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2024-05-17

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共11篇)

篇1: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关于医疗核心制度学习整改方案

今年2月至7月我院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了<<医疗核心制度>>,我科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针对问题举一反三,并对问题按院长办公室要求,及时进行了整改,现对学习.执行及整改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1.首诊医师不得推诿病人.2.首诊医生完成病的检查.诊断及病历书写,会诊前完成必要的处置.3.危急急诊病人先抢救再办入院手续.4.门诊必须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坐诊,每天病区保证一名主治医师白班.执行:每周抽查门诊病历,观察门诊首诊负责情况,询问病人入院是否顺利,不准换班及调班,以保证主治医师上班,不得低年资医生独立上门诊.自查:各位医生能够做到接诊的病人不推诿,积极主动的诊治病人,如需转科也先联系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前完善必要的检查.急危重病人做到了先救治后办住院手续.存在问题的是门诊不能保证主治医师以上坐诊,因人员不够,门诊中午由住院医生临时坐诊.处理:充实临床医师,注意培养医师技能,争取住院医师能够临时替代主治医师门诊工作,保证联系通畅,如住院医师不能处理的病人,能够及时联系到上级医师.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在7:30分交完班后立即进行.2.新入院病人,值班医生应立即处理,住院医生在病人入院后立即查看病人,主治医师在病人入院24小时内查看病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3.对危重 疑难病人等特殊病历经主治医师提出或直接向科主任提出,科主任安排临时查房.4.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实行早晚查房.5.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一次.执行:要求各级医师明确自己的工作,通过不定期抽查病历查房录,了解上级医师查房情况,如有不及时者,及时通知本人,要求尽职尽责.自查:大部分医师能够完成本职工作,部分医师对制度理解不够透彻,存在浮浅的思想,不能做到每日查房及每日2次查房,致使对自己管理的病人管理不到位,病情不能全面了解.处理:从思想上加强对核心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各项制度,不仅对病人负责,处理到位,避免医患纠纷,同时对自己的业务学习有助提高.适当地制定一些硬性规定,如:管床医重除夜班当天外,每日来院查房,尤其解决自己分管病人的相关问题.三.会诊制度: 1.如需申请会诊,要求会诊单填写完整.目的明确,顺序准确.2.急会诊时及时到位.3.会诊记录书写格式及内容符合要求.4.院外会诊程序符合规定.5.医师外出会诊符合相关规定.执行:抽查有会诊的病历,检查会诊记录内容,填写项目是否完整.会诊

前的准备检查是否完备.自查:会诊单书写过于简单,尤其是门诊病历,夜班会诊医师资格不符合规定,多为低年资医师.处理:高标准严要求,贯彻执行会诊制度,加强门诊病历的管理及书写监督.会诊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夜间急会诊由听班医师负责,随时指导值班住院医师,以提高会诊质量.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定期或不定期讨论复杂病例.2.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准备好病历及相关检查.3.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讨论.执行:抽查疑难病历,如无讨论记录,处罚主管医师,有讨论记录则检查讨论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自查:大部分疑难病历都做到了讨论制度,部分病历讨论过程过于简单,程序化明显.记录不完备,无法真正达到讨论病历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处理:做到病例讨论前检查病历,看相关检查是否完备,讨论后总结病例,观察讨论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是否达到讨论的目的.五:医患沟通制度

1.门诊医师接诊时须耐心倾听患者陈述病情,认真仔细查体,合理开具相关检查单.2.门诊医师须认真书写门诊病历.3.患者入院时接诊医师须语言温和,举止大方,详细介绍入院细则.4.患者入院后接诊医师应向患者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

措施,重要的检查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预后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及预防措施.5.出院病人需向其说明出院注意事项及有无后续治疗.执行:不定期检查门诊病历,检看记录是否详细,查体是否仔细及,检查单开具是否合理。询问住院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是否了解,对治疗过程是否清楚。检查结果及时通知责任医师。

自查:责任医师能够完成本职的沟通工作,患者对自己病情基本了解,对治疗方法也都知情,治疗风险也能够理解。部分护士对患者的了解不够,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及术后护理工作不能详细了解,对于患者对病情的询问及术后护理问题不能及时准确解释。

处理:加强责任医师的责任心,使患者有可以信任的医师,当有疑问时,患者知道需要咨询自己的责任医师。对护士加强学习本专业知识,由护士长领导本科护士业务学习,以便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六:分级护理制度

1.明确各级护理的适用范围。2.知晓各级护理的要求。

执行:每月抽查病历5份,看医嘱护理级别是否与之病情相符,随病情变化、术前及术后护理级别是否随之改变。对存在问题的护理级别通知责任医师,要求其仔细学习各级护理的病情依据。关于各级护理要求的详细内容由护士长落实是否执行。

自查:医师对常见疾病的护理级别适用范围都了解,学习情况较好,但对于病情复杂、病情不稳定病历的护理级别掌握不准。

处理:通过加强业务学习,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准确掌握护理级别。督查护理工作,要求其完成相应级别的护理工作。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危重病人抢救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护士长领导护理人员紧密配合。

2.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抢救,如有纠纷需及时通知报告医务科。3.医嘱执行必须认真、准确、及时。各项文书及记录须及时全面、客观真实。

4.专门人员负责患者家属的沟通及解释。并取得积极配合。执行: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后及时检查病历,观察医嘱执行情况,抢救是否及时有效,病历书写是否及时、全面。与患者家属沟通是否记录及相关治疗是否有知情同意签字。

自查:因危重患者病例少,个别医生对抢救过程不熟悉,病历书写不及时全面。危重患者的抢救记录流于形式。护理工作跟不上。处理:认真组织全科医师进上一步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学习本科室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流程,协调全科人员工作间的协作。八:术前讨论制度

1.需进行手术患者术前需进行讨论。

2.科主任主持讨论会。责任医师负责讨论前的准备,并事前通知参加讨论人员。

3.讨论要全面、细致,对手术中风险及对策需有详细的记录。执行:每周抽查1例手术患者病历,检查术前讨论记录是否完善,检

查项目是否合理、全面。

自查:完成情况较好,常规手术的讨论及术前检查比较完备。但讨论记录流于形式,特殊病例存在术前检查不完善,对于手术风险及对策的讨论不足。

处理:明确术前讨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常规手术需注意患者人体差异情况,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讨论血糖的控制问题,如遇特殊病历讨论,讨论前应查阅相关书籍,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凡死亡病例均需讨论,科主任主持讨论。

2.如遇诊断不明或死亡原因不明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3.如有争议或纠纷需及时上报。4.做好患者家人的沟通工作。

执行:随时检查每例死亡病历,检查是否有死亡讨论,讨论结果是否真实合理。是否能取得患者家人的理解。

自查:能够做到每例死亡患者的死亡讨论,对于有争议或纠纷的病例能够及时上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患者家人的沟通工作不容易,对于医生的解释不理解。

处理:请有权威的专家专门做患者家人沟通工作。认真讨论死亡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抢救积累经验。十: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做到每班查对。护士长每周参加总查对2次。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3.输血查对.4.手术病人查对,.执行:观察医嘱执行情况,有无错输问题发生,有无差错事件,护士长负责主要监查工作,发现差错并记录在案,与工作质量挂钩.自查: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能作到“三查七对”,执行较满意,每天护理查对医嘱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于输血及术前病人的查对较认真仔细.主要问题是临时医嘱的执行存在问题,有的没执行,有的执行后未签字.处理: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医生下医嘱后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执行,责任到人.十一:交接班制度

1.制定交接班记录本,记录内容完备.2.安排好听班的上级医师,并保证随叫随到.3.每班次间做好重点病人的交接工作.执行:定期查看交接班记录本,随时检查听班医生的通讯是否通畅.查验重点病人的治疗是否有交接问题而延误治疗.自查:交接班记录本书写及时,但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对重点病人交接存在混乱问题,尤其是夜班下班后,与白班的交接,因白班有多名医师,对重点病人都认为是对别人交接的,造成重点病人白班无人管理的结果.处理:交班本记录内容要求重点突出,不流于形式.发现无内容交班者责令其改进,白班安排责任主治医师,负责白班工作的指导及安排.十二: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1.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技术引进需符合审批程序.3.新技术及项目的开展需有保障措施.4.对有经济效益及技术含量的新技术实行奖励.执行:对于新技术的引进需充分评估医疗风险,并制定医疗风险防范措施.检查新技术是否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自查:本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均有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并制定的风险防范计划,按步进展.逐步完善.主要问题是开展新技术的人员培养困难,学习机会少,进步缓慢,不能做到真正的技术领先.处理:加强人员的培养,做好与医院领导的沟通,争取取得医院的支持.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十三:临床有血审核制度 1.输血申请,审批符合规范.2.受血者的采血,送血,检查,取血,输血符合规范.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4.告之及签署协议书,记录完备.执行: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检查输血病历的协议书及记录是否完善.检查护理输血病例的采血,送血,检查,取血,输血是否符合规范,由护士长主要负责.自查:医师对于输血指征掌握较好,协议书签写完备.主要是采血,送检,取血及输血过程中存在问题,送检及取血一般由患者家人完成,其间有

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因患者家人只是简单的送取,不会执行查验工作.处理:尽量要求护士完成输血过程中全部程序,送检及取血由护理人员完成.十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各级医师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进行手术申请,审批,操作.2.明确各位医师的手术级别,及具体的操作手术.3.超范围手术需符合相应的申报及审批.执行:每月抽取5份病历,了解手术医生资质,专业.严禁超范围手术.发现者通知相应医师改正.自查:各级医师能够严格执行手术管理制度,主要问题是夜间急病手术时有超范围手术情况发生.处理:制定具体的手术分级制度,使每位医师明确自己的手术范围.十五病历书写制度

1.病历书写及时,首程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24小时内完成.2.病程完成及时,检查单完整.3.病历完整,手术记录,麻醉记录,会诊记录等均记录详细保存.执行:每周二上午检查病历,发现错误记录在案,与医师的工作质量挂钩,通知责任医师及时改正.自查:我科医师完成病历基本及时,内容完整,主要问题是病程打印不及时,病程签名不及时,尤其是病历的非主管医师签名.各类协议的内容填写不全.处理:成立病历质量管理小组,由高年资医师负责科室病历的终末质控.包括入院后及出院后全程管理.

篇2: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我科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核心制度》,针对问题举一反三,并对问题按要求,及时进行了整改,现对学习。执行及整改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1.首诊医师不得推诿病人。

2.首诊医生完成病的检查、诊断及病历书写,会诊前完成必要的处置。

3.危急急诊病人先抢救再办入院手续。

4.门诊必须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坐诊,每天病区保证一名主治医师白班。

执行:每周抽查住院病历,观察住院首诊负责情况,询问病人入院是否顺利,不准换班及调班,以保证主治医师上班。

自查:各位医生能够做到接诊的病人不推诿,积极主动的诊治病人,如需转科也先联系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前完善必要的检查。急危重病人做到了先救治后办住院手续。存在问题的是门诊不能保证主治医师以上坐诊,因人员不够,门诊中午由住院医生临时坐诊。

处理:充实临床医师,注意培养医师技能,争取住院医师能够临时替代主治医师门诊工作,保证联系通畅,如住院医师不能处理的病人,能够及时联系到上级医师。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在7:30分交完班后立即进行。

2.新入院病人,值班医生应立即处理,住院医生在病人入院后立即查看病人,主治医师在病人入院24小时内查看病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对危重

疑难病人等特殊病历经主治医师提出或直接向科主任提出,科主任安排临时查房。

4.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实行早晚查房。

5.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执行:要求各级医师明确自己的工作,通过不定期抽查病历查房录,了解上级医师查房情况,如有不及时者,及时通知本人,要求尽职尽责。

自查:大部分医师能够完成本职工作,部分医师对制度理解不够透彻,存在浮浅的思想,不能做到每日查房及每日2次查房,致使对自己管理的病人管理不到位,病情不能全面了解。

处理:从思想上加强对核心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各项制度,不仅对病人负责,处理到位,避免医患纠纷,同时对自己的业务学习有助提高。适当地制定一些硬性规定,如:管床医重除夜班当天外,每日来院查房,尤其解决自己分管病人的相关问题。

三、会诊制度

1.如需申请会诊,要求会诊单填写完整。目的明确,顺序准确。

2.急会诊时及时到位。

3.会诊记录书写格式及内容符合要求。

4.院外会诊程序符合规定。

5.医师外出会诊符合相关规定。

执行:抽查有会诊的病历,检查会诊记录内容,填写项目是否完整。会诊前的准备检查是否完备。

自查:会诊单书写过于简单,尤其是门诊病历,夜班会诊医师资格不符合规定,多为低年资医师。

处理:高标准严要求,贯彻执行会诊制度,加强门诊病历的管理及书写监督。会诊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夜间急会诊由听班医师负责,随时指导值班住院医师,以提高会诊质量。

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定期或不定期讨论复杂病例。

2.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准备好病历及相关检查。

3.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讨论。

执行:抽查疑难病历,如无讨论记录,处罚主管医师,有讨论记录则检查讨论记录是否符合规定。

自查:大部分疑难病历都做到了讨论制度,部分病历讨论过程过于简单,程序化明显。记录不完备,无法真正达到讨论病历以解决问题的目的。

处理:做到病例讨论前检查病历,看相关检查是否完备,讨论后总结病例,观察讨论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是否达到讨论的目的。

五、医患沟通制度

1.门诊医师接诊时须耐心倾听患者陈述病情,认真仔细查体,合理开具相关检查单。

2.门诊医师须认真书写门诊病历。

3.患者入院时接诊医师须语言温和,举止大方,详细介绍入院细则。

4.患者入院后接诊医师应向患者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的检查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预后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5.出院病人需向其说明出院注意事项及有无后续治疗。

执行:不定期检查门诊病历,检看记录是否详细,查体是否仔细及,检查单开具是否合理。询问住院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是否了解,对治疗过程是否清楚。检查结果及时通知责任医师。

自查:责任医师能够完成本职的沟通工作,患者对自己病情基本了解,对治疗方法也都知情,治疗风险也能够理解。部分护士对患者的了解不够,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及术后护理工作不能详细了解,对于患者对病情的询问及术后护理问题不能及时准确解释。

处理:加强责任医师的责任心,使患者有可以信任的医师,当有疑问时,患者知道需要咨询自己的责任医师。对护士加强学习本专业知识,由护士长领导本科护士业务学习,以便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六、分级护理制度

1.明确各级护理的适用范围。

2.知晓各级护理的要求。

执行:每月抽查病历5份,看医嘱护理级别是否与之病情相符,随病情变化、术前及术后护理级别是否随之改变。对存在问题的护理级别通知责任医师,要求其仔细学习各级护理的病情依据。关于各级护理要求的详细内容由护士长落实是否执行。

自查:医师对常见疾病的护理级别适用范围都了解,学习情况较好,但对于病情复杂、病情不稳定病历的护理级别掌握不准。

处理:通过加强业务学习,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准确掌握护理级别。督查护理工作,要求其完成相应级别的护理工作。

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危重病人抢救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护士长领导护理人员紧密配合。

2.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抢救,如有纠纷需及时通知报告医务科。

3.医嘱执行必须认真、准确、及时。各项文书及记录须及时全面、客观真实。

4.专门人员负责患者家属的沟通及解释。并取得积极配合。

执行: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后及时检查病历,观察医嘱执行情况,抢救是否及时有效,病历书写是否及时、全面。与患者家属沟通是否记录及相关治疗是否有知情同意签字。

自查:因危重患者病例少,个别医生对抢救过程不熟悉,病历书写不及时全面。危重患者的抢救记录流于形式。护理工作跟不上。

处理:认真组织全科医师进上一步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学习本科室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流程,协调全科人员工作间的协作。

八、术前讨论制度

1.需进行手术患者术前需进行讨论。

2.科主任主持讨论会。责任医师负责讨论前的准备,并事前通知参加讨论人员。

3.讨论要全面、细致,对手术中风险及对策需有详细的记录。

执行:每周抽查1例手术患者病历,检查术前讨论记录是否完善,检查项目是否合理、全面。

自查:完成情况较好,常规手术的讨论及术前检查比较完备。但讨论记录流于形式,特殊病例存在术前检查不完善,对于手术风险及对策的讨论不足。

处理:明确术前讨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常规手术需注意患者人体差异情况,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讨论血糖的控制问题,如遇特殊病历讨论,讨论前应查阅相关书籍,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凡死亡病例均需讨论,科主任主持讨论。

2.如遇诊断不明或死亡原因不明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3.如有争议或纠纷需及时上报。

4.做好患者家人的沟通工作。

执行:随时检查每例死亡病历,检查是否有死亡讨论,讨论结果是否真实合理。是否能取得患者家人的理解。

自查:能够做到每例死亡患者的死亡讨论,对于有争议或纠纷的病例能够及时上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患者家人的沟通工作不容易,对于医生的解释不理解。

处理:请有权威的专家专门做患者家人沟通工作。认真讨论死亡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抢救积累经验。

十、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做到每班查对。护士长每周参加总查对2次。

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3.输血查对。

4.手术病人查对。

执行:观察医嘱执行情况,有无错输问题发生,有无差错事件,护士长负责主要监查工作,发现差错并记录在案,与工作质量挂钩。

自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能作到“三查七对“,执行较满意,每天护理查对医嘱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于输血及术前病人的查对较认真仔细。主要问题是临时医嘱的执行存在问题,有的没执行,有的执行后未签字。

处理: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医生下医嘱后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执行,责任到人。

十一、交接班制度

1.制定交接班记录本,记录内容完备。

2.安排好听班的上级医师,并保证随叫随到。

3.每班次间做好重点病人的交接工作。

执行:定期查看交接班记录本,随时检查听班医生的通讯是否通畅。查验重点病人的治疗是否有交接问题而延误治疗。

自查:交接班记录本书写及时,但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对重点病人交接存在混乱问题,尤其是夜班下班后,与白班的交接,因白班有多名医师,对重点病人都认为是对别人交接的,造成重点病人白班无人管理的结果。

处理:交班本记录内容要求重点突出,不流于形式。发现无内容交班者责令其改进,白班安排责任主治医师,负责白班工作的指导及安排。

十二、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1.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技术引进需符合审批程序。

3.新技术及项目的开展需有保障措施。

4.对有经济效益及技术含量的新技术实行奖励。

执行:对于新技术的引进需充分评估医疗风险,并制定医疗风险防范措施。检查新技术是否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

自查:本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均有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并制定的风险防范计划,按步进展。逐步完善。主要问题是开展新技术的人员培养困难,学习机会少,进步缓慢,不能做到真正的技术领先。

处理:加强人员的培养,做好与医院领导的沟通,争取取得医院的支持。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

十三、临床有血审核制度

1.输血申请,审批符合规范。

2.受血者的采血,送血,检查,取血,输血符合规范。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告之及签署协议书,记录完备。

执行: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检查输血病历的协议书及记录是否完善。检查护理输血病例的采血,送血,检查,取血,输血是否符合规范,由护士长主要负责。

自查:医师对于输血指征掌握较好,协议书签写完备。主要是采血,送检,取血及输血过程中存在问题,送检及取血一般由患者家人完成,其间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因患者家人只是简单的送取,不会执行查验工作。

处理:尽量要求护士完成输血过程中全部程序,送检及取血由护理人员完成。

十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各级医师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进行手术申请,审批,操作。

2.明确各位医师的手术级别,及具体的操作手术。

3.超范围手术需符合相应的申报及审批。

执行:每月抽取5份病历,了解手术医生资质,专业。严禁超范围手术。发现者通知相应医师改正。

自查:各级医师能够严格执行手术管理制度,主要问题是夜间急病手术时有超范围手术情况发生。

处理:制定具体的手术分级制度,使每位医师明确自己的手术范围。

十五、病历书写制度

1.病历书写及时,首程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24小时内完成。

2.病程完成及时,检查单完整。

3.病历完整,手术记录,麻醉记录,会诊记录等均记录详细保存。

执行:每周二上午检查病历,发现错误记录在案,与医师的工作质量挂钩,通知责任医师及时改正。

自查:我科医师完成病历基本及时,内容完整,主要问题是病程打印不及时,病程签名不及时,尤其是病历的非主管医师签名。各类协议的内容填写不全。

处理:成立病历质量管理小组,由高年资医师负责科室病历的终末质控。包括入院后及出院后全程管理。

END

篇3: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我国对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外的理论和实践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但由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科学内涵、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制度安排、政府职能等理论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1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走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道路,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呈现出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 城镇居民享受着相对较为完善、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障服务, 而农村广大农民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待遇。尽管我国四大卫生方针强调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 但是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 医疗卫生资源实际上依然集中在城市, “重城轻乡”的现象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 为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探索, 逐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正在试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尽管从制度设计的目标人群来看, 3种制度的覆盖面已经较为广泛, 但在全面覆盖的制度目标下, 3种制度设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市, 城镇企事业单位中的就业人员享受着相对较为完善、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障服务, 而农村医疗保障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人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 缺少较高水平的医务人员。由此可见, 城乡医疗保障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是较为突出的。

2 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的必要性

家庭保障在中国农村沿袭已久, 这种传统的保障形式, 一直是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主要途径。但随着农村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 农村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价值观念等建构家庭保障制度的基本要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大家庭不断地趋于解体, 核心家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核心家庭的发展使得家庭保障抵御风险的传统机制大大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 迫切需要打破城乡二元医疗保障结构, 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 为农民提供“安全网”。

3 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医疗保障发展的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的中后期往往是全面拓展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的有利时机。我国已初步具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 首先, 发展经济学提出了多种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 如二元经济发展理论、非平衡增长理论、结构转换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地理二元结构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国全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 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次,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 为我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再次, 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快速迅猛的增长为我国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2006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系列主要发展指标: (1) 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2)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11.8%, 非农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 (3) 就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2.6%, 非农产业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4) 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3.9万亿元, 已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 (5)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43.9%, 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指标均表明我国已具备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4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内涵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就是把农村和城市医疗保障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规划,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医疗保障制度, 改变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现状, 接纳农民, 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水平, 化解社会矛盾[2]。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和政府财力有限, 地区差别和城乡差距较大, 因此我们应从我国的国情和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 建立理性的、科学的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先,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应该面向全体国民, 且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基本相同的保障服务水平;其次, 面向全体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只能是较低水平的保障, 只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 突出适宜技术和手段, 以全面提高卫生投入的健康绩效;第三, 基本医疗保障所需资金应主要来自公共筹资特别是政府财政投入, 即政府主导, 以确保所有人的基本健康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5 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必须解决有关的思想认识, 澄清制度安排所依据的价值理念, 以便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对于要不要建立、有没有必要建立和怎样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争议, 集中表现为两种观点:一种是条件不成熟论。此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落后, 财力薄弱, 城乡及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社会阶层处于急剧变化之中, 现阶段还不具备建立一元化医疗保障制度的客观条件[3]。医疗保障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和物质基础, 我国长期的二元医疗保障制度导致了医疗保障资源供给和消费存在着不平衡性, 医疗保障成为中上阶层的福利, 并由此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以及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使得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一再丧失, 沦为全球倒数第4位[4]。世界上很多国家成功的经验表明, 医疗保障全民覆盖和城乡统筹并非是在其经济已较为发达的时期才开始规划和实施的, 如新加坡在殖民政府统治、经济并不发达的时期就建立了公积金制度。所以, 这种过分强调国家财力不够, 片面夸大经济因素对构建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实际上是把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保障之间的关系绝对化了, 忽视了医疗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另一种观点是自然结果论。自然结果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自然结果, 无须人为干预, 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违背了当前“小政府大市场”的世界改革潮流, 在体制上会重蹈西方和东欧的覆辙[5]。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市场经济中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看不见的手”不会主动关照弱者、兼顾公平, 因此, 政府必须适时地伸出“看得见的手”, 以确保大多数人都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 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这支“看得见的手”上的一根重要的手指。在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构建中, 政府在干预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 应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切实担当起责任, 使农民能够拥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权利, 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6 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国家、市场、家庭、个人责任划分, 涉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构调整, 因此, 制度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至关重要。首先,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应立足于本国国情, 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人口众多, 经济不发达, 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这就决定了现阶段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一定是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其次,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应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 在推进中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积极稳妥, 循序渐进。城乡医疗保障从相互分割的二元医疗保障制度向城乡统筹的一元医疗保障制度推进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三,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强调城乡并重。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每个公民都有享受的权利。农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理应享有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医疗保障权利。因此, “重城轻乡”的现状必须改变, 在构建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时, 必须强调公平, 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 以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的统一。

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 建立医疗保障城乡统筹制度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又是消除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社会风险和结构性冲突的最佳手段。因此, 整合现行二元医疗保障制度, 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构建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松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思路[J], 法制与社会杂志, 2007; (10) :674.

[2]刘典恩.卫生资源分配与医疗公平中的政府责任[J].医学与社会杂志, 2007; (11) :34.

[3]郑功成.加入WTO与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J], 管理世界杂志, 2002; (4) :41.

[4]高和荣.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治理[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 (10) :25.

篇4: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关键词:城乡统筹;医疗水平差距;医疗保险制度

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大的过程中,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割裂的格局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能力、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等方面的不平衡和巨大差异。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有重要义。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组成。1998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基本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我国农村实施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由合作医疗基金组织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费用。建国初期就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20世纪70年代末受到经济、制度本身等影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遭到破坏,80年代后才逐步恢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在今年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虽然城乡分别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仍有覆盖面低、重复参保、转移困难等现实性问题。

(一)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差

城市往往集中了大批高科技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农村的医疗设备则相对落后,医疗服务人员水平低于城市。截至2008年,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46900张,占全国的比例是21%,农村地区医务人员数938313人,占全国的15.2%,农村居民卫生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城市。这种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农村医疗服务远低于城市水平。

(二)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异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独运行,各有各自的筹资、给付条件,整个医疗保险制度被割成若干板块,在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停留在区县统筹、风险分摊范围非常小的情况下,这种制度的多元分割与碎片化现象,既不利于实现人员的社会流动,不利于通过社会互济来分散风险、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构成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三)运行效率不高

统筹层次过低使医疗保险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弱化了风险分担的效果,增加了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再加上我国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险基金在城乡间过于分散导致经济状况差的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也较差,也带来了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的不平等。

二、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情况

近年来,全国很多省市在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和经验,如成都、重庆、广东等地都积极开展了探索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道路,积累了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成功经验。

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和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2009年率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全域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筹资标准城乡一致、参保补助城乡统一、待遇水平城乡均等”。

截止2009年底,成都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6.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72.03万人,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108.51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三、实施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效果与不足

(一)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了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弥补了流动劳动力等人群的医疗保障空白,扩大了参保覆盖面,实现了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的权利。成都市突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了城乡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全覆盖。重庆实行的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填补了改革前农民工、城市无业人员、学生及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空白,扩大了医疗保障的基本覆盖面。

(二)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待遇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城乡医疗保障水平,缩短了城乡待遇差距,特别是农民的医疗保障待遇。甘肃兰州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并轨后,参保人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年度报销最高支付限额由1万元提高到3.5万元。同时,参保人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从30%提高到60%~70%。

(三)城乡统筹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问题

实施城乡医疗结构和卫生资源的统筹,可以改善乡镇医疗机构设备和技术人员素质,建立社区医疗网点,人们针对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方便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满足了多种需求,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看病难”的问题。

(四)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

城乡居民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居住地点和医疗保障需求,选择相应合适的医疗保障档次来参保和享受待遇,打破了传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利于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我过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

当然,任何制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在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管理,多头管理使得制度运作效率不高。另外,要想化简医疗保险转移手续、异地就医报销等问题,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技术成本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在构建和谐社会、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是必然趋势。然而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经济水平、城乡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优化我国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模式,分階段、分步骤解决城乡差距、区域统筹问题,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篇5: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关于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自查整改情况汇报

按照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紧急通知要求,医院根据国家卫计委十六条医疗核心制度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积极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意识;为提高临床意识,我院通过召开临床、医技全体人员医疗安全专题会议、三基三严培训、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议等对全院临床、医技人员进行了医疗核心工作制度再培训、再教育,保证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到位不走样。

(二)定期医疗安全检查,确保执行到位;医院每月由质控、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对全院各临床科室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全院各个科室、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临床科室业务查房,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等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发现缺陷及时整改。

(三)加强培训与考核,确保人人过关;医院要求各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全员考核,医务科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抽查,力求人人过关。同时各科室以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治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起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培训与考核,建立起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经常性组织考核评价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四)完善知情同意制度。医院高度重视医患交流和沟通工作,要求科室在为患者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前,经治医师必须主动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由患方签署相关医学文书,切实保障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和选择权。同时因为术中出现手术方案重大调整或出现术前未预料的情况如需临时增加手术项目等,必须及时、主动同患者及其亲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进行沟通,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书后方可实施,严禁未履行知情同意手续擅自增加手术项目等。同时要解决部分医师尤其是外科医师重治疗、轻书写, 重手术, 轻谈话的问题, 要解决有些医师在特殊治疗或操作前对医疗风险的的告知内容没有足够的交待或交待欠完整的问题;要解决有些医师能简就简,字迹潦草,甚至随意涂改的问题。

二、自查总体情况

医院各临床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总体情况较好,能够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注重基础质量管理和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管理。各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到位;有明确转科、转院流程,对涉及到多科病人能实行首诊负责制;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对疑难病例、死亡病例、手术病例能按规定进行病例讨论,记录比较规范;科间、院内会诊能按时间、按照医院规定执行,全院性会诊由医务处牵头负责组织;危重病抢救有制度,重大抢救事件有报告程序,抢救记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抢救登记本齐备,抢救设备完好并实行“责任人管理”;交接班内容及书写格式能按照医院要求执行,对病区危重病员的病情基本了解;查对制度执行到位;注重手术分级管理,手术医生对自己能开展手术范围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科室开展的各类医疗技术已通过审核批准。病历书写能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高度重视医患沟通,医院要求各科室在实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输血等均能按要求与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对于自费项目、自费药品等严格按照要求签署自费项目“知情同意书”;输血管理规范,输血前均能严格进行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查。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

(一)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部分科室科室三级医师查房有时流于形式,内容简单,对住院病人的病史、病情、治疗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反映不出上级医师的水平,缺少实质内涵,且有的内容雷同。上级医师对查房记录的审签不及时、不规范。

整改措施:1.提高重视、加大管理力度:要求科室三级医师的查房质量必须思想高度重视,完善相应管理机构,划分职责,明确责任,严格制度落实,做到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科主任逐级负责、层层把关。2.规范临床医师查房行为。科主任查房时,低年资住院医师和进修实习医生均要带笔记本,记录主任的分析内容。

(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科室疑难病历都做到了讨论制度,但部分科室讨论过程过于简单,程序化明显,记录不完善,无法真正达到讨论病历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部分科室讨论记录中记录及审阅签字不及时。

整改措施:加强各科室做到病例讨论前检查病历,看相关检查是否完备,讨论后总结病例,注意讨论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是否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医患沟通制度与知情同意

存在问题:部分患者医患沟通与知情同意书签字不规范情况。

整改措施:加强责任医师的责任心,对于各类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及时、准确、有效沟通,并按规范要求及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务科

篇6:关于学习医疗核心制度的通知

关于学习医疗核心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加强掌握医疗法律法规和医疗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能力建设和医院管理,逐步健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经研究决定,拟定于2012年8月6日晚19:30分全院医技人员准时在三楼会议室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各科室做好通知。按时参加,不得无故请假及迟到。安底中心卫生院医务科2012年8月6日8:30分

篇7: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内儿科做为临床基础科室,在基层医院众多病人多数为内儿科疾病,所以内儿科科室管理和能否在具体临床工作中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尤其重要,也直接牵涉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提高。今年通过组建内儿科医生团队,将在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科室管理,取得突破,形成在全院范围内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将提高医疗质量做为重要内容,通过积极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科室管理,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狠抓医疗服务工作的细节,具体工作中将核心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整改,监督,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2013年在全院内树立典型模范科室作用,同时,提高全院的医疗质量,起到 有的作用。具体医疗核心制度实施方案:

团队组长:张文昶

副组长:赵虎

成员:张文昶赵虎江阿群宗曾传文代丽君

时间: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

范围:内儿科门急诊,住院部

一、首诊负责制的落实(监督员:赵虎助理医师)

1、内儿科全体医生全面落实首诊负责制,特别是自己首诊的门急诊病人全面负责,严禁推诿扯皮,贻误病情。

2、首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物理检查,做必要的医技辅助检查,因病而异做处理,认真全面书写门急诊病历,急诊书写率

100%。

3、首诊医生遇到疑难及相关科室疾病时,及时做到会诊和转科,应首诊医生全面负责。

4、首诊时,特殊病人抢救,收治科室确有困难应报告总值班医生或业务院长。

二、落实查房制度(监督员:江阿群宗助理医师)

1、加强在病房内查房巡视,普通病人每天至少2次查房。

2、主治医师每周查房2次以上。

3、加强疑难、新病人、危重病人在现场解决问题的查房水平。并由经治医生将查房分析意见建议详细记录于病程中。

4、查房时了解和熟悉诊疗工作外,还应了解病人的心情变化,生活需要等情况。

5、节假日期间连续执行查房制度,必须由经治医师查房,不得由值班医师代查。

三、会诊制度(监督员:曾传文医师)

1、内儿科遇到合并其他科室病种时,及时申请他科会诊。

2、保证其他科室邀请内儿科会诊时,危重病人会诊及时进行会诊。普通会诊在24小时内完成。

3、加强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会诊联系,及时完整填写会诊单内容。

4、内儿科医师被他科邀请会诊时,会诊者将会诊时间,患者姓名及诊断等内容详细登记在《会诊登记簿》上。

四、病历讨论制度的落实(监督员:张文昶)

1、入院3天以上诊断不明者、疗效不佳、病情复杂病例(含诊断明确但临床少见或在诊治过程中有较重要的教学意义者)、危重病人等均应讨论。

2、死亡病例在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3、经治医师将各种讨论内容,整理,并记录于科室专备的《病例讨论记录本》上。

4、经治医师做好各种讨论材料的准备工作。

五、查对制度的落实(监督员:赵虎助理医师)

1、内儿科组医生开医嘱和处方时及时进行治疗。

2、查房时对病人服用的药物药名,剂量及用法进行查对。

3、各项诊疗工作时严格进行查对制度。

六、病历等医疗文件书写管理制度(监督员:张文昶医师)

1、内儿科全面加强医疗文件书写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所有病历由科室负责人修改通过。

2、提高医疗文件质量和内涵,首次病程记录实行病例分型和分析制度,并重点在首次病程记录、术前术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醉和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方面加强。

3、及时准确地反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七、值班,交接班制度的实施(监督员:曾传文)

1、坚守值班岗位,不脱岗,积极完成值班任务。

2、按时写好交接班记录,按时交接班。

3、危重病人一律在床边进行交班。

八、其他(监督员:张文昶医师)

1、强化内儿科医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提高医德医风建设。

2、强化内儿科基本诊疗工作,不依赖仪器检查。

3、强化与病人的沟通,经治医师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详细书写门诊病历,对慢性病病人出院后定期随访。

4、加强学习学术氛围,积极创建医院资料室,收集医学各种书籍馈赠,举办各种医学讲座和读书会。

篇8: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县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切实把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三项制度”工作作为当前提高工作效能及服务质量的大事来抓,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整改提升工作方案》(x依法行政办〔2020〕x号)的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自查整改提升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职责

县教育和体育局重新调整了依法行政三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及成员的各项职责,优化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构成,指定专人负责教育系统及局机关的法制宣传和依法行政日常工作,并在年初对依法行政工作做了部署,制定了教育局依法行政工作计划。还把《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对各职能科室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促进了依法行政各项责任的落实。

二、坚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一是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和自学结合,自训和外训相结合,学习和考试相结合,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省教育厅教育法治培训,科级领导干部法律考试,机关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等活动。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机关干部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二是开展了执法培训。对整理编印的《教育局行政执法工作手册》中相关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印发各相关股室,举办了行政执法培训,学习《行政许可法》和省、市、县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等规章制度,对机关全体和执法人员进行了专门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政务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不断夯实教育行政执法基础

结合全县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实际,制定了《教育和体育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教育和体育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教育和体育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调整并完善了《教育和体育局行政执法流程图》、《教育和体育局行政执法服务指南》、《教育和体育局执法文书样本》、《教育和体育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规范并明确了《教育和体育局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教育和体育局行政执法人员清单》、《教育和体育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教育和体育局音像记录清单》、《教育和体育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系统依法行政的制度基础,规范了行政执法的程序,杜绝了任性执法和任意执法,做到了行政执法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四、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组织学习、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市政办字【20xx】x号)等相关文件的有关要求着力推进行政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通过五张清单制度,明确本单位行政执法的主体、权限(包括种类、依据)、程序(流程)、救济渠道等;根据法律法规要求,执法人员持证执法,出具相应的执法文书,告知行政相对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等依法应当告知的事项;通过行政执法公示等相关平台,将执法信息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公开。对行政执法按合法规范、客观全面、及时准确的要求予以记录,提高行政效能。

五、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行政执法队伍新老交替的过程中,法治宣传教育相对滞后,且随着依法行政的日益推进,县域内教育单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减少,故行政执法实务不多,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行政执法监督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一)规范行政执法,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要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依托市、县两级法治宣传培训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和政治素质教育、法律和业务素质培训,强化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新录用的执法人员要严格标准、加强培训,加强实务锻炼,使新录用人员能够较快胜任行政执法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效、廉洁、公正的行政执法队伍。

(二)强化法制宣传,全面增强广大师生群众的法制观念

我们从意识、观念、模式、手段等各个方面整体推进,包括制度、机制建设、课堂教学和宣传普及、权益维护、教学研究等各个环节,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做好普法各项工作:继续将学校师生和领导干部、公务员作为今后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继续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大德育工作框架;继续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得以充分发挥;继续将课外活动作为青少年学法用法的重要途径,增强学生学法的趣味性;并且积极拓展网络、新媒体等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进展。

(三)探索加强执法监督,扎实推进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

篇9:关于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方案

存在问题:

一、抽查5名护士,有2名护士对流程不熟悉。抽查5名护士,有1名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

整改措施:

1、护理部于6月份组织了全院新招聘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接诊流程、护理基础知识、护士基础礼仪、院感知识)等;并予以了考核,均考核合格通过。

2、组织了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并制定了核心制度每月重点检查项目表,要求人人熟悉、过关。

3、护理部每月下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及核心制度的检查;重点抽查科内年轻护士。

4、召开了护士长会,要求科内基础护理及健康宣教质控员协助护士长抓好科内宣教及护士核心制度的学习。

5、为了加强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宣教的落实,护理部将修改优质护理病房评比方案,拟定评选最优秀的责任护士活动,目的为了督促个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存在问题:

二、抽查毒麻药品管理不符合要求。

整改措施:

1、二季度护理质量讲评会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毒麻药品管理

2、不定期对病房及药房进行反查。发现问题予以考核

3、要求科室护理安全质控员协助护士长督促科室毒麻药品的领用登记管理工作,要求及时登记,与药房出入数据一致。

篇10: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试题

姓名_________科室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 分,每空1.5分)

1.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______、______、______、用法。

2.查输血单位与血瓶(袋)签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药房配方时,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________,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备试验,两人工作时要__________,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5.病理科诊断时,查对编号、_________、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6.针刺治疗时,检查针的数号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分,每题2分)

1.输血前,需经()查对:。

A、1人B、2人C、3人D、5人

2.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A、器械护士B、巡诊护士C、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D、手术医生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以备必要时查对。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天

4.检验时,查对()、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A、试剂B、姓名C、科室D、检验目的5.影像科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A、住院号B、性别C、部位D、检查目的6.供应室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

A、科室B、用途C、清洁度D、消毒方式

三、判断题(共 分,每空1.5分)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术后患者送回复苏室、病室或者监护室时,交接双方应再次对患者的基本信

息、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进行查对交接。()

4.病理科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5.各种治疗时,耷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6.功能检查科(特殊检查室)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

1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床号 剂量、浓度、时间

2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袋)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配血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BCCACC

篇11:医疗核心制度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B)

A、让患者到它院诊治。B、移交给接班医师。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A)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B)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B、组织会诊讨论。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B)

A、1次B、2次C、3次D、4次

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C)

A、首诊负责制B、三级医生查房制C、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6、急诊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位?(A)

A、10分钟B、15分钟C、20分钟D、30分钟

7、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医师可单独完成的手术是(A)

A、一类手术B、二类手术C、三类手术D、四类手术

8、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C)内完成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三天

9、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C)

A、1天、6小时B、3天、12小时C、1周、1天D、5天、1天

10、对病重患者,病程记录至少要(B)记录一次

A、1天B、2天C、3天D、4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空,共30分)。

1、医疗机构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包括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2、住院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

3、疑难病历会诊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生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尽早明确诊治。

4、住院医师对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 或 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5、医疗会诊包括 急诊会诊、科间会诊、科内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6、住院医师值班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新入院和手术后的患者。

7、对新入院患者主治以上的上级医师应于48 小时内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等提出指导意见。

8、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实施抢救。

9、出院病历一般应在___ 3__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___一周。

10、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用红色笔签写全名。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3题,共15分)。

1、日常病程记录的内容?

答: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凡实施特殊检查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人入院后,必须于24小时内进行拟诊分析,提出诊疗措施,并记于病程记录内。

2、简要回答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医务人员必须注意的事项。

答: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3、首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具体应作哪些工作?

答: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两题,共20分)

一、请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对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意义。

答:(1)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对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目前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核心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规范没有落实;三是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行政部门监管不力;四是医疗服务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五是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六是对事件反应不敏感,应对不及时,调查处置不力。

(3)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能否切身体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能否获得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体会,也是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志。

(4)学习医疗核心制度一是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二是要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三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安全意识。二、三级医师查房的基本程序和目的是什么?

答:基本程序包括:

(1)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3)病危、病重患者入院当日必须有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记录。节假日及双休日可由值班主治医师代查房。

(4)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5)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目的:

上一篇:2018加拿大失业率最低的职业下一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