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2024-05-03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精选5篇)

篇1: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改革矢志不渝的根本目标;紧紧依靠人民,这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力量源泉。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论述,开宗明义地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这一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无论是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开,还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着中国社会步步向前。可以说,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多领域多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聪明智慧。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缺少群众拥护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也难以实现既定目标。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根本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愿,这是改革的基本立场。今天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越是面对繁难复杂的改革任务、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越要善用群众的参与热情、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完善群众的参与机制,让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紧紧依靠人民,就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何愁改革不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展焉能不飞得高、跑得快?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唯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回应群众诉求、真情顺应群众期盼,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从而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鲁迅先生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历经30多年的飞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全新期待。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在上下同心、共同参与中,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篇2: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准确把握、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应从思想深处认同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从而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伟业。

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唯物史观认为,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社会发展趋向,代表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规律。任何阶级和政党要成为进步的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前进,就必须反映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意愿和要求。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有规律向前运动发展,人民群众自身也在不断发展。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越来越自觉,其主体作用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仅是决定性的,而且这种决定性作用是不断增强的。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不断获得改革事业发展的新动力、新智慧,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人民群众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

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是生产力构成中“物”的要素,只有同劳动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无论它们在生产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归根到底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成果。换句话说,生产力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人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并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最终的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在物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观念创造活动。因此,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能从范畴、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应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范畴和观念。唯物史观把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认为实践在不断发展,认识也跟着不断发展。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并且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检验这些举措,逐步完善这些举措,以实现改革目标。

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作用都不为零。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的重要历史作用,认为他们起着宣传教育、组织指挥、团结率领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也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历史任务的完成。但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是同他们作为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的代表分不开的。杰出人物能发挥历史作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他们的作为概括了人民群众的经验、集中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他们的思想引领、组织领导就会失去现实对象,他们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就会失去深厚的根基,他们的思想理论和战略策略就不能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历史性活动,任何杰出人物都难有作为。还应该看到,政治上的杰出人物是群众运动的产物,个人作用不可能取代人民群众作用;他们不管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人民群众。坚持唯物史观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体。唯物史观认为,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就要重视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历史的价值主体,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内在包含人民是价值主体之意。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旨归,自觉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意志统一起来,切实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为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篇3: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4月8~9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明确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和根本目标,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全国农业科教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效率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粮食亩产提高到359公斤,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3%,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张桃林提出,要准确把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农业科技提出新要求;二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对农业科技提出新需求;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对农业科技管理改革提出新期盼。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科技改革部署,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推动农业科技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当前要重点编制好“十三五”农业科技规划、做好农业科技重大需求研究、建设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全力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重点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和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完善制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重点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探索完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抓好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动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和秸秆综合利用,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endprint

篇4: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我们主要抓

了五个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五加强五转变: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干部的学习作风。过去,干部理论学习往往是照本宣科,学习的东西教条、僵化、没有新意、内涵也不深刻。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我们制定了镇村干部理论学习计划,规定了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等。在时间上,我们规定每周的周五为理论学习日,长期坚持雷打不动,并且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我们把中央、省、市、区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作为实事政策的重点,把三个代表思想、新党章、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的重点,把法制教育、业务培训、学历教育作为提高素质的重点,把先进典型、外地经验、专家辅导作为解放思想的重点,提高了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学习的形式上,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自学、辅导为辅,结合电化教育、典型教育、参观学习等其他形式,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学习,干部的学习兴趣浓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快。

二、加强班子和机关建设,转变干部的领导作风。

我们在机关建立了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在各村建立了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建立了党委议事规则、党委生活会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干部考廉制度、镇村干部理论学习制度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在财政所、土地所、城建所、劳动保障所、经贸办、民政办等单位和部门设立窗口服务单位,突出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土地遗留问题、畜牧业发展问题、小城镇建设问题、群众就医就学问题、卫生环境问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部门作风明显改善,为群众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对村班子和个别部门存在的全局观念不强,工作协调性不够,作风涣散,团结不够等问题,在考核的基础上限期整改,解决了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树立了便民、为民、爱民、利民的良好风气,在2007年的行风评比中,各个部门均为优秀。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干部的思想作风。

针对干部思想上存在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思想保守、争创意识不够的问题,我们多次召开镇村干部会议解放思想,要求干部在学习上要有一股钻劲,在工作上要有一股拼劲,在经济工作上要有一股闯劲,在部门工作上要有一股争劲。对于工作拖拉、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的个别同志采取组织谈话、个别谈心等方法限期改正。通过教育和帮助,干部思想作风有明显变化,干部与领导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说风凉话的少了,干实事的多了,有怨气的少了,干工作的多了,加快了干部正规化建设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作风的转变。

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

过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工作效率不高、脱离实际、工作不实、落实不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立了领导分工负责制度、部门领导责任制度、请示汇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些规章制度,要求干部全身心地工作、全心全意地服务。做到有矛盾不上缴、有问题不回避、有责任不推托、有荣誉不争功,机关效能大大加强,干部作风更加务实。

五、加强廉政建设,转变干部的生活作风。

这几年永春镇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机关的办公条件有所改善,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过去,部门到区里开会都打车,干部有事没事经常下饭店,一到年底,干部躲着债主走,影响很不好。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在财经上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用款请示制度、严格控制公款吃喝、严格控制白条子入账、严格控制坐收坐支、严格控制报销出租车票子,现在大家都在食堂用餐,公款吃喝的票子压到最低水平,可以说干部的生活作风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篇5: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紧紧依靠科技打牢明年夏粮生产基础

寒露刚过,正是秋收秋种的关键时节。10月10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北京调研秋冬种生产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工作。他强调,在“八连增”的基础上,明年粮食要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好势头,首要一战是抓好秋冬种。要狠抓政策落实,稳定播种面积,提高播种质量。当前特别要紧紧依靠科技,着力落实重大抗灾增产技术,及早部署冬前管理,为明年夏季粮油丰收奠定基础。同时,要认真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保证冬春尤其是元旦、春节充足供应。韩长赋深入到顺义区田间地头、养殖企业、蔬菜大棚、批发市场,了解当前“三秋”工作和菜篮子生产情况。北京市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十分喜人,夏粮实现了单产增加、总产基本持平,秋粮单产有望创造近15年单产最高水平,目前秋收冬种进度快、质量好、水平高,基本实现了机收机播作业,在全国领先。在建设城郊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投入大、基础好、发展快,“菜篮子”产品供应保障有力。韩长赋对北京市秋收秋种和“菜篮子”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协议正式签署

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11届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上,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协议由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农林部长正式签署。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出席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协议。占世界约三分之二的大米产自东盟与中日韩地区,同时世界约一半的大米出口源自该地区,因此大米对该地区的粮食安全事关重大。APTERR协议确定10+3各国共为该机制专储787,000吨大米以应对该地区源自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援助对大米的紧急需求。我国承诺为该机制专储30万吨大米,是机制下承诺大米专储额最高的国家。

温家宝总理于去年10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承诺:“中方愿与各方努力,推动10+3大米紧急储备建设。”并宣布:“在去年承诺为10+3大米紧急储备项目专储30万吨大米的基础上,中国再捐资100万美元。中方将继续主办10+3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与各国探讨本地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途径。”农业部于今年3月在哈尔滨承办了APTERR准备期第三次理事会,并还将于今年11月9-10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第三届10+3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

内蒙古马铃薯滞销价低

多部门出手促销解难题

10月10日11时,农业部市场司副司长张兴旺、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曹德荣、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内蒙古武川县西土城村村民张海清做客强国论坛,以“媒体搭台政府唱戏,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目前,正值内蒙古马铃薯销售旺季,但部分地区却出现了价格低迷、销售困难现象。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统计,今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14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同比提高15%,预计鲜薯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由于供大于求、大户抛售和淀粉价格下滑等原因,今年新薯上市以来,主产区价格从8月下旬的每斤0.5元左右跌至目前的0.35元,同比下降了65%。

针对内蒙古部分地区马铃薯“卖难”问题,农业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促销问题:一是加强情况调度分析,掌握产销变化情况,指导地方搞好产销衔接;二是积极协调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赴主产区,商洽扩大购销马铃薯,帮助拓宽销路;三是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产品营销促销平台”和“一站通”,加大力度发布马铃薯主产区供货及价格信息,帮助做好网上产销对接;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运行监测,指导农业部门搞好市场营销,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马铃薯“卖难”问题,积极组织各主产盟市、旗县制定鼓励和吸引马铃薯收购客商的优惠政策,协调相关帮扶单位和部门,同时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信息、拓展市场。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帮助宣传推介,扩大市场销路。目前,乌兰察布市、包头市的达茂旗和固阳县均已出台针对马铃薯收购客商和经纪人的各项优惠措施。(尚源)

农业部启动国家级重点大型

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10月11日,农业部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延安市洛川县共同启动了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目标是支持打造引领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航母”。建设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是农业部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的要求、推进优势化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农业部研究谋划,“十二五”期间在优势产区的集中产地,选择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大、具有竞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品,本着“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设计、现代化物流和专业化管理,对现有市场进行整合、改造,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功能,以培育和建成一批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达到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运营规范的要求,成为相关产业的全国性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与专业化大生产布局相适应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布局,以提升相关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及影响力。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即是农业部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率先启动建设的第一家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规划实现五大功能目标:成为全国苹果物流集散中心,具备辐射全国市场、对接国际贸易的能力;成为全国苹果价格形成中心,能够发挥引导国内苹果产销的“风向标”作用;成为全国苹果信息传播中心,能够为苹果生产经营者提供全方面的、及时、标准信息服务的功能;成为全国苹果科技交流中心,具备苹果生产技术研发和专业人才培训功能;成为全国苹果会展贸易中心,具备举办国内有权威、国际有影响力的苹果产业博览盛会的能力。

(尚源)

第二届新疆农产品交易会在京举行

10月18日至21日,第二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本届交易会突出“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合作、开拓市场”的宗旨,以“绿色新疆,品质农业”为主题,大力宣传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果,充分展示和推介一批新疆品牌农产品及加工品,全力打造新疆农产品“绿色、环保、有机、健康、营养、美味”的品牌形象。

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产品营销促销重点工作之一。即将举行的第二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将在农展馆新馆设立展销面积13000平方米,包括自治区和兵团综合展示区、14个地州综合展示及展售区、兵团各师综合展示及展销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展示区四大板块。预计,展会期间将会有全国各地的840家企业参展,其中548家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6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销产品均是编入《新疆农产品市场指导目录》的企业产品、新疆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特色林果干鲜果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部分粮棉油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等共计2000多个。

本届交易会有三个亮点:第一、扩大规模,展销结合,兵地结合,重在招商。今年参展企业、采购商邀请范围都有所扩大,会展面积已扩大至13000平方米,比去年多出1倍。第二、扩大范围,宣传先行,广泛推介。自治区农业厅于9月初派出4个推介组先后赴14个省进行展会推介,积极扩大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的影响力。第三、扩大影响,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努力把第二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办成有特色、有成效的新疆农业盛会。

10省区市联手打击非法滥用食品添加剂

上一篇:视觉传达个人简历模板下一篇:医院死因监测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