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韩非子·六反》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4-04-26

节选自《韩非子·六反》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4篇)

篇1:节选自《韩非子·六反》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也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篇2:节选自《韩非子·六反》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A.虽犯军旅之难 犯:侵犯

B.明主之法,揆也 揆:准则

C.又劝一国 劝:劝勉

D.故人易之也 易:轻视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忍以饥寒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是故欲治甚者 吾妻之美我者

C.欲治者奚疑于重刑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此不察于治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B.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C.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D.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4分)

(2)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4分)

(3)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4分)

参考答案:

10、A(犯:遭遇)

11、C(C项,疑问代词,怎么;A项,介词,用/动词,任用;B项,代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代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D项,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对象/介词,表被动,引出对象。)

12、B

13、见译文画线部分

【参考译文】

篇3:《史记》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恶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恪T唬“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右:秦汉以前以右为上。②贱:指出身低贱。③宣言:扬言。④争列:争位次的排列。⑤引车:把车掉转方向。引:退。⑥不肖:不贤,没出息。⑦孰与:何如。这句的意思是,“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怎么样”。⑧驽:劣马。常喻人之蠢笨。⑨顾:但。⑩负荆:身背荆条,表示愿受责罚。因:依靠,通过。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21.翻译句子。3分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22.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23、用文中的词句填空。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 ”,“ ”。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 ”。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

参考答案

20. C

21.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况且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还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22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或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

23、“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引车避匿”。

参考译文:

篇4:节选自《韩非子·六反》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扬子《太玄》、《法言》,昌黎④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文贵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集其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21、引用“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下列句子编成四组,都属于正面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 )(3分)

(1)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2)物相杂,故曰文。

(3)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4)故文者,变之谓也。

(5)《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6)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

A.(1)(3)(5)(6) B.(1)(3)(4)(6)

C.(2)(3)(4)(6) D.(1)(2)(5)(6)

23.文章是怎样说明实词和虚词的辩证关系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7)段强调诵读要(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分)

25.根据“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选择其中一例加以简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用虎和豹的毛色随季节而变化出美丽的色彩,形象生动地比喻文章唯“变”,才是珍贵的为文之道。(2分)(形象生动或比喻1分,作用答到作文要变1分)

22.B(3分)

23.作者肯定虚词的作用:虚词用得充分,能够精神情态完全显现出来;而古人用实词,倒也另显出古朴厚重和简洁。故合理运用两者各有其利,反之则过犹不及。(3分)(虚词的作用1分,诗词的作用1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1分)

答题示例:文章必备了虚词而有神态,因实词而具有厚重之气,应当是两者兼备,不可偏于一方,才能做到情韵并美,文采照耀。(3分)

24.①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得古人之神气,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神气)(2分)②诵读之烂熟(1分)(3分)

25.(《庄子秋水》:“物以明理”;《史记廉蔺列传》、《鸿门宴》《李将军列传》:“事以寓情”。)(4分)

秋水:通过寓言阐明哲理;史记:在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孕育褒贬之情。

答题示例:1、《史记》事以寓情,如《李将军列传》之中,通过大将军李广曲解误作叛国之例,运用含蓄克制的笔法,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于李将军为人的赞扬和其砸去偶遇的不平,寄托他深刻地情感。(4分)

2、《史记》之文体现了“事以寓情”太史公以其凝练成文的笔触记叙了《鸿门宴》各个人物项羽、刘邦、张良的特点。以一场暗流汹涌的宴会来表达了对于前人为人处世的智慧的敬佩赞美以及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史事来寄托对历史的敬畏之情。(3分)

翻译:

写文章的方法,以精神为主,以气韵补充。曹丕、苏辙品评文章,以气韵为主,正是这样的。但是气韵随着精神变换,精神浑厚则气韵充盈,精神悠远则气韵飘逸,精神雄伟则气韵高洁,精神变幻则气韵奇异,精神深沉则气韵平静,所以精神是气韵的主导。至于写专门的论文以讲道理为主,则不能全部展现文章的奥妙。如果人不熟读经书洞彻道理,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浅陋空荡。人如果没有组织文字的才能,则文字纵然再多,都不适用。所以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是写文章的要素。

文以奇为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最珍贵最喜爱的东西,必定不是平平常常的物件”之意。然而,有的文章奇在字句上,有的奇在内容上,有的奇在行文上,有的奇在构思上,有的奇在深远的意境上。有的奇在气韵,有的奇在精神。仅仅是字句奇,不足以称奇,气韵奇特才是真的奇特;精神奇特是自古以来很少见到的。各种所谓奇特的等次地位虽然是这样的,但字句也不可平淡无奇。扬雄的《太玄》、《法言》,韩愈非常喜欢它,所以韩愈的文章就很奇特。文章的奇特的气韵是最难认识和掌握的,大体说来,就是要忽起忽落,气之来也没有端绪,气之去也没有痕迹。读古人的文章,在起落转接的地方,觉得有难以探测、不可捉摸之处,便是奇特的气韵。

文章贵在简洁。凡是文章,笔法老练就可以简洁,感情真挚则可以简洁,言辞确切则可以简洁,事理精当则可以简洁。

文章贵在讲究变化。《易》中说:“老虎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光亮,豹子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鲜丽。”又说:“事物相互交杂,所以才称之为文章。”因此所谓文者,说的就是变啊。一本集子中的文章篇篇变,一篇文章中的章节段段变,一段文字中的语言句句变,精神在变,气韵在变,境界在变,音节在变,字句在变,这只有韩愈能做得到。

行文的方法有平实有奇特,应该是兼而有之,才能充分显示写文章的本领。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尚书》的《典》、《谟》《训》、《诰》,文字十分简朴古奥,这样是(由于)当时的文法还不完备。到孔子的时候,虚字已经详细而完备,于是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神气形态全部描绘出来。《左传》的情致和韵味都很美,文章光彩耀眼。到了先秦战国时代,就更加疏荡恣肆。汉朝人有所收敛,稍微走向了刚劲质朴,只有司马迁能集其大成。唐朝人宗法汉人,然多数趋于峭拔硬挺。宋朝人宗法先秦,得到了先秦文章疏荡恣肆的一面,但却有失于浑厚丰赡,情气韵味也显得有些淡薄。写文章必须虚字用得充分而后方能使精神情态全部显现出来,怎么可以随便节制减损呢?然而枝蔓敷展软弱无力,缺少古人那种浑厚沉郁的情气,就是后人的文章越来越浅薄的地方。司马迁文章的句法看起来似乎累赘重拙,而实际上那正是它古朴厚重可爱之处。

道理不能够直接表达,因此文人依据事实阐明道理;感情不能够直白地表达,因此文人凭借外物寄托情感。依据事实阐明道理,是《庄子》的文法;凭借外物寄托情感,是《史记》的文法。

上一篇:销售开场白怎么说下一篇:五代十国花鸟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