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喷漆

2024-05-24

作业指导书---喷漆(精选6篇)

篇1:作业指导书---喷漆

喷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定了喷漆的设备操作,工艺范围,工艺流程,工具,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产品涂装的操作方法、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3.术语及定义

(1)涂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胶体混合物的溶液,将其涂布在物面上能干结成膜,学名叫“有机涂料”,俗称“油漆”。(2)涂装:将涂料涂布在物面上的施工过程,即油漆施工。(3)稀释剂:用来溶解及稀释涂料,以达到施工应用目的的物料。

(4)底漆:直接涂布在物体表面的打底涂料。

(5)防锈漆:由防锈颜料和适当的漆料配置而成,用以防止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对金属(主要指钢铁)锈蚀的涂料。(6)起泡:漆膜干结后,局部与被涂物体表面失去附着力,成直径不同的球状小泡向上膨胀隆起,内部包藏着液体或气体,或者发生破裂的现象。

(7)流挂:涂料施工于垂直物体表面,未干前涂层下流,干后漆膜厚度不匀,并成流痕的现象。

(8)针孔:漆膜在干结过程中,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的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9)渗色:在底层漆上涂覆一层漆后,底层漆的颜色由于新漆层溶剂的作用而渗透于表面的现象。

(10)桔皮:涂料喷涂施工后,由于漆腊流平性差,干燥后的漆腊表

面形成起伏不平的类似桔皮的现象。

(11)褪色:色漆漆膜在暴露中,由于光、热或其它因素的作用,颜色减退失去其原有的颜色的现象。

(12)附着力:指漆膜与被涂物件两种物质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

(13)脱落与脱皮:由于涂层和物体表面或新旧涂层之间丧失了附着力,涂层表面形成小片或鳞片脱离的现象称为脱落。当涂层和底表面间的附着力完全丧失,使涂膜整张脱落时称为脱皮。4.0操作步骤:

一、工作前

(1)上班首先阅读当天派工单,了解并记录有特殊喷漆要求的单号。

(2)检查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工具,如挂钩、吹枪等是否到位,完好。如果没有或损坏需及时上报。

(3)检查当天使用的原、辅材料,如果不够需向上级领导反映,班组长做好材料的领取工作。

(4)打开空压机电源、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如有异常需修理完好后方可使用。

(5)完成上述工作后,将工作场地清理干净。

二、工作中

(1)、检查:对上道工序的来料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漏印、划伤、胶水印、纸头、颗粒、撞伤等不良,如有则退回上道工序。

(2)、吹灰:左手拿除尘布,右手拿吹枪,边吹边用气枪吹,将整个

都擦一布。在吹灰过尘中同时注意有无划伤、颗粒、胶水、撞伤等不良,如有则挑出返回上道工序。吹灰时气枪不要对着喷台这边吹。

(3)、喷漆;

1、喷漆人员在喷漆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上防护眼镜、防护面具和防护手套,以防油漆等溅入眼中。

2、油漆配比夏季为油漆:稀料=1:1;冬季为1:0.8-0.6左右。

3、气压调整为0.25-0.4MPA。

4、喷漆时将喷枪调到3-4左右,喷时再次进行检查,如有不良的退回上道工序。喷漆时应整张喷均匀,不可漏喷或喷溥,但也不可过厚导致流挂现象的出现。

三、工作后

(1)、下班时需清理打扫场地,把可回收的垃圾分开放到指定区域,不可回收的垃圾倒到垃圾池中。(2)、清洁工具设备,关掉电源、水、气及门窗和工具箱。

(3)、做好当班的工作记录,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

6.0检验标准

A外观:漆膜必须光洁平整,无气泡,允许有轻微的桔皮,少量细小的突起和缩孔。进行二次喷涂的工件充许表面桔皮略重于一次喷涂,但同一平面桔皮应均匀。

B光泽度;表面光滑,薄厚均匀。7.0工具辅料及设备

(1)油漆气动泵

(2)喷枪

(3)砂纸

(4)吸尘布

(5)气枪

8.0设备维护

一、每天维护

(1)每天需对使用过的喷枪进行清洗,防止堵塞。(2)每天将油水分离器中的水放一次,保证油雾器中有油,并有合适的油量。

(3)开机前检查各水泵、气管等配套设备。

二、每周维护

彻底清洗喷枪、气动泵内部、淌水板。

三、每月维护

(1)彻底清理整个工作场地内的卫生。

(2)检查电器控制的状况。

(3)喷漆房过滤棉及空调内过滤棉。

四、每半年将设备系统的检修一次。

9.0喷漆安全操作规程

(1)喷漆时,喷枪应对准需要喷漆的位置上下左右移动,不可歪斜,防止漆雾飞扬污染空气。

(2)操作时要注意喷枪头不能松动,应防止回气将油漆溅入眼睛。

(3)工作台存放油漆的容器应放置平稳并加盖。

(4)经常注意油漆容器的滴漏液情况,对滴漏的容器要及时更换,对油漆桶等的盖阀等,在使用后要随手关紧,严禁滴漏。

(5)操作人员应穿纯棉织品工作服,不能穿带钉鞋进入生产岗位。

(6)车间内的设施因维修用明火时,要严格注意防火。

(7)各种油漆要堆放规格化,油漆桶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5m,最多存量不宜超过两天的使用量。

篇2:作业指导书---喷漆

1、前车身表面处理工序1、1清除旧漆膜

用漆工工具将旧漆膜浮漆除掉,并将其打磨干净(允许留有少量原底膜豁口四周要做成斜口,以便于刮涂原子灰时接口的过渡。

1、2清除铁锈

用漆工工具,采用敲、铲、刮、刷、磨等方法达到清除铁锈。

1、3清除油污

先用干净纱头沾上除油剂在车身表面揩擦,再用清洁精白棉纱通体揩擦。

2、金属底漆、原子灰、面漆底漆施工工序2、1汽车车身外表金属底漆施工工序

喷涂金属底漆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车身与原子灰之间的附着力,因此在车身上要先进行金属底漆喷涂,如果是局部修补,未破损原金属底漆,可以不喷涂金属底漆。

2.2原子灰的施工工序

原子灰的刮漆和打磨一般需要两至三道,根据施工要求,也可增刮几遍。

2.2.1涂刮第一道原子灰

刮涂第一道原子灰的目的是填平较大的凹坑,可用较宽的硬刮具刮涂。原子灰涂刮时可以较厚,涂刮时,刮刀与被刮表面成约60度角,并略呈弧形涂刮。施工要求:只求刮平,不求光滑。

2.2.2打磨第一道原子灰

原子灰干透后,用木块或橡胶块包粗号水砂纸(100-180号)沾水湿磨,打磨过程中,应充分注意露出的最高点,并以最高点为准,多次用手摸出平整度,加以整修。对于波浪形的平面,可选用长一些木块作衬块,打磨动作幅度可长些。对于局部补刮的原子灰,打磨时要注意原子灰层边缘的平整性,即原子灰口要磨平,以防产生灰层痕迹,并为第二道原子灰的刮、磨带来方便。

2.2.3刮涂第二道原子灰

第二道原子灰的目的仍是以填平低凹处为主。若是局部补刮,则面积要略大于第一层。平面可用硬刮刀,圆弯处可用橡皮刮刀;刮涂时应注意顺着汽车造型水平方向,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为减少涂刮接头,刮涂时尽可能拉长一些、施工要求以刮平低处为主。

2.2.4打磨第二道原子灰

第二道原子灰的打磨一般采用湿磨。视原子灰的厚薄可采用细水砂纸(180-300

号)。打磨时用木块或橡胶块衬平水砂纸沾水打磨,对于满刮原子灰的打磨仍以汽车流线型方向为主,横向打磨过程中要经常用手摸摸纵横的平整性,切勿出现高处未磨去,而将低处磨去的“凹填”现象;对于物体边缘残余原子灰用砂纸将其磨光滑。打磨后要求达到:基本平整、手摸无低凹;表面粉浆清洗干净。

对于打磨补刮的原子灰,既要注意平面的平整度,又要注意磨平原子灰与旧漆交接处的“口子”。

2.2.5刮涂第三道原子灰

涂刮第三道原子灰的目的,主要是涂刮前一道原子灰留下的孔隙,砂纸打磨印。施工前用弹性较好的橡胶刮具,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使涂刮的原子灰层光滑而少孔隙。

2.2.6打磨第三道原子灰

第三层原子灰的打磨仍采用湿磨法。用手直接衬着300-800号水砂纸湿磨,打磨时不能顺着手指方向打磨,而应与手指成一不定角度打磨,以免出现手指尖凹痕。打磨时,手掌要摊平,用力要均匀。顺汽车流线型方向打磨不宜横磨防止出现横向砂纸磨痕。

打磨后要求达到 :平整光滑,无缺陷,无砂孔,物体边缘无原子灰缺口利齿型形状。

如果第二道原子灰能够达到第三道原子灰的工艺要求,可以不做第三道,如果第三道原子灰仍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必须再做一道或二道,最终要达到平滑、圆、流畅无砂眼缺陷。

2.3喷涂面漆、底漆

当完成最后一道刮涂原子灰和打磨原子灰后,必须喷涂面漆底漆,增加原子灰层与面漆的附着力,为面漆的喷涂施工做好准备。

3、面漆的喷涂施工工序

3.1面漆表面准备工作

3.1.1喷涂第一道:喷涂宜少宜薄,喷枪至物面距离可适当

远些,枪头喷出扇面可适当拓宽,重叠宽度约1/2-1/3个扇面。喷涂间隔时间约5min左右。施工要求:喷涂均匀、光滑、无流柱、无咬底。

3.1.2喷涂第二、第三道;可采用横喷、纵喷再机喷,以使

所喷漆膜均匀。

施工要求:喷涂均匀,色泽鲜艳、无流痕、无灰粒、无桔皮。

3.2喷漆表面的准备工作

3.2.1用400-800号水砂纸沾水湿磨整个车身的底漆层。要求;

打磨动作要平稳均匀,用手打磨时,打磨方向要与手指方向呈一定角度,防止出现手指痕,不要将底漆层打穿(若打穿需重新补喷底漆),使整个漆面平整光滑,无“桔皮”、无刷痕。

3.2.2用漆工铲刀清除边角处残留原子灰块和其他污物,并用砂纸打磨光滑,用水冲

洗干净,然后用压缩空气橡皮管吹掉水迹、晾干。

3.2.3对不需喷涂的部位或部件,应用胶带加纸覆盖封闭。

3.3涂料工具的准备

3.3.1喷枪的准备:根据涂料的不同选用合适口径的喷枪。

3.3.2气源的准备:检查气源是否含水蒸汽,如果有水蒸汽,应重新更换干熔剂,根

据涂料的不同,选择适合喷涂的气压。

3.4面漆的喷涂施工

3.4.1喷涂第一道

3.5银底(金属)色漆喷涂施工

3.5.1薄层预喷:按色要求,调整漆料粘度,喷枪距离约20-25CM,枪的移动速度要稍

快一些,将漆雾洒喷在汽车物面上。

喷涂要求:检查涂膜必须连成一片,检查无缩孔。

3.5.2着色喷涂:粘度、喷枪距离、喷涂方法与预喷一致。但喷枪移动速度可适当放

慢,大约40-50CM/S。

喷涂要求:为保证涂膜颜色均匀一致,每道喷幅的重叠必须达到:移动要均匀,不得出现跳枪、漏枪现象。

3.5.3银底色漆喷涂注意要点:

A)

B)

C)

D)喷涂前,对补喷物面必须用二道底漆封闭,防止产生色差。喷涂施工中,涂层一定要采用喷洒漆雾法,涂层不能喷得太厚。稀释剂要采用快干溶剂,以减少膜未士之前的流平性; 一般喷涂约2-3层,以全部遮盖、颜色均匀为准,每层间隔时间相对要

长一些。

E)一定要选用喷涂漆雾均匀的喷枪,防止产生“跳枪”现象。

4、烤漆施工工序

4.1使用烤漆房烤漆

4.1.1升温阶段:喷涂完毕的物体可在烤漆房室盖状态中静

置10min左右,然后开始升温,升温时间春秋季节控制在15-20分钟;冬季控制在20-25分钟;夏季控制在10-15分钟,温度控制在55℃-60℃。

4.1.2保温阶段:烤干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温度控制在55℃-60℃

温。

4.1.3冷却阶段:冷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由保温温度冷却至室温。

4.2使用小太阳灯烤漆

4.2.1凡属于小面积喷涂,采用小太阳灯进行烤漆。

5、喷涂后的补救工艺

5.1气泡修正方法:

5.1.1若气泡不十分严重,可600号水砂纸打磨再用原子灰填平,重新补喷面漆。

5.1.2严重时则铲至铁板,重新做原子灰及喷涂。

5.2漆膜桔皮修正方法:

5.2.1漆膜干透后,用2000号水砂纸沾水轻度打磨后,再用粗砂蜡研磨抛光。

5.2.2严重时可用粗水砂纸整平后重新喷涂。

5.3灰粒修理方法:

5.3.1待漆膜干透后,先用2000号水砂纸打磨后,再用粗砂研磨抛光除去灰尘。

5.3.2灰尘粒子大而多时,应整平后刮快干原子灰,重新喷涂。

5.4流痕或流挂修正方法:

5.4.1待漆膜干透后,用2000号水砂纸沾水打磨后,再研磨抛光。

5.4.2严重的,应打磨后补刮快干原子灰,重新喷涂。

新乡市新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篇3:作业指导书---喷漆

关键词:渔具制造行业,排风罩,效果评价,苯,甲苯,二甲苯

我市渔具制造行业主要以制造海钓产品为主,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喷漆作业中接触苯及苯系化合物[1]。为控制作业场所中苯及苯系化合物有害物质的浓度,对单个机械排风装置进行加装40 cm×50 cm×50 cm木质结构的方形排风罩。为评价安装排风罩对作业场所中苯及苯系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及控制效果,建立经济适宜的职业病防制技术措施。2010年7月,我们选择2个作业场所基本相同的渔具制造企业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全市38个渔具制造企业中选择2个企业规模、喷漆作业人数及作业时间基本相同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在干预企业(以下简称A 企业)的喷漆岗位加装40 cm×50 cm×50 cm局部排风罩,另一企业(以下简称B企业)按原有企业设计(未加装排风罩)作为对照。选择3名喷漆作业人员进行个体采样。

1.2 方法

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标准用TDP-1000B采集车间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 ;用TMP-1500型空气采样器进行作业人员个体采样;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GBZ/T 160. 42-2004)标准进行检测,苯、甲苯、二甲苯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检测。用RDF-2型热球式热电风速仪按规范[2]测定排风罩或排风口风速。

1.3 评价标准

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标准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企业均位于本市工业园区内,规模均属小型企业;喷漆车间作业岗位排风机均为普通排风机,功率60 W,A企业设有单个机械排风装置的喷漆作业岗位6个,作业人员6名,干预时,对每个机械排风装置加装40 cm×50 cm×50 cm木质结构局部排风罩,墙体与内缘20~30 cm呈60°扩张性开角;B企业设有单个机械排风装置的喷漆作业岗位5个,作业人员5名。

2.2 排风罩(口)风速测定结果比较

对A 企业6个单机械排风装置的喷漆作业岗位排风罩口按规范测定风速,共测得36个数据,范围为0.31~0.56 m/s,平均风速为(0.41±0.09) m/s;对B企业5个单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进行风速测定,共测得30个数据,范围为0.29~0.43 m/s,平均风速为(0.38±0.10)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及苯系化合物浓度测定结果比较

在满负荷正常生产情况下,对2个企业作业场所均按评价监测测定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共监测3天,获得有效数据90个,苯、甲苯、二甲苯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经统计,甲苯和二甲苯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3 讨论

该企业主要产品为海钓用品,有2~6道喷漆作业,生产工艺中以香蕉水(二甲苯为主)为稀释剂。检测结果均提示以二甲苯浓度最高。苯、甲苯浓度较低与原料中含量有关。

排风罩是利用档板机械阻截或局部气流直接控制有害物质,减少其扩散。此次作业场所职业病防制措施技术改造结合了企业生产工艺,在单机械排风装置上增设木质局部排风罩,投入较少,并很好地运用了局部排风系统排风量小、控制效果好的特点。两企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增设局部排风罩对作业场所中苯、甲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物质浓度有较好控制效果,二甲苯浓度水平下降明显,达到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措施改造目的,可在其他渔具制造企业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天文.某渔具制造企业喷漆车间改造排风系统后有害物质的控制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54.

[2]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9-581.

[3]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篇4:作业指导书---喷漆

关键词 喷漆作业 健康状况 苯系化合物 防护措施

资料与方法

对象:接触组选择某客车厂喷漆车间67名工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26~60岁,工龄1~44年。既往无特殊病史。对照组选择该厂不接触有毒因素的人员73名,其中男49例,女24例,工齡与年龄均与调查组匹配。既往无特殊病史。

方法:①健康检查。工人健康状况调查进行问诊、体检,均按统一调查表格要求逐项问诊和检查,问诊内容包括职业史、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史,由职业病医师执行,内科检查按临床标准判断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有周围血象、肝功、腹部B超及心电图。②现场一般卫生学调查。调查该厂喷漆车间的一般劳动条件,防护措施,工人群体健康状况的反映,对车间室中央、集中喷漆点、对料处及呼吸带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

结 果

健康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预定调查对象67名工人均接受体检。

临床表现:部分工人患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无力及记忆力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受检者中除接触组和对照组各发现1名脾大工人外,其余未见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受检工人均进行了周围血象检查,接触组白细胞减少者7人,阳性率10.4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者为0,两组差异性显著。其中接触组白细胞数>4.0×109/L,<4.5×109/L,同时伴血小板减少者3人。对照组中无血小板减少。接触组中血红蛋白偏低6名,阳性率8.96%,对照组血红蛋白偏低7名,阳性率9.59%,P>0.05无显著性差异。肝功能检查有2人转氨酶升高,心电图检查接触组1名工人有预激综合征,1名工人可疑T波改变,异常阳性率2.99%,对照组1名工人可疑ST段改变,1名有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异常阳性率为2.74%,P>0.05无显著性差异。腹部B超检查接触组发现脂肪肝者5名,阳性率7.46%,对照组6名,阳性率8.22%,P>0.05无显著性差异。脾大接触组1名,阳性率1.49%,对照组1名,阳性率1.37%,P>0.05无显著性差异。

现场一般卫生学调查结果:该厂喷漆车间总面积为300m×5m,有排风扇2台。所使用漆为硝基漆和氨基漆,每天工作5~6小时。对车间室中央、集中喷漆点、对料处及呼吸带的空气抽样测定,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表明:苯、甲苯、二甲苯各项指标均未超标。

讨 论

喷漆作业工人接触的主要有害因素一般多为苯系化合物,这类化学物质属常见有机溶剂,其中苯急性毒副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出现兴奋症状,后有麻醉作用,可损伤球部神经中枢,慢性中毒主要作用于骨髓,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苯的另两种代谢产物1,4-苯醌,1,4-氢醌可致细胞DNA的损伤,使细胞凋亡或癌变[1]。甲苯、二甲苯的毒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及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但对造血系统无明显影响[2]。

有人用临床记忆量表对苯作业工人进行测试,发现接触苯系化合物记忆力下降,且记忆功能的下降与接触浓度有一定剂量-反应关系[3]。本次调查工作环境毒物浓度未超标,经统计处理,接触组工人患神经衰弱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抽样调查数据少,或既往工作中缺乏预防措施有关。本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仅为2.99%,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样本大小差异造成的,今后可继续探讨。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厂苯作业工人中部分工人患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血象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建议该厂对喷漆作业场所加强防护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定期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以便发现职业危害和作业禁忌证,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

参考文献

1 罗扬.苯代谢产物诱发细胞DNA氧化性损伤和凋亡的实验研究.国外医学,1997,24:5.

2 王世俊.临床职业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86.

篇5:《高空作业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号:

高空作业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0月01日发布

2010年10月01日实施

新建贵广铁路桥梁工程

高空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项目部施工的邦土1号双线中桥邦土1号双线中桥、四寨河双线特大桥高空作业施工。

高空作业主要事项

2.1

熟悉掌握本工种专业技术及规程。

2.2

年满18岁,经体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高空作业。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和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禁止登高作业。

2.3

距地面二公尺以上,工作斜面坡度大于45°,工作地面没有平稳的立脚地方或有震动的地方,应视为高空作业。

2.4

防护用品要穿戴整齐,裤角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准穿光滑的硬底鞋。要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并应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件上或金属结构架上,不准系在活动物件上。

2.5

登高前,施工负责人应对全体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2.6

检查所用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必须安全可靠,严禁冒险作业。

2.7

高空作业区地面要划出禁区,用竹篱笆围起,并挂上“闲人免进”、“禁止通行”等警示牌。

2.8

靠近电源(低压)线路作业前,应先联系停电。确认停电后方可进行工作,并应设置绝缘档壁。作业者最少离开电线(低压)2公尺以外。禁止在高压线下作业。

2.9

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并必须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得在高空投掷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不准打闹。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另星材料、另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干净,以防落下伤人,上下大型另件时,应采用可靠的起吊机具。

2.10

要处处注意危险标志和危险地方。夜间作业,必须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否则禁止施工。

2.11

禁上下同时垂直作业。若特殊情况必须垂直作业,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在上下两层间设备专用的防护棚或者其他隔离设施。

2.12

严禁坐在高空无遮栏处休息,防止坠落。

2.13

卷扬机等各种升降设备严禁上下载人。

2.14

在石棉瓦屋面工作时,要用梯子等物垫在瓦上行动,防止踩破石棉瓦坠落。

2.15

不论任何情况,不得在墙顶上工作或通行。

2.16

脚手架的负荷量、每平方公尺不能超过270公斤,如负荷量必须加大,架子应适当加固。

2.17

超过3公尺长的铺板不能同时站两人工作。

2.18

进行高空焊接、氧割作业时,必须事先清除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器。

2.19

脚手板斜道板、跳板和交通运输道,应随时清扫。如有泥、水、冰、雪,要采取有效防滑措施,并经安全员检查同意后方可开工。当结冻积雪严重,无法清除时,停止高空作业。

2.20

遇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露天进行高空作业。

2.21

使用梯子时,必须先检查梯子是否坚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立梯坡度60°为宜。梯底宽度不低于50公分,并应有防滑装置。梯顶无搭勾,梯脚不能稳固时,须有人扶梯人字梯拉绳必须牢固。

2.22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2.23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2.24

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挠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相应规范的要求。

高空脚手架注意事项

3.1

脚手架施工注意事项

3.1.1

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人员必须由符合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进行。

3.1.2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3.1.3

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3.1.4

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门式脚手架以及其他纵向竖立面刚度较差的脚手架,在连墙点设置层宜加设纵向水平长横杆与连接件联接。

3.1.5

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持的杆件均应为稳定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3.1.6

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在进行撬、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的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用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

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或减少用人工层层传递。

(2)

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3)

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4)

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

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应遵守如下要求:

(1)

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即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m2;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m2;维护脚手架不超过lkN/m2。

(2)

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3)

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4)

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5)

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6)

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1)

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辅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件后附墙件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2)

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禁止单人进行拆卸作业,防止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3)

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4)

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暴动影响作业安全。

(5)

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人拆卸作业区内。

(6)

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时,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1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脚手架立杆之下必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1)

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

对尚未形成或已失支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

(3)

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网。

(4)

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作业面的安全防护:

(1)

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cm。脚手板应与脚手架可靠拴结。

(2)

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设施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

挡脚板加二道防护栏杆。

2)

二道防护栏杆绑挂高度不小于1m。

3)

二道防护横杆满挂安全立网。

4)

其他可靠的围护办法。

临街防护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

采用安全立网、竹笆板或逢布将脚手架的临街面完全封闭。

(2)

视施工情况设安全通道。通道的顶盖应满铺脚手板或其他能可靠承接落物的板篷材料。篷顶临街一侧应设高于篷顶不小于1m的墙,以免落物又反弹到街上。

人行和运输通道的防护:

(1)

贴近或穿过脚手架的人行和运输通道必须设置板篷。

(2)

上下脚手架有高度差的人口应设坡度或踏步,并设栏杆防护。

吊挂架子的防护。当吊、挂脚手架在移动至作业位置后,应采取撑、拉措施将其固定或减少其晃动。

3.2

脚手架拆除注意事项

3.2.1

拆除脚手架前,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统一指挥,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不得东张西望和开玩笑,工具不用时要放入工具袋内。

3.2.2

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脚应穿软底鞋。拆除挑架等危险部位要挂安全带。

3.2.3

拆除脚手架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在交通要道设专人监护,禁人入内。

3.2.4

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层同时作业。

3.2.5

拆除脚手架的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不得往下乱扔。

3.2.6

拆除的脚手架杆、脚手板、钢管、扣件等材料应往入传递或用绳索吊下,不得往下投扔,以免伤人和不必要的损失。

3.2.7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3.2.8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检查是否会倒塌,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3.2.9

脚手架拆除完后应将架料分类堆放,堆放地点要平坦,下设支垫排水良好。钢类最好放置室内,堆放在室外应加以遮盖。对扣件、螺栓等零星小构件应用柴油清洗干净装箱、袋分类存放室内以备再用。

3.2.10

弯曲变形的钢构件应调直,损坏的及时修复并刷漆以备再用,不能修复的应集中报废处理。

悬空施工注意事项

4.1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措施。

4.2

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地技术鉴定或检验方可使用。

4.3

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3.1

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安装组装,并应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高强螺栓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拆卸时的安全措施,亦应一并考虑和落实。高空吊装顶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桁架等大型构件前,也应搭设悬空作业中所需的安全设施。

4.3.2

悬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必须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吊装中的大模板和预制构件以及石棉水泥板等屋面板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4.3.3

安装管道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4.4

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4.1

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4.4.2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4.4.3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没。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和洞口,应按本标准有关章节进行防护。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4.5

钢筋绑扎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5.1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

4.5.2绑扎圈梁、挑梁、挑檐、外墙和边柱等钢筋时,应搭设操作平台和张挂安全网。悬空大梁钢筋的绑扎,必须在满铺脚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台上操作。

4.5.3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内的柱钢筋,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立。绑扎3m以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4.6

混凝土浇筑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6.1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件上操作。

4.6.2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4.6.3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4.7

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7.1

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应搭设站立操作人员和设置张拉设备用的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雨天张拉时,还应架设防雨棚。

4.7.2

预应力张拉区域应标示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张拉钢筋的两端必须设置挡板。挡板应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1.5~2m,且应高出最上一组张拉钢筋0.5m,其宽度应距张拉钢筋外侧各不小于1m。

4.7.3孔道灌浆应按预应力张拉安全设施的有关规定进行。

高空临时用电注意事项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安全用电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5.1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5.1.1保护接地

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人大地,而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但是在T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这种保护方式只适用于TT供电系统的施工现场,按规定保护接地的电阻不大于4Ω。

5.1.2

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其供电系统为接零保护系统,即TN系统。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可将TN供电系统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

1)

TN-C供电系统。它的工作零线兼做接零保护线。这种供电系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相四线制。但是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时,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所以保护线所连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电位。如果中性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因此这种供电系统存在着一定缺点。

5.2.2

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5.2.3

TN-C-S供电系统。在建筑施工现场如果与外单位共用一台变压器或本施工现场变压器中性点没有接出PE线,是三相四线制供电,而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专用保护线PE时,可在施工现场总箱中零线做重复接地后引出一根专用PE线,这种系统就称为TN-C-S供电系统。施工时应注意:除了总箱处外,其他各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连接,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把大地兼做PE线。Pe线也不得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动作。

不管采用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必须注意: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对一部分设备采取接地,对另一部分采取接零。因为在同一系统中,如果有的设备采取接地,有的设备采取接零,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5.3

设置漏电保护器

5.3.1

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5.3.2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5.3.3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5.3.4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5.4

安全电压

5.4.1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5.4.2对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隧道、人防工程、有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工作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5.4.3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应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蒸汽、液体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也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m。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重0.5mm。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5.4.4

电气设备的安装

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并且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4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应严格执行临电图纸的标示截面。各种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芯导线,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各种箱体的金属构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配电箱后面的排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度,以便检修。

导线剥削处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著除外)。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刷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5.4.5电气设备的防护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施工时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当外电线路的电压为1kV以下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1~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5~l,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

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lO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6m;外电线路电;压为l~35kV时;最小垂直距离为7m。

对于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要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对于既不能达到最小安全距离,又无法搭设防护措施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必须与有关部汀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5.4.6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

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1)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2)

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3)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4)

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5)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5.4.7

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

总、分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h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上锁。

各种电气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箱内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

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5.4.8

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

现场中所有架空线路的导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导线架设在专用电线杆上。

架空线的导线截面最低不得小于下列截面:当架空线用铜芯绝缘线时,其导线截面不小于10mm2;当用铝芯绝缘线时,其截面不小于16

mm2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架空绝缘铝线最小截面不小于35

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

mm2。

架空线路的导线接头:在一个档距内每一层架空线的接头数不得超过该层导线条数的50%,且一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线路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不得有接头。

架空线路相序的排列:

(1)

TT系统供电时,其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向右为L1、N、L2、L3;

(2)

TN-S系统或TN-C-S系统供电时,—和保护零线在同一横担架设时的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N、L2、L3、PE;

(3)

TN-S系统或TN-C-S系统供电时,动力线、照明线同杆架设上、下两层横担,相序排列方法: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L2、1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12、L3)、N、PE。,当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荷,最右边的导线为保护零线PE。

4)

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30m,最大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应大于0.3m。

5)

施工现场内导线最大弧垂与地面距离不小于4m,跨越机动车道时为6m。

6)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电杆应为专用混凝土杆或木杆。当使用木杆时,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130mm。

7)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横担、角钢及杆上的其他配件应视导线截面、杆的类型具体选用杆的埋设、拉线的设置均应符合有关施工规范。

5.4.9

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

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橡皮电缆沿墙或电杆敷设时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扎。固定点间的距离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的荷重。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电缆的接头应牢固可靠,绝缘包扎后的接头不能降低原来的绝缘强度,并不得承受张力。

在有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临时电缆必须采用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同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沿墙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18m。

5.5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5.5.1

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5.5.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5.5.3

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5.5.4

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5.5

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5.5.6

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Q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5.7

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5.5.8

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安全网挂设注意事项

安全网的质量必须符合GB5725-35规定,即外形尺寸为1.8×6m和4×6m两种,每张网的重量应少于15kg/张大于8kg/张,安全网分平网立网两种。立网的目数应在2000目(10CMX10CM)以上。

6.1

平网:

安装平面不垂直于水平面,主要是用来接住坠落的人和物的安全网称为平网。

6.1.1平网要能承受重100kg底面积为2800cm2 的模拟人形砂包冲击后,网绳、边绳、系绳都不断裂(允许筋绳断裂),冲击高度10m最大延伸率不超过1.5m。

旧网重新使用前,按GB5725-86规定,应全面进行检查,并签发允许使用证明方准使用。

6.1.2网的外观检查:

1网目边长不得大于10cm,边绳、系绳、筋绳的直径不少于网绳的2倍,且应大于7mm。

筋绳必须纵横向设置,相邻两筋绳间距在30至100cm之间,网上的所有绳结成节点必须牢固,筋绳应伸出边绳1.2m,以方便网与网或网与模杆之间的拼接绑扎。(或另外加系绳绑扎)。

旧网应无破损或其他影响使用质量的毛病。

6.1.3

网的选择: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网的类型,根据负载高度选择网的宽度、立网不能代替平网使用,而平网可代替立网使用。

2当网宽为3m时,张挂完伸出宽度约2.5m,当网宽4m时张挂后伸出宽度约3m。

6.1.4网的安装:

安装前必须对网及支杆、横杆、锚固点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安装。

安全网的内外侧应各绑一根大横杆,内侧在横杆绑在事先予埋好的钢筋环上或在墙(楼板)的内侧再绑一根大横杆与外侧安全网的里大横杆绑在一起,大横杆离墙(或楼板)间隙≤15cm。网外侧大横杆应每隔3m设一支杆,支杆与地面保持45°角,支杆落点要牢靠固定,如在楼层无法固定时可设扫地杆,把几根支杆底脚连在一起与柱绑牢。

安全网以系结方便,连接牢固又易解开受力后不会散脱为原则。多张安全网连接使用时,相邻部分应紧靠或重叠。

平网安装时不宜绷得过紧,应外高内低(外侧高出50m)网的负载高度在5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2.5m以上,10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最小3m。

在输电线路附近安装时,必须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并采取适当的防触电措施,否则不得安装。

第一道安全网一般张挂在二层楼板面(3~4m高度),然后每隔6~8m再挂一道活动安全网(GB5725-85规定)。多层或高层建筑除在二层设一道固定安全网外,每隔四层应再设一道固定安全。

网与其下方(或地面)物体表面距离不得小于3m。

在张挂安全网时应事先考虑到在临时需进出料位置应留有可收起的活动安全网,当吊料时将网收起,用完时立即恢复原状。

6.2

使用、维修、保养:

6.2.1

全网在使用中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杂物及时清理。

6.2.2

当受到较大荷载冲击后,应更换新网或及时进行检查,看有无严重变形、磨损、断裂、连接部位脱落等确认完好后,方可继续使用。

6.2.3

按GB5725-85规定使用中每3个月应进行试验绳强力试验(或根据说明书进行试验)。.6.3

安全网的清理:

清理安全网需要进入安全网,事先必须先检查安全网的质量,支杆是否牢靠、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安全网清理,清理时应一手抓住网筋,一手清理杂物,禁止人站立安全网上,双手清理杂物或往下抛掷。

清理杂物时,地面应设监护人,禁人入内,或是加设围栏。

6.6

立网:

安装平面垂直于水平面(相对来说),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和物坠落的安全网称为立网。

6.6.1

根据GB5725-85规定,立网边绳、系绳断裂强力不低于300kgf,网绳的断裂强力为150-200kgf,网目的边长不大于10cm。

6.6.2

挂设立网必须拉直、拉紧。

6.6.3

网平面与支撑作业人员的面的边缘处最大的间隙不得超过15cm。

END

篇6:作业指导书---喷漆

高空作业人员作业

作业前准备→作业中→作业结束→撤离现场。高空作业人员的职责、工作要求:

a)要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b)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等级按照《安规》规定。

c)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d)高空作业人员安排时必须保证在作业前有充足的休息时间。e)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f)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g)进行高空作业时,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h)检修作业车移动或作业平台升降、转向时,严禁人员上、下。人员上、下作业平台应征得作业平台操作人或监护人同意。所有人员禁止从未封锁线路侧上、下作业车辆。

i)高空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防护栅外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牢固可靠部位。j)为防止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侵入未封锁线路的限界,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k)作业中时刻注意与临线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设备精检细修,确保修后质量,作业中不得做与作业无关的事。作业前准备:

a)听从工作领导人工前会宣读工作票和人员安排。

b)准备个人工具、安全带、短接线、检测、检查用工具及所需材料。

c)熟悉、掌握作业当日的检修机具使用、检修工艺标准、检修的具体作业内容及对应的安全措施。

d)支柱攀登:

1)参加工前预想会,结合检修区段重点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对此项进行预想,防范各类事件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2)支柱攀登作业人员需携带的工具、材料。

3)圆杆攀登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携带脚扣,以满足作业要求。

4)按照分工单所要求携带的工具材料,检查自身所携带的工具材料,是否有漏带、错带的情况,保证检修作业所需。

5)

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攀登支柱时要手把牢靠,脚踏稳准,尽量避开设备并与带电设备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用脚扣和踏板攀登时,要卡牢和系紧,严防滑落。

e)车梯作业:

1)每次检修作业前,由工作领导人指定1-2名作业组成员担当车梯高空作业,高空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参加工前预想会,结合检修区段重点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对此项进行预想,防范各类事件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3)

4)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

5)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将车梯放在汽车上,用铁线绑牢,防止滑脱。

6)按照分工单所要求携带的工具材料,检查自身所携带的工具材料,是否有漏带、错带的情况,保证检修作业所需。f)轨道车平台作业:

1)每次检修作业前,由工作领导人指定2-3名作业组成员担当高空作业。

2)参加工前预想会,结合检修区段重点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对此项进行预想,防范各类事件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3)4)高空作业人员需携带的工具、材料:个人劳保防护用品、手扳葫芦、紧线器、钢丝套子、力矩扳手、水平尺、钢卷尺、直弯器、扭面器、脚扣、各种备用螺栓,螺母,开口销,吊弦、铁线等;

5)按照分工单所要求携带的工具材料,检查自身所携带的工具材料,是否有漏带、错带的情况,保证检修作业所需。作业中:

a)支柱攀登

(1)到达登杆地点,明确支柱号,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拟定攀登方法;

(2)检查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3)检查攀登工具状态良好;

(4)结合设备特点,预想高空作业内容及所需采取的作业准备;

(5)准备完毕听从工作领导人指挥,攀登支柱,攀登支柱时要手把牢靠,脚踏稳准;

(6)攀登至指定处所,系好安全带,进行高空作业,安全带必须系在稳固、方便高空作业的处所。

(7)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b)车梯作业

(1)到达作业地点,检查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2)待车梯到位、稳固后,攀登车梯进入工作平台;

(3)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两名,所有的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

(4)当车梯放在道床、路肩上或作业人员超出工作台范围作业时,高空作业人员要将安全带系在接触网上,不得系在车梯工作台框架上。c)轨道车平台作业

(1)到达作业地点后,接到工作领导人可以高空作业的命令后,方可上作业平台作业;

(2)人员、工具、材料到位后,关好作业平台的防护门,方可开始平台作业。(3)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防护栅外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牢固可靠部位。(4)平台操作人员与司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应及时、准确、清楚、呼唤应答。作业中检修作业车的移动应听从作业平台上操作人员的指挥。

(5)高空作业人员在车辆移动中应注意防止接触网设备碰刮伤人。

(6)检修作业车工作平台防护门关闭时应有闭锁装置

(7)作业平台上有人作业时,检修作业车移动的速度不得超过10km/h,且不得急剧起、停车。作业结束:

a)接到工作领导人停止高空作业的命令后,高空作业人员立即将平台上的工具材料进行清理,逐项放置轨道车内,并将作业车平台防护栏门栓锁紧。

b)平台作业人员确认平台上所有工具材料清理完毕应立即下平台,平台负责人及时通知工作领导人。撤离现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作业指导书---喷漆】相关文章:

自喷漆作业指导书04-26

叉车作业作业指导书08-04

物流组作业作业指导书05-21

盘柜作业指导书09-21

生产作业指导书04-11

上料作业指导书04-15

税务作业指导书04-17

缝制作业指导书04-23

回款作业指导书04-24

地磅作业指导书04-30

上一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初二20下一篇:眼科基础知识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