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阳秋韵散文

2024-05-01

谷阳秋韵散文(共12篇)

篇1:谷阳秋韵散文

晨光里,我喜欢听风在窗外“沙沙沙”打扫庭院的声音,那些枯了黄了的落叶被它刷啦刷啦地扫到了墙的角落,簇拥着,鲜活着,全没有颓败的样子,仿如领取了奖章奖牌似的兴奋,这也是回归的喜悦使然吗?我想是的。

我也喜欢看风从阳光的微尘里倏忽走来,撩拨姑娘乌黑油亮的头发,给她扎起一绺一绺的小辫子,在风的背影里飘啊飘,脸儿就也红了,也润了,红润如枝头扑簌簌在风里跳舞的叶子。

秋也是喜欢风的,喜欢在风的背影里五光十色地跳,像一个盛装的新娘,在众人的注目下羞答答的,却又掩不住对生活向往的热烈奔放。

它可是有丰厚的嫁妆,你看,那满山,满坡,满沟,满野,满树,满枝头,红彤彤,黄橙橙,亮晶晶,如宝石,如金玉,如水晶,全都是汗水浇铸的,价值连城。

它们在眼前织锦一般铺陈开去,好似有无数双巧手在不停地穿针引线,你的眼前也就不断地铺开新的画卷。

你绝对是目不暇接的。任谁都会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有东西,有南北,有青山,有绿水,有自然,有人文,有喧闹,也有寂寥,乐在其间,自是无尽逍遥。然而,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角难窥全貌。

我喜欢,在晨光里,在秋风里,听风“沙沙沙”地打扫庭院,看风在微尘里移步款款,给姑娘扎起小辫,喜欢和大家一起分享朋友圈。当然,听是不够看是不够的.,只因这河山大好无限。

篇2:谷阳秋韵散文

秋雨,踟蹰在河畔,听水流拥着落叶伴落花,在风的心里打着旋。是谁,掉了一地的思念,漂到了缘分的那一边?

秋雨,巧手,柔情,缠绵,在晨烟里细细地绘了一幅醉煞人的画面。你起的迟,便无缘得见。一别,就别了另一重天。

秋雨,在竹叶上小憩,酣酣甜甜。随手,串了一条长长的珠串,挂在脖间。不是想风情万种,只为有一个人能多看一眼。

篇3:鲍山秋韵散文

往年的重阳节喜欢爬千佛山赶庙会,犹记得齐烟九点的壮美。遂想起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今逢周日,心血来潮,去九点中的鲍山觅秋韵。

骑上单车,向东行至济钢中门,穿越桥洞,一溜上坡,有点费力,只好推着单车走。但见左边秋柳飘飘依依地轻轻舞动,黄的叶吻别绿的叶,宽阔的草坪绿毯换上微微泛黄的黄地毯。

路东又一片青松翠柏中,青砖白缝堆砌的如古长城般的高台,静谧中散发着悠悠古色古香的气息,心不由自主地淡定安宁下来。

这里乃是鲍叔牙之墓,一直仰慕鲍管之交的典故,怀着对鲍叔牙的崇敬,就更近一些瞻仰鲍山墓,大有一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偶遇之感,满足了对知己之交向往的尊崇情怀而又无憾。

支好车子拾级而上,台阶的中间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上雕刻着舞动的龙,稍稍倾斜上去,又见四周垛口围拢,再往上两边各有一只石麒麟护佑,中间有香台,上面摆有纸钱和贡品。后面十米左右的土丘隆成一个圆并被砖石垒砌,上面树木的叶子黄绿掩映,在微微的秋风里私语,那是古人对今人的嘱托吗?我心里默默对着先贤古人说:“您不会寂寞的,您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的精神万古流芳。今天我来了,还有更多的人会来。”

宋代曾巩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再向西往南一拐就到了鲍山公园,去领略高山流水遇知音动人心弦的靓丽景色和意境吧!看山门前一大片空地铺着光滑方正的石块,山门的山脚下一对石狮子背着小狮子,好像正在欢迎来此游玩的游客。抬头看:中间高两边低的古色亭子的中间悬挂着“鲍山仙境”四个大字,这横批隶书颇苍劲有力,两边的红柱上书写着“叔牙贤明誉齐国,和顺淑气盈钢城”,既有神韵又有风骨,和着那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错落有致的复古韵致,好生惹起人怀旧之心绪。

边回眸四顾,边沿台阶而上,进得门去。一个小假山,山石叠落,立在巴掌大的水池边上。小假山的后边矗立着一座大点的假山,山上石径蜿蜒,树木重重叠叠,有的依然翠绿,有的红得鲜艳,有的金黄灿烂。向左一个山岔路口,向南去,是个一到春季桃花满园芬芳的桃园。直走,左边排列着高高尖尖的松树,右边有火炬树、冬青树、柿子树、核桃树。还有高低起伏的草坪,各种形状的叶子红黄绿间杂着,正透露着秋的气息和味道。

再往前走,右拐一个人工小湖,碧波粼粼,倒映出四周的矮山、石块、红绿黄掩映的树,湖边有人垂钓,有人拍照,有人溜达。木桥、乱石、凳子三三两两的散布在湖畔,湖里鱼儿游动,涟漪一圈圈地微微荡漾,把蓝天碧空中悠闲的白云荡碎。碎成阵阵笑声,碎出片片回忆。回忆我们一家三口:冬日曾在这里打雪仗,春天曾在这里嬉水,夏天的夜晚曾来这里乘凉。今日独行在这里,渴望着有知音陪伴,莫辜负这“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美好景致呀!

那就再去前方的瀑布感受真正的高山流水的壮观可好?循潺潺的水声望去,一处怪石嶙峋的`大小石头,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在那些空隙处,水突突地冒出,正从突兀的崖石边向下飞去。

欲找水流向的尽头,沿着陡峭的石梯台阶往低处走下去,有密林、藤林、松林。七拐八拐,走出曲径通幽,仰望眼前瀑布,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继续前行,眼前亭榭闪现又见小桥流水。跨过小桥,看平地处,花树掩映,石径幽幽。抬眼望,山势稍陡,树木密集,颜色斑斓。一条往上的山路,两边又是苍翠的松柏树。沿此路走,能寻觅到一个小动物园,如果幸运还可以看到园里的孔雀开屏。

顺着山路,寻寻觅觅,走走停停,秋的精美,就在我的前后左右。白云蓝天下鸟兽唱和,花香疏影间风生水起,林木丛中乱石叠。走累了,只好独自坐在木凳上,遥望高处的亭子,留恋着那里廊柱回环,雕画着的梅兰竹菊,回味着清、静、雅的闲情逸致,凝目石径两旁的树,树上的叶子正展露着秋的韵致,秋日艳阳叶愈红。

篇4:野荷秋韵散文

天河从陕西照川跌落到湖北境内之后,曲里拐弯地在郧西的版图上划出了六十多公里长的一条河谷,最后绕着一座名叫“狮子头”的石山,画了一个圆圆满满的句号,极不情愿地汇入汉江,蹦蹦跳跳地往东奔去。

从外地移居到这里的山民们,看中了狮子头背后的这个大湾,寻思着让天河水改个道路汇入汉江。他们采用最为笨拙的法子,在垭子湾东边的岩头上凿开一条峡谷,硬是逼着天河水从这条人工凿开的峡谷中泄入汉江。狮子头后面的这个大河湾,便被移民先祖们改造成了近三百亩的米粮川。

老河湾被改造成良田后,累计长出了数以万计的谷米,养活了天河口十几代人。然而,改造过天河湾的移民,为了南水北调大局,再一次从天河湾,迁移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潜江。

老河道中的各种水草,在良田下压抑了若干年,最终以顽强的毅力,顶开了压在它们身上的土壤,以不可抵挡的态势,收复了原本属于它们的领土。那成片的香莆,经过一个长夏的筹备,像是一群想要许愿的善男信女,专等着秋季发出的信号,齐齐地举着一支支绛红色的香烛,气势磅礴地挤满了老河道,与山坡上的草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韵味无穷的《秋景图》。

在这幅《秋景图》中,最美还不算是这些成片的香莆,香莆们顶多只能算是《秋景图》中一抹绛紫的底色。河湾西端的那片野荷,才是天河湾中最美的风景。

这片野荷绵绵延延,足有四十余亩,像一大块翡翠玉璧,镶嵌在这一大片香莆、芦苇和水花生之间。那翠绿的荷叶,每一片都有两尺方圆,层层叠叠地铺成一张硕大的绿毡,绿毡上点缀着一朵朵红白相间的荷花。那一朵朵红白相间的荷花,更像是一群身着红裙白衫的少女,她们在微风的.吹拂中,在荷叶铺成的绿毡上搔首弄姿、翩翩起舞。那种舞姿,十足的娇媚,也十分地惹人爱怜。

就在荷花摇曳起舞的时候,藏在荷叶下面的青蛙,也不甘寂寞地昂起头来,“咯哇哇,咯哇哇”地欢唱着。它们用欢歌的声浪,鼓动得头顶上的荷叶波浪起伏,也激荡着荷花的舞姿,舞动得更加奔放、更加热烈。最有意思的是,杨树林中的蝉儿们,也振动着透亮的翅膀,抱紧怀中的树干或树枝,尾巴一翘一翘地嘶鸣着:“热呀热得寡气,热呀热得寡气……热呀……热死了呀……”秋日的气温,也的确是炎热非凡,荷叶上那一粒粒滚动的水珠,有可能就是荷花们在起舞的过程中撒落的汗珠,蝉儿的鸣叫,多半是心疼娇媚的荷花。

在这片野荷的四周,高的是香莆,矮的是水花生,点缀其中的,是一大片玉白色的半边莲。那些半边莲,正以自己残缺的美,衬托着野荷花的娇艳。野荷花的花序是完整的、艳丽的,而半边莲却只有半边花序,虽然也在粉白的花瓣根部染一抹嫣红,却比不上野荷花的完美。好在半边莲颇为知趣,自己虽属莲花一族,毕竟是残缺的、不够完美的花朵,便心甘情愿地屈居在荷塘的周围,以自己残缺的美,衬托着野荷花的完美与高雅。

天河湾的野荷,在风骚了夏秋两季之后,偷偷地孕育了一塘鲜嫩的野藕,探手一摸,便扯出一根根肥壮的嫩藕。拿到清水中一濯,湿润如玉的藕节,像初生婴儿的手臂一样,显得格外可爱。

说起来不怕诸君笑话,我在天河湿地管护站工作了三年,除了十分欣赏野荷秋韵的风景之外,并不知道污泥中的野藕还是绝美的食物。

去年腊月底的一天下午,我经过那片野荷塘回家时,意外地发现荷塘的岸边,堆放着几大堆鲜嫩的野藕。采挖野藕的夫妻二人,都是当地的村民,男的正从污泥中往外掏挖野藕,女的接过男人递过来的藕节,捋去藕节上的污泥,整齐地摆放在枯干的荷叶上,最后又转运到岸边。

我当时问了一句很可笑的话:“这藕能吃吗?”掏挖野藕的男人笑了,女人也跟着笑了。笑得花枝乱颤的女人,指着岸边的藕堆说:“拿几根回去尝尝吧,保管你吃了还想吃。”男人一边掏挖着野藕,一边补充说:“野藕不熬火,如果用高压锅炖汤,等压气顶一冒气,就要赶紧拿开,火关晚了,就被炖得稀烂。”

篇5:秋韵唯美散文

推开门,一股寒飕飕的冷风拂面而来,我拉拢了衣领,遮住裸落在外的脖子。屋外,雾气腾腾的,看上去,一切都显得凝重,神秘、飘渺而又无有际涯。土地里散发出的热气,被凝结穿挂在小草的叶尖,如一颗颗楚楚欲滴的泪珠。我喜欢秋天;喜欢它敏感,尖锐、而又带点淡淡忧伤的感觉。

深秋的清晨,有点冷,而楼下晨练的人,依然身影翩翩,脚步匆忙。我没晨练的习惯,但每天早上,我总会在阳台站一会,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再伸伸腰抬抬腿,舒展舒展从睡眠里苏醒过来的筋骨。

也许是女人多愁善感的本性,也许是秋天呼应了一个中年女人内心的空旷,苍白、缄默和伤感。站在阳台,看着几盘曾经开得火热茂盛的杜鹃花,水莲和美人焦,因为季节的变换,已把灿烂和美丽凋谢枝头。那隐隐透出的憔悴和枯黄,渗透着与我年龄相关的冥色。

所幸的是,摆在它们中间的这盘火红的三角梅,依然开得正酣,它们一朵一朵地簇拥枝头,把这个单调的深秋感染得有了几分色彩,几分热闹。这盘三角梅,是我今年在花草市场买的,我崇敬它有着梅花一样的性格和火一样的热烈。与三角梅为邻的,是一盘笑容可掬的黄菊花。在众多的.花卉中,对梅和菊我情有独钟,我钟爱它坚强谦和的态度,欣赏它淡雅恬静容貌。

秋水长空,秋天,原本是一个灰色的季节,而当我把眼光凝视在眼前的这盘秋菊身上,闻着它拂过鼻线的阵阵清香,我深深被它感动。在这些莫名的韵律色调里,菊用一种无形的魅力,舒展了我许多的信念。人;一旦有了信念,就不缺乏毅力和心志。

秋天的太阳,不会太霸道猖獗,它懒洋洋的模样却多出了几分慈祥几分柔情,那些“眉飞色舞”的晨雾,见了它不知不觉的就悄然而逝。很快,远近的大小楼房,就能清晰地看出它们的样子。对面楼房的那些窗户,现在都已经敞开了,从晃动的人头和身影中,我可以判断,他们正欣然地接受秋天的温度,秋风的冷酷和暗藏生活中的尖利以及锐角的磨炼。

在我眼里,秋天是衰竭枯萎的,却也成熟美丽。瞧院子里的那些大小樟树,它们没把悲哀写在脸上,那翠绿茂密的叶子,鲜活地镶嵌在秋天的苍穹下,以独特的赤诚心胸和向善的知性接纳、容忍着秋风的无情。那几棵白杨和法国梧桐,它们把生命和宿命的意义谱写叶间,秋风轻轻一吹,一两片红黄相间的叶子就轻柔地飘起,在树干和地面之间袅娜地打几个转儿,轻盈地挥一挥手,便不紧不慢地躺在地面,那单薄纤弱尚留微微颤动的身子,像拒绝、像轻抚、像道别,更像召唤。“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它把生命最后的一点激情和热情为凋零的秋天点缀了另一种生命的玄机。

篇6:秋韵随笔散文

秋风起,万物萧瑟,好像一切都没有了生机盎然的景象,呈现给人们是满眼的枯黄和一片没有生机的土地。

我却最喜欢秋天,秋天它是收获的季节。粮食和果实经历了春天播种的辛劳,尽经了夏季的浇灌和生长,大地上万物逐渐走向成熟,金黄的、艳红的都是美丽的果实,秋天它是个硕果累的季节。

其实,秋天也是个多彩的季节。秋风乍起,桂花飘香,香绕万里。秋霜至,秋菊吐芳,万里霞彩。枫叶染霜,火红一片,层林尽染。

秋果成熟,秋果芳香,果香四溢,色彩各异,随枝招展,煞是羡人。秋之落叶,叶之静美,虽不碧绿,但也金黄。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美,它没有春天的妩媚和羞涩,也不像夏天那样袒露和火热,更不像冬天那样苍白和含蓄。

篇7:秋韵随笔散文

你看:玉米熟了,黄橙橙的堆成了小山;高粱熟了,红红的铺满了地;青豆熟了,绿绿的挂满了豆秧;稻谷熟了,沉甸甸地低下了头。

你看:苹果熟了,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梨子熟了,浅黄色的,碧绿的,棕色的。柿子熟了,红澄澄的,压得树枝弯了腰;桔子熟了,绿绿的,金黄的挂满枝头。柚子熟了,像个大钱袋,挂满了树。

你看:茄子熟了,紫色的菜蔬连成一片;番茄熟了,红橙色的果实像宝石摆了一地;菜椒熟了,绿绿的像翡翠挂满了菜椒秧;菜花熟了,白白的像开满地的鲜花。

田间路上,一辆辆的运输车,满载着粮食和蔬菜奔驰。一车红的,一车黄的,一车绿的,一车紫的,一车白的。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人说:秋天没有花朵,只有枯竭。NO,你错了,秋天有各种颜色的菊花开放着,白的,粉的,橘黄的,紫的,绿的,开得争香夺艳。秋天还有千日红花,朵朵竞相开放。秋天有药食两用的穿心莲,开着紫红色的小花,甚是招人喜爱。秋天还有美女樱花,藕色的非常的美。秋天还有紫罗兰,开着藕荷色的小花,引人注目。

谁说秋天是凄凉悲伤的?秋天有漫山遍野的红叶,秋天有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天有数不清的累累硕果,秋天有舒爽适宜的温度。这些不都给秋天增添了欢喜和愉悦吗?这些不都会让人心情大好吗?

秋天不仅硕果累累,秋天还是旅游度假的好时光。秋天有很多朋友在此时会去爬山,去赏红叶,去采摘,去品农家美食。

每到这时,就会有不少爱旅游的朋友,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他们向往的景区,去玩耍,去尽兴。每到这个季节,旅游业的营业额都会蒸蒸日上。

秋季的采摘园里,一家家,一户户,携家眷,带朋友,组成的采摘小组,充满希望而来,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得到了果实的回报,那种心情,那种喜悦,那种乐趣,用语言似乎都无法形容,所有的感受全都写在脸上。

秋天你放眼高山峻岭,满山是金黄和橘红的颜色,和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形成鲜明的对比。大有漫山红叶,层林尽染之势。

看到这里,你还会说秋天是枯燥无聊的季节吗?你还会说秋天是萧条悲伤的吗?

春天有春天的美,夏天有夏天的媚,秋天有秋天的韵,冬天有冬天的景。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四季轮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一年变幻成截然不同的四个季节。而秋天是这四个季节中,最有成果感的时候。

篇8:乡村秋韵散文

乡村秋韵散文【1】

当秋风徐徐吹来了凉意,当秋天的明月皎洁如雪,也便勾起了我无尽的乡愁。

家乡的秋天,是富有很高韵律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是无法感觉到那种,乡村所特有的秋韵。

久居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高楼与大厦之间,生活在分不清春夏秋冬的空调室内,总有一种压抑、烦躁之感,有一种脱离大自然的窘境,很怀念小时候家乡那唯美的秋天。

为满足自己念家的愿望,赶着秋意渐浓时,回了一趟老家,也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一下,真真切切的乡村秋韵。

清晨,踩着薄雾,信步来到屋后的荷塘,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娇美的荷花,已经孕育了她的孩子,那孩子在妈妈的的怀抱里,探出一个个调皮的小脑袋,甚是可爱。

荷塘边上的杨柳,在晨风的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荷塘边的草儿,依然青绿着,草尖儿上顶着一个个晶莹的露珠,露珠打湿了我的鞋子,却清凉了我的心。

走进田野,你会看到,在苍茫的原野上,更是一遍秋的景象,那苍了叶的豆子,那即将成熟的稻子,绿色中点缀着点点的黄,好似一大片绿色的绒毯上,洒满了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

一阵微风吹过,你能清晰的闻到那浓浓的、香香的,庄稼的味道,还有一些清雅、淡淡的花香。

当你置身在乡村的田野;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你会感到心情舒爽、心旷神怡。

柔柔的云,在天空中漂浮着,一朵朵、一片片,似棉絮;如羊群。

在田埂、地头、沟渠、土坡,甚至在石头的缝隙中,野菊开的正旺,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花丛中混杂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橙、黄、绿、青、蓝、紫,娇小而炫丽,是那么的多,那么的密,那么的辽阔。

野菊是田野的天使;是秋天的精灵。

村道上的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分列在路的两旁,像哨兵一样,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树叶在风的吹拂下,沙沙、沙沙的,唱着动听的歌谣。

远处,几只白鹭在田间嬉戏玩耍,它们一会儿,煽动着翅膀;伸长脖子;仰头天空;高歌一曲,一会儿,有快速的钻入草丛,似觅食;如玩耍,自由自在。

村头那片果园里,柿子、梨子、枣子、挂满了枝头,紫色的、青色的葡萄,一串串挂满架子,一看,你就会不自觉的垂涎欲滴了。

微风吹过,那浓浓的、甜甜的果香,更会让馋的直流口水。

来到果园的旁边,正赶上本家大叔在摘梨子,那黄橙橙的梨子,挂满了枝头。

大叔看见了我,笑呵呵的让我品尝他家的梨子,我也正有此意,便不客气的接过了,大叔递过来的梨子,也顾不上清洗,只用手擦了擦,便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那甜滋滋,凉丝丝的味儿,立刻温暖了我的身体。

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有家乡秋夜的韵味,当夜幕降临,明镜般的月亮挂在苍穹,月光如瀑布般,倾泻在广袤的大地上,那小星星调皮的时隐时现,好像是在和月亮捉迷藏。

月光下的村舍、树木、田野,都安静的进入了梦乡。

送走来看我的儿时玩伴,一个人,坐在院里的小凳子上,看着被夜染成了墨色的泥土石子、花草树木,还有我的小村庄,听秋虫啾啾、啾啾的在唱着情歌,我的心也在这静怡中,变得恬静、温暖了。

画案上的风景【2】

爱上画画,就像作家爱上写作,在脑海中扑捉灵感与火花。

一旦走进画室,往日积淀的美景就想在画案上流淌,手不由自主地就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在不停地构思,就像作家在构思作品一样,在勾画每一个细微之处。

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美,衡山的秀丽,在我的心中激荡不已。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北国的冰峰,南国的花海,西域的孤烟,东方的日出,不时地闯进画室,与我窃窃私语,抑或细细详谈,不知不觉间,它们抬起脚步走上我的画案,走进我的山水画。

山的挺拔高峻,水的清澈明净,展现在我画卷的主体位置。

茅舍青青,人烟稀少,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在点缀着山水画卷。

此时此刻,我又仿佛回到童年时代,在广袤的大地之上,青青的麦苗,在阳光下懒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胳膊腿在伸展着,像是在伸懒腰。

几只白羊,在绿色的大地上慢悠悠地飘荡,像是天边的白云在游动,在飘荡。

在乡村的大地上,炊烟在袅袅升起,一会儿直上,一会儿又像驼背的老人直上云端,此刻,我在想象,或许,人老了,就是这样升入天堂的,那时的我,就是如此幼稚,如此可笑,如此天真。

看着乡村的美景,我的心中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念头。

长大后,我要当一位画家,把这些乡村美景,画下来,给我的乡村留下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印痕,生活的胎记。

一个这样的信念,在我的心里就深深地扎下了根。

时光如水,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

我在自己的画室里,也度过了近二十个春秋。

画室是我的工作间,画案就是我耕耘的土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山水画、牡丹画、人物画……在家乡,在省内外,在朋友圈里有了地位,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多少个白昼严寒,我在弯腰低头绘制风雨霜露;多少个风雨岁月,我在悬腕勾勒五颜六色;多少个春夏冬日,我在深夜题字落款。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一个又一个客户买走,我既高兴,又惋惜,我面对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充满一种难以名状的自豪和满足。

一种成功的喜悦,在心里翻滚、激荡。

一种不舍,在我的心头萦绕、徘徊,一种割爱,在我的神经末梢停滞、闪烁。

面对一幅又一幅作品,我好像又回到童年的原野,乡村的麦田,乡村房舍,乡村炊烟,乡村流水,乡村小溪,甚至连乡村的家禽也在我作品上有了位置,有了空间,有席位。

微山湖的芦苇、荷花、荷叶以及碧波涟漪,船夫,游客,在我的画案上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景色,一只又一只的水鸟,在画案的一端鸣叫,就像美妙的音乐。

画画累了,闭上眼睛,一切美景,在眼前浮现。

忘记了腰酸,也忘记了腿疼,更忘记了手臂的疼痛难忍。

拿起书阅读,好像文字在驱逐我的疲劳,腰的酸,腿的疼,手臂疼痛,都伴随着优美的文字,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瓦尔登湖》、《老人与海》、《猎人日记》等等书籍中的优美景色,仿佛早就在我的画案上呈现过一次又一次,就像是在有节奏地往复循环。

我总是怀着对作家的敬仰阅读每一本书,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品味着,欣赏着。

慢慢地,我也渐渐地发现,我与作家们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个用文字描写情感,一个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内心世界。

我不用敲击电脑,我用画笔,用画案,而作家用电脑,用手敲击键盘,表达自己情感。

其实所描绘的风景是有相同之处的,旅美作家刘成章,在自己的博客上常常展示自己的山水画卷,着名画家铁扬在绘画之余写作,他的新作《母亲的大碗》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面对我的画案,我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我的画笔,就是山水草木的营养源泉,也是我画案上的风景线。

秋寒不寒【3】

——我的求画之路

或许是大运河之水,滋养我的血脉;或许是太白楼之诗风,熏染我的灵性;或许是浣笔泉之诗韵,感染我的性情;或许是古槐之魅力,激发我的情趣。

微山湖的风韵,竹竿巷的幽静,洸府河的碧波,常青路的宽广,太白楼的古韵,小闸口的鱼香,滋养一个弱女子,在儒风的运河大地成长。

济宁,一个有着古风诗韵的城市,就这样,走出一个爱好绘画的女子——秋寒。

沐浴在孔孟之乡,行走在诗韵之乡。

我的血管在膨胀,血液在沸腾,情感的波涛在激荡。

于是乎,我拿起手中的画笔在勾勒线条,在染色,一张又一张牡丹花在我的眼前展现,红色的鲜艳,绿色的浓郁,淡有淡雅之美,艳有色泽之雅。

侍女图,在我的笔下,我用心勾勒,每一段、每一根发梢、每一个细微之处,我丝毫不敢放过,也不敢怠慢,更不敢懈怠。

山水画,虽说我不可能完全走遍祖国的每一处山山水水,但我的心中装满了祖国各地的山川河流,滚动的水流,包括哗哗的流水声在我的耳畔回应。

在此,我也曾胳膊酸痛,肩膀麻木,甚至腰酸腿疼。

眼看着自己,一个又一个作品,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鲜红的证书,明亮的水晶奖杯,在我画室的一个角落,抬望眼,那是,激励我前进的台阶,激励我成长的基石。

《散文百家》,一个省级名刊,在刊发散文的同时,在封二、封底,为我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展示的空间,一个成长的阶梯。

往日的辛苦,往日的疼痛,往日的失望,都在成绩面前,烟消云散。

回首自己走的每一段路程,多少艰辛,多少欢笑,都在留下深深的印痕。

从我上小学开始,就对美术课有着一种深深的好感,或许是对美术老师的.一种敬佩,一种羡慕,一种敬仰。

美术老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每一句话,我都牢牢地印在我幼小的心里。

那时,老师主要是教素描,当然,美术课也不能及时上,学校本身就对美术课不重视,校方领导就自认为,在乡村小学,难以成就未来的画家,于是,美术课常常被语文、数学所占用,尤其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美术课,更是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每当此时,我的心满腹惆怅,一种失落的感觉,一种难以诉说的感觉,在心头激荡翻腾。

为此,我曾暗自流泪,为此,我曾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钟情绘画,实现自己的梦想,是美术的无穷魅力,无限美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的梦想永不破灭。

那时,一颗热爱绘画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幻,我迈进中学的大门,美术课依然是我喜爱的课程之一。

中学的美术课,比小学,有所好转,但也没有改变被轻视的现状,依然被其他课程冲击着,排挤着,属于与音、体、美同一类的课程,同样属于小三科,上美术课,当然,也是我渴望值更高的课程。

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对我也是一种美好的盼望,也一种美好奢望,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老师的讲解,以及老师在画架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点,我都侧耳细听,每到美术课,我总是及早地到美术教室门口等待,等待老师的到来,等待美术课开始。

梦想,就在我的美术课上无限拉长,无限放大……

对我来说,每到美术课的日子,是那么的漫长,是那么的难以等待。

而对于,一堂美术课,又是那样的短暂,那样的瞬息而过,在那美好的时光,时间老人的脚步,好像加快了许多,在美术课上,我似乎感到一节课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我甚至怀疑,教务处领导在有意识地作手脚,为此,我也曾偷偷地侦探过,也曾偷偷地打听过,最后都是一个结果,美术课,和其他课堂时间一样,都是四十五分钟,教务处领导不会因此而改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家人看到我对美术的痴迷,就做出一个意外的决定,让我拜邹道各为师学习工笔画。

在跟邹老师学习期间,他对我要求十分严厉,在他的眼里,学画,比学书法更有难度,当然,也更要有高度。

一个平庸的画家,和一个优秀的画家相比,给人带来的美感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天壤之别的。

从严要求,从高要求,就是要求我要向一个优秀的画家看齐,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就要树高标尺。

夏日炎炎,蚊蝇叮咬,邹老师不让我歇息;冬日严寒,手脚麻木,邹老师不让我停笔;雨天阴郁,邹老师让我观察雨天景色;白雪皑皑,邹老师让我聆听雪花声响。

篇9:榴园秋韵散文

雨过中秋不知倦,莫非嫦娥思下凡?

广寒宫里泪满眼,引得玉兔把月掩。

榴园艳丽红满天,迹罕至因偏远。

愿还灵药返人间,换来自由半日闲。

今年的秋天来得似乎早了些,中秋过后,一连半月的秋雨,天阴冷得让不少人穿上了厚衣,虽然中北巴士依然开着空调冷气车。终于在这个周末,清风推开了阴云密布的天空,温熙的阳光洒在淮北大地上。欣闻东山那几百亩山地石榴已有结果的了,便趁一个闲适的下午驱车直奔榴园而来。

雨后的山路还有未干的`泥泞,但空气里却没有潮湿的气息,天变得湛蓝湛蓝的。说是榴园,其实没有园,是一处山林,漫山遍野地全是石榴树,我暂时给它取名为“榴园”。

虽然没有看到“火光霞焰榴实繁,婀娜俏姿枝上悬”的醉人画面,但秋高气爽的山中风景令我痴迷。却也有了“疑是仙境现人间”的感觉。不觉偶得一首:

山远人迹少,

秋深浮云高。

劲草知风意,

落叶思春好。

当然与眼前所见的景象略有不同,因为这里的山草还很茂盛,正应了那句“秋草晚才青”的意境。大概它们也知道寒冬快要降临了吧,只有好好珍惜这不多的时光,尽情地生长生长,才不枉春与夏的歌唱……

行走在山路上,小路的两旁,石榴树下都是野草,没过人膝,却一点不显得荒凉,相反带给我的是生机盎然,一片繁忙。秋天将它的一部分变得枯黄,可是雨又把另一些洗得明净与碧绿。在我的眼中,它饱经春天的繁盛,夏天的热情,现在洗尽铅尘,摒弃浮华,显得更加含蓄和安静。把淡泊,写在一片片苍翠的枝叶上;把收获,落在一块块裸露的岩石中。轻偎在山的怀抱中,好像在体味那份喜悦与深情,又多了一份闲适与逍遥。微风拂过,不由得闭一闭眼睛,静听一声似远实近的虫鸣,声不大,却敲在我的心间,一丝宁静在心底酝酿滋生。

中秋之后又重阳,天涯何处觅沧桑。

闲来登高醉心绪,雨后空山扫愁肠。

石榴树下碧草盛,华家湖畔丹桂香。

纵使流光寒霜降,不学古人悲秋觞。

篇10:秋韵的情感散文

很小的时候,我会倚在秋里,看秋的云卷云舒呼呼卖弄着秋的大气;听秋的唧唧虫鸣吟唱着秋的荒寥。稍大时,我会坐在秋的门槛,手捧一本书安安静静的埋头于秋的清寒中。那时,秋在我心里便是无限的好、无限的美、无限的大气、无限的绵远。相伴那样温馨的时光,我会独自一人坐到地老天荒,默默与秋结伴。再后来,我学会了偎在秋雨里聆听绵绵的呢喃。那时,秋的雨声极富韵律和着寒蝉凄切从遥远的地方姗姗传来,是那样的清脆、那样的空灵、那样的极富诗意,仿佛从遥远的天籁刺破红尘春雷般地滚滚而来,我便学会了在秋声里做梦、发怔。我会以为那秋寒就是从秋雨开始,就是从秋声里听取的,只是那时对于落叶我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因为叶的落与不落都不会将那缕苍翠遮掩。可是当我在踢踏的脚步声里迎来那片片苍黄的枯枝败叶时,我的心便倏地滑过一丝寒凉。我知道,我终究是没能守住那片片在季节中飞舞的落叶,我听到了秋雨声,听到了寒蝉声,却没有听到叶的簌簌飘落声。

也许我从来就不是善感的人儿,所以我从未真正在秋里读到秋的意绪,唯有凭那一时半刻的突发奇想而追究起秋的意蕴和诗境来。在秋的萧瑟孤寂中七零八落地拼凑那早已消逝的一份秋的凄美。

如今,人过中年,我也早已过了那几许意气年华,不再过多追求对秋的梦想,我那本来就沉静的`人生便彻底地沉在了对于季节的更迭与守候中。在每一季的更换中,很是安静地守候着、聆听着、注视着。而季节的缤纷飘舞里,却早已看不到那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了,唯只在记忆与念想中寻找那份对季节的刻意雕琢。

重回梦里,重温一份浪漫与唯美。我想诸多的季节独属于秋在我的内心深处是那么的鲜明而深刻。在那些时光里,都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子,在门前、在树旁、在晨曦、在夜暮、在深夜、在月下、在季节的深处、在灵魂的最深处。我倚着季节所走过的道路,重温秋的萧索与凄凉、成熟与壮美,觉得那是人生的一份巨大而丰硕的收获,便不知不觉地融入和坠入秋天了,恍若自己也变成了秋天。

于是,在秋风的缱绻寒凉中,在秋雨的淅淅沥沥中,在深秋的诗意萦怀中,我依然还是那个倚立风中孤独的我、沉静的我。我会在风声里嗅闻那远远的一缕清香;会在雨声里遥望那远远的一方温馨;会在秋凉中环抱双臂恋想一份月亮般的清辉;会在秋蕴中痴痴遥念那一份幽情缱绻阳光般的温暖;也会在秋意深浓中深深喟叹一份孤独与萧瑟的悲壮和大气、清冽与厚重。

这便是秋之壮美了。在我的眼眸流转中,那一季的秋便是我所走过的人生之路。在秋意深远的寒凉中,我把我的人生读得通透而虚脱。那是如秋果坠枝般的沉甸甸,那是如秋叶飘零般的凄惶惶,那是如秋雨滴打梧桐的萧索索,那亦是如秋风狂吹残枝败叶般的枯瑟瑟。

篇11:荷塘秋韵抒情散文

此刻,我正徜徉在炎帝园广场东侧的莲花池畔。晨曦透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将清冷的光波洒进岸边的竹林,秋风吹拂的沙沙声,麻雀欢跃的喳喳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眼前的荷塘呈现出异样的景色:曾经妖冶的荷花早已落尽,只留下杯盏大小的莲蓬昂首指向天空;曾经硕大如伞的荷叶周边已经干枯,唯有叶心还顽强地坚守着绿色。池中的水却更加碧绿纯净,周边垂柳的倒影更加清晰了。

我环顾四周,那曾经如彩蝶般追逐荷花的红男绿女不见了,那手持相机跑前跑后选择最佳视角的摄影爱好者不见了。岸边三三两两的游人,都是我们这些步入暮年的老者。我怅然醒悟,现在已是清秋,荷塘最热闹的季节已经过去,该是我们这些喜欢清静的老人的世界了。

这里曾是我们全家欢愉留影的地方。二十年来,每年从春到夏都留下了我们三代人的足迹。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变化,时时都会唤起我昔日的甜美记忆。这里沿半月形的池塘由北而南,共分布着八簇莲带,每年春天最早拱出水面、开出荷花的却是最南面的那一簇。我曾领着孙子,在此指指点点地观赏过多次。那新生莲荷的娇美,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年四月由于春寒迟滞,新荷久盼不来,正在焦急之际,老友德祥从深圳发来他的嫩荷、新苞彩照:一茎半卷的荷叶、一枝鸡头似的花苞静立水面。对着这熟悉的画面,我惊叹南北地域差距之大,竟激动了好几天。又过了两周时间,这一画面才在炎帝园荷塘里重现,我不免又重新激动了一回。

夏季是荷塘最盛的时期,莲叶大而绿,荷花肥而鲜。儿孙们几乎每个周日都来这里观赏,留下了无数张照片。记得有两幅极美极娇:一幅是我和妻子各抱一个孙儿欢笑着,孙儿手中挥舞着硕大的红色气球,背景就是满池碧荷;还有一幅是我和妻子两人的合照,碧荷、垂柳、亭阁辉映着我们的笑脸,已经五十余岁的妻子依然显得年轻。回想起来,这一池莲荷就是这样年年陪伴我们走过了春与夏,记录着我们的足迹,沉淀着我们的幸福与欢乐。

八月一过,已至深秋。凛冽的秋风吹散了游人,只剩下我们这些老人仍在这里坚守。一是为感情所寄,我们愿陪着曾经带给我们欢愉的碧荷走完她最后一段路程;二是清冷也自有它的好处,它可以让我们沉静下来颐养心智,独自思考生命的轨迹。我常把荷塘比做人生,春为少年,夏是成年,这秋就到暮年了。暮年意味着衰老以至死亡,但换一种说法就不一样了,那叫成熟。少年成熟者也有,但那是极少数。所以人们常把秋天叫秋实。你看那满树的柿子黄在秋天,满树的枣儿红在秋天,满架的葡萄紫在秋天。那莲荷呢?

记得小时候在故乡荷塘边割草,一个大我几岁的侄儿指着一茎莲蓬说:“‘水上莲蓬,水下藕成’。可以采藕了。”他竟下到清冷的水里,用脚生生踩出了一管长长的莲藕。如今六十年过去,此刻我望着正在残败的莲叶和耿耿直立的莲蓬,似乎看到了水下无数管雪白的莲藕,正在抻着长长的身子,等待着人们去采挖呢!

晚唐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的诗,有两句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枯荷所呈现的本是一种残败景象,可诗人将它与秋雨连在一起,竟描画出一个极美的意境。美在何处?美在秋雨、枯荷合奏的一曲秋之歌,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我们追忆逝去的繁华,体味成熟的慰藉与甘甜,甚至期许新一拨的春与夏的再次轮回。由此我领悟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能在变化中存在,就像这莲荷,她随着春夏而来,又随着秋冬而去,这秋就是一个轮回的尾声。

篇12:秦岭秋韵散文

挨过了几个双休日的阴雨天,终于盼来了天高日朗、风清云淡,于是我们来到秦岭脚下的田峪,一睹多日萦绕在脑海的秦岭的秋色。到了才知道,田峪河是饮水河,为了保护水源的安全,不容游人随便进入。眼看着满山的美景擦肩而过、无缘欣赏,满脸的无奈与失落,看门老头看着我们失望的表情,前一秒还坚定的语气突然缓和:你们把车停在峪口,可以步行进去看看……刚下过雨,要注意山上的落石……在看山老人的叮嘱声中,我俩惊喜万分,急匆匆收拾行装……

山道平坦宽敞,可容得下三辆汽车同时通行,左边高山巍峨,f岩峭壁,褐色的岩石,参差不齐地裸露在外,有的好像咳嗽一声就会掉下来,难怪老人再三叮咛……注意安全。右边就是田峪河,河面虽不宽敞,可是水质干净、清绿凝碧,在秋阳照射下,河底的沙石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这可是西安人民的饮水河。

我曾在不同的季节走进秦岭,领略它的容颜。有“碧间泉水清”的夏季,有“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冬季,也有“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春季。这次我看到了油画般美丽的.秦岭的秋色。

抬头仰望,碧空如洗,蔚蓝的天空下,秦岭诸峰郁郁葱葱。你看!山坡上,碧绿的松树,火红的栾树,浅红的槭树、明黄的杏树……绿中有黄,黄中带红,从浅到深,从深到浅,色彩纷呈,层林尽染,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漫步山间,陶醉于眼前这油画般的美景,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忽听到如雷的水声,侧目四望,对面的山坡上,如柱的山泉从峥嵘的岩石中直泻而下,好似白练从空而降,又如一匹素绢悬挂山间,那飞溅起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下光怪陆离,似梦似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然于心的诗句,道出了庐山飞瀑的壮观气势。而这秦岭山中的飞瀑“不是银河,胜似银河”。山水相依,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是大山的血液,有了水大山才有了活力、有了灵性,有了魂魄。

上一篇:谷里中学科普宣传周广播稿下一篇:中厚板厂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