 培养理财观念, 并综合客户的理财需求给予合理的规划建议。

(2) 推出个性化服务

银行要明确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和评估, 包括其家庭情况、生活水平与方式、工作情况与经济状况、自我价值观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将客户细分化, 尤其要注重客户的风险认知程度和承受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实行差别化管理, 并根据其需求进行具体分析, 尽力为客户量身定制最佳投资组合方案和服务。并在后期及时地进行跟踪, 与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 提升客户满意度, 争取发展更宽广的客户源, 强化个性化理财服务和个人品牌效应, 实施品牌经营策略。

3. 机构改进方面策略

(1) 加大力度建设银行品牌

银行信誉、品牌是银行最大的无形资产和资产价值的最大体现, 它贯穿于一行经营发展的每时每刻、每个条线、每笔业务。银行应立足根本, 长期依法经营和管理, 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核心, 努力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在建立良好的业绩同时加强对银行形象的正面宣传, 提升银行知名度, 增加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从而在公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信誉与口碑, 打响具有银行特色品牌, 并以此作为灯塔, 指引银行在汹涌澎湃的汪洋大海里正确驶向成功的彼岸。

(2) 完善网点设施, 加快网络建设

投资者表示, “在同等条件下, 购买方便的产品会优先考虑”, 从客户的便捷性出发, 银行应对网点内设施周期性地进行维护和优化, 对营业网点的布局进行整体设计, 争取地区最优化, 功能再强化, 设计完美化, 并充分利用不断进步发展的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 积极构建传统地区网点和电子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重服务渠道, 营造多服务、多渠道、多方式的经营网络, 力图实现理财产品在线销售以突破地域限制。

(3) 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亲切的问候, 会心的微笑, 恰当的谈吐, 高效的服务, 均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从而影响购买行为。所以银行应积极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起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变自如的环境适应能力的高情商、高素质专业服务人员队伍, 在提升银行自身实力的同时也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环境氛围, 为银行的整体美好形象更添一笔。

摘要:在繁复缤纷的理财市场, 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综合各方面因素突出自己, 释放光芒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对银行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出发, 探究银行在、银行服务、机构改进等方面如何作出创新, 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 如何量身定制出最佳投资组合方案, 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客户的眼光, 更好的占领理财市场。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需求,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R].普益财富, 2014.

篇4: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年过半百的熊女士在2009年前往某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期间在客户经理的推荐下,花50万元投资了一款“理财产品”。直到今年3月,熊女士取款时才发现“理财产品”账户竟然少了16.6584万元。由于客户经理并未要求熊女士进行“面签”和风险评估,而是直接帮其在网上下单,因此,熊女士也未获得任何银行提供的纸质合同。投诉也以“银行方面认为:交易没有问题,拒绝赔偿”为结果。此事银监局已经介入。

注意:收益,风险,流动性

每一个投资产品,都有一沓厚厚的产品说明书,专业术语满天飞,而你除了收益什么都不想关注,这样不对。小编告诉你,你需要关注的焦点至少有3个:收益,风险,流动性。

先说收益。除了保本收益的产品外,大部分产品会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而预期年化收益率并不等于试机收益率。

预期收益=投资金额×预期收益率/365×投资期限(天)

有些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但是投资期限较短,比如只有30天,导致实际收益也较低。所以在选择产品時,不要被预期收益率迷惑,尽量选择收益率和期限比均衡的产品,防止频繁购买短期限的产品而导致资金长期停留在募集期,拉低实际年化收益率水平。举个例子:用1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一年共投资5次,平均年收益率是6%,但是在募集期、资金到账期间、选择产品期间共耽误了30天,那么实际年化收益率=6%×(365-30)/365=5.5%。

其次是风险,每款投资产品都有自己的风险指数,只要你做好了风险评级,选择和自己风险承受力对应的产品,是最简单的方式。如果这个方式还不足以让你安心,投资标的也可以成为你参考的标准。一般来说,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债券、资金拆借、信托计划风险较低,挂钩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指数的走势结构性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了,属于进取型产品;而信托类投资风险最高,属于激进型。

最后就是资金的流动性。很多投资产品一旦成立,就不能赎回。在购买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流动性需求选择。

篇5:怎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会踩雷?

根据不同的投资领域,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Ⅱ型产品。

(一)债券型理财产品

债券型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将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一般投资于央行票据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在这类产品中,个人投资人与银行之间要签署一份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并以存款的形式将资金交由银行经营,之后银行将募集的资金集中起来开展投资活动。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短期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以及协议存款等期限短、风险低的金融工具。在付息日,银行将收益返还给投资人;在本金偿还日,银行足额偿付个人投资人的本金。

(二)信托型理财产品

信托公司通过与银行合作,由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后由信托公司负责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如新股申购,甚至房地产投资都可以纳入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投资信托的机会很多。投资人主要通过银行购买信托产品,像农业银行、中信银行都有相关的产品问世。

(三)挂钩型理财产品

挂钩型理财产品也称为结构性产品,其本金用于传统债券投资,而产品最终收益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有的产品与利率区间挂钩,有的与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汇率挂钩,有的与商品价格主要是以国际商品价格挂钩,还有的与股票指数挂钩。为了满足投资人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设计成保本产品,特别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对金融市场判断力比较强的投资者。尤其是股票挂钩产品,已经从挂钩汇率产品,逐渐过渡到挂钩恒生、国企指数,继而成为各种概念下的挂钩产品,种类十分丰富。

(四)QDⅡ型理财产品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人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被监管部门认证的商业银行,由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投资人的理财产品。虽然银行理财都会预期最高收益率,但不可否认收益率的实现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投资方向,不同的金融市场也决定了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所以,投资人在选择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我们在购买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时,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内容?

1、客观的认清自己的风险等级

银监会早已明确要求,投资者必须要完成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才能进行投资,并按照可承受风险的高低将投资者分级成五级,从低到高分别为从低到高分别为:A1(保守型)、A2(稳健型)、A3(平衡型)、A4(积极型)、A5(激进型)。与五级风险承受能力对应的产品也有风险等级,分别为: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大家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不妨先评估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认一下自己的投资风险评级水平,不要选择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投资产品。

2、注意分辨银行理财产品是直销还是代销

银行的理财产品分为自营和代销的,我们狭义上讲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是银行发行的,其他的理财产品还有代销的基金、信托、保险、贵金属投资等等。

正常情况下,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会写明理财产品管理人或者发行人,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找理财经理确认。如果是自营的理财产品,银行会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银行公章。如果是代销类产品,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会在委托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公章,银行则会在汇款等业务凭证上加盖公章。

篇6: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我们部门讨论下来放进 交易性金融资产 比较合适。虽说公允价值属性较差,但相比下来,如果放在 其他流动资产 科目下的话就更加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了。货币资金显然不可以,其他货币资金琢磨着也不行。放 短期投资 的话,客户单位是一家PE股权投资公司,会计制度下又没那个科目。

求个高手指教!

[企业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何会计处理比较合适?]

篇7: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吴其傅与渣打银行浦西支行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

【提要】个人与银行签订的委托理财合同容易造成委托方和受托方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作为受托人,承担真实、完全、准确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及风险提示义务;个人作为商事主体,负有较一般民事主体更高的审慎注意义务,不能基于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随意解除合同。

【案情】

上诉人(原审原告):吴其傅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以下简称渣打银行浦西支行)2007年5月17日,吴其傅购买了渣打银行浦西支行“金猪宝贝”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美国上市的四家股票,包括雅培、美泰玩具、迪士尼和儿童天地等,设计于2009年12月3日到期,为投资者提供100%本金保障;投资者每半月可在指定赎回日根椐届时公布的赎回价格提前赎回。吴其傅在《个人理财适应性测试》、《投资确认声明》、《市场联动系列客户协议》、《动态回报投资-市场联动系列[股票挂钩投资帐户]》、《开户申请表》等文本上签字,并投入人民币10万元。2008年3月28日,渣打银行因吴其傅反映投资收益等事由回函称:因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影响,该理财产品目前收益为零。2008年4月16日,吴其傅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双方签订的理财产品合同;渣打银行赔偿经济损失3500元。

【审判】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从吴其傅签字的合同文本内容来看,其中对于理财产品投资的目标、确认方式、指示交易及风险提示等方面,文字表述并无歧义,足以达到签约人理解的程度。根椐吴其傅主张签约是渣打浦西支行强加而并非真实意思表示及重大误解,从当事人举证进行分析,亦不能证明该事实存在。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六十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吴其傅的诉讼请求。

吴其傅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以购买“金猪宝贝”理财产品的协议显失公平、且上诉人购买“金猪宝贝”理财产品系重大误解为由,请求撤销委托理财合同,被上诉人应返还资金并赔偿损失。

我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提出要求撤销系争“金猪宝贝”理财产品合同的两项理由,均不能成立。关于是否构成显失公平的问题,应根据合同签订时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进行判断。被上诉人推出“金猪宝贝”理财产品,事前曾向银行监管部门备案。合同系列文本中格式条款的各主要部分,文字表述并无歧义,可以达到投资者理解的程度。作为到期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结构、提前赎回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没有导致该项投资业务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利益失衡,更无免除受托人过错责任和主要义务的违法条款。被上诉人于2007年5月30日以发送确认书形式确立合同生效,在此前由上诉人签署的《动态回报投资-市场联动系列[股票挂钩投资帐户]》中已有载明,法律亦不禁止以此方式订立合同或确认合同生效。合同文本有几份以及由哪方持有,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若被上诉人需要,可向上诉人索取复印件。因此在客观要件方面,系争合同在形式上、内容上均未失公平要素。从主观要件分析,一方面,投资者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相比较银行储蓄本应有相当的估计,对于特定投资产品的盈亏预期,也应当作出合理的判断。另一方面,银行不得利用优势地位订立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同时还应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本案中,上诉人在投资决策前已经过了被上诉人的相应测试,上诉人所选取的理财产品特点与测试结果相符。上诉人签署的《投资确认声明》已将投资风险予以揭示,上诉人本人虽未亲自抄录确认风险揭示,但其在同一页上签名以及在《投资确认声明》上签名的事实,足以佐证上诉人已履行了风险告知义务。上诉人称其未看到合同条款就签字一节,本院注意到,《动态回报投资-市场联动系列[股票挂钩投资帐户]》的签名页上,并无关于理财产品特点、构成、收益支付、提前终止等内容记载,而作为一名理财委托人在未阅看到理财产品内容的情况下就草率签字,显然不符合投资者应有的谨慎态度,从上诉人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行为来看,更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在主观要件方面,上诉人所称的显失公平的理由,同样难以成立。关于是否构成重大误解的问题,上诉人的理由是被上诉人将不属于“金猪宝贝”理财产品的销售群作为推销对象,违反备案文件。但备案程序并非审批程序,且“主要定为于工薪白领以及中小企业主”并不是指仅限于该类人群,因此只要委托理财合同签约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在销售对象方面,不存在重大误解的问题。综上所述,系争委托理财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该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属合法有效。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上诉人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上诉人吴其傅能否以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为由,撤销与银行签订的委托理财合同。其核心在于,银行是否违反风险揭示义务,违反该义务是否构成显失公平?是否造成上诉人的重大误解?这就需要在分析影响银行委托理财合同效力的要素基础上,寻找银行风险揭示义务与客

户合理注意义务的平衡点,据此对本案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一致,合同内容是否显失公平进行分析。

一、银行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及影响其效力的要素(一)银行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

银行理财业务是指银行的资产管理活动,具体是指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者客户与银行约定方式承担。

银行理财业务的基本操作模式如下:首先,由银行设计、制定并推出理财计划(理财产品),报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备案;第二,银行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时,了解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认知和承受能力,解释投资工具和运作方式,揭示相关风险;第三,银行(受托人)与客户(委托人)签订理财合同,签署有关文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第四,银行为客户设立理财专户,客户投入理财资金后,由银行集中客户资金投向某些(某个)金融投资工具;第五,在理财计划存续期内,银行向客户至少每月提供一次账单,并按季度准备有关投资工具的财务报表、市场表现情况等材料供客户查询;第六,在理财计划终止时,双方按约定进行结算。

银行理财活动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委托理财合同,这种委托理财合同与传统意义上的委托合同有些不同,但在目前仍然将其归类于委托合同的范畴之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将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置于委托合同纠纷的项下。因银行理财活动所产生的纠纷,应定性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

银行委托理财合同最基本的两方当事人是作为委托方的银行客户与作为受托方的银行。有关委托合同的一般性规定适用于银行委托理财合同。委托人的主要义务就是提供充分有效的授权委托书以及其他真实资料和信息、提供受托人从事委托理财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受托人的义务包括:勤勉谨慎地履行职责;为本人的利益履行代理行为;亲自代理;以及在授权范围内履行代理行为等。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委托理财合同,作为一种商事委托,又有别于一般情况下的委托合同。首先,最基本的一点是,传统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向受托人提出要约,而银行委托理财合同中,是由受托人准备好格式合同由受托人向委托人发出要约。其次,一般情况下的委托合同,往往是单一或零散进行,并不具有较强的商事委托特征,而银行委托理财合同是由受托人设计好委托理财合同,双方均从商业利益考虑,具有较强的商事委托特征。最后,银行委托理财合同中,作为受托方的银行往往是有备而来,而委托方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就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风险大小、预期收益往往不明就里,双方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而一般情况下的委托合同,委托方主动将相关权限委托他人代为行使,信息

上把握主动权,一般而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综上,银行委托理财合同是在现代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金融业日趋发达的背景下,银行专业金融从业者设计出理财产品,与大众投资者缔结委托合同,劝诱其授予代理权,银行代为投资牟利并收取代理费用的合同。因而,委托理财合同是为当事人双方的商事盈利目的而设计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实现委托人个人能力或意思自治的扩张,而是更多体现在为了实现受托人目的而被运用的制度,具有明显的商事委托特征。

(二)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特别是QDII等出现大幅浮亏,因此不少购买银行委托理财产品的当事人请求解除合同。实践中,影响银行委托理财合同效力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尤其是受托人应当具备相应资质,为被允许经营金融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2、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经过合同主管部门备案;

3、双方的意思表示是否一致。

二、银行委托理财合同受托人的风险揭示义务与委托人注意义务的平衡

银行委托理财合同容易造成委托方和受托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中,由于有销售任务的压力和销售业绩的刺激,一些销售人员经常有意无意地向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弱化风险而强化收益。同时理财产品在售出后,银行不向消费者披露理财资金的详细运用情况以及投资组合与风险收益变化情况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使得消费者对理财资金的操作情况及风险状况一无所知。银行与消费者在理财产品运作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对于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使其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低估了其中隐含的风险。所以,受托方应当诚信披露理财产品的风险,而委托方作为从事市场投资的商主体,亦有承担关注所投资理财产品风险的合理注意义务。问题在于,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

就受托人而言,信息披露义务应当成为银行委托理财合同受托方的主要义务之一。在委托理财合同中,衡量受托人是否尽到披露和告知义务的标准应当是全面、真实和明确。告知义务的范围至少应当包括两方面:

1、受托人应全面、真实、明确的告知委托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内容,尤其是受托人对自己的免责条款更应加以重点说明,对专业性术语应当有足以让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解释性说明。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银行在发售理财产品后,应当履行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充分地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运用和收益情况,主要包括:按月向客户提供相关资产的账单,列明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按季度准备理财计划各投资工具的财务报表、市场表现情况及相关材料;在理财计划终止时,或理财计划投资收益分配时,向客户提供理财计划投资、收益的详细情况报告等。

12、受托人还应当对投资的风险予以充分和明确的提示,任何直接或变相的无风险口头宣称或承诺都应当被禁止。而且,对投资风险的提示和告知应当是持续的,除了在投资前应当告知委托人外,在投资过程中受托人也应当依据双方所订立的合同对其投资的过程有适当的披露和告知。相应的,告知义务的违反,通常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告知不实,即误告或错告;另一种是应告知而不告知,包括隐瞒和遗漏。受托人如主张自己已经尽到披露和告知义务的,应当对此承担举证责任。受托人不能证明的,其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应归于无效,并承担其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

就委托人而言,作为购买委托理财产品的客户,所从事的是投资行为,其行为构成“商”行为,而非一般个人所从事的消费行为,因而,应当具备较一般民事行为中民事主体更高的注意义务。该注意义务体现在,应尽可能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理财产品的特点加以深入了解,充分了解理财产品中的各种风险与收益,并采取合理的资产投资组合,注意所购买委托理财产品的风险,慎重进行投资。

由此可见,银行委托理财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是商主体,与银行储蓄合同中一方银行为主体,另一方个人为消费者不同,告知义务的范围并不相同。事实上,国外的民商立法表明,随着所考虑的行为属于民事性质还是商事性质之不同,或者视行为人是商人还是普通个人之不同,对许多完全相同的“事实状态”,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处理规则。例如,关于告知义务的界定,在商事买卖中(双方均为商主体),告知的义务必须不被不合理地扩大。通常,买方和卖方存在冲突,不能相互期待对方提供与价格有关的市场信息,尤其是不能提供价格是否可能上涨或下跌的信息。对这些问题人们只能向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咨询,否则,就会牺牲他的信息优势,从而减弱了法律的这种刺激作用。与之相反,在单方商行为(一方为商人,另一方为消费者)中,商主体除了负有“不得欺骗顾客”这一传统的“否定性义务”之外,又增加了一项“向顾客提供信息”的积极义务。如果因为商主体没有向消费者说明情况而使消费者受到了损害,消费者可以获准撤销合同,或者获得损害赔偿。2由此可见,尽管基于银行委托理财合同中,银行基于信息地位优势应当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有关委托理财产品的信息,而客户基于购买委托理财合同是基于投资盈利目的,亦应当承担较一般民事主体更高的谨慎注意义务。

本案中渣打银行委托理财格式合同“风险提示”从程序上应当由受托人向委托人进行风险提示后,由委托人亲笔抄录,从而体现银行作为受托人的风险提示义务,以及客户作为委托人的审慎注意义务。本案“风险提示”抄录系在上诉人吴其傅口头授权下,由银行人员代为填写,吴其傅随后在该页文本上签字确认该委托行为而完成的。尽管银行工作人员这一做法不符合工作要求,在履行提示风险的程序性义务上存在一定瑕疵,但未达到违反告知义务的严重程度。上诉人吴其傅的签字确认,亦表明其在缔约时已认识到该委托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商业风险。

三、从商主体的审慎注意义务出发,原告不能以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为由主张撤销合同 商法是为精于识别自己的利益、竭力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商人设计的。商人被推定为在商务活动方面是有能力、有经验的。因此,对于商人,对意思表示瑕疵的救济,较之民法,相对较弱。原因在于,商法的宗旨有别于民法,在于保障商事交易快速、有效进行,不能允许商人借口合同瑕疵而主张合同无效,进而规避合同责任的法律缝隙。由此,商法强加于商人以谨慎责任,商人不可以因缔约时的疏忽或其他原因而任意提出撤销合同、违约责任的减免等,以敦促商主体更加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行为,加强对商业风险的评估与防范,从而营造一个有效率的市场秩序。

(一)原告不能以重大误解为由主张撤销合同

根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1条,笔者以为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为:必须是表意人因误解而为意思表示;重大误解的内容应为表意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表意人的错误认识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存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表意人的误解程度须为重大,并非一般程度的误解。权利的行使期间应依《合同法》第五十五条之规定,为一年之内。

当事人意思发生错误而主张撤销合同时,法律应采取何种态度?是原则上应当允许撤销,还是原则上不允许撤销但在例外情况下方可撤销?对此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理论。一是意图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合同义务只是因为义务方意图约束自己才可以执行,因此最为关键的是当事人的意图是真实的,如果由于失误而为同意,错误的一方可以主张撤销。另一个理论是信赖利益理论,即一个公开表达其意见的人必须承担他对环境错误估计的风险,他当然可以使对方同意合同只有在他预期是正确的情况下才有效,但在缺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他受自己所为意思之约束。因此,只有在极例外的情况下,也就是只有在有理由认为对方对合同有效性的依赖的确不值得保护时,才允许一方当事人因错误而撤销。

在此问题上,和法国、德国的民法典相比,普通法的理念无疑更接近于市场经济的本质。普通法更关注对于合理地信赖当时情形下的意思表示的一方进行保护,它是商人的法律,而不是农民的法律。发生意思表示错误的情况下,错误一方急于撤销该合同,但是另一方却依赖于合同的有效性,他有需要对其依赖进行保护的相应利益,这些利益之间需要平衡。交易安全和法律确定性要求,除非有特别的理由支持撤销,否则应当对另一方当事人对合同的依赖予以保护。这也有助于保证商事交易的安全和有序运转。因此,如果片面理解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将导致重大误解时合同的可撤销性变成为一项普通规则而不是例外或严格限制的情况。那种做法忽视了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保护,与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趋势存在差距。

在银行委托理财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委托人能否做出符合内心意愿的意思表示,一方面依赖于银行进行全面、准确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依赖本人应承担的审慎注意义务。本案中,委托人做过《个人理财适应性测试》,该测试能够证明委托人足以认知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该行为的后果,且受托人给予了委托人较为合理的确认其行为有效性的思考时间,委托人并未在此时间内提出异议。委托人以重大误解主张撤销合同难以成立。

(二)原告亦不能基于显失公平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我国法律对显失公平的规定标准过于抽象,缺乏合理的构成要件,在适用过程中难以把握。合同当事人草率订立合同,后因交易不成功,或者一方当事人不愿履行合同义务,便以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显失公平为由要求撤销合同。市场经济的风险属性要求合同法应重在为当事人提供公平的交易规则、交易秩序,而非直接为当事人订立公平合理的合同。商事审判应当尊重商人意思自治,注重维护商事秩序的稳定性,不能滥用显失公平制度,对商事活动滥加干涉。因而,应当对显失公平的适用范围加以界定,合同只要结果不公平,就作为显失公平合同,将会使许多不属于显失公平的合同也被作为可撤销合同处理,甚至滥用显失公平制度,人为地排除一些本属正常的市场风险。因此,判断合同是否因显失公平而能否被撤销,应当从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实质要件与程序要件全方位进行考量。重点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权利、义务是否存在明显不对等,主要从合同的内容和履行结果两方面加以评判。二是获利一方主观上有无利用自己的优势或他方无经验的恶意。其中,权利义务的明显不对等导致合同存在实质不公平,是从客观和实质要件出发;获利方主观上有无恶意,则是从主观和程序要件出发。

本案所涉的到期保本型理财产品,其收益结构、提前赎回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没有导致该项投资业务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利益失衡,更无免除受托人过错责任和主要义务的违法条款,因而格式合同内容本身并不存在实质的不公平。就商业银行是否恶意利用客户的不知情及无经验而言,笔者认为亦不存在。理由在于:“一方当事人主观上利用自己优势或他方无经验”的司法认定,应作严格限制。因交易的双方由于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或交易身份的不同,优劣势之分总是相对存在,认定时应结合合同内容分析,一方当事人所有的优势是否足以迫使对方接受不利条件而签约,也即优势是否是合同得以签订的重要原因。至于无经验,应限于欠缺一般的生活经验或交易经验,不包括欠缺特殊经验。任何一个主体在进入交易程序之前,应当了解有关标的物的一些重要信息,为参与交易作好准备。如果认可当事人可以无特别经验为由申请撤销合同,必然会放纵一些人不作任何准备,轻率交易,后因交易对自己不利而以显失公平为由请求撤销或变更合同,最终将导致市场交易秩序的不稳定,破坏交易安全。3本案商业银行

代替客户抄写风险提示,虽有瑕疵,但最终确认仍需吴其傅本人签名。本案上诉人吴其傅作为风险投资者,应当具备基本的审慎,尤其在签名确认某项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时,更应有合理的谨慎。

【附录】

作者:俞巍,民三庭审判长,审判员。范黎红,法学博士,研究室审判员。

篇8:怎么购买银行理财

1.1 优化资金结构。

对于企业的资产来说, 根据有关财务管理的理论可知, 其流动性越强, 风险就越小, 对应的收益率也就较低。有投资项目, 但是企业没有进行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持有的现金成本, 将会损失的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 反之损失购买力, 也就是通货膨胀率。

1.2 资金保值增值。

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 如果企业预计还有大量的自有闲置资金, 并且没有适当的投资机会, 或者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低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时,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便会购买高收益的产品。

2 理财产品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四类:

2.1 银行发行的保证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

对于这类理财产品, 根据约定条件, 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 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 通常情况下由银行来承担, 或者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 并且承担相应的风险, 对于其他投资收益, 按照合同约定, 由银行和客户共同分配, 其投资风险由银行和客户共同承担。

2.2 证券公司发行的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对于这一理财服务创新产品, 通常情况下是针对高端客户, 由证券公司开发, 这是一种投资于产品约定的权益类或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资产。

2.3 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证券公司与单一客户签订定向资产管理合同, 通过该账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在资产管理合同中, 约定具体的投资方向, 并且资金的运作必须在单一客户的专用证券账户中进行。

2.4 委托借款。

委托商业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 (此项业务新准则下在“1303委托贷款”中核算, 本文不在累述)

3 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1 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建议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 是指在近期内, 企业出售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凡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都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1) 近期内出售或回购或赎回, 这是取得金融资产的主要目的。 (2) 能够进行集中管理, 同时可辨认, 并且属于金融工具的一部分, 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 属于金融衍生工具。通过研究分析上述条件, 可知, 第一, 优化资产结构, 这是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 一般情况下, 不会长时间持有;第二, 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也是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另一个重要目的;第三, 理财产品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不建议计入“其他货币资金”, 对于其他货币资金来说, 通常情况下是指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 涉及到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 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相比, 这种货币资金, 无论是存放的地点, 还是用途等都有所不同, 这类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

不建议计入“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原因。从财务管理学的角度来考虑, 笔者不建议企业将理财产品计入“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从资金占用角度来考虑, 笔者亦不建议企业将理财产品记入“贷款和应收款项”科目。“贷款和应收款项”的核算内容一般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事项。而购买理财产品仅属于企业对闲置资金的流动性管理。

3.2 购买证券公司发行的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建议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规定, “对于公允价值够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 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每天都公布净值变动, 有公开的市场标价, 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企业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记入“资本公积”, 出售时记入“投资收益”。

3.3 委托证券公司进行定向资产管理建议记入“应收款项”。

委托证券公司做定向实质是一项代理业务, 一般与证券公司签订有明确期限, 预期收益率以及投资方向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此类业务证券公司在“代理业务负债-定向”中核算, 站在企业的角度, 可以视为一项对外借款。故在“应收款项”中核算。

综上所述,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企业购买理财产品, 应根据理财产品说明书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科目入账, 除非该理财产品是保本、固定收益的, 否则不构成对发行人 (银行、券商) 应收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款项的合同权利, 不能作为“持有至到期或贷款”和“应收款项核算”, 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如该产品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上交易, 无法直接取得公允价值的, 一般可根据期末该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或者使用其他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描写荷花有关的诗句下一篇:大件运输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