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故事700字

2024-04-08

法制故事700字(通用8篇)

篇1:法制故事700字

“法制”一词,我国古代就有了。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是各有不同,其中广义的法制就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的,平等的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制故事,供大家参考。

法制故事1

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治”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法治是与人治、德治相对立的。如果许多人都不受法治控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世界该变得如何?法治让人讲究文明,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少些人们的纠纷,使人们和谐,社会安定。

法治,无声警察

一个未满18岁的青少年,他的父母由于身体不好,而没有时间管他,他便像一个流浪子一样,整天游着,游着。他慢慢地迷上了电脑游戏,为了去网吧打游戏,有时甚至还逃学。当他没有钱时,他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母亲,无论是谁说的话,他母亲都会信。他就以她母亲的这一弱点,来求得他的奢侈之心。他回了家,骗他母亲说学校要买资料,需要交15元钱,他的母亲毫不犹豫的把15元钱给了他。

他继续逃学,并得寸进尺地向他母亲要更多的钱。直到后来,学校老师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批评了他,并告诉了被蒙在鼓里的父母,让他们认真监督他,不让孩子偷偷溜去网吧,然后让学生帮助他,让他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这么可贵的东西——情感!

法治,知心朋友

说到小学,我便想起了我的一位同桌,她。。

我每次出教室的时候,总感觉有一件不好的事要发生,当我回来的时候,发现我的一支笔不见了,反正是一支笔,我也没去探究了,但后来,这种情况出现很多回,我就发誓:这件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有一次,我假装出去了(其实我在墙壁边谨慎地望着)。突然,我看到我的同桌,趁有些人不注意,悄悄地从我的位子里拿出一样东西来。我便跑去告诉老师,要老师为我做主。

老师把同桌叫去,同桌进教室时眼睛红肿着,后来,老师安排他一个人坐,并让她父母好好教育她,让她改正偷东西的行为。

法治,法治,就是这么厉害,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它看在眼里。

法治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治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法制故事2

是什么原因使青少年踏入一个又一个黑深的陷阱,让青少年无法脱离犯罪的魔爪。这里就有两个真实的故事,值得我们思考。

在某中学内有一名高中学生小华,平时爸爸妈妈对他很严格,一分零花钱也不给他,并且每次考试都要求他考高分。他恨自己的父亲不给他零花钱,又抱怨父亲对他太严格。

于是,小华就开始了犯罪行为。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在学校里学生的居住区,小华悄悄偷了某位同学200元钱。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可没想到,儿子被父亲逼的离家出走,开始大胆的到居民家去偷钱。最后,小华在一次偷窃中被警察抓住,被判有期徒刑3年。

其实,青少年犯罪有很多就是因为金钱的缘故。

某初中同学明明,平时在父亲的溺爱下花钱大手大脚。最近花钱如流水的他迷恋上了网络,还经常请客带同学们去网吧。在他眼里,家里有钱。因此,当父母知道他迷恋上网,控制了他的经济来源后,他就受不了了,想出一个绑架自己的闹剧来吓父母,向父母开口索要金额十万元之多。

从这两位同学的犯罪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法律知识非常无知。确实,青少年为何犯罪呢?无非是为了金钱,为了报复,或为了其它利益。

著名诗人但丁说过:“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而法律是人类一切知识的结晶。”我想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多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是那些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法律知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我们青少年起着时时保护和监督的作用。

同学们,“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让我们抵住一切诱惑,堂堂正正做人,安安心心过日子,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的。

法制故事3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如:强要同学钱财,参与抢劫,更有甚者结帮犯罪。据报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万宁市17岁学生温某,因持塑料枪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也呈上升势头,加入黑帮犯罪的一般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

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拥有。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法制故事4

每个国家都有法制,法制可以让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不再发生争执,大家生活得快快乐乐,幸福美好!可是每当灾难的到来,经常是因为人们不遵守法制,所以让灾难有所来临。我相信上帝对每个人都有是公平的,只要人人都遵纪守法,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法制了,比如说老师教我们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妈妈教我不能偷东西,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走的噢……

走进小学的殿堂,我还听老师对我们讲关于学校的校规、校风一些学校的制度,小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遵纪守法,我真是一窍不通,后来我才明白只要人人遵纪守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以后我走进社会,只要法制永远在我心中,我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快乐!更加成功!

我要好好学习,遵纪守法,长大后,我要以法制第一,来报效伟大的祖国!为祖国更进一层楼!

只要人人遵纪守法,法制在我们心中,人们就会团结友爱,和谐友好,人们的灾难越来越少,生活过得幸福安康。

这将是多么和平、多么友好、多么美丽的世界,地球妈妈将更美丽!

让我们一起遵纪守法吧!

法制故事5

9月29号下午,老师和几名警官给我们上了一堂法制交通安全的的大课堂。

首先,校长为我们介绍了三位法制交通安全的副校长。

校长介绍完法制交通安全副校长,姜警官为我们讲了几条关于法律的事:1、有些同学,学习外面的黑老大,黑社会,叫了几个兄弟,见了不顺眼的学弟、学妹、就把他们打一顿,见了不听话的学生也一样。2有些学生,在家长、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去网吧。因为没钱,就问比自己小的学生要钱。开始是1元、2元、后来就是几十,几百的要,姜警官希望这样的学生可以停止违法行为。3还有一些学生去偷钱,偷同学的钱,偷同学书包里的零用钱,有的还去偷学校里的钱,有的甚至去偷停在学校附近的自行车。姜警官告诉我们,他们遇到很多这样的事例,这样已经构成了犯罪,有的学生还被公安机关拘留了呢!4有的学生不求上进,内心空虚,自己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他(她)没事干,用石头砸篮球架,对自己没有好处,还破坏了公共财产。所以,在这里,我呼吁大家:不要损坏公共财产。姜警官讲完,陈主任进行了总结,要求我们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公民。

接着,王警官为我们讲了三大点关于交通方面的知识:一交通安全形势:我国平均每年有10万人在车祸中死亡,50万人受伤。平均每5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车祸。想必,大家都听过篮球女孩的故事吧!4岁时,她的双腿被车撞掉了,下半身没有了,只有上半身,他的爸爸妈妈就把她放在一个篮球里,她不能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几年来,她一共磨坏了8个篮球。二、交通常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是我们经常见到了。交通信号灯分为红、绿、黄三种。红灯时行人以及车辆不能通过,绿灯可以走,黄灯时要等待。红绿灯是我国统一的交通信号灯。我们要爱护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交警与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的不一致,要听交警的指挥,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为达到非法年龄不能骑车上路.三、安全走路:行人应在人行道上行走。节假日外出时,不能一边走,一边看书,不三五成群的走,不追逐打闹。不突然从车前、车后下车,不能在车未停稳就拉开车门,等车靠边停稳后上车。

这一次法制交通大讲堂,让我懂得了很多安全知识,懂得了守法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一定要时刻要警醒。做一个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让生命之花绽放得绚丽多彩。

法制故事最新700字五篇

篇2:法制故事700字

在此,问一句什么是法,法的作用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法律不单单只是人人都要墨守陈规的一个个规矩,更不是一条条限制人身自由的条例,它的存在同样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或是列举出处事中我们不应有的错误应对方法。林肯就这样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在法网包围之外就肆意为之;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被见者视而不见就认为此事被所有人的道德所接纳。法,是所有良好道德与行为的囊括,是帮世人解决矛盾的桥梁,而不是能被人轻易跨过它的界限的装饰品或是“打扰”到我们正常生活的.干扰者。这是一名守法者应有的觉悟。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校中我们何尝没有校规、班规!而在这些条例中,我想大家应有的反应应当是觉得没有一件是会让人觉得做起来很困难的,因为这其中的规则都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做到的或所能养成的习惯,或是说是应有的品德、行为而已。然而有意违法、违规者,在我的眼中,就是已经抛自身于不顾,放弃一个做人该有的道德理念。法律,它是一个我们行为的标准,就像是一个生活之中的楷模,尽管或许我们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始终都要学习这位“楷模”所带给我们的道德修养。因为“法者,乃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执法无论是宽还是严,最重要的是要自身的清正严明。

如今在校园或是放眼社会,行不端者不在少数,其道德的深浅便在其一言一行中表露无遗——衣冠不整、动作散漫、神情轻浮……这所有的一切都表现出一个人的思想的低下,更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否对自己的发色与行为做出过反思,自身所做的一切是否已渐渐划过自身道德(法律)的边线……而这便定为抛自身于不顾,放弃一个做人该有的道德理念的行为,无疑众人会以蔑视相加,鞭挞相

以对。而遵法者不单是不违法,更是要拥有自身的良好道德,让他人生活的更好,让自己无愧于心,鞭策自己不与不正之风相联系,这种感受是一名真正的守法者应有的感觉。

篇3:法制故事700字

故事是观众最熟悉的事物, 因为它时刻都在人们身边上演, 有评论家说:“故事是人生的设备, 故事来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发端自恒久不变的人性”。而纵观当前电视业的发展, 法制节目之所以能大受观众欢迎, 它情节曲折的故事内核功不可没。随着电视消费文化的改变, 许多传统的法制节目迅速转变自己的节目形态和语态, 向故事化靠拢。例如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山东卫视的《天下故事》、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等, 面对故事化的浪潮, 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形成观众的收视欲望, 成为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不可回避的课题。

可以说, 在法制故事中如果没有主持人, 那么这个法制故事有可能只是一部专题片, 只有加强了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法制故事才会有最鲜活的招牌, 由此可见, 主持人能否讲好法制故事, 对一档法制节目的成功与否影响深远。下面,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与感悟浅谈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1 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应发挥的作用

法制节目中主持人形象是这档节目的灵魂与招牌, 他在节目中应起到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点。

1.1 交待法制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法制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事件的起因以及故事的背景等。这些元素固然可以用解说词来完成, 但如果平平地用解说词交待而缺乏生动, 就会给人感觉像是在播报新闻, 无法产生对法制故事的收视期待。另外, 如果在解说词中交待这些元素, 空镜与画面的选取就费功夫, 动辙会让观众觉得画面与交待的元素无关, 或是因现场模拟情景再现而让观众产生一种很假的感觉, 无法引人入胜, 而在这个时候, 用主持人的生动精彩的讲述来完成基本要素的交待, 一方面可以避免无效画面的使用, 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非常准确清晰地交待各种关系、来龙去脉, 给人以贴近、真实、生动的感觉, 还可以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体现讲故事的魅力。

1.2 设置法制故事的悬念

讲故事离不开悬念, 而法制故事也是由一个个包袱或者说一个个悬念构成的, 没有悬念的法制故事就像白开水, 也无法成为一个吸引人的法制节目。悬念设置虽然直接取决于故事结构的安排, 但主持人在适当时候提出一些合理的推测, 能够让观众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跟随主持人的引导, 加入自己的联想和猜想, 非常自然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引领观众带着问题和兴趣收视。例如哈视台《方圆之间》栏目曾播发过的一期名为《古城金店抢劫疑案》的节目, 整个故事由主持人的悬念设置而一波三折的推进, 从深夜出租车司机遇到的拦车黑影抛出悬念, “拦车的人是谁, 深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随着故事的展开, 观众获知原来拦车的人是报案人, 依兰县的古城金店被抢, 那么抢金店的人是谁呢?这时主持人又抛出了个悬念“金店的黄白金首饰高达200余万元, 而当晚犯罪嫌疑人只拿走了七十余万元的首饰, 且全部为黄金, 而较名贵的钻石、白金却安然无恙, 而最蹊跷的是现场没有任何翻动的痕迹, 嫌疑人应是特别熟悉金店情况的人”。这时, 主持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金店老板赵龙, 难道是他吗?”而通过接下来侦查员的调查, 从做案时间及动机等诸多方面推翻了这种假设, 这时最熟悉金店的人就剩下更夫了, 也就是报案人, 而主持人在此悬念的设置使观众对更夫是否监守自盗产生了浓厚的收视兴趣, 而接下来现场的指纹提取又排除了更夫作案的可能, 这个时候看似山穷水尽, 却又被主持人另一个包袱“侦查员在现场又发现了一枚鞋印”而使故事变得“柳暗花明”, 而鞋印的排查又引出了巡控录像, 一番波折之后终于水落石出, 嫌疑人浮出水面, 案情真相大白。由此可见, 主持人悬念的巧妙设置恰如烹调中的佐料, 妙加而味美, 但如果主持人单纯地脱离故事逻辑地去设置悬念, 就会陷入“为悬念而悬念”的境地, 则又会无味至极。

1.3 讲述和点评体现故事的精神内涵

目前, 观众对电视法制故事的要求已不满足于情节和猎奇, 而是希望通过节目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法制节目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电视法制故事在内容题材的选取上难免会涉及一些社会问题, 观众在看完这样的节目之后, 有时不是精神愉悦, 而是对人际世事的茫然和失望, 此时, 主持人就必须要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 其实也是作出媒体应有的一种引导, 主持人可以就故事进行清晰易懂的分析, 带领观众摆脱灰色的情绪, 正确地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 从中吸取应有的经验教训, 不但要引以为戒, 还要受到教育, 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让类似的案件发生, 警钟长鸣, 从而达到客观理性。这样的引导和点评对于电视机前的未成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法制故事揭露假恶丑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真善美, 如果没有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切对假恶丑的记录也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 主持人还可以引领观众去感悟法制故事背后真正的社会意义, 从而超越有些节目赚人眼泪、引人同情或招人责骂的低级层面。比如, 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哈市香坊区的一个男孩长年被母亲关在铁笼里, 据其母亲介绍, 该男孩患有精神疾病, 为了防止其危害四邻, 才不得不这样做, 主持人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挑出对孩子母亲的指责和批评, 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那就是孩子目前的疾病是怎么造成的, 由此引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经历, 该男孩生活在单亲家庭, 母亲一直在外打工, 父母之爱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久而久之, 导致了精神疾病, 这个问题的提出, 使得人们引发了对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精神类疾病患童的看管和监护问题。

1.4 追踪故事的最新进展和最终结果

法制故事大部分是已经发生的, 而也有一部分故事、案件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而编导在采访制作节目的时候, 事件往往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甚至在节目播出之后, 事件又有了突如其来的变化, 对于编导不可能预知的结果, 有时候就要靠主持人的讲述来弥补了。例如哈市糖果酒吧的伤人案件, 案件从侦查到审理、诉讼, 过程很长, 其间在记者拍摄制作完节目之后, 往往又会传来该案件的最新情况, 再如那些诉讼类案件, 法院的宣判结果都滞后于开庭审理, 因此都要靠主持人在故事的讲述中交待最新进展和最终结果。

2 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主持风格

法制节目主持人要在全面系统地了解案件的基础上, 熟悉观众的实际需求, 在故事讲述上做到有的放矢, 语言表达、主持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际方式, 同样的目的会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法制节目主持人在讲述法制故事时语言样式应不同于新闻播音的“播”, 也不同于目前流行的说新闻的“说”, 而是一种更个性化、人格化的口语语言, 更具有亲和力和人情味, 以观众喜闻乐听的话语方式来主持节目。主持人讲故事时的语言应具有风格性, 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诸多特点的综合表现, 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 主持人语言风格集中体现了运用语言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要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主持实践才能显示出来, 并形成为观众所接受的风格特色。另外, 在法制故事中, 经常遇到情与法的交锋, 我们发现有理的不一定会让人同情, 无理的不一定让人冷漠, 这要求主持人在情与法的语言关系处理上把握分寸火候, 不温、不火、不超、不过、不夸张、不缩小, 不妄自菲薄, 不添油加醋, 法制节目主持人要正确处理情与法两者的关系, 要有责任感、正义感, 不能麻木不仁、冷漠、懈怠或傲慢矫情, 要用真诚打动人心、感染人心。

此外, 主持人要想讲好法制故事, 还应具备主持风格个性化, 个性化是主持人缩短与观众心理距离的重要手段, 是观众接受主持人和法制故事的特殊审美需求, 它要求主持人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符合及非语言符号来显现, 个性化主持是主持人个人生理素质和社会环境及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是一个人心理特性和精神风貌的外化, 是个人思想、品性、修养和能力在语言应用中的集中反映, 富于个性的主持风格应当具有独特的味道和格调, 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要与栏目特色和受众定位相互有机地融合, 法制故事的内容要求主持人要爱憎分明, 语言讲究分寸, 以独特的表达赢得观众。

个性化主持是当今传媒激战背景下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制胜的法宝, 也是传播的主流趋势必然走向, 只有个性鲜明, 独具魅力的主持人才能脱颖而出, 成为被观众注意和选择的对象, 而个性化主持人也以其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吸引受众的关注, 发挥着招牌作用, 主持人个性化的发展是电视法制节目打造自身品牌、提升媒体形象的重要条件,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的金飞、北京卫视《法制进行时》的徐涛等等, 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看到主持人就会立刻对栏目的定位和内容特点有所了解。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标识和灵魂, 也是一个节目重要的外在表现, 各大电视台争相打造自己的主持人, 辽宁电视台《王刚讲故事》邀请全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刚担纲主持, 河北卫视的《天下故事会》则请著名的评书大师单田芳加盟, 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电视节目发展到今天主持人功不可没, 法制节目主持人因法制故事而受到关注, 法制故事也因主持人而尽显魅力, 两者相得益彰, 唇齿相依, 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更应该苦练内功, 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素养, 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提升, 讲好法制故事, 打造品牌法制栏目。

摘要:面对故事化的浪潮, 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已成为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十五年的从业经验与感悟从“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应发挥的作用、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主持风格”等方面阐释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篇4:一个“详”字,三个故事

上课了,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端详”写在了黑板上,还特意把“详”字用红笔描了一遍,意在提醒学生注意。然后,我又问,“看到这个字,你们觉得它和哪个字最容易混淆啊?”同学们说出了“祥”字,我就随手进行了板书。

第二天上课,我照例让学生们听写了几个生字词。课后收上来一改,真不明白,我昨天明明是重点讲了,为什么今天听写依然是这个字错得那么多呢?全班43人,有二十多人这个字写错了,大部分写成了“祥”,还有几个写成“衤”字旁。我开始反思,觉得导致过半的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跟我的教学不当有很大的关系,我在课上过多地强调字形,进行反复比较,反倒强化了学生的错误印象,加重了他们的前摄抑制,使他们反而对这两个字产生了混淆,从而导致了这么高的错误率。

之后,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连续几天和同学们都纠缠在“详、祥”中,经过我的反复唠叨,不懈努力,终于大部分学生记住了这两个字的不同。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看拼音写词语正好有“端详”这个词,还是有一两个学生“顽强”地又写错了。这次教学的失败,被我写进了日记。

【故事二】再遇“详”字,已是三年之后。送走了那届毕业班,我又回到了四年级,再教这个生字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这次上课我将“端详”这个词出示以后,先问了学生们“详”还能组哪些词?他们根据课前预习说出了“详细、详略”等词语,然后我让他们找到了“端详”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我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句子,然后想一想这里的“端详”是什么意思,他们联系上下文,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是“仔细地看”,进而我就提醒学生——仔细地看就需要看得周全,看得详细,所以,这个“详”就应该是“详细”的“详”。最后,我还让他们把课后的生字描红描写了一遍。为了检测效果,第二天我也进行了一次听写,结果38个学生只有3人写错了,而且他们3人还不是平时书写错误特别多的学生,因为他们早就认识这两个字,反而有些混淆。看来我的教法改进初见成效了,我不禁有些飘飘然,赶紧打开电脑,又写下一篇教学日记《二教“详”字》。

可是喜悦之情还没持续多久,一盆兜头凉水又让我失望之极。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月测,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写出含有以下读音的不同字形

xiánɡ慈()安()

端()吉()

我看了卷面的结果,学生们错得五花八门,连平时掌握得挺好的“端详”,由于受到另外三个词的干扰也是错误一大把。看到那一个个红叉叉,我的心真是凉了大半截。本以为这次不强调这两个字就能避免一些错误,却没想到我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绕过问题,暂时回避罢了。怀着沮丧的心情,我又重新编辑了那篇教学日记,加了一小段自己的反思。

【故事三】学校让我去上一节公开课,选来选去,我还是选了这篇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次我总结了以前的经验,先让同学们把我出示的生字词都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讨论一下:哪些生字最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在给了同学们充分的讨论时间之后,我胸有成竹地让同学们开始交流。很快就有学生关注到了这个“详”字:

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个“详”字,这个字看起来不是很难写,可是还是比较容易和另外一个“祥”字混起来的。我想提醒大家,这个“详”是“详细”的“详”,请大家不要写错了。

师:(随手板书“祥”字)那你们怎么区别这两个字呢?大家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互相说说,当然更需要静心想想。

生:我刚才查了字典,“详”在字典里是表示细密、周全的意思,而“端详”就是仔仔细细地看,所以是这个“详”;“祥”是表示吉祥、幸运的意思。它们两个的意思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意思来区分它们。

生: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而且它们是同音字,我觉得把含有这两个字的词语分别都写出来,就能记住它们了。

生:我是这样记住它们的:“祥”是“礻”字旁,这个偏旁的字多和祭祀,吉凶有关。所以含有“祥”字的词,大多都是表示吉祥、祭祀意思的词;“详”是“讠”字旁,就是要用嘴巴讲,也就是要说明,解释,而且还是那种很充分,具体的解释,所以含有这个字的词一般都是和具体、周全有关的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刚才我也查了字典,看了字典上的组词,我有个问题不明白,“安详”和“慈祥”都有表示人的神态的意思,为什么它们不一样呢?

我笑而不语,只是把这两个词也写在了黑板上。我提醒学生们问题从哪儿出来,还应该到哪儿去找答案。于是他们又开始翻字典和词典,很快,他们从词典上找到了两个词的区别,“安详”是指人的神态从容不迫,而“慈祥”是指老人的态度和蔼安详。这时,我对同学们说:“有些词语我们可以根据字义来识记字形,有些词语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推断字形,而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些强制记忆,记住一些比较特殊的,比较容易混淆的字形。”接下来,我还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抢答游戏,给“祥”和“详”分别标上1和2,然后我说词,学生报1号或2号,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就区别了这两个字,也记住了这两个字。

【反思】

三次教学,发生在我不同的时期,是我在语文教学路上的一个缩影,也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

思考一:教学智慧源自实践的摸索。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教育大家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杰出的教学智慧,殊不知,这样的智慧不同于“小聪明”,它是模仿不来也抄袭不来的,它源于课堂,源于生活,源于岁月的积淀,源于底蕴的丰厚。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智慧应该源于在实践中的摸索,探寻与追求。

我把三个教学片段连缀起来看的时候,发现过去的我太拘泥于自己怎么教,所以,尽管花了很多力气,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而现在备课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的是——学生要怎么学才能学得更有效?通过教学我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我能不能在课堂上少讲一些,再少讲一些?我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们学得有趣,又能考得满意?等等,当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敲打在我心上的时候,我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过去课前我最焦虑的是我的教学内容是否能顺利进行,现在课前我最看重的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通过预习的掌握程度;过去课上我最关注的是我的教案实施的情况,现在课上我凝神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过去我常常为自己讲了,学生们还掌握不好而懊恼,现在更多的时候我为他们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欣喜……其实,每一个教师也许都要经过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但是我深深地感到,没有经过自己实践摸索出来的“真知”,永远都不会成为“智慧”。

思考二:教学经验来自不懈的积累。一直以来,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坚持写教学日记。虽然这名为“日记”也并非天天都写,但是凡是一节课下来,我若有些什么想法,总是及时地写上几笔。虽然常常只有寥寥数语,但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每每要上公开课或第二遍,第三遍教同样的教材时,我就会把以前的“旧账”拿出来翻翻,时不时地也能让我灵光一现。其实,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节课下来,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感触,有所收获,比如,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法运用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是否适宜,学生的潜能是否被激发,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教育资源是否被开发利用,教学灵感是否被捕捉,等等。这些宝贵的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是很短暂的,稍纵即逝,我们应及时回忆,及时记载,哪怕只是只言片语,这对于以后的教学也是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的。我之所以能有三教“详”字的不同案例,也得益于我在教学日记中有过这样的简短记录。它让我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思考三:教学效果体现于学生的成长。都说课堂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摇篮”,那么检测我们教学效果的标准是什么?绝不仅仅是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而是学生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素质的提高。看我的第一个故事,不难发现我的方法简单,目标也单一,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方法的习得;在第二次的教学里,我虽然体现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渗透了解词方法的指导,但课堂依旧不够开放,所传授的依然是以知识为主,教学还是缺少联系和发散;而在第三次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组合作到师生互动,从查阅字典到推义识形,从自主汇报到教师点拨,我悄悄地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话语权让给了他们,也把方法种进了学生心里。

虽说现在的我,已不像过去那样,那么在乎一张试卷,一个分数,一道题目。再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同学们一个题目没答好就懊恼,但是我还是希望他们都能够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所以,在研究教学的时候,我也研究考试,我常常把试卷中会出现的一些题型用小竞赛、小抢答、小练习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训练。让学生们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熟悉一些题型,掌握一些方法,总结一些窍门,训练一些胆量,培养一些能力。

我想说的是,没有实践的摸索就没有真知灼见的智慧,没有不懈的积累就没有金声玉振的经验,没有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就谈不上高效的课堂。

篇5:法制宣传日关于法的700字作文

说到法律,我还看到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我正在看报纸,突然,一条惊人的新闻出现在我眼前“老人被保姆残忍虐待”,我赶忙往下看去:“报纸上说,在一户有钱的人家,为了照顾家里年老有些老年痴呆的母亲,请了一个保姆,但几次当他们的子女回家,都发现母亲裸露的皮肤上总有一些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这是怎么了呢,子女好纳闷,问了问母亲,也说不清楚。于是,子女就在家里装了一个监控。谁知,把录像调出来一看,子女们差点背过气去,原来保姆在晾衣服时候经常用衣架殴打老人,拳打脚踢;在老人吃饭时候,因为掉了几颗饭,结果保姆就用碗朝老人砸去……子女看了录像后就报了警,后来,保姆就因为虐待老人的行为被公安局逮捕了,得到了法律的惩罚。”看着看着,我渐渐的睡着了……

我怎么长了一双翅膀?在天上飞翔,哦,原来我成了一个小天使,我飞到了偏远的山区,一边飞一边长大了,变成了一个老师,降落在一所学校里为孩子们上课,课堂上,学生问我:“范老师,什么是法律啊?”“法律啊”我就说:“法律是在别人侵害你时候用来当作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可以帮助别人,保护弱者的武器,我们自己也要守法、不做法律禁止的事……”听着我的的话,学生们都鼓起掌来,我也嘿嘿得意的笑了。

“范书泽、快起床啦,再不起床要打屁股了”,老爸吵醒了我的美梦,我一边揉眼睛一边大叫“不许殴打儿童,这是犯法的”,说完,大家都笑了……

篇6:法制故事700字

第一,加强领导,周密组织。_县司法局领导高度重视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11月1日,_县司法局专门召开了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针对“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会议,会上局长王庚海同志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各乡镇司法所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而使本次“124”法制宣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第二,印制宣传手册。为了使“12.4”法律宣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我局在局长王庚海同志,副局长方凤同志的组织下,编印了《青少年法律教育读本》0册,其内容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三部法律及相关知识答。同时我局对《学法用法300问》这本法律宣传小手册进行再版,先后共印制20190册,在法律宣传日活动期间配合市局下发的《农民最关心的200个法律解答》,《市民最关心的200个法律解答》,共6000册,一起发放到市民、农民手中。

第三,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期间,在各主要商业网点,乡镇在本地区主要商业区,设置了专题展板,向我县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同时,局机关和各乡镇司法所组织多次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学法用法300问》宣传手册,发放《市民最关心的200个法律问题解答》,《农民最关心的200个法律问题解答》。我局同时对部分乡镇进行了抽查。

第四,12月4日,我局根据_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关于开展20“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组织了法制宣传活动,设置了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设在_县商业大厦门前,分会场设在17个乡镇主要商业网点。在作为主会场的商业大厦门前,我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举办了大型法律咨询会,并邀请文艺演出团体进行演出,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我局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了《学法用法300问》、《青少年法律教育读本》、《市民最关心的200个法律问题解答》和《农民最关心的200个法律问题解答》等宣传资料共30000余本。同时邀请资深法律专家和律师对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并邀请了电台、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同时,在分会场,各乡镇司法所也在本地主要商业区进行法律宣传,发放法律知识手册。

第五,围绕 “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在_县电台、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各部门、各乡镇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重大活动情况。专题节目突出了对宪法的学习宣传,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

第六,法律宣传活动日期间,我局组织了一次针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竞赛,重点是《宪法》和最近一年来新修定的法律,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法》、《人民调解法》、《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等。通过这次法律知识竞赛,加强了广大机关干部对《宪法》和新修定法律的学习,同时我局也对一些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

第七,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举办一些普法讲座、法制培训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乡村,并请辽中电台、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在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乡村设横幅、展板、宣传栏等,以学生、干部、工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人民调解法》及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同时,_县司法局与部分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乡村联合举办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干部、工人、群众的法律意识。

篇7:小学故事成长故事作文700字

小时候在卢沟桥上看着大人们在聊天,一些哥哥姐姐在在广场上骑车子。看他们骑自行车多酷啊,多爽啊!学骑自行车多好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就这么定了,我要学骑车。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连想都不想就答应了。啊!我的自行车就摆在我的面前,橙白色的车身,带着漫画人物的车座,太美了,太可爱了!我的“自行车行动”选在周日进行,为了不被人发现我学车时滑稽又搞笑的样子,我只好在11点多,顶着大太阳学骑车。还好有一块地方三面是高楼,另一面有许多花草树木,不会被太阳晒到。全副武装后,我开始学骑车了,车子是四个轱辘的我一学就会,骑自行车太简单了,这还用学吗?随后爸爸却叫我下来,拿出工具,三两下把后面两个小轱辘卸了下来。把车撑子拿下来,车本身都立不稳,怎么骑呀?我一上车子,总感觉车子要倒,脚总是不敢离地。爸爸就说:“馨怡不要怕,爸爸扶着你,把脚踩上去。”我听了爸爸的话,把脚放在车蹬上,但我从后视镜里看见爸爸没有扶我,心里一害怕,手一抖,车要倒了。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就在我要摔下去的那一秒,爸爸一个箭步冲上去,扶住了我。不知是我平衡好还是车子好骑,我竟然几分钟就敢骑了。这样来来回回的骑着,我就可以感觉风的声音,风的滋味了!

学会了骑自行车,肚子又给我出难题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煮面条最简单,那就先煮方便面吧!你一听就会说,不就是放上开水泡一下,用学吗?不,我说的是干净卫生的做法。先倒半锅水,再开火等水冒泡泡就可以放面了。水开了,我把面条放进去煮熟了,捞出来,再重新加水煮。你会问,为什么不一次煮完呀?因为妈妈说,方便面里有许多添加剂对人身体不好,过一遍水,添加剂就跑到水里去了,所以头遍水不能要了。重新加水烧开后,放上调料、面条、鸡蛋和菜,再烧开就出锅了。嘿,真香!

篇8:法制故事类节目的发展策略

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体系的一种重要类型, 法制故事类节目经过20多年的成长与发展, 在当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和水平, 也成为了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质量稳步上升和品牌建设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但法制故事类节目的“繁华”现象背后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节目定位及形式趋同, 这是目前法制节目最大的问题, 有特色的栏目太少, “克隆”现象非常严重, 地方台和中央台之间、省级台之间等都呈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难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2) 节目内容法制含量不够, 现在有的节目很多都是注重情节扣人心弦, 节目结束后仔细体味才发现只是故事讲得很精彩, 可是法律知识却很少, 节目传递的有效信息和法制精神都远远不够。

(3) 从业人员法律专业素质较低, 导致他们做的是法制节目, 说的却是外行话, 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准确、规范的使用专业法律用语, 或者是混淆一些定义。另外由于本身的法律知识的欠缺, 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与嘉宾、专家交流时不知他们所“云”, 更无法将专家的话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传达给受众。另外还有一部分节目为了追求自然亲切, 选择主持人时只追求口语化, 常会出现普通话不够标准等问题。

(4) 内容选择过于狭隘, 目前国内的法制节目关注刑事、民事案件比较多, 相比起来, 对于行政法、合同法、国际法等方面的话题关注的明显不够。在节目内容上对历史上和国外的案件关注的略显不够, 往往为了追求轰动的效果或是一时的收视收听率, 关注大案要案, 忽视了很多虽小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

(5) 节目内容过于纪实, 有的法制节目为了争收视率, 过多关注凶杀暴力、色情、同性恋、吸毒、艾滋病等题材, 过细的展现犯罪分子的作案方法, 甚至用暴力色彩很浓的语言、情景再现的方式再现犯罪过程, 详细披露司法机关的侦破思路和侦破手段。对未成年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甚至会培养犯罪分子的反侦察能力。

(6) 节目宗旨偏移, 过于迎合受众, 低俗化。现在有些栏目为了争收视率, 剑走偏锋, 竭尽猎奇渲染之能事, 导致节目宗旨偏移, 节目低俗化。讲故事只是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的一种手法和技巧, 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如果过度强调和“开发”节目的故事性, 势必走向低俗。

(7) 舆论监督容易错位, 有些栏目由于从业人员法律素质不高, 在节目的舆论导向方面把握不准确, 容易加入个人情感, 错误的引导受众的舆论方向, 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法制故事类节目的发展策略

作为电视媒体提升收视率, 扩展市场份额的主要节目类型, 法制节目具有强有力的市场价值, 而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加快, 依法治国的战略实施, 市场经济的深化, 公众法律意识的急待提高, 法制节目有着巨大的生存和提升空间。

(1) 节目形态的创新

法制故事类节目最迫切需要改进的就是节目形态, 法制节目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节目的制作形式更加多样化, 可以有法制讲座类、个案专题类、法制综合类等等。多种类型的并存可以提高法制节目的整体水平, 不仅能够在普法上形成互补, 更好地促进法制建设, 而且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 形成电视台的一个优势的收视点。

(2) 节目内容的挖掘

在节目内容匮乏的情况下, 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要挖掘报道的深度, 要对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心路历程等深层次的东西进行挖掘, 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探讨法律与社会, 法律与人等等关系。另一个是要拓宽报道的题材, 可以对历史上的大案、奇案, 对国内外的要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收视率而过分的关注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另外可以对一些政策法律进行详细的解读, 而不是单一的关注刑事、民事案件。

(3)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传播, 通过更多的社会活动, 在社会上树立一定的品牌文化, 开拓出节目的特殊性。或者可以和当地的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合作创办品牌栏目。至于节目本身也可以与法律专家、事件当事人或亲友进行良好的互动, 加深法律事件的深度挖掘, 来加深受众的印象。

(4) 节目的灵魂——主持人的培养

作为一个法制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 才不致在主持中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 影响到节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另外, 毕竟广播电视媒体也有宣传普通话的责任, 因此主持人也要在追求自然亲切的主持风格的同时, 注意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要摆正舆论导向, 要客观判断分析案件, 不可带有过多的个人情感, 偏激地评论案件, 错误地引导受众, 轻者引发事端, 重者会由舆论力量影响到判决的公正。最后, 主持人在节目中还应该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关注人,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 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捍卫正义, 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节目的不断推陈出新, 很多法制节目面临着节目形式普遍趋同、选题匮乏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分析和节目案例解剖来了解受众对法制节目的需求, 据此来探索法制故事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有效的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来改进现有的法制节目和主持人风格, 从而探寻出法制节目的发展新天地。

关键词:法制故事类节目,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

上一篇:办学思想、理念下一篇:西游记1-46回练习题5则范文