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上教科版语文教案

2024-04-16

六年上教科版语文教案(共9篇)

篇1:六年上教科版语文教案

一、拼音娱乐园(5分)

请你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看谁选得准。

菜肴.(yáo xiáo)赋.予(fǔ fù)不屑.(xuâ xiâ)载.重(zài zǎi)班级.(jíjī)帆篷.(pãng fãng)厦.门(xià shà)哺.育(pǔbǔ)勉强.(qiǎngqiáng)镌.刻(juānjiǒng)

二、字词小天地(20分)

1、给形近字组词。(5分)

桶()暮()沸()搜()署()涌()慕()佛()艘()暑()

2、在错字上面打“×”,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美不盛收()阴谋鬼计()宾致如归()魂牵梦荧()

3、查字典。(后两个空填序号)(5分)

“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颗粒大的;②毛糙,不精致;③疏忽,不周密;④声音低而大;⑤长条东西直径大的。“粗壮”一词中的“粗”应选第()种解释;“粗糙”一词中的“粗”应选第()种解释。

4、按要求填空。(2分)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读书可以获得知识。

5、选词填空。(4分)

(1)居然偶然①这次车祸是()发生的。

②失去了听力和视力的海伦·凯勒,()学会了五种语言。

结果成果

①我国在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

②在乒乓球比赛中,李平由于失误,()败给了对方。(2)的地得

在“四自五爱”教育活动中,李明变()懂事了。他经常主动()帮助有困

难()同学,()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

三、句子训练营(13分)

1、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2分)

老人、青年、妇女、儿童都参加了演唱会。

2、扩句。(至少扩两处)(2分)

杨利伟值得敬佩。

3、缩句。(缩到最简处)(2分)洁白的雪花覆盖了美丽的校园。

4、用关联词语将下面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连在一起。(2分)伊春风景优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5、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2分)

这幅图画很美。

6、请你给句子排排队。(3分)()还没缝几针,手就被扎破了。

()回到家里,我从妈妈的针线盒里拿出针线。()我说:“不,自己能做的事情,我要自己做。”()放学路上,我发现上衣划破了一个口子。()然后,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缝了起来。

()妈妈看见我扎了手,说:“拿来,我给你缝。”

四、知识积累库(14分)

1、请在《早梅》、《江南春》、《浪淘沙》三首诗中任选一首默写下来。(4分)

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解答。(2分)

① 《望大陆》作者是谁?从诗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②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诗句的意思)

3、把下面意思相近的词用线连起来(3分)比比皆是静谧安详风平浪静惊叹不已

赞不绝口数不胜数

4、按原文填空。(3分)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团是一团();但是香气却毫不(),浓浓的从花枝下袭下来。它把()投到墙上,叶影(),花影(),可以引起我许多的()。

5、写出一条珍惜时间或激励学习的名言警句。(2分)

五、阅读加油站(18分)

(一)我的外公是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他年过花甲,但不服老。单位领导经常劝他回家安度晚年,但外公总是说:“我能留在工作近四十年的岗位,这是我最大的快乐,你们不要阻挡我。”医院的领导没有办法,决定用轿车接送外公。外公知道后一口谢绝了:“生命在于运动,价值在于贡献。如果你们这样照顾我,不是给医院添麻烦吗?”这样,外公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还乐呵呵地对人说:“安步当车,其乐悠悠!”一次,我对外公说:“外公,你真傻!”外公却说哎你小孩子懂什么我这样做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为国家节省汽油这不是一举两得吗说完便爽朗地笑了。

1、填空。(2分)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一举两得:、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4、读了这段短文,你想对外公说些什么?(2分)

(二)郊野公园的一年四季都是惹人喜爱的。‖

春天,下过几阵淅沥的细雨,微风轻拂着柔柳。在那纤软的柳枝间,毛茸茸一片新绿,现出了柔意万千。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杨柳间穿掠,那“啾啾”的鸣叫声为公园增添了生气。迎春花也仰天吹起了金黄的小喇叭,仿佛正在吹奏一曲“春之歌”。不久,夏天来到了。爬山虎已攀上高高的架子,深绿的叶片叠得又厚又密,一片压一片,一片叠一片,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叶子“哗啦啦”作响。月季花池里,花开正艳,绯红一片,远望,犹如绮丽的彩霞落入了人间。

秋风过后,草坪被秋天那巨大的画笔染成了金黄色。红叶团团簇簇,犹如火焰在燃烧。柳树的叶子变黄了,随着秋风,顽皮地在枝条上荡秋千;尔后,便像一只只长着金翅膀的小蝴蝶,轻飘飘地扑向大地──它们的母亲。有的叶子落在了人工湖的湖面上,便不停地漂啊漂,满载着冬天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一直向前方远航„„

眨眼间,冬天来到了。于是,冬的信使 ──洁白的小雪花整整飘落了一夜。第二天,郊野公园已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小亭子上落满了雪,比奶油蛋糕还蓬松可爱;树枝上覆盖着雪,如同绽开了几树梨花;地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像铺上了厚厚的玉屑,洁白无瑕„„‖

郊野公园是个美丽的地方,更是盛满色彩的巨大调色盘。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上题目。(2分)

2、填空。(4分)

这篇短文的意义段已用 “‖”标出。仔细读一读,第二意义段是按()顺序写的。短文的结构是()。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4、把排比句用“”在文中画出来。(1分)

5、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2分)

(1)、这篇文章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4、比一比,然后组词(5分)(2)、“冬的信使 ──洁白的小雪花整整飘落了一夜。”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六、习作展示台(30分)

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字数不少于400。请你仔细阅读作文要求吧!

(一)《我真》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真幸福,我真佩服他(她),我真后悔,我真快乐,碾()砍()摇()黧()疏()辗()坎()遥()黎()蔬()

5、补充词语(8分)

夜()()日()()奋战春寒()()与人()()来()去()()面无()胡()非()水()石()我真难过„„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要表达真情实感。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现在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你的成长需要。如:校园环境、教学条件、老师的教学方法„„你希望将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1、题目自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基础知识(36分)

1、读拼音,写词语(12分)

xí guànsōu cházhîu ránkǎnkěhuī fùruìlì()()()()()()jiě shìlàjiāociqilimaojīng yíngmïgū()()()()()()

2、读词语,选正确读音。(6分)

盛(shengcheng)开扒(bapa)手肆无忌惮(dantan)舀(yaoao)水砭(bianfan)骨黧(lixun)黑

3、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加点字的读音。(3分)

(1)小明的听觉(juã jiào)非常好,可他睡觉(juã jiào)时,妈妈怎么叫他,他都不醒。

(2)请你把钢钉(dìnɡ dīnɡ)钉(dìnɡ dīnɡ)在墙上。

(3)西藏(zànɡ cánɡ)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地下藏(zànɡ cánɡ)有许多宝藏(zànɡ cánɡ)。

6、修改下列病句(2分)

(1)山腰里,开着一大片火红的杜鹃花,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2)每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二、阅读感悟(29分)

(一)本单元你积累了很多平等待人名言警句吧,把你积累的写出两句。(4分)

(二)默写《早梅》《新柳》和《北陂杏花》(8分)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但是香气却(),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

今夜,星斗满天,我望着那亮晶晶的星星出神。

星星多美呀!一颗一颗的,像撒在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扑闪闪的,活像顽童的眼睛,蕴藏着深奥莫测的秘密。星星多有趣呀!好像是渔人们撒下的航()生活中怎样平等待人:

标,被波浪摇得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又像五线谱上的蝌蚪音符,闪耀着,跳动着,化作无形的旋律()在夜空中飘荡。

星多可爱呀!小的星星眨着眼向我问好,大的星星则侧着“耳朵”听我唱歌,亮的星星高兴地告诉我昨夜和月亮姑姑嬉戏的情景,暗的星星哭泣着向我诉说孤独和寂寞。星星多神奇呀!银闪闪的,像一颗颗钻石。我总是梦想着把她们摘下来,穿成一串亮的项链,戴在自己的脖子上,那该有多美丽呀!

“嗖---”雍(yōnɡ)容华贵的流星小姐穿着白纱裙,在天空中出现了。她那翩翩的舞姿,多么潇洒,多么令人着迷。我都想跳个舞和她比一比了!

我喜欢星星,它仅有那一点光芒,却无私地奉献出来,点缀着深蓝色的天空。这种精神比她的美丽更令人喜爱。

1、给带点的字注音。(1、5分)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从四个方面描写星星,并且都是用“总写--分述”的句式来写的。请你从文中找出每一方面“总写”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2)(3)(4)

3、从文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比喻句写在下面,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2分)

4、用“---”画出文中把星星当作人来描写的句子。(1分)

5、写写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雍容华贵”中的“雍”字按部首查字法,部首是();应查的笔画数是(),总笔画数是()。(1、5分)

三、表达应用(35分)

(一)口语交际说一段话(5分)

(二)习作(30分)

1、写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从这学期读过的课外读物中选一篇喜欢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要求:(1)自选内容(2)题目自拟;(3)语言通顺、连贯;(4)400字以内

篇2:六年上教科版语文教案

激烈—

沉痛—

佩服—

思考—

称赞—

拜访—

暴露—

脆弱—

普通—

迷惑—

谨慎—

沉思— 严厉—

糊涂—

圆满—

恬静— 朴实—

舒展—

熟练—

持续— 熟悉—

顽皮—

紧张—

松软—

寂静—

奉献—

朦胧—

光滑— 活泼—

温顺—

善良—

宽阔—

清脆—

庄严—

吃力—

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耸立—

鼓舞—

宣告—

汇集—

欢呼—

轮流—

局促—

鼓舞—

及其—

恍然大悟—

头头是道—

身不由己—

感激—

坚厚—

凝固—

颤抖—

偶然—

痕迹—

恬静—

迷惑—

谨慎—

严厉—

舒展—

熟练—

凉爽— 憨厚—

欢喜—

氛围—

留心—

团聚—

谦和—

静寂—

朴实—

篇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验心得

一.教学内容, 大胆整合

苏教版教材有必修教材、选修教材, 还有配套的语文读本, 容量大、头绪多, 如果篇篇精讲, 时间不许可, 也没有必要, 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模块教学基础上, 大胆取舍和组合, 以文化专题及人物为中心优化重组, 以达到教材运用的最优化。

以新教材必修《必修》 (1-5册) 、《读本》 (1-5册) 系列专题为基础整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现代诗歌选读》《实用阅读》等专题的教学, 共有自然、乡村、生命、博爱、文化、艺术六大主题, 36个子题;以专题概述、课内选文、课外选文、专题探究为基本框架结构。因为现在课业繁重和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 很多学生普遍缺少高质量的阅读, 如果不把新教材必修部分各专题、跟选读课本有机整合, 那么必修各文化专题下的所谓思考和讨论, 因为没有大量的阅读延深, 而不可能深入的;选读课本如果没有辅以专题概括、专题探究也显得形式单一。

以人物为中心整合《<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传记选读》《鲁迅作品选读》各选修教材的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人物专题研究, 如以伟人名人作家诗人等人物为中心确立的刘邦专题、司马迁专题、李白专题、苏轼专题、富兰克林专题、鲁迅专题等120个专题, 以小说人物为中心的专题, 如孔明专题、王熙凤专题等30个专题, 并以人物专题为基础, 拓展课外阅读, 如《史记》原著、《三国志》等其他《廿五史》重要人物的文言列传阅读, 现已初步形成以人物生平、名作赏析、思想评论、随笔扎谈为框架的教学结构。因为读人物传记就是与名人对话, 它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 更是学生接引文明脉络、确认文化身份的自觉途径。

二.阅读方法, 灵活指导

要使用好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 不仅要从新教材编写理念、结构上吃透教材, 发挥好新教材“专题性”“人文性”特色, 还要有符合新课改精神的阅读观念、阅读方法, 才能实现新教材的教学效益最大化。

(1)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印象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思辩阅读,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思考题, 通过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引发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2) 以活动促阅读。除了课堂教学以外, 每周还组织一次读书讨论会, 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鉴赏之后, 挑选出精彩章节精美语段推荐给同学, 并且围绕人物品评、人文思想挖掘两个角度, 写出一份研究报告在报告会上向其他同学展示, 在此基础上, 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甚至是辩论;每次讨论会一般要求3名同学准备研究报告, 这样一学期至少能保证每位学生轮到一次, 这种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探究阅读相结合活动形式, 效果非常好。

(3) 继续发扬积累诵读的传统。要想有扎实的文字积累,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精选一些句段指导学生进行诵读, 进行有意识积累。通过大量的诵背, 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做到背熟、背烂、背透, 达到听之能想起, 说之能表达, 语感常有, 语料常存, 随取随用。虽然有人对“死记硬背”深恶痛绝, 但是缺乏诵读的教学绝对是不科学和畸形的教学。另外, 诵记的关键是反复, 老师要让学生周期性地复习背诵, 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文学习作———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苏教版新教材必修部分从2005年6月第二版增设写作模块, 更重要的是《写作》选修教材不仅在必修写作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 还特别增加了文学写作模块。

文学写作是语文中最吸引人、最动人的领域,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我们完全有必要敞开文学写作这块广阔的天空, 教给学生用文学习作的方式 (学练现代诗歌、不求平仄的古典诗词、散文诗、童话寓言、小小说、科幻小说、小品剧本等基本文学样式) , 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技能, 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途径。

篇4:六年上教科版语文教案

一、明确性原则

插图的设计要与教学目的和主题相吻合,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这是插图设计的关键和前提。在设计插图过程中,插图设计失误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插图的设计必须遵循明确性原则。为什么要用插图,插图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使用插图会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插图时,可以不用的尽量不用,一旦使用,就要突出插图的实质性作用,能够明确作者意图,主题明确,学生易懂。插图必须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否则就会造成浪费。

二、简单性原则

目的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就要思考插图的组织和安排,通过简单元素的编排,突出主题。插图一目了然,所承载的信息和功能要适中。主功能要尽可能地阐释事物特征,次功能不能喧宾夺主,要尽可能删掉繁琐的插图细节。插图元素要简洁,根据人的记忆容量,插图元素需要控制在7以内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就会增加人的记忆负担。在插图使用中,尽可能地删掉背景,不提倡使用照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三、科学性原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设计与普通的插图设计存在差异,它存在于教材的意义是为了协助学生认知世界,开阔视野。因此,教材中的插图需要给学生传递准确无误的信息,要避免插图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另外,语文教材插图对于民族、种族、性别等要给予尊重,传递正能量。插图要紧紧围绕文章主题,与文章内容契合,不可肆意发挥,随心所欲。

四、熟悉性原则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插图内容和风格的设计遵循熟悉的原则为佳。插图设计的内容需要至少20%的元素为学生所熟知,才能促进新知识的生长,才能够实现对新知识认知的建构。在教科书中,插图的风格或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风格要一致,要控制在2~3种范围之内,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整体把握。插图的编排要根据学生熟悉的阅读特点来完成,采取上中下,或者左右的方式来完成,对于表格的处理要尽可能地把抬头放在上方,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学生的认知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年级越低,插图越形象。熟悉性原则是呈现新知识过程中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直观性材料,是新旧知识迁移的桥梁。

篇5:六年上教科版语文教案

一. 填空(每个3分)

1.植物,种植___________ 2.小河 ____________3.种子____________

4.来自,自从_____________5.然后_________________6.应该 ____________

7.太阳______________8.云彩________________9.土壤__________

10.雨,下雨 ___________11.苗,芽,嫩芽___________ 12.again___________

二.根据英语写出汉语(每个1分)

1.vapour______________ 2.come on___________________3.lovely______________

4.think____________5.down__________6.day__________

7.feel_________8.shine__________9.several___________

10.pot________11.high _______12.become________

13.still___________14.hardly____________15.old__________

16.into_________17.drop________18.come out__________

19.little____________20.meet_________21.month________

22.wake up________23.other_________24.make sure_________

25.get_________26.easy_________27.garden_______

28.see____________29.fall____________30.put__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每个3.5分)

1._____ do you go to Huadian? By busA.HowB.WhatC.WhenD.Where

2._____ do you want to eat? Apple.A.HowB.WhatC.WhenD.Where

3._____is your father? He is a doctor.A.HowB.WhatC.WhenD.Who

4._____is your father ? He is my father.A.HowB.WhatC.WhenD.Who

四.写句子(每个五分)

1.雨从哪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来自于云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么做的那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你应该做什么?

篇6:教科版一年上《识字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理解画面意境,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2、认识“跳、着”等10个生字,会写“星、笑”等6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学会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等笔顺规则书写“光、着、月、星、向、笑”6个字;学习竹字头和日字头。

2、“光”的笔顺;“向”在田字格的位置;“笑”的关键笔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大地,阳光在花上跳着;夜晚来临,月光、星光、灯光它们会在哪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三(1)》。

二、初读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读书上的词语,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要丢字、落字。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我们认识的字,重点读一读。

3、(出示课件)请大家看屏幕,谁愿意给同学们大声朗读?(指两三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5指导朗读:重读“花、水、天、孩子”;体会动词“跳、游、闪、笑”。让学生感受阳光、月光、星光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惬意,以及小男孩在灯下学习的快乐。

6、生自由练读。

7、分组读文。

8、全班齐读。

/ 2

9、(课件出示:“跳、着、游、闪、灯、光、月、星、向、笑”)拼音宝宝去休息了,你们还认识这些字吗?

10、开火车读。

11、组词游戏。

龙龙和文文能把“星、光、月、向、笑”组成词。我们和龙龙、文文比一比吧。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同学们,这节课中的这6个字不仅要求我们会认,还要求我们会写。同学们有信心把它们写好吗?好!那么我们先来读一读。(师领读几遍,再指名领读。)

2、小组讨论。

让学生按以下问题来讨论要写的6个字:(1)怎样记字形?(2)哪一笔是主笔,笔顺又是怎么样的?(3)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指名汇报。(1)上下结构的字。

光:上小下大,字形稍长,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引导学生说,师范写,然后让学生在写字本上描两个,再写3~5个,同桌检查,最后组词。)

星:上小下大。发现新部首扁日字头。(开火车读;向生说明写扁日字头时的要求———要稍扁。让生在写字书上练写几个,再找两三名学生到黑板上表演写,然后全班评价,再练习写,同桌检查。)

笑:重点指导竹字头写法:右边撇起笔稍高些,要上紧下松,上窄下宽。(要清楚地强调“笑”的第7笔是撇。师范写,指导生试写,再放手让生自己练习写两个,然后抽样展示评价,再让生练习写3~5个,同桌检查。)

(2)半包围结构。

向:字形稍扁,撇的位置不要超出竖。(生自己练写,师巡视指导,抽样评价,再让生自己练习写,然后同桌检查。)

(3)独体字。

月。(学生自己练习写,同桌检查。)

四、总结

篇7:六年上教科版语文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执教人:于彬

一、内容简介: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背24节气歌。

2、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和农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2、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过程:

1、出示一些节气的典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24节气的兴趣。

2、出示24节气歌,让学生诵读几遍。(读出韵味)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图片)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立春一到,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天长了,太阳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不过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然无常,农作物的防寒防冰还是必要的。(3)、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随着雨量的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雨水之后,阳光温和、细雨飘飘的日子渐渐走来。我们明显地感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清楚,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的关健时期。

(4)、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此时气温、地温都上升的较快,地上的草木生长得也快,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人们到郊外踏青,寒食,扫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在农业生产中,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6)、“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谷雨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这个时节的雨量开始明显增多,五谷得以生长,田间的管理十分重要,农业生产已进入繁忙时期,因此要抓住时机,精耕细作,不误农时。

(7)、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在这天,大人会煮鸡蛋给小孩吃,意思是说这天吃了煮鸡蛋不会退夏(退瘦)。请问这是哪天?(立夏)立夏表示什么?(表示进入夏天)夏季的开始。

(8)、哪个节气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小满: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夏季,春种作物正值生长的旺盛期,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表示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哪个?(芒种)

(9)、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这段时间雨量很大。小暑前后,暴雨最多,也正是防洪的紧张时期

(10)、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我国许多地区有“三伏不热,五谷不结”的农谚,反映出这段时间的气温与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糸。大暑的气温高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但过高的气温,农作物反而受到抑制。因此,要注意防高温,促进作物生长。(11)、表示进入秋天的节气是哪个?(立秋)

(12)、哪个节气表示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处暑)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要结束了,三伏已接近尾声,“谷到处暑黄”和“家家埸中打稻声”,描绘了处暑后秋收的景象。

(13)、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14)、秋分:在天文学上,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我地已进入凉爽的秋天。

(15)、寒露:寒露时节,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雷电渐隐。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多方面了解天气预报,因地制宜,抢收抢作有利农事.(16)、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17)、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在气候上,真正冬季的开始,不是以“立冬”这天作为开始日,而是以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

(18)小雪表示降雪的开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前后,一般在黄河流域会出现初雪。在我地,降雪的机会不是很多,尤其在大雪前,大的降雪比较少见。但由于冷空气南下的机会多,防寒防冰还是须抓紧。

(19)“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雪铺盖在地上,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虫子,给农业带来好处。

(20)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季节,古代称“日短”、“日短至”。也就是说这天,白天在一年中是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线的北移,白天时间渐渐长起来。正如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民间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21)、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虽然在气象记录中,大寒没有小寒冷,但各地仍然是寒冷时期。“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谚语,也说明大寒是一年中的寒冷期。所以,需要继续做好农作物的防寒工作,也必须注意牲畜的安全过冬。大寒节气,我地相对雨水较少,气候也比较干燥,加之人们取暖,很容易酿成火灾。因此,要特别注意防火。春节大部分是在大寒节气里,随着爆竹一声,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22)、“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这个说法对吗?(不对)

(23)、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是按公历推算的)

4、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哪个节气,并简单介绍。

5、读背二十四节气歌(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

6、学生交流自己收集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

板书: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篇8:亟待改善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插图

但令人遗憾的是, 这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插图质量良莠不齐, 竟有很多错误之处。这难免会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造成恶劣的影响, 降低教科书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为了使教科书插图的错误及时得到更正, 笔者仔细检查了初中六册教科书中的所有插图, 总结出教科书中的插图错误大致如下。

一、细节有遗漏, 一部分插图未能详尽描绘所要表现的内容, 画面极不完整

1.《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第15课) 首句为“枯藤老树昏鸦”, 点出了藤、树、鸦三种事物。但细看该文配的插图, 却难以找到枯藤的影子。除此之外, 文中第三句为“古道西风瘦马”, 图中主人公身着一袭长袍, 如果有风, 衣服定会随风起伏, 但主人公的衣服完全自然下垂, 一点风的踪迹也不见。

2.《山市》 (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原文为“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依文意, 山市发生时观者正在楼上与朋友一道饮酒。此文的插图却是一老人孤身立于石边观山市, 立足点和人物全不对。

3.《最后一课》 (七年级下册第7课) 文中这样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 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接下来文中并没有说韩麦尔先生取下了那顶帽子, 但画家不知出于何种考虑, 插图中的韩麦尔先生头上什么都没戴, 帽子竟不知所踪, 让人莫名其妙。

4.《智取生辰纲》 (九年级上册第17课) 有一段文字为“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 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什么闹?’”可见晁盖等七人都是提着朴刀的, 但插图中的几条好汉除卖酒的拿着条扁担外, 其余的都赤手空拳, 这与原文出入太大。

5.在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选入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第一句为“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但与该词配套的插图有驿站却无“断桥”。本来应是“断桥”的地方却变成了一段栅栏, 真是乱弹琴!

二、画蛇添足, 插图中多出了课文所没有的内容

画家作插图时当然不必只死板地画出文中出现的事物, 如描绘的是自然景象, 那么即便文中没提及, 添加必要的花草也完全应该。但课文中明说没有或按常理绝不会有的东西, 则决不可自作主张, 任意增添。

1.《女娲造人》 (七年级上册第28课) , 为了让同学们对女娲造人有一点直观形象的认识, 配了一幅插图。细观女娲的装束不禁让人疑惑:怎么上古传说中的女娲竟会手上有手镯, 耳上戴耳坠?真不知道这些几千年后才有的饰品怎会穿越时空出现在不知多少万年前的女娲身上?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七年级上册第29课) 描写雨过天晴时的景象用了这样的句子“风停了, 雨停了, 天晴了。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又过了一会儿, 太阳出来了”。按生活常识, 明月当空则众星必然暗淡, 尤其月亮旁边的星星更不可见, 因为月亮的光芒会隐去星星的光辉。何况, 后来太阳又出来了, 自然更不可能再看到星星。但图中竟出现了众星拱月、众星环日的“天文奇观”, 太有悖常理。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七年级下册第14课) 这样描写福楼拜的单身宿舍:“屋子很简陋, 墙上空空的, 家具也很少。”插图作者也许是考虑到福楼拜的房间过于单调, 擅作主张, 结果本应该什么都没有的墙壁上凭空多出了一幅美女图片。

4.《芦花荡》 (八年级上册第2课) 这样描写老头子的衣着:“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 站在船尾巴上, 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可见, 除短裤外, 老头子别无衣物。但插图中的老头子除了穿有短裤外, 竟莫名其妙的多了件上衣。该不会是作图者怕他过于寒冷吧?

三、插图中的画面与原文细节不符

这种错误并非插图多了或少了课文中的人或物, 而是人或物的情形与原文描写的不完全一样。

1.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中有一篇名为《马和驴》的寓言。文章讲的是一只马和一只驴的故事, 插图自然也应该是一马一驴。但实际情况是图中的一只马被画家掉了包, 画中出现的竟是两只驴, 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2.《最后一课》 (七年级下册第7课) 文中明明写着韩麦尔先生“打着皱边的领结”, 但到了插图中, 韩麦尔先生这条皱边的领结竟神奇的变成了一条笔挺的领带。同一文中对镇上的人们是这样描写的:“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 戴着他那顶三角帽,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 他把书翻开, 摊在膝头上, 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快结尾时, 文中又写道:“在教室后排座位上, 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 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 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文中第二幅插图, 除了学生外就是镇上的群众, 在对群众的描写中, 以郝叟的描写最为详尽。显然, 郝叟老头这个主要观众是应该出现在图中的, 图中画了很多的镇上人物却见不到郝叟的身影。图中右侧一人书虽摊在膝头上, 书上却无眼镜;左侧一人手捧读本而又没戴眼镜。乍一看两个都像, 细一看却全都不是。

3.《云南的歌会》 (八年级下册第16课) 描写昆明附近村子中的女人“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教材为了使学生对这些女人的装束有所了解, 特意配了一幅插图。但让人失望的是, 原本很有特色的绣花透孔鞋在图中却成了全中国随处可见的平底布鞋, 一点也不独特, 更毫无美感可言。

4.《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第22课) 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爱读书、嗜酒、豁达洒脱的五柳先生。插图如能描画一个举杯痛饮的文士倒还相宜, 但本文插图中的人戴着帽, 拿着锄, 身旁放一篮菊花, 全然一个辛勤劳动的隐者, 根本寻不到文中五柳先生的影子。也许有人会说陶渊明 (此处就暂把五柳先生视为陶渊明本人) 本来就是一个爱菊的隐士啊。这确是事实, 不过本文要表现的是他洒脱的一面, 插图更应与本文契合。用此图描画“晨兴理荒秽”似乎更合适, 在此则全不着边。

5.《送东阳马生序》 (八年级下册第24课) 中作者这样描述自己向老师请教的情景:“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由描述可见, 老师是非常严厉的, 并非和颜悦色。作者自己求教时更是诚惶诚恐, 不敢有半点懈怠。但插图中的老师面露笑容, 全不像作者描述的那样严厉。至于图中的求学者, 看起来则显得非常滑稽, 只见他双眼微闭, 嘴角微斜, 露出一种轻蔑的笑容, 犹如正在做美梦。文中的严肃气氛被此图破坏得一塌糊涂。

6.《登飞来峰》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 其中两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导读中编者写道:“登上高山之塔, 极目远望, 诗人不禁豪情满怀, 壮志凌云, 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由此可知, 诗中主人公位于当地位置最高的塔上。但在插图中, 人物的立足点却由塔变成了一块长石。人物也根本不是在最高层, 与侧前方的山和树一比, 反而是在最低处了。这样的画面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读者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的。[2]

7.《致女儿的信》 (九年级上册第8课) 原文为:“他看到, 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与此相应的插图却是一男一女并肩而立。

上述就是笔者在六册教科书中所发现的存在问题的插图, 错误的数量和低级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为让读者有更清晰的了解, 现列表如下:

看了上面的这些错误, 每个人都会感到震惊,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 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一直被奉为真理的化身, 对其深信不疑。但现在竟出现了这么多的错误!用这样的教科书去教育学生学习要认真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教科书插图的改善已是刻不容缓。要画出高质量的插图说简单也简单, 说难也难。说简单, 是因为这并不需要太大的工程量, 能有几个负责任的画家即可;说难, 是因为要使插图达到较高的水准并非易事。不是只要会画画谁都可以, 殊不知画插图似易实难, 对画家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 画家须有高度负责的态度。1982年制定的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责任制《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责任制的规定 (试行草案) 》中就有明确规定:封面和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编辑及绘图员要对全书插图的准确性、艺术性负责。[3]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 也就决定了我们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每一个画家都要以一种对天下苍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万万不可敷衍了事!

其次, 画家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力和敏锐的眼光。给教科书作插图并非任挑一处皆可下笔, 须在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 挑出全文最精彩最关键的部分用图画加以展示, 从而能用寥寥数笔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再次, 作品要有“神”。除了描物摹人准确、直观外, 传神更是必要。下笔前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章, 要深入人物的心里, 与文中的人物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取得心灵上的契合。唯其“入于其中”方能“出乎其外”, 画出的事才不会是散漫、凌乱的。画出的人也才会是有血有肉, 而不是毫无生气的模特。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画家要认真阅读作品, 忠于作品。“文学作品的插图是文学性和绘画性的二重组合, 画家须忠于作品的内容和思想。”[4]切不可任自己之意任意遗漏或增添原作不应有的东西。

现在很多论文中都提倡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 这更要求语文教科书能提供一些高质量的插图。我们坚信, 只要出版社和各位画家能够不断改进, 语文教科书必能成为“教师当教, 学生当学之书, 而且成为教师爱教, 学生爱学之书。”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朱光潜.谈美·谈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3]颜亚男, 武常.语文教学与课文插图[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1998 (1) .

篇9:亟待改善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插图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插图质量良莠不齐,竟有很多错误之处。这难免会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造成恶劣的影响,降低教科书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为了使教科书插图的错误及时得到更正,笔者仔细检查了初中六册教科书中的所有插图,总结出教科书中的插图错误大致如下。

一、细节有遗漏,一部分插图未能详尽描绘所要表现的内容,画面极不完整

1. 《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上册第15课)首句为“枯藤老树昏鸦”,点出了藤、树、鸦三种事物。但细看该文配的插图,却难以找到枯藤的影子。除此之外,文中第三句为“古道西风瘦马”,图中主人公身着一袭长袍,如果有风,衣服定会随风起伏,但主人公的衣服完全自然下垂,一点风的踪迹也不见。

2. 《山市》(七年级上册第20课)原文为“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依文意,山市发生时观者正在楼上与朋友一道饮酒。此文的插图却是一老人孤身立于石边观山市,立足点和人物全不对。

3. 《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第7课)文中这样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接下来文中并没有说韩麦尔先生取下了那顶帽子,但画家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插图中的韩麦尔先生头上什么都没戴,帽子竟不知所踪,让人莫名其妙。

4. 《智取生辰纲》(九年级上册第17课)有一段文字为“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什么闹?”可见晁盖等七人都是提着朴刀的,但插图中的几条好汉除卖酒的拿着条扁担外,其余的都赤手空拳,这与原文出入太大。

5. 在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选入了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第一句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但与该词配套的插图有驿站却无“断桥”。本来应是“断桥”的地方却变成了一段栅栏,真是乱弹琴!

二、画蛇添足,插图中多出了课文所没有的内容

画家作插图时当然不必只死板地画出文中出现的事物,如描绘的是自然景象,那么即便文中没提及,添加必要的花草也完全应该。但课文中明说没有或按常理绝不会有的东西,则决不可自作主张,任意增添。

1. 《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第28课),为了让同学们对女娲造人有一点直观形象的认识,配了一幅插图。细观女娲的装束不禁让人疑惑:怎么上古传说中的女娲竟会手上有手镯,耳上戴耳坠?真不知道这些几千年后才有的饰品怎会穿越时空出现在不知多少万年前的女娲身上?

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级上册第29课)描写雨过天晴时的景象用了这样的句子“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按生活常识,明月当空则众星必然暗淡,尤其月亮旁边的星星更不可见,因为月亮的光芒会隐去星星的光辉。何况,后来太阳又出来了,自然更不可能再看到星星。但图中竟出现了众星拱月、众星环日的“天文奇观”,太有悖常理。

3.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七年级下册第14课)这样描写福楼拜的单身宿舍:“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插图作者也许是考虑到福楼拜的房间过于单调,擅作主张,结果本应该什么都没有的墙壁上凭空多出了一幅美女图片。

4. 《芦花荡》(八年级上册第2课)这样描写老头子的衣着:“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可见,除短裤外,老头子别无衣物。但插图中的老头子除了穿有短裤外,竟莫名

其妙的多了件上衣。该不会是作图者怕他过于寒冷吧?

三、插图中的画面与原文细节不符

这种错误并非插图多了或少了课文中的人或物,而是人或物的情形与原文描写的不完全一样。

1. 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中有一篇名为《马和驴》的寓言。文章讲的是一只马和一只驴的故事,插图自然也应该是一马一驴。但实际情况是图中的一只马被画家掉了包,画中出现的竟是两只驴,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2. 《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第7课)文中明明写着韩麦尔先生“打着皱边的领结”,但到了插图中,韩麦尔先生这条皱边的领结竟神奇的变成了一条笔挺的领带。同一文中对镇上的人们是这样描写的:“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快结尾时,文中又写道:“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文中第二幅插图,除了学生外就是镇上的群众,在对群众的描写中,以郝叟的描写最为详尽。显然,郝叟老头这个主要观众是应该出现在图中的,图中画了很多的镇上人物却见不到郝叟的身影。图中右侧一人书虽摊在膝头上,书上却无眼镜;左侧一人手捧读本而又没戴眼镜。乍一看两个都像,细一看却全都不是。

3. 《云南的歌会》(八年级下册第16课)描写昆明附近村子中的女人“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教材为了使学生对这些女人的装束有所了解,特意配了一幅插图。但让人失望的是,原本很有特色的绣花透孔鞋在图中却成了全中国随处可见的平底布鞋,一点也不独特,更毫无美感可言。

4.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册第22课)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爱读书、嗜酒、豁达洒脱的五柳先生。插图如能描画一个举杯痛饮的文士倒还相宜,但本文插图中的人戴着帽,拿着锄,身旁放一篮菊花,全然一个辛勤劳动的隐者,根本寻不到文中五柳先生的影子。也许有人会说陶渊明(此处就暂把五柳先生视为陶渊明本人)本来就是一个爱菊的隐士啊。这确是事实,不过本文要表现的是他洒脱的一面,插图更应与本文契合。用此图描画“晨兴理荒秽”似乎更合适,在此则全不着边。

5. 《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下册第24课)中作者这样描述自己向老师请教的情景:“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由描述可见,老师是非常严厉的,并非和颜悦色。作者自己求教时更是诚惶诚恐,不敢有半点懈怠。但插图中的老师面露笑容,全不像作者描述的那样严厉。至于图中的求学者,看起来则显得非常滑稽,只见他双眼微闭,嘴角微斜,露出一种轻蔑的笑容,犹如正在做美梦。文中的严肃气氛被此图破坏得一塌糊涂。

6. 《登飞来峰》(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其中两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导读中编者写道:“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诗人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位于当地位置最高的塔上。但在插图中,人物的立足点却由塔变成了一块长石。人物也根本不是在最高层,与侧前方的山和树一比,反而是在最低处了。这样的画面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读者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的。[2]

7. 《致女儿的信》(九年级上册第8课)原文为:“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与此相应的插图却是一男一女并肩而立。

上述就是笔者在六册教科书中所发现的存在问题的插图,错误的数量和低级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为让读者有更清晰的了解,现列表如下:

看了上面的这些错误,每个人都会感到震惊,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一直被奉为真理的化身,对其深信不疑。但现在竟出现了这么多的错误!用这样的教科书去教育学生学习要认真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教科书插图的改善已是刻不容缓。要画出高质量的插图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简单,是因为这并不需要太大的工程量,能有几个负责任的画家即可;说难,是因为要使插图达到较高的水准并非易事。不是只要会画画谁都可以,殊不知画插图似易实难,对画家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画家须有高度负责的态度。1982年制定的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责任制《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试行草案)》中就有明确规定:封面和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编辑及绘图员要对全书插图的准确性、艺术性负责。[3]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也就决定了我们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每一个画家都要以一种对天下苍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万万不可敷衍了事!

其次,画家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力和敏锐的眼光。给教科书作插图并非任挑一处皆可下笔,须在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挑出全文最精彩最关键的部分用图画加以展示,从而能用寥寥数笔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再次,作品要有“神”。除了描物摹人准确、直观外,传神更是必要。下笔前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章,要深入人物的心里,与文中的人物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取得心灵上的契合。唯其“入于其中”方能“出乎其外”,画出的事才不会是散漫、凌乱的。画出的人也才会是有血有肉,而不是毫无生气的模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画家要认真阅读作品,忠于作品。“文学作品的插图是文学性和绘画性的二重组合,画家须忠于作品的内容和思想。”[4]切不可任自己之意任意遗漏或增添原作不应有的东西。

现在很多论文中都提倡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这更要求语文教科书能提供一些高质量的插图。我们坚信,只要出版社和各位画家能够不断改进,语文教科书必能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而且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朱光潜. 谈美·谈文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3] 颜亚男,武常. 语文教学与课文插图[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1).

上一篇:党代会县领导讲话下一篇:电子口岸ic卡变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