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总结

2024-04-26

某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某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总结

二*年,规划院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贯彻市委“一改两开,富民兴市”总体思路,进一步树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市重点工程开展优质规划设计服务,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编制新区控详规.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公顷、管线规划公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规划的龙头作用。

一、围绕市重点工程开展规划设计服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体现在市重点工程。我们将市政府重点工程规划设计放在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来抓,闻风而动,提前部署,超前规划,按时提交成果,以供市领导决策和实施建设。

站前广场改造规划,**路改造规划是今年市里头号重点工程,是改善我市交通环境、投资环境和美化城市的重要举措。我们动员全院同志搞会战,在现场踏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本着既解决交通矛盾、又美化市容的原则,精心设计,反复修改,拿出了地上地下立体式方案。其中站前广场改造的规划成果不仅有地上地下平面图、交通流向分析图、剖面图,还制作了多视角效果图和三维动画,受到市领导的好评。**大街环境改造规划和**商业区步行街环境规划除了文本、现状图、平面图、横断面图外,有出了绿化图、人行道板大样图及总体效果图。这些都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继续抓好旧城改造的同时,新区开发和建设越来越引起市领导的重视。为了适应城市重心向西移的城市发展趋势,我们按着局里的安排,编制了西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包括与**国道支线相毗邻的**新村、**公建区、**公园及高科技文化园区,面积.平方公里。按国家有关控详规的规范,根据该地段的区位及地形条件,安排了各项用地、道路网,规定了每块用地的各项规划控制指标,为近期新区开发有序进行创造了条件。市政府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的交通条件,筹建**旅游机场,申请立项。我们配合市计委提供了总体规划关于机场的规划文件及选址方案。

二、艰苦创业,夯实基础

拚博进取,艰苦创业成为我院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在政府指令性任务资金不到位、建筑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底子薄、条件差,规划院如何发展?全体职工不气馁、不等靠,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知难而进,拚博向上。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指令性任务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想建设单位之所想,急建设单位之所急,全心全意为建设单位服务,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精打细算,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已成为全院上下的行为准则。大忙季节任务重,时间紧,大家为了加快设计进度,自觉自愿地加班加点,不计报酬,牺牲双休日及业余时间赶任务,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加班。上半年全院累计加班个。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已是我院保证圆满完成各项设计任务的动力,也是规划设计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三、增强全员素质,提高规划科技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设计部门能不能跟上信息化前进的步伐,是关系到规划院生存的发展的根本大计。全院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人人有目标,个个有压力。大家都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学习和提高成为自觉行动。以自学为主,结合派出去培训。出去培训回来的同志帮助在家的同志共同提高。在掌握一般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又向更高的层次迈进。通过不懈的努力,设计室的多数同志都有已掌握了微机制作效果图这一高难度技能,部分人员还能作三维动画,大大地丰富了规划的表现力,提高了设计的层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又购置了奔TCL计算机台及二套建筑软件一套结构软件,所有微机内存从MB升至MB,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时着全员素质的增强,规划设计的总体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我们把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丰富规划设计的内涵作为贯穿始终的首要目标来抓。严把质量关,实行技术责任制,从设计人员、室主任到院领导层层把关。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及时纠正。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强的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我们把环境规划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精心构思,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优美、宜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育龙学校选址在西部新区,坡度大,地形复杂。除了总平面、定位、环境、管线图外,我们又是因地制宜地利用纵横断面法作了竖向规划,经反复修改和推敲,确定了每一小块用地的高程,使土方量降到最低,节省了土方量投资,便建设单位深为感动。

四、坚持原则,依法规划

在为建设单位搞好规划设计服务的同时,我们坚持维护规划的法制性、权威性,认真贯彻规划法,认真执行总体规划。对建设单位违背规划原则的要求,耐心地进行说服和宣传,特别注意从安全、消防、采光、通风等到方面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杜绝隐患。***区不按总体规划建设,要求开发鸡城公路两侧。我们要局里的统一部署下,与**局、**局等单位密切配合,统一认识,起草了“关于**公路两侧建设的意见

”,从压煤、防洪、保护农田等到方面阐述了其危害性及违法性,在市计委召开的论证会上也系统的表明了我们的态度,这些都将对市领导的决策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五、多元发展,初见成效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是局党组“”战略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局领导对我院也寄予了厚望。为了拓宽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我们增办了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工程勘察和建设监理资质。接管规划设计服务公司以来,按着局里的要求积极筹划多种经营。现已初步同外地供应商建立了联系,拟经营外墙砖和外墙涂料,并与一些单位达成了意向性购销协议。

篇2:某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总结

根据《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某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某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做好“十四五”时期全市审计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全市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把握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将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为审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市审计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某工作、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及省审计厅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审计系统共完成审计项目872个,查出各类违规违纪金额70.9亿元,经审计上交财政11.9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5.9亿元,政府投资结算审计核减应付工程款28.9亿元。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委审计委员会全面组建、有效运行,全市审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党的二十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署、省审计厅对“十四五”审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强调要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忠实履职,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对“十四五”全市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审计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审计署、省审计厅的要求上来,增强历史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和职业荣誉感,在开启某现代化新征程中彰显审计担当。

——我市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全市审计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审计干部的审计理念、能力素质、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大数据审计的运用还不充分;审计建设性作用发挥不够,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层次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较为突出,推进审计全覆盖还面临较大困难,等等。全市审计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力补短板,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某工作、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紧扣“三高四新”战略,扎实推动“双引擎”建设,切实服务好先进制造业强市、产教融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文明幸福城市建设,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三、总体目标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制度优势。

——健全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不断健全完善市委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是政治机关的根本定位,认真履行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审计机关各项工作,全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确保上级审计机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认真落实下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向上级审计机关党组述职报告工作制度。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实现审计全覆盖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审计对象上,在一定周期内,对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相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体现审计监督无禁区。审计资源上,要统筹国家审计和内部及社会审计力量,形成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内容上,要坚持全面覆盖、重点审计,原则上各项审计都要设定一定的资金抽查比例,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审计手段上,要更多运用信息化技术筛选疑点、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进一步健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健全依法审计和科学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坚持依法审计、恪守审计权力边界,严格规范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复核审理、结果运用、督促整改等各环节工作,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要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谋划和开展工作都要自觉对照相关制度规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提升审计管理和运行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审计业务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四、基本原则

按照“全面覆盖、动态震慑、推动治理、服务发展、维护安全”的工作思路,深刻理解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新定位,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融入到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全方位各领城,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好监督保障作用。

——坚持依法审计和客观公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始终保持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敢于动真碰硬。同时又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秉持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坚持从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入手揭示问题,推动规范管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查清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做到审计查出的问题事实清、证据实、定性准,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力求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问题处理实事求是,确保审计结果经得起实践和法律的检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把创新作为加强审计自身建设的主旋律,加快补齐补强审计工作短板和弱项,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审计机构设置,更加理顺各领域审计的职能职责关系,优化审计工作流程;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盘活用好审计资源,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必须一体推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审计工作,强化对审计领域重大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全市审计机关要坚决服从和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把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与自身审计项目结合起来组织实施。把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倡导开展研究型审计,所有审计项目都要把研究作为前置准备,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审计对象涉及的部门规划、行业规划、地方规划、改革目标、重大经济决策、政策意图、预算安排等基本情况和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针对性、政治性和前瞻性,提高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把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审视,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紧扣“三高四新”战略要求,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促进贯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目标,强化全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加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构建覆盖市直部门、县市区基层的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对党委、政府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要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扩大对县市区基层落实情况的抽审面,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坚持边审计边督促整改,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明确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职责定位。抓好审计实施,掌握被审计单位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需要上级部门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改进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根据审计署、省审计厅的安排,结合某实际,建立健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库,每季度确定若干审计重点,采取专项审计与融入式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实施。遵循“短、平、快”原则,注重项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审计机关各专业审计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各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的深入研究。

六、财政审计

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规范财政收支管理,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加强财政审计。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重点关注预算收入统筹、预算支出管理和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实施等情况,促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重点关注预算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部门和单位每年安排审计,采取“数据分析+现场核查”方式开展。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

——政府债务审计。围绕党委、政府关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总体部署,重点关注政府债务规模及利率、风险防控、化债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促进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提高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七、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市属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型,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情况,促进国有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

——国有企业改革审计。围绕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重点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公关等情况,促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审计。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情况,推动相关部门职能转变、优化管资本方式,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绩效,促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八、农业农村审计

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加强对乡村振兴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资金和项目审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审计。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能力提升等内容,关注规划制定、资金安排、人才保障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政策措施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等情况,推动研究建立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审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内容,关注资金投入保障和安全绩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重点改革任务推进等情况,推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情况审计。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等内容,关注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任务落实、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情况,促进农业现代化,保护种粮积极性,推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九、政府投资审计

以推动落实我市“十四五”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为目标,加强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审计。

——重大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围绕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及时落地,对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开展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采购单价、建设项目变更、建设资金筹集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进展等情况。坚持边审计边督促整改,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调整和竣工决算审计。对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进行审计监督;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结算进行审计监督;对纳入计划的政府投资审计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竣工决算等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加大政府投资项目严重超概算的监督力度,重点关注投资额超过原批复概算10%以上且投资额超过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十、民生审计

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等稳就业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化解产能过剩安置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保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关注社保领域重大改革任务推进,以及社保基金使用和运行风险等情况,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彩票资金、捐赠资金、优抚安置、救灾应急等资金使用情况,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

——住房保障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和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和任务完成、住房分配使用,以及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推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改革推进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健康某建设。

——国外贷援款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按审计署、省审计厅安排,对国际金融机构贷援款涉及某的项目开展外资运用审计。重点关注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以及债务管理等情况,促进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十一、资源环境审计

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按照修订完善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指标体系。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组织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地方各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各级财政安排的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资金,关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自然资源依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关注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情况、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情况,以及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二、经济责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用权、干净干事为目标,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优化审计计划。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协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对权力集中、管理资金资源资产规模较大、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优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服务选人用人需要。前移监督关口,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

——明确审计重点。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关注贯彻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

——规范评价体系。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探索完善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准确界定责任,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深化结果运用。健全完善审计机关配合组织部门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审计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开展整改督促工作机制,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三、督促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

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督促整改责任,着力推动解决问题,以有力有效的整改促进完善制度。

——明确审计整改工作责任。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逐项逐条摆列清单,实行对账销号,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被审计地方和单位对整改工作负主体责任,主管部门对其主管行业、领域负监督管理责任,审计机关对整改工作负跟踪督促责任。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各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开展跟踪督促检查,并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

——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对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研究分析问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既整改具体问题,还要举一反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各级审计机关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及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同级人大加强对审计整改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满意度测评。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同联动。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完善财政和审计联动配套实施细则,出台覆盖财政和审计联动全流程的操作手册,提升财政和审计联动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拓展联动范围,将财政和审计联动从支出绩效拓展到收入绩效,构建市县两级联动、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高度关注重大资金、新基建资金、政府债券资金、“三保”等领域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促进提升财政管理的绩效水平。

——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其他行业监管部门的协调联动,有效运用审计整改结果。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四、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审计工作有序高效。

——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全市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实际,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要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全市审计工作的领导。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和干部管理。优化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增强派出审计机构力量。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十五、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加大审计创新力度,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加强计划和五年规划的衔接,在计划制定上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规划、做好通盘考虑。加强审计计划与审计资源的匹配,推进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综合考虑党委政府部署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审计计划安排、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单位审计资源等因素,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确保审计计划高效协同实施。

——优化审计组织方式。探素完善审计组织方式,进一步深化审计工作统筹,构建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统筹全市审计机关力量实施,实行成果共享。以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加大各专业审计项目的融合力度,提升审计工作效能,整合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形成审计监督大格局,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衔接配合机制,合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方式,特别是在政府投资审计领域,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力量来弥补审计机关力量不足。

——加强审计实施管理。以审计方案为抓手,优化审计项目实施管理,加强标准化运作。审计实施前,要加强审前调查研究,在对被审计对象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审计都围绕总体目标实施,形成整体合力。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各项要求,规避延伸审计行为,加强审计项目过程控制,根据审计中了解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按规定调整审计策略和重点。坚持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确保审计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审计结果利用。强化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审计报告和信息、审计公告等结果载体的层次水平和质量,更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参考。建立健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相关审计结果跨、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深度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更好“治已病、防未病”。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协调,健全完善重大案件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移交机制。

十六、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引导审计干部进一步提高从政治上看问题的站位和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较真碰硬,着力推进审计问题整改,既要做专业上的内行人,又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大力弘扬和践行审计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审计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审计事业,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力量;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对审计职业的操守,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按照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的要求,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成为各审计领域的行家里手。通过集中整训、以审代训等途径强化培训效果和提升业务技能,坚持实践是第一跑道,加强审前培训、审中交流、审后总结,在审计一线锤炼干部过硬本领,提高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按规定条件、程序开展干部考录、调任、聘任、公开遴选、公开选调等工作,严把干部入口关,将政治能力、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落实和完善精准考核、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切实抓住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党委、政府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开展群众性调研和理论研究活动,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十七、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坚持科技强审,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探索开展“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审计模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按照“统一规划、两级部署、以用为本”的原则,依托市政府政务平台,积极构建审计大数据中心、审计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全面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健全电子数据采集定期报送机制,对审计工作所需的各类数据资源做到应采尽采、长期维护、定期更新,持续推进数据标准化,提高数据利用价值。

——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以审计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提高利用数据分析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能力,促进实现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与现场审计并重转变。加强审计机关内部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共用。

——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是大数据审计、科技强审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的理念,健全完善数据集中管理制度规范,持续加强对审计人员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数据安全。

——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构建全市系统完备、层次清晰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

二十、切实抓好规划实施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篇3:某市新区规划路排水设计研究

某工程为新建市政道路, 南北走向, 地势为两边低中间高, 往北部坡度较平缓, 往南部坡度较陡, 全长约1 561 m, 道路规划红线控制宽度为50 m。该市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 区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黄土覆盖。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 平川、梁峁、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整个镇域地域宽阔,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西两面是低矮黄土山丘, 平均海拔高度1 910 m。土质多为黄绵土, 土层深厚, 表面土层平均厚度在0.5 m~3 m之间, 土层以下均属砂砾层, 自然植被稀疏, 种类不多。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阳光充足, 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多风少雨, 夏无酷暑, 秋季温凉。年平均气温6.9℃, 一月平均气温-7.3℃, 七月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水量300 mm~350 mm, 年蒸发量1 880 mm;全年平均无霜期139 d, 年日照量1 744 h~2 659 h, 日照率60%;夏秋多东南风, 冬春多西北风, 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2.3 m/s。道路周边现状:本工程现状为未开发地块, 规划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用地、绿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等。远期规划道路东侧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河涌水体:工程范围内现状没有河涌。排水现状:道路南北两侧均与现状在建或已建规划路交接, 存在现状雨污水管道可供排放。

2 排水体制及设计原则

排水体制:本工程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设计。

设计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虑现状情况, 从实际出发, 坚持实际情况与城市发展目标两者兼顾的原则, 落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 使城市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2) 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充分利用现状排水设施。

3) 结合防洪排涝规划, 雨水尽量就近自流排入自然流动水体, 充分利用地形坡度, 减少管网长度和埋深、减少泵站, 以减少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

4) 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 严格遵照国家最新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5) 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原则, 设计过程与管理要求相结合, 强调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力求系统布局合理、规模效益提高, 保护城市水环境。

6) 前瞻性原则, 排水设计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理念, 注重运用新思维、新观念, 并结合现状条件和前期成果, 提出富有创新的设计理念, 污水及雨水系统的设计具有前瞻性、科学性。

3 雨水设计

3.1 雨水量计算

区内雨水量采用新编该市暴雨强度公式, 见表1。

其中, Q为流量, L/s, ф为综合径流系数;F为汇水面积, hm2。

3.2 设计标准和参数

设计重现期P:新区一般路段取P=1年, 重要路段取P=2年, 根据该区规划性质, 采用1年重现期。降雨历时t:降雨历时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0 min。综合径流系数ф取0.5。设计充满度:雨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设计流速: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75 m/s。最小埋深:雨水管起点覆土不小于1.5 m。

3.3 道路雨水工程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竖向中间高, 两边低, 故雨水管道设计为以道路中间最高点为分界, 北部雨水管道汇入北端现状规划路雨水干管;南部雨水管道汇入南端规划路雨水干管。雨水管管径为D400~D600, 坡度为0.003, 每30 m设一检查井, 管道在起点、变径、变坡、方向改变及支管接入处均设检查井, 管道采用管顶平接。雨水口连接管D300, i=0.01。雨水管每隔120 m设街坊井, 街坊井连接管D400, i=0.002。

4 污水设计

1) 污水量计算:

其中, q为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 (本设计路段纳污范围内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 1×104m3/ (km2·d) ;ф为污水排放系数, ф=0.85;F为汇水面积。

2) 设计标准及参数。

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排水设计规范按不同管径取0.55~0.75。

设计流速: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 m/s。

最小埋深:污水管起点覆土不小于1.5 m。

3) 污水工程设计。

本次污水管道设计分两个方案:方案一:根据规划, 由北向南敷设, 汇入南端规划路污水干管, 管径为D400, 坡度为0.003~0.01;方案二:根据地形敷设污水管道, 污水管道根据地形坡度南北分向设置, 分别汇入道路南北端现状规划路污水干管。

方案比较:方案一为新区规划方案, 但因道路中心处往南端坡度较大, 达到0.01~0.03, 因此本方案会导致部分管道埋深较深, 最大深度达到6 m。选用方案二虽与规划设置不符, 但可降低1 m左右埋深。本工程推荐选用方案二。

污水管道上每40 m设一检查井, 管道在起点、变径、变坡、方向改变及支管接入处均设检查井, 管道采用管顶平接。污水管每隔120 m设街坊井, 街坊井管径D400, 坡度为0.001 5。

5 管材选用

雨水管管材:D40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 (D600以上采用钢带增强管) , 环刚度SN≥8.0 k N/m2, 管道接口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污水管管材:D40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 环刚度SN≥8.0 k N/m2, 管道接口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管道基础承载力应不小于100 k Pa。

6 环保措施

1) 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 节约能源, 减少水体污染。

2) 尽量利用地形、地势, 高水高排, 雨水分区排放, 不设或少设雨污水提升泵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节约能耗。

摘要:通过对某市新建规划路现状及远期规划的分析, 综合考虑道路周边用地性质规划情况, 根据区域内远期需求对管道进行了设计研究, 结合排水体制及设计原则, 阐述了雨水系统与污水系统的设计方式, 并提出了环保措施, 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耗的效果。

关键词:新建规划路,暴雨强度,重现期,雨污水收集

参考文献

[1]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2]GB 5028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S].

[3]GB 50188-93, 城镇规划标准[S].

[4]GB 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S].

篇4:某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总结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政府愈来愈重视保障性住房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许多地区的流动人口缺乏基本的住房保障,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上看,国内房价依然偏高,解决居民基本居住问题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讨了某市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设计概况,提出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棚户区

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建设水平取决于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目前依然有许多人居住在生活设施落后、卫生条件极差的棚户区内,因此,为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理念,各级政府必须投入充足的资金来建设保障性住房,以求获得民众的支持与信任、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的形成。

一.某市保障性住房项目背景与设计目标

得益于国家正确政策的实施,某市近年来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大量原本贫困的村庄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然而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许多居民依然生活在遍布简易房的棚户区内。棚户区的房舍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建造的质量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并且由于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棚户区面临着艰难的治安与消防处境。总体上看,棚户区的群众面临着住房难、就业难、婚娶难等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市政府决定在住房条件落后地区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1]。

为了彻底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项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应当拥有完善且质量合格的基础设施、路面硬化率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小区绿化率达到一定水平、整体环境优美。

二.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理念

(一)规划工作指导思想

①必须遵守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基本原则,全面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②规划过程应当符合城市规划的各类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工作。

③规划设计工作应当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工程应当体现出人文关怀,在小区内兴建各种便民设施。

(二)规划设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①人性化原则。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内居民的幸福感,规划设计工作需要遵循人性化原则。因此应当积极营造优质社区文化、帮助群众改进生活方式、普及生理健康知识,小区物业应当提高服务质量,尽力满足业主的各类合理要求。

②效益型原则。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与设计工作应当能够实现将项目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资源等因素进行优化配置的目标,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目标。效益型原则的基本内容也可以理解为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工作中做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群众居住生活舒适度等。

(三)项目目标

①居住方面。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应当拥有便利的交通设施,小区内有一定数量的公交车站以及出租车停靠位,建筑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另外在人口特别密集地区,需要加大保卫力量配置、增加公共厕所数量,修建健身活动公园等。

②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公众也愈来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此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内或者附近应当有免费开放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还可以修建商业购物街,适当增加娱乐休闲会所如舞厅、酒吧等,如此能够有效地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2]。

③住房小区价格方面。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的价格制定过程应当透明化,由政府房产主管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监督。此外住房价格需要在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三.具体的规划设计工作

(一)规划设计工作前情况概述

在某市某地区开展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设计工作前,可以看到该地区的道路坑洼不平,并且许多路为断头路、泥泞路,混凝土路面覆盖率极低,给群众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地区建筑物密集,有些地方的消防通道被占,消防设施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另外,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部分居民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实现小康后便在土地上私建民房,无视国家土地法等法律。

通过走访,笔者还发现该地区缺乏必要的文化服务场所与运动设施,文体活动中心数量严重不足。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地区在炎热的夏季经常出现蚊蝇成群、暴雨过后污水横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与居住区外观。

(二)总图规划设计

①初步规划在小区内建设以多层建筑为主的各类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如此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美化城市的沿街形象,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宝贵土地资源,符合效益型原则。

②在步行街等两侧布置适量的商业门店,地皮招租工作采用招投标竞选的方式,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商业门店的存在能充分满足群众日常的购物需求,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区商业氛围更加活跃[3]。

(三)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对于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项目而言,必须确保有一定的土地用以种植景观植物,从而营造出较好的绿地效果,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施工人员采用细化处理宅前宅后绿地的办法,并有效结合绿化带实现组团绿化的目的。通过連接、结合各个绿化点的方式来形成小区绿化面,从而将小区打造为宜居的“花园”。

(四)道路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①无障碍设计。考虑到残疾人的出行需要,小区公共场所设有大量无障碍通道,人行道的坡道与盲道无缝接合,已基本完成无障碍道路系统的建设工作。在住宅楼与文体活动中心的进口也是采用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对步行能力较弱的群众的关怀。

②道路层次分布。该地区保障性住房小区的道路层次有四个,分别是次干道、主干道、宅间道路以及绿地中的休闲小道。

③路面硬化工作。路面硬化工作是道路组织规划设计工作的重点。项目中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以及沥青,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小区全路面硬化工作。硬化道路中沥青路居多、水泥路次之。

(五)公共服务项目规划设计

①文化服务设施。通过寻求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项目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博物馆、图书馆等场馆入驻小区及周边区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

②体育与娱乐设施。小区内有游泳中心、酒吧以及歌厅等场所供居民从事休闲娱乐活动、进行体育锻炼。

(六)项目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在项目开工前,建筑单位已经基本明确了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分别是房屋朝向合理(采光方便、便于保持室内干燥)、建筑形式有新意、高层建筑质量合格、整体布局协调舒适。以下是细化的标准:

①在保障性住房小区项目中,部分建筑不需要拆除进行重建,对于这些建筑,只需要保障房屋质量、增加屋内基础设施即可。对于新建的建筑而言,若是商业建筑,需要确保其中消防通道数量达标、宽度合格;对于民用居住建筑而言,则需要在建筑内配置盥洗室以及厨房等设施,尽量满足初期入住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②需要结合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与住房实际状况来考虑安置回迁群众的户型面积,过程中应当吸纳民众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结语

本文结合某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前与建设后的状况,阐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所需遵循的原则与技术标准。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落后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政府应当投入充足资金来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能顺利进行,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关于县域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体会[J].山西建筑.2013(28)

篇5:某市扶贫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及基本经验

几年来,办党组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履行对上参谋助手,对下服务指导,横向协调配合的职能,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扶贫开发、奶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及农村牧区小康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全办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达到了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

总结全办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主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二是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为根本,着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坚定共同理想、树立精神支柱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三是典型引路,全面提高为主,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生动局面。四是多办实事、务求实效和落脚点,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五是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为保证,努力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保证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发展环境、科技创新,特别是对提高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等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产生深刻变化。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怎样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碰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2006年-2007年,市扶贫办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形势下的“四有”职工,为全办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市扶贫办2006年-2007年精神文明创建目标是:在2006年完善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做好争创文明单位的基础性工作;2006年晋升为“昆区文明单位”;2006年争创“某市文明单位”;2007年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2007年力争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继续深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办形成学理论、强素质、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其次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办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第三要全面实施第四个普法五年规划,健全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市法律知识考试,做到干部职工法律意识、民主法制观念明显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到更好的执行。

第四要推进新闻舆论陈地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的原则,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办好扶贫、奶业、农业开发等信息,不断提升扶贫办在市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营造全市性的扶贫济困氛围。

(二)加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继续在全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对文明单位是体现两个文明建设综合性成果的最高荣誉称号的认识,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完善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机制和“一岗双责”的领导机制,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纳入工作目标,列入办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

四、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办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建设一起

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评,确保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实行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与任务阶段化、具体化,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纳入各部门全年工作目标。逐步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形成办党组统一领导,机关党组织具体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为切实加强对全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成立某市扶贫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篇6:某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总结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体现了对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刚才,Xx同志传达了国家、省会议精神,并提出了我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主要就进一步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以及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意义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区域发展的指向标,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统领作用。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实现“保二争一”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近年来,省内各市发展势头迅猛,我市处于“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第二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巩固。因此,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实现“保二争一”,推进科学跨越,这是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我们要通过编制规划,提出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编制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我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绝大多数目标已经或接近达到,多数目标提前完成,部分目标超额完成。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需求拉动不够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都会有重大调整。只有适应国家形势的变化,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否则既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又争取不到国家投资的支持,必将陷入被动。我市迫切需要在规划中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研究和解决一些不协调、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为实现科学跨越、建设和谐Xx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三)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做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是我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市被国家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区,既是重大发展机遇,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方面,还是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质量的提高方面,任务都十分艰巨。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诸多困扰、约束“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层次问题都需要突破。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怎么体现“两型”?怎么建设“两型”产业体系?怎样形成有利于“两型”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来回答和破解。

总之,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编制“十二五”规划,相对于以往难度更大,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世界经济已进入大调整、大动荡时期,经济发展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国内也面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市如何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在长株潭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的定位,如何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都需要深入研究、重点把握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

(一)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体系。市委确定的“保二争

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为全市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因此,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科学制定指标体系。一是规划目标的总体项目要与战略目标相吻合,即:怎样才能确保Xx的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的位置、各项工作争创全省一流。二是要合理设置发展指标,根据规划总体目标,合理设置指标项目。要更加重视民生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

(二)合理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我市城市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我国的城市化是推动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一个关键措施。推进城市化要保持空间协调和均衡,将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分布结合起来,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落实到空间布局中。在“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我市城镇体系布局、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并明确具体措施。

(三)明晰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升级化、集群化、“两型”化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重规划好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形成、园区平台的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认真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区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认真研究现代农业,着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编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可能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敏感期,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特别重视社会发展,要将民生方面的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来体现。同时,要认真研究城乡发展、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生态建设、收入分配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五)重视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活力的法宝,是激活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改革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市作为全国新时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负有为全国下一步的改革探索路子、提供经验的责任。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深化企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问题;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综合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如何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都要在规划中予以总体设计和安排。在对外开放上,要深入研究我市的优势和差距,理清思路,找出特色,创新方式。

三、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创造性的事业、开拓性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启动、扎实做好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范文网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依法行政、依规施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把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编制工作的领导,抓紧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关注班子,抽调精干人员,充实规划队伍。市政府将成立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市直部门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且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亲自把关,亲自协调,确保规划编制进度和质量。

(二)高度重视前期研究。前段时间,市里已经确定了31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要求认真扎实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围绕关系到本地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三)坚持开门编规划。一个科学的规划,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的规划,决不是几个工作人员加加班,少数领导拍拍脑袋,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一系列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使规划决策更科学、更民主。

(四)加强衔接,形成合力。“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要加强上下左右的衔接,保持规划制定原则的一致性、政策导向的协调性。特别要注重规划项目的开发衔接,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与市发改委的衔接,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市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的规划。

(五)保证工作经费。编制规划是各级各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宏观调控的最高形式,是项目开发的最大前期。各级财政必须予以重点保证、重点投入,尽快拨付给足工作经费,决不能因为经费影响到规划编制的进度和质量。

四、着力实施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

9月份,省政府扩大内需检查组及国家审计署驻湖南特派办,先后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既肯定了我们贯彻中央新增投资采取的行动措施,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不能按时开工;二是大部分配套资金未落实到位;三是有的项目涉嫌用已建工程申报国家投资;四是一些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不规范;五是个别项目存在违纪违规现象。

一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各级各部门把这次中央检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做好和完善基础工作,做到项目检查不出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的项目、民生工程和公益性项目是本次抽查的重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次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明确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

二要抓紧进行问题整改。各级各有关部门部门,要突出对在建项目迅速开展一次全面自查自纠,严格对照检查组提出的要求,切实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决不能打折扣。

上一篇:《弦动我心》节目播音主持稿下一篇:家鸭变野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